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管理范例

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作业管理

在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其固定资产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价值不明确、结构不合理及存量不明晰等问题,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出现闲置或者重复购置等现象,对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基于作业管理理论提出的作业成本法能够有效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足分析

就目前的状况看来,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存在缺乏管理观念、制度缺失以及重复购置等不足之处。再加上政府采购以及国库集中支付等改革政策的实施,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方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要求,而新的制度法规还没有出台,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财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核算不科学,这种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固定资产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相关政策法规中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时,需要采用事前审批方式。也就是说,事业单位需要在年度预算编制过程中进行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的编制,并将购置计划交由财政部门审核,在通过审批之后才能够将购置计划纳入到年度部门预算中。但是在实际的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购置管理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却无从知晓。第二,固定资产的价值不明确,目前事业单位主要通过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基于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仅进行原值的核算,并没有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如果固定资产的实物形态没有出现变化,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保持不变。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价值必然会出现变化,导致其账面价值与真实成本之间存在偏差。第三,固定资产的结构不合理,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虽然规模逐年增加,但是其结构呈现出显著的不合理特征,导致大部分固定资产无收益。再加上历史违规行为,使得事业单位的部分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如无定编车辆或者违规建房等,事业单位需要对其进行盘活处理。第四,固定资产的存量不明确,受到某些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本该属于国家所有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产权登记,使得固定资产的实际所有权归属于事业单位,甚至是个人。我国事业单位采取收付实现制,这一制度在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的当下,难以进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导致事业单位出现固定资产存量不明确的问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作业管理及相关理论分析

有研究人员指出,目前事业单位实施的会计制度难以满足新时期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提出借鉴企业会计制度的方法,增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因此,事业单位可以在原本的收付实现制基础上,应用作业管理的相关理论,做好成本管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作业成本法主要是把间接成本以及辅助费用精准地分配于作业、生产以及产品服务等多个环节的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出现的目的在于提高成本计算准确性,科学合理分配成本。在经过进一步研究之后,作业成本信息的应用逐渐扩展到生产管理以及预算管理等方面。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作业管理主要发挥如下作用。第一,通过作业管理理论,对事业单位的作业及价值链进行分析,可以明确事业单位的价值驱动因素,将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的非增值作业剔除掉。就固定资产管理而言,作业管理理论能够将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而且不能够循环应用的固定资产剔除掉,有助于固定资产购置的合理性。第二,作业管理能够对企业的内部盈利性以及外部盈利性进行分析,使企业科学合理地进行产品及客户结构的调整,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事业单位而言,可以利用作业管理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避免事业单位出现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问题,防止固定资产被闲置,节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成本。第三,作业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通过经营型作业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有效性,实现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业管理分析

(1)作业管理的要素分析。作业成本法的管理要素主要包括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要素以及同质成本库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固定资产管理的要点在于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房屋建筑、一般设备、专用设备以及标本等固定资产。其中,房屋建筑、一般设备以及专用设备产生的价值相对较大,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从企业角度看,作业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经营活动中的各项具体活动;从事业单位角度看,作业主要是指单位承担其社会职能进行的各项活动。按照作业成本管理的相关理论,事业单位的作业能够划分为维持级、规模级、批次级和品次级这四个种类。以科研事业单位为例,其维持级作业主要是指确保科研课题顺利进行的基础作业,如水电暖供应以及房屋建筑等;规模级作业主要是指和科研人员数量成比例的作业,如科研人员的办公设备(电脑、桌椅等);批次级作业主要是指能够用于多个科研课题的仪器设备;品次级作业主要是指为了开展某一项课题,科研事业单位购买的仅适用于这一课题的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2)同质成本库的建立。事业单位进行的各项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难以根据每一项作业进行成本的分析管理。因此,事业单位在应用作业管理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需要构建相应的同质成本库,将作业动因一致的成本划分到一起。根据事业单位作业的种类,可以将其成本库划分为以下四类:第一,传统成本库,主要是指维持级作业花费的成本,包括房屋建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水电暖供应费用,还包括网络及空调等基础设施的成本;第二,规模成本库,主要是指规模级作业花费的成本,包括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数量相关的固定资产费用,如办公桌椅的成本以及电脑设备的成本;第三,批次成本库,主要是指通用设备购买及维护管理所用的费用;第四,品次作业库,主要是指专用设备购买及维护管理所用的费用。(3)成本分配分析。基于作业成本管理法,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将成本合理分配给不同的活动。其中,直接方式主要是指直接追溯,将事业单位的成本直接明确地分配给某一个对象。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将成本合理分配给不同的同质成本库,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以科研事业单位为例,对于传统成本库涉及的成本,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按照企业应用的成本分摊法,按照不同活动占用的房屋面积进行房屋建筑成本的分配,按照活动的用水量及用电量,进行水电等成本的分配;对于批次成本库涉及的成本,科研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仪器类别进行单位设备的次数成本或者工时成本,再根据科研课题实际的仪器应用状况,进行成本的分配;对于规模成本库涉及的成本,科研事业单位需要根据课题实际的科研人员和人均规模成本的乘积,进行成本的分配;对于品次作业库涉及到的成本,可以直接划分到课题应用的成本中。(4)固定资产管理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作业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如下。第一,通过作业成本库的建立,事业单位能够明确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以及使用次数,及时发现单位内存在的闲置固定资产,从而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行进一步分析统计,避免闲置固定资产的购置,节约事业单位的成本,有助于事业单位的资产收益管理。第二,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作业成本管理法,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明确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用及分配状况,实现固定资产的最大化利用,节约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第三,基于作业成本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为房屋建筑维护、仪器设备购买及维护基金的提取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具体而言,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按照传统成本库中涉及的房屋建筑成本,完成房屋修缮基金的计提;按照批次成本库以及品次作业库涉及的成本,完成基础设施维护基金的计提以及设备维护基金的计提。由此可以看出,作业管理方式能够提升基金计提的准确性,建立相应的作业预算管理体系,为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编制提供可靠全面的数据参考。第四,基于作业管理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建立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效连接在一起,记录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以及使用状况,将原本的静态固定资产管理转变为动态化管理,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具备全面的数据参考,实现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综上所述,作业管理能够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节约事业单位的管理成本。通过本文分析可知,事业单位需要加深对作业管理的认识,明确作业管理要素,建立相应的同质成本库,合理进行事业单位成本的分配,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内部控制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9).

