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在我国改革实践应用探析

公共管理在我国改革实践应用探析

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国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府改革,彻底的对政府再造,其目的是为了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使本国立于不败之地以及摆脱财政困境、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政府效率。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它主要是指政府公共部门采用企业管理的那一套理论、技术和方法,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调以顾客为中心以及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为特征,公共部门不仅追求的是效率,而且还要追求经济价值和效益。虽然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几十年前就已经研究新公共管理理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但对于我国来说,还是一个新兴的管理模式,并且对于我国这几年的行政改革有着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通过使我们全面的了解新公共管理,并结合我国政府改革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新公共管理;政府;改革

一、新公共管理的发展历程

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一直推崇凯恩斯经济学原理来管理国家经济的公共行政的模式: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帮助和指导市场所出现的不足,但60年代以后,整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原来这种公共行政模式在这一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已经不再适用,反映到现实社会就是政府运行的效率低下,服务的态度和质量差强人意,整个社会的经济出现了滞涨,失业率也明显增强,不仅给社会安全和保障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也给社会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所以需要一种新的公共管理范式来推动整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所以,在这段时间,人们最期望也最需要的就是改革,对政府公共部门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改革也可以称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在民众这种极力的呼吁下,新公共管理应运而生,首先发起于老牌资本主义强国英国,有撒切尔夫人带领的内阁进行改革,然后传播到了美国,英国和美国通过实践新公共管理理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国家经济日渐复苏,因而把新公共管理推向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例如: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开展了一系列新公共管理运动;同样作为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为顺应时代的变化也在公共部门运用了新公共管理。英国和美国是最先施行新公共管理的国家,当然每个国家变革的背后都有它的推动者,英国背后的推动者是以撒切尔夫人领衔的内阁,而美国背后的推动者则是里根政府。撒切尔夫人是在英国经济最萧条的时候代表保守党参选并最终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当时的英国政府运行效率低下,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益也不令人满意,失业率居高不下,撒切尔夫人强烈希望扭转英国的萧条经济,自其上台之后,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经济,其中一部分就涉及到政府公共部门的变革,撒切尔夫人一向推行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干预,政府应该做的事,政府再做,市场应该做的事,应该有市场来调节。在管理方面,她认为公共部门的管理应该借鉴企业管理,要像企业一样重视效率,重视自己的服务,要对自身的服务进行创新,以最低的成本提供最高效高质的服务,从而实现自己的公共目标,同时,在政府部门内部,原先一些决策部门不仅可以作出决策,而且还担负着决策执行的责任,变革之后,决策部门只负责决策,计划部门只负责计划,执行部门只是听令执行。在政府事务方面,原先本该属于政府做的事但政府无暇顾及,就转包给私营部门,这就减少了公共部门的负担,不仅大大的缩减了政府部门的规模和层次,市政府部门结构趋向于扁平化发展,而且政府和私营业主能够经常联系,拉近了双方的关系。撒切尔内阁偏向于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是英国经济顺利得到扭转,赢得了英国国民的信赖,连续三次得到连任,被人们称为“铁娘子”。美国里根政府推行的新公共管理除了美国这个国家所推行的国家价值观个人自由以外,其余的与撒切尔内阁推行的模式基本吻合,例如:同样将市场看做整个国家经济的核心,变革政府结构,缩小政府规模,政府管理应该广泛的借鉴私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等等。除了美国与英国之外,其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施行了新公共管理,例如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等,虽然大体相同,但也都有结合自身国情而有所改变,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新公共管理的内涵

上个世纪70年代的政府变革对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革波及到了全世界,对几乎所有的国家政府管理进行了重塑,政府管理不像过去那样运用一套不变的程序和规则来管理整个国家,变革的一个目的就是让政府的“掌舵者”从传统公共管理中亘古不变的程序和规则中解脱出来,放开手来管理。其中变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公共部门借鉴私营机构管理的技术、方法和经验,公共部门管理者像私营部门管理者那样重视组织的经济、效益和效率,公共部门不算什么盈利机构,但公共部门的方向必须是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所以,这样的政府常常被人们称作为“企业化的政府”、“重塑政府”、“政府”等等,这样的变革的结果就是新公共管理的面世,它是传统公共管理的一次彻底的升华。美国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于1992年发表了《改革政府一一企业精神如何改革著公营部门》一书,将20世纪60年代后期关于公共行政的典范革命推向了高潮。在这本书中,他们描述的“重塑政府”的十大原则:(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服务中;(4)卓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是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从以上我们可知,政府主要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的主要焦点应该聚集的政策的制定和计划的谋划方面,要使政策和计划具有前瞻性,连续性和持续性,使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能够持续提高,为未来社会奠定更好的管理基础;政府机构应该更倾向于授权,激励社会私营机构的参与,不必每件事都由公共部门自身来做,这样不仅影响政府机构的效率,而且还使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质量也得不到提高;私营企业部门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值得公共部门借鉴,应该倡导企业家式的政府,要以顾客为中心,以实现顾客的价值追求为自身的目标,而不是以官僚为中心;新公共管理还以市场为调节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原来本应该由市场来管的是却让公共部门来管,现在,市场该管的事由市场管,公共部门不应插手,这就同以往凯恩丝经济学所推崇的思想有出入,凯恩丝一直认为政府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但新公共管理期望释放市场自由,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打破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垄断,鼓励第三方参与。

