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例6篇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一体化改革目标教学环节设计方案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1.1课程性质

《混合料试验》是土木工程路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目标是在掌握混合料试验检测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地反映当前试验检测新工艺、新技术,力求运用国家行业现行试验规程,通过模拟、类比、仿真等项目教学,融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学为一体,加强对试验检测原理的探讨,培养学生进行土木工程路桥专业试验检测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的能力,提高学生根据试验检测结果评价混合料质量和工程质量的能力,促进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路桥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2设计思路

一体化改革《混合料试验》课程主要内容的选择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以最新的试验规程及质量验收评定标准为指导,系统地讲解各种试验原理、操作过程、适用范围、材料选择、材料组成等。使学生了解最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掌握常规试验的检测结果注意事项。

本次改革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突出在实际情境中学生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要有力地推动这一转变,需要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在项目课程设计中,项目载体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该课程最终确定了四大项目(水泥混凝土试验、沥青混合料试验、基层稳定材料试验和砂浆试验)共十九个任务,每个项目列举一个典型的工程实例作为项目教学的载体,按照试验的原理、目的、操作步骤、结果的整理和分析的顺序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场试验、观看影像资料、观看多媒体课件、操作训练、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理解试验的形成原理,掌握试验的操作技能,能承担公路工程一线试验检测任务,合理评价公路工程质量,同时培养过学生高尚的职业素养,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1知识目标

能描述公路工程混合料试验与检测的概念、原理

能进行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及调整

能描述公路工程试验及现场检测的操作步骤

能描述试验检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2.2技能目标

能按照试验检测目的正确取样

能按规程操作试验与检测仪器

能计算、处理试验检测数据并评定出试验检测结果

2.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试验检测习惯

养成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能适应野外的试验检测工作

培养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耗材、协作配合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3课程具体任务内容

《混合料试验》课程任务名称

4以一体化教学活动项目――水泥混凝土试验的课程策划方案为例

4.1学习情境

某钢筋混凝土桥预制T形梁需要设计强度等级为C30的水泥混凝土,为保证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及硬化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质、耐久性,需要对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水)进行合理的配比设计并对其技术性质进行检测。现场技术负责人下达任务,由试验员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既定计划和《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分工合作、讨论实施完成,并按项目要求进行试验,试验完毕后,查阅《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进行结果评定,交由技术负责人验收。共40课时。

4.2学习内容

(1)水泥混凝土的概念、技术性质、工程意义等;

(2)水泥混凝土对各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3)水泥混凝土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4)基准配合比的调整;

(5)确定试验室配合比及工地配合比;

(6)水泥混凝土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7)水泥混凝土试验的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并得出试验结论。

4.3策划项目水泥混凝土试验教学环节设计方案结构图如下

策划环节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该项目教学环节设计结构图如下。

4.4以学生学习项目水泥混凝土试验第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方案策划流程图如下

明确学习任务――水泥混凝土实训室安全制度学习――明确水泥混凝土的概念及组成材料――独立查阅水泥混凝土的工程意义、技术性质及相应的评定试验――小组对水泥混凝土优缺点进行分析――独立查阅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明确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参数――独立查阅水泥混凝土设计基本流程、试验规程――小组汇总自学内容列出拟实施计划――各小组展示编制的合理方案

该流程图的设计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能有效支持学生活动的开展。

4.5依次按照设计方案结构图实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和做中学等先进教学理念的方法,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Delphi程序设计;模拟教学法;角色分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2-5260-05

Delphi程序设计是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三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该课程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程序设计是一门概念复杂、抽象、知识面广的课程。每位学生都想着有一天自己的程序能在指缝间源源不断的敲击出来,自己设计的系统能完美运行。然而在真正学习该课程后,开始编写系统程序时,往往无所下手,没有头绪,没有思路,尽管当时努力学习课程,通过考试,但并没有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乐趣,便逐渐使学生失去了编程的兴趣。

Delphi程序设计的前导课程是VB、C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因此学生们已具备软件工程开发思想,编程能力和数据库基础。该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设计开发功能较完整的实际应用系统,并提高学生的分工协作、团队合作、口头表达及文字表述能力方面的能力。

1 模拟教学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传统教学法到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上来了,但并不符合当前企业的岗位实际需要。如何既能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减,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软件企业的岗位需要,提高协作能力,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套模拟教学法,也就是模拟企业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岗位需求的设置,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模拟教学法应用到Delphi程序设计课程中。模拟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和探索式教学法。将全体成员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小组合作,明确分工,演示汇报的方式完成课程教学。

2 实践及过程

2.1角色扮演及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中最先讲解的是角色扮演。软件工程的思想,是针对不同的难度和规模的项目,会有不同的人员配置方案,学生应充分理解这些角色及职责,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拉近自己与企业的距离,由于课程中学时有限,只选取了部分角色让学生了解、掌握。

部分角色的职责:

