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技术论文范例

管理技术论文

管理技术论文范文1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隶属于武威市的三级乙等肿瘤专科医院,目前开放床位500余张,临床护理单元12个,特殊护理单元11个,护理人员370人,其中本科学历56人,大专202人,中专112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29人,护师89人,护士249人。

1.2方法

1.2.1传统纸质档案管理

2010—2011年护理部将所有护士的毕业证、身份证、执业证、资格证复印件按科室装订成册并定期更新,将荣誉证、进修结业证等复印件按类别分别装订成册,并定期更新。

1.2.2电子技术档案管理

2012—2014年护理部按来院时间为护理人员编写档案号,以护理人员的姓名及档案号为名称建立文件夹,将毕业证、身份证、执业证、资格证、荣誉证、进修结业证等各类证件的扫描件以子文件夹形式保存于其中;将护理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包括护理人员的基本信息,学历,职称,家庭情况,奖惩记录,科研及论文情况,每月护理部理论、操作抽考成绩,进修情况等)存入文件夹内,形成电子技术档案。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更新技术档案并保留备份。

1.3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方法更新、整理一次花费的时间,资料保存的完整性以及护理管理人员对两种管理方法的满意度。

1.4评价方法

工作人员分别记录更新一次档案所需时间,每月一次;每月统计科室、个人审核资料保存是否完整;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并汇总结果。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2讨论

2.1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电子技术档案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搜索功能,快速查找相关人员的资料,方便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同时还可以客观了解护士继续教育以及科研论文等情况。观察组在更新、整理技术档案时消耗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通过电子技术档案,护理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护士个人的工作表现及晋升情况,动态掌握护理人员资料,改变了以往因人员资料繁多查询困难的局面,节省了时间、人力、物力,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2资料保存完整

纸质版档案在办公室搬迁、借阅、保存不当等情况下可能会遗失,而电子技术档案管理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优点,弥补了纸质版档案管理的诸多不足,使得资料保存更完整。观察组资料保存较对照组明显完整(P<0.01)。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的电子技术档案存有备份,要求科室管理人员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档案也存有备份,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减少了资料遗漏、丢失等现象。

2.3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护理部存有全院护理人员的电子技术档案信息,并由专职人员管理,负责完善基本情况登记表,各类证件扫描件的存储,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的录入,并负责定期更新;各护理站及特殊护理单元均有科室护理人员电子技术档案,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电子技术档案的实施减少了管理人员整理、更新技术档案的时间,且方便查阅,增加了管理人员与护士、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提高了护理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表3显示,观察组管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4体现人文关怀

护理人员家庭关系的建立便于紧急情况下护理管理人员查找其相关信息,了解护理人员的家庭背景,方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与护士间的沟通,帮助护士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可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2.5节约人力及资源

改变了以往各类证件复印件由各科室护理人员复印、上交护理部、护理部工作人员按类别顺序排列的工作方式,电子技术档案管理由护理人员将各类证件的扫描件通过QQ等方式传至护理部,护理部按技术档案号入册,节省了护理人员复印、上交档案所花费的时间,节约了护理部工作人员整理、更新技术档案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纸张的消耗,节约了人力及资源。

3小结

管理技术论文范文2

车辆技术管理是一个全过程管理模式,管理车辆从开始选购到最后终报废的整个过程。车辆技术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车辆在使用中状况良好,安全生产,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车辆技术管理包括了很多方面的管理,例如前期管理包括选购、接收,中期管理包括使用、维护和检修,后期管理包括改造改装和报废等。还有车辆封存、停驶和车辆技术装备管理等。加强车辆技术管理,能够保证运输低耗、高效、安全、优质,让车辆能够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2.形势变化