三、当前深化我国行政改革的对策思考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和社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行政管理领域也取得了十足的进步,但相比较于西方国家,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等相当复杂,所以除了要借鉴西方国家在新公共管理方面取得的经验,同时,还要根据我国显示的环境来因地制宜。

1.改革市场规制,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1949年至1978年30年间,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这种环境之下,一切市场的活动都是由政府来规制的,这种规制其实并不是有益于市场的健康发展,相反市场不能自由发展,甚至政府要全面替代市场并通过规制渗透到微观经济层面,对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全面干预。直到1992年党的第十四大召开以后,首次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进入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原先计划经济的规制制度已不再适用,取而代之的是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规制制度。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两大任务,一个是要放松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规制,另一个就是要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规制制度,但是,我们并没有把这两大任务完成好,一方面,市场规制仍然过度越位,在现实中主要表现在政府的审批依然管的过宽过严;另一方面是市场的规制缺位,本来应该由政府来对市场进行规制的项目却没有规制,以至于无人规制出现了市场失灵的情况,对我国经济社会危害极大,在这期间,市场规制职能缺位表现在消费者保护、行业生产的质量标准和生产环境要求、环境保护等方面,而且因因为这个原因引发了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环境日益恶化而得不到治理,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残次品大量在市场流通,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等等。所以,现阶段我国不能像当初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单单的放松市场规制制度,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该放松的放松,该强化的一定要强化,对于那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市场规制制度要放松,而那些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制制度要强化。

2.强化政府引导,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

现阶段,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国民的要求,社会不公平现象时不时的进入我们的视域中,这已经严重影响社会稳定,阻碍了推进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步伐,所以,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则势在必行。如何改革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呢?有人提出了将新公共管理中公共服务市场化作为最佳的“药方”,运用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改革之中。当然,我国不像西方国家发展了几百年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我国自改革开放开始,市场经济才实行了短短的30年,我国的市场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市场的机制和规则还不是特别完善,因此,我国公共服务改革不应该和西方发达国家一样对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的改革,而是一步一个脚印,逐步的进行改革,使我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强调政府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公共服务供给应以政府为主,而其他的供给主体共同参与,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一个主体,多个参与机构进行补充的格局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而这样,我国政府长期被人们认为是垄断机构的说法就不攻而破,我们的政府不仅是公共服务的主体,而且还有私营机构和第三部门对我们的服务进行补充,这样使我们的公共服务供给更加完善。现阶段,我国的政府机构由于自身的垄断,一直是重视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政府服务的质量一直都不尽人满意,通过借鉴新公共管理的公共服务市场化,对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进行改革,不仅解决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稳定,而且我国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3.坚持以人为本,构建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作为根本,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服务都要围绕着人民展开,党和国家服务的价值观要体现人民的价值观,不能与人民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人民的利益价值观即使根本,有事目的。所以,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要把人民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时时刻刻关注人民所需,把是否满足人民需求作为自己工作评价指标,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在这里,我们可以给服务型政府下个定义:服务型政府就是以公民为中心,整个社会在民主和法制的框架下,按照一定的程序,体现社会全体公民利益的公共服务有政府来承担。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还是以人民为主,抛离人民的意志,就不会存在服务型政府。

四、结语

从本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新公共管理主要注重管理的质量,效率和效益,政府部门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自身的时间理论,不仅提高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而且通过私营部门或第三方的积极参与,使整个社会的经济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本文主要叙述我国政府改革促进,然后说怎样改革以及通过改革某些方面来促进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到提高,比如改革要注重改革市场机制;强化政府引导,形成一个主体,多方参与;坚持以人为本,政府要以人民的意志为宗旨来提供公共服务,通过运用这些新公共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这个改革与发展的机遇期,我们必须要迎头而上,跨过这个山头,前方将是更加辉煌的未来,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将得到实现。

作者:梁言 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行政学院国际合作交流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9.

[2]姬学敏.新公共管理及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04.

[3][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2.

[4][美]截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治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4一15.

[5]柴生秦.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J].公共行政,2000,(5).

[6]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6).

[7]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北京:三联书店,2001:186.

[8]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9]张康之.政治文明与社会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J].政治学,2004,(5).

[10]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

[11][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36.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