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医生论文范例

公司医生论文

公司医生论文范文1

关键词:会计专业硕士案例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改进路径

会计专业硕士(以下简称MPAcc)自2009年开始招收以来,由于培养理念、学生指导方式以及培养时间的灵活性等特点,受到了社会广泛青睐,学生招生规模也因此急剧扩大。但由此也带来学生指导上的困难,特别是学生毕业学位论文的创作方面。根据MPAcc最新培养方案,学位论文一般为研究报告、案例论文与案例分析报告。因此,分析案例学位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路径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案例研究对会计专业硕士的重要性

(一)培养方案中规定MPAcc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参与案例学习、研究与开发活动。案例研究与开发活动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与的案例开发工作情况或科研成果评定成绩,学生取得相应学分,提高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并且毕业论文类型一般要求应采用案例分析、调研(调查)报告、专题研究、组织(管理)诊断等。鼓励学位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案例开发内容相关。以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案例研究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MPAcc毕业学位论文要求也有相关规定。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遵循“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指导原则。通过案例教学、案例开发、实地调研等方式,了解会计实务,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使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会计硕士人才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并重的格局。

(三)专业学位论文,需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当体现学生已系统掌握会计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具备综合运用会计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会计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二、会计专业硕士案例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案例剖析不深,理论与实务。“两张皮”理论与实务导致案例“两张皮”脱节现象仍然广泛存在于案例论文研究中,无法根据所学理论的指引去关注要研究的问题、搜集相关证据。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单一,导致案例偏离理论或者找不到理论的踪影,将会计理论基础当作案例中的摆设。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专业硕士的学制较短导致缺乏理论修养,案例数据搜集大多来源于网络二手市场,数据不可靠。MPAcc更侧重案例法教学模式,对于案例的运用没有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知识输入为主,没有激发学生自己的主动思考能力,案例分析不深入,有时只是针对具体的案例,没有引导学生去发掘掌握分析方法。博士研究生学制4-5年的训练尚且不能具备完全独立的科研能力,目前我国的专业硕士一般学制2.5或者2年,时间上的限制,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理论修养。学习时间有限、课程的设计又存在重复现象,类似课程的开设加大了学习负担,没有提高学习效率。专业硕士学生存在全日制与非全日制授课模式不同,培养出的学生却没有明显的区分,导致总体对专业硕士的理论知识的掌握降低了要求,没有扎实、系统的理论体系,案例研究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使得培养出的学生偏向学术型,但又因为时间限制,没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习的系统和深入。

(二)自我调查案例与数据保密的权衡。自我调查案例研究能够获取一手数据,但是由于学生的综合实践分析能力薄弱,大多数MPAcc专业学生是应届毕业生,社会工作实践经历匮乏,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主观能动性以及科研积极性有待提高,对于公司的运行方式与管理体制并不了解,分析的案例与实际脱轨。学校对于自我调查案奖励程度不足,仍然以国内外过去的经典案例为教学主要内容。在进行案例论文研究时,还存在另一种情形,大多数案例发生后的过程解决方案是商业秘密,存在行业间的竞争关系,并不希望公开披露供外界分析研究。自我调查案例代表性不足,数据商业机密又会阻碍案例的研究,二者如何在案例研究中进行取舍是问题所在。

(三)负面研究与自我保护。案例分析大类分为经营成功的经验分享以及经营失败的教训启示,供以后借鉴学习。在进行负面研究时往往会出现枪打出头鸟,少数服从多数等现象,但是真理往往掌握在那些少数人手中。在进行案例研究的过程中,可能从表象中看到了本质,由于处理的方法不恰当,反而遭受到外界的攻击,这样的事例时有发生。比如中国广州鸿茅药酒事件,中国神酒“鸿茅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帖子传达了谭秦东对鸿茅药酒的作用的个人观点,这是对企业经营产品质量的负面信息传达,没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手段,例如向相关部门举报自己检查发现的问题。最终以损害商品声誉罪,该事件导致跨省抓捕的广州医生谭秦东遭遇了97天的牢狱之灾,对其个人影响深远。2019年12月26日中国中药协会致歉公告,由于鸿茅药酒事件,撤销对鸿茅药酒的表彰。反映了当时质疑的言论并非造谣,由于处理方式不当,导致当事人以及案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进行案例研究过程中,矛盾冲突无处不在。

(四)研究主题与研究对象不吻合,新颖、典型性不足。专业硕士案例论文重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运用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结果。由于实习实践的时间较短,甚至有一些学生没有实习经验,选择的主题与后期进行论文撰写过程中搜集到的具体企业不符,或者是关联性不强,无法直接获取数据,只是截取一些二手数据,研究主题与研究案例脱离,论文就不够深入,论文质量不高,并不能够提供合理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符合MPAcc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但是案例教学比重仍然较低,优质案例缺乏。对综合性多案例研究较多,单案例研究较少。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为成本问题,选择采用自行开发的质量不高的案例,没有加大案例开发的资金、时间投入。案例分类不明确,对问题分析没有针对性。盲目追随热点话题,案例论文的选题缺乏个性,重复度较高,案例选择单一导致羊群效应撞车现象,热点案例过分扎堆。近3年将目光过多投向混改并购方向。另外一种情况是话题陈旧,反复写经典案例,缺乏创新性,经典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过多关注前人研究过的概念,反映出对新知识新理念的认知匮乏。例如盈余管理话题,2019年硕士论文将近600篇包含该关键词。

三、MPAcc案例论文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衔接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两个方向寻求解决方案,二者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的。在知识传授方面,加强院校师资力量,通过对老师的在职培训与离职深造,扩大青年教师与国外知名商学院交流机会,注入更多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专业的教学技能。严格要求学生的课程考核内容和毕业设计,重点考察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相关协会激发学生参加相关证书考试和知识竞赛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程设置,扩展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实习方面,有力解决学生实习公司分散问题,对实践活动的应付心理,统一化管理学生的实习基地,真正将校企合作模式用到实处,与对口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高质量安排学生的实践活动,将毕业论文与实习经历相结合,充分发挥校外导师的作用,从而能够使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更好的发现自己的就业方向、适应社会的需求。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综合运用到案例分析中,从案例论文中让学生更专业。课堂上与课外引进与时俱进的优秀案例让学生去思考,要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才达到设置相关毕业要求。

