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项目总结范例

测试项目总结

测试项目总结范文1

生成合同的阶段中所拥有的相应工作为:签署、商定以及评估商务合同与技术合同,同时还需要明确和评估项目的具体方案。

2项目的立项

项目在立项的主要阶段中具体包含的任务是,对立项理由的确定,并将立项建议有效的提出,同时需要将适当的资源与资金有所提供,力求让立项中的相应建议能够成为正确的项目类型。

3合同的执行

在执行合同的过程中,承担着大型软件项目管理流程的重要部分,能够包含系统的维护、项目的验收、内部的验收、测试的执行以及软件的开发等五方面的工作流程。

4软件的开发

开发软件的阶段包含:单元测试、编码、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以及需求调研等流程,具体会在几个层面中开展必要的管理:a.项目计划的拟定在大型的软件项目当中,软件项目的规划方面是对其他相关的规划充分协调的必要条件,是能够控制和执行指导项目的可操作型文件。主要突出了对客户需要的掌握,是进行项目活动的主要条件,同时还是大型软件项目监控和跟踪的凭证。b.过程控制需加强过程控制方面具体包含:配置管理、变更控制以及过程管理。c.开发过程的确定按照项目组别以及大型软件项目的真实状况,创建出可控制、稳定性极高的软件开发模型,同时需要根据此流程开展软件的相应开发。

4.1内部的验收

大型软件项目在对系统测试以及集成测试完成之后,需要开展项目的内部验收流程,具体包含着几大步骤:a.准备文档在准备文档的过程中,大型软件的项目经济需要提交一部分报告,分别为:产品的清单、总结项目开发的报告以及内部的验收计划报告等。财务的主管需要将项目的财务预算报告正确提交。b.内部的评审内部评审主要针对的是所提交的测试结果,以此来将项目的开发总结报告完善达成。c.测试内部验收测试内部验收的方法与内容,和测试系统是完全一致的,可是需要以用户验收的角度开展测试,由于是试运行的必要条件,利用用户验收的角度能够奠定验收的坚实基础。

4.2执行和测试

测试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系统进行充分的检查,检查的关键在于系统能否和任务书规定和项目合同规定的需求相符。项目测试方面包含:系统测试和集成测试,具体会开展安装与反安装测试、可靠性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性测试、用户界面测试以及功能测试等。其中是在模拟的运行状态下进行的测试过程。

4.3项目的验收和试运行

用户的验收和试运行阶段当中具体应该完成的任务是,将全部的工作都被用户有所认可,具体涉及到的工作是:a.事前准备所谓事前的准备就是验收前的准备,大型软件项目经理对产品完整性方面负责检查,包含:中间产品、介质以及文档等方面,从而保证现场实行的效率最大化。同时对现场的软件安装调试也需要有所负责,将调试安装的总结报告相应强化。此外,还要对用户的验收计划负责拟订,同时要获得客户的认可。b.用户的确认用户需要开展系统的试运行以及验收测试流程,开展系统和文档的移交。大型软件的项目经理需要和客户有效的协调,以此来帮助用户能够开展项目的验收,从而让用户的验收报告能够成立。

4.4项目的维护

在维护软件系统方面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纠错性质的维护,因为初期的测试过程不能够将软件系统当中潜在的一些错误暴漏出来,然而对哲学隐含错误的改正和诊断过程,就是纠错性的维护。其二是完善性的维护,在正常使用大型软件的阶段,用户会逐渐的将新型需求提出,想要对用户所提出的需求予以满足,就需要将软件功能的活动增加,这一流程称之为完善性的维护。

5总结

测试项目总结范文2

(一)PBLL的理论基础

PBLL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它主要来源于实用教育理论和构建学习理论。构建学习理论明确指出,所谓学习,并不是教师将知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应该主动的通过创建有效的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杜威的实用教学理论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是将经验进行传递的一种方式。杜威还提出过三个中心论,将活动作为中心,将儿童作为中心,将经验作为中心。倡导在实践中学习的方式。

(二)网络环境中的PBLL

信息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着,教学领域中普遍的运用了网络技术。网络不仅能够为词汇教学提供多元而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可以提供有效的媒介,这种媒介可以进行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网络环境能够为以项目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包括技术性、管理型和资源性的支持,以及成果支持和共同体支持。PBLL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原型,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极大的增强,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对于项目学习方面的研究,不仅引入了理论介绍和概念分析,也出现了针对英语方面的实践研究,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二、设计研究

(一)课程相关介绍和研究的对象

人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重点和难点是词汇的学习,词汇方面的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环节中的极其重要的方面。大家常用的词汇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教师讲授词缀、词根和单词的实际用法,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没有充足的学习兴趣,导致难以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大多数学习者只是参照词汇辅导工具对英语单词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方法机械而孤立,导致学生不仅词汇量没有得到有效地扩充,对于英语学习也失去了兴趣,甚至感到恐惧和厌恶。另外,通过使用课外辅导书来学习英语词汇,由于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导致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研究方式

此次研究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式。定性分析的主要数据基本来自于一部分的调查问卷、小组报告和学生个人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反思、项目过程以及学生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定量分析的基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学生最终的测试成绩。根据以上内容的最终数据,助教和研究者通过详细的分析,获得最终的研究结果。

(三)研究过程

1.根据大学英语四级、六级的词汇要求和英语词汇的具体实用性,指导教师制定六个题目:科技、文化、旅游、健康、商务和环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

2.在分组的时候,指导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部分,然后再将每个部分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进行选题的时候要保证每个主题都会有两个小组对应。

3.上课的主要地点可以设在多媒体教室。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可以配备一台电脑,学生能够使用网络搜索所需资料并且可以充分分享学校资源库中的资料。

4.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都应该交一份个人的经验总结,每个小组也应该交一份研究报告,汇报进展情况。在整个项目结束后,每个项目小组都应该提交最终的项目报告,内容基本包括项目具体实施过程、组内成员的感想以及总结的学习方法。这些资料可以上传到学校的资料库内,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

