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护理知识范例6篇

儿童护理知识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1

采用自行设计的留守儿童营养与发育状况调查表,由保健医生通过入户方式对被调查者进行面对面、一对一的现场调查,并对234名留守儿童进行健康体检。

1.1调查内容

一是进行留守儿童监护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监护人儿童营养知识、态度、行为以及留守儿童不良饮食行为,均由保健医生询问后填写。二是对234名儿童进行体检并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

1.2资料

处理全部资料均输入Epidata数据库,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1)调查的234名留守儿童中男童130人

女童104人,127名有营养不良与发育迟缓现象,其中52名体重低下,75名发育迟缓。5岁以下留守男童体重低下26人(占20.0%),发育迟缓37人(占28.5%);女童体重低下26人(占25.0%),发育迟缓38人(占36.5%)。

(2)留守儿童监护人营养知识水平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关系

监护人中女性居多,文化程度相对低于男性,营养知识水平也较男性低

(3)经统计学分析,留守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与营养不良呈正相关

3讨论

3.1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原因分析

3.1.1监护人因素

监护人营养知识水平与其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关系,并对儿童饮食行为习惯有直接影响。监护人营养知识水平越高,儿童挑食、偏食等不良行为越少。

3.1.2家庭经济因素

家庭收入水平影响儿童活动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导致其膳食结构发生变化,对生长发育和健康有直接影响。

3.2加强留守儿童保健服务

3.2.1加强营养知识宣传

通过宣传栏、黑板报、入户宣讲、发放小儿膳食营养手册、定期举办营养知识讲座、广播电视教育、就诊咨询、保健服务等多种形式,普及儿童营养知识,对监护人存在的营养知识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加强营养知识科学化、系统化、日常化指导,让监护人了解如何合理安排儿童饮食种类和数量,保证膳食平衡。

3.2.2积极推广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技术

儿童生长发育监测技术进入家庭是降低儿童营养不良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儿童保健工作者向监护人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调查,是有效预防、控制儿童营养不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3.2.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2

[中图分类号] R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b)-0114-02

儿童糖尿病又被称为少年糖尿病,指的是15岁以下的儿童发生的糖尿病,一般属于1型糖尿病类型[1]。儿童糖尿病是病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再加上外界环境诱导,引发儿童自身免疫过程,进一步损伤破坏β细胞,进而导致细胞功能衰竭。相关研究资料指出,5~6岁、11~13岁是儿童糖尿病的高发时期,儿童因自身年纪小,认知水平有限,大部分使用胰岛素治疗。合理的治疗方式再加上个性、优质护理,能取得满意效果[2]。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综合、科学的整体护理模式,也是各项护理标准化的重要方式。为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儿童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100例儿童糖尿病患儿, 纳入标准:①患儿均与儿童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相吻合[3]。②实验室检查结果 空腹血糖水平超过7.0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超过11.1 mmol/L,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下降。③患儿均同意且签订知情书。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者、认知障碍患儿及严重并发症患儿。②资料不全者。男54例,女46例,患儿年龄在4~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2±2.9)岁;将上述患儿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指导,向患儿及家长开展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让其知晓疾病的发病原因、并发症情况、预防与护理等知识,帮助患儿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做好饮食护理、病房巡视等方面。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接受临床路径护理,主要内容:①成立路径护理小组。由护理人员、营养师、医生等共同组成,护理小组人员通过交流讨论、查阅资料、分析病例等方式,确定护理路径。②以时间为横轴,入院指导、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基础护理、健康与心理指导、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措施为纵轴,合理制定儿童糖尿病日程护理计划。③责任护士发放护理路径表,并向患儿及家属进行介绍说明,提高患儿、家属的配合程度。护理人员则要严格按照路径表内容开展各项护理,及时填写各项数据,保证各项护理措施落到实处。④具体路径实施:入院24 h内。帮助患儿办理各项住院手续。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病房环境、医护人员、医院作息制度等。告知患儿及家属儿童糖尿病知识及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加强患儿心理护理,体贴、关心患儿,尽可能减轻或消除患儿的负面心理障碍。入院第2天,结合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三餐计划,对家长与患儿加强饮食控制教育,结合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特别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预防因饮食不合理导致的病情恶化。入院第3天,向患儿及家长介绍糖尿病基本机制,病因、症状,提高患儿治疗信心,为后期预防并发症、注射胰岛素做好基础。入院四五天,向患儿及家长介绍具体的儿童糖尿病治疗细节。例如,在注射胰岛素过程中,怎么更好的预防糖尿病足、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入院第六七天,加强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由于长期受到糖尿病困扰,患儿很容易失去治疗信心,出现失落、抑郁等心理障碍。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儿的交流,掌握患儿的心理与身体状况,结合患儿的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积极排除患儿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提高患儿的治疗积极性。体贴、关心患儿,尽可能地减轻或消除患儿的负面心理障碍。护理人员还应做好患儿及家属的思想工作,鼓?罨级?,用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情绪感染、影响患儿,并在生活起居等多方面加强对患儿的帮助。同时,加强患儿用药指导,不能随意停用或增减药物用量。还可帮助患儿建立与其他儿童之间的友谊,更好的促使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出院当天,帮助患儿帮利好出院手术,做好出院指导。叮嘱患儿及家属出院后也需要严格执行饮食方案与治疗方式,坚持胰岛素注射,适宜运动,定期复查。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饮食控制、糖尿病知识知晓、心理健康合格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出院当天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问卷总包括糖尿病知识、饮食、心理健康等3个维度,答对八题目及以上为合格,反之,不合格。②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低血糖、皮肤感染、酮症酸中毒等。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综合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两组饮食控制、糖尿病知识知晓、心理健康合格率