(二)加深自我调查。加强自我调查案例研究占比,需要改革培养模式,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无缝衔接,本科后期加入社会实践环节,在进入职场或者专硕的学习都有利处。MPAcc加强实践创新锻炼,实习的过程中深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整个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做财务,整个财务管理所需要具备的知识和理论框架,能够通过实习得到解决。想要突破数据保密的弊端,转向自行开发案例需要具备相应的研发团队,自我开发的案例具备相应的时代背景,具有时代性,很多经典案例可能已经过时,不再适合当下的教学。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需要给予教师一定比例的兼职时间,培养懂案例教学又懂案例开发的人才,支持和鼓励师生自我调查案例的开发与研究分析,加大奖励力度。如果教师与学生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在运用自我调查案例教学时,能够对案例分析得更清晰全面,有助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为毕业案例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增强培养案例研究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行案例研究之前,需要分析研究提出的问题,会对研究的企业造成的影响,不能盲目进行发表所谓的正当言论,要依靠法律保护自己,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的解决方案,让自己的导师或者更专业的人员进行评价。正如提到的鸿茅药酒事件,医生在发现鸿茅药酒存在问题时,借助专业监督检验机构,出具有说服力的报告,最终的影响力和后果也会截然不同,处理问题需要冷静思考,做到保护自己的同时,又能把问题解决掉。

公司医生论文范文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2009年至今我国新医改愈加深化,对药企的适应能力也要求更高。如何脱离早已形成习惯的营销模式、制定新的营销策略安然度过“阵痛期”,正是正大天晴面临的难题。文章将以正大天晴为例,通过EFE/IFE、SWOT分析其优劣势,制定新的营销策略,以帮助其度过转型期。

[关键词]

矩阵分析;营销策略;转型;SWOT分析

1引言

医药行业不仅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它的健康规范化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伴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以及新医改的深入推进,中国医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后的瓶颈期,对医药的需求依然庞大。同时,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享有人口老龄化、农村基础医疗条件提升、消费结构升级等诸多有利条件。作为一家制药企业,正大天晴主要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专利申请已超过100项,其产品疗效在肝病领域具有领头优势;而且正大天晴在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代表性,如何转变策略、建立新型的营销模式是正大天晴的难题,也是本论文的主题。

2正大天晴企业外部EFE、内部IFE营销环境分析

2.1正大天晴的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2.1.1政治因素

中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80年代才正式进入中国的医药企业井喷,出现行贿受贿、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太过依赖仿制药等问题,医药市场越来越混乱。2015年新医改进一步深化中国医药行业管理力度,新的监管环境给正大天晴制药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

2.1.2经济因素

1990年以来我国经济便长期以GDP增长超7%的速度高速发展,有利于医药行业发展。而2015年中国GDP增长首次跌下7%,医药制造业也受医保控费、招标降价等政策影响放缓增速。此时正大天晴却逆流而上,提前一年完成了销售额百亿元计划,成为连云港第一家销售额达到一百亿元的医药企业。

2.1.3人文社会环境

首先,西医进入中国刚过百年便已成为主流,一是因为其治愈快速比中医高效。二是因为中医在国人心中更多的是一种经验技术,患者盲目追捧老中医而不遵年轻中医的医嘱。中医便慢慢出现在调理和绝症二者之中。另外,正大天晴坐落于苏北临海小城连云港,人情往来频繁,基层管理弊端多。因此正大天晴着力于国家的新规定,逐步向专业化营销转变,吸纳药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比例逐年增多。

2.2正大天晴的内部营销环境分析

2.2.1内部优势

(1)资本运作好。正大天晴的前身为连云港东风制药厂,在日渐衰落中时任厂长努力寻求外援并多次与员工协调,终于与正大集团在1997年合作成立连云港正大天晴医药有限公司。正大集团的注入使天晴资金链不断,财务状况良好,为制药保驾护航。(2)创新力强。2015年,正大天晴投入科研经费占预算销售收入的9%,有力地支持了其项目研发和创新发展,新申报临床品种36个,新立项品种71个;2015年新增专利申请120项,其中发明专利112项;授权公告36项,包含发明专利16项,国外授权公告6项。(3)产品结构初步调整。肝药与非肝药的比例由2013年的8∶2,调整到目前接近7∶3,抗肿瘤新产品得到多家医生询问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可见正大天晴已经认识到要适应如今的社会不能仅在肝病领域发展。

2.2.2内部劣势

(1)地理环境。正大天晴坐落在江苏北部的小城连云港,苏北的地理位置不能吸引大量优质人才前来,所以正大天晴便把财务部和研发部搬往南京,然而收效甚微。而且小城镇人情关系较浓,不利于基层管理。(2)营销方式。医药市场营销在新医改的推动下越发正规,而改变需要时间,裁减人员需要魄力,因此正大天晴现在的营销方式还是“客情”为主,学术方面为辅,努力向学术方面靠拢。EFE加权分数为2.4,稍稍低于矩阵理论平均分,说明机会小于威胁,表明了正大天晴应该转型营销策略。IFE正大天晴得分为2.6,微微高于矩阵平均得分2.5,即表明正大天晴在自身创新及品牌规划上很有主见,已具备初步转型的能力。

3正大天晴药业有限公司的SWOT分析

3.1优势分析

正大天晴公司的优势表现为肝病领域领头羊,注重自主知识产权,非常看重研发。(1)肝病领域。正大天晴早在80年代便放弃多线药品,主攻肝病领域,可以说是以“肝”起家,如今肝药产品占全国医院肝病用药市场18%的份额。(2)知识产权。2008年,正大天晴拥有独家专利的新药异甘草酸镁获得第十届中国专利金奖,成为为数不多的中国专利金奖之一;2008年专利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50%以上;2015年新增专利申请一百二十项,其中有发明专利一百一十二项、授权公告三十六项,包含发明专利十六项,国外授权公告六项,尤其是针对安罗替尼的专利就有十四件。(3)看重研发。2015年,正大天晴投入科研经费占预算销售收入的9%,共取得临床批件30个,生产批件2个。新申报临床品种三十六个(其中化药1.1类五个、生物药两个),新立项的品种七十一个,超过原计划三十多个。2015年是正大天晴公司1.1类新药临床前研究最多的一年,也是生物药立项最多的一年。