5.在项目的实行过程中,每一个学习者在项目开始之后和结束之前的短时间内,都应该参加一次英语写作测试。从写作中词汇量的变化,指导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在第一周,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则的主体,选出与主题相符的作文题目,来进行第一次的写作测试。在最后一周的测试中,指导教师可以从学校系统中选出与第一次测试主题相同但是词汇量不同的作文题目,对学生进行最后一次的测试。在项目结束后,可以对两次英文写作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最终评定。

6.每个学生的最终评定成绩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个人总结、小组报告、成员互评、结束报告以及系统评分。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分析测试结果

运用TRP系统对学生的最终写作情况进行测评,将两次测试中的词汇重复率、词汇总数和平均词长进行对比。通过整个项目状况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各自主题内的词汇知识的了解程度都得到了相应的增加,掌握了相对更多的英语词汇,并且能够将这些词汇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学生写作中词汇总量的增加、单词长度的加上以及重复率的减低,从一定程度上证明,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还提高了学生的词汇运用水平。

(二)相关探讨

1.提高合作意识

目前,大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缺乏足够的合作意识,交流协作能力也不强。这将直接导致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通过项目的运行,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充分体会到团队的优势与魅力,提升自己的协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2.增强人文素养

当今时代,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没有丰富的精神世界。针对这一现状,项目在进行主题设计时可以侧重于人文素养方面。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学生收集相关的项目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的了解到项目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社会现状。随着项目进程的不断加深,学生对于项目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合理的项目设计,不仅可以增强学习者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项目的具体实施中,通过指导教师的积极辅导,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无论是选择主题、收集资料,还是组内互动交流,学生都是在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其中,网络资源的丰富,不仅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测试项目总结范文3

关键词:轨道交通;试运营;综合联调;安全评估;防灾联动

新建轨道交通在试运营前均会组织专家评审以确定是否具备条件进行载客试运营。2019年交通运输部《城市轨道交通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技术规范第1部分:地铁和轻轨》(交办运[2019]17号),明确在试运营前应完成一系列设备联动测试,其中第四章第四节“防灾联动”中的3项测试科目牵涉的参建单位较多,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较多,并且是试运营安全评估期间专家必测的项目。本文将对这3项测试科目的测试内容进行分析,并将测试中需注意的实施要点进行总结。

1“防灾联动”章节中的测试项目

1.1车站综合后备控制盘功能测试。1.1.1功能描述。该项测试是针对轨道交通车站在灾害紧急工况下进行的综合紧急后备盘(IBP盘)直启硬线连接关联设备联动功能的带负荷调试,验证在车站IBP盘上能否正常联动信号系统的紧急停车、扣车、人员防护开关(全自动驾驶线路)、人员防护旁路(全自动驾驶线路),屏蔽门系统的开关门、售检票系统的闸机解锁、门禁系统的门禁解锁、消防水系统的消防泵喷淋泵的启动、环控系统的区间火灾模式启动、车站排烟风机启动等的控制功能。典型车站的IBP盘盘面见图1。1.1.2实施要点。IBP盘的区间火灾模式在测试前应在综合监控平台上下发相应火灾模式,并将设备动作情况与环控图纸做对比确认。在实际测试中,出现过平台中的环控模式表与图纸不一致的情况,所以在做第一遍区间火灾模式测试时,需要将平台模式表与图纸进行确认。消防风机的IBP联动测试时需注意确认IBP风机编号与实际启动风机编号的一致性。实际测试时,可能会出现IBP盘上风机控制线缆接错风机的情况。测试时,可在车控室、环控电控室、现场各安排一人进行风机编号的确认。信号系统的IBP盘紧急停车功能测试时,应分别针对列车进入车站紧急停车功能控制范围内和车站紧急停车功能控制范围外共4种情况进行测试:1)列车运行接近车站但未到达车站站台安全防护区域前,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列车不能进入站台区域,通过车控室IBP盘按压取消紧急停车按钮,恢复速度码。2)列车在进站(已在车站站台安全防护区域内)过程中,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列车触发紧急制动,通过车控室IBP盘按压取消紧急停车按钮,紧急制动自动缓解,恢复速度码。3)列车停在站台区域,触发站台紧急关闭按钮后,列车自动运行模式(ATO)下启动列车,列车无法启动离站。全自动驾驶模式(FAM)列车在停车倒计时结束后无法自动离站,通过车控室IBP盘按压取消紧急停车按钮,列车恢复速度码。4)列车出站(仍在车站站台安全防护区域内)时,触发车控室IBP盘紧急关闭按钮,列车触发紧急制动,通过车控室IBP盘按压取消紧急停车按钮,紧急制动自动缓解,恢复速度码。闸机、门禁、消防泵、喷淋泵的IBP盘功能实现较简单,在实际测试中也较少出现问题,不再赘述。

1.2车站公共区火灾工况联动测试。1.2.1功能描述。当车站站厅或站台发生火灾时,火灾报警系统(FAS)实施如下指令:启动警铃、声光,启动火灾区域消防风机,打开闸机,释放门禁,播放火灾广播,切除非消防电源,启动应急照明,落下卷帘门(疏散通道卷帘门降根据温感探测器继续动作,非疏散通道卷帘门全降),控制电梯到安全层并打开梯门。FAS通过火警控制面板(FACP)的通信接口直接向设备监控系统(EMCS)发出火灾模式指令,由EMCS自动启动相关模式,从而控制防排烟设备进入救灾状态。FAS同时将指令发送给综合监控平台(ISCS),ISCS收到指令模式后,由正常运行模式转为火灾运行模式,在ISCS平台亮显发生火灾的防火分区,将CCTV系统转入对应起火的防火分区进行轮巡,公共区内PIS屏播放应急信息,为防灾、救援和事故处理提供可靠保障。1.2.2实施要点。车站公共区火灾工况联动测试作为检验火灾情况下车站机电设备、软件系统的响应情况,在为期3天的试运营专家安全评估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经过多条线路的联调联试,实施要点如下:1)对火灾工况下需联动的电动防火阀需进行多次模式工况测试,避免因防火阀执行器故障造成阀门未打开,排烟风口不能达到设计风量。上海轨道交通车站站台两端各有一个常闭的电动排烟风口,如果电动防火阀不能正常打开,会造成站台楼梯口风速达不到《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中1.5m/s的要求。2)施工单位需对设备区与公共区之间的孔洞封堵、排风风道与环控机房之间的孔洞封堵进行检查确认,避免发生串烟,导致非火灾防火分区的烟感探测器报警。3)使用排热风机进行站台火灾排烟,测试前需检查排热小室至排烟风口的排烟路径是否通畅。实际测试时,特别是在有转换风室的车站,发现个别的排热风孔被误封堵或者电动风阀装错。4)检查应急照明设施。车站公共区发生火灾时,需强启应急照明配电箱,但是实际测试时发现部分车站的应急照明开关接线接错,导致应急照明灯具不能保持常亮,未达到应急照明的功能要求。