2.岳永慧.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财经界(学术版),2015(03).

作业管理范文2

关键词:中职院校;生产作业管理;教学方法;优化

生产作业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内容,生产作业管理主要是通过利用企业的资源合理组织企业的生产以便符合客户订单需求。中职院校的生产作业管理课程就是为了培养能够服务于企业的这一类人才。此前的生产作业管理主要是从老师的角度出发,进行单纯的上课授课。在这种教课模式下,学生们很难真正感受到在企业使用这门课程知识的真正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不好。随着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笔者单位也在尝试改进生产作用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实践性。

一、中职院校生产作业管理课程介绍

生产作业管理是中职院校的工商管理方面的一个主要课程。这门课主要向中职生们介绍当前公司的主要生产运作原理、使用的手段等,使其对这一管理过程中涉及的环节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如公司生产部门的具体工作步骤、生产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库存的管理、物品的采购等。为此,进行生产作业管理课程的授课,能够让中职生在授课中不仅掌握一些理论知识,更具备理论结合实际的动手能力。课程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三点。第一,整个课程的授课完成后,需要中职生能够在掌握之前生产作业的原理基础上,对最新的一些管理方法形成一定的了解与认识,能够熟练掌握MRP、MRPII、ERP等相关模型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路程,并能够使用模型来计算企业的物流需求量和生产计划等。第二,在实训环节中,中职生应能够结合理论课程中学习到的生产作业管理知识,有效解决一些公司生产运作过程中比如需求预测、生产计划、库存管理、项目计划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够给出一个较好的生产作业管理方案。第三,当前生产作业管理面临着系统化、互联网化的发展,也对学生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顺利求职,进入岗位工作,授课过程中还应加入对生产作业管理系统方面的学习与了解。学生能够对当前比较主流的一些生产作业管理系统有一定的认识,能够了解系统原理和操作流程,以便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二、中职院校生产作业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职院校生产作业管理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四种问题。第一,关于制造业与服务业方面的企业生产管理内容更偏向于理论,不适用于其他行业,更加不适用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导致其毕业后择业困难。第二,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知识点较多,当前教授主要还是偏向于管理理论与方法的介绍,对理论的实践这部分的教学时长偏短。第三,课程教学更加重视一些数学模型的介绍,但这些数学模型通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职生们在以后实际的工作中用到的机会也不大,不够实用。第四,课程教学当前还是偏理论轻实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成效不好。当前生产作业管理课程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还比较少,还没有去企业进行实际的考察和学习的机会。由于生产作业管理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多数涉及企业的一些机密内容,因此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待中职生进行学习。这也制约了这一课程的学习,不能让中职生真正进入企业进行实践。

2.教学优化的机遇分析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的发展,对生产作业管理课程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改革机遇。运用互联网资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训课程在中职院校也开始推广起来。这种教学模式在生产作业管理课程中同样适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践效果,能够将生产作业管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企业生产作业管理人才。

三、结合互联网技术的生产作业管理课程教学方法优化策略

1.结合互联网优化生产作业管理课程教学资源

生产作业课程的教学当前主要是依靠课本进行授课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可以结合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设计网络教学,根据当前行业的最新技术与方法,定制授课的内容和实训的课程。运用新形式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获得最新的行业理念和手段,还能够提高中职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把授课的东西信息化,让学生学习兴趣更高。具体来讲,可以由生产作业管理课程的授课老师根据最新的资源制作课件,并让中职生们可以依托计算机完成作业,并能够在计算机上搜索相应的资源,增加一个了解行业信息的渠道。

2.开发能够应用于生产作业管理课程的实训系统

生产作业管理课程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将生产作业管理理论真正用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为此,当前可以结合生产作业管理相关方法,开发一套实用的实训系统。这一系统应结合课程的授课深度和授课重点来进行开发。可以由相关的老师组建一个系统开发小组,有专门负责在互联网上搜索资源,寻找合适实训项目的老师,有负责开发程序的老师,有负责将授课理论与实训进行整合的老师等,确保所开发的系统既能够展现生产作业管理的行业最新需求,还能够让学生学有所得。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实训系统可以采用B/S架构。此架构相比于C/S,能够远程使用。只要授课老师开发出来,在任何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上都能使用,更适合几十个中职生一起上课的情况。目前中职生们对计算机都有了一定的操作能力,为此,运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实训授课和理论授课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3.在生产作业管理课程中提高学生与教师的讨论效果

当前主流的教学方式还是以老师为主体的理论授课方法。这种授课方法主要由老师一手把握教学进度。从目前生产作业管理的授课效果来看,这种授课方法亟需要改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可以在授课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适当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在理论授课中,在进行课程计划的时候每节课留出一部分时间用于学生与老师讨论,学生们有什么疑问可以当堂提出来,也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辩论。以生产计划模型为例,可以让中职生们自己讨论哪种模型更适用于锻造类的企业等等。另一方面,在使用网络系统进行实训授课时,也可以在系统中单独设立一个讨论的板块。学生们通过网络向授课老师进行提问,这样别的学生在以后遇到问题时,可以先去查看讨论板块,看有没有类似问题的解答,从而减少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时间。此外,授课老师们还可以开通QQ群或微信群,让学生们可以在群里畅所欲言,提高沟通的及时性。传统的实训课程中,由于本来生产作业管理课程的实训课时就比较少,留给学生和老师沟通的时间更少了。运用系统讨论板块和微信群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即使课堂上没有时间,学生在课下也能够方便地联系到老师。这样就不会出现由于遇到难题一直无法解决导致的不想学习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4.在生产作业管理课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

生产作业管理课程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情况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学习书本上教授的理论知识。为此,为改变课程的授课效果,笔者在教学中还引入了案例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由生产作业管理课程的老师提出一个实际的案例问题,由中职生们运用互联网资源,或查阅书本知识等来解决这个案例问题。在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也可以随时向老师咨询,实现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这种探索式教学,老师们可以将一些最新的生产作业管理方法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们能够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在实训过程中,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开发系统的老师可以创建一个案例分析的模块,让学生们可以自主寻找知识来解答这一模块中的问题,也能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5.在生产作业管理课程中采用异步授课教学方法