3.2劣势分析

正大天晴公司还较为缺乏具有药学专业知识的生产人才,生产成本较高,导致普药的市场竞争力不强;自身历史带来的基层管理不善导致一线营销人员经常更换,是行业内有名的“留不住人”。

3.3竞争机会

正大天晴肝药研发技术全国领先,其中药现代化技术领先,可以充分利用自主研发能力,扩展产品线宽度。

3.4竞争威胁

2014年正大天晴在医药行业的排名为第20名,仅连云港便有不下2家药企与其排名不分上下,在产品方面各有优势,更不用说外企的强大竞争力。而正大天晴上市失败对于资金链的需求就比同区域已经上市的恒瑞公司更大。

4正大天晴原有的营销策略

正大天晴原有的营销方案中,市场渗透并不全面化,主攻几家大医院和大科室;市场开发太过注重医院,基本不涉及药房;产品开发占比虽然逐年增加却离老牌医药企业的比重还差很多,可见其缺少重点部署。

5正大天晴优化后的营销策略

5.1专业化的发展方式

5.1.1市场渗透

市场渗透应该全面化,通过更大力度的营销方案提高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加销售人员、加强公关工作。主攻几家医院的几个科室已经不再适用。因此正大天晴更应该全面化渗透,而不是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5.1.2市场开发

正大天晴应该通过进一步市场细分,将现有产品或服务投入新的医院或科室,寻找并强化更多的企业目标市场;医药电子商务发展和国家越来越规范的各项规定要求正大天晴不应该将市场局限于医院,更应该面向药房,开辟专线营销人员专攻药房,并适应日益迅速发展的电商行业。

5.1.3产品开发

2015年正大天晴在南京江宁开发了一块520亩的研究中心,并将科研中心从连云港搬到大学林立的南京,对大学药学专业毕业的人才每月补发1000元。另外,正大天晴即将于近两年上市的抗肿瘤新药也受到了医生与医院的期待。

5.2一体化发展方式

正大天晴已在全国设立200多个办事处,但是需要前向一体化,在全国各地根据市场大小分布进一步细化设办事处并选择合适的经销商。随着医改的推进,基层医疗条件逐步提高,今后也许能看到更大的市场。同时进行后向一体化,可获得独特甚至更优越的商品或垄断商品的供应,以提高企业竞争力、稳定供求关系,防止供应商之间联合或需求者之间盲目竞争。

5.3新媒体化的发展方式

5.3.1药品的特殊性

2005年12月起处方药不得在大众媒体上刊登广告,医生和患者通常没有渠道去了解相关的药品知识,造成药品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因此正大天晴公司应该积极创新营销方式,结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培训与教育,为医生打造专业权威、互动式平台,为患者提供全线产品及全方位、差异化的互动式服务平台。

5.3.2多渠道整合营销

建设多平台立体传播的营销模式,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营销方案;同时不拘泥于传统“客情”营销与专注医院的一条线;多开发药店与网上药店对正大天晴的发展更好、风险性更小。

5.3.3社交网络线上与线下结合营销

正大天晴可以自行研发App,宣传公司情况前景与药品信息;也可以进行更简单的公众号开发,将公司公众号做得学术化、趣味化,从而进行大范围宣传。同时秉承学术推广思路结合新媒体针对肝病领域举办各类线下会议;对不同级别的医生进行学术及产品教育,既可以宣传公司对于学术专业的积极性还可以给医生留个好印象。

6结论与不足

6.1结论

正大天晴作为一家在肝病专科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核心技术的大制药企业,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第一,在营销的渠道上采用子公司划分区域办事处的模式,更好地进行细分市场管理和细化市场营销;第二,向学术化转变,多举办学术讨论会议,得到医生的专业认可;第三,实施品牌营销策略,通过整合营销传播模式,加强品牌文化建设,建立品牌危机处理机制,提升企业及品牌形象。

6.2不足

由于政策、市场、营销环境等方面随时变化,本论文对正大天晴所处的营销环境和信息不能做到全面的概括,一方面对新医改的解读不完全,在市场信息的挖掘方面还不是很充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各制药企业的复杂性和各地区实际状况的不同,在市场营销策略上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必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办事处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

作者:蔡萌 崔友洋 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洪江.跨国制药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2]刘跃一.专利“悬崖”下的行动派———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知识产权建设纪实[J].中国农垦,2016(2):57-58.

公司医生论文范文3

作为一名医学期刊编辑,从工作的第一天起,我们就不断地被灌输“以读者为中心”“作者至上”的观念,秉承“为读者服务、为作者服务”的办刊宗旨[1];然而,处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后的市场经济初期,医学期刊被赋予职称评定、科研成果鉴定等评估职能的条件[2-3]下,我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主动从读者、作者利益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服务读者和作者的办刊方向和举措,恐怕是口号多于行动,纸上谈兵者众。本文第一作者曾在《美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The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JBJSAm)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EJM)出版社短期学习,有感于这些一流医学杂志为读者服务、为作者服务,甚至是为患者与公众服务的编辑出版理念,记录一二,与同道分享。

1为读者服务

为读者服务主要体现在满足读者需求,向读者提供科学、新颖、实用、便捷的信息。设置读者感兴趣的栏目,建立方便读者阅读和使用的平台,吸引读者,占领市场。

1.1科学的读者调研方法《JBJSAm》《NEJM》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投入很大,聘请专业策划公司(如TBICommunicationsLtd)为其制订市场政策、品牌策略及销售计划,进行国际化的市场推广。市场策划包括市场调查、目标决策、运作方案及成果分析等项目,一般3或4年作一次调整。依托专业学会登记会员档案开展市场调研。例如:《JBJSAm》的市场大小分析,通过调查美洲、欧洲、亚太及其他地区各类矫形外科学会的会员人数(2004年约12万)将其潜在的目标市场评估为17万;市场需求分析,通过调查美国矫形外科医生的基本情况,如平均年龄(51岁)、美国矫形外科学会会员中近期接受基金资助个人所占比例(50%)、最感兴趣的专业(成人膝关节52%、关节成形术51%、运动医学13%等)、最关心的话题(保险、赔偿、论文、起诉、健身)等来评估潜在目标对杂志及论文的需求性,制订杂志报道重点和主要栏目为成人膝关节及关节成形术,并为发行政策提供直接证据。利用网络建设积累用户数据,建立用户数据库是更直接的市场调研途径。网上点击率统计包括点击、访问、页面浏览、文章需求、搜索、文摘浏览、目录浏览等。通过这些数据归纳用户最感兴趣的题目、搜索最多的词,并以用户的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不同专业进行分层分析,动态调整杂志的报道重点。只有通过科学的调研方法才能获取及时、准确的读者信息,有的放矢地在选编稿件、栏目设置和销售环节中体现读者的利益。