观察组糖尿病知识知晓合格率,饮食控制合格率,心理健康合格率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50例,2例患儿出现不良事件(低血糖1例,皮肤感染1例),占4.0%;观察组50例,9例患儿出现不良事件(低血糖4例,皮肤感染3例,酮症酸中毒2例),占1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5,P

3 ?论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3

1 儿童心理发展

1.1 感知觉的发展 儿童的知觉是在其感觉经验不断丰富的基础上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感、知觉的发展不仅对整个认识活动(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也有一定的意义。

1.2 注意的发展 注意是认知过程的开始,如果说感、知觉是认知的第一通道,则注意就是认知的第一道大门。婴儿早期虽然还不能用言语表达其感、知觉,但却能通过各种注意行为表现出来。

1.3 记忆的发展 记忆是将所获得的信息贮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幼儿机械记忆能力比成人要强,而且具有很大的记忆容量和发展潜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理解、分析能力的发展,儿童有意识的逻辑记忆逐渐发展。

1.4 思维的发展 3岁以后儿童开始建立初步抽象思维,学龄期儿童逐渐学会综合分析、分类比较等抽象思维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能力。

1.5 情绪、情感的发展 情绪是人们对事物情景和观念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和表达。儿童情绪的发展服从于儿童的生理成熟和适应的需要。

2 患儿的心理特征

任性,易激动,爱哭闹,对行为的控制及对应激的耐受性均降低。当患儿入院后,由于病痛和离开家庭或生活上的不规律,对环境较陌生。接触的大部分都是陌生人,还要接受各种检查、治疗等。这一切都会给患儿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忧郁不快和恐惧的心理[2]。

3 患儿的心理护理

3.1 首先取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儿科工作的护士每天都接触许多焦虑不安的家长,听到的都是孩子的哭闹声,在此环境中工作,没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祟高的责任心,极易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儿科门诊工作的护士,对儿童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的是对家属心理的支持。这就要求护士不要急于反驳、批评或反感,要注意慢言细语,态度和霭,切忌指责,避免过激语言,否则不利病房管理,甚至造成冲突、吵闹与纠纷。

3.2 必须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护理心理学知识,并且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为患儿消除由疾病和各种诊疗技术操作给患儿带来的恐惧感。用儿童语言耐心细致地由浅入深地给患儿讲清要做某种检查或治疗的重要性,使他能密切配合。在此过程中,对患儿提出的问题要耐心的回答和解释。对学龄前期的儿童要特别重视调动他们的勇敢精神。

3.3 技术要熟练过硬,静脉穿刺尽量做到一针见血,肌肉注射做到无痛苦,使患儿感到安慰和安全感。帮助患儿树立治疗信心,以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3.4 为患儿创造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使患儿感到医院是自己的临时家庭。因此住院环境也要逐步家庭化。病房温度适宜,空气新鲜,室内保持整齐清洁。并嘱咐家长给患儿准备一些小玩具、小人书,同时给予讲故事。对年长儿童还可以协助做功课,给予补课等,使他们产生一种在院如家的心理状态,从而可以消除其厌烦心理。