异步授课也相当于是改变授课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种授课方式。传统的生产作业管理课程采用的还是以老师为主体的理论授课方式。前文已述这种授课方式的教学成效并不理想。在采用了实训系统进行教学实训,在课程中增加讨论环节、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改良后,生产作业管理课程的授课中,老师所占的主体地位已经被大大削减,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变得更大。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中职生们是否能够把握住自主学习的机会,更好地运用互联网资源来进行学习?改变教学方式不代表要全权放权给中职生们进行自主学习,而是要有限制的异步教授,让中职生们有一定的自主空间,但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要在老师的把握之中,这样才能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生产作业管理课程是中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个重要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仅需要学生们掌握书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最新的行情和新的管理方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生产作业管理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采用实训系统进行实训授课,收集网络教学资源,在课程中增加讨论环节,采用案例和异步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生产作业管理这一理论的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利.浅谈中职学校生产作业管理课堂教学的备课工作[J].祖国:教育版,2013(8).

[2]张恩娟.基于QFD理论的生产与作业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6(2).

作业管理范文3

关键词:一岗为主;作业系统;多岗兼顾;全面成长

0引言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环境下,学生很容易沉溺于手机,喜欢“大吉大利,晚上吃鸡”。除了上课,在课后的00学生很容易没有自控能力,尤其在大一、容易在网络上虚度光阴。而计算机类的很多课程是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在课后做大量练习、编写大量代码,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深度。为此,信息工程学院提出并实施了“课后2小时作业”的理念,要求学生至少完成与课堂授课时间相应的课后作业量以巩固与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因此,充分用好这个课后作业环节是教师打造“金课”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在线教育在“互联网+”的大环境背景下突飞猛进,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手段与新方法。教师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可以让教学更细致化、深入化、系统化,同时,借用网络技术手段完成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目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主要利用超星网、雨课堂、微信、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等网络教育平台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并开展了线上教学,但在如何利用在线平台更好的实施学生学业管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方面还亟待探索与研究。因此,本课题的任务是:调研目前线上作业管理系统应用情况和学生使用情况,总结经验,完善线上作业管理机制,以落实“课后两小时作业”制度为着力点,利用在线平台对学生学业实施有效管理,扎实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本课题总目标:初步形成一个利用在线平台对学生学业实施有效管理的机制,及其相应的操作路径与方法。目前,信息工程学院积极推动信息化应用建设,探索“互联网+”智慧教育。加强各专业“互联网+”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推进以数字化共享资源为核心的课程建设,重点建设了一批优质平台课程、一批示范微课、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一批创新课堂。建设了一批以《web程序设计(PHP)》为代表的省级开放课程。这些课程为我们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本课题以这些省、市、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例,开展调研。通过调研与分析,总结出能为提供线上作业管理系统使用的好经验。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1以省、市、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例,设计线上学习过程环节

1.1在线自主学习环节在线学习主要包括两个课程视频学习和作业设置两个部分。视频学习中,学生在平台中选择上课没听懂或者是要预先学习的课程内容进行视频学习。而作业的设置,则是通过作业来考验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2课后习题与线上考试在完成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后,每门课都要相应安排阶段性考试或者课后习题、期末测试等在线测试,用来检测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成果。老师可以把课后习题或者作业设置成学生互评模式,学生用老师的标准来改同学的作业,并把结果在规定时间内上传提交。

1.3平台教师在线监督学生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过程性数据进行监控,通过平台公告栏、微信群、课程QQ群、钉钉群等途径来实现引导、监督一体化的线上监督模式。以“超星”平台为例,它对每门课程的学生学习情况都进行了实时的数据监控,并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活跃度、学习习惯(视频观看量、章节阅读量)、学生答题情况等都进行情况反馈,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度有更准确的了解。

2以省、市、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例,设计线下学习过程环节

2.1讨论流程安排根据线上作业的完成情况,在线下需要设置讨论,来解决线上学生反馈的问题。线下讨论,按照“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组内发言、总结归纳”的顺序进行。

2.2讨论主题设置一般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来设定讨论的主题,根据每节课不同的内容,在线上不同的讨论主题。而在线下开展的讨论,不仅有针对线上的讨论主题,还有可以启发学生开拓性思维的主观题目,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归纳能力。还能提高学生讨论交流、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2.3讨论教学设计定期线下需要安排讨论课堂。讨论针对前端知识点的总结与答疑。根据学生在作业中普遍出的问题和在线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现场答疑。

3以省、市、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例,总结线上作业管理系统经验

3.1调研应用线上课程效果比较显著的课程,以他们为切入点,分析他们作业设计情况、学生完成情况。

3.2调研学生作业上交情况和使用感受并分析总结。

3.3以课程为单位,调研作业环节在考核方案的成绩分配情况。

4以省、市、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例,设计课程考核方式

4.1有效地开展在线课程,需要能准确地评价学习结果。而学习结果的评估,需要对于作业、测试等设计一套幸而有效的考核方式与比例。通过本次课题,调研优质课程的考核方式与方法。

4.2设置合理的评分规则,比如通过访问网站的次数,课堂活跃度,观3看视频和做习题的频率,老师对于线下活动的打分,使在线平台课程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可量化的分数公布在线上作业管理系统中,让学生经常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时时评分,启到时时督促学生的学业管理。

5以省、市、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为例,评估线上作业使用效果

调研线上作业系统的使用是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能启到提高学习效率和监督学习过程效果。能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业管理。

6结语

作业管理范文4

关键词:双减政策;寒暑假作业;作业批改;作业评价;作业管理

作业是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布置给学生并且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作业设计须基于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体现课程性质,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2021 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扭转部分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很多省市都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指导意见》,各地各校纷纷开展作业改革,特别是对于寒暑假作业的改革,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