1) 项目经理

・ 组织项目所需的各项资源

・ 设置项目组中的各种角色,并分配好各角色的责任与权限

・ 定制项目组内外的沟通计划。(必要时可配置管理要求写项目策划目录中的《项目沟通计划》

2) 需求分析员

・ 在项目前期根据《需求调研计划》对客户进行需求调研

・ 收集整理客户需求,负责编写《用户需求说明书》

・ 代表项目组与用户沟通与项目需求有关的所有事项。

3) 系统设计工程师

・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及概要设计规范设计、编制概要设计说明。

・ 保证概要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并与需求分析一致。

・ 协助项目经理制定项目开发计划。

・ 依照开发计划的要求保证设计进度。

・ 参与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过程的阶段评审,从是否达到概要设计的角度提出评审意见。

4) 高级软件工程师

・ 根据概要设计结果及详细设计规范设计、编制详细设计文档。

・ 保证详细设计满足概要设计对功能界定、可靠性、用户界面等各方面的要求。

・ 依照开发计划的要求保证设计进度。

・ 参与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实现等过程的阶段评审,从是否达到详细设计要求的角度提出评审意见。

5) 编码人员

・ 根据《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编写《系统详细说明书》。

・ 按《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进行代码实现。

・ 控制本模块的开发进度。

6) 测试人员

・ 独立编写测试计划。

・ 独立编写测试用例。

・ 协调测试团队内部的工作以及与开发团队之间的工作。

・ 完成“执行测试”的工作。

7) 美工

・ 负责完成软件设计师安排的功能界面设计。

・ 负责对项目整体色彩的调配。

・ 向系统分析师提出项目美化的建议。

8) 客户经理

・ 在项目实施阶段,跟踪、检查实施人员的工作质量。

・ 负责协助用户进行“用户确认测试”和编写《确认测试报告》。

9) 维护人员

・ 制订具体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及执行。

・ 评审的组织。

・ 研发流程的执行监督、反馈、数据收集。

依据上述角色介绍,由学生选择角色并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后期小组演示汇报预演。让学生胜任角色,成功扮演角色,同时要有教师的适当指导、发挥学生的各自特点,使他们适应角色。以下是小组内选择项目经理角色的职业生涯规划:

1) 项目经理: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

2) 项目经理具备的素质:认真负责的态度;有扎实的技术;协调各部门的能力;项目总体规划能力。

3) 选择职业的原则:择已所爱,择世所需,择己所长。

4) 项目经理的工作职责:

・ 所管辖的区域客户进行信息跟踪、分析及报告,并定期进行更新。

・ 所管辖的区域客户的产品开发进行项目管理,满足用户需求。

・ 经常与客户进行沟通、与客户保持亲密联系,定期走访、了解产品的质量等情况。

5) 项目经理需要了解你所在企业的软件项目技术特点,了解软件项目的售前过程,招标方案;掌握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开发进度控制――风险控制――测试流程――现场实施――验收――售后服务等业务。

6) 努力的方向 :项目经理是一个管理者,因此要锻炼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自己的团队精神,技术才是硬道理,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熟悉自身的IT业务,做一个洞察力很强的人,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拥有扎实的技术,并协调好各部门的能力提高项目总体规划能力。

2.2需求分析阶段

教学第二步,项目选题应该是对知识的深入学习。使用企业真实案例让各小组分别完成。模拟现实工作环境、真实事件,让学生按照工作流程,在工作过程中扮演接近真实身份的角色,从而理解角色的作用、工作内容等,以达到体验真实工作岗位的目的。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想象空间,增强对实际问题的预测和处理能力。Delphi程序设计课程中给出企业的真实开发案例,整个开发设计过程应体现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运用数据库技术和程序开发技术。

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本阶段的角色扮演者应充分理解用户的实际需要,并写成书面文字,以备后续环节设计及实现。如果本环节需求获取不准确,后期更正将会付出10倍甚至更多的代价来弥补。鉴于学生们无实际工作经验,不知道此环节的重要性,所以从这一阶段开始,就让学生正式进入角色,完成工作。

如何确定用户?采用指导教师为指定题目中的实际用户,题目为:生产许可证申报系统。先给每个小组一定的准备时间,商量获取需求信息的方法,可以是用户面谈,用户调查,从行业标准和规则中提取需求信息。在与用户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尽量提供给学生真实的工作过程环境。以下是需求分析员的实践结果:

根据与用户谈话、调查及从行业标准和规则中提取的信息,要求生产许可证申报系统实现以下几个主要功能:

1) 申报单位申报数据要从手工完成的过程中解放出来,在这里开发完成企业基本资料录入。

2) 由于申报单位要有自身的经济发展,生产的产品会随着社会的需求而增多,申报产品是一个长期需要,所以系统在完成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功能。

3) 对于申报企业基本信息的变化的处理,如单位地址变更或者法人信息变更系统,在这里要完成资料变更功能。

4) 用户相关信息录入后,根据实际需要递交评审部门全国生产许可证申请书或地方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在这里要完成报表打印功能。

5) 为了减轻评审部门数据录入的工作量,在申报系统中申报单位将录入的数据进行上报的功能开发。

它主要能够实现申报数据录入、生产许可证申请书打印、数据转换、数据上报等内容。生产许可证申报系统在实际运行和使用过程中,性能上应能达到:

1) 容量要求:需要系统处理和存储的数据主要有申报单位基本信息、申报产品基本信息、主要技术人员信息、与产品有关的生产设备、原材料、检测仪器信息等,由于采用了关系型数据库Paradox,因此在数据库容量方面足以满足需要。

