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技术论文范例6篇

测试技术论文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1

要进行石油地质分析测试离不开专业的分析测试设备。现今,应用于油气资源勘测实验室分析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分为3个主要的方面:

(1)通过对气相、液相色谱、红外等光谱进行分析的光谱分析设备。

(2)通过对生物、实体、偏光等进行观察所使用的显微镜观察仪器。

(3)通过对样本进行同位素质谱分析、电镜扫描等的大型分析仪器

以上这些分析仪器通过对勘探开采出的油气样本进行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可以对油气资源的性质以及是否含有油气资源等的分析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分析仪器更是向着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

2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所使用的技术

在石油地质分析中所使用的技术主要分为有机地化方面和沉积及储盖层方面的的分析技术,其中在有机地化方面所使用的分析技术主要有:岩石超临界提取技术、烃源岩模拟实验技术、有机岩石学分析测试技术、有机同位素分析技术等,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样本中有机质的烃含量及形成烃的能力等进行分析。沉积及储盖层方面的分析技术主要有:储层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成岩作用于模拟实验技术、油藏地球化学及油藏注入史研究等,以上这些技术通过对油气资源的存储环境以及岩石的地质分析从而得出油气资源存储的重要信息。

3新的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应用

3.1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

通过对勘探样本进行同位素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沉积有机质母质的类型,从而对油气源的分析对比有着重要意义。在原先的分析中,由于受到时代和技术的限制,造成分析只能局限于烃类及碳类物质的某一方面,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油气运移过程中的物质分异及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可以使得单体烃同位素的分析得到更为广发的应用,同使用此种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在油气资源的划分、油气源对比工作中的精度。而通过使用新技术可以对气态烃的碳同位素特征进行热解模拟实验从而模拟油气资源在地下的存储情况。

3.2轻烃分析测试技术

轻烃分析主要是指对于天然气、原油等的轻烃分析,对于轻烃的成因和开采得益于轻烃测试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今对于轻烃的分析技术已经较为完善,现今已经形成了油—气—源岩三位一体的对比分类研究能力。其中对于天然气轻烃的指纹分析可以有效的对天然气的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对天然气干气使用低温或吸附的方法来得出轻烃,通过对轻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较普通的天然气烃更为全面的数据。而对于原油的轻烃指纹分析则主要是通过对原油轻烃的资料进行分类对比,从而可以对烃类的运移进行研究和对油层的连通性进行对比分析。在以上这些分析技术成功完成了对天然气和石油的轻烃分析以后,在完成对于岩石的轻烃分析则可以实现油、气和岩石三者同位一体的分类,从而实现对于原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分析以及对于原油油源的分析追踪。现今,我国自主研发的使用特殊的有机溶剂来对岩石中的轻烃进行分离提取可以有效的满足实验室对于烃类物质的分析需要。

3.3对油气资源中的含氮、氧化合物进行分析测试的技术

对于勘探样本中的烷基苯酚以及含氮的化合物进行分布以及所具有的含量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油气运移以及油气资源的聚集和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含氮类的有机化合物是原油以及油岩中的一种非烃类的化合物,其在原油中的含量较低。由于其在原油中的含量较低,因此在对其进行分离时的难度较大,现今,通过不懈的研究发展出了一种新的通过对色谱和质谱进行过对比分析从而对含氮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现今使用此种方法已经能够完成对40多种含氮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3.4对于包裹体分析测试技术流体

包裹体热力学研究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其是最近20年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对岩石以及矿物中的流体介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烃类物质的运移方向以及存储位置等,为石油的勘探带来方便。

4结语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反贪案件侦查 测谎技术 测谎结论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394-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贪污犯罪呈现出隐蔽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发展趋势,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能力逐渐增强,对侦查部门执法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新刑诉法的出台,对犯罪嫌疑人的保护逐渐加强,对程序正义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侦查机关在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风险。在反贪案件侦查中,由于大部分犯罪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传统的犯罪现场和缺乏可供查找的书面证据,主要依赖于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但是口供具有很大的易变性,犯罪嫌疑人串供、虚假供述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需要对犯罪嫌疑人口供的真实性做出判断。在一般案件中,侦查人员可以通过现场勘查、调查访问等其他方式获取的证据来检验口供的真实性,但是在某些案件中,口供与其他证据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而这些矛盾用传统的方式无法查证,此时就可借助测谎技术来判断口供的真实性。本文尝试从测谎技术的角度,探索反贪案件侦查的新模式。

一、测谎技术的概述

1、概念

测谎技术,又称心理测试技术,是依据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三大学科基础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计算机应用、侦查学、物证技术学等学科知识,在正确分析案情和案犯心理活动的基础上,运用认知综合测试法编制测试题,通过专用心理测试系统,实时同步记录被测试者对主试语问题的多项心理生物反应变化,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度,以甄别判断被测试者与案件关系及案件有关情况的犯罪心理鉴定技术。

2、测谎技术在反贪案件中的使用现状

自1895年意大利人第一次使用科学仪器来探测欺骗、说谎以来,测谎技术便成了犯罪侦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技术革命,测谎仪变得更加灵敏、准确、科学,测谎理论、测谎技术日趋完善,逐渐形成了一门完善的科学体系,在犯罪侦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对测谎技术的认识、研究和应用较晚,但近些年来发展很快,不仅理论界对测谎技术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使用方面的研究趋多,而且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侦查实务部门也积极地将测谎技术运用到侦查活动中,并在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江苏、辽宁、四川、福建、山西、湖北、黑龙江等十六个省、市检察机关已陆续开展了测谎技术在反贪案件侦查中的运用活动,实践证明测谎技术在反贪犯罪案件侦查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为侦查部门缩小了侦查范围,赢得了侦查时间,为及时获取其它证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

二、反贪案件侦查中应用测谎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是突破当前反贪案件侦讯瓶颈的新出路