近年来国内环境的变化,对车辆技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2.1市场变化

我国大力兴建高速公路,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也不断增大,公路的运输能力增长迅速,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到2008年年底,我国公路营运车辆达到930多万辆,大型客车25万辆,载客汽车170万辆;专用载货汽车和普通载货汽车分别为41万辆和720万辆。截至2008年,我国旅客周转量达到12532.21亿人公里,客运量达到将近270亿人,公路运输量连续增长。

2.2技术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车辆数量逐渐增加,而接下来几年我国的汽车工业技术将出现质变。而现今汽车市场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越来越多的轿车将使用柴油机,电动汽车出现并开始应用,国家将制定更加严格的安全标准,更多轻质材料将代替现今普遍使用的钢材,车重越来越低,汽车上将出现各种电子设备。

2.3能源危机

环境问题逐渐凸显,能源危机开始威胁到每个国家,而汽车行业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能源短缺给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虽然我国是石油大国,但是很多石油仍然需要进口,汽车数量的增多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我国机动车消耗柴油量占据了总量43%,消耗的石油达到总量的85%。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到2030年我国石油量必须达到3.63亿吨,而我国石油产量难以满足汽车消耗,因此需要大量进口,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汽车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制度不健全

很多管理政策都不够完善,例如车辆二级维护竣工检测机制和综合性能检测行业政策等,影响了汽车行业的顺利发展。首先,评定营运车类型的制度不完善,一般交通部采用的是JT/T325标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虚假配置的问题,又如将某些新品牌的客车同时评为中级客车和高级客车,例如金旅、宇通等;第二,很难将一些车辆检测的内容落到实处,我国车辆流动性很大,有一些需要重点检测的项目,但是现行的检测方法无法满足需求,例如密封性检测、油耗检测等。现今大多数监测站不检测底盘输出功率,直接捏造数据填写在报告单上,实际上我国有关于底盘输出功率的规定和标准,但是这个检测项目并不包含在实际检测中。

3.2管理不到位

车辆技术管理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出台了相关规定,允许当地部门和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管理道路运输及其相关业务价格,但是大多数维修企业或者维修站并未执行这个规定,仍然执行原来颁布的工时定额,收费和规定的标准有很大差别。为了能将车辆运行的技术状况完整、真实的反映出来,需要为车辆建立档案,在其中行驶里程、交通事故等信息,但是大多数档案都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临时填写的,缺乏真实性和可参考性。

4.如何加强车辆技术管理

4.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已经有关于车辆技术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可操作性太弱,细化程度太低,无法适用于一些特殊情况。因此要修改一些法律法规同时增加一部分,保证相关法规更具系统性和权威性,能够实际操作。

4.2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要抓好源头,大力宣传车辆维护。将二级维护落到实处,做好信誉质量考核工作,如果经营者没有按期维护车辆,则要严格按照规定处罚。利用理论知识加强管理,科学理论是车辆技术管理的基础,同时还需要正确的方法以及科学的决策,因此要加强研究相关政策和理论,预测车辆技术管理的发展趋势,可以有效指导车辆管理计划活动的发展。

4.3转换思路

应该结合市场和社会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层次的车辆建立不同的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开展简单有效的管理工作,认真解决繁琐、不切实际的管理方法。

5.结语

管理技术论文范文3

由于制造质量低劣而引发事故的现象在压力容器的使用过程中屡见不鲜,为了确保压力容器制造质量,压力容器应由获得相关资质的专业单位制造和现场组焊。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主要取决于材料质量、焊接质量和检验质量。制造压力容器的材料必须有质量合格证书,在投产前应认真核对证书、材料炉批号和牌号标记,认真检查材料的表面质量、性能和化学成分。焊接质量是保证制造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保证焊接质量,必须要认真编制焊接工艺和进行焊接工艺评定,严格焊接材料的验收、保管、发放、领用程序。对于工作人员必须要取得焊工合格证书。质量的检验,压力容器主要进行焊接表面质量、无损探伤和压力试验三个方面的检验。1)焊缝的表面质量,要求形状、尺寸以及外观应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图样规定;不得有裂纹、气孔、弧坑和肉眼可见的夹渣等缺陷,清除焊缝上的熔渣及附近的飞溅物,焊缝与被焊着着间实现圆滑过渡;焊缝的表面不应该有明显的咬边,或咬边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2)X-射线、超声波、磁粉和渗透探伤通常是探测压力容器的手段。渗透探伤按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有关规定进行。3)压力容器的压力试验是指耐压试验和气密性试验,耐压试验包括液压和气压试验。

