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下的质量管理分析

作业成本法下的质量管理分析

一、基于作业成本法的质量成本管理分析

1.预防成本方面

在预防成本方面,存在对标准理解不到位、操作标准落后等问题,导致判定产品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对于进厂原料进行优质优价结算,因企业进料杂,不同矿点、不同时期质量都有变。原料进购量大,按批取样,对于跨两个不同会计结算周期的原料经常判定较随意。同时,对于半成品、成品可以用内控标准,随着工艺技术的改进、产品性能的提升,未能及时梳理标准是否适用、标准切换时作业现场的损失情况。具体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判定信息滞后对烧结矿碱度调节时,烧结作业多长时间能恢复稳定。取样时间、取样地点、取样频次等对烧结矿合格率影响很大。目前,由于炉料变化大,必须在变料前定好标准,才能进行分析和改进。而企业目前采取的变料后12小时才按新标准对烧结厂产品指标进行考核,会因判定信息滞后导致炼铁工艺波动大、生产不好控制。

(2)内控标准和现实存在差距随着工艺的改进、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炉料结构的优化等因素,内控标准已和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企业共有11条轧线、24个规格的产品,2013年前螺纹钢品种有Ⅱ级钢、Ⅲ级钢。2014年,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企业只生产Ⅲ级钢,屈服强度内控标准为415MPa,从直接价格上来算(不包括返修、再加工人工费等),2013年前Ⅲ级钢可降级为Ⅱ级钢的吨损失为150元,现在废钢的吨损失直接降为1000多元,2011年,企业开展的QC课题《探究热轧带肋钢筋时效后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对随机选择不同规格、牌号的钢材时效前后比较,时效15日后进行复检,重新判定,抽检产品屈服强度降低8~10MPa,抗拉强度降低2~4MPa,伸长率增大2%~3%。如果按内控标准415MPa,不仅会增加大量的检验成本和检验工作量,而且还会降低钢材成材率,影响钢材出库时间。再检验流程为:待判15日后打开包装—逐捆取1支样—检验(合格)—整理—标准支数—再打包。目前,除西轧线外,其他线仍执行内控标准屈服强度大于等于415MPa。

2.鉴定费用方面

鉴定费用方面存在外送检验、手工分析、仪器分析之间需要权衡到位。如,生产Ⅲ级钢需要钒氮合金量增加,企业结算是以厂家化验数据为准,2013年以来因用量大、费用高,采取了批批取样核查。每月十几个样,外送检验每个样700元,再加上邮寄费、电话费、差旅,每月近万元检验费,占质量管理部门费用的20%。从检验结果来看,钒含量为15%左右,因检验结果均在误差范围内,结算还是以供方化验为准。

3.内部上下道工序过程控制方面

内部上下道工序过程控制没有形成联动机制,整个钢铁生产流程稳定性差,使查找内部损失的原因困难。冶金作业作为连续生产、高能耗作业,企业一般只对进厂原料和出厂产品进行计量。中间消耗往往是用理论数据反推得来的。这样不少单位定额不实,为了完成绩效考核而有意修改数据。例如,轧钢用钢坯为理论重量,不少轧线在作业过程中不计中废、烧损废等,导致成材率、合格率虚高。其中,不少中废的原因是由于炼钢引起的,如钢坯脱方、超长、切斜等。因生产过程中为了不使炼钢生产中断,不合格钢水、钢坯依次流入轧线,放大了轧线损失。

4.品牌影响力方面

在品牌影响力方面,企业的市场产品品牌影响力度不够高,外部损失严重。现场质量成本管理主要是对内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进行管理,降低3项质量成本,则外部故障成本也应成比例降低。2013年,顾客满意度综合得分为96.71%,较2012年度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由性能引起质量异议(如弯断、屈服强度不足等),占质量异议总量的60%,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由于对质量异议处理不及时、外包轧线自购坯轧制质量问题,以及假货等引起的顾客流失、企业效益损失,一直是企业努力改善的一项重点工作。2013年,为防止假货使顾客丢失,损失企业效益,质量管理人员、营销人员打假暗访工地309家,与执法部门联合检查56次,共发现82家工地114批约2010t假冒产品。

二、降低质量成本的措施

1.提高全员质量成本意识

质量成本控制就是在花最少钱的情况下提供顾客满意的合格产品。不要以为搞质量就是要花钱,把搞质量管理认证就是走形式,甚至把投在质量改进方面的钱花在无效劳动上。

2.完善质量判定和放行标准

完善质量判定和放行标准,提高质量判别的准确性,提高检化验人员的素质,减少对检验标准的理解偏差。及时、合理地制定、修订好内控标准,抓好生产全过程监控。确定关键过程控制点、控制规范和控制目标,实现过程能力的提升;和同行业产线的比对差异进行分析,分析变差原因,制定优化路径。如,炼钢环节通过增碳降锰摸索出了降低钢铁料消耗的最佳钢坯成份。

3.加强技术人员业务学习

加强检化验技术人员的业务学习,特别是仪器分析人员,降低荧光分析仪、光谱仪、万能试验机等大型仪器的检验成本。如,自制自控样代替标样对光谱仪进行日常校准等。

4.实施质量效益型战略

要注重名牌、品牌效益,在做专、做精、做强上下功夫,降低因钢质和轧制原因的改判率,提高顾客满意度。

5.按照作业成本法的思路细化质量成本信息的收集

企业内部的质量、财务、销售、采购、设计和制造等相关部门应相互配合,形成联动机制,把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传递、贮存作为质量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并把成本管理贯穿于研究开发、建设投资、生产制造、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本文来自于《冶金经济与管理》杂志。《冶金经济与管理》杂志简介详见。)

6.取消或减少无效劳动

对于质量管理中不增值的无效劳动,企业应该取消或逐步减少其费用,如外送检验样钒氮应采取:(1)减少抽样核查次数,可不定期监督抽查。(2)培训相关分析人员,在企业内部开展分析工作。从钒含量及作样时间间隔来说,企业没必要使用在分析微量元素方面有特长的钒氮分析仪来作样,完全可以采取内部手工分析,这样包括人员培训费、检验用药品、人工费、电耗、仪器损耗等每个样成本不超过200元。

三、结束语

低成本是我国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主要武器,面对钢铁企业产能过剩、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提质量降成本走出亏损。搜集正确的成本信息、与决策相关的成本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把成本核算与成本信息分析和应用结合起来,直至采取改善行动,为企业提供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

作者:南方雀 赵孟其 赵晓妮 单位: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