2) 数据精确度:要按照严格的数据格式输入,否则系统不给予响应处理并提示警告信息。进行查询时要保证查全率,所有相应域包括查询关键词的记录都应能查到。因为申报的数据的记录量会很大。

3) 设计有效的输入方式,方便用户操作,有效减少重复数据输入的工作量,以提高申报数据录入的工作效率

4) 时间特性方面:一般操作的响应时间控制在1~2秒内,对数据转换和打印机的操作也应控制在用户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完成。

5) 适应性方面:生产许可证申报和管理系统应满足申报单位和评审部门使用的需求。

6) 人机交互友好性:在用户界面的使用上,应有全新感觉,操作简便,一目了然,视图友好等特点,并用使用习惯性的菜单界面驱动方式,给具体操作用户极大的便利,能单独支持鼠标和键盘,便于用户操作使用。

7) 硬件接口方面,保证申报数据与存储介质之间的数据传输的完整。

8) 软件接口方面,运行于Windows95及更高版本具有Win32 API的操作系统之上。

9) 系统健壮性,正常使用本系统时不应出现错误,若运行时遇到不可恢复的系统错误,也必须保证数据库完好无损。

10) 系统安全性:申报数据数据中许多是涉及到企业机密的商业信息,有效防止与系统无关人员窃取企业的商业机密。

11) 系统可靠性:为了提高系统可靠性,减少系统故障,需尽可能采用模块化、结构化设计。

12) 系统通用性:通用化程度高,适用于所有申报单位使用。

2.3设计阶段

该环节软件开发公司与用户接触较少,属于内部设计开发阶段,主要包括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实施及应用程序的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调试等。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工作进度。以下是系统设计工程师和高级软件工程师的部分实践结果:

2.4 代码编写及美工过程

代码实现部分,因工作量大,所以需要小组内成员全体参与,编码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多写几个功能,代码学的不好的同学,分配做报表或者美工。

2.5 测试阶段

就测试而言,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系统测试与其他方法开发的系统测试没有什么不同,在所有开发系统中都是根据规范说明来验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程序验证应尽可能早地开始。程序测试步骤是从最低层开始,从单元测试、综合测试、到系统测试。单元测试是系统构件的分体测试,将测试好的系统构件接起来看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正确性称综合测试,最后是整个系统的测试,包括软件系统所在相关环境的测试。通常综合测试是一种“主攻”活动,在系统开发期是非常关键的。这一阶段应随着连接已开发的每一部分,再看它们的实际工作,这种“主攻”活动在面向对象系统中是一种实质性的、渐渐增长的测试策略。测试活动在早期的开发过程中就应开始。当开始开发时,就可做测试计划。测试计划一般在分析期做,而实际的测试通常等到系统构造后进行。事先根据期望的方法和层次建立测试导向图,然后确定是自动测试还是手工测试,测试计划需反复多次。

测试计划如下:

虽然每位同学都有自己要扮演的角色,但在课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特别是设计及编码阶段,因为系统要实现的功能很多,所以每位学生都要负责一个或几个模块的设计及代码实现。不能说测试人员光管测试,不参与其他工作。

2.6 评价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 项目案例;工程应用;测试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3-0095-03

0 引言

测试技术是用来检测和处理各种信息的一门综合技术,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国防等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因此,《测试技术》被定为我国高校机电工程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2]。云南农业大学《测试技术》课程的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为农业机械化本科专业开设的《农机测试技术》,目前面向农机、机制、工业、电气、车辆、热动6个本科专业和农业机械化、农村电气、能源工程3个硕士专业开课。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测试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能够针对各专业领域中的工程问题选用合适的传感器,构建完整的测试系统,并能对测试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具有从测量信号中解读测量信息的能力。

1 课程内容特点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测试技术课程内容特点

测试技术是一门涉及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仪器仪表、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和技术的新兴综合性学科[2]。测试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号分析、测试系统静动态响应特性、常用传感器、信号调理、记录及存储仪器、测量误差分析及数据处理、典型非电参量的测量、自动测试系统(ATS)等内容。测试技术课程理论性较强,也比较抽象,涉及《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控制工程基础》、《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等课程知识内容[3]。同时该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针对特定的测试任务进行测试系统的设计、实现、调试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测试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来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基础》、《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电气控制系统》等课程以及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测试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过去有学生反映测试技术应用及发展部分空洞,传感器部分没有实物对象、枯燥无味、很神秘,信号分析理论部分深奥难懂、书本内容串不起来、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等。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与课程原有教学模式有直接的关系。以前的课堂教学侧重理论知识讲授,课堂信息量少且单调,少量的实践性环节也是根据教学内容开设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传授式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以及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很少,导致学生对课程作用认识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上述问题说明,原有的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机电工程类专业教育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仪器设备不断涌现,课程内容显得有些陈旧和呆板,与工程项目上的应用有较大差距;(2)新教学计划的制定使课程总学时越来越少,而新内容则越来越多;(3)课程面向多个专业的学生开课,如果教师仍以书本教材为主进行传授式教学,教学内容较难与测试技术的专业应用相符合,导致学生对课程作用认识不足;(4)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杂乱,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难以建立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学生所学知识停留在书本上,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为解决这些问题,作者借鉴Project Based-Learning (PBL)、Querying Based- Learning (QBL)等国外高校的教学思想,提出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的测试技术教学模式。