2压力容器的安装管理

在压力容器的安装方面,必须确保该施工单位具备安装资格,能够在规定中汇过去安装的资格而进行安装。安装前期,安装单位需要将安装内容及强情况告知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确保设备安装正确以及设备的安全、合理使用。在安装特殊压力容器其容积不小于10m3的压力容器,如蒸球、生产装置中一并安装的其他压力容器,液化气储罐,医用高压氧舱等时,安装施工单位、使用单位必须向当地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部门申报,详细说明压力容器的名称、种类和数量、制造商、使用单位和部门、安装施工单位及安装地点等信息,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

3压力容器的使用管理

为了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优化、快速运行,必须要进行管理体制的改善,做到管理严格化、规范化,使压力容器在安全范围内使用、操作正确,同时具备合理、科学的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消除障碍,保证压力容器的安全运行。1)不仅要增强安全操作意识,还要具有专业的使用知识,在压力容器使用过程中按照规范及原则进行操作,严格掌握使用要求;2)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操作,保证顺序的准确性,认真操作及使用,在操作检查中,对设计工艺及操作内容进行监测,避免出现操作失误,严禁设计过程中对于压力、温度及负荷的不合理控制及违规操作,避免造成严重的事故,同时,遇到事故后禁止人工试探,以免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日常检查首先检查操作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参数指标有无异常;其次对法兰、防腐层、安全阀、爆破片等检查有无缺陷,最后检查紧急切断阀以及安全连锁、报警装置等安全附件是否灵敏和可靠。定期检验,形成日常维护与保养机制,及时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对于企业来说,企业负责人或总工对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任命具有压力容器专业知识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安全工作。设备动力部门是企业对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管理的职能部门。

4结语

管理技术论文范文4

1.1“全院护士”工作表设计

打开表格,横序列从A开始分别输入科室、总人数、各科人数、姓名、职务、出生年月、身份证号、参加工作时间、现学历、最后学历毕业学校、毕业时间、任职资格、取得职称时间、政治面貌、执业证书编号及备注等。竖序列分别按横序列的项目依次输入相应资料。护士轮科时只需把护士所在横列单元格剪切后插入轮转的科室单元格中,也便于下一步与每个护士个人技术档案进行快速链接。

1.2“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工作表设计

把“全院护士”工作表进行复制,重命名为“职称结构”,删除标题行,全选工作表,点击“排序”,以“任职资格”为主要关键字,“取得职称时间”为次要关键字进行排序,排序后表格可直观地反映各职称人数、取得职称时间先后顺序。为动态反映职称结构,在表格的右侧空白处通过图形向导插入全院护士各职称人数的统计图表,注明每次统计的时间,一般每年职称晋升后统计一次。“学历结构”表格也以相同的方法建立。

1.3“人事变动”工作表设计

“人事变动”表格横序列从A开始输入年份、时间、当年新招录护士(调入、新招在编护士及非在编护士)、离开护理岗位护士(退休、辞职、转岗、调离等)、职称晋升、继续学历教育毕业等信息,有人事变动时,分别在相应的序列内输入名字,此表格可动态清晰地反映历年护士进出、各职称、学历等动态变化。

2“护士个人技术档案”工作表

2.1工作表的建立

新建Excel工作表作为“护士个人技术档案”,打开表格,新建Sheet1~7共7个工作表,分别命名为:基本情况、科室轮转、奖惩考评、业务考核、中医培训、学术活动及进修、论文及技术成果。每个护士一个工作表并以名字命名,根据项目输入个人信息资料。再将工作表放于以所在科室命名的文件夹里。

