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范例6篇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范文1

在当前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更加关注,特别是对于肉类食品而言。从另一角度上说,我国生态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也不断为人们传播着绿色、无公害的新型生态理念,此时,如何在生态养殖过程中积极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则开始成为值得广大养殖人员共同探讨的重要话题。在本文中,笔者以生态猪的养殖为例,具体分析了生态养殖工作中所运用到的相关养殖技术,以为后续的生态养殖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

猪;养殖技术;生态养殖

与传统的家猪养殖相比,生态猪的养殖要求更高,并且,在整体养殖饲养过程中,相关人员会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投入,其具体技术的投入通常可具象地表现在养殖环境管理、饲养食物来源控制、疫病防治处理以及运用改良遗传技术等诸多方面[1]。同时,为了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深入贯彻绿色生态养殖理念,养殖人员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对于养殖工作的各个环节均应以科学发展战略为指导,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态猪的养殖需求,从而有效促进未来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养殖环境管理

由于具体的养殖环境情况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猪的生长情况,因此,养殖人员应注意保持圈舍的良好卫生情况[2]。定期对圈舍进行清理,并注意保障其通风情况的顺畅,从而有效避免圈舍中大量污物与有害微生物的长期聚集、堆积。同时,养殖人员还可以在猪舍清理完毕后,将有机垫料填充至最底部,以便于下次清理时可以将其翻埋起来,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时,还能够进一步促进猪粪便、污水的发酵与分解,体现出绿色养殖、生态养殖的基本理念。另外,养殖人员还需注意清理、更换生态猪所使用的器具、器皿,给予生态猪的健康生长提供舒适的环境,从根本上降低猪疾病的发生率。

2饲养食物来源控制

饲料是为猪生长提供所需营养物质、最大限度满足其生长需求的重要元素,由此可见,猪饲料的来源、质量等诸多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猪的生长过程产生影响。与传统的猪养殖相比,生态猪的食物饲料多为绿色生态的有机饲料,也是由于生态猪长期食用有机饲料,因此,其肉质会更加的鲜美。在进行投食之前,养殖人员应先对相应的食物饲料进行筛选,从而有效保障猪肉的健康与卫生状况[3]。除此之外,养殖人员还可以在生态猪所食用的有机食物中适当地添加维生素,以起到强化生态猪体质,提高猪体营养价值,减少人食用生态猪肉时有可能产生的危害作用。此外,为了更进一步提升生态猪机体对于疫病的抵抗能力,养殖人员还可以在饲料喂养过程中适当地加入适量微生态制剂,从而在提高生态猪免疫力的同时实现疾病预防的综合效果。

3水源的科学控制

无论是人体还是动物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水分的滋养,而对于生态猪的养殖而言,保障其用水清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在生态猪的饮用水源选择方面,养殖人员通常应确保水质的清洁,禁止为生态猪提供已被污染饮用水。同时,在生态猪的生长过程中,养殖人员还可以根据猪体的基本情况与生长需求,在生态猪的饮用水中适当添加维生素与矿物质等营养素,遵循科学健康养殖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在生态猪的饮用水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维生素不仅可以为猪的生长发育提供相应的营养资源,同时还可起到防止猪感染疾病的作用;而在水中添加食盐,则能够有效抑制病原菌滋生,起到一定程度的杀菌、消毒效果,从而进一步提升生态猪的质量,使得人们能够放心、健康地食用猪肉。此外,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通常需要结合养殖场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等基本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定期放养计划,此时,生态猪脱离养殖人员的统一管理、控制后,则极有可能饮用到不安全水源,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养殖人员则必须加强放养过程的有效监管。

4疫病防治处理

猪疫病是影响生态猪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在决定生态猪质量与产量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一旦生态猪发生疫病,那么不仅会影响猪体的正常生长,也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积极做好生态猪疫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养殖工作而言,相关养殖人员应随时对猪群的生长状况进行及时掌握。首先,严格控制生态猪的饮食卫生、安全,最大程度地避免病原菌随着猪体的进食活动入侵[4];其次,圈舍的卫生环境管理则是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定期做好圈舍的清洁、消毒工作,防止有害微生物、有害病原菌在生态猪的生长过程中的大量堆积;此外,养殖人员还应时刻关注生态猪的基本生长情况,并为其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而一旦发生病情,养殖人员则要第一时间内联系兽医,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第一时间内有效控制疾病蔓延,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对于患病猪而言,养殖人员则应对其进行相应的隔离处理,从而有效避免疾病传播、扩散的情况。除了对患病猪进行隔离以外,还应对健康组进行相应的疫苗注射,使得生态猪获得更好对抗疾病的免疫能力。

5改良遗传技术

我国当前所养殖的生态猪口感风味良好,但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且瘦肉率明显偏低,因此,为解决这一养殖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选取国外的优良猪种进行杂交选育。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引进了部分国外生态猪的优良品种,由于这些生态猪具有明显的瘦肉率高、生长速度较快等优点,因此,对这些品种加大养殖力度则基本上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猪的食用需求。然而,从口感上说,外国猪种的风味远不及我国的生态猪,此时,养殖人员则可以通过改良遗传技术,将国内外猪品种的优点进行相互结合,使其既能够具备良好的食用口感,同时也能提升生态猪的瘦肉含量与实际生长速度。