3.5 诚恳正直 对待患儿要实心实意,一视同仁,不要因孩子的父母地位、职业、文化、经济、外表、长相等差异抱有不同态度。

3.6 对不同年龄的患儿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1]不同年龄的患儿,产生的心理反应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患儿的特征,须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选择了不同的护理内容,降低了护理工作难度,愉悦了家长及患儿的心情,缩短了病程。

对于婴幼儿,要协助家长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更换内衣、尿布及浸湿的床单、被褥,以防尿布疹及红臀的发生。其次经常逗抱、抚摸他们,给他们以母亲般的,以调节其心理活动。轻柔、稳、准,以减轻痛苦。

对于学龄前儿童,利用讲故事、做游戏、看图片等来培养护患之间的感情,以提高其对我们的信任度,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对一些性格懦弱、胆小娇纵的患儿在治疗时,应注意与其亲切交谈、态度和蔼,以分散注意力,消除恐惧感。

对于学龄期儿童做好正确的引导工作,耐心细致地与其一同分析病情,使其了解治疗的重要性,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丰富他们的娱乐活动,激起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教育他们要以乐观主义的精神对待疾病及今后生活中所遇到的任何困难与不幸。

我国独生子女占多数,家长对子女往往娇宠、放任,特别是在患病住院期间,独生子女一般都表现有依赖性强、忍耐性差、害怕吃苦(如怕吃药、打针)等,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护理人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外,还应帮助患儿做好操作前的心理准备,减轻焦虑情绪,增进其合作能力。使患儿身心保持最佳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尽快康复。

参 考 文 献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4

守护青苹果观后感范文最新【1】

《守护青苹果》以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向儿童讲述了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告诉孩子们哪些行为属于害,遇到坏人怎么办,怎样保留证据,遭到不法侵害后怎样求助,怎样寻求法律帮助等知识。

在《守护青苹果》影片中,还在最后呼吁社会各界都关心关爱儿童,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律师介绍,在她接手的案件中,很多父母觉得孩子遭受难以启齿、甚至愿意私了而不是借助法律武器,这就纵容了不法分子。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家长知道要说出来、去寻求保护,要知道这个问题(孩子遭受)很严重很突出,并不是个别和罕见的,且后果非常严重,会影响孩子很多年。

省妇联副主席樊平也表示,希望各级政府能够加强源头管理,进一步健全儿童保护的法律、规章和政策,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据悉,下一步省妇联还将走进学校、幼儿园、社区和农村宣传,让儿童和家长都掌握预防儿童害的知识。

守护青苹果观后感范文最新【2】

近年来,全国各地曝出多起儿童遭遇的案例。许多孩子的性自我保护知识匮乏,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遇到害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这是危害自己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在片子中对于身体的隐私部位,都运用了正确的学名,让孩子能够正面且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身体。

参加活动的家长尹先生说,当我们面对这些(隐私部位的名称)不好意思的时候,说明我们心里的一种抵触和避讳,当我们避讳这件事了就无法正确接受防范、保护自己的措施。他认为,能够正面认识这些,对于今后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和防教育有很大的好处。

我们现在的状况是需要更大力度把这种教育提到日常的课程上,让更多孩子可以坦然接受。

同时,不仅仅是孩子进行预防的教育,《守护青苹果》也告诉家长要自觉担负起监护责任,加强对儿童的身体关注和心灵关爱。如果孩子遭受了,不要隐瞒,而应该及时向警察和相关机构寻求帮助,并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承担起保护儿童的义务。

守护青苹果观后感范文最新【3】

近年来,全国各地曝出多起儿童遭遇的案例。许多孩子的性自我保护知识匮乏,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隐私部位,遇到害茫然不知所措,甚至不知道这是危害自己的行为。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社会的栋梁,是美好可爱的小天使,家庭的希望,为了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安全,4月14日上午,我校德育处在接到中心校活动通知后的第一时间,立即召开班主任会议,把此项工作布置下去,随后,我校各班均通过家长微信群、校信通等形式向广大家长朋友宣传观看《守护青苹果》性教育课堂的重要性,并呼吁广大家长切实担负起监护人的责任,尽可能的陪伴在孩子身边,加强对儿童的身体关注和心灵关爱,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守护青苹果》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可爱有趣的人物造型和变化生动的场景,有声有色、深入浅出地讲述防知识。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儿童 免疫接种 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2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52-02

