精神病的日常护理范例6篇

精神病的日常护理

精神病的日常护理范文1

目前,原位肝移植,已成为一种治疗终末期肝病疗效确切的方法,但治疗过程的复杂性致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Vieta报告术后早期精神异常的并发症发生率近30%以谵妄最多见,占13%,其次为适应障碍及情感障碍性疾病, 其中谵妄与病人的死亡率密切相关[1]。我院于2011年1月6日,为一例33岁男性患者行原位全肝移植术。术后形成门静脉血栓,在治疗中又出现了精神异常,在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下,患者恢复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33岁,因明确诊断“肝炎肝硬化乙型活动性失代偿期合并高钾血症、肝性脑病”于2011年1月6日在我院行原位肝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给予常规治疗,恢复良好,精神状况无异常。术后第4天超声提示“门脉内细密点状回声充填(血栓形成可能)”。于1月12日行经皮肝穿门静脉置管溶栓术,术后恢复良好。3日后超声又提示门静脉血栓形成。于1月17日行剖腹探查术、门脉取栓术。18日晚,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多动、震颤,可正确回答问题,偶有乱语。予暂停服用他克莫司,给予镇静药物后无明显缓解。考虑患者由于多次手术精神紧张,出现精神并发症。19日给予奥氮平2.5-5.0mg每次,每日两次治疗,同时以盐酸苯海索每次2.0mg,拮抗奥氮平的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20日患者精神状况明显好转,但精神仍较紧张,对关于自己病情的话语较敏感,给予解释病情及安慰、鼓励患者后能减轻其紧张情绪。23日患者精神状况正常,病情基本平稳,逐渐好转,转出监护室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2护理

2.1 血管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容易发生在术后4周内(尤其是术后5-10天)。应密切观察有无体温突然升高、肝功能受损和肝区疼痛等情况。输液时,注意控制滴速,防止过快、过慢,以避免心血管负担过重或血液粘稠度增加。术后保持低凝状态是预防血栓形成的重要措施。低凝血状态,穿刺、注射部位极易发生出血,每次静脉穿刺后,均给予加压包扎延长按压时间以保护静脉,肌注部位按压3-5分钟防止皮下出血。术后血栓形成患者常无明显症状,临床不易早期发现,常规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血栓的有效手段,术后应常规追踪检查。

2.2 精神并发症

2.1.1病情观察 多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异常,耐心倾听其主诉,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前驱症状,如性格和行为的改变,包括紧张、失眠、易怒、烦躁、多语、多动、喜怒无常等,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以减轻或预防严重精神障碍的发生。尤其是在患者病情反复,出现并发症时身体和心理都承受更大压力,更要多注意其精神状态。在患者发病时,护士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注意安全,防止意外。使用保护性约束时,应使患者肢体处于功能位,约束带松紧合适,并记录使用约束带的时间。金奕等[2]认为约束性治疗会加重患者的激惹症状,建议临床上可酌情使用药物治疗。在使用镇静药物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3]。

2.1.2严格遵医嘱给药 肝移植术后药物引起的精神异常与免疫制剂的应用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因此须掌握好抗排异药物的给药时间[4]。准确留取测定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标本(清晨空腹、服药前30 min抽取,标本量准确,并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使检查结果准确无误,以便医生及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抗排异药物剂量,尽量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另外,可在术后预防性使用奥氮平等药物,特别是在术后的早期阶段,以减少精神并发症的发生[5]。

2.1.3术后心理护理患者意识清醒后,根据个体需要做好心理疏导。及时向患者报告手术成功的信息,并告知其正处于严密监护之中,使患者有安全感。建立舒适的术后环境,保持病室安静和光线柔和,尽量集中操作,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动作轻柔,态度和蔼。减少夜间不必要的操作,以免影响患者睡眠。提供一些患者感兴趣的信息,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让患者有归属感,帮助患者全面恢复自我功能。术后鼓励家属看望陪伴患者,让患者与家属通过可视电话交流,或播放家属讲话录音,减轻患者的孤独感[6]。此外,护理人员可采用暗示、鼓励、安慰、解释等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纠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将病人转出重症监护病房。

参考文献

[1] Vieta E, de Pablo J, Cirera E, et al. Postoperative psychiatric complicat ions following liver transplantit ion. Med Clin Barc, 1993, 100( 6 ) : 210_213.

[2] 金奕,杨荣兰.肝移植患者术后监护期间精神状态异常的观察80例[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8) : 23-24.

[3] 周立元,芦国芳.肝移植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异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 43-44.

