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在社区管理活产数核查中的应用

信息化在社区管理活产数核查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帮助社区及时掌握未管理上报的个案信息,完成相关孕产妇的系统管理上报工作,全面了解妇幼卫生数据收集上报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市级将比对后的个案数据返回各区,区级组织开展个案数据管理上报情况核查。核查结果如下:①区级核查工作量逐年大幅减少,2014-2018年需核查的数据量占同期户籍活产数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其中2017年下降幅度最明显;②核查后应属于本区管理而未能及时管理的个案数据中,产前未建正式档案原因占比70%,重复建立围产档案原因占比30%;③重复档案占比由2014年的29.11%降为2018年的6.53%;④城市地区产前未建正式档案数据占本地区同期活产数的比例最高。由此可知,社区管理活产数核查工作能有效帮助社区完成相关孕产妇系统管理和数据补报工作,同时也为进一步优化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提供依据。

[关键词]信息化;活产数;数据核查

0引言

妇幼卫生数据统计及上报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反映一个地区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及保健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和工作质量,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妇幼卫生政策的科学依据。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采用集中部署的B/S架构,已覆盖全市各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产机构400余家,各个环节采集的数据可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共享,实现了孕产妇“甲地建册、乙地产检、丙地分娩”信息的共享互通。对于同一个孕产妇,社区和助产机构应该始终基于一条围产档案进行信息录入以及管理上报,理论上从不同途径统计得到的活产数应保持一致,但2015年以前一直是社区上报的户籍活产数少于助产机构上报的户籍活产数,此差异显示了由于人户分离、跨区分娩、统计范围不统一、统计口径不一致、信息系统个案采集质量欠佳等复杂因素存在,社区围产保健系统管理中存在活产漏报与漏管的情况。为使全市妇幼卫生数据质量逐年提高,2014-2018年北京市连续在全市范围内定期应用信息化手段对社区活产数据开展核查工作,帮助各社区及时掌握未管理上报的个案数据完成补报工作,同时通过分析核查结果协助市级了解社区围产保健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北京市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围产保健登记卡和临时档案分娩个案数据。

1.2核查范围及时间段

2014-2018年,北京市户籍孕妇在助产机构用临时档案进行分娩的活产个案数据。夫妻双方户籍地均为外地的,由于无法判断管理区未纳入本次核查范围内。

1.3核查方法及步骤

市级每季度将已生成围产保健登记卡个案数据与由临时档案产生的分娩个案数据以产妇身份证件号码为唯一标识,通过Excel的VLOOKUP进行比对。比对一致的为已生成围产保健登记卡并管理上报的个案数据,比对不一致的数据返回区级开展个案数据管理上报情况核查。户籍归属地原则为:产妇本人户籍地为本市的按产妇户籍地归类,产妇本人户籍地为外地的按丈夫户籍地归类。各区通过在妇幼信息系统中查询档案信息和给产妇打电话的方式逐一核查,对于本区已建立正式档案的个案数据,生成围产保健登记卡并完成数据补报工作;对于核查后应属于本区管理未建立正式档案的个案数据,将临时档案纳入正式档案进行管理并完成数据补报工作,所有核查结果填写登记表反馈市级。

2结果

2.1市级返回区级需核查的个案数据情况

2014-2018年,北京市社区上报的本市户籍活产数为739416例,同期市级返回区级需核查的个案总数为7491例,占本市户籍活产数的比例为1.01%。各年返回区级需核查数据见表1,占同期户籍活产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17年降幅为48.28%,下降幅度最明显。

2.2区级核查个案数据情况

区级5年共核查个案数据7491例,其中69.53%的个案数据属于本区管理,为已管理上报或经核查后补充上报的数据;17.61%的个案数据属于非本区管理;12.86%的个案数据属于无法核查的数据。各年核查情况汇总见表1。2014-2018年,返回区级核查的数据量逐年大幅减少,核查结果中无法核查的数据所占比例自2017年开始有明显下降,由此可见区级质控质量有了持续提升,对于地址不详及电话错误等缺少核查必备信息的待核查数据,区级能够组织社区妇幼人员通过联系居委会、入户等方式,对此类数据进行判定,并完成后续管理上报工作。核查后应属于本区管理而未能及时管理的5209例个案数据中,由于产妇关键信息不一致导致系统重复建立围产档案的数据1419例,占比为27.24%;由于产妇产前未建正式档案的数据3790例,占72.76%。重复档案占比由2014年的29.11%降为2018年的6.53%,有较为明显的减少。通过对2014-2018年产前未建正式档案数据进行原因分类发现,由于孕妇不了解需要到社区建册均占据了最大比例。