大多数的贪污犯罪只在特定人员之间进行,封闭性、隐蔽性强,这使得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往往起着关键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但一些犯罪嫌疑人存有侥幸心理而拒不供述或虚假供述;在审讯中,提问的方法和内容有诸多限制,如不能指供,对犯罪活动无关的问题,被讯问人有权拒绝问答等。这都使得反贪案件的侦讯难度越来越大进而陷入僵局。测谎技术的引进为判断口供的真伪提供了科学方法,在测试过程中,贪污犯罪嫌疑人一方面要编造谎言,另一方面又害怕谎言被揭穿,心理活动异常复杂,出现了紧张、恐惧的情绪变化,其生理参数波动巨大,进而证实其在犯罪事实上说谎的可能性较大。

2、实证研究为反贪案件侦查运用测谎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持

有研究者认为,测谎技术的准确率大幅提升,平均准确率达到98% 以上。从我国从事测谎实证专家掌握的数据中也能找到支持其运用的依据,“在实测过的1300 余起案件中,被测试者达1.2万余人,涉及26 种案件类型,其中80% 以上经测后侦讯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余的百分之十几,有的是排除了已有的嫌疑人,有的是虽认定嫌疑人但案件侦查暂无进展。在这些案件的区分无辜者与涉案人的准确率上,能够达到98%;而出现失误的2% 主要存在着错把涉案人认定为无辜者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属于无结果,即测试后因找不到其他证据验证测试结果,对犯罪嫌疑人只能依法疑罪从无。”。虽说上述数据可能存在某些局限性,但是并不妨碍测谎技术运用反贪案件可行性。

3、测谎技术作为新兴技术是实现科技强侦的必然选择

当前,大多反贪案件的侦查还是依靠传统的侦查模式,即“一支笔,一沓纸、一张嘴”,但这已经不能适应贪污犯罪形势的发展,为了提高侦查效率,反贪侦查也应当提高其科技含量,且新刑诉明确赋予了侦查机关采取技术侦查的权力。测谎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科技手段,能够帮助侦查人员了解案情,辨别真伪,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为侦查指明方向,加快破案进程;实现反贪案件侦查模式的转变,引导反贪犯罪侦查向系统化、规范化加速转变,使其在新刑诉法实施后更显生命力。

4、测谎技术的运用是贯彻文明执法的要求

新刑诉法确立了我国完善的证据制度,从非法证据的排除、证据种类的增加、证人出庭作证等方面都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要求收集证据的方法和程序必须合法,不得违法收集言词证据,禁止暴力取证和刑讯逼供。测谎技术的应用能在侦查阶段有效防止刑讯逼供,避免冤假错案,可以及时查清案情,降低了办案风险,规避执法者的不文明执法行为,避免刑讯逼供导致犯罪嫌疑人发生不安全事故或者在法庭上出现翻供行为,对文明执法、公平办案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测谎技术在反贪案件侦查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立法上的匮乏,测试结论不属于法定证据种类

最高人民检察院于1999年9月10日的《关于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中明确规定测谎结论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鉴定结论不同,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 可以使用测谎结论帮助审查、判断证据, 但不能将其作为证据使用。虽然测谎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侦查机关的广泛使用,但法律却没有确认测试结论的证据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使其合法运用质疑。

2、侦查人员对于测谎技术的盲目相信或者排斥导致

在侦查队伍中,一方面有人盲目相信测谎结论,只要测谎结论表明被测试人“所说是谎言”,就“认定”被测试人是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最典型的案件就是云南杜培武冤案和湖北贺集二中案。另一方面有人排斥测谎技术在侦查中的运用,固守传统,坚信本部门的办案能力,强攻硬取,同时也怕案件泄密,不愿意让技术部门介入,即使请求测谎协助,通常是在案件查办陷入困境时不得已启用,如不能取得实效,便不再相信。测谎技术只是犯罪调查的一种辅助工具,必须克服“万能主义”和“无用主义”,需客观认识测谎技术在侦查中的作用。

3、缺乏能够正确运用测谎技术的专业人才

测谎技术是以生物电子学和心理学相结合、借助计算机手段完成的对人的心理的分析过程,测谎鉴定结论的得出并非仅仅依靠测试仪,而必须综合应用心理学、法学等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侦查实践,因此,测谎结论的正确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谎人员个人的专业素质、技能、技巧和经验。在美国, 测谎人员必须在专门的测谎学校中接受至少6个月的专业培训, 而且在专家指导下实习150例测谎,才能获得测谎证书, 才能单独从事测谎工作。但是从目前检察机关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单独开展测谎技术的人才不多,在大多情况下必须求助于专业院校或者是社会上的司法鉴定机构来完成,这使得很多检察机关出现仪器配而不用的尴尬局面。

四、测谎技术在反贪案件侦查中的具体运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规律,选择恰当的测谎时机

在反贪案件的侦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为逃避刑事责任,起初时常存有侥幸心理, 再通过侦查人员反复的询问以及相关证据的有限度的出示之后,此时犯罪嫌疑人则表现出既想得到从轻从宽处理,又怕因为坦白而加重处理结果的畏罪心理, 而往往会避重就轻、有所保留地交代一部分犯罪事实。在讯问过程的中后期,在大量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被突破,才不得不如实地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所以在选择测试时间时,要充分把握住犯罪嫌疑人的上述心理,选择在犯罪嫌疑人交代了一部分犯罪“事实”且侦查人员手里还尚有未出示的铁证时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测谎测试。这样既能查证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真伪,又能避免因无“ 牌”可打被迫进行测谎测试的尴尬局面。