[4] 刘春英.肝移植术后并发精神异常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 5) : 414-415.

[5] 鲜安福,李元元,程明辉,等.肝移植病人术后精神异常的护理.家庭护士, 2007, 5 (10)中旬版: 54-55.

精神病的日常护理范文2

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福建省福州市 350008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精神科病患在康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究心理护理在精神科病患治疗康复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对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入住我院的106 例精神科病患的医疗护理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106 例精神病患依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 例。对照组病患依据精神科常规护理模式实施相应护理措施,观察组病患在精神科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依据病患临床反应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结果:研究组病患接受治疗与管理的依赖性显著提升,护理效果被病患家属与其家属所认可;结论:对精神科病患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一种安全有效护理措施,其护理效果被病患家属与其家属所认可,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关键词 心理护理;精神科;治疗;康复

在精神科的日常工作中,医护人员对病患的关注重点在于防范事故的发生与通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以挽救病患的生命,而忽略了在“严格的管理制度、病患特殊的治疗环境、病患遭受疾病的折磨”下更为激烈的心理矛盾。“十剂之功,败于一言” [1] 是精神科护理中最为真实的写照。

文对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入住我院的106 例精神科病患的医疗护理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1 月—2014 年12 月入住我院精神科的106 例病患,其中64 例男性、42 例女性,年龄13—69 岁(平均年龄28.6±1.1),病程6 个月—17 年(平均病程4.1±1.2)。106 例病患均患有精神疾病(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2])且无显著躯体疾病与智力障碍。全部病患依据随机双盲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 例,两组病患“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CL_90(症状自评量表[3])的方式对“刚入院的病患、长期住院的病患、即将出院的病患”进行相应心理评估分析,并依据评估分析结果与病患临床反应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2 精神科病患治疗康复过程中不良心理与针对性心理护理

2.1 精神科病患治疗康复过程中不良心理

“刚入院的病患、长期住院的病患、即将出院的病患”均出现不同程度“病耻感、焦虑、恐惧、抑郁、沮丧、猜疑、孤独” [4]等不良心理反应。

2.1.1 刚入院的病患

新入院的病患因刚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产生不安全感,多存在“恐惧、焦虑、猜疑”的不良情绪。一些病患无法正确面对自身存在的疾病而否认患病抗拒治疗。

2.1.2 长期住院的病患(疾病缓解期)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会让病患出现“度日如年”的孤独感。病患在医院经过系统临床治疗后会逐渐恢复自知力,对于自身发病时的病态想法与行为产生强烈的愧疚感。

2.1.3 即将出院的病患

即将出院的病患有着最复杂的心理活动。伴随治疗一些病患自知力与心理活动已接近常人,他们对自身所患疾病有着强烈的羞耻感,恐惧社会与家庭对其排斥。长期疾病让病患身体变的虚弱,他们自觉没有了自理能力与工作能力成为家庭的负担。病患一方面希望尽早出院重新步入社会与家人一起生活,另一方面因社会歧视身体素质低下等因素恐惧出院。

2.2 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

2.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家属的支持

病患入院医护人员应通过运用亲切的语言与尊敬的称呼有效消除病患刚进入陌生环境而产生的不安全感与孤独感。护理过程中应以“尊重、理解、关心、鼓励”的态度去面对病患,耐心的去倾听病患的内心诉求,合理疏导病患内心不良情绪;对于消极悲观的病患可诱导讲解如何正确对待处理生活中的事,多鼓励表扬病患帮助其重树生活信心。

2.2.2 不定期进行健康教育与敬畏生命教育

“缺乏自信心、逃避社会”是精神科病患最为常见的问题。医护人员应通过耐心为病患讲解精神疾病的常识、治疗预防、自我控制方法等内容让病患了解配合治疗康复后能够愉快的面对生活,增强病患的自信心。此外,让病患尝试对生活进行自理,重建病患生活信心。还可以通过打扫卫生等有意义的活动促进病患对生活的参与度,有效增加病患的自身价值感。

3 结果

研究组病患接受治疗与管理的依赖性、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见下表1。

4 讨论

精神科病患属于社会功能缺陷严重且不会主动配合治疗的特殊群体,心理护理在精神科病患治疗康复与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通过对病患进行心理评估并依据评估分析结果与病患临床反应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病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促进病患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龚玫芳, 李典银, 苏旻. 综合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华护理教育,2013(04).

[2] 王菲, 顾红, 季卫东.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控力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13(05).