1.2多元化、实用性强的栏目设置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读者兴趣所在,设置实用性强的栏目。《JBJSAm》有一个国内医学期刊讳之莫深的《临床实践伦理学》栏目,栏目中阐述的伦理学问题都是临床医生在每天的工作中可能遇到并密切关注的(如比较敏感的器官捐赠和移植涉及的伦理学问题)。这类文章会针对容易引起伦理学争端的领域及相关法案、医生应承担的伦理学义务及具体的执行方案予以分析,指导临床医生工作。评论性文章和教学类文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Commentary》《Editorial》《Perspective》等栏目。此类文章可占全部版面的30%左右。由编辑部邀请医学专家或由编辑撰写,配合每期重点推介文章,引导读者阅读。综述由编辑部定期约稿,一般不接受自由投稿。综述内容渗透专家的观点和评论,保证文章的高质量和导向性。一般只引用3年以内的文献(如《Currentconceptsreview》栏目),甚至全部是1年以内的文献(如《Specialtyupdate》栏目),保证读者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最新的医学研究信息。《给编辑的信》栏目(Lettertoeditor)为读者开辟了一个对近期刊出文章提出异议、发表感言、报告病例及展开讨论的园地,是最受读者欢迎的互动性栏目,甚至有审稿人对稿件的不同看法与稿件同期刊出的情况,极大地调动了读者和同行评议专家的参与热情。杂志社每年可收到大量的《给编辑的信》栏目的投稿,刊出率居各类栏目之首。2004年《NEJM》刊登论著213篇,刊出率为5%,而读者来信达982篇,刊出率为26%[4]。

1.3形式多样的外延服务措施杂志社注重增加外延服务措施,以服务带动效益。在纸版杂志中插入订阅明信片,方便读者订购。在广告等不重要页码的背面印有刊出研究类论文的摘要,裁下后可制成卡片。文章题名、作者署名等相关信息均以文献检索的格式著录,目的是方便那些有制作读书卡片习惯的读者归类整理。杂志社受执照委员会委托,一般都设有继续医学教育《CME》栏目,由编辑部拟定与当期刊出论文内容相关的测验题目,读者提交答案后可获取由专业学会颁发的继续教育学分。无论纸版或网络版都设有书评、商品服务、医疗市场、人才招聘等大量信息类板块,为读者提供各类服务信息。如早在2004年《NEJM》每年刊登的医师招聘广告就多达2万4000多条。杂志社对网站建设和电子版的投入远远高于纸版,网站上的服务措施灵活多样。如《JBJSAm》与美国矫形外科学会合作在网站上开设了矫形外科手术录像(VJO)板块,是延伸纸版报道内容的增值服务产品。手术演示的选题均来自纸版报道文章:如果读者对纸版中某篇文章里的手术技术感兴趣,可以登录网站观看Video中的手术操作演示;如果用户关注Video演示手术技术的适应证及并发症等问题,也可以再去购买并阅读原文。提供全文HTML和PDF格式,HTML格式能够实现各种超链接,便于报道内容的二次利用。用户可通过“Podcasts”“Audiosummary”“Video”等板块将文章摘要和评论等延伸报道内容下载到iPod或掌上电脑收听和阅读,激发用户对纸版期刊的阅读兴趣。近年《JBJS》还专门成立了“jbjsjobs.org”网站,它并不局限于工作职位信息,还能将矫形外科企业雇佣者和求职者的需求进行匹配,有助于双向选择。

1.4个性化的价格体系根据读者的需求和阅读习惯,杂志社一般实行多版本、多渠道发行和多元化定价体系的发行策略。以《JBJSAm》的多元化价格体系为例,对美国矫形外科学会会员与非会员、期刊用户与非期刊用户、美国用户与国外用户、医学学生与住院医生、个人与机构、现刊与过刊、网络或纸版或网络+纸版的定价不同。其中医生和医学学生的定价相差2倍多,而机构和个人的定价差高达4~5倍,目的是保证不同知识层次和收入水平的读者都有能力购买杂志。

2为作者服务

作者是出版业的第一资源,为作者服务是编辑的天职[5]。为作者服务集中体现在缩短时滞,帮助作者赢得成果的首发权和科技竞争的主动权,取得作者的信赖;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充分尊重作者、信赖作者、帮助作者[4]。正如《NEJM》主编Dr.Drazen所说:“我们的办刊方针是识别出好的研究工作,并将其公诸于众,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工作。”[6]。在稿件出版周期中,直接受编辑部控制的时段是审稿和医学编辑时段。审稿时段一般包括作者补充材料,副总编初审,同行评议,编辑汇总审稿人意见,总编、副总编或定稿会终审及方法学审查,这一系列流程《JBJSAm》平均只有1.5月,《NEJM》平均为1月,是出版周期中最短的一个时段。编辑部尽量缩短作者等待审稿结果的时间,以免耽误作者另投他刊。杂志社特别强调审稿期间审稿人要对稿件的内容保密,如未得到编辑部的许可,审稿人不得复印稿件或把稿件内容透露给他人。审稿人也不得与作者本人或他人讨论审稿意见。如果审稿人和论文作者有个人的、专业上或经济上的利益冲突,要告知编辑部并申请回避,确保作者的文章在发表前得到保护和公正的评判。网站上的“在线同行评议系统和编辑管理系统”具有各个工作组之间衔接灵活、往返便捷的特点。除了可时时追踪稿件的审理状态外,还对审阅大样文件提供支持,高效服务于作者的稿件投送及修改环节。《JBJSAm》《NEJM》不收版面费(文章中有彩图者除外),资金主要来源于专业学会会员费、印刷版和在线版订阅费、广告费。在他们的办刊理念中,作者选择了杂志作为媒介发表其研究成果,并将版权予以无偿转让,杂志社靠这些文章才得以生存,所以不应让作者为其发表文章付费。费用应该由阅读并使用这些信息资源的读者支付。作者正式投稿前编辑部要求作者签署图片资料声明,注明每一张图片是否已经发表,发表过图片的原版权持有者及出版信息。编辑部提供向原版权持有者获取使用授权的服务,一般可得到免费使用的许可,或由编辑部支付版权转让费。在与作者沟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作者的感受。在《JBJSAm》杂志社,任何一封写给作者的信,无论是修稿信还是退稿信,其全职主编都会阅读修改一遍。他曾说:他非常尊重编辑的审稿意见,并不担心编辑的某些学术观点有失偏颇。他修改的重点是措词及文法,删去评论性和不礼貌的用词,改正语法及拼写错误,甚至包括标点符号和字母的大小写。不会让作者感到编辑的轻视和浮皮潦草,他们与作者平等对话,充分体现了出版人对作者及其工作的重视和尊重。#p#分页标题#e#