2、测试前进行必要的沟通,精心设计测试题目,提高其合理性和针对性

在进行测试前,测试人员与被测试者需进行必要的沟通,首先判断其是否适宜进行测谎测试,然后告知其测试的原理、可能提及的问题,与被测试者建立和谐的关系,消除被测试者的紧张情绪,深入了解被测试者的情况和案情。应当根据被测试者的年龄、性别、职务、文化程度和其他证据等实际情况编写测试题目,同时还应当认真听取侦查人员对案情的分析以及侦查活动的进展情况,但也必须客观对待侦查人员的分析及现有的调查情况,避免先入为主,坚持入流不陷入的原则,以提高测试题目的合理性和针对性,总之,出题既要尽可能地涵盖侦查范围,实现“面的覆盖”,又要抓住侦点,层层深入,紧紧围绕侦讯来布局,做到“点的穿刺”,实施精确打击,点面结合,较好地体现侦查的方向和目标,因人而异、因案而异地编写出一套适合被测试者特点的题目。

3、测试过程中机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测谎方式,提高测试的有效性

侦查实践中需运用测谎技术解决的难题多种多样,有的是有了犯罪嫌疑对象,希望通过心理测试加以识别是否为真的作案人,有的是有多个嫌疑对象但没有嫌疑重点,也有的连嫌疑对象都没有。面对不同的需求,必须合理地选择和灵活地运用测试方法,目前在我国主要存在三种测试方法,即紧张峰测试法(POT)、情景测试法(GKT)和准绳问题测试法(CQT)。

在反贪案件的侦查中,对于犯罪嫌疑人明确但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应对被测试者进行CQT测试,因为这类案件测试的目的主要是核实犯罪嫌疑人以及希望通过测试寻找到其他有力证据,而CQT测试一般都能很快予以确认,但在很多时候会出现犯罪嫌疑人拒不交代犯罪情节的情形,这种情况下,CQT测试法虽能认定犯罪嫌疑人,但在寻找证据方面无计可施,此时,应运用的POT测试法。而对于线索少、涉嫌人员众多的反贪案件,测试方法的运用上可先运用CQT测试法进行筛选,通过CQT测试的,暂时排除;如果CQT测试不能排除嫌疑的,则运用GKT法或POT法进一步测试,其现实意义是可以尽快发现重大嫌疑人。

4、认真仔细分析测试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根据国外一些专家的分析。测谎结论的正确与否,仪器因素占40%,问题的编排的合理性占30%。测谎人员的资格和经验占30%。因此,在反贪案件侦查中,在测谎结束后,应当由进行实地测试的人员和未参与实地测试的人员分别运用图谱分析评判技术独立地分析图谱,在分析评判时排除无关因素干扰,主要依据皮肤电阻、呼吸波和脉搏波这三个生理指标,最后对测谎结果的分析意见进行比较,使结论更加客观、准确和公正。在结论中要体现测试要点, 真正使其发挥辅助侦查的作用。

5、正确对待测试结论,科学运用测试结论

测谎实验受各种因素影响使其正确率受某种程度的影响,故需客观对待其结果,不能盲目相信,还需要根据现有的证据和线索来进行综合判断。在反贪案件侦查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测试结果。若是肯定性结论,即测试结果表明被测试者为“犯罪人”,国内外经验表明在测后几十个小时之内,犯罪分子的拒供心理最薄弱,是突审的最佳时机,故需重新制定审讯侦查计划,对其展开突击讯问。若是排除性结论,即测试结果表明被测试者为“无辜者”,此时,需区别对待:对于确无其他证据和可疑情况的,需及时排除被测试者的嫌疑;对于有其他证据和可疑情况的,则需进一步查证,避免造成冤假错案。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传统的侦查措施以及不能满足反贪案件侦查的需要,而测谎技术确能适应当前情势的需要,但测谎技术在反贪案件侦查中的运用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它就是突破案件的利器;用不好,它就可能伤到到我们自己。因此,需加强法律规范,明确测谎技术运用的条件和范围,明确其诉讼证据能力,明确测谎技术的具体操作程序等内容,使测谎技术的运用向更专业和科学的方向发展,使测谎技术在反贪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文波:《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森林公安》,2011年第3期。

[2]戴承欢、蔡永彤:《测谎结论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之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3]武伯欣、张泽民:《“测谎”结论能否作为鉴定证据――关于中国心理测试技术研究应用及其现状的思考》,《人民公安》,2010年第6期。

[4]卢佳音:《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华东政法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3

关键词:航空宇航;测试技术;教学改革;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1-0001-04

测试技术课是工程类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试验探索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效兼顾知识传授的广度和深度、试验探索的理论与实践两对矛盾[1]。通常在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上都会开设相应的课程。

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基本问题,应将其贯穿于包括课程教学在内的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2]。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 也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3]。近年来,随着航空宇航事业的迅猛发展和公众对航空宇航的认知提升,研究生学历已经成为从事航空宇航技术工作的基本条件,越来越多的学生跨专业进入航空宇航类专业的研究生行列。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航空宇航专业研究生对于提升我国航空宇航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测试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有必要探索能激发研究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参与、具有航空宇航特色的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使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成为培养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关于本科阶段测试技术课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国内诸多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针对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及相关专业“测试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刘进志等从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革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王丰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课程体系优化、优质资源开发、教学技术改进、实验内容建设、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4]。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李孟源等提出了强化测试技术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并在河南科技大学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实践[5]。贺德全对通信、电子信息、测控工程专业测试技术课“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新思路[6]。王鹏等对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的测试技术课“自动测试系统”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在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了教学改革实践[7]。

不同于本科测试技术课程,研究生测试技术课更强调以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广度和试验探索实践。课程教学应充分借鉴国外顶尖高校的先进经验,强化前沿性、研讨性和实践性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充足的教学空间[8]。然而遗憾的是,如何对研究生测试技术课进行改革以适应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在国内还是空白,更遑论航空宇航这样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研究生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有鉴于此,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 “航空宇航测试与试验技术”课程为样本对航空宇航类专业研究生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在分析该课程的培养需求和教学目标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详细的教学环节设置,总结了依托课程网站、科研课题和实验室设备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实践效果,以期对国内高校航空宇航类专业及类似专业的研究生测试技术课教学改革有所启发。

