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论文范例6篇

兴趣教学法论文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1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对学习科目是否感兴趣,其所付出的努力是不一样的,兴趣教学法更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并且兴趣教学法中,学生学会了自主探索计算机,不仅仅开发了学生自身潜能,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2]。

2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计算机课堂有效运用分析

2.1加强生活关联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计算机已经得到了普及,基本每家每户都有计算机,所以计算机教学不仅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实现在家长的监督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进行在课堂上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应用,生活中的操作及应用甚至比在课堂中培养的兴趣更大,所以要实现有效的兴趣教学法,必须加强教学中的生活关联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计算机学知识。

2.2加强计算机的操作经过调查,发现一些教师的确也采用了兴趣教学法,但是却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往往一个人进行演示[3]。学生的参与更容易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计算机操作,让学生对计算机科学进行探索,有趣的操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事实证明兴趣教学法对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调动作用。

2.3加强计算机信息内容的控制计算机虽然对生活来说必不可少,但是互联网上存在大量不良信息,由于初中生的身心尚未成熟,在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时,应加强监督和控制,兴趣培养是好的,但是不能放任自流,网络中充斥着很多不良语言、暴力等信息,都会对初中生的身心产生不良的影响,并且现在孩子普遍沉迷网络游戏,培养计算机兴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使学生沉迷在计算机游戏中,就得不偿失,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更可能毁掉学生的一生。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教师应注意学生计算机操作时浏览内容的管理和控制。

3结束语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2

[关键词]兴趣教学理论 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屈晓燕(1979- ),女,黑龙江大庆人,大庆职业学院人文科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与研究。(黑龙江 大庆 16325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52-02

一、引言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都离不开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正是适应这一社会需要为目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重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自1980年成立至今,已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型人才。然而随着对职业人才需求的增长,一些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各种需求,所培养的学生越来越与实践相脱轨。其根本原因是中国的绝大多数职业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开发与合作意识的培养,这在根本上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导致其沟通能力弱、应试动机强、课堂氛围消极等诸多问题,这显然与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人才目标背道而驰。

国外已经发展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结构教学法、发现法、暗示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等。这些方法均十分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其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因此,作为教育学和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兴趣学说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本文即是针对当前中国普遍存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兴趣理论为依据,针对旅游职业教育,提出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兴趣小组教学模式,以为旅游职业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师生角色关系的转换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二、兴趣小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兴趣小组教学模式同样有其充分的理论依据,具体而言,主要来源于如下三种理论:

1.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构建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茨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思想。该理论认为,教学并非只是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一个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自我建构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和促进者。他们的职责是为学生营造有利的教学情境、协作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兴趣中完成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以教师为主线的单向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非被动接受者。

2.认识―发现理论。认识―发现理论是布鲁纳所倡导的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要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将所获得的知识与已有的认知进行联系、分析、转化和吸收,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3.赫尔巴特的“兴趣理论”和杜威的“兴趣心理学”。赫尔巴特以心理学为基础,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兴趣的概念和相关理论。他将兴趣的产生划分为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四个阶段。他认为,兴趣标志着智力活动的特性,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后天习得的一种状态和结果。通过教学活动使兴趣的发展实现多样化,能够“唤醒一切智力兴趣”,加强“思想积累”,促进智力活动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扩展。同时,他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兴趣,学习无疑会变得空洞乏味,甚至成为学习者的一种负担。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中,兴趣教学理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兴趣是自我与行动的材料和结果有机统一的活动,是任何有目的的经验当中各种事物的动力”。他将教育兴趣划分为四种类型:发现的兴趣、活动的兴趣、社会的兴趣、理智的兴趣。他还提出了“真正的兴趣原理”。这个原理指的就是要把努力和兴趣协调、统一起来,实现“兴趣是统一的活动”。在杜威看来,通过外在人为的刺激能够使得对应的事物变得更加有趣。

三个理论均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并在本质上解释了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该建立在学生内心对知识的兴趣与本能需要的基础之上。因此,如何辅助和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进行主动学习是实现知识构建与更新的关键所在。而项目兴趣小组教学方法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主要目的,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转变传统的“教-学”关系。实际上,这种转换不仅仅是教学活动或教学手段的转变,更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三、兴趣教学模式的原理与策略