6采用科学饲养技术

在生态猪的养殖过程,养殖人员还应对养殖场周围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针对其具体的环境条件制定出符合生态猪生长发育的科学养殖计划。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吸收科学、合理的养殖经验,例如,适当实施早期断奶技术,科学地将仔猪与母猪分离,并尽早对仔猪实施针对性的生态饲养。此外,养殖人员还可以适当采用远程监控技术对生态猪的生长过程进行随时监控,积极采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管理技术实施猪舍湿度、温度的全天候检测,以科学手段掌握具体的猪舍环境变化,从而有效确保猪生长环境的适宜程度。养殖人员还可将生态猪的每期健康检查进行统计记录,以计算机的分析辅助功能进行猪免疫能力的测评,从而使得养殖人员可以依据具体的数据分析结果对猪群采取相应的管理和养殖措施。

7小结

生态猪的养殖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养殖技术,养殖环境管理、饲养食物来源控制、水源的科学控制、疫病防治处理以及改良遗传技术均属于生态猪生态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每一个环节的严格落实或者说每一项技术的实施到位,于促进生态猪健康生长、提升养殖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存在重要意义。通过养殖环境管理为生态猪营造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科学控制饲养食物来源与饮用水来源,则是提高肉质、增强生态猪营养价值的重要途径。而疫病的防治处理工作、改良遗传技术则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经济风险,提升养殖户的实际经济收益。总而言之,生态猪的养殖工作具有综合性、先进性的特征,为了有效促进生态猪养殖的可持续、绿色发展,养殖人员则应善于应用相应的养殖技术,以科学发展战略为行动指导,从整体上提升生态猪的养殖价值。因此,生态猪的养殖前景十分广阔,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会成为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养殖技术。

作者:王会灵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农业委员会

参考文献:

[1]井玉香.浅谈生态猪的养殖技术[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12):89-89.

[2]李斌.生态猪养殖技术措施探讨[J].中兽医学杂志,2015,12:106.

[3]孙宗志.生态猪养殖技术及发展趋势探讨[J].南方农业,2016,10(7):75-76.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推广实践

0引言

目前,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大部分生猪的肉质都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而且生猪的繁殖能力也很强。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市场对无公害猪肉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强。在市场中推广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才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对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1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的应用

1.1确保生猪养殖场的环境

生猪养殖场环境是否优良是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的基础。在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中,对于生猪养殖场的要求和以往生猪养殖技术的要求不同,其更加符合现代化畜牧业的需求,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生猪养殖场的建成需要满足以下要求:①要求生猪养殖场的位置满足面南坐北的坐标位置,同时生猪养殖场内部需要保证环境干燥,生猪养殖场与生猪屠宰要有2km左右的距离;生猪养殖场应该与人们的生活区、工作区的位置距离3km左右。②在生猪养殖场中需要保证生猪生产和加工区域应该与其自身生活区域具有较好的隔离,防止出现细菌过分生长造成安全问题。在生猪养殖场的门口需要设置专门的车辆消毒场所,同时还需要为饲养员建立专门的消毒间,保证生猪饲养员的安全。一旦在生猪养殖场中出现了病猪需要马上隔离,保证其他生猪的安全。生猪养殖场中生猪的粪便排出口与进料口分开进行设立,而猪粪便的处理区域应该建立在生猪养殖场下风口60m左右处。③猪舍地面应具较强的易清洁性,并且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定时对生猪养殖场进行地面的消毒清洁工作。④生猪养殖场的用水必须要符合我国相关规定。

1.2在生猪养殖场兽药的应用要求

在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中负责生猪的饲养人员需要利用不同的兽药来提高生猪自身的免疫力,以此来应对各种突发的疾病,防止生猪养殖场中所有生猪被疾病感染。饲养员使用的兽药必须要以下四点要求:①必须要满足我国相关部门的要求,禁止使用我国政府部门没有经过审核的兽药,更不能使用人用药物,一旦出现生猪养殖场饲养员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兽药,上级领导部门要对其进行处罚。②作为生猪养殖场饲养员在购买兽药时,应该去具有相关资质的机构购买,禁止随意选择购买地点。③兽药使用的应严格遵守我国《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特别是有关抗生素药物以及抗虫性药物的使用标准。④应该选择残留少并且副作用相对于较小的中药。

1.3生猪养殖中的疫情预防工作

(1)在进行生猪养殖中需要加强对生猪养殖场来往工作人员以及车辆进出的管理力度,要求生猪养殖场管理人员针对非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车辆进行消毒,并且如非特定要求绝对不可以让其进入到生猪养殖场的生产区域,保证生猪养殖的安全性,避免出现疫情。同时要求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在进入到生猪养殖的生产区车间时,必须要做好消毒工作,更换工作服,否则不允许进入到生猪养殖生产车间。而生猪养殖场的车辆在进入生猪养殖生产区前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要求工作人员根据生猪养殖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生猪的喂养状况定期对生猪养殖场的四周以及地面进行消毒,并且加强对生猪各种疾病的预防力度,尽可能防止生猪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疾病。在生猪养殖中,作为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应该对关于生猪比较容易出现的疾病进行深入了解,并且需要根据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科学的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做到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这样才满足了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的要求。(2)在生猪养殖场绝对不可以一起养殖其他家畜,防止出现不同家畜的交叉感染。作为生猪养殖场食堂的工作人员不可以外购其他生猪养殖场的生猪肉,作为各个不同生猪养殖场还应该帮助养殖场内的生猪进行自我反之,尽可能不要向其他生猪养殖场进行生猪引种,如果出现了必须要进行生猪引种时,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必须要在生猪引种前对生猪的产地情况做好充分的调查,同时保证生猪没有携带或者感染任何的疾病,要求生猪养殖场需要向引种的生猪养殖场开生猪相关免疫证明,并且对引种的生猪进行为期30d的隔离饲养,确保生猪没有携带任何病菌,同时没有感染任何疾病,才能将其和生猪养殖场的生猪共同饲养。(3)作为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在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时,需要根据当地生猪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免疫接种,并且以动物防疫法作为标准,保证生猪能够得到合理的免疫接种。生猪养殖场工作人员还需要定期给生猪进行驱虫工作,防止出现生猪疾病蔓延,对于生猪养殖场中的病死猪应该第一时间处理,绝对不可以对其进行售卖。