一、培养需求分析

“航空宇航测试与试验技术”是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为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本科起点博士的专业必修课。课程课内计划学时为54学时,考核方式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平时考核占70%,期末考试占30%。在测试技术、航天技术概论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本课程旨在构建合理的课程知识体系,着力培养研究生在航空宇航领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培养肩负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重任、理论与工程并重的高层次研究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

表1给出了近3年来课程的选课情况。需要说明的是:除表中明确列出的四个方向外,学术硕士生和本科起点博士生的研究方向还包括航空宇航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振动与噪声控制两个方向,专业硕士生的研究方向还包括发射理论与技术、材料与结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三个方向。因人数较少,为简化需求分析,表中将这些方向统一归入其他项。从表1可以看出,本课程的选课研究生逐年阶梯式上升,课程的重要性和效果得到了研究生的广泛认可;选课研究生涵盖了北京理工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和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因此课程内容需要精心设计,以满足不同方向和不同层次研究生的学习需求。

与其他类型专业不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是针对工程应用背景设置的专业。各研究方向的基础知识和应用领域涵盖很大的技术范畴,跨越机械、电子和信息等多个不同的领域,相应的测试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表2给出了主要研究方向的专业背景和测试需求。事实上,就本科层次而言,机械、电子信息、测控与仪器等不同专业类型的测试技术课程教学的侧重点和教学内容也存在很大的差别。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充分考虑相关方向研究生在专业基础、应用背景和测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表2 主要研究方向专业背景及测试需求

鉴于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专业涉及面宽、创新性强和测试需求明确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1)深化有关测试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介绍相关研究方向测试技术发展前沿,兼顾深度与广度、经典与现代两对矛盾,构建合理的课程知识体系,激发研究生的主动参与热情;(2)以测试系统设计和调试为手段,强化以知识应用为特征的实践能力培养;(3)以文献阅读和

探索研究为手段,通过体会和体验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二、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本课程在北京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支持下,对“航空宇航测试与试验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期望通过优化课程教学过程,适当压缩理论教学课堂授课内容,借助科研和实验室优势强化前沿性、研讨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专题讨论、测试系统设计和自选试验四个环节组成。

根据教学计划,理论教学应着力于深化测试与试验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介绍本专业测试的工程需求,主要包括测试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和航空航天试验技术两个部分。具体内容为测试基础理论、数据采集与虚拟仪器技术、测试系统设计及评估、航空航天试验概述、航天测控系统、空间环境试验技术、飞行试验技术。其中,前三者主要着眼于深化测试与试验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后四者主要是帮助研究生了解其所在研究方向的测试需求。理论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选修本课程的研究生的基础有较大的差异。在选修本课程的研究生中,部分是本校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选修过类似课程,对专业应用背景和测试需求已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相当部分的研究生是跨专业的,对测试基础知识和理论了解较少,对专业应用背景和测试需求了解不多。另一方面,理论教学学时有限和不同方向的研究生兴趣差异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基于以上考虑,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和课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理论性较强的、各研究方向有共同兴趣的内容采用课堂讲授;对其他内容,依托精品课程项目支持建设的课程网站开展教学,以自学为主,通过网上测验和答疑等方式帮助研究生检验和巩固学习效果。

专题讨论是兼具研讨性和前沿性特点的综合性重点教学环节,对构建研究生课程知识体系广度、提高创新意识以及体会创新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研究生人数的不同,本环节占本课程的教学总学时的1/3―1/2。专题讨论要求研究生结合专业方向、课题组科研项目、参研课题或者个人感兴趣领域的测试需求进行调研,以近5年内发表的重要文献为主,完成专题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时长为20分钟的讲述以及现场质询。现场质询时,先由其他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教师补充提问和做最后的评价总结。原则上,专题报告必须有与测试相关的思考和分析,并应提交最终的电子文档。教师根据研究生的报告以及现场回答情况给出相应的评定成绩。研究生在他人报告的现场质询环节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将作为其成绩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研究生完成选题、搜集材料以及准备专题报告,教师会在课堂上结合自身的科研积累进行相应的专题报告,并给出选题方向和专题范例供研究生参考。

测试系统设计是针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强化测试系统设计能力,是在本科课程基础上对研究生知识应用能力的进一步深化。该环节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教师在课堂上对若干个典型设计范例由浅入深地讲解,采用互动教学方式加深研究生对设计难点的理解。课堂教学时共选用3个设计范例。其中,第1个范例较简单,教师通过仔细讲解使研究生对设计流程有所了解;后面进行更接近工程实际的两个范例教学时,教师先给出设计题目,研究生若干人为一组讨论后推荐1人作为代表在黑板上写出设计结果,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各组的设计结果进行充分讨论后给出参考答案和总结,以突出设计难点和其解决思路。二是在上述基础上,研究生自主选择设计题目,教师通过对研究生提交的设计作业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点评,有针对性地纠正存在的共性问题。

不同于本科测试技术课程的实验环节,自选试验环节属于研究性的试验项目,是兼具前沿性和实践性特点的综合性环节,也是研究生体验创新的重要途径。整个试验过程,研究生自主选题,自由组合,自行组织管理。试验没有确定的答案和结果,要求研究生若干人(一般4―6人)1组围绕课题组科研项目、参研课题、实验室特定设备和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开展试验。自选试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研究生体验创新的过程。根据需要,学校可以适当资助研究生自行购置试验器材,搭建测试系统开展试验。教师通过选题讨论、疑难解答和报告评定等方式管理和控制试验进程和教学质量。

