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摘要】20世纪以来,高校招生日益膨胀,高校专业设置愈来愈多,但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目标和实际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逐年增大。同时,随着教学方法的问题出现,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越来越弱。在本文中笔者将以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为例,从当前的交通运用管理专业的现状出发,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思考进行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动手能力;专业现状;训练方法;创新与实践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适应铁路行业尤其是高铁运营行业人才,其要求学员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铁路运输的专业知识技能。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在整个大学期间高校都应对其动手能力进行着力培养,同时也需要学生拥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吃苦耐劳的精神。

1.深入理解动手能力的内涵

动手能力指的是个人对具体实物的操作过程的能力,其中主要体现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简而言之,动手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融合,是一个综合实践运用能力。在大学教学中,不仅应注意理论教学,还需注意实践教学,注重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向社会输出的是服务性与技能型人才,涉及到人们的出行问题,更应注重对于实际实践能力的操作。

2.目前高校交通运营专业教学现状

2.1教学思想陈旧,重理论轻实践

受长期的封建教学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教学理念一直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理念奉为至尊,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只注重学生的答题背书能力,往往忽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分低能”新闻层出不穷,加之社会腐败之风盛行,教师将高分视为能力的唯一标准,片面强调读书习文,轻视实践操作,以至于一直以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弱。

2.2师资教学与目前的产业技术相脱节

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的实践操作设备也相对落后,硬件设备无法满足教学实践操作的需要。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属于实践操作较强专业,硬件设施陈旧,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操作需要,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自然较低。

2.3教学实习环境与新兴产业脱节

学生是否能够满足产业的需求是评价教育是否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标准。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性较强,社会需求也较大,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其中出现一定偏差。由于高校资金的投入限制,学生的实习环境也受到相应当地的影响,学生不能得到较好的实践环境,以至于与新兴产业脱节。同时,高校在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规划时,不能进行完整的规划,培养的学生也不能尽快的适应新兴产业工作。

3.动手实践能力训练方法

3.1操作能力自我训练法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进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除需要教师的相应指导,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操作能力以外更需要学生增强自我的训练能力。学生可利用现有的硬件设备进行自我的研究训练,增加自身的技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增加技能的培养也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意志。

3.2交往能力自我实践法

学生必须加强自身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在交往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自己的团队,以团队作为自身前进的保障,在团队中团队成员之间携手共进,攻克难关。

3.3自我反思训练法

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不停地进行学习钻研更需要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在对旧事物的反思的过程中的出新的见解,再将新方法运用于新的实践操作中从而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当然,自我反思的主体除学生以外,还包括教师。教师在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应及时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反思,这一反思的过程不仅是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更是自我素养转变的过程。

3.4创新与科研能力提升法

在进行科研实践时需要学会统筹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同时善于团结各方的力量,由团队协作创作完成。当然,在进行创新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也将出现较多的问题,当问题出现时应保持头脑清醒,找出问题出现的实质与根源,进行相应的探索思考,最后将难题化解。

4.结语

总之,动手实践操作能力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点,更是关乎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问题。对于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硬件设备的改善,更是需要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紧密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淑艳,孙艳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7(2):31-33.

[2]吴志宏.教育管理学[M].广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0-300.

作者:彭志成 单位:成都市技师学院(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交通与物流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