2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应用推广实践

在进行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应用推广的过程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进行:①养殖技术推广人员应该根据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创立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的实验场地,并且定期要求生猪养殖人员进交流。②让生猪养殖户学习国外先进的生猪养殖技术,根植于中国的生猪养殖中。③当前是大数据时代,我国相关部门可以利用电视、网络、自媒体等不同的渠道进行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的宣传,让更多的养殖户了解到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范文3

[关键词] 猪 养殖 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2-0254-01

随着我国养殖领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规模化养殖成为了未来猪养殖产业的一个趋势,传统的养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品质猪肉产品的需求,需要我们及时地改变养殖观念,从科学、绿色以及规模等方面出发开展猪养殖。在猪养殖过程中,始终将消费者放在首位,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猪肉产品。

1 猪的饲养技术分析

1.1 公猪饲养技术

在饲养过程中,公猪主要是为了配种。在养殖场应该保证公猪和母猪的比例为1:24比较合适,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配种的成功率。在配种过程中应该定期对公猪的质量进行检查,并做好冬季和夏季的防寒和防暑工作。在冬季养殖过程中公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应该控制在18度左右,夏季应该将舍内的温度控制在25度左右。

1.2 母猪的饲养管理

母猪在养殖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妊娠和生产期其饲养管理工作。在猪妊娠期应该密切注意猪的生活情况,及时的添加饲料,增加饲料营养,同时还要注意传染病的侵袭,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对于生产母猪应该做好圈舍的湿度和温度的控制工作,保证母猪和猪仔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还要及时的对猪仔断奶,进行免疫接种,做好传染性病害的预防工作。

1.3 保健程序

在猪饲养过程中应该做好母猪疾病防疫的种类,有细小病毒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以及乙型脑炎,对于这些传染性疾病应该做好相应疫苗的接种工作。在免疫过程中应该在猪的饲料中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提高猪的抗病能力。母猪产前25天内应该及时的接种大肠杆菌多价疫苗和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疫苗,保证母猪和猪仔的安全。

1.4 饲料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应该利用本地区农作物副产品自行配制饲料。可以使用豆秸、玉米秸秆、麦麸、豆饼、粗玉米作为饲料配比的原料,同时在饲料配比过程中还应该向饲料中添加一定的盐、鱼粉和维生素。对于公猪饲喂一般的饲料即可。

2 猪的管理技术分析

2.1 科学合理的选择猪场地质

在猪养殖过程中,猪场地质的选择对于提高猪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病害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猪场的位置应该选择在远离生活区、远离主要城市干道和化工企业,这样对于提高疾病的预防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选址过程中应该对生活区域和生产区进行严格的划分,并将两者进行有效的隔离。在对猪场进行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设置的方案符合相应的指标和要求。

2.2 实行自繁自育制度

在猪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外来疫情不会进入到养殖场中传播,应该全面实行自繁自育制度,并加强猪品种的改良,不断提高猪生产品质。而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引进全新的品种,需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猪品种,并将引进的新猪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保证其不存在任何的传染性疾病的基础上,才能将其混入到猪群中养殖。

2.3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养殖过程中要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在猪进入猪场之前对猪圈和养殖场周围进行严格和全面的消毒处理,做好猪进场之前的消毒工作。当育肥猪全部出栏之后应该立即对猪圈、猪栏进行全面的消毒,保证各种物品和设备的干净。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还要实施全面封闭的养殖制度,禁止非养殖人员进入到养殖场,更严格禁止各种机动车进入到养殖场内。在养殖场进出口还应该设立紫外线杀毒灯,养殖人员在进入养殖场之前应该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

2.4 合理规范的使用药物

猪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疾病,这时就需要使用药物进行防治。但是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应该遵循科学防治的原则,千万不能过量使用药物,尤其是各种抗生素药物。用药应该在兽医的指导进行科学进行,同时药物的种类应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合理进行确定。在进行免疫接种过程中,应该保证使用合格的疫苗,建立健康的生猪养殖专用药库,只使用其中制定的药物,对症用药,切实保证用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5 建立完善的无害化处理设施

最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养殖产业的无害化处理,要求在进行畜牧养殖过程中,必须达到相应的无害化处理要求。因此,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及时的建立无害化的处理设施,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粪便、尿液、污水等进行综合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积极的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生态养殖产业,降低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高污染、高消耗和高浪费现象,净化周边的环境。同时对于病死的猪也应该进行无害化处理,严谨将其上市销售,对于违反相关规定,危害消费者生命安全的行为应该严肃处理。