3为患者服务

游苏宁等曾撰文[7]强调科技期刊的社会责任,即科技期刊对知识传播、科技创新和受众利益负责,而我们一直在讨论医学期刊的读者意识、患者意识,却很少考虑医学期刊对患者承担的责任。在办刊过程中时刻考虑方便患者阅读。在《JBJSAm》的一些文章中,如“TKA”“THA”这类缩写在文中每一次出现都注明全称。虽然“THA”“TKA”对矫形骨科医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专业词汇缩写,但对一个要寻求医疗援助的患者来说,阅读中不时出现的缩写会减慢阅读速度甚至造成误解。对是用全称还是用缩写这样一个简单的规定,它们不仅考虑国际规范,而且考虑特殊读者(患者和公众)的阅读习惯。《NEJM》的决策者认为,虽然医学期刊的主要读者是医学工作者,但必须考虑医学期刊对公众的影响。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中,患者和公众可以很方便地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搜索和单篇订阅。如它们的《Perspec-tive》栏目,全部聘请专家撰稿,内容与其说是向医学工作者介绍医学动态和前沿,还不如说是写给公众的科普文章。遣词造句非常简单易懂,但文章观点所依托的医学数据却都是最新的研究发现。如一篇题为《让你的孩子远离全球性增长的气喘病》的文章,以一个患儿的故事开头,分析了气喘病的发病因素有基因、污染特别是以木材、农作物残渣和橄榄油核为燃料、吸二手烟等,比较分析了中低收入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病情况和全球性的增长,并介绍了最新的诊断、治疗特别是预防建议。文章不仅拓宽了医生的知识面,就是普通读者也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因为慢性病患者或是家中小孩得了重病的公众迫切需要与专家交流,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公司医生论文范文4

“机制”具有四重含义:一指机器构造与工作原理;二指有机体构造、功能及相互关系;三指某些自然现象物理化学规律;四指一个工作系统组织或部分间相互作用过程与方式,如经济机制、市场机制、竞争机制,等等。而狭义经济学意义上的“经济机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机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功能。经济机制存在于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全过程。由于经济机制是在经济机体的运行过程中发挥功能的,因此,它又被称作“经济运行机制”。无疑,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包括收入与支出两个方面。学术期刊的收入包括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广告收入、论文使用权收入、会议收入、政府投入、政府经济政策优惠、民间基金会拨款等;学术期刊的经济支出包括编辑人力成本、办公费用、稿酬支付、固定资产使用与折旧以及印制费用等;同时包括世贸组织(WTO)有关规则约束导致的经济性措施以及开放获取期刊经费筹措等。这一系列环节因素的内在统一,构成了“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的总和。由此可将“学术期刊经济机制”界定为:学术期刊在组稿、审稿、编辑、印刷、发行等出版诸环节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内在统一的经济联系机理。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的诸环节、诸因素并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本身的“用来交换的”市场活动,具备的是学术期刊以外的经济活动,并且这种经济活动旨在传播学术成果,而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或者唯一目的,因为“经济机制”可以是市场化的也可以是非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上述经济行为及其建构的经济机制既不是市场行为,也不能由此形成所谓市场机制。因此,即便是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也往往不具备商品属性。而国内学者经常不经意地将“经济机制”等同于“市场经济机制”。同样,业界不少人常常不假思索地将学术期刊定性为“商品”。事实上,“经济机制”可以是非市场化的。因为学术期刊经济运行的上述诸环节、诸要素并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为交换对象的市场行为,并没有形成像马克思界定的“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364这一本质属性,没有形成以学术期刊本身为客体的“用来交换”的市场,相反,有的只是学术期刊本身的经济活动,并且这种经济活动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学术成果传播活动。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上述经济行为及其建构的经济机制,就主体而言,既不是市场行为,也不能形成市场机制。与中国一些业界人士的想象迥然不同的是,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费来源主体也往往是非市场化的“单位”出资、政府拨款、基金资助,等等。杨琦认为:“从全球范围来看,现代出版组织有三种形式:政府出版机构、商业出版公司、非营利出版机构。”[2]“三种形式”的其中两种是非市场化的。因此,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经济运行机制实质上是经济上依赖于全社会无偿资助而得以运行的机制,该机制要求学术期刊尽可能降低出版成本,尽可能借助学术期刊影响力吸附社会商业化广告等途径以达到盈利的机制。这与中国一再强调的出版(尤其是学术出版)事业“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政策宗旨不谋而合。可见,学术期刊出版背后的规律是相同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经济运行机制对于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无疑具有不少启迪作用。

二、学术期刊的自身创收

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自身创收主要包括广告收入、发行收入、版面费收入、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与会议收入等5个方面,形成了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重要收入来源。

