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生猪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前几年,重庆市近郊生猪养殖多以散养为主,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不严重,但近年来随着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原本潜在的由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不加以规范整治,任其发展,将严重影响重庆市生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生猪养殖环境污染途径   1.1粪便污染   生猪日常排泄的粪便是造成生猪养殖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生猪粪便产生量很大,据测算,1头生猪可日产粪尿30kg。当农户散养或者规模养殖量比较小时,可以通过处理后用于自家农田消纳;但饲养量过大,让粪便随意堆放,不做适当处理,势必对周围环境的水体、土壤、空气和作物造成污染,变成公害,成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染源。生猪粪便直接还田如使用不当或连续过量使用,还会导致硝酸盐、磷及重金属的沉积,从而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污染。粪便一旦污染了地下水,极难治理恢复,将造成较持久性的污染。   1.2养殖场废水污染   生猪尿液、洗场地的污水、生猪养殖人员的生活用水等也是重要的污染源。生猪场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会使对有机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产业的发展。污水流入河流、池塘可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产生各种毒素,严重污染水体。生猪场污染物不仅能污染地表水,其有毒、有害成分还易进入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地下水。它可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中有害成分增多,严重时使水体发黑、变臭,失去使用价值。   1.3恶臭污染   生猪场产生的大量粪便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则会发出非常难闻的气味,会严重地污染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粪便、污水污染的水体也会发出难闻的气味。   1.4药物残留潜在污染   药物残留对猪肉及环境造成潜在污染。猪肉中残留的药物有兽药、人药、消毒药、农药及其他化学物质。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超量使用也会造成药物残留。特别是抗生素残留,已经成为影响生猪品质的重要因素。   2生猪养殖环境污染的成因   2.1生猪养殖由分散经营转为集约经营   前几年,重庆郊区农村的生猪养殖多为农户散养,户年出栏生猪在10头以下,其产生的粪便完全可以通过农作物利用,加之养殖分散,对环境的影响不很突出。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生猪散养户逐渐减少,生猪规模养殖户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产生的粪尿等排泄物数量大,如不及时处理,将造成严重污染。   2.2农业结构调整导致作物种植减少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农民增收项目的多样化,改变农村传统的粮、猪二元结构的经济模式,城市开发,土地撂荒等原因,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对畜禽粪便的使用量也减少,造成了农牧脱节,生猪粪肥大量积压,不能及时施用于农田而造成污染。   2.3农业有机肥逐渐转向化肥   农民增收项目的多样化,导致农民的耕作不再精细,农业上使用有机肥越来越多的转向使用方便但负面作用多的化肥,有机肥使用减少,造成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形成公害。   2.4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   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生猪养殖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生猪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加上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   3重庆近郊生猪养殖的污染及治理现状   据调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入,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使得目前种植的农作物相应减少,年出栏在3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开始出现猪粪对环境的污染,包括出现水源和空气的恶臭;年出栏生猪在300头以上则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污染。对于生猪养殖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重庆市畜牧部门和当地政府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进行治理,整体效果尚可,如渝北区从2006年开始,对辖区内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的养殖场,政府补贴建立沼气池,对猪粪进行处理后利用;2010年成立水污染整理办公室,对污染较为严重的生猪养殖场进行搬迁或改建。其他几个近郊区状况也大致相当。   4防治措施   4.1加强对生猪业污染治理的领导   4.1.1要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生猪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吸取国外生猪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将生态保护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畜产品安全意识,按照国际惯例组织生产,加强猪肉的安全管理与质量认证。   4.1.2加强生猪业保护体系建设,严格执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及相关法规,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加强生猪场的选址、污水排放、粪便处理,新建场审批等内容的管理,对生猪场要审核防疫条件,合格考核发《动物防疫合格证》,加强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4.1.3加强生猪污染环境监测。随着生猪业的迅速发展,要加生猪养殖环境污染进行污染监测,开展生猪养殖污染现状的调查,科学地掌握生猪养殖环境污染情况,为生猪业的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4.2合理规划养殖场地   在规划选择生猪养殖场地时,在交通便利、用水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将生猪场建在运离城市、工矿区和人口密集的地方。应远离江河及地下水源,并要在农、林、牧结合、生态循环良好的情况下考虑生猪场的规模数量、粪尿及污水排放和良性循环利用情况。可有规划有步骤地建立生猪生态示范场,在场址选择、饲养规模及生态保护上走向良性循环规范化轨道。#p#分页标题#e#   4.3合理配制饲料   随着营养科学的发展,配制生猪饲料营养需要量的原有数据和标准已不能适应当前需要,必须准确测定营养需要量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更准确地配制出符合不同生产阶段和目的的环保型畜禽饲料,降低饲料中的矿物质及粗蛋白含量,减少养分过分供给,减少排泄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4.4控制畜禽排泄物   4.4.1加强生猪场粪便管理,防止粪便大量积压,消除污染隐患。   4.4.2对生猪场粪便进行技术处理。可采用人工发酵、建沼气池,干湿分离等,不仅提高了生猪粪便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效率,还可杀灭病原微生物,既延长了生猪产业链条,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4.5控制药物残留   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兽药管理的规定,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所有药物,严格按照用药规程用药,控制用药,限制某些抗生素及药物的滥用,严格实施休药期制度,保证猪肉的安全,减少对人和环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