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对策

地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对策

一、目前地方高校人事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人事部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媒介,规范人事工作方法,收集各类人事信息,深入分析并充分利用,进一步提高了人事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保证了人事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降低了工作强度,简化和规范了行政程序。目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人事管理,采用一些人事管理软件,依靠网络化、OA办公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较好地服务了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但是,由于人事管理信息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高校的大发展,对数据和信息的精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高校人事信息管理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有:

1.学校管理层重视不够

人事信息管理是高校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人事资源,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的有效途径,它关系到每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要做好这项工作,学校管理层重视程度是这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首要前提。现在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关注人事管理信息化,在人、财、物上也对其进行了一定的投入,但对人事管理信息化目的、目标的认知还是不够清晰,对可能碰到的困难缺少预判,也没有及时分析研究。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从前期系统开发、建设到后期的日常维护,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要持续地投入。在这过程中,学校管理层对其推进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口头上说重视,工作中实则忽视,后续经费投入不足,加上软件质量、功能不一,使得信息化进展缓慢,系统迟迟不能投入运行。而原有的传统人事管理方式仍要继续运行,最终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传统纸质和信息系统两张皮,效率不升反降,反过来又影响到管理层对信息化的负面认识和重视程度。

2.信息化建设前期规划缺失

从许多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对于人事管理信息化还缺乏统筹规划,由此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人事信息化工作不是孤立割裂的,它是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信息化应是以核心系统为主干、通用系统为支干、特色系统为分支的数据共享、业务对接的教育管理信息体系,需要认真做好前期信息化建设规划。现在很多本科院校的职能部门没有进行完整的顶层设计,工作中各司其职,缺乏沟通,根据各自需要选择了不同的管理软件,人事部门更是存在多个数据库。众多的数据库标准不统一,已有的信息数据不能共享。有的学校虽已建立起统一的网络应用平台,但缺少相应的管理系统支持,管理分散、冗余。这些都使得高校人事信息化工作的信息渠道来源不一致,形成大量信息孤岛,最终造成资源浪费、人力成本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3.信息数据采集和更新阻力大

信息采集和数据库的建立是人事管理信息化的主体工作,重点是根据人事管理需要,全面、及时采集相关人事信息,这离不开广大教职工的支持和配合。前期规划的缺失,必然导致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重复采集。在这过程中,职能部门又没有与教职工及时、有效地沟通,教职工不断地被要求填写报送信息数据,难免心有怨言,不肯配合。新建系统采集的数据,信息内容不完整、准确性差,无法及时为领导和上级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报表和相关分析数据。系统的后续维护,信息内容更新不及时、周期长,不能及时对教职工的信息变动进行动态跟踪,不能准确地反映外部的变化。同时,不同科室需重复更新同一信息,稍有差错或滞后更新就会造成数据不一致,统计不准确等后果。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管理层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影响到了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效果。

4.人事管理队伍建设薄弱

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关键还在于人的因素,需要有一支政治思想素质过硬、业务水平高、服务意识强的人事管理队伍来具体实施。目前很多高校的人事管理队伍力量还比较薄弱,与高校在师资队伍的重视管理方式和投入相比较,人事管理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普遍低于教师队伍,管理理论和水平专业性缺乏。而其自身对人事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被动地开展工作,甚至工作上存在官僚作风,将工作简单化、机械化。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人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具体推进。

二、地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及对策

1.领导亲自挂帅,实行责任分工承包

学校要加强领导,学校一把手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组织实施,人事部门牵头督办,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列入对相关单位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工作机构,制定组织管理、规划计划、奖励考核、投入保障、交流培训等规范性政策措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有效整合学校资源,保证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正常开展。加大工作经费投入,资金到位,责任到人,为学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物质条件支撑。

2.建立大平台概念,做好信息化总体规划

不能孤立地看待人事管理信息化,它应是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要考虑本身的人事业务功能,更要面向学校信息化大平台,有利于与教务、科研等其他系统的数据对接,有利于数据加工利用,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增值服务。要作好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分步分期实施,避免各自为阵、杂乱无序。要统一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统一学校信息化建设各子系统的接口标准,统一文件储存格式,实现人事管理信息资源和其它子系统的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3.结合校情“,定制”人事管理系统

学校要结合校情,参与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力求操作简便,维护快捷,使用方便。许多地方院校限于经费有限和图省力,选择其它兄弟院校开发定制的系统,或是直接买一个“大路货”成品软件,结果是“水土不服”或功能简陋。结合地方院校实际,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半定制”。也就是选择一家实力强的软件开发公司,从其客户案例中选择一个校情接近、软件功能合适的为模本,再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进行二次修改完善。

