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和教学改革应用

谈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和教学改革应用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如何从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课堂教学教书育人的作用,目前已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从现阶段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的实践情况来看,其课程改革已势在必行,未来的道路“任重道远”。近年来从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全程育人为教学改革目标,努力发展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示范性课程。基于此,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以老年服务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为背景,针对其教学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公共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组织行为学;思想政治元素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为了改革思想政治工作开始着力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是高校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必然会在培养专业人才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教学管理创新是教学创新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高校人才培养创造出完善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与管理平台。在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建设之中,“组织行为学”为其专业核心课程,近年来对于该课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改革,努力使其成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工作中的示范性课程。本文以公共管理类课程(“组织行为学”)为背景,针对公共管理类“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实践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契合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思政”总目标

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主要以专业培养目标为依托,在课程内容、特点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现阶段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讲授专业知识,将其要求与思想政治建设目标结合起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紧紧围绕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知识传授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设置专业课程落实各项实践工作。所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应该融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思政”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设置出具体的教育目标。

(一)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思想政治课程同步。虽然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课程内容、要求差异较大,但必须逐一分解专业素养、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等目标,按照高校学科发展特点落实下去。公共管理其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其中的管理行为、管理特征与管理方法等理论及理论模型,并了解其研究方法。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可通过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塑造人文情怀,培养专业素养。所以,通过重新解构课程教学目标,可将教学目标与新的课程教学融合起来。

(二)融合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教学目标需以培养专业人才的目标为基础,结合专业本身特色与“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实施需要长期坚持。在行政管理专业中,组织行为学课程为其核心课程之一,高校行政管理专业需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教育目标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起来,例如,实施人员多元化管理策略,必须充分尊重人平等就业的权利,为学生讲解相关法律法规之中有关反对劳动歧视的内容,明确劳动构成的多元化是遵守劳动法规的成果。

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载体

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应充分尊重各专业的特点,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依托,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之中,如挖掘课程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在课程准备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以专业知识为依托落实思想政治元素、固定课程作业实现的记忆,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起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以专业知识为依托落实思想政治元素,已成为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重难点。

(一)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二者缺一不可,不仅需要对课程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进行挖掘,同时还要将课程融入到教学准备活动之中。在人格与价值观的教学内容之中,讲解价值观内容时需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还要融入如何确定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使学生体会到通过行动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工作中。所以,“课程思政”教学中讲解思政元素绝对不可过于牵强,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元素之间的融会贯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达到价值内化的目的。

(二)课程内容需以“真实”为标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均发生了较大改变,大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接受教学内容与有关校园信息,他们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作为强求个性、重视独立的新新人类,这些“90后”、“95后”深处新时代背景下,受到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时代的深刻影响,每天都接受着繁杂的、庞大数量的信息。此种情况下,思想政治课堂不应该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不能继续生搬硬套以前的教学方法,而是要用真实、真诚地去带动学生,使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具体来说,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以诚相待”,例如,在人力资源政策的有关教学中,就如何动员青年投身国家建设的话题上,不能单纯利用空洞的口号去鼓励学生,而是要用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动人事例去感染学生。当代大学生对信息的真实性要求非常高,所以在思想政治课上教师必须要相信自己所讲的内容,并且允许学生就具体观点、事例进行辩论和质疑,这样才能使这些思想政治元素进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去。

(三)“课程思政”建设应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需以知识点为切入点,以达到专业课程内容、思想政治元素之间的融会贯通,以具体专业知识为依托融入思政元素,这种情况下对其专业素养与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教师全面了解专业知识、时事政治与拓展知识等内容,从专业知识点之中挖掘出思想政治元素。例如,在组织中的创新教学中,围绕公共管理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究公共管理的内涵和精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行为出现的条件,帮助其树立起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通过多元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很明显,传统讲授法已经满足不了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需求了,大量新颖教学方法开始走入人们眼帘,为塑造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完善学生健康自我人格奠定了基础,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从不同角度整合知识内容,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从不同角度,对如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究。

(一)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不同,其侧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塑造社会主义价值观,其教学目标并非通过卷考试得到的成绩,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均为教师,紧紧围绕学生这一核心开展教学活动。在老年服务其课程教学中需对公共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们参与到案例分析之中,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动机理论教学中,笔者在公共管理的相关事件分析中,请学生列出具有明显特征的工作,并根据特征不明显的工作提出多元化改进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为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综合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法应综合运用,在教学设计时综合考虑学生水平与教学内容,通过作业的方式巩固学生记忆,使学生从被动记忆变为主动接受。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作业可达到巩固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提升专业能力等作用,思想政治元素也可以通过作业的方式达到稳固。作业形式宜多样化,不仅要布置习题、进行课堂讨论、分析案例等,同时也可以适当加入课外调查、课内论文等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达到稳固专业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老年服务相关内容教学之中,笔者紧扣当前时事政治热点,综合考虑行政管理前沿内容,要求学生完成课程论文。通过撰写课程论文,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素养,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成果的了解,为其以后的深造奠定了基础。

四、利用教学推广扩展教学影响

当然,公共管理类思想政治课程建设工作不能局限在校园中,也不能固定在课堂上,参与主体也不能固定在教师、学生这两大群体上,而应该从校园中、课堂上走出去。一方面,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各类社会资源进行尽可能的动员,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有关部门的专业性人员等,进入到思想政治课堂中参与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同时还能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接校外资源,在社会中扩大“课程思政”的影响力,可以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对“课程思政”的有关内容进行传播,这样一来可以就学校、专业以及课程的品牌实施推广。所以,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之中,应该对目前已有社会资源进行有效运用,并在其基础上积极拓展校外资源,与各类新闻媒体之间加大合作利用,从而有效拓展学校、教师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最终实现品牌化发展的目标,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五、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不应该局限在校园、课堂等空间环境上,同时还要走出去,调动社会资源,走访专家学者,将专业人员引入到课堂之中,这样才能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现在负责,同时还要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大胆的、积极的探索,要勇于实践,还要冷静思考、及时总结,一方面要积极贯彻新课改提出的新理念;另一方面还要在现工作中不断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以达到和“思想政治”共同成长的目标。总之,“课程思政”建设应该对目前各类社会资源进行综合运用,在学校、教师之中扩展社会影响力,最终达到为品牌化发展的目标。

作者:刘莹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