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管理对脑出血患者效果探析

人性化护理管理对脑出血患者效果探析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可达到35%左右,很多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此类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待病情平稳后,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本文对康复期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管理,探讨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166例脑出血患者,本组患者均存在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病史,发病后出现运动障碍、肢体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表现出嗜睡、昏迷症状,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排除脑脊液检查、CT检查结果未见明确病灶者,实验中途离院或死亡者。按护理方案不同将选取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比组,每组各83例。实验组男40例、女43例,年龄55~81岁、平均(75.14±5.86)岁,病程3~9h、平均(6.49±2.51)h;对比组男41例、女42例,年龄56~82岁、平均(74.31±7.69)岁,病程4~10h、平均(7.22±2.78)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比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活动。实验组加强人性化护理管理,包括(1)心理护理: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减少患者对日常护理服务的抵触情绪,缓解患者暴躁、易怒、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和康复训练的内容,使其正确认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增进康复效果。(2)配合护理:向患者家属传授康复训练期间的注意事项、饮食禁忌、日常护理技巧等,使患者家属能够主动的参与康复训练中;能够多陪伴患者,多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并乐于主动与护理人员沟通,共同解决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环境管理:保持病房、治疗室及周围环境的整洁、安全,为患者设置防撞胶条、扶手、护栏等方便或保护患者行动的设施,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床单整洁、干燥,室内定时通风。(4)生活指导:向患者及家属强调日常生活禁忌,不可过度劳累或过度训练,避免熬夜;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随意增减或更换药物。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记录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评价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FMA量表满分99分,50分及以上为存在运动障碍;FIM量表满分126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能力越好,90分及以下说明患者存在依赖情况;康复效果评价满分100分,得分与康复效果呈正比。

1.4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护理满意度100.00%(83/83),对比组86.75%(72/83);实验组发生坠床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对比组发生坠床2例,呛咳3例,输液回血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9.64%。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比组,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两组FMA、FIM、康复效果评分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FMA(42.77±13.28)分,FIM(71.38±12.97)分,康复效果(84.14±15.11)分,住院时间(13.44±2.71)d;对比组:FMA(53.37±13.48)分,FIM(54.91±11.07)分,康复效果(61.27±8.13)分,住院时间(17.37±5.11)d。两组以上各评分及住院时间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361、16.4361、16.2348、14.3618,均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发病人群有年轻化趋势,其诱发因素很多,包括血液疾病、脑血管畸形、血管炎、高血压、气候变化、饮酒、情绪等[1]。早期发作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浅昏迷等症状,同时存在严重的颅内压升高、脑组织水肿、脑脊液血性,以及各种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出血患者的黄金治疗时间为发病后6h,其早期治疗效果直接影响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易受到患者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差、对康复干预的认识不足、质疑疗效、体能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需要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本文对实验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心理护理、家属配合护理、环境及生活护理方面的内容,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中,可提高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魏强.脑出血康复治疗介入时间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8):37-38.

作者:王志宇 单位:东港市中心医院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