1.3列车区间事故工况联动测试。1.3.1功能描述。列车在区间隧道或车站发生火灾/阻塞时,隧道通风系统接收综合监控平台(ISCS)、控制中心(OCC)和车站模式控制命令,执行相应火灾通风模式,开启隧道风机、排热风机和相应风阀,向火灾区域送风、排风,形成一定的断面风速,迅速排除烟气,或为车辆人员、设备提供新风。列车区间事故工况测试验证车站机电设备对ISCS、OCC和车站模式控制命令的响应情况,联动关系的正确性,ISCS平台收到反馈的正确性,确保站内机电设备在火灾模式下的安全运营。1.3.2实施要点。列车区间事故工况测试主要检验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与ISCS的接口关系,以及ISCS与车站设备的接口关系。实施要点如下:1)阻塞测试前需与信号专业确定停车时间多久会触发ATS向ISCS发送阻塞报警信息,这个停车时间一般按照区间长度与车辆限制人工驾驶模式(RM模式)下的速度之商进行参考设置。2)区间事故工况按照环控模式会启动2个站多台隧道风机和排热风机,且这些风机都是工频启动,有可能会导致400V进线开关因电流过大而跳闸。在实际测试时,1台132kW的隧道风机工频启动电流峰值约为1520A[1],如果恰好2~3台隧道风机、排热风机联锁风阀开启时间相同,风机同时启动,导致启动电流叠加,就会导致400V进线开关过负荷长延时保护或短路短延时保护跳闸。所以,在区间事故工况测试前应弄清楚400V进线开关的保护参数,如有跳闸,在保护变压器的前提下咨询设计单位调整整定值,尽可能躲过最大负荷的启动尖峰电流。还可考虑在符合《地铁设计防火标准》(GB51298—2018)风机启动时间的前提下,由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对大功率防排烟风机设备进行错时启动。在全自动驾驶的线路上,如果按照先进行阻塞测试,再模拟车辆火灾进站的流程,在阻塞工况测风速时车辆停车位置应在下一站进站前的信号灯前停下,这样才能保证在阻塞工况风速测量完成后,车辆在全自动驾驶模式(FAM)下行驶至下一站进行疏散。

2结语

通过解读交办运[2019]17号文中防灾联动章节的3项联动测试项目,并结合以往联调联试经验,对4项联动测试项目的实施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可为国内轨道交通试运营安全评估前的联调联试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测试项目总结范文4

关键词:学堂云;BOPPPS模式;审计综合模拟实训

2021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教育工作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而优化实训实践教学,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积极应变社会需求,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审计实训教学作为应用型审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并胜任审计实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模式来看,国内外高校都注重以虚拟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为基础,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合作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等方法,以提升审计实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例如,郭傲霜针对审计实训中学生参与积极性不足的问题,提出采用模拟审计场景的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1];邓洁提出“三维融合”的方法,将审计案例融入审计实训教学中,以解决审计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相脱节的问题[2];王卿丽提出为解决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提出将合作学习方式运用于审计实训教学中[3];彭俊英和陈艳芬针对审计实训中教学内容多、难度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难度高的问题,提出将混合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审计实训教学中[4]。但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审计学专业的冲击,审计实训教学中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实验项目数量不断增多,仅依靠教师演示加学生练习的传统实训教学方法,很难在有限的实训课时内,提升实训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及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

一、我国高校当前审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模式缺少“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不高。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模式通常以“教”为中心进行设计,重知识轻实践,重学习轻思考,侧重于向学生灌输审计的知识结论、技巧和方法,而忽视了审计思维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减弱了学生参与实训课堂的积极性。现有审计实训的教学环节更多集中在操作演示、任务、学生练习等环节,缺少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参与度和投入度较低。

(二)实训教学过程缺少实时管控,限制了实训课时的有效利用和实训效果的提升。现有审计实训教学通常以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的形式开展,由于学生小组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对所有实训小组的所有实训环节进行管控,不能有效掌握实训进度,可能导致部分进度慢的小组拖累整个班级的实训进度,影响实训课时的有效利用。或者部分自觉性差的小组不能完整执行整个实训的所有环节,影响实训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实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现有审计实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更多集中在课中环节,通常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的方法开展,而对课前的教学目标导入和理论知识巩固的关注不足,导致实训教学的理论知识巩固和实训练习之间缺少有机的融合,从而表现出深度不足的问题。现在审计实训教学更多集中在课中环节,向课前环节和课后环节的拓展不足,从而表现出广度不足的问题。