2 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的测试技术课程教学 模式

2.1 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根据测试技术的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将教师承担、参与的科研和工程项目中与测试技术有关的成果内容整理成教学案例,应用在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这些项目案例就产生在学生身边,由上课教师直接参与完成,教师讲的时候更为详细、具体、真实,学生听的时候更有亲切的参与感,有的项目成果还可在实验室进行使用和学习。以这些项目案例为平台,更好的进行师生之间有关测试技术和测试设备方面的交流,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后,通过开设实验课,给学生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解决学生“做什么、怎么做、能不能做好”的问题。所开设的实验项目要紧密结合测试技术主要内容,具有确定的测试任务和工程项目性质,又能让学生在教学计划内能够完成,具有可以长期实施的可扩展性和可操作性。实验项目不能仅仅是验证性或演示性的,应该是具有设计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实作实验。

2.2 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及应用

测试技术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教学计划内实验8学时,总学时数为40学时。书本教材选用近期出版的21世纪高等学校机电类专业规划教材,电子教材使用自己采编的电子课件,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电子课件为主、书本教材为辅。

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为:绪论(2学时)、信号分析基础(8学时)、传感器测量原理(8学时)、测试系统特性(4学时)、信号调理技术(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2学时)、自动化测试系统(4学时)、虚拟仪器技术(2学时)。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将自己承担或参与的科研和工程项目、学位论文中与测试技术相关的内容整理成项目案例并进行系统的介绍和讲解,所选项目案例可根据学生专业进行调整。

以绪论这一章为例,农机专业的学生选择“1KS-22型双轴开沟机工作性能测试”或“植烟地土壤深松机研制开发应用”案例,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选择“基于USB数据采集的车辆试验系统研究”案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选择“温室气候中温湿度智能控制系统研究”案例,机械设计及其制造专业学生选择“更新四冲程内燃机能量转换机构的理论研究与试验”案例。这些项目案例重点讲解项目概况、所用的仪器设备和技术、项目实施中的难点和关键技术,以引导学生将测试技术和所学专业进行联系,提高学生对课程作用的认可度。

2.3 拟工程项目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应用

根据实验室现有设备和条件,并考虑学生专业和人数,以及长期实施的可操作性等因素,确定以弹性体的应力应变测试为项目,进行测试技术拟工程化项目的系统性实作训练。课程教学计划内开设的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为:应变式测力传感器的设计制作(2学时)、应力应变的静态测试实验(2学时)、应力应变的动态测试实验(2学时)、应力应变的计算机测试实验(2学时)。实验教材采用自编的《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项目由指导老师提供不同型号的应变计等电子元器件、各种不同材料和结构的弹性体等辅助材料以及相应的测试仪器设备,学生每4人为1个项目小组,设计、构建和实现给定项目的测试系统。弹性体的材料、结构和应变计由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相应的传感器设计制作。学生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分别完成应变式测力传感器的设计制作、应力应变的静态和动态测试,以及基于计算机测试系统的应力应变测试任务。这4个实验项目相互关联、相互验证,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实作性的特点,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拟工程化的测试项目。在教学计划外,学生可访问课程的网络虚拟实验室,自主选择信号分析、信号处理、虚拟仪器设计、远程测控等实验项目进行模拟训练。对于选择并完成网络虚拟实验项目、提交了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学生,任课老师会在课程考核成绩上予以加分。

3 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 效果

基于该教学模式,云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上也进行了三项改革。第一,采编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用多媒体来丰富课程内容和表现形式,并加入了大量项目案例的图片、数据资料,使过去因没有实物对象(如传感器部分)而抽象难学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第二,建设了测试技术网上虚拟实验室,构造了信号分析和模拟测试实验环境。学生可以通过大量模拟仿真实验,使深奥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第三,改革了课程考核标准,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核。课程期末卷面考核占60%,实验考核占30%,课堂讨论占10%。

3.1 该教学模式的实践情况

项目案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从2005年9月开始,契机是教学团队为科研项目“1KS-22型双轴开沟机设计研究”进行田间试验,并对开沟机消耗功率等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工作完成后,将测试情况在课堂进行讲解,获得学生欢迎。到2008年9月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到目前为止,整理并应用了教学团队教师科研和工程项目、学位论文转换得来的理论教学项目案例12项,收集整理了其它案例25项,具有丰富多彩的图片资料、详实的数据信息。目前,该模式已面向2006~2010级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等6个本科专业约1200人进行了现代测试技术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面向2010~2012级农业机械化工程等3个硕士专业56人开设了《现代工程测试技术》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

3.2 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

教学实践表明,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的测试技术教学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测试技术理论教学中的项目案例来源于学生认识、了解的任课教师,也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学生有亲切感和真实感,从而可以真切的理解测试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测试项目和工程的一般流程,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的性。

