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形成原因及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形成原因及对策

摘要:商业银行信贷活动具有较为明显的顺周期性特征,经济繁荣时,贷款结构的失衡可能为商业银行带来大量的坏账;经济下行时,企业也有可能信用风险爆发,银行难以收回贷款。在羊群效应的放大之下,危机会迅速蔓延开来。只有了解商业银行的周期性,探明原因,才能健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缓冲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降低信贷风险,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关键词:信贷周期性;宏观经济

一、引言

信贷的顺周期性指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商业银行对未来有良好的预期,愿意开展信贷活动。在经济萧条时期,商业银行对未来的估计更为悲观,银行的贷款意愿降低,贷款门槛提高,审查流程趋严,信贷规模逐渐收缩。商业银行信贷的这种随着经济周期变化而同向变化的特征被称为商业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近年来,我国持续面临经济下行压力,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回落至9.3%,此后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处于下降趋势。到2018年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突破2万亿,不良贷款率已经升高到1.89%以上。市场整体信用环境恶化,银行在该情况下难以收回全部发放的贷款,企业没有能力按时偿还;然而企业希望得到一笔新的贷款以保证资金链,但是商业银行针对经济形势下行、社会整体信用恶化的情况,提高新增贷款审批条件,限制贷款规模。这使得经济振兴成为难以解决的难题,经济低迷的状况持续恶化。商业银行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倾向于过度放贷,为自身发展和整个市场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又在经济低迷的时期收紧贷款,掐断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使整个市场雪上加霜。这说明商业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是宏观经济发展的一项隐患。正确理解商业银行的周期性,并从市场及政府监管等方面对银行周期性的影响加以干预,能促进经济形势良性发展。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发展现状切入分析,进而对商业银行信贷周期性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意见。最后得出结论,健全信贷管理机制,减缓羊群效应的负面影响,加强商业银行的逆周期监管,有效配合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货币政策,当局能缓解商业银行信贷周期性的负面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发展现状

(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增大

商业银行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通常会过于美好地估计未来,将贷款条件降低,许多存在信用风险的贷款都能获得审批发放,这为后续贷款偿还埋下了隐患。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经济繁荣时会因为过分追逐利益而忽略应当防范的风险。但是,在总体经济与信贷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借贷企业的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恶化,借款企业可能没有能力偿还贷款,更没有能力从商业银行借入资金来维系现金流,到达一定程度,商业银行总体的不良贷款规模增加。商业银行的后续信贷政策会缩紧,许多急需资金的企业因得不到新贷款资金链断裂。因此,商业银行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判断,进行贷款审批的不慎操作,会使自身的坏账不断增加。

(二)商业银行信贷结构失衡

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发放时,力求寻找目前还款能力最强、违约可能性最小、利润回报高的企业,通常不是一些小微民营企业。在经济大势好的时候,顺周期行业发展最快,其项目利润率高,稳定性好,回收期较短,所以顺周期行业也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在行业和企业的倾向性选择会导致商业银行总体的信贷结构失衡。此外,商业银行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了经济现象背后的长远规律,很容易投资于错误的资产项目中,会使银行受到经济波动的冲击,影响整个银行业发展。

(三)缺乏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与信贷风险补偿机制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过高、信贷结构失衡,主要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信贷风险预警与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信贷风险预警机制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风险预警机构不规范与指标体系的不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一般没有专门的预警机构,银行的信贷前台部门既要完成信贷业绩,同时又需要承担信贷风险的调查与预警任务;其次,关于风险预警的指标,商业银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导致最终测算出的相关业务指标不科学。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反映在弱势行业的融资难,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失衡,难以精准地扶持特定产业。但是近年来,随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试点与推进,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在逐步完善。

三、商业银行信贷周期性的形成原因

(一)商业银行融资渠道与融资成本与经济周期平行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特殊的企业,也需要筹集资金,去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在经济繁荣阶段,商业银行市场效益好,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甚至追捧,利润率较高。在规模经济与专业技术的帮助下,商业银行有较大的动力去增加发放的贷款总额,加大对其他行业的投资力度。而当经济萧条时,几乎所有行业都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银行也不例外。这时,没有了充裕的外部资金支持,银行业也不能再支撑庞大的贷款体系,贷款的门槛与条件也随之严格,必然要缩减信贷规模。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成本与经济周期的持平,是商业银行信贷周期性形成的诱因之一。