二、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

(一)学堂云+BOPPPS模式的特点分析

基于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改革通过将教学辅助技术平台——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习题测试功能、教学互动功能、过程性激励和评价功能、学情信息统计功能,与BOPPPS模式的闭环教学过程(导入B、目标O、前测P、参与式学习P、后测P、总结S六个阶段)进行匹配,实现实训教学的全过程与APP功能平台的有机结合,从而呈现出以下特点。1.实现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的闭环管理。BOPPPS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方位参与实训教学各环节,构建从实训导入B阶段、实训目标O阶段、实训前测P阶段、参与式学习P阶段、实训后测P阶段到实训总结S阶段的闭环管理,实现从实训前、实训中到实训后的有机衔接。2.实现实训教学过程的实时管理。学堂云APP能对各个实训任务完成进度进行数据统计和记录,教师可以根据小组或个人实训任务完成的情况及时发现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意见,实现对实训教学进度的有效管控,以提升实训课时的利用效率和实训课堂的教学效果。3.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通过学堂云APP与BOPPPS模式的融合,既可以有效利用学堂云APP的线上教学资源,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线下教学的优势,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实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二)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设计

通过将学堂云APP的多项功能与BOPPPS模式的六个环节融合起来,以审计综合模拟实训的五个实验(包括审计数据分析实验、风险评估实验、控制测试实验、实质性程序实验和审计完成阶段实验)为载体,构建基于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包括:

1.实训导入B阶段(Bridge-in)。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开展实训任务的兴趣。该阶段主要利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以视频和图文的形式上传与该阶段任务密切相关的审计舞弊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学生的思考。

2.实训目标O阶段(Objective)。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实训目标,并引导学生以实训目标为导向预习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该阶段主要利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以图文等形式上传各实训任务的教学目标及知识点PPT供学生课前预习,以巩固各实训项目所需的理论知识。

3.实训前测P阶段(Pre-assessment)。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对实训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的储备情况。该阶段主要利用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在各个实训任务开始前,针对实训目标所需的理论知识进行预评价检测。根据学生检测得分情况,了解学生实训所需的理论知识的预习及储备情况,并对掌握较差的理论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

4.参与式学习P阶段(ParticipatoryLearning)。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完成一个实训任务,让学生熟悉实训任务的构成与操作流程。该阶段主要通过学堂云的课堂活动互动功能,以教师作为引导者,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审计实训任务,重点让学生熟悉审计实训软件的操作流程与环节,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在实训任务中的运用方法。

5.实训后测P阶段(Postassessment)。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检测学生实训目标的达成情况。该阶段主要通过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和过程性激励和评价功能,由教师向学生每一个审计实验项目的实训任务,对实训目标是否达成进行测试。

6.实训总结S阶段(Summary)。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审计实训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反思实训过程中的不足及改进方向。该阶段主要通过学堂云APP的学情信息数据统计功能,挑选实训得分较高和较低的小组和个人进行实训总结,教师进行实训过程回顾和点评,提出相关建议,指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并完成实训报告。

(三)学堂云+BOPPPS模式的审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设计示例

根据以上教学模式,以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中的“控制测试实验”为例,教学设计示例如下。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导入B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上传并“M财务舞弊案例”的视频及图文资料,让学生课前观看并思考会计师事务所在为M公司提供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审核服务时违反了哪些业务规则,以及违反这些业务规则与M公司的财务舞弊之间有什么关系。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控制测试实验的积极性。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目标O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教学资料共享功能上传并控制测试目标及知识点图文资料,其中控制测试目标包括:1.掌握控制测试工作底稿的编制,包括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和业务流程层面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2.掌握控制测试缺陷的填制方法,包括控制测试抽样中加入内控缺陷,工作底稿加载项中添加内控缺陷,直接增加内控缺陷。其中控制测试知识点的图文资料内容主要包括:1.控制测试的基本理论;2.控制测试在各业务循环的应用;3.控制测试的抽样方法。以此让学生明确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目标,并以实训目标为导向预习控制测试的理论知识。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前测P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上传并在实验开始时控制测试实验的前测试题,试题共计25道题,涵盖控制测试各业务循环的核心知识点。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并提交控制测试前测试题。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控制测试实验所需的理论知识的储备情况,并对学生掌握较差的控制测试理论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参与式学习P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课堂活动互动功能,由师生共同完成控制测试实验项目,包括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控制测试中统计抽样方法的运用、控制测试中非统计抽样方法的运用及控制缺陷的添加。以此让学生熟悉审计实训软件中控制测试的操作流程及控制测试理论知识在控制测试实验中的运用方法。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后测P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习题测试功能及过程性激励和评价功能,由教师创建并控制测试实训任务,并开展实训答疑。具体的实训任务包括:1.信息技术一般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2.业务流程层面控制测试底稿的编制(包括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3.控制缺陷的添加。以此来检测学生对控制测试实验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控制测试实验的实训总结S阶段,教师运用学堂云APP的学情信息数据统计功能,挑选学生得分较高和得分较低的实训小组对控制测试实验进行汇报,再由教师对控制测试实训过程进行回顾、点评并提出相关建议,学生根据相关建议修改并提交控制测试实训报告。以此来总结并反思控制测试实验。

三、教学改革效果及相关建议

测试项目总结范文5

一、软件工程的验收

软件工程是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验收周期和耗费的人力也是最长的。所以,提高软件工程验收的效率和验收质量是保证信息化工程建设验收成功的重要途径。软件工程和其他工程一样,包括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安全检查、项目验收等工程建设流程。软件工程又是一个不断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与常规工程验收的区别就在于并不是一次验收就能得出结论,验收周期相对较长,需要在工程开始阶段就介入验收工作,不断总结,跟踪验收,不断修改,才能促使软件工程向面向用户的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方面更好的发展和完善。软件工程的建设是在计算机硬件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还包括系统间的网络通信条件,异地建设的系统工程还必须要有传输系统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安全系统的建设,所以软件工程的验收,并不是单个模块、单个系统的简单验收,还要综合考虑其他系统的影响和支持。