其次,在教学计划内的实验项目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小型的工程项目,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由于每组学生设计制作的传感器是不同的,测试对象也不同,避免了学生应付实验、相互抄袭实验报告的情况。通过该系列实验操作的训练,一方面打破了以往认为学生测试技术是“高科技”、“深奥”、“枯燥”、“难学”的印象,形成了“我也可以做一个传感器,我也可以系统的完成一个有确定测试目标的测试任务”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实作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失败”的测试结果(部分学生的测试结果达不到实际测试工作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要成功的完成一项测试任务需要系统的学习测试技术的理论知识,更需要耐心细致的实践操作。

再次,在教学计划外,课程的网络虚拟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定时、不定实验场地、不定实验人数要求的模拟训练环境。该实验室不受实验设备台套数、实验时间、学生人数等客观实验教学条件的限制,有效缓解了实验学生人数多与实验台套数少、学生需要实践训练的时间多与安排的实验学时少等矛盾。

最后,2008~2012届,共有30名本科毕业生、6名硕士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在实验室完成或在教学团队协助下完成,其中有4篇本科学位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

4 结束语

以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思维和工作方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教学团队提出并实践了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的测试技术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运用具有实际工程应用背景的项目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学生则通过完成拟工程项目化的综合性实验来验证所学知识和技能,将枯燥的公式推导和解题过程变为有趣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培养工程应用型大学生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3-8.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近年来,各级学校开始关注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为此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应的课程——就业指导或职业指导。但课程内容偏重于就业形势的分析、职业素质的养成、面试的技巧、心理的调适与相关技能的训练,很少涉及职业指导的核心内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学生认识自我、了解人职匹配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规避职业风险等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教育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笔者在本校开设了一门选修课《职业生涯规划》,现将课程设计与思路形成文字,与同行们商榷。

课程定位与教学方式

本课程是校内公共选修课,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传授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建立规避未来职业风险的主动意识,从而使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够顺利开始和发展职业生涯。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做出自己初步的、具有实践意义的职业生涯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有教师讲授、问卷测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调查与课后作业,课程的核心特征有四个:(1)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为指导;(2)以各种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测试工具为载体;(3)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报告的设计为主线,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独立完成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做积累和打基础。(4)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学生完成任务时的指导者。

课程内容与操作过程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人职匹配越来越成为劳动力市场双向选择的重要指导思想,美国职业指导创始人帕森斯建立了人格特征—职业因素匹配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性与能力模式,这种特性和模式与社会某种职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及其对人的要求之间有较大的相关度。若能在适于自己从事的职业中工作,个体一般能在工作中体会到乐趣,并能调动自己的潜能。

因此,笔者认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了解“生涯”、了解自己和了解职业,只有在充分认识“生涯”、职业和自我的基础上,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较切实可行的规划。所以我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提出“生涯”问题,唤起任务意识;第二单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第三单元,认识职业;第四单元,要求学生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按照这个顺序,笔者对每个单元的具体操作过程作如下分析。

第一单元:唤起生涯意识。

这一单元的内容以教师讲授为引导,以学生的讨论和分析为主要活动。例如,学习萨帕的职业生涯整体发展论时,在认识了什么是职业生涯整体发展之后,安排了如下活动: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成才过程分析自己已经过的发展阶段、现在所处的阶段、将来要经过哪些阶段,在已经过的阶段中,自己是否具备萨帕的理论中提到的特征,若自己的某个阶段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以后的阶段是否可以弥补以及如何弥补,在此基础上写出分析材料。

第二单元:科学认识自己。

本单元以学生测试为主,以教师指导分析为辅。对自己的了解,大多是借助心理测试工具和与专业指导师交谈完成的。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国家的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相关的心理测量问卷,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这些测试已经被证实为有效工具。在本课程中被选用的测试工具有:价值观因素表、Myers-Brigs Types(MBTI)人格特征测试表(英文版)、能力测试表以及霍兰德人职匹配测试量表。

之所以选用上述四个测试表,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1)美国学者萨帕认为:一个人工作的满意程度,视个人的才能、兴趣、人格特征和价值观能否找到相应的归宿而定。因此,在学生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学生的价值观、兴趣、能力倾向和人格特征;(2)让学生做的测试,教师必须事先做过。一来可以衡量其可信度;二来可以更好地回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测试,高质量地完成测试。

测试按照由难到易、由小到大的原则进行安排。首先进行价值观因素表和MBTI人格特征测试,其次进行能力测试,最后是综合性的霍兰德人职匹配测试。每个测试开始前,教师详细地说明测试要求和步骤,测试完成后,教师提供评分方法和标准,由学生自行评分并按照评分说明将自己的得分归入某一种类型,再将自己属于哪种类型告诉教师,教师做好记录,以便课后分别给学生出具测试结果报告,在报告准备好之后,分发给学生。教师在这个单元中须注意以下几点:(1)事先说明测试的目的和要求;(2)在测试过程中课堂要保持安静,教师要巡视,发现学生做得不对的地方应及时纠正;(3)为避免学生不恰当地使用这些测试,在测试评分结束后,教师要回收测试卷;(4)要求学生注意保留每次的测试报告。所有测试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分两栏,即人格特征与职业倾向,对后三次测试报告进行汇总。