教学模式是现代课程和教学论的一个新课题。巴班斯基将教学方法分为三类:教学认识活动的组织和进行、教学认识活动的激励机制以及教学效率的评估。他认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应该有专门的方法和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应选择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的各种手段和方法。教学模式的策略是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程序顺利进行的一系列手段、途径和方法体系。按照此定义,兴趣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可以被认为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标、旨在通过兴趣教学模式使学生对项目、问题或学习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完善学生的情感和个性,由被动教育转向自我教育,使学习、求知变为自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实现两个方面的兴趣发展:一是形成道德志趣,即遵循“有趣―兴趣―志趣”的发展轨迹,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个性与情感的发展,逐渐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是通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智力兴趣,形成以“智力兴趣”为核心、与“认知智力”相互补充的个性心理特征。

四、旅游专业兴趣小组的教学模式构建

1.教学内容设置以及课程的组织。兴趣作为激发人类潜在动力的一种手段,是将学习过程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有效方法。许多研究表明,对学习内容没有兴趣是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积极性已成为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和方向。尽管杜威指出“兴趣”并非简单的技术性问题,但国外的诸多经验性证据已经证明了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旅游职业教育中,教学内容以及课程的设置均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首要目标,要符合学生兴趣、有利于发展兴趣、形成志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酒店管理课程设置上,某些学生可能仅仅对客房管理或餐厅管理有浓厚的兴趣,而有些则对营养配餐更为关注,这就有必要针对不同兴趣的学生组建不同的兴趣小组,然后根据其目标设置不同的项目内容,从而使教学课程的内容和流程更加细化和专业化。

2.兴趣教学模式的实施。兴趣小组教学模式的实施有其明确的流程和目标,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实施:(l)学习主题的确定。任何教学模式都有主题,它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逻辑枢纽。主题的确定既可来自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也可来自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但前提是必须满足专业的需要;(2)兴趣小组的创建。在学习主题确定之后,教师即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创建兴趣小组,将整个教学项目进行分解,分别引导每个小组完成项目与任务;(3)学习情境的创设。新知识的学习要与实际工作环境和背景相联系,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情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创造过程,它不仅在于形式上的新颖,更在于情感化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例如,在酒店接待的教学中,即可以酒店前厅为模拟场景,并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不同的分工合作完成整个项目任务;(4)过程思考与探究。学习本身不仅是汲取新知识的单向过程,更是反复思考、探究、并进行反馈的过程。旅游专业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涉及了各种专业知识和各种服务对象的复杂知识体系,在实践中可能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或各种突发事件,因此,只遵从于模式化的学习过程无法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因此在项目模拟过程中,必须对可能涉及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以应对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5)解决问题。所有的前期过程均是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因此,对整个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应在教师的辅助下或尽可能地自我解决。

3.任务的制定与实施。所谓任务就是要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这种关联要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就旅游专业教学而言,指导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依据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和培养方案,结合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岗位及工作流程,按照兴趣小组的特点进行项目或任务的设计。例如在旅行社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进行兴趣分组,成立不同项目团队,然后由专业指导教师确定具体任务,明确目标,再由各团队负责人具体实施(小组成员自主学习、内部分工、共同完成)。专业指导教师负责整个项目的协调与督促,评估各小组项目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必要时提供指导和协助。

4.学习效果评价。专业兴趣小组教学模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评估主要有三个原则:(1)进行专业知识、参与能力、综合素质三个方面的评估,评估重点为学生的能力评估;(2)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估相结合,重点为教师评估;(3)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重点应突出过程考核。通过实施多维度的考核评估,最终可以了解兴趣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该种模式对学生知识构建产生了何种影响,同时,也是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接受程度和认知水平的最好途径。