二、验收方法

2.1验收条件

由系统承建方确认项目工作是否已按合同及相关要求完成,需要交接的项目技术资料准备充分。然后提出验收申请,联系监理及建设单位组织验收。

2.2验收依据

软件工程项目一般应具有以下相关验收依据:(1)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2)建设方有关部门的规定;软件工程要面对用户需求,符合用户实际工作的需求,而软件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满足相关不同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需求。(3)经批准的项目招投标文件;招标文件中一般规定了软件工程中各个项目的内容和功能,是开发软件工程的工作依据,也是验收软件工程的基本依据。(4)项目合同、补充合同及合同附件;项目合同规定了软件工程项目建设方和承建方的权力和义务,无论是工程的施工阶段还是验收阶段,为双方提供了工作依据和法律保障。(5)经批准的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及相应的工程变更文件;项目的招标和设计只是规定项目的最初规划,按照实施方案和变更文件验收软件工程的各项功能才能把系统真正验收完全。就像一栋大楼建成了,不能只靠图纸上的验收,不同房屋的质量都需要检验。

2.3验收对象及范围

验收对象:根据建设单位要求和用户需求完成的软件开发项目。验收范围:按照合同并结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及变更文件验收软件工程项目的各项功能,同时验收各数据模块间的接口软件,终端应用软件,数据交互软件,数据库软件。不包含软件系统应用后,改变系统架构的新需求,由于其他既有系统改变而影响现有系统应用的需另行讨论处理。

2.4验收程序

(1)验收准备。①由建设方组织召开验收准备会议,明确各方验收工作的任务及验收流程。建设部门应组织相关维护部门和最终用户参与到项目验收过程,维护部门协同监理方应审查验收申请和验收资料,最终用户提出系统上线试运行后的各项功能是否满足需求,提供用户使用报告或使用意见。②承建方提交项目验收申请和资料,验收材料包括项目合同规定的各种文档及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文档资料及开发总结报告,同时提供有监理方审核通过的各个系统测试报告,并按照规范装订成册。③监理方负责审查项目文档的完整性和规范性,对不满足要求的资料提出监理意见,并要求承建方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善。整理监理过程文档,对项目监理过程出具监理工作总结报告。(2)验收申请及审查完成验收准备工作后,由承建方提出验收申请,经建设方及监理方审查通过,同意验收后,组织正式验收。(3)正式验收。①确定验收时间,验收会议议程,准备相关验收资料。②由建设方抽取或邀请专家,组成专家小组,由专家小组组织验收。项目三方(甲方技术维护部门及业务部门、承建方项目组负责人及商务、监理方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参加验收。(4)召开验收会议。①专家小组会听取项目各方的工作汇报,甲方介绍项目建设背景、建设情况及用户使用情况。承建方介绍项目建设情况,项目完成情况,项目成果等。监理方汇报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工作的情况。②查阅相关文档资料,对资料完整性和正确性做出评估。③对系统测试和试运行期间用户和技术维护部门的质询进行答疑。④由专家小组出具项目验收意见。⑤遗留问题限定整改时间,由监理纳入会议纪要。

三、软件工程生命周期下的验收工作

软件工程普遍使用原型化方法进行开发,但是由于专业性的差距,软件开发工作者不可能完全了解用户需求,尤其是专业性比较强的用户需求,这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开发-试用-总结-再开发”,循环往复,但是却是个螺旋上升,向着软件工程的成功不断前进的过程。那么工程验收就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设方组织技术维护人员和用户从软件开发开始就参与进来,共同开发,共同验收,相互合作,每个人都是这螺旋上升阶梯的一块基石,缺一不可。

3.1工程开始前的验收

(1)计算机硬件到场安装前,承建方与建设方共同验收,是否符合软件工程建设基础要求,验收时发现短缺、破损,承建方应立即要求采购方补发和负责更换。(2)操作系统和基础应用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要软件工程承建方进行验收,测试应用是否符合工程建设标准,验收合格后方准进行应用软件开发工作。

3.2工程进行中的测试(初验)

项目调试后基本达到招标书规定的指标后,可进行验收测试(初验)。验收规范(包括项目、指标、方式和测试仪器等)应由承建方提前提交给建设方。建设方可根据合同、招标书、验收方案以及建设方的有关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经双方确认后形成验收文件作为验收依据。验收测试合格后,双方签署初验合格协议,设备进入试运行期。

3.3试运行后的系统完善工程经过一定时间连续的试运行期后,设备维护方和用户对系统会提出部分问题和修改建议,承建方跟踪应用系统运行也会发现一些问题。需要监理方组织各方进行中期运行总结

会,分析系统问题,解答操作问题,协调各系统开发人员查找数据交换问题。按照会议决议组织人员进行系统完善,再次进行测试。在试运行期间,由于设备质量等造成某些指标达不到要求,将责成有关单位更换或进行修复,试运行期顺延。

3.4整体验收(终验)

初验内容主要是对建设项目的功能、性能、适用性、稳定性等方面进行验收。平台试运行后,无质量问题,由建设方按照整体验收方案的要求组织验收。整体验收内容主要以双方签署的合同,包括合同附件、招投标文件,以及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等为依据。对平台各项功能和数据配置要求、性能指标、应用和运行情况等,进行全面的整体核查验收,验收后签署“验收合格单”。在工程实施各阶段所提供的变更资料,与合同正本具有同等的法律约束力。

四、验收后项目移交

测试项目总结范文6

关键词:软件工程;深度学习;实践教学模式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软件和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软件工程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成本为目的,将系统化、规范化、可度量的工程化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从而将经过时间考验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开发技术结合起来。近年来,随着新兴经济结构的产生,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不断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信息时代新一轮的竞争焦点。软件工程专业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基础,强调软件开发的工程性,不仅需要对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熟练掌握,而且突出对软件开发、测试、维护和软件项目管理等专业技能的培养。目前国内外行业产业最需要的都是真正能够很好实践软件工程的人才。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如何开展学习”以及“如何促进能力培养”是两个需要研究探索和实践的核心命题。软件工程教育界早已认同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战能力的培养思想。而今,面对以碎片化为特点的浅层学习方式的渗透、覆盖和影响,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学习者已经开始认识到,流行的快餐式教育和浮光掠影的学习方式远远不能适应软件工程理论技术与实践发展的需求。反之,对信息予以深度加工,深刻理解和掌握复杂概念的内在涵义,建构起具有个人特点的知识体系,通过知识的吸收、迁移、内化来获得完成任务的能力,成为软件工程学科所必须的教育和学习理念[1]。