2.2工作表内容设计

打开表格,“基本情况”工作表内容包括个人的基本资料,照片,学历教育经历,工作经历,技术职称晋升,职务变动等项目。“科室轮转”工作表内容包括轮转科室、起始时间、工作时间、担任职务。“管理考核”工作表内容包括:考核年度,出勤情况、病事假、绩效考核、奖励登记、过失处罚登记等。“业务考核”工作表内容包括:考试时间、理论内容及成绩、操作项目及成绩、年度一、二类学分、年度中医学时等。“中医培训”工作表内容包括参加各类中医培训的时间、内容、组织部门、获得学时,每年进行一次学时汇总。“学术活动及进修”内容包括参加市级及以上二类学分和一类学分项目,个人进修起始时间及专科等。“论文及技术成果”内容包括个人发表的论文资料、开展的科研课题、新技术、新项目及成果。

2.3“护士个人技术档案”输入方法

为保证个人技术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连续性,首次建档时需输入原个人纸质档案中的全部资料,并按要求进行完善。在首次输入时,由各科护士长共同协助,以科室为单位输入科内护士的技术档案,对个人一般资料进行重新核对,确保电子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最后再汇总至护理部。

3功能应用

3.1“超链接”功能应用

“全院护士档案总表”与“护士个人技术档案”建立以后,打开“全院护士档案总表”,选中个人姓名,点鼠标右键,点击“超链接”至个人技术档案,使总表中的每一个护士姓名与相应的个人技术档案链接。使用时,只需直接打开总表点击姓名,即可跳转到超链接所指向的个人技术档案中去,用完后若要返回,只需单击“Web”工具栏上的“返回”按钮即可。

3.2其他功能

“函数”功能:可应用于如中医学时的统计、学分统计等各类数据的统计;“排序”“筛选”功能应用:把总表复制后,可根据要求设置主要次要“关键字”进行排序或根据条件进行筛选,建立所需的工作表如人员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表格;“编辑”功能:利用其中复制、粘贴、查找、替换等功能,可方便信息的输入和查阅,可使用键盘的快捷功能键“Ctrl+X、Ctrl+C、Ctrl+V”等进行快速编辑;“标记”、“批注”功能:在护士一览表中,护理部可以对病假、产假、非在编等护士,在表格中用不同颜色填充单元格或标记字体进行区分。对于一些需要特殊说明备注的,可使用“插入”批注或右键插入批注。

4应用体会

管理技术论文范文5

1.1施工技术的管理贯穿在房屋建筑施工的全部过程

施工技术的管理始终都贯穿着房屋建筑的施工全过程,自房屋建筑工程开始的确定及合同签订再到工程的竣工验收,施工技术管理都始终涉及和贯穿着每一个阶段。同时,因为房屋建筑的施工建设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多工序、多工种以及多项技术,共同交叉应用、协调配合的过程,所以其在应用方面也极复杂。这不仅要求做好图纸的会审、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现场组织和管理、质量的检查和验收等工作,而且还要充分地熟悉与了解相关的技术标准、规定,以及技术资料与技术装备的一些使用情况。

1.2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影响很大

企业建设房屋建筑工程的关键目的就是要获取较高的效益,而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上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此目的成功与否。同时,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高低还直接对建筑工程的成本、质量、进度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不一样的房屋建筑,它的外形设计与建设规模等方面都有一些区别,所受到施工环境、条件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也都不尽相同。

2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施工前的相应技术准备工作,不到位

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要提前审视设计图纸,并对设计图纸中一些不符合施工实际状况的问题与地方,需要和专业人员商讨并加以修正,最后得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施工图。然而,目前大多的建筑施工项目在设计图的审核环节上不是很重视;在施工方案上,往往施工的管理人员同样不予重视,认为只要施工队伍到位就能够开始施工。此种方法是既无效率,又缺乏科学化合理化的管理。