(一)广告收入

虽然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广告收入远不及“消费类”的广告收入丰厚,并且并非所有学术期刊都有广告业务。比如美国的大众性消费类期刊《体育画报》2002年的广告收入达6.44亿美元,美国“用叙述体报道时事的新闻”大众读物《时代》周刊的广告收入为4.66亿美元[3],而学术期刊广告收入远没有如此丰厚,即使是鼎鼎大名、世界首屈一指的《自然》杂志年广告收入也仅有1亿美元,同样著名的《科学》杂志年广告收入仅为2000万美元,更何况占主体地位的其他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几乎没有广告业务。但是作为知名度很高的西方国家学术期刊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的广告仍值得研究。为容纳更多广告,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往往页码很多,如美国学术期刊广告与正文之比大都为1:1,每页广告收入6万美元80-98。德国学术期刊发行量收入大约占总利润的30%,广告占70%。西方其他主要国家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从英国的《自然》广告来看,其年收入超过1亿美元,占总收入的50%以上;美国的《科学》年广告收入约20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50%以上;美国的《科学》以及总部设于德国施普林格等地出版的学术期刊在许多国家都有广告,广告收入动辄以几千万、数亿、数十亿美元计。再如美国专业学术期刊《化学化工新闻》,其历任主编在广告上倾注了极大的精力,其广告创刊时仅为12页,经过不断做精、做细、做大的过程,通过广告本身的美化达到了美化学术期刊的功效,以此争取了更多的广告业务,实现了更多的广告收入,目前《化学化工新闻》已成为学术期刊界广告收入最多的期刊之一。与广告相应的是,学术期刊的广告页码与正文相差无几,据美国2000年统计,期刊广告页与正文页的比例平均为50.3%:49.7%;英国医学会的《英国医学杂志》正文与广告之比为7:3;日本许多学术期刊广告已达100多页,正文与广告可谓平分秋色。美国一些学术期刊还做封面广告,《学校家长媒体》副总编辑兰德尔坚称:“只要广告主愿意,我们会经常刊登这样的广告。”[9]。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刊登广告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广告在其收入中所占比重也因期刊类型的不同而有区别。大致有以下类型:(1)综合类学术期刊广告;(2)医学类学术期刊广告;(3)快报(Letters)类学术期刊广告;(4)相当一部分学术期刊没有广告业务。在西方并非所有学术期刊都能够或者乐意刊登商业广告。因为很大一部分学术期刊是由高校、学会、协会等非营利性机构主办的社科类学术期刊及其他纯学术性期刊,这些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强、读者面窄、发行量小,这类学术期刊及其刊载成果的出版和是公益性的,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这些学术期刊大都依靠主办单位拨款、政府拨款、各种基金资助,以及学会、协会的会员会费等维持其运作和生存。

(二)发行收入

西方国家出版物(包括学术期刊)的发行多样、灵活、开放、规律、创新和规范,加拿大是通过邮局发行学术期刊最多的国家,发行渠道有如下主要途径:通过邮局发行,占总发行量一半;出版者自办发行,占总发行量的44%;期刊发行通过国内所有报刊网点零售发行,占发行量的5%;其余约1%通过其他途径发行。即使是在学术期刊邮局发行量最大的加拿大,也仅占总发行量的50%。德国与美国的期刊发行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从总销售公司到中间商最终再到订户;二是从总销售公司到零售商最终到订户;三是从出版公司到中间商最终再到订户;第四是从邮局直接到订户。德美两国期刊的总销售公司是专门为出版公司(包括图书、期刊、报纸)作销售发行的,总公司是邮局发行的强力竞争者。前者采取的销售发行方式具有多样、灵活、开放、有规律、创新强、规范化、快捷等众多优越性。发行收入有一般性发行收入和垄断性收入两种类型;美国是世界学术期刊最西方化的代表,对其发行方式进行个案剖析,也有一定借鉴意义。以美国学术期刊为例,其在组稿、编辑、出版、发行各环节普遍实行了“门户开放”政策,往往能够吸收全球学科领域最优秀的学术论文成果,这就决定了其在众多学术领域的首发权;同样,美国学术期刊从版式、栏目、文字、图表等方面,风格别致优美,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与社会认可度,为其发行打下了良好基础。美国学术期刊在不同国别的发行渠道差异很大,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其渠道也多样化,其发行方式的灵活性包括长期订户与大批量订数订户采取特别优惠价格的政策措施,拉大学术期刊全年订户与零售订户之间价格的差距以吸引更多大订户和全年订户,美国学术期刊还依据市场规律调控发行活动,对发行方式进行创新,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期刊发行数据的科学管理。制定一系列行业严格的规范、标准,对发行量进行质量认证,其认证机构主要有“国际商业性出版物审计组织”“美国发行量审计局”和“美国标准评价和数据服务公司”等。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在一般性发行收入方面尽可能考虑经济效益,往往通过增加发行量得以实现,当然,同时也间接关心社会效益,因为订阅者越多,其学术、文化影响力越大。如《美国医学会学报》年发行收入在400万美元以上,广告收入约为2000万美元。为了扩大发行量,《美国医学会学报》实行了发行方式、版本和定价的“三三制”,即分为读者订阅、单行本销售和免费赠阅。免费赠阅旨在做潜在广告,以实现对政府官员、世界知名学者、临床医生、医学院校大学生众多患者进行无缝隙渗透。为方便个人读者、单位订户,《美国医学会学报》在版本上也挖空心思,如出版国际版、普通版、超厚版,等等。为了降低印刷与邮寄成本,国际版采用纸薄、页码少、无广告、印数少的版本。《美国医学会学报》还针对国内数以万计的订户,发行了普通版,印刷精美,广告量大。西方国家读者看重学术质量,而美国国内读者则是广告信息与论文质量兼顾,西方国家大公司则更看重广告内容、广告形式与广告效果。所以,以上三种版本发行定位准确,发行工作行之有效。广告与学术期刊发行一脉相承,更大的发行量才能吸引更多的广告,学术期刊有了更多广告,才更有能力降低价格,低价格的学术期刊加以更高稿酬吸引最优秀的学术论文稿源,学术期刊质量及其对学术论文、广告吸引力相辅相成,三者相得益彰,三足鼎立。