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服务需求已由疾病的预防转向预防接种的安全性问题。加强和改进儿童免疫接种工作,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是凤山县儿童免疫接种门诊工作的重要课题,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服务的满意度是反映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直接指标[1]。为了解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探究影响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及薄弱环节,于2013年9月对凤山县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根据凤山县各儿童免疫接种门诊的建设等级,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凤山县各社区650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65份,有效率为86.92%。

1.2 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接种门诊环境卫生状况、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护人员对家长问题回答的情况、对疫苗相关知识的介绍、通知接种疫苗的方式、接种前的查体、打完疫苗对注意事项的告知情况、儿童家长对接种门诊位置的便捷程度、接种门诊的医护人员对家长或儿童的熟悉程度等九项内容。

1.3 统计分析。采用 Epidata3.1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接种门诊工作情况的满意度用率表示,运用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调查显示,有69.2%的家长对该地区免疫接种门诊离家庭距离的设置表示满意,有54.9%的家长对接种门诊的卫生状况感到满意,有47.8%的家长对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表示比较满意,有50.9%的家长对医护人员对儿童的熟悉程度表示不满意,有32.2%的家长对接种前的健康检查表示不满意,具体数据分析见下表1所示:

表1 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

2.2 家长主观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调查显示,有63.8%的家长对接种门诊的工作总体评价比较满意,35.4%表示一般,6.1%表示不太满意。以被调查者主观总满意程度为应变量,以预设影响计划免疫服务满意度的9种因素为自变量以进行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主观满意度的变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接种门诊的卫生状况(OR=2.81)、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OR=2.59)、医护人员回答家长问题的情况(OR=2.23)、对疫苗相关知识的介绍(OR=1.74)、通知接种疫苗的方式(OR=1.66)、接种前的查体(OR=1.58)、打完疫苗对注意事项的告之情况(OR=1.51)。其中接种点设置的距离和医患熟悉程度两项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因素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服务对象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是反映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医疗管理效果的最有效方式之一,现已经在商业服务和临床医疗服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越来越重视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也越来越多对服务对象满意度展开调查,进而探究影响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及薄弱环节,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依据[3]。本次调查凤山县儿童免疫接种服务满意度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儿童,由于儿童对其接受服务的效果质量不能做出有效评价,因此,本调查以儿童家长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以了解目前凤山目前儿童免疫接种的服务质量。

本次调查显示,家长对凤山县儿童免疫接种服务综合满意度较高,在调查九条项目中,家长对该地区免疫接种门诊离家庭距离的设置、接种门诊的卫生状况以及医生和护士的技术水平满意度比较高,而对医护人员和儿童的熟悉程度以及接种前的健康检查表示不满意,而经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家长主观满意度的因素有:接种门诊环境卫生状况、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护人员对家长问题回答的情况、对疫苗相关知识的介绍、通知接种疫苗的方式、接种前的查体、打完疫苗对注意事项的告知情况,并且影响家长主观满意度各因素经统计学处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因素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以上数据显示可以说明,影响儿童家长满意度不仅与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等情况有关,而且与医疗卫生环境、心理状态等情况相关。

目前,儿童免疫接种门诊医护人员注重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然而医护人员忽视对服务对象的人文关怀,忽视医护人员与儿童家长间的交流[4]。医护人员与家长的交流可以使家长获取更多的有关疫苗预防疾病的知识、有关接种的禁忌症以及有关接种后发生副反应的有效处理方法等,从而有效的满足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的服务需求,提高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随着规范化儿童免疫接种门诊建设的不断推进,凤山县儿童免疫接种门诊已基本达到规范化标准,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的满意度较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的服务需求层次也在提高,除标准操作流程外,家长希望得到人性化的服务设施[5]。儿童免疫接种门诊的医护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以及感知、理解能力,对儿童免疫接种工作进行针对性开展,使儿童免疫接种门诊服务实现疾病的预防向预防接种的安全性的转变,提高家长对儿童免疫接种门诊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儿童家长主动带孩子接种疫苗的积极性和各类疫苗的接种率,更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各种传染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张,王文军,李晶,陈廷,刘琥,宋烨.济宁市儿童计划免疫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9,10(03):1195-1196

[2] 张小芳.太原市西山矿区计划免疫接种门诊服务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11(10):3989-3990