2.2施工原材料的管理不到位

有些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时,对于使用材料的管理较为混乱,他们将材料随意摆放,并对原材料的购买、运输、保存以及使用等相应阶段的管理,也缺乏科学、合理化的规范。同时,对材料采购者的监督管理也非常的放松,这往往使得最后所采购的原材料的质量出现问题,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同时,原材料的供应也不能及时到位。

2.3施工安全的管理方面不严格

由于不少的建筑施工工程都是在高空中进行作业,它是一项非常具有危险性的工作,所以,建筑施工的安全责任人一定要充分发挥其所应该承担的职责,并确保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但是,当前的施工方面既缺少对施工安全的监督与检查,又缺乏较好的施工安全教育知识,因而导致建筑施工的工作人员对施工安全方面普遍不了解且不够重视。

3房屋建筑上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3.1对行业当中的信息多加关注

要加强对行业中那些有效咨询信息的关注度,要时刻进行正确的分析,对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的创新以及运用,拥有正确、深入地了解与把握。并且,对于那些新材料、新方法以及新技术等有详细地了解和渗透,要时刻关注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变动方向。另外,通过引入与之相关的专业人才,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施工能力,要密切地关注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使用,并能够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关注和搜集。

3.2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系统并复杂的任务,要完成此项任务,管理人员需要完善组织上的建设,要严格的按照施工技术制度完成工作,对施工者进行科学的调控和规范。为此,管理者必须要熟识相关的政策,要与企业的特点相结合,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在施工中要按工程的变化来修正和完善制度。同时,施工管理者也要根据情况来制定出一些激励措施与奖惩制度,给予表现优好的个人及施工队伍相应的奖励,而对于那些玩忽职守或造成损失的工作者及施工队伍要进行适宜的处罚,来充分调动这些施工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3增强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

在建筑施工开始之前加强那些施工工作人员的一些相应的专业技能,并且要展开进行统一的相关专业的技术培训工作,从而让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所学习到的技术在应用方面能够达到一个同步的状态。当再出现一些相关技术上的问题的时候,能及时的被另外施工人员发现并及时的对问题进行改正,让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更为有效。

3.4强化建筑材料的管理

技术管理的工作不仅是对施工人员的相关技术提出要求,同时也要在建筑施工的原材料质量上实施严格管理。因而企业应根据建筑设计的要求采购适合的材料,采购时应该要求厂商出示材料的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并对采购的人员进行正常监管。材料入场时,要正确进行分类和摆放。新材料要严格按它的保管要求来进行摆放。实际施工中,要严格按其流程来进行施工,同时对其质量进行检查。

3.5加强施工技术上具体的管理措施

施工企业应该加强技术管理这方面的一些基本工作,如把相关技术的一些原始记录进行完善,并加强相关技术资料的规程、信息、档案及相关数据计量工作方面的管理等。施工企业在施工技术上的管理措施要加强,建立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让施工人员能准确意识到所承担的工程以及相关技术管理上的责任。利用先进的一些信息管理技术,来对资料的搜索、记录、整合以及保存等工作进行重视,并协同社会上其他建筑企业以及资深人员来共同合作,大力组建一个综合统一的、全国性的此行业数据库,为此目标进行不断的努力、奋斗,让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其施工技术管理上有更强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4结束语

