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融入班级管理建设研究

儒家文化融入班级管理建设研究

[摘要]高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诸多不和谐现象,主要是家庭教育、社会评价和传统文化的缺失造成的。班级管理不能用传统的灌输、压制等手段,可以将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融入其中,儒家和谐文化就有很高的借鉴价值。笔者将“仁者爱人”“齐之以礼”“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思想融入班级管理之中,建设积极向上的和谐班级。

[关键词]儒家;和谐文化;班级管理;实践研究

如今高职学校有些学生道德观念淡漠、自私自利,缺乏集体观念,缺少包容心和责任心。针对这种现象儒家思想中的核心部分被重新重视起来。高职五年的儒家和谐文化的熏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重视道德责任的培养,强调价值传承,是其与实际密切联系的作用。班级管理是高职院校管理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抓好班级管理,培养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毕业生。高职学校的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既能在人际交往时懂得“以和为贵”,又能在职场中有技能有个性。这样的重任都在我们班级管理中得以体现。

一、高职学校班级管理中不和谐的现象

(一)生生不和谐。在我们以往的观念中,象牙塔里的学生关系应该是比较单纯的关系,其实不然,由于家庭背景、教育环境背景的不同,学生与学生存在差异,学生之间也有一些不和谐的方面。第一,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不和谐。学生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主任的拥护者,有些普通学生与班主任不和,也就相应地敌对学生干部。有些学生干部没有以身作则,个人素质不够高,没有起到榜样作用,因而遭到普通学生的反对。第二,学生干部之间的不和谐。学生干部都是班主任的助手,由于奖学金分配不均、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等矛盾,学生干部之间也有不和谐的地方。第三,普通学生之间的不和谐。男女生相处不和谐、同一宿舍学生之间存在矛盾等等都体现了普通学生之间也有很多不和谐之处。

(二)师生不和谐。在传统教育理念下,教师和学生存在诸多矛盾。第一,教师和学生所处时代背景不一样。教师以80后、90后居多,而现在的学生多是00后,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就有很大差异,所以在看待问题上就存在很多争议。第二,高职院校教师基本上都是经过高中、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走过来的,而高职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原来学校的后进生,师生的教育背景不同也导致诸多不和谐。第三,教师教育理念落后陈旧,还保持教育权威,想用打压、控制的方式管制学生的思想,最后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不和。笔者曾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讽刺一名学生,后来事与愿违,这名学生处处和我对着干。后来我转变方式方法,找他到办公室谈心,深层次地了解他的思想动态,给予人文关怀,渐渐地学生与我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了。

(三)家校不和谐。有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对于孩子在校表现不管不问,出现问题了就责怪学校,说学校管理松懈、风气太差,导致家长和学校之间出现不和谐。有的家长过分袒护自己的孩子,孩子如果在学校受了委屈,不分青红皂白就去找班主任评理,导致班主任工作非常被动。笔者曾经遇到一个学生家长,一听说她的孩子在学校盗窃被抓现行了,她怎么也不相信,说她孩子以前多好,就是一进到职业学校就被带坏了,就怪班风、校风太差。当看到现场监控时,她依然还是没从自身反思,没能意识到学生的发展过程是家校合作的结果。

二、高职学校班级管理中不和谐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对学生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一个人,家庭的氛围会造就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良好性格特征的学生来自于和谐美好的家庭气氛。所以要注重家庭教育,更要加强家校合作,在和谐的家校氛围中学生快乐地成长。

(二)社会评价的偏差。社会上对职业学校评价一直不高,认为成绩不好、中高考的失败者才去上职业学校,很多家长认为选择职业学校就是多学技能,将来有一技之长,混口饭吃。所以不是太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这种评价的偏差会导致人们过多地关注技能,而忽视了学生身心素质、人际关系能力、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所以我们要扭转这种社会评价的偏差,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三)传统文化的缺失。高职学校班级管理缺乏对儒家和谐文化的融入,构建和谐班级少不了融入儒家和谐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儒家和谐文化中的“仁者爱人”“齐之以礼”“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等儒家思想融入班级管理之中,营造团结友爱、有礼有节的班级风气,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儒家和谐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建设的策略