[3] 唐申,韦巧燕,陈建锋,董妃兴.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现状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0(03):58-60

儿童护理知识范文6

一、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造成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通过调查研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发展的两面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保健领域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儿童总死亡率的逐年下降,死亡原因排序的变化,可以看到社会发展进步有利于儿童成长。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家用电器的普及,城市建筑的高层化,交通工具特别是汽车的大量增加,又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新因素。有关部门对意外事故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在造成儿童意外事故的原因中车祸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这一状况与发达国家的情况极为相似,这说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具有两面性:在人们生活水平、儿童保健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各种危险因素也随之增多,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2.监护人防范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

调查发现,许多家长安全意识薄弱(相对而言,教师较好),根本想不到孩子会发生意外。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家长、教师和其他监护人缺乏防止儿童意外伤害的意识和知识。例如,1999年6月,北京一名5岁半的儿童下午从幼儿园回家后,在家里哭闹,家长为了哄他,逗他开心,将一粒日本豆塞进他嘴里,结果日本豆误入气管,家长迅速将孩子送往附近的医院,但孩子因窒息已死亡。等等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这说明家长、教师的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

3.儿童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

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的高低与幼儿园、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成人只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方面的知识学不学都无所谓。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在3~6岁儿童中有近一半的孩子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有一成多的孩子安全意识极其薄弱,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缺少应有的防范知识,不知道躲避风险。通过调查还发现,家长、教师对儿童安全方面的状况缺乏了解,往往过高估计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成人自认为孩子懂得自我保护,而轻视对儿童安全方面的教育。例如,对某幼儿园152名大班儿童“认辨交通标志”的测查中发现,能完全通过测查的儿童只有74名,但家长和教师估计能通过测试的幼儿人数分别是102名和104名。这也是造成孩子安全知识匮乏的原因。

还有些监护人意识到外界存在着的一些对儿童发展不利的因素,但只是一味地对儿童采取全方位的保护,认为“少活动、少出事”,许多本该孩子做的事情他们全部代劳,严格限制儿童的各种活动,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结果孩子缺乏基本的对危险事物的防范能力,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故。

4.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各种机能水平较低

在儿童发生的事故中,摔伤头、磕掉牙、骨折、坠落、溺水、车祸等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幼儿体质较弱,体能发育不完善,运动机能差引起的。瑞典和日本的有关研究表明:儿童面对迎面而来的汽车常常不知道躲闪,过马路只注意一个方向的车辆而不顾另外一个方向,对汽车车速的快慢缺乏正确的判断力,误认为噪音小的汽车没有危险,等等。可以看出儿童是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群体。

二、减少儿童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相应措施

1.监护人应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安全方面的知识学习,为儿童创设安全、良好的生活环境

调查发现,儿童意外伤害多发生于家长、教师和其他监护人麻痹大意的情况下,因此儿童的监护人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加强有关知识的学习,重视对儿童的保护,时刻把儿童的安危放在心上。幼儿园教师及游乐场等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有安全意识,把儿童的安全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幼儿园应制定和执行健全的安全值班制度,凡是儿童在园期间都要安排教师值班,要做到时时处处都有人想着、看着孩子,对孩子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游乐场要针对儿童容易发生的安全问题,配备必要的保护设施,不能只为营利而不顾孩子安危,要适当限制儿童活动的范围,只有这样,才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机率。

2.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幼儿处于身心逐步发展的阶段,缺少生活经验和各种社会方面、自然方面的常识,自理能力较差,虽然教师和家长在竭尽全力小心翼翼地呵护他们,以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我们应知道成人对孩子的保护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关注孩子、保护孩子的同时,也应教给幼儿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只有把安全的金钥匙交给孩子才是比较可靠的。所以,幼儿园应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抓住一日活动的各个有效环节随机强化。家长应与幼儿园配合,利用家庭教育的特点,及时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工作。

3.培养、训练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使幼儿躲避伤害。例如,幼儿养成吃饭前、喝水前摸一摸、吹一吹的习惯,从冰箱中拿出的东西闻一闻的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误食东西;走路和跑步时靠右边行,可以大大减少与同伴碰撞或被来往车辆碰撞的机率,鞋带系得牢可避免跌倒、摔伤,吃鱼时把刺挑干净可免受咽刺之痛,吃饭时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的问题,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反复强调,持之以恒,使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