一、深度学习模式概述

根据学习者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可以分为深度加工和浅层加工。前者采用深度学习,这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后者的浅层学习则是一种被动的、机械式的学习方式,被动接受、简单重复和机械记忆信息,缺乏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自我加工及长期保持,犹如沙滩上构建大厦一样没有基础,是无法实现知识建构、迁移应用及问题解决的[2]。从学习目标的角度看,根据布卢姆(B•S•BLOOM)对认知领域学习目标的分类,包括“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这六个逐渐提高深化的层次,浅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停留在“知道、领会”这两个层次,主要是知识的简单描述、记忆或复制,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涉及低阶思维活动;而深度学习的认知水平则可对应“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四个较高级的认知层次,不只涉及记忆,更注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处于高级的认知水平,涉及高阶思维活动[3]。显然,深度学习的实现与高水平思维的运用密切相关,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和促进高级能力的获得,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思维水平和学习效能。从二十一世纪伊始,历经二十年,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的新型学习方式相继出现、发展到盛行,而越来越多的来自大、中学的调查研究和统计结果却表明,运用浅层学习虽然可以利用零星时间快速了解和接触碎片化信息,但在整体学习效率和综合效果上并没有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相反,由于对新型学习工具和技术的不恰当使用,有些学习活动反而受到了阻碍[4]。高度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求学习者能够深度加工知识信息、深度理解复杂概念、深度掌握内在含义,进而建构个体知识体系,用以解决现实复杂问题。深度学习已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引起教育者和学习者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二、深度学习模式在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软件工程实践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练习,掌握运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项目的方法和技能,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具备进行软件工程项目分析、设计、实现和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具体课程目标如下:1.掌握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基本过程、方法和工具,能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开展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2.掌握软件需求分析的方法,包括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面向构件的方法等,学会根据需求进行合理的软件建模,学会编写符合规范、完整、明确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3.掌握软件设计的方法,包括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界面设计、数据设计和模块设计等,学会建立软件设计模型,编写规范、完整、详实的软件设计文档。4.掌握软件实现的常用方法,学习使用合适的软件开发工具开发软件。5.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重点在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的设计,了解应做哪些方面的测试,测试数据如何设计,测试的内容和利用测试结果进行可靠性分析与预测。6.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定义合适的项目过程、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阶段划分、人员组织与分工、质量评估、缺陷检查与纠正、系统成本控制、系统配置管理和用户沟通等。

(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软件工程的学科和课程最大的特性之一是“工程性”,因此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能力和素质为核心,按照“案例导向、项目驱动”的设计思想,以项目开发带动软件工程的理论学习,又以软件工程的理论来指导软件开发的实践。依据三个原则开展案例和项目设计:一是实用性原则,面向行业产业,面向应用,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案例、项目,教学组讨论发掘各个选题的参考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吸收和引用合作技术企业已有的项目进行改编,使之符合教学要求。二是可行性原则,主要看所选案例和项目对于学生来说有无理解、设计和开发的可能,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学习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特长兴趣等人员因素综合考虑,同时还要考虑现有的实验设备和环境资源等外在因素。三是创新性原则。要在案例和项目中尽量体现发展和创造性,如是否发现了新问题、构建了新模型、运用了新技能、改进了新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不仅实现模仿,而且激发出创新的胆识和能量。

(三)实践教学的开展

实践教学分为课内实验和课外实践两部分开展。课内实验的目标是巩固所学章节的内容及技能,包括可行性研究与软件工程标准化实验、软件开发工具实验、软件分析与建模实验、代码编写实验、软件测试工具与单元集成系统测试实验、软件项目管理实验等,按照“案例导向、项目驱动”的设计思想,指导教师分析案例,提出问题,学生结合所选具体项目进行相应的练习,达到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在课堂上完成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开发指导,实例讲解,要点引导;小组讨论,小组报告;项目问题答疑和解决;教师和学生对各小组项目的阶段评审等。课外实践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实践,通过一个完整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实践,培养学生综合性的软件工程能力。要求学生组成项目开发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组织结构可以根据组员的特长、能力来组内自定,各小组成员进行不同的工作职位角色的分工,角色可以轮换,以培养成员全面的能力[6]。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设计过程进行监控,可以召开小组会议,听取汇报,面对面地答疑指导,还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形式开展交流。鼓励项目组成员间利用目前流行的协同工作工具如GitHub、Teambox等进行交流和协同。课外完成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调研和资料的查阅,项目各阶段工作的完成,包括计划、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编写文档等。通过模拟软件企业的软件项目管理和开发过程,使得学生全面接触实际项目,积累开发经验。

(四)实践教学指导模式

1.专题设计

通过研究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确定核心概念、方法、技能和要点,结合课程知识点把软件工程实践技术分为8个专题,如表1所示。

2.创设场景

深度学习围绕某个场景展开,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场景。结合教学目标创设场景是深度学习的关键一步,直接影响后面各个教学环节的完成情况。在创设场景之前需要进行完善的评估,包括对课程的评估和学生的评估。对课程的评估要考虑知识点在知识体系的位置、所需的背景知识、难易程度、相关知识点的关联关系、扩展学习方向等;对学生的评估主要针对学生的专业基础、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在合理评估的基础之上,根据专题要求和学生实际来采取合适的教学指导策略,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7]。创设的场景通常具备四个属性:知识性,结合教学目标、覆盖相应的知识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实用性,与实际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层次性,所设计的目标难度设定要适中,过于简单的场景无法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而难度太高,则会让学生退却;扩展性,要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出发展空间,激发他们去做进一步的探索。

3.分析问题

学生进入场景,对场景所展现的问题进行识别,对涉及的对象进行提取,对各项条件进行梳理,试图发现和理解核心问题。教师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与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建立联系,展开自主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尽快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或矛盾、需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提取出问题的框架,并初步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这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指导十分重要,例如,教师应当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深入思考,要根据学生对场景的分析,判断学生的思路方向是否合理,认识是否到位,问题的提取和模型的初步规划是否合适等,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各小组的进展[8]。在这个阶段,教师角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引路人、辅助者”转变,要求教师充分运用教学经验,灵活运用多种引导方法,并仔细观察,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其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对其思考能力和自我控制管理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为下阶段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做好铺垫,实现有意义学习。