五、结语

任何一种教学思想理论的形成和流行,都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适应时代要求,有其社会原因、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的必然结果。兴趣小组教学模式体现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统一,它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以兴趣为基础,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既完成了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同时又培育了完善的职业素养,这对于实现旅游职业教育与旅游企业需要的“无缝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德)赫尔巴特.赫尔巴特文集:教育学卷一[M].李其龙,邓艳红,朱刘华,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蒋波.谈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J].教学与管理,2009(35).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3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句名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的。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地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现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用幽默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调动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幽默生动的语言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论文格式。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只是照本宣科,结果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收效甚微。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许多教师感到化学的一些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在教学中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做到“雅俗共享”,就能把抽象枯燥变为简单易懂,轻松活跃。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时候,针对“电子离核越近能量越低”,可向学生打比方说:“这好比你婴儿时,妈妈将你抱在怀里;学会走路的时候,妈妈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妈妈则会说:‘走,到外面玩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记住了“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二、.利用化学实验和各种直观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化学实验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探索与追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突出化学学科的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因为,实验是化学的舞台,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是化学学科的特征之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铝热剂的反应火星四射,犹如钢花四溅…… 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兴趣并能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论文格式。

三、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悦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的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用诸如探究实验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试验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示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教师提出演示实验由个别学生到教台完成时,学生跃跃欲试,都想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形成一种“动”的气氛。在学生代表“登台表演”的同时,台下的学生进行评判和纠正错误,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和操作方法,这样由台上局部“动”,牵引台下整体“动”,形成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这时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适时抓住时机,讲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亲自参与和教师的讲解,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增强学习兴趣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便把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对日常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论文格式。也使他们认识到,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能更好的生活,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努力学习的动机。例如,实习期间讲授酸雨及其防治这一部分知识时,我通过视频资料展示了酸雨对水体、树木、建筑物等的破坏以及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同学们对酸雨的危害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掌握防治酸雨途径的愿望,和成为一名环保专家的理想,也增强了他们对酸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防治酸雨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使得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进展非常顺利。

五、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还可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正是由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从而懂得兴趣广泛性的重要。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搞好课外活动,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他们最感兴趣和对一些知识的需求,以此选取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改玲激发学习兴趣加强素质教育[J] . 太原教育学报, 2004年第5期

[2] 杨海林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第2期

[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师雪琴,康力平.试论影响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因子[J] .化学教育,1995(10)

[5] 张国良,张丽明.兴趣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J] .素质教育,2005(3)

[6]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4

关键词:教学组织形式 语文学习兴趣 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1 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1] 语文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学生们语文学习的兴趣并不高。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语文学习的倾向性或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心理状态本文选取太原市娄烦县娄烦中学高一13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旨在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假设

1、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教学组织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2、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研究对象

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娄烦中学130名高一学生作为被试,剔除没有完完、不认真作答和两份问卷不能匹配的问卷,回收问卷130份,获得有效问卷117份,有效回收率90%。

2.3 研究工具

2.3.1 教学组织方式调查问卷

《教学组织方式调查问卷》是采用硕士论文的现成问卷并进行修改,量表共有30道题,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包含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班级规模、座位排列的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教学时间个维度,用以评价学生对现有教学组织的满意程度。该量表量表为5级纬度,其中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经一般,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所有题目均正向计分,经过检验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2.3.2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

《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是采用进行修订的现成问卷,该量表共有30道题,从识字、阅读、写作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测试,该调查问卷为5级纬度,其中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经一般,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所有题目均正向计分。多次被引用,有很高的信度和效度。

2.3 研究的方法

为了对两份问卷进行匹配,该测试以记名的方式进行,主试统一解释较难理解的题目,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的作答。数据收集完后,采用SPSS19.0中文版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由表1可知,学生在语文课上喜欢的教学法法存在差异(教学方法维度的得分最值与均值相差较大,且标准差为5.266),多数学生在语文课上喜欢小组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多数的学生希望在语文课上与老师进行互动,希望老师可以关注自己的意见。

3.2 语文学习兴趣的的研究

由表2可知,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差异,有的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也有学生对学生兴趣浓厚(阅读兴趣极小值为4,极大值为43,平均数为30.96由此可见阅读兴趣维度的得分最与均值相差较大);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很大差异,(写作兴趣的维度极小值为26,极大值为52,平均数为37.50,由此可见写作兴趣的维度的得分最值与均值相差较大),通过问卷中的相关问题可以发现学生在素材的积累以及写作方法方面有所欠缺。