一、“双减”背景下寒暑假作业设计的新变化

寒暑假作业按内容属性可以分为学科性作业和非学科性作业两大类。学科性寒暑假作业分为本学科作业和跨学科作业。本学科作业内容侧重本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能力、实践技能和学科素养。跨学科作业,一般会以本学科内容为主,兼顾其他学科的 STEAM 学习、项目化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属于本学科的拓展性作业。非学科性寒暑假作业的内容指向学生的人格品质和学习品质培养,具有鲜明的育人功能。我们把非学科性、跨学科性和非纸笔性的寒暑假作业称为新型寒暑假作业。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魅力寒假”活动方案征集情况和网络媒体报道信息,结合作业改革新方向可以看出,新型寒暑假作业具有四个明显的变化特点。

1.作业目标:学科教学转向全面育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假期学习与在校学习是两个互相补充不能替代的学习,假期学习是弥补学校教育缺失的学习[2]。仅在校园成长的孩子犹如“温室里花朵”,必有局限性。寒暑假学习要让学生个性化成长和社会化培育有机整合,让学生做一些在校期间少做、难做、没有做的作业,多做一些自主、自律、自立、自强的作业,做一些社会性、实践性、体验性强的作业,引导学生融进生活、融进社会、融进世界。彰显育人导向的寒暑假作业有两类。一类是学科教师“跨出学科篱笆墙”,布置一些具有素养导向的育人性学科作业,这类比较少;一类是学校或班主任统一布置的涉及德育、传统文化、劳动等方面的作业,这类比较普遍。例如,要求学生主动和同学、邻居、亲戚或家长一起走进家乡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红色研学活动,学生通过文字、绘画、摄影、短视频等形式分享活动过程和收获,传承红色精神;要求学生参加街道、乡村、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学会跨年龄、跨阶层的人际交往,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国家的欣欣向荣;要求学生观看北京冬奥开幕式、中国队比赛和闭幕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和平教育。再如,浙江省许多学校结合《浙江省中小学家庭劳动清单》布置寒假家务作业,要求学生每天就洗菜、烧菜、洗碗,整理餐桌书桌,捡垃圾、倒垃圾、扫地,叠被子、刷鞋子、洗衣服、浇水花草等家务行为打卡。

2.作业行为:纸笔做答转向实践操作

实践操作性作业通常要求学生在个人生活情境、学校生活情境和科学情境中,运用习得的知识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某个问题,以提高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操作实践技能、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的能力,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类作业主要有家庭生活类、社会实践类、家庭实验室类等与课本内容紧密相关的实践性和活动性作业。与纸笔作业相比,表现性作业有很强的活动性和趣味性,容易被学生喜欢,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3]。通常情况下,侧重学科实践技能作业涉及的学科知识内容和学科能力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作答时间。在校期间,受时间限制,本学科作业内容往往侧重知识和能力。寒暑假时间比较充裕,适合学生做一些实践操作性作业,从“写作业”转向“做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弥补其在校期间的文本式学习、纸笔式学习的不足。本学年寒假作业,“纸笔性、应试性”作业减少了,操作实践型作业多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布置小观察、小制作、小实验、小发明等作业;语文、英语学科布置学生听、说、读、讲、演等作业;数学学科布置学生模型制作、实物测量、实地调查统计等作业,如用萝卜和牙签搭建高塔;体育学科布置学生结合冬奥会精神每天进行一个小时锻炼活动;音乐学科布置学生定期演奏乐器和歌唱;美术学科布置学生绘画、剪纸、手工等作业。

3.作业设问:答案单一转向高度开放

每门学科都会布置不同类型的假期作业,让学生经历与体验多样的学习方式,养成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新型寒暑假作业类型非常丰富,有实践型、综合型、创新型、研究型、STEAM 型、项目型、素养型和育人型等,有利于创新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新型寒暑假作业的共性是作业设问具有高度开放性,学生做答方法和做答结果呈多样化。常见寒暑假作业有对家乡名人、胜地、传统民风民俗的走访记录和考证调研探究等,对地方社会现象、经济文化的调研体验,对地域性海洋文化、山地文化、水乡文化特色的研究性活动。例如,温州市蒲州育英学校给小学生布置“小小职业人”和“小小规划师”作业。“小小职业人”作业要求学生填写“我与未来有个约定”表格,表格上有职业梦想、自我剖析优势与不足、完成这个职业梦想要具备的能力、实现梦想的步骤和行动等内容;同时要求学生做职业体验,采访身边职业人。“小小规划师”作业要求学生填写自己下学期奋斗的目标,填写学习计划名称、前期准备、计划中要完成的事项、对计划事项按轻重缓急进行分类、使用的手段、学习计划中的具体措施、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等。

4.作业过程:单学科思维转向跨学科思维

项目化学习有助于落实“实践育人”的课程改革理念,为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提供载体[4]。跨学科项目化作业能引导学生从学科学习走向综合学习,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从校园走向大自然,从课本走向真实社会,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和高层次发展。跨学科项目化作业具有挑战性、社会性、实践性、劳动性,备受学生的喜欢。为此,学生付出很多心思也乐在其中,很多家长也参与其中。在校期间,绝大部分作业凸显学科属性,跨学科和非学科性作业的数量较少。随着中央两办“双减”政策的颁布、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指导意见的实施和项目化学习在我国的全面推广,寒暑假作业出现了许多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型作业。例如:有学校设计研究拉力和弹簧长度的关系并制作简易体重器的作业,做到数学和物理相结合;设计“冬奥里的数学”,做到数学和体育相结合;让学生制作冰墩墩,观看冬奥会比赛,利用超轻粘土制作项目标志性动作模型,做到体育和艺术相结合;设计财商项目化作业,让学生盘点自己去年的“收支”账目,做好新年“开支”规划;布置“‘健康淘金’项目化学习”、国医中草药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学习并应用健康保健知识。又如:要求学生和同学、或同社区其他学校跨年龄学生一起组建研究小组,一起研究“探秘浙南土壤‘变形’记”“探究空心村发展困境,助力乡村振兴”和“浙南科技城假期行”等[5]。