各教学环节与教学目标的关联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改革后各教学环节更有利于强调知识广度和现代前沿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并且设置的测试系统设计、专题讨论和自选试验三个环节大幅增加了前沿性、研讨性和实践性教学内容,有效加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鲜明的航空宇航教学特色。这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用与特色有机结合的教学内容、基础与前沿并重的教学思路是构建课程知识体系的保障。一方面,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强调通用测试技术的基础上更注重航空宇航特色,大多与专业应用背景有关,能够有效激发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并为研究生从事相关试验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理论教学安排注重夯实研究生的理论基础,专题讨论可使研究生了解先进测试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

(2)高度参与互动的教学模式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基础,独特的互动教学模式有效激发了研究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的创新意识。本课程超过1/3的学时是围绕专题讨论展开的,课程要求研究生必须主动参与讨论,同时,教师要将提问情况作为考评标准之一。此外,试验环节也要求研究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预定的试验项目。

(3)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测试技术课程是一门以知识应用为导向的实践型课程。本课程设置的专题讨论、测试系统设计以及自选试验三个环节占整个课程学时的2/3以上,为研究生应用测试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展示平台。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改革后的课程学时分配及考核情况如表3所示。借助于图2所示的具有良好互动性的课程网站,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被压缩到10学时。除了《测试基础理论》、《测试系统设计与评估》以及《航空航天试验概述》三章在课堂上讲授以外,其余的理论教学内容均被安排为自学。这种安排方式充分保证了其他三个教学环节(特别是专题讨论环节)的学时,为优化课程教学奠定了基础。

表4给出了近三年专题讨论选题的统计分析结果。需要说明的是:表中的“结合研究方向”是指研究生所选的题目能够结合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应用需求。“结合前沿”是指研究生所选的题目能够结合测试技术的发展前沿。“结合科研”是指研究生选题为所在课题组此前开展的科研工作。研究生可通过查阅前人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已毕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了解,也可通过与导师或者高年级研究生的交流理解项目深层次的技术问题。“结合课题”是指研究生所选题目与该研究生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的研究课题有关。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专题都能够结合研究方向,有助于研究生对专业前沿和工程需求的理解与把握。这主要得益于专题准备阶段指导教师对选题的严格把关和有意引导研究生尽量选择与研究方向相关的题目。专题中也有相当比例的题目结合科研或者课题。尤其是结合课题的专题,由于研究生亲自参与了课题,有深刻的实际体验,报告效果极佳,也易于激发课堂讨论。需要说明的是:结合课题的选题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这主要是后续选课的飞行器总体设计和航天器系统与自主技术方向研究生相对接触试验性质科研项目较少以及部分研究生课题暂时没有确定的缘故。

表5给出了2014年度自选试验分析结果。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试验选题都是结合科研、课题和实验室设备进行的,并且有相当部分试验使用了专业实验室的重大实验设备。自选试验的调试过程对研究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通过参与自选试验,研究生了解了先进设备的用途和前沿课题的试验需求。由于所参与的课题是前沿的,部分试验获得的结果本身就具有创新性。这表明,通过依托专业实验室的科研仪器设备,自选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依托互动良好的课程网站、反映学科前沿的科研课题以及强大的实验室科研设备,“航空宇航测试与试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压缩了理论教学的学时,并通过专题讨论、测试系统设计和自选试验等三个教学环节,为研究生构建了合理的课程知识体系,加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开辟了新的航空宇航类专业研究生测试技术课教学模式,也可为类似专业教学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刘进志,马怀祥,智小慧.“测试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32).

[2]李孝红,崔文国,翁杰等.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与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陈花玲,仇国芳,王俐等.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 培养研 究生创新能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

[4]王丰.“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与实践[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5]李孟源,尚振东,郭爱芳等.强化测试技术实践教学,培 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

[6]贺德全.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 等教育研究,2011,(3).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4

技要侦查力”的口号,希望将一些技术手段引入侦破案件中,全国更是有一些检察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从世界各国的刑事侦查手段来看,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技术手段的使用要对当事人公开,甚至需要事先征得其同意,比如进行心理测试检查;二是技术手段的运用在一定范围内秘密进行,比如采用电话监听、电子监控、秘密拍照或者录象等。对于检察机关来说,在职务犯罪案件的侦破过程中,侦查人员所面对的嫌疑人一般是素质较高、隐藏较深的官员,而职务犯罪案件比如受贿案件的犯罪情节大多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发生的,取证难、突破难,比较上述技术手段,相对而言,采用心理测试技术对付这类案件较为有利。本文拟对职务犯罪案件侦查中,运用心理测试技术侦破疑难案件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及用于侦破案件的科学依据

所谓心理测试技术,是指具有心理测试资格或者技术的专门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规则,运用多道心理测试仪设备记录测慌对象在回答其所设置的问题的过程中某些生理参量的变化,并通过分析多道心理测试仪设备所记录的图谱,对被测对象在回答问题时是否说谎作出判断的活动。其间,利用的一个重要工具“多道心理测试仪”,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测慌仪”,英文名叫“ploygraph”,又名“多项记录仪”,是一种记录多项生理反应的仪器,它可以在犯罪调查中用来协助侦讯,了解受询问对象的心理状况,从而判断其是否涉及刑案。真正的嫌疑人此时大都会否认涉案而说谎,所以俗称“测慌”,“测慌”不是测“谎言”本身,而是测心理所受刺激引起的生理参量的变化。

将心理测试技术引入刑事犯罪案件的侦查和审讯中,依据的是心理学的理论,每个人在经历了某个特殊事件后,都会毫无例外地在心理上留下无法磨灭的印记。作案人在作案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心里会无法克制地反复重现作案时的各种情景,琢磨自己可能留下的痕迹。每当别人提及发案现场的一些细节时,作案人心理上的这种烙印就会因受到震撼而通过呼吸、脉搏和皮肤等各种生物反映暴露出来,这种细微的反应被测试仪记录下来,汇集形成或知情或参与或无辜的结论。