3.3 教W组织形式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的研究

由表3可知,教学方法因子与识字的相关系数r=0.249(P

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因子与识字的相关系数r=0.438(P

座位排列因子与识字的相关系数r=0.363(P

教学辅助与识字的相关系数r=0.329(P

4 讨论

据研究结果显示, 学生在语文课上喜欢的教学法法存在差异,多数学生在语文课上喜欢小组交流讨论的教学方法;并且多数的学生希望在语文课上与老师进行互动,希望老师可以关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尽可能的了解学生,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不能为因循守旧,只用一种教学方法[2]。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很大差异,有很大部分学生对阅读、写作不感兴趣;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缺乏关于如何阅读和写作的知识,并且缺乏训练。根据问卷显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有待加强。

语文兴趣的激发与教学组织形式有密切的关系,适当的组织形式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学辅助和座位排列与学生识字与写作呈显著正相关。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识字和写作兴趣的激发。必要的、适时的教学辅助有助于语文兴趣的激发;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与学生识字、写作及阅读呈显著正相关。

5 结论

语文兴趣的激发与教学组织形式有密切的关系,适当的组织形式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学辅助和座位排列与学生识字与写作呈显著正相关;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与学生识字、写作及阅读呈显著正相关。

总之.教学组织方式对生语文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影响。适当的教学组织方式对学生语文兴趣的的激发具有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方,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由于版面限制,文中所有表格都已省略)

参考文献:

[1]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243.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5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兴趣;情境兴趣

一、情境兴趣的提出

兴趣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性动机,是个人力求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个人以愉悦的心情对某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二是指个人在达到目标后的满足感。

海蒂和贝尔德及科拉普从兴趣结构特征的角度把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目前,这一分类理论得到了国内和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的普遍认同。个体兴趣是指个体相对固定的指向一定客体、活动或某一知识领域的心理倾向性。情境兴趣是指学生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参加一种特殊的活动或学习任务时体验到的兴趣,与新奇感、动手、游戏活动、榜样作用以及幻想、幽默等因素密切相关。它具有即时性、自发性等特点,易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而改变,它的产生主要依赖于活动本身的特征和个体对活动的特殊感受。情境兴趣经过长期的培养,也能够成为相对持久的个体兴趣产生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主要从培养学生的情境兴趣入手,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从而达到从情境兴趣转化成个体兴趣的目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教师态度、学习材料和任务、家庭、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等,本文主要是基于教学方法这一影响因素来分析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情境兴趣。

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与学生英语学习情境兴趣的培养

由于时代的不同,社会背景、文化氛围的不同以及研究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侧面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本文采取的是日本学者佐藤正夫从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三方面交互作用的角度将教学方法划分为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和自主型教学方法。

1、提示型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提示活动(如讲解、示范等)来教授课程内容,学生接受并内化这些内容的方式。提示型教学方法的主要形式有口述、示范、展示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讲授法。在新课改中,很多人在批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忽视了讲授法等传统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讲授法虽然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但是在当前中国普遍存在“大班额”现象的情况下,讲授法仍然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而且根据奥苏伯尔提出的“意义学习”的理论,接受学习并不等同于机械学习,通过学生的内化仍然可以成为意义学习,而发现学习也不等同于意义学习,因此我们对讲授法应保持客观的态度,对它加以灵活运用,尽量避免其消极影响。

在运用提示型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引发性兴趣和维持性兴趣:

(1)创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相关的情景,引导学生的情境兴趣。在课堂的导入部分可以更多地采取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引入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故事、人物或小知识来开始课程教学。

(2)创设游戏,激发情境兴趣。人们对游戏执着的追求属于个体兴趣,在提示型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设计一些配合教学内容的小游戏,不仅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够使学生对游戏的个体兴趣转变成包含在游戏中的知识的情境兴趣,同时,对游戏的情境兴趣反过来能改变学生对知识的个体兴趣。比如在进行单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竞争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3)通过角色扮演,激发情境兴趣。角色扮演是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课堂活动,角色扮演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分组来表演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表现好的学生来扮演教师的角色,这样可以激励其他学生更努力地投入到活动中。比如在进行游戏时可以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发出指令,一方面可以让“小老师”注意自己的发音,同时还可以让“小老师”自己去发现同学中是否有人出错。