管理技术论文范文6

气象信息的采集:气象信息对道路通信安全具有直接的影响,风向、风力大小等对行车阻力、抗滑能力、能量损耗等都具有直接的关系。另外,能见度是直接影响道路行车安全的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高速公路行车速度限制条件之一。当能见度较低是,往往容易出现追尾等交通事故,因此,在雾霾天气中,需要对高速公路行车速度进行一定的限制。雨雪天气以及酷暑、严寒等天气状况会对道路表面发生作用,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因此,在道路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以利用气象信息采集技术,及时掌握当地的气象条件,气象信息采集设备包括湿度计、温度计、雨量计、能见度仪、自动气象站等,需要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针对性的设备。交通信息的采集:交通信息主要包括车辆占有率、道路交通量、车头时距、车长、车速、交通密度等。通过对这些交通信息的采集,能够为道路使用情况分析提供有力的依据,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道路交通运行的情况。同时,利用这些交通数据信息,能够为交通管理系统、事件预测等提供有用的信息。交通信息往往是动态的信息,有的直接能够通过测量得到,有的必须通过几个测量参数的结合计算才能分析出来。现阶段,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主要包括磁力计测量技术、感应线圈检测技术、红外线、超声波检测技术、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等。紧急信息的采集:道路交通运行过程中,有时会遇见紧急情况,主要包括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等。这些紧急事故发生后,肯定造成交通堵塞、拥挤,影响道路交通正常运行,对此类紧急信息的采集,还需要包括对交通违章监测,为交通执法以及预防事故发生提供有力的依据。目前对紧急信息的采集技术主要包括自动检测技术与非自动检测技术两种,非自动检测技术容易受到天气、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运行成本较高,因此一般采用自动事件检测技术。通过在道路沿线安装摄像头等设备,实现对道路运行的设施监控,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好事件预测和预防工作,提高道路安全管理的质量。

2信息技术在道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如果说对气象、交通、紧急事件信息的采集是实施道路安全管理的基础,那么对这些信息的高效及时就是道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道路交通运营过程中,交通状况处于不断的变化中,不良的天气气候因素(大风、雨雪、雾霾等)会对道路运行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容易引发车辆抛锚、追尾等突发紧急事故,从而降低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所以,道路运行网络系统,需要将相关的信息及时准确的出来,为驾驶员行车路线的选择提供有力的依据。为了能够保证信息系统能够发挥对道路安全管理的作用,要求道路网络信息系统具备一定的功能,具体的功能要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

(2)能够为用户提供有关道路中路面、隧道、桥涵等状态信息,还包括各种设备的检修情况;

(3)具备道路使用信息的功能,能够提供道路运行状态,包括堵塞、关闭、事故、施工或通畅,为驾驶员线路选择提供依据;

(4)具备道路限速信息功能;

(5)具备警告信息的能力,包括违章警告、拥挤警告、排队警告、施工警告、事故警告、环境警告等;

(6)对限速原因、限速值等信息的供功能。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图形式可变信息板、移动通讯、文字式可变信息板、交通广播、车载系统、路旁无线电等。各种信息方式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如车载系统具有信息量大、针对性强、信息及时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等缺陷。再如可变限速标志能够加强驾驶员对限速的重视,并了解限速原因,但缺点在于其的信息较为单一。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信息对象,选择不同的信息技术。信息对象主要包括驾驶员、交通救援部门、交通管理部门等。

3道路安全管理总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道路安全管理中,同时信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基于此,道路安全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整体性能提升。特别是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强化了检测器各项功能。一方面,根据电磁场变化原理,开发功能更加强大的车辆检测器,改进信号处理装置以及探头,提高检测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基于超声波、微波等电磁感应原理,提高检测器的抗干扰能力,提高检测器的安装、维护简单性。

(2)系统化、机电一体化发展前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科学计算方法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使道路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向着更加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如感应线圈智能交通流量检测仪、遥感微波检测器、红外线定位摄像系统等的开发与研究。

(3)在现有的信息技术基础上,加强对新技术的开发,包括用新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代替传统的视频监测技术,实现对更多车辆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提高交通监控图像识别的准确性与实时性。

4结语

管理技术论文范文7

1.1对于技术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作为生产型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最大化,重视经营管理和生产管理是正常情况,但技术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同样不应该被忽视。技术档案管理作为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内容繁琐、投入精力大、耗时长、短期回报不明显,这些特点给生产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特别是对于生产任务重、人力资源有限的企业,同时由于技术档案管理可能出现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工作效应,造成企业管理者对该项工作有意无意的回避。