4.统一信息化标准,定期采集更新数据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教育信息化标准(学校部分)》,2006年《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是该标准的升级版本。该标准适用于国内的各类高校教育管理软件,可以满足各类高等学校内部及其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数据传送、信息共享等需求,使学校各类管理系统之间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按照标准中的标准代码进行信息采集,做好基础的数据标准化工作,进而落实数据库的结构标准化,保证数据录入准确、存储规范。各种原始数据的采集、录入要准确,数据维护更新要安全、及时,并能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功能进行相应的扩充。要实现全员参与管理,建立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数据。这是人事管理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需要学校各级领导带头,所有教职工的共同参与。数据库建库必须高效迅速,要周密部署、明确时间表、确保进度,避免多部门重复采集。要根据人事档案体系来收集校对信息,保证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人事信息完整性,系统建成后能与传统人事档案工作相结合,避免传统纸质和信息系统两张皮。建库只是第一步,要根据高校师资队伍的变化动态,定期的维护和更新信息。还要利用大平台优势,做好信息建设的集成,确立人事管理系统在各子系统中的中心地位。教务、科研、财务等职能部门按照学校工作考核周期,定期发送指定数据至人事管理系统相应子集,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人事信息数据有效整合,让人事信息为其他部门及广大师生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5.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人员培训

信息系统仅是辅助的管理工具,系统作用发挥关键在人。人事管理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主动了解掌握教职工职称、荣誉、课题等变化情况。同时,在更新系统信息后,也应采取多种方式告知教职工,培养教职工关心关注个人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度,主动配合学校进一步规范人事信息化管理。加强人事工作者的业务学习和培训,配备专门负责维护人事信息信息库的岗位。该岗位从业者要具备较强人事管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软件,个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此外,充分利用学校信息技术中心的技术人才优势,加强技术层面的协同配合。

6.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规范日常管理

人事管理信息化是长期建设过程,要制定信息报送、信息安全、岗位职责等相应制度,保证信息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减少人为性和随意性。人事管理涉及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与未来发展,人事信息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要加强人事信息规范化管理,在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的同时,切实保障人事管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一是严把材料收集关,分层次做好档案材料收集工作。二是严把审核整理关。根据教职员工个人经历,对照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范围,认真清理鉴别每份材料,查漏补缺,做到鉴别认真,分类准确。三是硬件设施设备健全。根据工作需要,配齐电脑、扫描仪等等硬件设施。设施场所做到“六防”(防火、防潮、防盗、防蛀、防光、防高温)。

三、地方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

人事管理信息化构建的核心理念是“规范信息标准,实现全域共享”。依据《CELTS-33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建设人事管理信息库,开发共享与管理功能,具体包括综合查询、数据维护、统计报表、数据共享接口、权限管理等,实现各子系统之间信息共享和更新、其他部门及个人对人事信息的查询和管理。

1.师生用户账号唯一性

基于学校信息化整体规划需要,同时方便广大师生日常使用,要做到校园教育信息化体系的师生用户账号唯一性。在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统一认证登录的基础上将相关业务系统的界面做个性化整合,以人员编号为关联字段,向全体师生提供“一站式服务”,不再需要逐一登录各部门网站和系统。

2.数据库信息一致性

校园教育信息化体系下,要以人事管理系统为核心系统、为主干,建立全校中心数据库,以保证核心系统、通用系统和特色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实时更新,确保数据库信息一致性。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以人事管理系统为核心数据库,涵盖了全校教职员工的薪酬分配、职称评聘、人事档案等,能够及时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有效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及管理决策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其它子系统须定期发送数据更新核心数据库,保证学校信息数据来源的一致性。

3.权限分级管理

为保证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的安全管理,避免操作权限失控,并防止一些用户利用取得的权限进行不正确的操作,需要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为操作人员按照功能点配置是否有进入功能点的权限,不同的操作人员有不同的角色,各司其职,方便管理。人事信息系统管理员有权限管理人事管理系统的中心数据库;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其它管理系统管理员可调用中心数据库数据;教职工个人可以订制个性化功能界面,并且可以从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中各个系统中挑选个人数据生成图表;其他人员包括学生可以登录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查询教师个人简介、主讲课程、主要科研成果等个人信息。

四、结束语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是对传统人事管理的变革,意义重大,难度也很大。随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如何结合各自不同校情,深化人事管理模式改革,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在全国同类地方性本科院校中争创一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周成军 单位:丽水学院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