第三单元:认识职业。

这部分内容以社会调查、学生练习、小组讨论、情境案例分析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此单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学生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第二部分,师生共同分析职业信息;第三部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搜集与分析职业信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职业素质。

第一部分内容的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由学生个人进行必要的职业调查;第二步,教师提供一定的数据资料;第三步,让学生提炼出有用信息。

第二部分内容的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步,检查学生对测试报告的汇总情况;第二步,选择一种常用的职业分类方法并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依据此分类方法对汇总的职业进行归类;第三步,归类后,要求学生上相关求职网站(如51job、招聘等)查找自己的职业类别,并查找此类别职业的素质与岗位要求;第四步,将相关要求汇总,并分析自己所欠缺的条件。转贴于

第三部分内容在于了解和认识职业与职业观的科学含义、职业与用人单位的分类、市场就业体制、社会就业制度、就业资格制度、失业保险制度与新职业、热门职业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系列主题讨论和案例分析,比如职业知识问答,职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选择职业是选高薪还是选前景、要学历还是要经验,是坚守还是让位等。通过这些讨论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职业知识并对第一部分的内容和第二部分的结果有更具体的认识,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第四单元: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报告。

完成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是最终目标。这份报告要求学生自行完成,内容其实是前三部分学习成果的总结并具体转化为行动的方案。为保证这份作业达到教师设想的效果和便于学生完成,教师必须事先规定报告的结构,并在课程结束前一个月将作业要求和报告的结构形式告知学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报告中涉及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包括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选择并汇总三次测试的结果,列出一系列具有倾向性的职业。第二部分,分析一个理想职业应该具备哪些元素(在此列出一系列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元素供学生选择)。第三部分,个人信息分析。(1)个人特征:对婚姻、子女和父母的态度;对自我人格特征的描述;朋友对你的描述;对立面对你的描述;健康状况。(2)受教育程度。(3)目前的工作经历。(4)家庭经济状况。(5)自己的梦想。第四部分,自我SWOTs分析。认识自我的部分完成后,测试结果呈现的不是一个或两个合适的职业,而是一系列职业,学生可以利用SWOTs分析法对个人的优势(S)、劣势(W)以及机会(O)与威胁(T)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主要针对学生的外在环境和因素,如受教育的程度、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家庭状况、社会状况、意志品质以及是否有人可以在事业发展中给予帮助等,从而在诸多合适的职业中选择出最可能实现的职业。第五部分,剖析目前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学生需要将这些职业倾向与自己的生活目标、价值观和工作满意元素进行比较,以相关度大小为顺序对自己前面做出的职业选择再次做出排列。第六部分,利用职业选择表(见下表)从第五部分筛选出的职业中选择最适合的职业。第七部分,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之后,需制定一个如何实现职业目标的五年行动计划,这个行动计划应以如何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知识与能力的准备为着眼点。这一部分同样重要,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我分析的最后落脚点,所有的思考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此行动计划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

资料来源:姚裕群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课程考核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设计较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本课程使用的是过程考核而非终结性考核。本课程考核共有三项指标:(1)平时表现(出勤、课堂讨论),占10%;(2)平时作业,占20%;(3)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占70%。

以上是职业生涯规划这门选修课的整个设计,由于是第一次讲授这门课程,上述教学设计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还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完善,通过这门课的开设,笔者探索出了一条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途径,在笔者的指导下,全班40名学生全部完成了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效果。对于学校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非常有限,如果开展一对一的咨询,学生受益面较窄,而采用开设课程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职业学校的学生最缺乏的是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可以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为学生确立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高职;软件测试;教学改革

软件测试是伴随IT产业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工作岗位。不论目前还是将来,人才市场对软件测试人才都有很大的需求量。《软件测试》课程是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新课程。这门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如果没有实验、实训环节的支持,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枯燥地讲解测试理论和测试方法,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软件测试》课程使用的工具和测试的对象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产品,实验与实训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有较大的难度,容易造成实验的随意性。我院在开设这门课程之初,按照学院确立的“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的办学思路,在办学模式、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与软件公司合作办学

经过调研发现,IBM软件学院推出的高校软件人才教育伙伴计划,旨在利用IBM公司在软件技术和开发工具上的优势与中国高校合作,培养软件人才。该计划中的《软件测试》课程是与高职院校合作,培养软件测试人才。经过沟通和协商,我们决定同IBM软件学院合作。我院通过选拔的方式对软件专业的学生组建软件测试班,IBM软件学院为我院提供师资培训、测试工具软件、课件和技术支持。通过这种合作,我们可以利用IBM公司在业界的领先地位,引进最先进、最实用的测试理论和方法,使用最流行的测试工具软件。软件测试班的学生除了系统地学习学校规定的公共基础课以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掌握软件开发的技能以外,还要学习软件测试理论和实践课程,掌握软件测试的岗位技能。学习结束之后参加IBM公司测试工程师的认证考试。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口径,还可以使学生在毕业的同时获得学校的毕业证书和IBM公司颁发的测试工程师证书。

(二)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我们摆脱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将《软件测试》课程划分为四个模块分别组织教学。《测试理论》课程是理论模块,占64个学时,《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测试管理》等课程是实践模块,各占32个学时。