二、运用心理测试技术侦破案件的价值判断及取向

正如美国司法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所言:“那些有眼能看,有耳能听的人相信,没有任何人能够保守一个秘密。即使他的嘴保持沉默,他的指尖却在喋喋不休,背叛从每一个毛孔缓缓流出。”

心理测试技术的判断准确率虽然没有达到100%,但是它的作用是明显的,足以威慑一部分人。在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中,心理

测试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

一是认定和排除犯罪嫌疑,指明侦查方向。在侦查工作前期,侦查人员根据初查的情况,掌握了一定的犯罪事实,发现了一个或者若干个嫌疑对象,但没有确凿的证据认定真正的犯罪分子。我们通常只能进行正面审查,以排除或者肯定犯罪嫌疑。但作案者和无辜者都会极力辩解,否认犯罪,其辩解可能一时间难以查证,让侦查人员陷入“扑簌迷离,难辨雄雌”的境界。这时,如果使用心理测试技术,就能迅速排除无辜嫌疑人,筛选出重点嫌疑对象,然后围绕重点对象开展侦讯工作,可以事半功倍,大大提高破案效率。比如说有个单位有一笔巨款被贪污了,相关的帐册、手续都被销毁了,而几个经手、管理的人员都有作案的可能,这时候运用心理测试就能很快打开缺口,确定侦破方向。

二是审查判断证据,加固现有证据体系的可信度,有助于深挖犯罪。特别是在侦查受贿案件时,我们经常能遇到嫌疑人的口供与证人证言在受贿的数额、情节等方面表述不一致,存在分歧和矛盾,或者是对同一事实的陈述截然相反,证人说送了,嫌疑人则根本否认,而受贿过程往往是在“一对一”的情况下发生的,既找不到第三者证明,又取不到其他旁证,孰是孰非,很难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心理测试技术,如果测试结果表明嫌疑人在说谎,就可以印证支持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增强侦查人员审讯突破的信心。 对于有证据显示涉嫌多笔受贿事实的嫌疑人,借助心理测试还可以为深挖犯罪提供审讯方向。心理测试技术不失为是审查判断证据的一个新的途径。

三是有效利用心理测试,深挖窝案串案。在查处涉及多人次多事件的举报信时,对已经被立案侦查的嫌疑人进行涉及其他人员犯罪情况的心理测试,可以据此帮助侦查人员判断是否存在窝案串案,有利于对窝案串案的查办。

心理测试技术在辅助侦查、判断案情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从我国目前的立法情况来看,测试结论尚不能直接作为证据在法庭上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类法定证据并不包括心理测试结论。最高人民检察院1999年9月10日在《关于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能否作为诉讼证据使用问题的批复》中也明确指出: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可以使用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帮助审查、判断证据,但不能将cps多道心理测试鉴定结论作为证据使用。原因主要在于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的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该技术本身还存在不完善性以及它的结论的准确率并不尽善尽美,将它纳入我国刑事诉讼证据体系的时机尚未成熟。即使在世界上已经广泛运用心理测试技术的五十多个国家中也只有罗马尼亚一个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确认测试结果可以作为证据在法庭上使用,美国有35个州允许测试结果作为法庭的辅助证据,但要严格符合美国证据法的要求,必须在庭审中进行质证或由举证者提供旁证,否则法官不予采信。可见,心理测试的结论不可能做到100%的准确,只要有1%“误判”的可能,就会导致司法不公的存在,将心理测试结果作为证据引入司法程序还需要一段路程。从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本身来说,它所能测出的仅仅是被测对象是不是在说谎,并不能测出真实的事实,真实的犯罪事实仍然需要侦查人员艰苦细致的获取其他证据来证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心理测试技术在价值取向上只能定位于侦破案件的辅助手段和审查判断案情的有效工具。

三、运用心理测试技术侦破案件的要求

既然心理测试技术有着如此有效的功能,是不是在实践中对每一个案件对每一个相关人员都能运用?尽管我国对心理测试技术的研究已经有10多年历史了,对此相关问题并没有具体的规定,但从国外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情况来分析,心理测试技术不能代替侦查和讯问,它的运用在测试主体、测试客体以及测试程序等方面应该有严格的规定,否则就有被滥用的可能。

(一)测试主体要求

(二)测试客体要求

对于测试客体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必须是与案件有关的人员,比如嫌疑人、举报人、相关证人等;二是必须排除测试客体不是不适合人员,比如精神智力不健全、情绪不稳定、身体状况不佳的人员。相关资料显示,下列人员属于不适合人员:生理精神有缺陷或者智商低下的;患有严重疾病和受伤的;饮酒的;过度饥饿的;测前服用过诸如麻醉、镇定等药物的;受刺激惊吓过度紧张的;受过特殊训练或者有特异功能的等等。

(三)测试程序要求

程序的严格性、公正性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心理测试技术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测前准备阶段。主要要完成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履行必要的手续。测试技术必须在征得被测试人员的书面同意

、签署相关文件后才能进行;第二,进行测前交流。这是整个测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受测试者在测试过程中能否出现应有的反应,取决于他在测试前是否处于测慌所需要的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状态是需要通过测前的交流来引导和调控的。测前交流首先要询问被测试人员是否已经同意进行测试并履行相关的手续,然后告知被测试人员测试人的姓名、测试的目的、测试的实质,特别要强调测试技术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以及测试仪器的“一贯准确性”,从而对其产生威慑作用,以消除其侥幸心理,同时还要通过交谈了解被测试者的个性、诚信度、生活习性、语言特点、心理动态和社会经历,以便最后拟订完善的测试方案;第三,拟订测试问题。根据了解到的案件的客观情况以及被测试人员的个人情况,测试的问题主要有三类:与调查事件无关的中性问题,与调查事件有关的问题,与调查事件没有直接关系但被测人员肯定要说谎的问题。