二、寒暑假作业批改的新评价

学科类作业的批改在乎答案的正确性,其答案和过程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性和统一性。选择题、填空题、简单的计算题和问答题可以让学生自行批改,中等难度的计算题和问答题可以让同学互相批改,难度较大的开放性、综合性等题目由老师批改。凡是学生批改的题目,要求学生首先按规范订正,并说明原因;再上报正误数据,用于诊断性分析;最后请其他同学复查作业、批改和订正的情况。新型寒暑假作业与传统学科类作业明显不同,不能由学生批改,只能由老师亲自批改。

1.评价学生的作业态度

寒暑假时间长,娱乐活动多,没有教师实时管理,学生很容易自我放松。作业态度反映出学生的自主自律,而自主自律是学生自我发展的最重要保障。自主能力也是国际 PISA 监测项目的重要指标,教师要评价学生有没有按行事历有计划、有节奏地完成作业,而不是在假期快结束时匆匆忙忙突击性完成作业;教师要评价学生有没有一贯性认真对待作业,而不是波动性的时好时坏,更不是抄袭、潦草、应付等。

2.评价学生的作业结果

不管作业开放性如何,必有结果或结论,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模型、照片视频、调查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等评估学生作业的结论,基于新型寒暑假作业结果或结论评价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合作能力等水平状况。

3.评价学生的作业过程

完成新型寒假作业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新型寒暑假作业通常是基于真实情境的真问题,解决问题的真实过程更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业过程的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实效性、完美性是作业评价的重点。比如写对联作业,不能简单评价字写得好坏,而是要评价学生如何挑选对联内容、如何购买或裁剪纸张、如何练笔、如何正确粘贴等。

4.评价学生的作业亮点

教师要从作业中发现学生的创新点、潜力点和优点,加以欣赏、肯定和表扬。有些学生在校园里的表现未必会被教师认可,但在社会性、实践性活动中的表现可能会让人刮目相看。教师要特别留意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没有被观察到的优点,例如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家务能力、自我管理和责任担当、求真的科学精神、活动组织能力、跨年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等。5.指导学生的作业订正因为新型寒暑假作业的作答过程本身比较复杂,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不太可能一次性完美实现,所以和常规作业一样也需要“订正”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评语、面批和谈话等方式逐一指导学生哪些题目、哪些环节需要“补做”“订正”和“优化”,并通过订正指导引导学生查缺补漏。还可以将部分作业作为项目化学习、研究性学习继续延伸拓宽,而这些作业可能会影响着学生未来的高考专业选择和未来职业发展。

三、寒暑假作业评价的新管理

1.严格规范寒暑假作业批改反馈工作

以往的寒暑假作业,开学初对学生催交很紧,教师批改却是轻描淡写,也因此常常有学生敷衍了事。寒暑假作业数量很多,新型作业批改难度很大,需要投入大量的批改时间。开学初,学校各项工作繁多,教师时间精力有限,寒暑假作业批改工作成为一种“两难”———担心学生没有认真做,担心自己无法认真改。寒暑假作业也是作业,我们必须把寒暑假作业和常态作业一样看待,也要及时全批全改,以掌握学生寒暑假学习情况,检验是否达到布置作业的教学目标和自己设计的愿景,绝不能用一个“阅”字忽略学生一两个月的辛苦。如果教师简单粗暴地批改,无效地批改,就会辜负学生认真做作业的努力和热情,也就辜负了老师自己精心设计作业的初心,辜负了家长的参与,辜负了双减新政。虽然开学工作千头万绪,但是也要保障教师有足够时间批改寒暑假作业,在规定时间内加以反馈。建议合理化开学初工作,给教师两三周时间认真批改寒暑假作业;统一寒暑假作业批改、评价和反馈的基本要求。统一规定反馈的时间和方式。

2.组织新型寒暑假作业批改反馈专题研究

研讨寒暑假作业的设计和批改,也是当下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收集并分析研究新型寒暑假作业的共性问题和优点,以优化今后新型寒暑假作业的设计和批改。不同学科和不同学段可结合作业内容特点、类型特点、要求特点等,设计作业批改的评价标准、作业反馈的主次轻重,提高作业批改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建议从作业态度、作业结果、作业过程、作业亮点、作业订正五个方面给予等第评价和主观评价语。再结合本学科寒暑假所有作业给予综合评价,各学科教师给每一名学生一张《寒暑假作业批改反馈单》(见表 1),以提高作业反馈指导的精准性和全面性。

3.开展优秀寒暑假作业展评交流活动

展示优秀的“作品”,不仅仅是表彰,更方便其他学生学习模仿。优秀作业的评价不仅是答案正确、书写工整、描绘漂亮的“形式美”的作业,更是富有科学创新的结论、深度学习的过程、良好的思维品质等“有内涵”的作业。例如学生采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式解答一道题目,又如学生对自己做错的题目及时订正并注明解题反思;再如实践性题目附上自己的思考、策划、方法、行动、操作、困难、反思等。老师必须对优秀作业“作品”给予精彩点评,并引导其他学生学习模仿。寒暑假作业展示可以分为班级和学校两个层次。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根据寒暑假作业内容特点进行分类分组,同时参考学生的意愿,把全班学生分组成若干“评审小组”,先由“评审小组”对作业进行评价,评出总体作业一、二、三等奖和单项作业一、二、三等奖,并对获一等奖的作业进行班级展示,请全班同学“审议”。各班级再推荐一等奖作业参加学校总评审,评出校级一、二、三等奖,并组织寒暑假作业展示活动,对获奖者给予表扬奖励。同时,可以按学科、年级班级、专题、类别等分类开展校级优秀寒暑假作业交流会,让获奖者交流作业心得,分享经验。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摩,重点观摩本学段优秀作业作品,通过同学或老师的点评提高观摩效果。

4.举办研究性寒暑假作业现场答辩会

新型寒暑假作业的特点决定了作业结果结论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不像学科作业那样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自行校对、自我批改,甚至学科教师都难以判断作业答案的准确性和做答过程的科学性。如果教师武断下结论发生错判,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没水平”“瞎批改”的印象,不仅破坏教师的权威性,被贻笑大方,还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业规划。针对一些评价疑难、专业性强的作业,学校可以组织作业成果答辩会,专家团由校外专家、本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组成,以体现学校对寒暑假作业的重视,以及对作业批改的认真态度,同时以点带面引导广大师生追求“求真”的科学精神。