(4)利用课堂评价维持兴趣。人具有被认同和被关注的需要,经过努力得到的成果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小学生更是如此。课堂即时评价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一定的积分方式,这样既能激励学生在自己参加课堂活动时的积极性,也能保证学生在同组其他成员进行活动时给予关注,从而维持课堂秩序的正常进行。

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来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其主要形式有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情境兴趣:

(1)通过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都要求教师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真正吸引学生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

(2)设置对比情境,引导学生兴趣。存在差异的事物通常比较容易引发好奇心,吸引注意力,激发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制造一些对比情境,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进行对比,往往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和认识规律。

(3)利用小组协作维持兴趣。小组的形式有Pair work和Group work。小组成员们围绕共同的目标,分工合作,不断进行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定的责任感,问题解决后能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学生们既能体会到交流的乐趣,也能产生合作后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4)恰当表达知识意义,保持维持性兴趣。教学过程所利用的教学资源的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有的知识要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加以理解,同时也要从知识点本身的特点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指导方法,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背下多少单词,记住多少语法的条条框框,而是要让学生能真正用 上所学知识。

比如,在进行BE动词的教学过程中,先不要告诉学生什么是BE动词,通过一些句子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

     (1)  The book is on the table.   The books are on the table.

(2) I am a student.   You are a student.   She is a student.

(3) He is five.    She is five.    It is five.

让学生先小组讨论他们能发现的什么样的问题,通过观察第一组两个句子的不同,学生比较容易发现单数和复数后面用的词不一样,第二组可以发现人称代词不同,后面使用的词也不同,第三组则可以发现表示“他、她、它”的词后面使用的词相同。然后老师告诉他们这三个词(am, is和are)在英语里叫做BE动词,根据他们发现的规律,老师适当进行总结,再让他们做一些练习。练习完成以后让学生自己上去讲解,其他学生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从而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即使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也要对学生加以鼓励,不能求全责备,在学生讨论的范围超出课程内容的要求时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3、自主型教学方法:是学生独立地解决由本人或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提供适当帮助,学生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最根本的特征是学生的自我活动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导与帮助,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确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正确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我们经常说“教是为了不教”,只有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才能让他们保持持续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结合米切尔通过对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得出的扩展兴趣模型,在自主型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自我卷入,米切尔认为学习者的自我卷入性是保持维持性兴趣的重要条件,自我卷入性要求学习者能亲自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具有主人翁意识,体验学习过程,如果学生不能进行自我卷入,自主学习将无法进行下去。

比如在字母复习课上,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个任务,分小组画一幅画,他们的画中必须找出来26个字母;在单词复习课上,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玩单词接龙的游戏。在以后类似的活动中,学生们也会有意识地去迁移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对学生长期的学习兴趣的保持能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这些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都只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主体。

三、小结与建议: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特定的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另外也要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好奇心强,但是不容易坚持下去,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式激发他们持续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我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 从简单的知识入手,让学生容易接受,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2、 创设多样的语言情境,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和回答问题等方式给每个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让学生明白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用途。

3、 组织学生过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活动,让学生了解国外不同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4、 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内容。

参考文献:

[1]代玉兰.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研究及培养策略,bblog.cdjtedu.com:82/user1/daiyulan/archives/2007/3130.html.2007。

[2]潘菽. 《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钱晓霞. 培养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

[4]唐英. 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论文,2005。

[5]卫道治、吕达主编:《英汉教育大辞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张华. 《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7]张会勤.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途径[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5)。

兴趣教学法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 职业道德教育 兴趣教学法 

 

乐学是古往今来学者追求的最高学习境界,也是教书育人的最高目标。然而不少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却常常被人认为与乐趣绝缘,洋溢在课堂上空的是严谨教条、呆板沉闷的气氛,这正是德育课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如何打破职业道德教育沉闷的学风和学生厌学的情绪,让学生乐学,是提高中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所谓兴趣教学,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整合与灵活运用。兴趣教学法与中职学校职业道德课的契合能有效解决教与学中的困惑与难题,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兴趣教学法与职业道德教育课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职业道德教育课运用兴趣教学法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课程有“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许多学校在实习实训中也适时开设一些职业道德教育课。在这些课程中运用兴趣教学法意义十分深远,对教师而言,是解决了教学中困境和难题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而言,是学生形成自我终身学习能力和具备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一)兴趣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职业道德课教学实效性 

