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的变革

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的变革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我国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详细阐述大数据的应用以及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有用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变革;大数据时代;具体措施

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战略性的资源被世界上各个国家重视。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深入发展和挖掘大数据的巨大潜能,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效率,就需要深入探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1大数据时代我国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的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

在大数据时代下,农业科研院所的行政管理工作中有着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农业科研院所的管理观念过于陈旧,使用的方式方法也没有及时更新,往往是“拍脑袋”制定各种学科的规划,没有充分的考虑市场的实际需求,在引进人才方面也没有进行合理的科学规划,不能及时补充紧缺的相关人才,并且日常行政事务管理上仍然是“面对面”的沟通方式,不仅时效性差,还缺乏有效的协调。这就导致岗位权责不清晰,极大的影响了行政效率。并缺乏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没有一套合理的评价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十分严重,极大的影响了工作效率[1]。

2大数据的应用以及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

2.1变革科技推广方式,瞄准需求精准发力

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不仅可以有效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还可以将这些信息资源更加高效的进行利用,这就为农业科研院所的科技推广部门准确的把握市场需求,从而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为研究方向提供参考。而且,推广部门不仅可以从提供的数据之中获取最新的科研动态,明确了解有哪些技术的研究的已经非常成熟,可以推广到市场之中,并且还能明白有哪些研究已经快要成功,可以提前做好推广的准备。与此同时,还可以充分收集用户的反馈信息,可以知道有哪些推广到市场上的新技术受欢迎,使用效果又如何,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完善科研成果,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科研的实用性[2]。

2.2变革人事管理方式,全方位管理提效能

农业科研院所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人事管理工作之中,可以使相关工作更加系统性、规范化的进行。这是因为通过应用大数据能够对农业科研院所的全部工作人员档案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理,极大地提升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战略规划。不仅可以全面掌握在职工作人员的成立,还可以采用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从而提升管理效能。这样既可以有针对性的引进农业科研院所需要的专业化人才,还可以优化不同学科与年龄的人员结构,更好制定培养人才梯队的策略,提升人力资源的配置。同时,还可以充分挖掘在职员工的亲历,并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有效的调动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保证人尽其用[3]。

2.3变革科研管理方式,加强监管促合作

由于农业科研院所有着大量的科研项目,每年都需要实施、申报以及解题的项目高达数千,这样就会经年累月之下就会产生十分庞大的数据量。目前农业科研院所在科研管理中能够通常应用的都是MIS系统,对各种科研数据信息通过这种基础化的管理手段进行修改、查询、录入以及报表。但是,这种简单的处理累加数据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行政管理工作对各种科研项目精细化以及标准化的管理要求。所以,就要积极的引入大数据技术,不仅能够更加方面科研管理人员获取各种国内外的科研动态,还能够更好的监管各种科研项目的全过程,从而能够很好的解决在传统科研管理中出现的“轻结题,重申请”的问题,这样就能够有效增强科研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应用大数据,可以将农业科研院所的全部资源进行很好的整合,并将各种累计数据进行再利用,这样就可以很好的统计分析各种新产生的数据。同时,还可以在对各种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开展趋势性预测,还可以有效的将数据背后隐藏的深度信息进行挖掘,这样既可以将数据的价值最大限度的进行发挥,还可以提升科研管理能力[4]。

3结束语

在大数据时代下,农业科研院所有必要综合应用大数据技术,积极的开展行政管理变革工作,抓住目前的发展机遇,摆脱传统理念对思想的桎梏,做到“与时俱进”,将不再符合时代需求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变革,就可以更好的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掌握主动权,更好开展相关工作,提升各种科研项目的质量,顺应时代潮流,获得更大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连彦乐.大数据时代农业科研院所行政管理的变革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17(2):10-14.

[2]赵伟.大数据时代下农业发展模式的变革契机及路径选择[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4):18-22.

[3]喜超,谭淑娟,白莹,等.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探索[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4):110-114.

[4]肖江苏.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探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6(3):57-58.

作者:丁泽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