5.把寒暑假作业纳入学生过程性学业评价

作业管理范文5

作业成本管理(ABM)最早在二十世界八十年代被研究并应用,是一种以服务顾客为主旨,实现分解作业的管理模式,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决定企业总消耗量,然后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和水平,增加企业效益,实现生产方式和作业的协调发展。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将作业成本作为管理对象的成本控制方法,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作业实际完成情况和作业完成耗费的资源情况,对成本意识的增加具有很大作用,而且可以帮助企业内部管理人员随时随地的了解企业成本的变化和产生状况,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加强企业成本有效控制。本文主要从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优点、内容和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企业管理及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作业成本管理;应用研究;内容;优势

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了帮助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一种新型的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此种模式主要将作业成本作为管理核心内容,经过计算和分析,实施成本链控制,推动企业流程的科学化管理,帮助企业有效的执行作业成本,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一、概述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将作业作为核心的体系,主要对企业发展中产生的各种资源进行确认、计量,然后将耗费资源纳入企业作业管理体系中,并对成本动因进行分析,然后将全部作业成本分给各个管理成本对象。此种管理模式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缺陷,可以给企业管理提供比较精确、有价值的成本信息,将成本控制在最低底线,提高生产和决策的准确性,让企业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二、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意义

(一)符合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转变,社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应用,导致市场发展环境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如果企业实施成本管理时,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必定会导致成本管理存在各种问题,影响企业进行决策的准确性,制约企业发展。

(二)可以提升企业成本控制度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很多企业都增加了生产产品种类,开始注重于外形改造,生产规模越来越小。在此种状况下,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开始由成本管理转化为控制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

三、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优点

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变,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很多转变,企业生产的商品类型非常多,作业方式非常多样,可以实现作业链向价值链的转变,能够将成本管理从原先的商品方向转化为作业方式;将作业转化为成本分配模式,将各种资金进行合理化分配,给企业管理者提供比较客观、准确的信息,快速实现作业内容和方式的变化,优化资源,减少企业资本投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实施企业成本管理可以满足企业生产发展需求,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此种模式比较重视商品设计、开发和质量成本管理,可以实现经济及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对商品和工艺设计也具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增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作业成本管理是作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可以将作业能源损耗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研究。实施管理时,可以将成本动因作为理论基础,然后给管理者提供需要的信息,提高企业管理理念,将作业作为管理核心,合理划分职责,实施员工工资同作业管理的结合,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合作力,促进作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内容

(一)分析作业

企业实施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地位。为了保证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必须进行调整,保证管理工作可以深入到作业层,然后对企业各种作业情况进行分析。主要操作方法如下:第一,描述作业。确定企业经营目标,然后对企业给客户提供的服务或作业进行判别;最后,对作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果某个作业是客户必须的,可以将此类作业定位成必要作业,如果某项作业不必要,然后对此种作业进行分析,看是否满足企业作业必要,如果企业必要,那么即使客户不必要也是必要作业。第二,对作业重点内容进行划分。由于企业作业管理模式中的作业种类非常多,如果对每项作业都进行分析,就会耗费大量的成本,增加企业经济负担,因此,进行作业分析时,必须对作业管理重点进行挑选,一般将成本耗费较大的管理对象作为重点作业对象。第三,对企业和其他企业作业相关性进行比对。实施比较的主要目的就是判断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对企业作业管理模式进行优化。第四,对各项作业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找出各项作业的联系和区别,根据各项作业特点,实现作业链模式,提升企业管理地位,降低成本耗费。

(二)计算作业成本

经过实践发现,计算作业成本是企业管理模式规划的重点,是影响企业运行和发展的直接因素。进行作业计算时,可以对作业耗费情况分析后,将作业成本加入到每项作业中,实现作业成本计算。由于计算作业是企业作业管理的核心阶段,所以必要贯穿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保证企业管理模式的顺利进展。

(三)业绩计量和评价

业绩计量是企业作业评价的起点,可以保证企业各项活动的进展,同时还能对各项活动进行优化和改进,对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除此之外,实施作业管理模式评价,还可以促进企业作业管理模式的发展。

五、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

随着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发展,我国很多建筑施工企业都已经采用了此种作业管理模式,尤其是西部竞争剧烈的建筑市场。随着外部交易成本的不断增加,很多间接费用,如制造和管理费用也会增加,增加了建筑成本,影响了企业运行,造成了严重的资金耗费,增加了企业成本。在各个项目中,特别是分工工程项目之间的分配基础和间接成本分配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对成本核算和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严重影响。只有利用作业成本管理才能将企业发展中强调的资源消耗、分配作业和各个产品之间的关系划分清除,帮助企业解决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带动企业向长远的方向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不但扩展,作业成本管理应用也发挥了作用,提升了现在企业经济建设和机械发展程序,增加了企业效益。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和升级,导致企业产品不得不进行改进和升级。由于企业生产和服务类型发生了显著变化,所以为了准确定位产品利润和产品的状态,必须对企业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关键内容进行确定。

结束语

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应用下,企业提升了成本控制,增加了企业收益,可以对商品进行核算、核定并将其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阶段。总之,企业要想获得高效益,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企业管理现状并了解成本管理的意义,促进企业向更远的方向发展。

作者:张春玲 单位: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财务科

参考文献:

作业管理范文6

[关键词]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工作;强化策略

从现实角度出发,煤炭资源作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重要基础性资源,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关键,强化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工作,对相应煤炭企业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有一定促进作用[1]。