在目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常面临着几大难题:一是现实社会的多元化对课程浓厚的主导性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击,降低了学生对理论的信服度;二是市场经济和实用主义思潮对职业道德课价值的冲击,使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三是职业道德课中较多的政策性、指令性、文件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理论课学习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情绪;四是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较强的社会意识形态控制对任课教师教学思维的冲击,使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古板,导致中职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而扭转这一局面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运用兴趣教学法。当学生被多方面的智力兴趣和要求的气氛所包围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探索精神,就会爱上职业道德课教学,从而提高职业道德课教学效果。 

 

(二)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自我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良好自我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自我学习意识的养成;另一方面是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1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萌芽。人的自我学习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随着个体在不断的教育成长中,与他人、社会、环境的各种关系交往中,才能逐步形成真正独立、自主、自律、自强、能动的学习意识。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多数中国学生从小就在父母和教师的安排下被动地学习,学生没有选择自己学习内容的权利,甚至无权选择考试志愿。在缺乏高考高压机制的约束下,没有明确自我学习意识的中职学生对学习漠不关心,注意力涣散,无精打采,整日逍遥自在,无所事事,上网聊天、看视频成了他们主要的功课。而“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就是指学生要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自我学习的意识则来源于兴趣。人只有在从事符合自己的需要或感兴趣并由自身支配的活动时才会积极投入。这种主体意识的提高才会引起主体自主的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才会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地投入。因此,持久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形成主体性自我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基础条件。 

2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2l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学习的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因为兴趣是刺激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一旦形成和稳固,就不会因外部动机的消失而中断学习和求知。如果通过兴趣教学法使学生对职业道德课产生浓厚兴趣,并随着教师不断强化这种兴趣,将会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的行为习惯,从而促成学生终身学习理论知识的良好行为举动。 

[1] [2] [3] [4] 

 

(三)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世纪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把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而无关的部分高度抑制,神经纤维信道的有关部分则保持高度畅通,“神经噪声”大大降低,信息传递达到最佳状态,人的思维最活跃,这时候人的创新思维也最活跃。兴趣教学法则有利于促使中职学生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中,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 

二、职业道德教育运用兴趣教学法的途径 

 

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知、情、意、信、行相互转化统一的过程,因而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并不是指单纯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合理的知识结构安排、有序的教学程序组织、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现学生行为能力的养成。 

 

(一)以趣激志——课前学生求知动机的挖掘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周密部署,巧妙设置兴奋点,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做足功课,设法开启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欲望。 

组建兴趣小组。组建兴趣小组是概论课开展兴趣教学的一个组织上的保障。分组一般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合,主张将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兴趣小组,这有利于今后各种兴趣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引入激励机制,每个学习小组的表现将在期末公布,成绩最高的小组平时成绩将给予加分奖励。 

找出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兴趣点。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上课前布置不同的预习功课。如可通过视听资料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通过问题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等。 

 

(二)以趣增信——学生在课堂上情感认同的培养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兴趣教学法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同,是前一个阶段的深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充分运用兴趣教学法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内容激趣法。内容激趣法是指教师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使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具有前沿性、先导性和趣味性,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最大满足。这是兴趣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类型。一堂好课的标准永远都是“内容大于形式”,如果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和引人入胜,教学方法再丰富,也难以获得学生认可。因此职业道德课教师要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增减归类,寻找出契合学生需要的兴奋点和兴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常用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理论综述法、专题讲授法等等。 

感观激趣法。感观激趣法是指教师通过掌握和运用必要的多媒体教学技能,利用文字、动画、漫画、图形、图像、实物、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处于立体感观的刺激中,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感观越多,思维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也越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因此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要尽量多地调动学生的听、说、看、写各种感观。

情感激趣法。情感激趣法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使之达到共鸣。职业道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与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密切相关。如果一个教师经常用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风趣、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