精神病的日常护理范文3

精神病作为一类特殊类型的疾病患者的管理既有普通疾病的通性同时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常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导致各种意外的突发尤其是男性患者多有吸烟的习惯且身体壮力气大冲动伤人和诱发火灾等情况时有发生。随着医疗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患者家属要求陪护这也对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本文通过对精神科男病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提高护理管理的关键在于针对男性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封闭式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和持续性监控的力度以确保患者安全及其合理要求得到满足。现将精神科男病区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报告如下。

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患者因素:①吸烟和酗酒习惯难以戒除:收治的男性精神病患者绝大部分在入院前存在着吸烟和酗酒的习惯且由于其存在精神障碍和幻觉妄想家属无法对其劝诫。入院后虽然有护理管理人员监督其戒烟但部分患者仍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常导致病区的被褥和衣服被引燃甚至引发火灾。而有酗酒史的患者在病区内虽然无法获得饮酒的机会但当其酒瘾发作时常会存在攻击行为。②部分患者存在自残、自杀的倾向:精神病患者多数存在幻觉妄想认为他人或主观虚构的人或事物将威胁其安全为逃避其主观的臆想常会对他人或自己进行恶意伤害且部分患者由于无法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认为是他人对其陷害拒绝入院及配合治疗且在妄想的支配下出现绝食、抑郁、外逃甚至自残或自杀的状况极大的危害了周围医护人员及其他患者的安全给管理工作增加了负担。

病房因素:精神科男病区采取的是封闭式管理但仍有家属和陪护人员不定期的探视及陪护这也增加了患者外逃、携带违禁品以及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几率。此外部分门窗设施稳固性不足配套设施安置不合理桌椅、电视等可移动器材较多浴室、洗手间等潮湿地点未设置扶手等安全措施常导致意外事故 。

护理人员因素:①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本科室住院患者较多但专科护理较少尚未达到等级医院规定的要求(护理人员:床位1:.)且由于精神病患者日常护理工作量较大这也大大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导致工作疏漏时有发生同时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人文化关怀活动难以开展。尤其是男护理人员绝对缺乏与女病区相比男病区患者的体格壮女护理人员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②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由于工作量较大大大限制了护理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这也造成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水平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无法将先进的护理理论和经验引入日常工作中来且与患者沟通的方式和水平有待提高。③缺乏信息化的护理管理措施:信息化管理是现代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而目前本院精神科尚未将此技术引入护理管理之中仍采取人工管理的方法这也是造成工作效率低重复工作频现常出现的原因。纸质病历翻阅和抄阅费时费力携带不方便的困难且易造成工作疏漏的发生。

解决策略

针对上述男病区存在的问题本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护理管理首先以安全为主而制定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是确保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绝对安全的基础。精神病患者个体多存在攻击性尤以其认为受到周围威胁时表现最为突出因此在安排住宿时应避免大病房内患者较多病房内应尽量保证可移动设施较少。定期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清理保证清洁、安全和舒适利于患者休息。此外应定期组织危险物品清理工作对可能藏匿香烟以及其他危险物品的病房及地点进行突击检查。加强日常巡视工作尤其是对于节假日和夜晚设置安全员分区负责床位及病房并定期组织安全员培训加强突发事件的预防工作。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护理人员是管理工作的主体和实施人员其培训工作格外重要在增加护理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定期选派业务护理骨干进行护理基础、业务和岗位培训并使其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协助管理人员提高科室其他护理人员的业务和管理水平。对年资较轻且业务能力较好的护理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加强其“三基”和“三严”的学习以培育未来的业务骨干加强梯队建设。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护理仍应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的护理服务。精神病患者虽然主观意识胡乱但在日常护理中不应对其存在歧视心理更应注意日常细节给患者以关怀和温暖通过实际行动让患者看在眼里、体验在身上、更明白在心里 。日常生活和护理中主动以温和的语言及平和的沟通方式与患者交流切实了解患者的住院生活和治疗中的困难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以获得患者治疗的配合度及其家属的支持。护理管理力争达到四不离即进食不离人入厕不离人治疗不离人睡觉不离人。

总之精提高护理管理的关键在于针对男性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封闭式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和持续性监控的力度可确保患者安全及其合理要求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胡榴珍.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11,15(9):79-8.

黄晓红.精神科封闭式男、女病区管理的差异及对策[J].医学信息,1,5(6):17-175.