其中,《测试理论》课程系统地讲解软件测试的理论和方法。为了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安排了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的UML建模、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系统集成测试等五个实验。理论课以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和测试实践为主线进行讲解,实验课选取了开发和测试该软件项目中的关键实践部分展开,帮助学生从软件开发和测试的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理论。这种安排使所有的测试理论和方法都能找到实践的依据。理论指导实验,实验验证理论和方法,实验与理论在同一个软件项目中融为一体。《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测试管理》等课程分别要求掌握IBM公司的功能测试软件(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性能测试软件(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和测试管理软件(TestManager)三个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这三种测试工具对应软件测试工作的三种重要岗位。通过学习和实训,学生将掌握如何录制、回放脚本,如何执行自动化测试和回归测试,如何设置和使用验证点,如何使用数据驱动,如何分析性能测试报告,如何设计测试用例以及如何管理测试过程等基本的软件测试岗位技能。

经过这种划分,理论模块集中讲解理论知识,为实践模块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实践模块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实践模块的课时超过了理论模块的课时,反映了“实践为重”的思路。

(三)建立软件测试实训基地,实验和实训课采用项目教学法

为了确保实验课和实践模块的教学效果,在IBM公司的帮助下,我院建立了软件测试实训基地。IBM公司为我院提供了UML建模软件(Rational Rose)、功能测试软件(Rational Functional Tester)、性能测试软件(Rational Performance Tester)、测试软件(Rational Robot)和测试管理软件(TestManager)等。我院安排了专用机房,所有计算机的内存升级到1G以上。实验课的教学和实践模块的教学实训全部安排在专用机房进行。除了建立完善的软、硬件环境之外,我院还组织专业教师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编写了实验、实训指导教材。

为了确保项目教学法的效果,我们开发出一个简化的学生选课管理系统。作为贯穿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践项目,系统采用J2EE(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标准技术,通过Web访问。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我们编写、整理出开发过程的所有文档,包括用例图、用例描述文本、时序图、类图、源代码以及单元测试和系统测试的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等。由于学生熟悉选课管理系统的应用背景和业务流程,以该项目贯穿《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指导、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贴于

《测试理论》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两部分。理论教学以选课管理系统的项目开发和测试实践为主线。理论教学开始时安排两个关键的实验,指导学生对选课管理系统做出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的UML建模。学生通过这种开发实践,可分析、评估在开发模型过程中的错误,可以认识到软件测试在整个软件开发中的重要地位,从而避免对测试理论产生枯燥、反感和厌烦情绪。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和系统集成测试实验都是针对选课管理系统或其中的子项目设计并执行测试用例。由于理论和实验在同一个项目中贯穿始终,理论和实验的教学自然得以统一。实践模块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我们安排选课管理系统作为《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课程实训的测试对象,《测试管理》课程也以该软件系统作为实训项目。采用同一个软件项目贯穿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灵活地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企业实习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

学生企业实习是我院确立的BPMM(Basic Platform and Model Menu,即基础平台+模块化菜单)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学生完成全部的文化基础课、专业课和校内技能训练之后,根据学生本人自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审查的原则,经三方认可后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书,学生参加企业的工作实习,按照企业选定的模块或企业修正后的模块进行学习,培养岗位技能,实现人才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在此期间,学生还要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我院先后与常州、苏州、南京、上海等地的软件园、中科院软件所、北京和佳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南京联创科技有限公司、常州富深协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OKI冲电气(江苏)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企业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到目前为止,我院软件测试班2004级学生已经全部安排到软件公司实习。

教学改革的效果

充分发挥了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实现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统一选择合适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我们之所以选择选课管理系统是因为该项目来自学生的选课实践且具有较强的启发性,有足够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运行测试用例,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测试理论》的教学中,以该项目的开发和测试过程为主线,一步步引导学生思索,探究软件开发和测试实践,在实践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在《实践模块》的教学中,通过使用软件测试工具对该项目的软件进行测试,使学生掌握岗位操作技能。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同一个项目上实现了统一,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强化了实践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改革以后,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的课时超过了理论课的课时,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也贯穿了软件开发和测试实践等内容,体现了“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经历了软件系统从无到有的开发过程,领悟到软件测试在这个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对这门课的理论和方法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是主动地思索、探究和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三个实践模块的实训使用的是软件测试行业应用最广泛的测试工具,熟练使用这些工具可以大大增加就业的优势。学生通过认证考试之后,将获得IBM公司颁发的测试工程师证书。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实现了就业岗位“零距离”实行分模块教学,凸现了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重要性。理论模块只讲解测试实践中实用的理论和方法,为实践模块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实践模块使用软件测试行业的主流测试工具,可使学生熟知的项目软件执行测试并使用测试管理软件对测试过程进行管理。这种实训是对真实软件测试工作的模拟,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这三种测试工具的用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到企业实训时,学生进入软件公司参加生产实习,在软件开发队伍中从事真正的软件测试工作。经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企业实习等一系列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毕业之后不需要培训就能直接上岗。