1当前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工作要点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机械化采煤作业本身所具有的现代化特质较为明显,当前对机械化采煤作业进行现场管理时往往是结合其生产特性,依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管理方案设置,其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对整个管理方案和管理过程做实时把控。由于机械化采煤作业本身所具有的施工现场与管理者办公现场环境差异明显的,使得一些工作人员往往由于自身工作环境而对管理人员产生诸多怨言,整体工作积极性很难体现,且管理者也很难对一线工作人员做工作积极性做有效调动,导致整个工程施工很难协调进行,以人为本理念的现场管理方案实施可以有效缩短管理者与普通一些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感,在现场管理期间管理者可将自身充足工作经验向一些工作人员做实时传输,使工作人员可以充分理解管理人员对自己的人文关怀,继而有效激发自身工作能动性,提升机械化采煤生产效率。周期性全程动态化管理模式:当前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工作模式主要是以周期性的全程动态化管理来体现,通常机械化采煤作业管理难点主要集中在现场施工期间所出现问题无法第一时间与管理工作进行实时对接,加之相应施工现场具备的复杂性,致使整个施工过程常常会发生各种不可控风险,此时管理者如果未能及时了解情况便会造成相应施工生产质量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采取合理的时间节点划分,管理者应根据相关时间节点,做周期性全程动态化管理工作,相应管理者此期间必须全程跟踪施工现场,及时对现场所出现问题做快速确认,且管理人员本身所具有的较强业务能力可以更加高效地结合问题进行科学的解决方案设置,确保整个机械化采煤施工生产不会因问题集聚过多,造成整体进度受到影响的状况发生。注重管理工作合理性:注重管理工作合理性,也是当前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工作要点,结合实际来看当前大部分煤矿企业相应管理者与一线工作人员关系存在一定错位现象,两者对自身职责及定位缺乏客观性认知,管理者往往会想要直接对工作人员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使其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但工作人员往往是以避免受到管理人员惩罚的方式进行相应作业,造成现场管理实效性不强的现象出现。针对此现象,主要采取对管理者的管理工作进行合理设置方式,来让其在现场对工作人员进行主动引导,通过发挥管理者的主动性使两者能够正确客观理解各自工作具体职责,从而保障机械化采煤作业效果能够达到预期[2]。

2强化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工作策略

改进现场管理工作内容:结合上文对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工作要点分析,可以看出其主要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周期性全程动态化管理模式、注重管理工作合理性来体现,其管理工作只是呈现大致的框架结构,没有对整个现场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做实质性指标划分,随时间推移,会逐渐无法满足机械化采煤作业发展需求。因此对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策略设置便显得极为关键,这个过程中可先从改进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做起;结合机械化采煤作业特点,对其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做实时划分,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深入至施工现场,按照合理的走动范围来对所有施工组以及施工岗位进行视察,充分掌握各施工组实际运行现状,与一线工作人员做好近距离接触,并切实的和其进行交流沟通。针对现场管理工作内容结合具体施工流程,管理者应对相应施工方法运用规范性和操作人员操作标准性进行实时检验,督促一线工作人员按照规范标准进行相应作业,提升其工作效率同时,确保工人工作的安全性;对整个机械化采煤作业施工进度做实时把控,明确施工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重要性;对相应施工所用材料严格按照质检标准做方案设置,避免施工材料质量问题或应用不当所导致生产效益受损的状况发生;重视施工总效率,根据施工规范对整个施工内容检查时间节点做合理划分,保障各项工作是按照相关制度规范进行,以此提升采煤施工效率;在管理期间针对工作人员所产生负面情绪,应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安抚,后续采取针对性纪律方案设置,继而使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流畅性充分得以体现。注重现场管理工作落实力度:强化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工作,必须针对现场管理工作的实际落实力度和落实情况做好实时把控,明确机械化采煤作业本身所具有的工作复杂特性,相应机械化采煤作业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现场管理内容,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选定走动范围和走动节点,按照自然月不少于二至三个工作日的方式,配合企业发展要求明确后续现场管理方向。做好对施工人员意见以及要求的收集整理,并实时对合理性信息做出执行落实方案设定,以此达到强化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工作的目的[3]。

3结语

强化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当前机械化采煤作业现场管理工作要点,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现场管理工作内容、注重现场管理工作落实力度,确保机械化采煤作业质量和施工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琦.综合机械化采煤的设备现状及工艺分析[J].煤,2018,27(05):67-69.

作业管理范文7

1.原理说明及框架图

移动作业系统是面向生产现场的现场作业管理系统,是管理和优化从任务下达到完成现场作业的硬件和软件的集合。行业内外移动作业系统包含的主要部件有移动作业管理软件、数据库服务器、电子标签、移动终端等,同时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在系统中增加了无线(以下简称WIFI)网络、无线的振动传感装置两大部件。

2.系统配置

系统主要包含WIFI网络、现场作业管理、无线振动诊断系统,并以现场作业管理系统为核心,WIFI网络系统提供现场作业管理系统的基础架构支撑,无线振动诊断系统提供在线的振动检测,并集成到现有的自动化监控系统,使现场作业管理系统内容更丰富。

(1)WIFI网络系统

通过分析区域的环境特点,设计了覆盖车间各操作点的无线网络,包括15个无线AP点以及1台无线接入控制器AC,来集中管理所有的AP,所有的AP均就近接入企业网络。

(2)现场作业管理系统

现场作业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6台PAD,现场及相关设备部署RFID标签,同时部署imgenius现场作业管理软件。根据使用需求,系统选择带有NFC+WiFi功能的7寸安卓工业PAD。传统的移动终端读写RFID芯片需另外配置RFID读写装置,而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平板电脑内置NFC芯片,组成RFID模块的一部分,由于NFC是由RFID演变而来,其基础是RFID及互连技术,可直接读写RFID芯片。WIFI模块可满足PAD连接现场WIFI网络,实现任务数据实时同步。

(3)无线振动诊断系统

烟草物流设备中的堆垛机电机及减速箱是随设备进行移动,选择在堆垛机上安装一套无线的振动诊断系统,部署OMNITREND振动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振动分析,将无线振动诊断系统集成到现有的自动化监控系统,通过WIFI网络系统,振动报警信息以日志形式实时推送到现场设备维护人员手中的PAD。