4.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

本阶段采用自主探究和协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学习。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选题。学生可在教师指定的课题中选择,也可自选项目,需对所选项目进行调查研究,给出可行性分析结论。(2)组队。学生自我协调,组成相应的开发团队,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编写软件开发计划,组内统一认识,并征求用户意见,修订完善。(3)需求分析。学生团队对系统和软件进行需求调研和分析,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编写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并进行团队间交叉评审,文档和评审结果提交给评委(含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市场推广人员和用户)。(4)概要和详细设计。学生团队进行系统及软件的设计,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编写相应的软件设计文档,并进行组内自我评审,文档和评审结果提交给评委。(5)软件测试。学生团队进行系统软件测试,按照软件工程的标准编写相应的软件测试文档,包括测试计划、测试用例、测试结果和分析报告等,提交给评委,作为项目验收的标准。(6)交付。学生团队提交课题最终成果,包括可行性报告、需求分析规格说明、系统设计规格说明、技术文档、源程序代码、可安装/执行软件、用户手册等。(7)项目验收。由评委对提交的课题最终成果进行验收测试,确认系统的状态。(8)项目管理。学生团队执行项目管理的各阶段任务,包括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项目实施计划、进度跟踪、过程监督,项目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软件的配置管理和版本控制等。协作交流分为组内协作和组外交流,组内协作伴随实验的整个过程,每个成员要积极查阅资料,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方法等,才能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促进,圆满完成实验;组外交流是通过问答的形式完成,包括对其他小组的设计思路、系统结构、所运用的技术方法的学习,对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这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训练、逐渐掌握和熟悉方法技能、积累经验的重要阶段。教师通过课堂答疑、课外网上交流来提供参考意见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解决手段,使之敢想、会想,激活其创造的火花。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协调、引导,控制讨论对象不偏离主题,对具有较大争议的问题进行引导,对难点问题进行答疑,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指明方向;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之在讨论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知识应用中去感悟、在操作中去体会,最终共同提高,既提升能力,又体验到深度学习的魅力。学生只有在经过了认真的问题分析、资料查询、自主探究、主动思考后,才可能进行有意义的协作交流,从而理顺思路,观点碰撞,成果分享[9]。经过这个阶段,把学习引入一个更深的层次,学生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完成分析问题、深入思考、思辨理解,潜力得到挖掘,优势得到发挥。

5.自我总结与点评

自我总结与点评是深度学习的最后环节,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迁移和提高,有没有总结点评、总结点评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深度学习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每个专题进行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对当前知识点进行自我理解、吸收、运用与提高,并撰写研究报告,对每个专题中的理论知识、关键问题、关键技术等进行分析归纳,包括要解决什么问题,能够与哪些知识和技术进行关联,在这个领域有哪些新的进展和应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新情况和新问题,本组和其他小组的解决方案有哪些相似和区别之处,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能否对现有的解决方案进行改进提高等问题,通过这些深度思考、评价等等内容,得出本次训练的收获,并进行展示。教师对小组展示进行补充,并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报告,实现书面化总结。这个阶段促使学生学会反思、归纳和整理思路,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调整,完成个性化知识体系的构建,获得更深层次的学习体验,以用于以后的开发实践。

三、结束语

针对软件工程内容广泛、技术发展快以及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深度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方面,一是突出对软件工程知识和方法等信息的深度加工过程,紧跟软件工程学科和技术发展前沿,保持教学内容先进性;二是突出软件工程专业特点,通过案例项目的教学和练习、探索性实践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复杂概念、深度掌握软件工程原理和技术框架的实质,进而建构个人化情景化的知识体系,得以解决现实复杂问题;三是通过软件工程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软件项目开发,锻炼学生实际动手开发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具体教学方法手段方面,充分运用情境式、案例项目式、启发式手段,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与工作岗位产生有效对接,有利于学生以后快速适应工作环境;通过对具体的软件项目案例的讲授,带动相关核心理论知识的模式学习,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和自然地感受软件项目全貌、开发过程,培养学生的个人职业技能;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构建知识体系;并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和反思总结。在教学形式方面,采用课内实验和课外实践结合,推行团队协作模式,按照软件企业的项目管理和开发摸式,帮助学生组成软件开发团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软件项目,经历一个完整规范的软件开发过程,以实现相应的个人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R•基思•索耶.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黄伟.教师基于博客群网络学习行为的实证研究———以海盐教师博客为例题[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22-27.

[3]贾义敏,詹春青.情境学习:一种新的学习范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1(5):30-37.

[4]王洪才,刘隽颖,解德渤.大学创新教学:理念、特征与误区[J].中国大学教学,2016(2):19-23+47.

[5]杜红乐,张燕.深度学习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5,31(4):37-40.

[6]李祁,王凤芹.DELC视域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深度学习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7(5):108-111.

[7]宋慧敏.深度学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之必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2):130-133.

[8]赖绍聪.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14-18.

