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团队研究性知识管理研究

网络团队研究性知识管理研究

摘要:

在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借助知识管理的理念,应用知识管理的工具和技术能提高研究性学习的绩效。文章在简要分析团队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的基础上,引入知识管理的基本理念和三个要素,阐述了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中知识管理的概念内涵,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中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

关键词:

团队研究性学习;知识管理;知识

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种常见学习方式。所谓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就是充分借助网络的优势,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研究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特定的专题进行探究,以提高能力、认知和情意的过程。而面对知识转型和社会变革,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知识经济下的组织管理模式,已经渗透到了创新型企业、教育部门等知识型组织机构中,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和创新的管理过程,从而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在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习得丰富的知识、技能,由于该过程持续的时间比较久,并且涉及到不同的参与人员,而人员、资源等又可能比较分散,进度很难协调统一等诸多因素很容易影响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恰当采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团队的学习绩效。

一、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可划分四个阶段:一是提供选题范围。根据历年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课程模块,提供给学生选题范围。教师在确定研究性问题时须考虑以下原则:第一要联系实际。第二要注意问题的研究角度多元化。第三要注意问题的可操作性。要量力而行,从主、客观条件(学生能力、问题性质、工具及物质条件等)考虑有没有完成选题研究的可能性。二是确定研究问题,形成研究小组。教师设计好选题范围后,通过网络论坛公布出来供学生讨论、参考、筛选。学生就这些选题向老师咨询,或者和其他同学切磋,最后小组大致的兴趣、特长等确定本组的研究主题。可以采取类似开题的形式,由小组汇报其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计划、预期成果及研究可能存在的困难等,教师团队应及时的对学生的选题进行指导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三是基于专题的自主———协作学习。由于各小组的学生在分组时就具有相同的选题和不同的研究意向以及特长,小组成员应该有一个基于团队研究总目标的基本的任务分工,然后针对小组的总目标和各自的任务进行研究性学习。借助平台、手机app、虚拟社区的沟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四是总结和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后,各小组通过网络论坛、QQ群、微信群等工具交流各成员的研究结果并相互进行评价、修正。最后将研究成果整合成一个作品,通过网页或者其他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各小组以灵活的方式汇报在本学期内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和老师对研究小组进行评价。

二、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中知识管理的概念内涵

知识管理的概念定义较多,比如:Rosenberg[1]认为知识管理是创造,文档化和共享社团内或者社团间的人和/或有共同兴趣和需求有价值的信息、专家化的技术和见识,目的是为了提高竞争优势,进而认为知识管理的要素包括编码、协作和接入机会;王德禄认为[2]:知识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整体上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学习、共享、创新的管理过程,目的是提高组织中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反应速度,创新商业模式,增强核心竞争力。纵观不同的定义,均是强调将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通过对知识内容和过程的管理而提升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知识管理是管理的一个新分支,是为了实现团队学习绩效的突破而对人、过程和技术进行的综合管理。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来讲,知识分为不同的类别。在知识管理领域通常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等。从管理角度而言,也可分为知识内容和知识过程[3]。知识内容即资料型的知识,例如文档、网页等等,知识过程指的是知识的获取、积累、共享、交流的运动过程。在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中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团队的研究绩效。在此过程中,知识运动是以团队的学习研究过程为主线,即学习知识(知识的获取)、记录整理学习成果(知识的积累)、交流学习内容(知识的交流)、学习成果展现(知识的共享)、反思总结提高(知识的获取)。因此,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中的知识管理是指为提升团队的研究绩效,在知识管理理念的指导下,运用知识管理技术和工具对研究专题知识的获取、积累、学习、共享等各环节进行管理的过程。

三、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中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

为提升团队研究绩效,在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中,以研究专题知识为核心,需要统筹考虑人员、技术和过程等多方面因素。笔者将Rosenberg提出的知识管理三要素融入团队研究性学习的专题知识之中。

1.编码。主要关注将文档化,使其便于提取和加工利用,这也是使知识显性化的一种途径。在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每个人围绕研究专题都会有大量的信息、知识以及灵感感悟,如何将分散的知识统整起来,并且运用团队成员共知的规范外显。需要注意的是,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知识内容,如个人关于研究专题的阶段性成果、小组会议内容的、小组成员灵感反思、研究资源团队外人员的建议、指导等都要恰当的进行编码。

2.协作。主要关注隐性知识,为人们将隐性知识表面化、外显化提供便利。在团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协作是保证研究目标达成的必要条件。可利用多种技术媒介和工具,如weboffice、QQ、微信群、聊天室等交互技术制品,以增加交互的水平和层次、彼此的信任感、身份认同和学习承诺,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这不仅有助于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者有效地管理显性知识,而且有助于减少学习者之间时空分离感。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成员之间有没有积极的正向依存关系,小组有没有形成共享的学习文化等都会影响研究性学习的效能。知识存在于我们认识事物的行动中,是一个活动的过程,是小组活动和相互交流的组成部分。小组本身也因此成为知识的活储存库,互动和非正式的学习过程,要及时反思、整理小组成员讨论、与其他人的谈话及会议记录相关内容;同时通过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团队成员与基于网络的人员、领域专家之间的交流协作,可以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

3.接入。介于编码化和协作之间的相互作用,它驱动着知识管理的价值实现,使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便于接触和共享的。在借助技术软件(如Mybase、OneNote等)将研究专题的知识内容整合起来,要注意界面的个性化和简洁,最好提供搜索和帮助功能,这样便于系统化的知识框架体系。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即可实现知识的有效共享和动态生成,保证团队研究性学习的高效、顺利进行,逐步达到丰富个人知识库的目的。将知识内容和知识过程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统筹思考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可得出基于网络的团队研究性学习中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

作者:李淑霞 张洪海 董军涛 孙文斌 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

参考文献

[2]王德禄.知识管理的IT实现———朴素的知识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武小龙.网络自主学习中PKM及其支持系统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