结语

总之,在未来猪养殖产业势必会向着科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在养殖过程中只要我们做好猪养殖过程中各个管理和养殖环节,切实提高科学养殖意识,不断加强生猪品种的改良,制定完善的养殖管理制度,科学用药,势必会保证生猪养殖产业健康的发展下去,从而更好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谢勇君.雷波县芭蕉芋猪的养殖技术[J]. 四川畜牧兽医. 2013(06)

[2]朱占胜,刘廷俊. “360、135”生猪养殖技术――用360斤玉米,从母猪产出乳猪到体重达100kg用时135天[J]. 中国畜禽种业. 2011(10)

[3]吴永绍,刘桂武,何若钢. 瘦肉型商品肉猪的实用养殖技术[J]. 广西畜牧兽医. 2011(05)

[4]王娜,商志伟,赵敏. 混合益生菌对仔猪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范文4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BOT模式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育和发展不但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而且对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重塑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

但是,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其发展模式也没有达成统一。王新利和李世武(2007)认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使得东中西部地区分别适合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型、能人牵头型和政府发起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王大庆等(2007)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产业+科技”与市场结合为“一体”的三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也即CIS模式。李永山(2009)在总结我国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组织+期货市场”的创新模式,并分析了该新模式的可行性。李恩和孙贺(2009)依据合作经济组织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最大化的原则,比较分析了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模式,认为应把“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作为主流模式推广和发展。杨小东(2009)从农产品与农资产品交易的角度,依据经营组织主体的差异把农业经营组织分为自生型组织和外来型组织,并分析了两类组织的演变过程和优缺点,并认为这两类组织可以互补,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农业投资和农地资源配置优化,减弱农地家庭承包经营的缺陷。王晓梅和翟娟娟(2010)总结了河南省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5种模式,即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组织、各领域交织的合作组织、农业互助保险与信贷合作组织、政府或职能部门依托合作组织及企业带动型合作组织。

一、专合组织发展BOT模式的重要意义

长宁县积极创新畜牧业发展模式,将BOT模式引入生猪养殖业,探索了“政府扶持引导+合作社运作+养殖户积极参与”的“母猪寄养”模式。“母猪寄养”是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为适应养殖业发展新形式探索出的创新养殖模式,实施“母猪寄养”模式对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母猪寄养”模式破解了农民养猪“三大难”。“母猪寄养”模式破解了养殖户饲养母猪的资金、技术和市场的难题,促进了养殖户与合作社之间的互补和对接。一是破解资金难。由合作社提供母猪,农民不管有钱无钱,只要有一定的养殖场所就可以发展生猪养殖;二是破解技术难。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主要是体力弱、文化低的老人和妇女,缺乏养殖技术;三是破解市场难。养殖户的生猪在销售有困难时,合作社可利用自身广阔的市场信息和较广的销售渠道,将养殖户的生猪组织起来进行销售。

(二)“母猪寄养”模式化解了农民养猪“两险”。疫病风险、市场风险历来被视为生猪养殖业的“两大杀手”。一是化解了疫病风险:“母猪寄养”模式构建起了一张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严密网络,通过集中免疫,大大降低了疫病风险。尤其是把大规模养殖的疫病风险分散到个体养殖户,可以有效避免重大疫病的传染泛滥;二是化解了市场风险:在市场价低迷疲软的时候,大规模养殖所需的饲料等养殖成本高,饲养难度大,个体养殖户可以采用传统的养殖办法来维持,饲养难度小,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能繁母猪,加速养猪产业化进程。

(三)“母猪寄养”模式促进养殖科学化。首先是养猪实用技术和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合作社采用课堂讲授、实验操作、上门指导、多媒体教学演示、组织外出学习考察等形式推广了养猪实用技术和新技术;其次是母猪人工授精技术得到了推广。自从惠农生猪养猪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在全县无偿推广母猪人工授精约12,000头(次),有效地促进了生猪品种改良,生猪优良品种面得到加大;最后是标准化猪舍建设得到推广。全县建成养殖小区11个,新建标准化育肥猪舍和母猪舍2.5万平方米。

(四)“母猪寄养”模式延伸了产业链。“母猪寄养”通过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利用丰富的猪粪资源,配套推行沼气开发,把养殖与种植结合起来,与改厨、改厕、改井结合起来,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护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减少养殖场、劳动力等方面投入的情况下,扩大了生产规模,带动了“家禽寄养”、“肉兔寄养”等类似模式的蓬勃发展,实现农户与合作社互利双赢,全县畜牧业发展方式得以较快转变,正向园区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良种化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BOT模式运作机制

(一)BOT模式的运行流程。长宁县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探索和实践,健全完善了“母猪寄养”模式流程。“母猪寄养”模式的具体流程为:政府扶持引导合作社――合作社投资养殖母猪――养殖户书面申请――合作社对养殖户进行资格审查――按照合作社规定修(改)标准化圈舍――技术培训和实习――签订合同或协议――领养母猪――县畜牧局组织验收并拨付项目资金――参加保险――技术跟踪服务――返还仔猪――支付满6头后终止合同,母猪归农户所有――壮大生猪养殖产业――实现政府助农增收职能。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BOT模式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图1)

(二)BOT模式的主要参与方及其职责。政府引导是“母猪寄养”模式遵循BOT运作的支撑。政府将发展生猪养殖和助农增收的职能授予合作社,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或规章制度,调动龙头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自始至终享有对合作社的监督权。政府在母猪寄养期间将为寄养母猪提供一定的补贴和补助,这些补贴和补助归甲方(合作社)所有。