测试项目总结范文7

有些存在质量问题的软件,在运行时程序时就会出现问题,软件的维护就更加困难,如果投入到新的硬件中进行使用,两者之间就未必能够相互适用。计算机整体的成本因为软件成本的增加而增加。近些年,计算机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自动化的软件生产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样一来,导致计算机在硬件方面的开发成本却越来越低,由于软件开发对人力、物力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软件成本逐年增高已成了必然趋势。

2软件工程的项目控制跟踪

2.1项目跟踪内容

依据软件项目计划,必须要对软件的产品规模(或更改后的规模)、软件的成本与工作量、所使用的重要计算机资源、项目软件日程、软件工程技术活动、项目费用、技术风险等内容与软件在开发前计划的相应内容进行比较。

2.2项目跟踪过程

软件项目的控制跟踪过程分为:

(1)项目跟踪人员要对软件度量的实际数据与再计划数据进行记录;

(2)负责人要根据文档里记载的程序在指定的地点审查项目成果;

(3)对软件的监控活动和项目的跟踪予以必要的检查。

2.3项目跟踪存在的问题

(1)控制与跟踪的频度,控制与跟踪在项目开发工程中的关键点有多个,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个好的频度去跟踪,若跟踪点少,就不能保证问题及时被纠正;若跟踪点多,在人力物力上的花费就会增多,对总体效率的影响很大。控制与跟踪的频度关系着软件项目的规模,大型项目设置的关键点相应较多。

(2)项目计划的修改,控制与跟踪软件开发过程以后,可能会发现软件项目有些地方会不符合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修改计划,但其他组的活动就会受到修改后计划的影响,因此,没有得到相关组的同意,就不能对项目计划随意修改。

3软件工程的预测

3.1软件预测的意义

软件工程项目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对软件进行预测,如果测试环节出现了问题或者测试不细致,那么将直接导致生产出的软件质量不过关,在应用软件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发现软件存在的问题。问题不严重的,只是需要长期对软件进行修改,单单影响用户的应用;而问题严重的,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生产出的软件也无法投入使用。如果在投入使用前,没有经过测试,那就不知道用户有什么样的需求,也不知道软件存在什么隐患。尤其是有一些不经过测试就无法发现的隐患,一经投入使用,将会对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3.2软件预测的内容

(1)文档审查,软件项目的验收需要提供一些文档,这些文档包括:经济分析报告、项目技术报告、用户手册、维护手册、项目总计报告、测试总结报告等,主要对文档的可理解性、正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查,还要对编写的规范程度进行审查。如果文档扫描不清晰、数量不齐全、甚至错误都将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且还可能导致软件无法升级。

(2)安装测试,安装测试第一个目的,是验证软件安装在最基本的配置下能否正常的运行;第二个目的,是验证软件安装在非正常的情况下,程序能否给用户足够的提示。非正常条件指内存不够、磁盘空间不足、不能自由创建目录。

(3)功能测试,功能测试是指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上的规定,逐项对软件进项检测,查看是否正确、是否有严重的错误存在。在测试前,一般要准备好合法数据、非法数据、边界数据这些测试用例,检测输出结果是否符合期望值。

测试项目总结范文8

邮政银行的信息系统要采用科学先进的项目设计思路和项目架构,集中处理邮政银行的资金储蓄及现金汇兑业务,信息系统要具备可操作性、高性能、伸缩性强的特点。此外,除了能够有效处理银行业务需求外,在系统的扩展性及维保的便捷性上,也要具备相当大的弹性空间,以促进邮政银行发展目标的达成。邮政银行软件信息系统项目要遵循先进性、安全性、前瞻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及经济适用性等原则,强化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

2邮政储蓄银行软工工程项目的开发管理过程

(1)需求分析。

根据用户准确要求,找准市场定位,是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保证软件开发的准确到位,以节约时间和成本,提高系统利用率。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为需求的符合程度、项目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扩展性及容错性等,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一致、可控性强的文档,以满足邮政银行的各项业务需求。由于软件用户在软件的功能性上有着一个较为清晰化的框架,对软件要处理哪些数据有着明确的需求,因此,在对软件投入研发前,要和用户及时交流沟通,以便软件在使用中达到高效完美的最佳效果。

(2)概要设计需求分析阶段

只是根据用户需求大体划分出目标系统的类型,并没有设计到具体设计思路,如使用何种编程语言,运用哪个操作平台等,而概要设计阶段,就是着重对这些要素进行甄选。要实现概要设计与需求分析的有效衔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方式,需求变化幅度较小的,选择采用瀑布式开发模型,以形成较完整的分析文档,需求变化幅度较大的,采用更稳妥的设计方式,以便及时返回上一级进行修缮。邮政银行信息系统项目设计,要依据设计文档整体要求,对整体系统项目及各个子系统项目加以编码,形成开发文档。

(3)细致设计。

细致设计阶段可以采用成熟度模型(CMM),这一模型涵盖了软件工程,硬件工程和系统工程三个环节,并细分了各自环节的等级,各等级中又有对应的过程域。细致设计环节着重对分析模型进行详细校验修改,因为编程环境的改变,或为了细致定义软件界面,需要对相关类结构进行修改。详细设计的过程主要是根据概要设计的脉络,对软件体系结构作细化处理,设计各软件单元外部接口、输入输出、算法、流程逻辑、占用资源比、性能表现、单元调试与测试等方面,从而完成对整体数据库的详细设计。通过对这些环节的细致设计,对软件的系统性能,逻辑集中系统是否健壮、安全进行分析验证,以满足邮政业务开展需求。

(4)编码单元测试和联合测试。

软件开发人员以特定软件开发工具为基础,通过操作每个软件单元及数据库定义的形式,在相应语言开发工具的配合下,正确研发,调测系统,从而更贴合软件用户需求。邮政银行信息系统项目要借助工具模拟运营后的业务最高峰值时的系统承压能力、稳定能力及性能表现能力,以便有效处理邮政银行的各类业务。测试的内容有稳定性测试、容灾测试、异常测试及双机切换测试等。测试中要注意软件单元的集中性,做到将模块、硬件及网络其他资源有机结合,测试结果与需求不符时,要适时地返回修改。此外,对系统的功能、性能,也需进行测试,以保证软件的运行需求得以满足,最后形成测试报告。

(5)试运行和后期维护。

挑选试用范围,开发人员与试用用户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记录,以便分析总结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试用人员要接受开发人员的相关培训。后期维护涉及到软件系统的升级变更,此时就要进行性能回归测试,验证业务更新后系统的逻辑性能能否及时跟进,避免因性能不佳致使银行业务的滞后及瘫痪。此外,在银行业务增加时,要选取邮政银行典型业务开展绿灯测试,确保业务在软件系统上的兼容性、可操作性。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