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困境及策略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困境及策略

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概述

首先,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使得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利于信贷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为银行体系内部信息共享不足,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甚至封锁消息、提供假消息以迷惑竞争对手等。此外,工商、税务等行政机关的信息也较为封闭,导致了国内社会信用体系迟迟没有走入健康的轨道。其次,国内商业银行因自身存在经营体制方面的缺陷等诸多因素,滋生了不良贷款的持续攀高。再次,国内商业银行普遍都存在“重贷款轻管理”的倾向。商业银行往往只是在贷款前进行一些的调查、分析、论证,以确保借款人具备一定还款能力,而忽略了放款后的管理工作,导致信贷管理中隐含了一些潜在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整体来看,我国信贷管理的模式呈现出了粗放型、管理水平有限、风险防范意识低等特点。

(一)贷前调查不到位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贷款应该是以市场作为贷款的导向。由于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导致商业银行对于借款人的信息缺乏深入了解和必要的沟通。同时,由于银行内部的信贷人员自身业务能力和经验良莠不齐,使得信贷人员难以对于借款人的经济状况、信用程度、还债能力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导致贷前调查不到位。

(二)贷款支用支付不合规、贷后管理监控不力

许多商业银行放款时没有严格按照银监会“三办一指”的相关规定核实贷款的真实用途,实行受托支付或自主支付,导致部分贷款资金直接流回借款人或其股东的账户。此外,贷后管理历来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部分商业银行对于借款人贷后监控和管理未建立一套合理的运行机制和考核制度,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情况没有做持续监督,对相关风险没有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预案,使得贷后管理流于形式,未能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三)信贷人员队伍不够专业化

信贷人员对于商业银行放贷前的调查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银行信贷业务的主体之一,其素质好坏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放贷质量。许多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队伍还不够专业化,或多或少存在业务知识缺乏、知识水平有限、判断能力偏差、道德水平低下、缺乏责任心等缺陷,导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所增大。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起信贷风险意识,完善信贷管理流程

商业银行经营的获利和风险是不断贯穿于商业银行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两大产物。我国商业银行要不断与时俱进,更新信贷管理理念,完善信贷管理工作,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在商业银行内部树立起正确的信贷风险意识,改变传统的、刻板的信贷思维和信贷营销观念。优化信贷管理流程也是加强信贷管理的重要对策。严格遵守信贷管理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落实信贷管理的每个环节。贷前调查必须全面掌握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判断其是否具有还款能力,实现信贷风险的正确评估。贷款过程中精简管理费用,节约信贷财务费用,优化信贷管理过程。贷后要注意建立起贷后监控的机制,提高对借款人的监控频率,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

(二)建立信贷管理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对于人的激励和控制是信贷管理的核心,也是信贷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的内在动力。首先,可以对信贷人员实行级别制,即着重从信贷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绩成果两方面进行量化考核设定一个既有级次,在一定工作时段内,对于能力强的、业绩突出的予以升级,反之则降级,为员工创造一个有压力、有活力的工作环境,充分尊重和发挥员工的能动性。其次,在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将调查、审批、管理等各环节的信贷人员职责具体细化,约束信贷人员,加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起信贷管理问责制度,让信贷人员也树立起信贷风险意识。此外,要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加大绩效工资的投入和考核力度,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信贷人员队伍的建设

商业银行应该不断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信贷人员可采用激励和约束两种基本的资源管理方式。可以通过人才选拔的方式,挑选一批专业素质强的信贷人员,为信贷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可以建立一个长效的信贷培训机制,定期组织信贷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信贷人员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等。

作者:周雪 单位: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云阳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