合作社是“母猪寄养”模式遵循BOT运作的平台。合作社提供优质母猪给养殖户喂养,养殖户1头母猪每产1窝仔猪均按1头仔猪(50斤体重的市场价格)的标准以现金方式支付合作社母猪成本费。协议期为支付满3~6头仔猪的费用后(注:寄养1头30~50斤优质母猪提取3头仔猪,寄养1头50~100斤优质母猪提取4头仔猪,寄养1头100以上优质母猪提取5头仔猪,寄养1头妊娠优质母猪提取6头仔猪)母猪无偿归养殖户所有。在寄养期间,合作社为寄养户提供圈舍的修建、改造,配种,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预防等技术服务,寄养户的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出现疫病后,合作社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寄养户自己承担药物成本。如果母猪因病死亡,合作社承担责任,寄养户不再支付合作社的母猪成本费。当仔猪和肥猪销售有困难或者价格偏低时,合作社有义务统一组织对外销售,以保证养殖户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农民参与是“母猪寄养”模式遵循BOT运作的关键。合作社(龙头企业)在获取政府授予的特许权后,吸收养殖户农民为会员,并按照母猪寄养模式协议约定,延伸了畜牧产业链条,最终实现了政府、合作社、养殖户三方共赢的局面。养殖户必须按照合作社的要求修改母猪圈舍,达到标准化程度后才能寄养母猪。养殖户必须诚实守信,认真履行协议约定,采用标准化的养殖技术,用科学的饲养方法饲养母猪,严禁使用违禁药物,若养殖户不按要求饲养母猪,合作社有权随时收回寄养母猪。除了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养殖户不得以其他理由退回寄养母猪。

(三)BOT模式的“五统一”经营方案。为了更好地实施生猪无公害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一体化和管理一致化,为了更好地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系列化服务,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对养殖户实行“五统一”的经营方案。

1、统一供种。本着自愿、自主的原则,合作社可为农户统一提供优良母猪品种,各养殖户提前约定需要购买的母猪数量和品种规格等,价格一般都会低于当地市场价格。养殖户可以在合作社进行“母猪寄养”,也可以自行购买种猪,但必须是合作社统一的品种(二杂母猪)。合作社统一组织在会员中购买育肥仔猪,品种为三杂仔猪。

2、统一供应饲料。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根据饲料厂的质量、价格及售后服务等,选择安全性好、物美价廉的饲料实行统一配送。

3、统一饲养管理规程。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对会员农户的母猪和育肥仔猪实行统一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产前免费实行生猪人工授精技术运用和推广,产中免费提供“三针”仔猪保健技术和药物。主要包括圈舍修建的标准化、母猪和仔猪品种的标准化、饲料和饮水的标准化、疫病防治标准化、饲养管理标准化和技术人员包户目标责任制。

4、统一生猪防疫。生猪免疫由合作社指定专人负责,并且对会员实行免费。主要的免费疫苗包括猪瘟、三联苗、口蹄疫、蓝耳病、细小、伪狂犬、喘气苗等,并根据养殖场或农户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5、肥猪统一销售。在仔猪和商品猪销售有困难时,惠农生猪养殖合作社与相关的食品公司联合,对养殖户的育肥猪组织对外销售,其价格比当时市场可高出每斤0.1~0.2元。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BOT模式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短缺,难形成规模经营。长宁县畜牧业发展的“母猪寄养”模式整个项目政府补贴资金预计7万元,其中圈舍修建改造补助4.9万元,疫病诊疗、防疫药品及技术指导服务费补助1.05万元,培训和实习费用补助1.05万元。这7万元的补助资金主要发放给了70个贫困户,分配到每一个农户家庭中的补助资金为1,000元。具体使用为饮水设施100元/户,圈舍地面处理400元/户,保育设施200元/户,疫病诊疗、防疫药品及技术跟踪服务费用补助150元/户,合作社对寄养户的培训和实习(一周)补助150元/户。补助资金的严重短缺一方面影响了农户和合作社的积极性,农户务工补助平均一天不足20元,还不及农民外出务工工资的1/5(目前农民工的日工资大概在120元左右),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当然不高;另一方面政府补贴资金不足,农户也不愿意花更多的资金来修建圈舍和其他基本设施,养殖规模难以扩大。合作社要为每一个母猪寄养户提供优质品种的能繁母猪,贫困户一般寄养1~3头能繁母猪,一般农户寄养2~5头能繁母猪,所以合作社至少要有100头以上的能繁母猪才能满足养殖户的寄养需求,平均喂养一头能繁母猪的成本大约为1,200~1,800元左右(能繁母猪饲养成本一般要高于一般育肥猪的饲养成本),合作社所有的能繁母猪成本加上圈舍修建成本等总额高达20万左右,再加上合作社场地设施建设以及日常管理费用,总的成本支出是一笔高额投资,资金的短缺阻碍了合作社的规模发展。

(二)缺少相应的合同或协议书。长宁县畜牧业BOT模式运行时间较短,经验不足,相应的合同或协议要么缺失、要么设计过于简单。同时,长宁县畜牧业BOT发展模式相关的专门法律依据几乎是一片空白,目前仅有的就是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母猪寄养协议书。政府部门给合作社的特许权协议,农户和合作社时间的肥猪代销协议,农户和肥猪收购方的长期供销协议等都基本没有,很多都只是一些口头上的承诺或协议,没有书面的正式的合同或协议书。因此,一旦发生纠纷后,解决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合同问题将严重影响着该模式的运行和发展。

