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

摘要: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认同、自我认同、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帮助他们牢固主流意识形态、实现自我认同、增强实践能力,是当前高校教育者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哲学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我国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调节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的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1],它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即国家层面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次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现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价值追求的根本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价值哲学的发展和应用。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把价值形态为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交往价值三种,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具有相同的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剩余价值和私有制,以及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思潮,强调社会财富是集体所有,要富国强民,为人民谋福利,劳动是实现自我的手段,个人在社会平等和谐的状态下才能得到自由全面的提升和发展。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正义感,人的价值目标要与奉献社会、服务人民联系起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所倡导的历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其中所蕴含的自由、平等、和谐等价值判断,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必须做的。

二、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是习得并应用知识技能的过程,更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过程。我党历来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于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觉悟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新媒体带来了各种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体系,进而影响着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面临挑战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突破了时空的隔阂,构筑了一个全民参与互动交流的全方位立体空间,多样化的价值观念充斥着网络,其中不乏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对我们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大学生是新事物接受能力很强的群体,但他们还不太成熟,在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上容易受到误导,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的话,接受错误文化意识的可能性会比较大,这无疑将消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青年强则国强,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引导他们用辨证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而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二)大学生自我认同面临挑战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习、就业、交往等方面的多重压力,自我认同失衡,有的大学生高估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有的同学低估自己,否定自己,自卑消极。对自身的定位不准确而引发的傲慢、焦虑、妒嫉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三)实践能力不足

大学生接受完学校教育,要把自身习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可以说实践能力是检验大学生是否成才的重要标准之一。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迅猛发展,部分大学生缺乏实践的意识、动力,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网络世界中,或懒惰,或胆怯,宁愿在虚拟的世界里虚度,逃避社团组织、志愿活动、技能竞赛等可以提升自我综合能力的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长此以往,实践能力匮乏。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社会、学校、家庭、自我四个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大学生自身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作为高校教育者,要肩负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确保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其行动指南显得尤为重要。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工作,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增强其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充满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实现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首先,高校教育者要主动承担教育职责。高校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高校教育者是向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力量,高校教育者要主动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创新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将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帮助大学生提升政治鉴别能力,培养文化自信,增强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牢固主流意识形态。其次,各媒体要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各宣传教育主体要借助新媒体这一新的宣传手段和方式,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力度,批判、打击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让更多的人们熟悉并自觉地树立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使大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受到这种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自我认同

部分大学生存在自我认同缺失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健康性格和人格的养成缺失。健康人格的养成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性格的养成源于家庭和同辈群体的示范和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民主”、“诚信”、“友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自我认同,首先原生家庭要注重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家庭成员更要以身作则,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进而提升其自我认同度,顺利实现社会化。其次,朋辈群体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对其健康人格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健康的朋辈群体是提高自我认同度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与外物打交道,把与其自身的关系变成对象性的现实的关系,人的自我认同及自身的和谐才能历史地生成和实现。”[3]也就是说,人要在与他人交往的活动中展现自我的力量,进而认识到自身的意义,产生自我认同感。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增强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检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标准。当前,部分大学生存在因实践意识不够、实践动力不足导致实践能力缺失的现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就是要对大学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增强其爱国情感、奉献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勤劳自强的民族精神,克服懒惰、胆怯等不良态度和消极情绪,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的中去。此外,还要注重先进榜样的示范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先进典型的优秀品质所带来的示范作用,可以鼓舞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他们先进的价值观念,并在自己的行动中加以践行。大学生是国家和未来的希望,其价值观正确与否关系着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兴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身尚存在的不足,重塑他们的价值观体系,可以使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环境中择正道而行,还可以促使他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华景.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命题[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15(3).

[2]人民日报: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

[3]曹迎春.自我认同及其实现途径的哲学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72.

作者:曹迎春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