(二)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商业银行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商业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加剧。贷款者不知道借款者的真实经营状况,资金市场上符合贷款条件、越想获得资金的中小微企业越难获得贷款,而大型企业可能由于政策或者关系的原因较易获得贷款,借贷两方出现了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在经济繁荣时期,出于对国有企业的信任,商业银行向国有企业等经营状况良好的客户提供贷款时,贷前调查几乎成为了一种形式,国有企业相对来说获得银行贷款更加容易;而对于急需资金并且经营良好的小微企业,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稍微严格,但是由于经济的繁荣发展,一般来说也较易获得银行贷款。而在经济状况恶化时,借款企业无法还款也难以从银行新增借款来维系现金流,有的选择放弃抵押品,这些无法归还的欠款最终都是银行的损失。信贷政策普遍紧缩,整个银行业信贷审批与发放都变得谨慎起来,都会减少贷款总额,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业务良好的企业也无法获得贷款。

(三)“羊群效应”放大了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

出于对成本或自身能力的考虑,部分银行贷前调查不准确或无法获得精准的企业经营信息。此时,他们一般会选择实力更强、规模更大的企业去进行跟风投资,“羊群效应”放大了信贷的顺周期性。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们的未来预期较为良好,看好的情绪在市场上蔓延,市场上资金需求高涨,银行也愿意扩大贷款规模,银行业间也开始争相贷款,扩张贷款规模被视为第一位。多数银行出于眼前利益考虑,会适当降低信贷审批标准以发展业务,但由于信贷业务发展过快,信贷规模扩张迅速,信贷质量会下降,这种行为会促进经济的过度膨胀,同时风险也会积聚。当经济泡沫破灭或者出现宏观信贷政策缩紧时,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纷纷提高贷款标准甚至群体性拒贷,多家银行纷纷效仿这种行为,危机应运而生。

四、应对商业银行信贷周期性的政策建议

(一)健全银行信贷管理机制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工作不断创新突破,商业银行的信贷风控得以加强,并且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信贷工作的改进。健全信贷管理机制,首先,要在思想意识方面做好宣传普及工作,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的法律观念、职业操守,尤其是信贷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力求在信贷业绩和信贷质量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其次,要着力完善银行内部的信贷审核机制以及内控制度,在经济发展良好的时期保证严格的贷款审查制度,提高信贷风险防控能力,以缓解信贷行为的不规范。再次,尽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信用评级制度的改进。企业以及个人的信用记录计入统一官方平台,方便查询管理,实现银行间的信息共享。最后,加快健全目前我国金融业信贷相关法律,将进一步约束贷款者的行为,降低银行信贷的风险,规范金融市场的秩序。

(二)减缓“羊群效应”的负面影响

银行作为经济个体,趋利避害的心理会使“羊群效应”凸显。经济形势利好,有一家银行在信贷业务中获取了高额利润,其他银行一定会争相放贷,追逐利润。经济发展放缓,资金流速变慢,坏账率上升,众多银行都会在第一时间引以为戒,采取措施,提高放贷标准,严控放贷流程,市场上的资金进一步短缺。应对贷款市场的“羊群行为”,政府可以运用政策工具,可以通过窗口指导、道义劝告等间接的政策工具减缓商业银行行为主体的“羊群行为”。其次,当局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时,必须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严格试点并落实,积极发挥“领头羊”的引导作用。最后,在经济出现波动变化时,监管部门应该及时掌握并有关行业及市场的最新信息,减少恐慌,降低“企业资金断裂”“挤兑”等事件对银行业造成的冲击,减缓“羊群效应”的不利影响。

(三)加强商业银行的逆周期监管

针对商业银行的亲周期性问题,监管部门应建立商业银行逆周期监管政策机制。第一,可引入逆周期的资本监管要求,建设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在经济繁荣时期增加资本缓存,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商业银行信贷过度扩张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在经济下行时期缓解商业银行信贷紧缩的压力。第二,要求商业银行完善前瞻性的拨备制度。前瞻性的拨备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在其盈利水平较高时多计提拨备,相当于商业银行为其贷款损失提前备好足够的准备金,来缓冲其经济下行时候的压力。进入经济萧条时期,银行为保障自己的稳健经营,会增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此时正是大多数企业渴望资金供给的时期。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逆周期监管,有助于缓冲信贷逆周期的紧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四)配合使用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货币政策

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有助于缓解信贷行为随经济周期性地波动。首先,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是抑制商业银行信贷周期性的有效途径,其实施效果与商业银行的信贷周期性相互影响。信贷传递渠道由银行掌握,尽可能避开信贷渠道对货币政策进行传导,能有效地使商业银行的信贷周期趋于平缓,政府在疏通信贷渠道的同时,也应该多考虑非信贷渠道,比如货币与资产渠道。其次,配合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采取针对性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主要是逆周期政策工具,比如前瞻性拨备制度与逆周期资本要求,有助于货币政策传导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施。宏观审慎监管工具与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既有助于缓解信贷的顺周期性,又有助于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维护宏观经济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瑞红.逆周期监管工具、机制与中国选择[J].金融与经济,2010(02):64-66+59.

[2]刘秋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性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09):96+99.

作者:张晟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