(三)版面费收入

在西方国家,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早已成为惯例。“版面费”也叫“出版费”“发表费”“投稿费”或“注册费”,等等。学术期刊成本一般通过向作者收取“版面费”等方式来获得消化,这种“版面费”比较复杂,包括各个环节以及作者费用的各个项目收费,具体包括:一般性版面费、超额版面费、图表及图版费、校对清样修改费及其他相关费用等。通过对美国《植物细胞》《农作物科学》等23种知名学术期刊作者版面费情况的调查表明:西方国家有接近一半的学术期刊尤其是自然科学学术期刊,都对作者收取各种“版面费”,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版面费”相对少一些。西方国家学术期刊的费用收取透明度很高,上述各种“版面费”都通过学术期刊的《作者指南》予以事先明确规定与声明,而那些可灵活掌握的费用及免收费的文字类型等在《作者指南》中也予以明确告知。如《植物生理杂志》《植物细胞》等杂志的《作者指南》规定:特殊情况下作者可与编辑部协商申请免掉彩图和版面的费用等。其目的是便于作者把握相关学术期刊收费情况,有针对性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及支付能力进行综合考虑,有选择地寻找合适的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对于西方国家的学术期刊而言,版面费收入主要包括:(1)一般版面费,也叫“发表费”或“出版费”;(2)超版面费,也叫“补充版面费”;(3)图版费,其费用与图版是否彩色有关,彩色图版费高于黑白图版费;(4)校对清样修改费;(5)来自作者的其他费用。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国家收取版面费的学术期刊不到50%,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基本不收版面费,极个别商业类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如美国的《商务评论》《美国商学会学报》《金融杂志》等。在西方国家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界,收取版面费的比重较大。完全免费发表的学术期刊一般影响力都很大,经济实力雄厚,拥有包括众多政府组织、基金会等资助资金来源渠道。

(四)学术期刊的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

“论文使用权”是指在学术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版权的使用权利,论文使用权可以让渡与出售。学术论文使用权的让渡与出售形成学术期刊的论文使用权出售费收入。学术论文版权受法律保护,往往仅供付费者使用。在西方国家,学术期刊出售已的使用权已成为其收入的稳定来源。德国知识产权法规定非常严格,学术期刊论文的版权任何人不得转用,公司或个人要使用必须从出版者那里购买。例如施普林格“版权部”就是专门负责销售期刊学术论文的机构。为方便与学术论文作者联系,施普林格专门成立了学术交流部门,在作者与编者及使用者之间搭建桥梁。此外,西方国家学术期刊还有部分来自出售抽印本、过刊、期刊缩印本和电子版的经济收入。

公司医生论文范文5

信息经济时代,医院管理已步入网络协同管理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对医院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医院成本管理必需思考的。本文通过对传统成本管理模式的深入分析,对信息化技术下的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探索,构建了信息化视角下以作业为基础的医院作业标准成本管理模式。

关键词:

作业;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医院信息管理已深入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日常行政管理、药品管理、临床诊疗管理和财务管理等等,但对于成本管理仍停留在进、销、存数据记录的层面上,这种传统成本管理已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科学的成本管理需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将成本管理理念和信息植入信息化系统中,实现成本管理信息自动化记录、分析、整理和控制的功能,成本管理创新已势在必行,信息化视角下的以作业为基础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一、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医院传统成本管理普遍是以预算控制为目标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式。标准成本制定方法是以医院历史会计数据或同行业经验数据为基础制定病种标准成本或科室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的内容主要是病种或科室消耗的药品或耗材。医疗服务是特殊的准公共产品,由于病人的不同体质和病情,治疗过程的不同会影响药品耗材的消耗,医生技术水平和医德差异产生过度治疗或恰当治疗亦会影响药品耗材的消耗,这种仅以历史或经验数据为基础制定的标准成本忽略了上述差异性或不合理性,导致成本控制和考核无目标,成本管理失效的现象。同时,医疗服务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人工服务比重大,忽略对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成本管理是不全面的成本管理。

二、作业标准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实行对医疗服务项目独立定价的原则,医疗服务项目定价不同于一般商品定价,具有独特性,药品和耗材的消耗有的在价外收费,有的在价内收费。价外收费的药品和耗材能通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消耗的标准控制;但价内收费的药品和耗材处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的盲区,成为会计核算的模糊成本,无标准进行有效控制。如眼科专科医院有约二十余种药品、八十多种耗材为价内药品和耗材,消耗金额约占医疗收入1%,这些价内药品和耗材处于无控制状态,这种无控制状态既不利于成本管理,也不利于医院通过细节管理促进细节服务理念的传导。要实现成本的全面控制,可以通过对临床专家调研与咨询,了解每个医疗服务项目实施时消耗的所有价内收费的药品、耗材和人工工时,以此制定各医疗服务项目的标准成本,然后根据成本控制对象,按临床诊疗的路径对医疗服务项目标准成本进行任意组合,形成医疗服务项目标准成本、病种标准成本、科室标准成本和医院整体标准成本,作为成本管控目标。以作业为基础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式是以信息化为支撑,以统计分析为技术手段,借鉴作业成本理论的先进性,构建的全面、客观、科学的医院标准成本管理体系,这样的成本管理模式不仅数据精确,而且符合医疗服务进行询证的大趋势。可靠的标准成本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医院成本,使医院走上“低耗、优质”的良性循环道路。

三、作业标准成本管理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基础

为了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加快构建多元化办医格局,快速增加医疗服务供给速度,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文),文件明确提出: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大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随着国发[2013]40号文的出台,投资医疗行业呈现出风起云涌的趋势。私募股权、风险投资、上市药企、外资医疗都纷纷进入医疗服务业,医疗市场竞争加剧,迫使医院不断地革新医疗技术水平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以作业为基础的标准成本管理能积极推进财务管理与业务流程一体化,是科学的、可行的成本管理模式。

(二)技术基础

医院标准成本确定难度大主要因为医疗服务的复杂性、医疗服务的不可观察性、医疗服务的高度专业性。集团公司是国内眼科医生数量最多的医疗机构,形成了实力雄厚、梯队合理的眼科医生团队,同时,集团公司是国内唯一的上市医疗机构,拥有国内医疗机构中最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最高的会计核算水平。公司发挥智囊技术,按系统的过程制定以作业为基础的医疗服务项目标准成本是可行的。首先,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做出主要诊断(MDC),根据疾病的所有资料按照疾病分类(ICD-10)判断患者的患病程度,进而得出手术分类和诊断分类;其次,医生根据诊断分类,可以对检查、化验、治疗、手术项目进行分类、分项;最后,财务人员通过对临床诊疗过程的梳理,与多方专家协调、调研和走访,归纳得出巡诊的基础数据和成本相关的信息,以此制定各医疗服务项目标准成本,然后依靠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按管理需要生成各级标准成本。