(一)仁者爱人的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仁者爱人出自孟子《仁者爱人》。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满怀爱意的人,是具有大智慧,人格魅力,善良的人。孟子原文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是儒家核心思想。《论语》中共出现了109次“仁”,孔子事事讲仁、处处讲仁。“仁者爱人”思想包含“亲亲之爱”、“忠恕之道”和“恻隐之心”三层重要含义。高职学校班级管理中融入“仁者爱人”思想就是首先教师要有仁爱之心,尽管学生学习成绩和性格特征存在差异,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地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学生。职业学校学生是被挤下中高考独木桥的,他们的心理难免会有一些自卑,我们教师要用仁爱之心重拾学生的信心,让他们在职校这个大舞台重新找回自信。其次要培养学生拥有仁爱之心,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家长会、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感知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孝道,延续“亲亲之爱”;通过班级集体活动学生们能了解友情之珍贵,相聚在一个班级就是一种缘分,遇到问题要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对他人的过错多一些谅解,培养“忠恕之道”;通过组织班级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每学期开展1-2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对日常生活中的新闻和案例进行辩论、解读,让学生明辨是非,感悟“恻隐之心”。

(二)齐之以礼的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齐之以礼”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呼唤“齐之以礼”的儒家和谐文化。有人主张班级管理就要用法家思想来管束学生,但是长期的压制、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表面上会起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当班主任不在现场时,又是另一番景象。真正优秀的班级是能做到有班主任在和没班主任在一样优秀,教师能做到真正的“无为而治”。那怎样做才能达到“无为而治”呢?那就要学生真正地对班主任心悦诚服,这不是靠压制就能做到的。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商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才是班级的主人。在遵守这些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安排几个学生作为监督员,通过学生管理学生,更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齐之以礼”强调“礼节”的重要性,“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安定有序的班级秩序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齐之以礼”的和谐班级既有“礼”的约束,班主任又注重创设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这样“有礼有节”,发挥了学校教育和环境教育的融合作用。

(三)以和为贵的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礼之用,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第一》。原文是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意思是说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以和为贵”突显“和”的重要性,中国人素来遵从“以和为贵”的人际交往法则,“万事和为贵”“家和万事兴”。高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依然要营造“以和为贵”的班级氛围。首先是师生和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没有代沟,教师不是高高在上,而要试着去了解学生的世界,比如学生玩的游戏“王者荣耀”“吃鸡”,学生看的抖音短视频和追的明星,这样才会和学生有共同语言。这样的师生关系才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才会让毕业多年的学生依然和老师保持联系。其次是生生和谐。高职学校的学生关系还是比较复杂的,特别是男女生关系,处理不当的话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学校每学期学工处都会开设关于“花季少男少女”的专题讲座,开展1-2次关于男女生交往的主题班会课,特别重视生生关系。因为和谐的学生关系是他们成长成才的保障和后盾,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

(四)和而不同的思想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是孔子所言。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和谐的班级应该是注重发挥每个学生特长和个性的班级,是充满活力的班级。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尽显自己的特色,这样的班级才是特色班级。具有“和而不同”特色的和谐班级,才能让学生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才能真正发展自己的个性。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会想到向老师和同学倾诉,因为这样的班级是他信任的班级,是充满活力的班级。主张“和而不同”的班级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优势,根据学生的特色进行分工,做到“各美其美”,从而成为有活力、有特色的班级。当然,儒家和谐文化的四个思想不是割裂地融入班级管理之中的,而是综合地运用到管理中,要发挥他们的合力作用。在今后的班级管理实践中,我将理论联系实际,将儒家和谐文化运用到班级管理之中。

作者:顾小萍 单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