深化了教学改革,为高职其他专业和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通过与IBM软件学院的合作,我们在短时间内跟踪到了最先进的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技术,掌握了主流的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并顺利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成功地使用了项目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把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岗位技能放在首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学校周边的软件公司合作,建立了众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现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密切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这些改革措施为软件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对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国栋,等.BPMM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范文6

时光荏苒, 2018年已接近尾声了,马上就要迎来新的一年.测试组也在自己的努力以及其他部门同事的配合下完成了2018年所负责的测试工作,以下就是质量管控中心测试组对过去这一年的工作总结:

一、测试工作及经验总结

作为测试组的负责人,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带领测试团队完成各项目的测试工作,把好质量关。在2018年测试组所完成的工作主要有:

【上半年】

1. 【XXX项目】 XX版,参与XXX工作;

2. 【XXX项目】 XX版,参与XXX工作;。

【下半年】

1. 【XXX项目】 XX版,参与XXX工作;

2. 【XXX项目】 XX版,参与XXX工作;。

测试团队技术能力方面:由于目前所有开发的项目都为web端和基于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开发,项目周期短不太适用于自动化测试;web端性能和app接口类的测试任务测试组可以完成。

目前测试组成员的测试技术能力可以满足公司目前项目的测试工作。随着公司未来业务的壮大和项目的增加测试组也会跟随公司的步伐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增加测试人员来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测试用例设计方面:目前各个项目的用例都有进行设计和编写,测试用例在功能点上的覆盖度可以达到100%。测试用例在业务流程上的覆盖度可以达到95%。部分原因为需求在业务流程上设计就存在缺陷,往往都是编写用例的时候发现需求文档描述不详细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或缺少业务流程和功能原型。导致实际测试中,发现部分功能流程和分支无法走通,只能提需求设计缺陷,需求变更,测试过程中开发再进行新需求的开发,导致项目延期等。

再有就是需求中修改的一个功能会影响到其他很多页面的功能和数据统计,但是需求中未明确具体影响到那些功能,导致测试设计遗漏,用例覆盖不全面。

测试BUG方面:从年中到年终这下半年的时间,研发团队在各项目的研发阶段都增加了单元测试,整体测试的bug率比上半年少了很多,之前功能测试阶段会有很多低级bug目前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研发团队对bug的修复和效率有明显的提升,对测试组提交的bug 能够及时修复并,也加强了测试的效率。目前这种模式很大程度的提高了项目的进度。

一年的时间,让我们获得很多方面的经验:

1.对于测试组来说,获得最大的经验和教训就是项目上线后,在生产环境发生的缺陷,这无疑是对测试人员能力的考验,没有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设计用例时很多用户未知的异常操作都没有考虑周到,导致项目上线后用户发现问题。认识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现在能够越来越多的从这方面来执行测试;

3.对拿到手的项目有较清晰的思路,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发现问题;

4. 越来越规范的工作流程的让我们测试组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让我深刻认识到工作的规范性是多么的重要,并且从中学习如何从文档和流程上规范工作。

5.通过使用《测试用例库》来提高测试用例设计的效率。

6.同事间的沟通很重要。现在不管遇到什么不确定或疑惑,都与开发人员、产品经理等及时沟通,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测试组自身能力的提高

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各种的能力,才能胜任越来越艰巨的任务,因此在工作相对不饱和的时候,我们组内会自己进行一些学习。

组织组内成员通过一些在线课堂的视频培训进行测试技能的学习。

深知单纯的界面测试和功能测试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今后平台的开发,所以在下半年对组内成员制定了学习计划,包括(性能测试、接口测试、自动化测试、测试工具和脚本语言的学习)等一些相关知识,并将学到的技能在今后的项目测试中使用起来,以后必须坚持学习。

三、存在的不足及明年计划

在公司两年的工作让我有所进步,但是很多地方还是存在不足,比如:有时候看问题比较主观,不是很细致,没能深入地去测试,会有遗漏的bug;自身管理经验还是不足,很多工作怕组内人员做不好不放心,就想自己亲力亲为,导致自己的压力很大,组内成员的工作量、工作难度就相对较低,这样就没法锻炼和提高组内人员的工作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精心的设计每个项目的测试方案将测试任务平均分配,适当的施加压力,提高测试组内成员的综合能力。

在2019年的工作中,我计划:

1、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更加认真、负责、高效的完成本职工作;

2、要尽可能深刻的理解需求,从测试专业人员和用户等多个方面设计覆盖率高的测试用例;减少生产环境产生的bug。

3、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测试组内成员的工作和任务,做好测试组组长的职责,对组内成员的技能提高需要起到带头和引导作用;

4、继续研究APP接口的自动化测试和性能测试,将所学的在实际工作中选择适合的项目进行运用;

5、多多的学习,参加一些有益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活学活用。

四、个人建议

这一年来我们部门有着的显著进步,越发规范的工作流程,越来越明确的责任制度、管理体系等,都让我们更加有凝聚力。在此,个人提出以下几个小建议:

1、希望可以加强对项目各版本的把控,禅道中个别项目的版本还是比较混乱;

2、产品组的需求文档还需要细化;个别功能需求描述不清晰无法设计测试用例。

3、明年需根据实际项目规模和工作量,测试组预计需要增加一名中级的测试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