3.软件功能

使用产品化的现场作业管理软件对系统进行配置,实现巡检、点检、润滑、维修等各项现场作业,各项工作的标准、时间、执行人、检查人等要素都包含在作业任务信息中。

(1)作业基础数据配置

在现场作业管理软件上,将设备台账、岗位分级、人员情况、排班轮岗、作业标准等基础数据录入系统,从而将原先纸质或口头的工作转化为系统中电子化的作业。

(2)作业执行流程

对已配置好的作业模板,通过计划、执行、审核的总体流程,构建了一个闭环的移动现场作业管理体系,提高了现场作业管理的透明度和执行力

(3)作业数据分析

系统对作业数据进行了完整的归档和分析,可以自动统计作业人员是否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现场检查任务,对工作加以检查,及时发现工作问题。KPI分析功能允许从不同的维度对数据进行报表、图表等可视化分析。作为流程的一部分,还可以批准、编辑、退回提交的现场报告,对滞后的现场作业进行跟踪,提高现场作业执行力。

二、系统应用效果

本系统是一套创新的企业移动现场管理移动应用平台,集成专业的振动诊断设备、移动监控及报警管理、现场作业管理、绩效评估的班组作业管理一体化系统,使员工减少重复作业,实行无纸化记录,规范数据分析方式,达成人员、资产、作业的完美集成。

1.标准化作业

将物流设备的现场作业标准配置到系统中,使纸质的基准转化为电子化作业,系统根据执行人的记录值,判断需要进行拍照、提醒、跳转到其他作业等操作,以信息系统支撑制度规范的有效执行。

2.移动监控

将原有的物流系统监控报警信息通过信息交互的方式推送到PAD上,生成故障处理单据,提示现场维修人员并在现场完成故障处理的记录及数据采集,使监控和报警管理无处不在,故障全天候及时响应。

3.移动式在线振动诊断

建立一套基于WIFI的振动传感器为基础的设备诊断系统,探索对物流设备电机、减速机及其相关机械机构的诊断方法和模式,诊断系统报警信息通过信息交互的方式推送到PAD上,提示现场维修人员及时诊断、处理。目前主要应用于物流系统的堆垛机设备上。

4.班组卓越绩效管理的支撑

人员、资产、作业3个维度的全新集成和信息的任意分享,利用移动作业系统的数据对作业进行KPI统计,以例外作业(项)发生率为例,可以明显看到自系统稳定运行后,例外作业发生率处于下降趋势,说明设备运行状态逐渐向好。通过维修班组自行的评估—配置—使用—分析—优化的过程,目前形成了15项考核指标,如巡检时间不合格次数、点检例外发现次数、点检润滑计划及时性、点检作业质量不合格项目数、问题整改超期数量等,并以积分的方式应用于员工月度绩效考核中。

三、结语

作业管理范文8

由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不适应新的制造环境,作业成本法以其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国外诸多的以机器技术为主导并且人力耗用少的企业中得到重视。现在,企业纷纷引进先进的设备,这使生产自动化、智能化不再是梦想,并且直接人工费用在减少,间接费用在增加,这些都是作业成本法更加符合企业需要的原因所在。与此同时,企业也在这一大趋势下获益,可以更好地学习先进技术,可以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

2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原理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需要实施作业成本法,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在“成本少,收益多”这一盈利准则下,企业只有通过减少成本消耗来为自己扩大收益空间,在竞争中领先一步。

2.1创新思想理念

作业成本法适应多元化的制造环境,能够跟上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脚步,提出新的核算观念和管理方法,所以,它成为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次突破。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的过程中,既考虑直接成本所产生的作业成本,也考虑间接成本所产生的作业成本。这就使计算范围更加宽阔,使计算出来的成本更加准确,使分配标准更加精确。

2.2应用“成本驱动因素”理论

“成本驱动因素”理论是作业成本法应用的核心所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作业”作为成本核算的中间因素,再确定合理的分配标准。然后,在分析作业成本动因的基础上,按照产品的品种分配费用。

2.3注重作业管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企业生产产品品种繁多,使得工时在各种产品间的划分变得异常艰难。同时,间接成本的增多也为企业带来难题。作业成本法更加注重作业管理,更加强调作业成本产生的原因,这使得产品与服务的直接成本可以在因果关系中直接体现,间接成本可以在各个作业项目之间直接进行分配,这就变革了传统费用的分配原则,解决了产品品种繁多带来的不便。

3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3.1应用条件

当作业成本法作为成本计算方法时,是指产品成本的计算以资源为开端,再通过作业这一媒介,分步骤地在费用成本间进行结转的过程。所以,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才可以应用作业成本法。①多个生产链条,产品品种多样化。②各生产链条连续,管理结构完整。③以高科技为主导,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④掌握先进的技术理念。⑤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消耗比差距大。⑥企业操作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的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当作业成本法作为作业分析方法时,所需要的条件将更加具体全面。因为,上述条件不具有针对性。然而,作业分析法是作业成本法的延伸,更加重视分析成本和管理成本的过程,对管理的要求更高。因此,企业需要在作业的基础上将成本和管理这两个概念相结合,对成本进行管理,在管理中减少成本。同时,也需要企业工作人员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掌握分析成本方法并且能够连贯地完成作业成本分析过程。(本文来自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杂志。《中国管理信息化》杂志简介详见。)

3.2计算步骤

对于作业成本法来说,生产、作业和成本是必不可少的3个要素。并且,作业可以将生产成本和生产费用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作业成本法需要计算产品资源消耗成本,分配标准,再计算出相应的作业成本,然后将作业成本结转到产品成本中。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产品资源的来源,计量资源消耗量,计算出的资源成本。(2)对资源消耗的作业进行计量、分析、确认和汇总。(3)分析资源产生的动因,确定分配标准,在以上步骤基础上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个作业。(4)分析成本产生的动因,确认资源消耗的作业项目,并按照一定标准将其分配给各种产品。(5)将以上各步骤计算出的成本项目相加,按照产品的品种分类,得到每种产品的总成本,再除以产品数量,得到每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4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现实障碍

首先,作业成本法的计算过程复杂,步骤繁琐,对计算过程的准确度要求很高。同时,作业是作业成本法的中心环节,对作业的确认和计量也是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一个难点。如果实际操作人员不能熟练掌握计算流程,容易出现失误。其次,作业成本法还没有得到我国权威机构的全面认可,还有一些具体操作没有得到落实。而且,在作业成本法下的一些操作与我们所熟知的操作存在差别,例如期间费用的处理方法。最后,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并没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很缺乏复合型的人才,即缺乏熟练掌握作业成本法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流程的人才。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