1.2技术档案管理不规范

技术档案不同于行政档案、人事档案,其本身对于档案建立、分类以及日常更新需要一定的生产管理和专业技术经验,而具备这样经验的人员往往又是企业生产骨干,不可能投入过多精力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这就造成了技术档案建档、分类和更新工作中由于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和经验不足技术档案管理不够规范,技术档案内容缺失或者关键参数不准确。另外,即使是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在做这方面工作,也可能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对于档案管理理解层次不同以及投入精力不同,造成该工作开展的差异性,都是直接影响技术档案规范性的重要诱因。

1.3技术档案管理缺乏连续性

技术档案管理贯穿企业的设计、建设、安装、调试、生产到后期检修、技术改造各个阶段,很难保证原有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不发生变动,岗位变动就意味着该人员不再承担技术档案管理的主要责任,在人员变更的情况下,即使可以做到交接过程的规范与全面,也会因为前任与继任管理人员理念、能力和对该项工作投入度不同等各种原因造成该项工作停顿、半途而废甚至推倒重来,造成工作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企业生产活动中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的不同,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指导或者规划也会造成技术档案管理中的断层或者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出现。

2对于技术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技术档案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强化管理意识和制度建设,形成符合企业自身特色的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2.1加强技术档案管理意识

首先需要肯定技术档案在企业经营和生产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技术档案具有原始性和凭证性的特点,一旦技术档案管理不到位造成资料缺失或者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中断将对企业造成不可预测的损失。其次,将技术档案管理作为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避免因工作冲突或者人员工作疏失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强化技术档案管理重要性宣贯,使得生产人员自觉加入到技术档案管理体系中来,高质量完成技术档案建设、管理工作。

2.2规范技术档案管理体系

技术档案管理体系的规范,首先需要明确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保证技术档案管理人员明确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可以综合档案管理规范和生产管理人员的需求,形成符合企业特色的技术档案管理体系,明确技术档案内容、格式、检索关键条目等内容,保证技术档案更新的时效性、形式的规范性,规避因人员变动或者企业经营氛围改变造成技术档案内容的疏漏以及质量下降。

2.3实现技术档案跟踪管理

考虑到技术档案管理贯穿企业全过程,建立并形成技术档案跟踪管理制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建立以节点性工作为考核点,技术档案管理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跟踪管理的依托,可以有效降低因技术档案管理衔接不到位、企业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影响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等不利情况发生的可能。同时,对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指导,也是推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跟踪管理的有效途径。

3全方位打造立体式技术档案管理系统

要实现技术档案的全过程高效管理,就要求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在项目前期对于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有明确的思路和计划,并在技术档案建立初期甚至更早就明确档案内容、格式、档案变更程序以及如何实现技术档案跟踪管理的管理办法。

3.1技术档案的格式

技术档案的格式主要用于规范技术档案的建立和定点存放以及检索关键条目,应类别区分、装订形式、名称与时间排序、文本格式(档案名称、标识、页码等有效统一)等相关内容。通过规范技术档案的格式,可以让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在整理技术档案时可以保证技术档案的完成质量和更完整、更有效地存放技术档案以及实现对于技术档案检索效率。

3.2技术档案的变更程序

技术档案变更程序是在技术档案内容或者格式发生变化,由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完成的对技术档案的更改手续。为保证技术档案的一贯性,除非技术档案存在重大缺陷或者生产业务需求进行较大变动的情况下不对技术档案格式进行调整,而对内容的修改也应在保留原有信息的情况下完成,以保证原始信息留存和全过程管理。