(三)专业技术人才缺失。长宁县畜牧业BOT模式的“母猪寄养”项目主管部门为长宁县畜牧局,成立了“母猪寄养”产业发展协调小组。项目承担单位为长宁县惠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主要的技术负责人为长宁县畜牧局品改站站长。现有的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都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缺乏BOT模式的专业知识,不熟悉BOT模式的基本规则。只有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管理和组织实施,才能保证BOT项目的顺利完成。

四、完善BOT模式对策建议

首先,应通过招商引资、向上争取、申请贷款,扩宽项目资金来源。参与项目的政府部门及专业合作社应首先充分认识招商引资在BOT项目运作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细化工作方案,硬化工作措施,优化工作环境,积极转变招商理念,调整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除此之外,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可以由政府担保,向农村信用社、农村资金互助组织、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其次,应完善各种配套的合同和协议。目前,长宁县畜牧业BOT发展模式仅有的合同或协议是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签订的“母猪寄养”协议书,因而长宁县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着力完善的合同主要包括:长宁县畜牧局授权惠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BOT项目建设和经营的特许协议、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与农村金融机构签订的融资协议、生猪养殖合作社与项目参与农户之间签订的母猪寄养合同、生猪养殖合作社与相关项目审计单位签订的“母猪项目”审计合同、生猪养殖合作社和项目参与农户与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签订的保险合同等。

最后,应建立先进的人才引进机制。一方面应探索建立重点专业人才保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重点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并深入发展人才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人才引进、人才稳定、人才培养相关的人才服务体系,重点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应建立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专业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专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打破专业人才的部门、地区、所有制壁垒来促进相关专业人才的交流;政府部门应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制度,研究制定统一的人才市场信息标准体系。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新利,李世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3.

[2]王大庆,闫永庆,王宏燕.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对策及CIS模式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6.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范文5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猪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产业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局面,存在管理方法落后,抵御风险能力差,资金供应不足,行业自我约束调控能力弱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因此如何有效突破发展瓶颈,全面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已成为乡镇经济与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迫切需要。

一、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的农村生猪养殖局限于一家一户分散养殖,难以形成生产合力,防疫意识不高,技术设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没能打造市场猪肉品牌。再加上近几年来猪饲料及麦麸、稻糠等猪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生猪养殖成本不断增加,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困难重重。

1.信息交流不够,种猪有待优化。由于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养殖户对外界的关注与信息交流严重不足,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工具了解市场动态,学习先进经验技术,从而导致生产过于盲目。加之种猪优良特点不多,快速繁殖能力不够强,肉质品味不够高,严重制约生猪销量与市场拓展。

2.政府投入不足,养猪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当前国家对农村生猪业的投入与其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及对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严重不协调。调控措施缺乏或不到位,政策的基础性支持不足,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投入资金少,尚未建立促进生猪业稳定发展的保险和行业发展基金,导致养殖户的利益和生猪业的稳定发展难以得到保障。

3.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养猪成本高,产销对接能力弱。当前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主要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散养比例接近70%,生猪养殖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以致生猪生产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和趋同性,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行业内的调控。加之农村生猪饲养专业合作社或养殖小区没有充分建立起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场产销对接差,产销一体化机制不完善,养殖者在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难以从流通加工环节中分享更多利益。

4.缺乏预警和应急机制,市场体系不健全。畜牧业信息体系不健全,不能及时、准确地向生猪养殖户提供最新市场信息和预警信息,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在行情看好时不能做出客观预警,在行情低本文由收集整理迷风险来临时缺乏应急措施,反应滞后,严重制约生猪饲养业的健康发展。

5.疫病防控水平差,猪肉价格起伏大,农户抗风险能力低。很多养殖户对疫病防治意识不高,技术掌握不到位,因生猪发病亏损的情况多不可数,这不仅加大了养猪成本,而且影响到生猪生产力,直接导致消费下降和价格下跌,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都受到严重影响。

二、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瓶颈的原因分析

制约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养猪行业认识不够,生猪饲养管理方法落后,成本控制不够合理。很多农户认为养猪是最稳妥、最安全、门槛最低、不用付学费就可以成功的营生项目。加上有政府的补贴,更是心动不已,于是纷至沓来搞养猪业。但实际上生猪饲养是一次性投资大,成本回收较慢,饲料营养要求高,消耗饲料量大,耗电耗能量大,难以核算成本的行业。因此,配套治污设施落后,生猪饲养管理落后,饲料选用不当,猪场消毒不够等诸多因素都是导致生猪饲养亏损的重要原因。

2.对优良种猪的选育重视不够,生猪养殖防疫意识不高。由于农村居民依托自己的惯性思维饲养生猪,对生猪品种选育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品种的好坏又直接决定了猪的生产性能、饲料消耗量、饲养周期和料肉比等。加之,农户对养猪场防疫意识不高,防疫工作盲目、随意、侥幸,一旦暴发疫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不可避免。因此,高度重视种猪的选育及生猪饲养疫病防治是生猪养殖业平稳发展的先决条件。

3.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够,养猪人情感投入太少。大多数农户在猪场选址、猪舍布局、结构设置及环境控制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猪场生活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之间没有分开;生产区没有能够按照配种-分娩-仔猪保育-生长育肥顺序布局;猪场净道和污道没有分开;忽视通风、温控设备的投资等。这些情况使养猪一开始就进入布局调整、设备维修等被动状态,不能让猪处于安逸祥和的生活环境。加之很多养猪人重业余生活、忽视对猪群的关心,该加料时没有加,该降温时不及时,从而直接导致猪的存活率下降,生长速度减慢、饲料效率下降。