精神病的日常护理范文4

人文关怀,又称人性关怀、关怀护理、关爱[1]。护理人文关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日显重要。在精神科护理中,由于精神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异常,有些可伴有生理功能障碍,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笔者通过以人文关怀理念为指导,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提高,患者的外显行为(主动服药、遵守院规、主动配合治疗及检查、良好的卫生习惯、克制不良行为、安心住院)和内显行为(情绪稳定、关系和谐、人格统一、适应环境)表现良好。现将我科实施人文关怀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我科共收治精神病患者430人,其中精神分裂症318例,分裂样精神病48例,情感性精神病37例,器质性精神病12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例,焦虑症4例,精神发育迟滞4例,其他4例,符合CCMD-3-R诊断标准。

2 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2.1入院初期的人文关怀 患者入院初期,患者处于症状高峰期,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全,常表现为敌对、反抗、不合作、紧张、害怕、焦虑、抑郁等心理。这一阶段护理人员应以亲切的语言安慰和劝说,根据病情,采取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入院宣教,介绍住院环境、分管医生、护士、护士长及各种住院制度(安全制度、物品管理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等),帮助尽快适应病区环境。在接触患者前要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家庭、婚姻、学习、经济情况、职业及兴趣爱好等,注意接触的技巧及语言的艺术,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满足合理要求。同时落实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安全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口腔和皮肤的护理、排泄护理、衣着卫生及日常仪态的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探视护理等。

2.2恢复期的人文关怀 经过治疗,患者病情恢复,这一阶段,护士应深入患者,用关切的语言询问患者的感受,给患者恰当的称呼,要从细微处让患者感到护士的端庄、热情、认真、和蔼与博学,使患者认识到为他服务的护士有高尚的品格和精深的知识,从而相信、服从护士的管理与服务。

从环境的管理上,保持床单元的干净、整洁,生活用具有标记并集中管理;从患者的生活上,根据饮食爱好订餐(除医嘱有特殊饮食外),根据家属要求提供帮助购物便民服务(如水果、日常用品、衣物等)、提供接听电话及打电话,每天进行仪表整理及指导2次,并让患者照镜子,满足病人的审美要求,起床时间播放轻音乐及指导语,让患者在轻松中得到生活提醒及接受健康教育;平时有组织的开展工娱治疗、文体训练、集体健康教育、生活技能训练及心理技能训练等,并在病友当作选举生活委员、组织委员、文娱委员、劳动委员、安全委员、爱心委员,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优点长处,树立信心,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及增强社会责任感。 每月召开家属联谊会一次,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家庭、社会支持与关怀的平台。此期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加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介绍治疗的方法、各种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疾病的名称、临床表现、药物副反应及应对措施。为患者答疑解难,使患者受到鼓舞,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让患者在治疗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治疗。

2.3出院期的人文关怀 这一阶段的人文关怀教育有:出院后坚持按医嘱服药的意义、药物服用的方法及保管方法、生活指导、复发的先兆及应对措施,家庭护理,并告知随诊时间、联系方法、随诊地点,教育时需以患者、家属或单位共同参与,方式:口头宣教及书面指导,并发放资料。

2.4跟踪社会化护理 患者出院后仍需较长时间服用药物,家庭康复护理成为医院整体护理的延续,护理人员对患者出院后15天、1个月、2个月、每隔2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治疗、康复情况,适时提供护理咨询及健康指导,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3 结果

通过对精神病患者采取一系列的人文关怀措施,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和谐、愉快的住院氛围,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每月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率均在95%以上。

4 体会

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尽可能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满足患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3]。使患者生活得舒适、愉快,增加治疗和护理效果,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护士的精神风貌,护士的人文内涵不断丰富和提高。

参 考 文 献

[1]王菊吾,叶志弘,蔡学联,等.关怀照护的本质和内涵[J].护狸研究,2005,19(1):1-2.