3.3技术档案的跟踪管理

针对企业生产各个阶段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档案的跟踪管理制度。例如在设计阶段完成项目科研报告、审批文件、设计资料等技术资料的收集以及对于技术档案管理架构和流程的实现,在建设与安装阶段完成设计资料变更、合同与技术协议、到货清单和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收集,调试阶段完成调试报告、设计变更资料的收集以及项目竣工资料整理,生产阶段完成机组性能参数、试验记录、工艺记录、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备份数据和日常运维相关资料收集以及对现有技术档案调整工作,检修和技术改造阶段完成检修记录、设备变更记录、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措施等相关资料收集以及对于技术档案的补充工作。保证各阶段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是技术档案跟踪管理的核心和根本。

3.4技术档案管理工作的贯穿

要打造立体式技术档案管理系统,关键是抓好贯穿整个技术档案管理的管理人员。首先,应强化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技术档案在生产建设、工程设计和技术改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更好地完成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任务。其次,赋予技术档案管理人员足够的权利,可以调动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保证技术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最后,设立技术档案管理督管和奖惩机制,让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在监督下工作,保证工作进度和完成质量。

4结语

管理技术论文范文8

第一,建立健全采矿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法律法规,并将其深入到采矿工人的思想中,认真贯彻与落实;第二,增设与完善采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准入标准,选用专业性强、高素质的安全技术管理员对采矿工程中的各项安全问题,进行严格检查与审核;第三,建立安全生产及技术管理资料档案,对有关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保存;第四,按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政策与规章;第五,制定相关措施保障安全技术的落实与实施,提高生产环境的整体水平,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从而更好的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加强采矿安全技术管理的实施

面对当今采矿工程中频发的各种安全事故,做好安全技术管理是保障采矿安全及采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的内容,对于采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树立采矿安全责任意识。各方面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上至领导,下到基层工作人员都要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办事,并在安全责任意识的指引下完成工作。因此,树立树立采矿安全职责意识,健全采矿安全责任制度,对于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采矿安全技术管理以责任到人为原则,以完善的采矿安全职责为基础,高度重视采矿安全,提高采矿安全技术管理水平,提升采矿企业经营效益。

其次,做好安全检查相关工作。采矿企业安全检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对采矿工作中的各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尽量消除或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保证采矿安全。安全检查通常都会采取有领导、有组织的检查方式,并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采矿安全中的各种问题公布于众,同时还要做到“四不推”,班组不推给工区,工区不推给矿部,矿部不推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不推给当地政府,扎实做好采矿安全技术检查与管理工作。关于安全检查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五点:一是要认真检查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规的执行情况;二是要检查对上级的安全生产政策、方针及决定的执行情况;三是要检查采矿环境的安全情况,如井下巷道的支护状况,空顶情况等;四是检查采矿工具、设备及相关防护装置与安全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技术管理的相关标准,检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按照原计划有效的落实;五是检查预防自然灾害的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只有在采矿安全检查过程中做好以上五点工作,才能保障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切实有效。

第三,积极开展安全技术管理的培训工作。从目前多起采矿安全事故的分析研究中我们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领导及员工都未接受过采矿安全技术上的相关培训,不具备专业性的采矿安全理论与实践基础,从而会导致违章、违法等操作出现,因此,如何在采矿企安全技术管理过程中,做好技术和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是实现采矿安全的重要途径。培训的主要内容应紧紧围绕采矿企业安全、技术部门安全意识的提升来开展,经过专业的培训之后,采矿技术人员及安全部门负责人应当树立起较强的安全操作意识,并以榜样的形象激励基层员工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政策,从而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增强全体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

最后,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具体是指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采掘作业规程。前者主要包括严格按照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操作程序进行使用,同时要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由于工具操作的不正确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要考虑岗位与工种的差别,在操作流程及规定上也要进行相应的区分,并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执行;后者主要包括采掘作业范围内的地质概况、安全技术措施及生产工艺等都有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从而有效的指导采矿安全生产,对于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若在采掘作业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出现,需要按照安全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对异常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确保采掘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