4.对饲料、饮水健康理解片面,环境污染治理不够。在我国农村,很多养猪户盲目认为只要有利于猪快速生长且饲料转化效率高,就是好饲料,忽略了对这些饲料滥用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等问题的深入了解,造成猪肉品质显著下降,土壤和水环境严重污染。在生猪健康饮水方面的重视也不够,缺乏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没能科学地注意水的压力、水的质量及饮水器安装的角度、高度,使猪生长处在不舒服饮水状态下。没有充分重视饲养生猪造成的环境污染,致使饲养地污水横流,臭气冲天,蚊蝇、疾病滋生,水体、土壤严重污染。严重影响生猪饲养业的健康发展与生猪生产利润获得。

三、突破农村生猪养殖业发展瓶颈的有益借鉴

面对我国农村生猪养殖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湖南省娄底市小碧乡黑猪养殖成功突破了发展瓶颈,探索诸多有益经验。该乡位于娄底市娄星区北郊,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大乡。近年来,由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生猪养殖方面的推广与应用,成功开创了生猪养殖产业化、市场化、社区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年出栏黑猪8万头,产值达2个多亿,增加农民纯收入4000千多万元,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2800多人。

转贴于

1.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大力促进黑猪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面对传统的生猪养殖模式,乡政府高度重视,成立科技推广应用工作领导小组,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市场调研,积极引导,加大投入,大力推行“科技兴乡”战略,致力于提高养猪农户的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科学技术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严格考核。为实现“做精做细,做出特色”这个目标,乡政府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创新型农业发展核心内容,建立并完善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化动作、产学研相结合、具有小碧特色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

同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学先进饲养技术。建立培训基地,培训技术骨干。召开专题会议,讲解与观摩先进技术。三是印发技术资料,开展技术咨询。四是建立辐射基地,带领农民真干实干。以高度的责任心推广应用养猪新技术,研制开发新产品,成功地实现了疾病防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2.产学研、政企农联合,对市场进行科学定位,打造特色生猪品牌。首先,认真调研市场,明确了当前我国生猪业发展的特点:一是猪肉消费量在肉类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二是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差距大,二者的比值达到1.6:1;三是随着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增加,猪肉需求由数量向质量、食品安全方向转变。由此预测到未来我国生猪市场生猪生产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生猪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猪肉消费总量将不断攀升,规模化养殖将成为主力军;优质冷鲜肉将成为居民消费的主流,政府食品安全督管增强了人们对肉食品消费的信心。

其次,产、学、研结合,培育核心技术,打造特色品牌。通过与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娄底市畜牧水产局进行专项技术合作,并积极向动物育种、饲料营养、兽医防疫、生猪饲养、环境控制和经营管理等学科领域的技术专家进行咨询学习,培养出品性优良,肉质鲜美猪肉品牌——“湖南黑猪”。这种黑猪饲养核心技术科技含量高,技术可控性强,可进行规模化生产。

最后,政、企、农结合,进行产销对接,制定销售策略。湖南黑猪商品肉猪采用内销与出口、鲜活与加工相结合的产销模式,充分利用湖南黑猪肉质好的优势生产商品猪,成立品牌推广小组,大面积进行黑猪养殖,加快形成规模生产;建立安全猪肉生产体系,注册品牌商标,建立严格的生产质量控制体系和产品分级体系,大力拓展市场;聘请省内外有关专家汇集产销技术、制订经营策略;设立销售窗口,完善销售网络,收集行业信息,谋求多元合作;发展猪肉产品深加工,在开发传统特色产品的同时,瞄准国际市场,开发西式产品。

通过实行“核心企业+科技+种猪场+基地养殖小区(养殖农户)+加工企业”的生产组织模式,使各要素、各环节之间按照产、供、销、种、养、加的相互关系进行多元化的组合,形成示范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及完整的湖南黑猪特色养殖产业链,成功实现了资源配置、生产组织、运作技巧、协同运作等多个环节良性运作。

3.创新思维,建立生态养殖小区,重视环境污染的治理,大力发展种养业循环经济。一方面,创新生猪养殖新模式,大力争取政策支持。该乡开创了“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农户”的黑猪养殖模式,龙头企业免费为养殖小区与农户提供黑猪养殖核心技术与服务,并按高于市场普通生猪2元/公斤的价格进行黑猪收购,确保生产销售两不误。养猪大户自发组织,联合养殖,形成规模养殖小区,实现资源整合与生态养殖。广大农户依靠企业与自发组织的生猪专业合作社,放心、安心、舒心地进行黑猪养殖。这种模式的实现及推行,成效显著,得到广大农民广泛接受与践行,省市区领导多次进行现场考察,高度赞扬,并出台了专门扶持湖南黑猪发展的政府文件进行规范与支持。

生猪养殖管理技术范文6

[关键词] 规模化猪场 保育猪 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243-01

养殖业是一项长盛不衰的产业。目前养猪市场前景广阔,2013年中央财政专门为支持生猪生产的发展拨付专项资金。受大豆及玉米产量增加、市场价低下的影响,饲料成本已逐渐降低,部分养殖成本日趋下降,在出栏减少、冻肉储备减少影响下,我国大部分地区猪肉价格处于回升状态。随着餐饮行业的进步和肉食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人们生活上对猪肉的需求必将增加,猪肉的人均占有量也会逐步提高。中国现阶段发展状况已不再是传统小农户式养殖而是趋向规模化养殖。养猪业未来的趋势必将向养殖规模化、区域集中化、养猪自动化方面发展。