精神病的日常护理范文5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63

精神分裂为一种临床严重的精神疾病, 该疾病病情迁延难愈,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复发率, 需要临床实施长期综合性治疗[1]。在综合治疗基础上, 给予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干预, 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中, 分析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效果, 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精神科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8例。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3例, 年龄24~76岁, 平均年龄(33.0±12.6)岁, 观察组中男23例, 女15例, 年龄25~79岁, 平均年龄(34.1±12.3)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 保证住院环境的安全性, 严格执行病区的检查以及安全管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加强巡视, 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保证患者的正常睡眠以及合理饮食, 并查看患者的排泄情况,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合理沟通, 对应性实施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 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充分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 早发现症状早进行治疗。具体如下:①针对性护理。若患者表现为激动浮躁, 应给予患者安慰, 多与患者沟通, 促进彼此间关系和谐, 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鼓励患者主动表达自己内心想法, 在实施治疗以及护理时, 应及时告知患者, 并解释进行具体操作的意义, 争取患者配合, 严重躁动患者做好隔离措施, 防止暴力行为发生, 而造成其他病友的伤害。②执行严格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外出或回来患者, 需要全面检查, 一旦发现有可能致伤物品应及时缴获。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有暴力倾向患者, 应及时采取措施制止, 并隔离患者, 防止伤及其他病友以及医护工作者。③试图逃跑患者, 室外散步以及特殊检查时, 应加强防范, 时刻关注患者的动态, 出现幻觉或被害妄想症患者, 应做好防范逃跑从事, 医护人员应认真对待自己的会工作, 集中精力对待逃跑患者, 定期检查门窗等设备密闭性, 加强防范。有暴力行为患者实施护理, 召集多人进行前后逼近, 趁其不备夺下凶器。④存在自杀倾向患者, 观察病情变化, 若有必要, 可挑选专人看护, 清理室内杂物, 不能出现针尖样物品, 精神病合并严重抑郁焦虑或有幻想症患者, 加强治疗以及护理。保证用药质量, 防止患者藏药、吐药, 监督患者的服药情况, 控制病情。一些入院初期比较兴奋患者, 应尽快用药控制病情。

1. 3 观察指标[2] 根据MRSS及SDS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康复效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MRSS、SDSS评分与护理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护理后观察组MRS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主要涉及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 患者多为意识清楚, 智能基本正常, 但部分患者在病发过程中会表现为认知功能受损。该疾病病史多迁延, 表现为反复发作、恶化或加重, 部分患者表现为精神残疾[3]。尽管临床并未明确该疾病的发生原因, 但受外部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心理易感素质的不良因素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已被人们所共知。

精神病的日常护理范文6

首先恭贺苏创文同志获得“爱在江门”十佳人物提名奖。我来精一科与苏创文同志一起工作已有半年时间了。在这段日子里,看到苏创文同志在日常的工作中,每天都从事着为精神病患者洗澡、理发、刮胡子、打针喂药等护理工作。这些在别人眼中看来很锁碎很平凡的小事,而苏创文同志却毫无怨言在本职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停地从复工作着,他把一件平凡的事做成了不平凡。

有人说:精神科护士是幼儿园阿姨,是高级保姆,这话说的一点不差,由于服务对象是失去理智的人,为他们付出很多,回报极少,不被社会尊重,我想这就是精神科护士无私奉献之所在。在别人眼里打针,发药,生活护理是件很平常事,在精神科就不一样,有的病人在被害妄想的支配下,不肯打针,服药,吃饭,认为药里、饭里有毒,要害死他们;有的病人不知脏、臭,不知羞耻、赤身,满地打滚,头发打结,护士要像保姆一样给他们清洗、梳理。也许此时得到的不是一句谢谢,而是一顿拳打脚踢。

精神病院是每个女孩子不愿去工作的地方,因为被服务的对象是一群理智不健全的患者,他们不能与你建立起正常的沟通,有时受精神症状的驱使,他们会伤人、会毁物、会危害社会。我进精一科工作半年来,深感做一名精神科护士不容易。在参加工作后,我有段时间甚至希望自己将来能转行。自从我和苏创文同志一起工作后,他的工作态度让我转变了观点,使我爱上了我的职业。精神病人是特殊群体,需要我去爱他们,需要全社会去关爱他们。无论他们处于清醒状态还是疾病发作阶段,内心都是极痛苦的。他们所受到的精神创伤,是我们常人所不能理解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排斥他们呢?

接触过精神病人的都知道,他们疾病发作期间的一切言语,行为都是被迫的、无意识的,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设想一下,有些事是你不得而为之的事,“不得而为之”显而易见不是什么好事,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事后你会怎么想?我想一定会后悔,受到良心的谴责。精神病人也一样,他们也不希望对他人,周围的人群造成伤害。又有什么办法呢,是他们自己所不能控制的。所以我们应该给以理解和帮助,精神上的支持,使他们早日治愈疾病,摆脱病魔。

在我们的精心医护下,当得到康复的精神病人走向社会热泪盈眶的向我们道别,当家属紧握你的手饱含深情地道声谢谢时,顿时我的疲劳和委屈化为无影,深受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事业的伟大。我热爱我的工作,它虽然平凡但能让我感受到快乐,我只想做一名护士,我愿意不管白昼黑夜寒冬酷暑守护在病人身边,通过我的手来减轻他们的病痛,有时难免有冷眼误会,我依然从容的面对,全心全意地照顾患者。让爱留在心中,因为我是一名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