3讨论

3.1区级核查工作量逐年减少

随着北京市全面推行的“孕妇先在社区建册后到产科建档”“助产机构在产妇分娩后3个工作日内及时采集分娩信息”政策的有序实施、业务管理流程与系统流程不断优化,为社区及时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区社区活产核查工作的压力随之减小,全年需核实的个案数据占活产数比例由2014年的2.07%下降至2018年的0.28%,核查数据量减少,不仅显示出北京市的妇幼业务管理已通过信息化手段成功实现了全市跨机构的数据共享,而且表明了全市范围内的妇幼数据质量逐年提升。

3.2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进一步减少重复档案建立

孕产妇保健过程中如果助产机构采集或录入产妇信息时发生错误,会为此产妇建立一条重复的围产档案并录入分娩信息,重复的围产档案及分娩信息无法自动共享至社区,进而影响社区医生对该类产妇开展及时连续管理工作。经核实后,“属于本区管理”的个案数据中,重复档案占比由2017年的18.33%降为6.53%,较上几年有较为明显的减少,此结果表明助产机构的数据采集质量在不断提升。通过汇总分析数据发现,绝大多数重复档案是由接口方式导入分娩信息助产机构建立的,机构内HIS系统录入的分娩信息数据质量较差,尤其是将作为围产档案条件的产妇末次月经录入错误,导致在导入分娩信息时系统自动为该产妇创建了一条重复的临时档案。为进一步从业务流程和数据质量上规范助产机构,北京市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中已重新调整助产机构内部系统与妇幼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逻辑校验方式,对上传的数据逐条进行数据验证,保留成功数据,错误及不符合逻辑的数据以日志的形式返回助产机构,修改后重新上传,从根源上杜绝信息错漏现象。

3.3多途径加强宣教,促进孕产妇主动到社区建册

在核查工作中核实出的“产前未建正式档案”的数据中,按孕妇户籍所属地区划分来看,5年核查结果均为城区户籍孕妇产前未建正式档案数量占同期该地区活产数的比例高于近郊和远郊孕妇;按原因分类来看,由于孕妇不了解需要到社区建册或者拒绝到社区建册因素的占比在半数以上。以上结果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在孕妇社区建册管理的宣传中仍有不到位之处,同时也反映出孕妇户籍地建立母子健康手册的政策要求对建册地的规定不够便民,城区人户分离情况更为普遍,长期居住在外区的孕妇不愿意回户籍区建册;另一方面,部分助产机构尤其是民营机构没有严格执行北京市“先建册后建档”的政策,为“未建册”的孕妇建立了临时档案,使社区无法对这部分孕产妇提供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和服务。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宣教力度,促进孕妇主动到社区建册,将保健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助产机构的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和网络平台等各种资源进行宣传,让孕妇从多途径知晓怀孕后需先到社区建立《母子健康手册》,接受孕期的规范化管理、健康宣教及追访,培养孕产妇主动获取保健知识的意识。

4结语

随着近年来依托信息化手段在北京市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分季度的社区活产核查工作,有效地帮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时掌握未管理上报的个案信息,完成相关孕产妇系统管理和上报工作。2018年,核查结果中属于本区管理所占比例较之前两年均有明显提高,更多的未管理上报的个案信息被社区纳入管理并进行了上报。社区管理活产数核查工作的显著成效表现在2015年后社区与产科上报活产数之间的差异明显减少,而且市级管理者对数据出入的原因也有了系统把握,同时市级通过对核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全面了解了妇幼卫生数据收集上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数据未及时上报的原因,并通过不断完善核查流程和方法,最大限度地辅助基层及时发现未管理的孕产妇,及时为其提供随访服务,及时管理与上报妇幼信息。此外,在信息核查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能够结合此项工作对妇幼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出建议,总结妇幼信息的采集、录入、汇总等成功管理经验,找出存在差距,使妇幼信息系统能够为基层人员提供更便利的应用平台,为更准确及时地采集数据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王朝 武明辉 黄丽丽 贾朝霞 赵永鲜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