1 山西忻州市生猪养殖业现状前景

生猪养殖在经历了两年多市场低迷后,山西省生猪养殖业于2015年4月20日在山西省孝义市大象农牧集团总部举行“全省生猪规模化养殖模式高峰论坛”,为整个行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论坛上鼓励广大企业在扩大保育猪数量、保育猪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保育猪的成长质量发展。

根据最近几年全国与山西的猪肉平均价格数据分析,反映出几年内的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截止目前山西忻州市原平市3月价格走向趋势来看,生猪价格已达到外三元18.60元/公斤,内三元已达到19.40元/公斤,未来仍有持续价格上涨的趋势。因此在规模化猪场养殖过程中,做好保育猪养殖技术的研究就至关重要。

2 规模化猪场养殖保育猪的技术要点

2.1 关于免疫管理

2.1.1山西省养殖厂免疫分析

目前国内已针对山西省养殖厂存在的流行疫病做过简要分析,其中以PVC-2、PRRSV日渐突出。2015年1-3月份专家们曾根据山西地区各猪场样本监测出分析结果:流行疫病季节性的特征明显;地域性特征已逐步显现;感染模式均是二重感染以PVC-2为主要核心;种猪带毒感染风险已逐渐加大;细菌感染主要模式以继发型病毒感染为主。因此如何选择疫苗并进行免疫管理就成了养殖厂保育猪的管理主要问题。

2.1.2规模化猪场养殖的免疫管理

规模化猪场目前药品应用现状多以抗生素类、大复方类为主。专家们已对动物方面的药品应用做过一些分析,动物药品主要分为抗菌药、消炎药和免疫调节药。目前预防与治疗最合理方案是抗生素与消炎药的组合,而猪场药品最为科学、安全、高效的方案是消炎药、敏感抗生素、维生素、免疫增强药的组合方案,此方案可标本兼治、缩短疗程、不易反复。因此养殖厂要牢固预防免疫思想,做好定期消毒、常规防疫、预防、驱虫工作,建立完善的接种疫苗工作体制,做好科学免疫、疾病防治的药物保健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

2.2 关于饲料管理

2.2.1保育猪的喂料

保育猪要根据日龄的需求投喂不同种饲料。工作饲养员应记录好各种料开始饲喂的时间,保持料槽都有饲料的不断供应。当仔猪从发育不全到发育逐渐完全,饲料饲喂过程要采用渐进过渡性形式,如第1次部分换料25%、第2次部分换料50%、第3次部分换料达到75%……依次类推。因此饲料要妥善保管好。为保证饲料的新鲜性、预防遗漏角落的饲料发霉现象,饲养员要注意等保育猪将料槽中的饲料全部吃完后再进行加料,并定期注意清洗料槽以保持清洁。

2.2.2保育猪的饮水

保育猪的饮水状况直接影响到保育猪对饲料的营养吸收。因此保育猪刚进猪群时最好供给温开水。饮水的不足也会使保育猪食量减少,影响保育猪的生长速度。必要时可提供2个饮水器给10头以上保育猪的猪栏,方便所有保育猪随时都饮到水。饮水中定期添加电解质或抗生素、维生素等药物,来提高保育猪的自身抵抗力,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2.3 猪群管理

2.3.1进猪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保育舍的消毒工作

在保育舍开始进入保育猪前,首先要把保育舍冲洗干净。工作饲养员在高压冲洗时,要确认整个舍的边角都彻底被冲洗到。尤其是猪能接触到的地方,注意不能有猪粪或饲料遗留痕迹。

其次是保育舍的设施检查

检查饮水器每一个是否通水、检查设备是否都能正常工作、检查所有电器是否无损坏、检查窗户是否能正常关闭,是重要的设施检查工作。

再次是保育舍温度设定

对于管理猪群来说,温度是至为重要的因素。猪群多的环境需要定期保持通风,猪群少的环境要注意平时保温。一般在保育猪刚转进来时舍内的温度保持在28~30℃就可以了。

2.3.2分群与管教

在分群时要尽量按照大小体重相近、原窝同圈原则,个体太弱的保育猪要单独进行分群饲养。这样有利于保育猪的情绪稳定,减轻保育猪之间因为混群而紧张不安的状况,减少保育猪之间相互咬斗伤害的现象,有利于保育猪的发育成长;饲养员要及时清除脏污及粪便,同时要做好保育猪的调教工作,让它们区分出排泄区,便于圈舍的清洁和卫生管理与保持。

2.3.3三天观察期

保育猪在进群后的三天为重要观察期。工作饲养员要查看保育猪是否有不适应分群的情况、查看料槽饲料的新鲜及卫生、查看保育猪的生长健康状况、注意保育猪的营养吸收如何、观察保育猪是否最终发育良好。

结语

规模化是我国未来生猪养殖发展的方向,但并不意味着养殖规模越大越好。各地区规模化养殖技术的合理性、科学性、适度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猪养殖规模效益的有效性。因此对规模化养猪厂保育猪的养殖技术多做研究、可以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保障企业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从而稳定山西省高质量的“菜篮子”工程、努力将山西省快速发展成为中高端市场的供应基地。

参考文献

[1]曾宪峰.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J].畜牧兽医,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