二是测试阶段。为了避免各种因素的干扰,测试必须在封闭安静的场合进行,除了测试人员和被测试人员以外,其他人员特别是侦讯人员不得在场,对于未成年的被测人员应当允许其近亲属在场以稳定其情绪。

三是对图谱的分析评判阶段。主要是根据图谱分析得出被测人员是否在说谎的结论,重要的一点是对于记载测试结论的文件应该由被测人员署名。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视频图像;多项式拟合;简支梁模型;模态参数;振动测试

中图分类号:TN911.7;TU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video image vibration testing technique, based on common USB digital camera and PC, i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The first order modal parameters of the simple beam model is identified adopting the video image vibration testing technique, and comparing the result with the DASP and traditional vibration test Method. Based on Matlab software, the program is developed to obtain structural vibration displacement curves. And the simple beam model of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damping ratios and mode shapes is determined using modal analysis.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bration testing technique is feasible for low frequency vibration system.

朗读

显示对应的拉丁字符的拼音

Key words: digital video; polynomial fitting; simply supported beam model; modal parameter;vibration testing

图像测量技术[1]表现出其非接触式、无设备损耗、表面全尺度、重复可比性好、环境适应性强、无负载效应等优点,不仅适合静态测量,也可满足动态测量要求,对结构可实现全域高密度检测。数字图像测量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其对结构边缘识别精度可达到0.05像素,如刘敏提出识别结构一维大变形的数字图像边缘检测法[2],袁向荣提出的一维DIC法检测结构边缘变形[3],胡朝辉提出结构振动测试的视频图像技术测试方法 [4]。

本文以数字图像测量技术为理论依据,采用普通数码摄像头和PC机作为硬件设备与matlab软件相结合而成的视频图像振动测试的系统[5],使用该测试系统在实验室进行简支梁模型的振动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对低频结构的振动测量采用该测振系统是可行和可信的。

视频图像振动测试系统简介

视频图像进行振动测量的原理是:使用普通USB摄像头实时拍摄并记录被测对象振动状态下的时间序列图像,对图像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处理,得到测试对象准静态的变形序列,进而获得被测对象的振动轨迹。具体测试流程如图1所示:

图1测试流程图

模型试验及结果分析

2.1 试验Ⅰ

采用梁长L=2.1m等截面匀质材料,两端铰支,单位长质量为160g/ m,抗弯刚度EI=21.5N.m2;梁体表面光滑平整,颜色为纯黑色,背景颜色取为白色,拍摄时光照条件良好,以有利于边缘识别。试验简图如图2所示。

图2试验Ⅰ简图

振动试验开始后,对梁进行激励,采集振动稳定后振动状态,采样时间为5s,利用matlab程序处理图像序列[5],获取各像素点的振动信号,部分结果列于表1中。

表1 实测振动频率与阻尼比

简支梁模型的理论固有频率: ,用数字图像测量所得到的梁的一阶频率为4.1016,误差为0.7%,故数字图像法在桥梁测试中的数据是真实可信的。

2.2 试验Ⅱ

梁长L=2.1m等截面匀质材料,两端铰支,单位长质量为160g/ m,抗弯刚度EI=21.5N.m2;同时采用DASP动力测试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试验简图如图3所示。测试结果比较如表2及图4―图7所示。

图3试验Ⅱ简图

表2 视频图像和传统测试实测频率对比表(Hz)

图4视频图像测试拟合不同像素点的一阶图5传统测试前三阶的振型图

本次试验通过用采用DASP动力测试系统来验证数字图像法,二者结果很相近,梁的一阶频率结果比值仅为1.038,具体如表2所示。

结论与建议

简支梁模型动载试验结果表明:

(1)对于动态位移的测量,试验数据均较合理,简支梁模型的二次试验均测出了结构的一阶模态参数,通过验证,测量结果也真实可信,因此认为数字图像振动技术可用于低频振动结构的测试;

(2)但是二次试验均未测出二阶模态参数,经分析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响应谱对应二阶频率处的幅值太小以及激励点选取位置不适当以致未能激励出其二阶模态,普通摄像头信噪比低而无法识别也是原因之一。

(3)通过与传统的DASP动力测试系统试验对比,说明相对于传统测试方法,数字图像振动测试技术精度较好;但是传统方法可测得前三阶模态,说明该方法测试分辨率与传统方法有一定的差距;故对于高频、高阶的结构振动测试,能通过高速、高清的图像采集设备,提高其测试分辨率 。

参考文献:

[1] 张红娜,王祁.图像测量技术及其应用[J].电测与仪表,2003,451(40):19-22.

[2] 刘敏.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桥梁结构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

测试技术论文范文6

一、招生人数

学院2016年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46名,实际招生人数以总部下达计划为准。

二、报考条件

我院博士研究生只面向现役军人招生,报考2016年博士研究生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品德优良,遵纪守法,立志献身国防事业;未受过纪律处分。

2、军队在职干部按师(旅)级单位推荐、军级单位政治部审批、军区级单位政治部干部部门核准、总政治部干部部备案的程序进行审批,由师(旅)级单位干部部门开具介绍信。军队院校应届硕士毕业生经所在院校政治机关审批同意。

3、身体健康,体能达标,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6年9月1日以后出生)。

4、在职干部须获得硕士学位,其中本院在职干部报考工学博士须有被SCI或EI收录的以第一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完成学位论文初稿,在中文核心期刊(含录用通知)或国际会议发表2篇以上学术论文。

5、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高职人员推荐。

三、报名手续

考生持公民身份证和军官证(学员证)于2015年9月20日至30日到学院教学实验综合楼研究生招生办公室(1127室)报名,外地考生可函报。报名时应提交:

1、填制完毕的《2016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和《报考军队院校研究生政治审查表》(9月1日后,院内考生可从学院研究生处网站下载;院外考生可来电索要)。

2、已获硕士学位者,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及评阅意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已发表学术论文版权页或录用通知。

3、硕士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生于获得证书后补交)。

4、档案所在师(旅)级单位干部部门同意报考的证明信。

5、一寸正面半身免冠照片3张,报名费300元。

上述手续齐备,审查合格者发放准考通知,考生可于10月9日到研招办领取《准考证》。

四、考试安排

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值为600分,包括六项内容:英语笔试、数学笔试、科研学术成果计分、硕士学位论文评分、专业综合面试、综合素质面试,每项内容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拟定于2015年10月11至12日,考试地点和具体安排详见《准考证》。

五、其他

1、考生可于2015年11月初查询录取情况,入学时间为2016年3月份(详见通知书)。

2、我院提供部分往年考试试题,考生可登录学院研究生处网站下载。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谭继帅(参谋) 手机:13831189507座机:0311-87992123(地);0221-92123(军)

E-mail:tanjishuai@126.com 通信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97号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50003)

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导师

专业综合(面试)

数学(笔试)

080200机械工程

01机械性能检测与诊断

张英堂

测试技术与信号处理

矩阵理论

02地面运载平台维修理论与技术

张培林

状态监测与智能诊断技术

03机械振动与冲击防护

白鸿柏

振动理论

04机电液集成系统控制技术

何忠波

车辆工程

05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倪新华

断裂力学

080300光学工程

01军用光电系统设计与应用

刘秉琦

陈志斌

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电测试技术

矩阵理论

02激光技术

沈学举

激光原理及应用

03光学信息安全

光学信息技术原理与应用、光学信息安全

04微纳光学

汪岳峰

光电子技术

080402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01测试性设计与分析

黄考利

测试技术

矩阵理论

02精密仪器与微系统

王广龙

03装备状态监测与故障预测

李洪儒

测试与诊断技术

矩阵理论或应用数理统计

04网络安全技术

王  韬

计算机网络

081100控制科学与工程

01装备测试与故障诊断

尚朝轩

测试与诊断

矩阵理论或应用数理统计

02火力与指挥控制理论及应用

全厚德

孙世宇

数字信号处理

矩阵理论

03武器系统建模与仿真

朱元昌

系统仿真

04电子装备自动测试、故障诊断及可靠性

蔡金燕

测试与诊断

05目标识别与信息处理技术

王春平

图像工程

06精确制导理论与技术

杨锁昌

精确制导、控制与仿真技术

07无人机数据链抗干扰技术

陈自力

线性系统理论、数字信号处理

08目标探测与识别

马彦恒

数字信号处理、现代控制理论

09飞行器控制

齐晓慧

线性系统理论

10无人机协同控制

李小民

现代飞行控制理论、导航控制技术

11无人机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

王长龙

数字信号处理

12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

徐  瑞

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

082600兵器科学与技术

01装备轻量化技术

郑  坚

火炮与自动武器原理、材料学

应用数理统计

02兵器试验理论与技术

秦俊奇

火炮专业相关理论

矩阵理论

03装备维修理论与技术

陶凤和

火炮与自动武器原理、现代机械测试技术

04兵器性能检测与诊断技术

房立清

机械装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武器系统装备知识

应用数理统计

冯广斌

火炮与自动武器原理、工程信号处理、现代机械测试技术

矩阵理论

05兵器结构动力学理论与应用

王瑞林

枪炮设计原理、振动理论、电磁场理论

06武器系统仿真与虚拟样机技术

马吉胜

振动理论、动力学仿真

07弹道学理论及应用

宋卫东

弹道学理论、制导理论与技术

08弹道修正理论与技术

弹道学、自动控制与导弹设计理论

矩阵理论或应用数理统计

09兵器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

唐力伟

振动理论

10兵器新材料技术

王建江

材料学

应用数理统计

11弹药系统设计与试验评估

高欣宝

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在信息化弹药工程中的应用

矩阵理论

罗兴柏

爆炸及其防护技术在弹药保障中的应用

12弹药保障与安全技术

安振涛

炸药理论、弹药保障及安全风险评估

穆希辉

弹药保障

矩阵理论或应用数理统计

13信息感知与控制技术

齐杏林

弹药引信论证、设计、试验及评估理论与技术

14防护材料与特种能源技术

杜仕国

防护材料与特种能源技术及其在弹药工程中的应用

矩阵理论

15电磁发射理论与技术

雷  彬

电磁场理论、测试技术

16武器系统建模与仿真

苏群星

武器系统仿真与模拟器设计

17红外图像末制导技术

高  敏

弹道学、自动控制与导弹设计理论

矩阵理论或应用数理统计

18装备维修保障理论与技术

贾希胜

石  全

康建设

赵建民

可靠性、维修性、维修工程

应用数理统计

朱小冬

可靠性、维修性、维修工程、建模与仿真

矩阵理论或应用数理统计

19装备维修性理论与应用

郝建平

可靠性、维修性、维修工程、虚拟仿真

20电磁防护理论与技术

刘尚合

魏光辉

电磁场理论、微波与天线

矩阵理论

王庆国

大学物理、有机化学、固体物理、电磁场理论

谭志良

电子技术基础、通信原理、微波与天线

21脉冲电磁场测试技术

朱长青

电路分析、电磁场理论和微波技术、数电模电

110900军事装备学

01装备保障信息化

卢  昱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军事运筹学

02装备保障理论与应用

石  全

军事装备学、战役基本理论

应用数理统计或军事运筹学

于永利

可靠性、维修性、维修工程、建模与仿真

军事运筹学

柏彦奇

高  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