(三)信息化基础

集团公司各连锁医院都利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对医院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人流、物流、财流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医疗活动各阶段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储存、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为医院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覆盖了临床医疗、药品耗材管理、收费管理、统计分析管理和外部接口管理,总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运用网络系统大大改善了医疗工作信息的建立和传递,确保患者在一系列的诊疗、检查、化验、手术等可能的医疗活动中档案、信息、资源消耗与其活动同步,在医院内实现资源流通和共享。医院日常诊疗会产生海量的诊疗活动和资源耗用信息,实施以作业为基础的标准成本管理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类、组合、统计、总结和分析,通过纸介档案条件实施成本很高,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系统有效地将医疗活动与成本管理关联起来,使实施以作业为基础的标准成本管理成为可能。

四、医院作业标准成本管理模式构建

(一)医院病种分类及诊疗特征

疾病的治疗一方面是疾病治疗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是疾病治疗的成本问题,因此,在医疗领域也存在技术经济一体化的现象。那么在讨论治疗成本时首先必须弄清病种的分类,不同的病种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产生不同的医疗成本。医院是一家眼科专科医院,医院服务内容包括全眼科疾病的诊疗和验光配镜,全眼科疾病主要分为屈光手术、晶状体病、角结膜病、青光眼病、眼整形、泪道疾病、斜弱视、眼底病等病种。屈光手术和验光配镜实行门诊诊疗,其他病种根据疾病的病情不同实行门诊诊疗或住院诊疗。眼科专科医院将检查治疗服务项目按行业特点和对设备的使用分为普通检查、特殊检查和常规治疗三类。医院设立屈光中心供给屈光手术及手术全套检查服务,设立视光中心供给验光配镜服务;同时,按临床诊疗路径医院设置了门诊部、住院部和手术室,门诊部向门诊诊疗患者供给普通检查和常规治疗服务,住院部向住院患者供给住院护理、普通检查和常规治疗服务,手术室向需要手术诊疗的患者供给手术和常规治疗服务。医院可根据眼科病种的分类或医疗服务供给部门的设立进行成本管理对象的设置和标准成本的计算。

(二)医院标准成本制定

标准成本管理是一种精细化管理方法,因此,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管理层级和管理目标不同,需要对标准成本分类型管理,以作业为基础的标准成本管理以医疗服务项目标准成本为基础,根据疾病诊断分类、临床诊疗路径、各科室医疗服务项目供给数量,逐步得出病种标准成本、科室标准成本、医院整体标准成本。

1.医疗服务项目标准成本制定

通过多方专家联合行动,调研与咨询每个医疗服务项目实施时消耗的价内药品、耗材和人工工时、设备使用频次,根据药品单价、各岗位人工薪酬标准、单次设备折旧计算确定各医疗服务项目以作业为基础的的标准成本。

2.病种标准成本制定

以作业为基础的病种标准成本需要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疾病诊断进行筛选和分类,再根据临床诊疗路径进行组合和统计得出各病种医疗服务项目供给数量,将病种医疗服务项目供给数量乘以医疗服务项目标准成本,计算出病种标准成本。

3.科室标准成本制定

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室标准成本需要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科室供给的医疗服务项目数量进行分类和统计,将科室医疗服务项目供给数量乘以医疗服务项目标准成本,计算出科室标准成本。

(三)标准成本管理

标准成本管理是病例信息处理、统计分析、标准成本、临床路径分析的协同治理。标准成本的编制只是第一步,将标准成本应用于医院实际经营管理才是标准成本管理的目标,标准成本可为医院的治疗质量管理和绩效考核提供依据,为医院成本控制提供参考标准,标准成本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关键在于医院能将标准成本作为医院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

五、结论与展望

以作业为基础的标准成本管理通过对医院现行成本进行评价来促进医院降低成本,这是医院走“高质低耗”竞争路线的必然选择,它为医院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并能厘清医院治理过程中的相关责任的归属,改变医院有成本无标准的现状,使医院的成本管理走上标准化道路。目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管理重点为患者诊疗过程管理和收入管理,实行以作业为基础的标准成本管理在高度依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分类、组合、统计医疗服务项目供给数量后,将之转化成所需要的标准成本需要人工计算。医院为患者诊疗的每项服务活动都会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留下确认轨迹,如果将每项医疗服务活动的标准成本植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医疗服务活动的标准成本与医嘱或医疗服务供给确认一起生成,那么各层级的标准成本及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可直接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自动生成,在减少人工成本、增加成本管理透明度的同时,让医院成本管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在线管理、动态管理和协同管理,实现成本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无缝对接。

作者:刘多元 杨郁华 单位:爱尔眼科医院集团

参考文献:

公司医生论文范文6

1争取制度扶持,坚持内容为王

在我国现有的期刊管理体制、期刊评价体系、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制度的共同作用下,学术期刊“内容为王”的核心优势依然非常明显,学术期刊对学术信息源仍然拥有垄断性的控制力[7]。面对这样的指挥棒,作者和学术期刊对学术社交平台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因此,要推动学术期刊与学术社交平台的合作,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服务学术、推广学术成果,必须获得制度的扶持,使学术社交平台在学术评价与人才评价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以此激发学者、编辑、学术期刊与学术社交媒体的合作动力。学者紧跟学术前沿,实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尽快有针对性的学术成果;编辑借助学术期刊的品牌优势,积极吸引作者、组织稿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源和知识服务,创新出版流程,在确定录用后就可以作者的创新点;学术社交平台拓展受众面,利用大数据优势挖掘潜在的需要—内容与技术的同步发展,既能继续提升学术期刊的品牌效应,又能不断增强学术社交媒体的用户忠诚度。日前,已经有高校尝试将网络传播的影响力纳入学术考核、科研奖励和人才晋升的评价范围,例如浙江大学的《浙江大学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试行)》规定,如果学术文章在“两微一端”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即可认定为在一级学术期刊刊发。这场改革不仅引发本校师生的热议,也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与争论,学术圈内对这条新规的看法褒贬不一。浙江大学新出台的学术考核标准为学术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学术出版界正可以此为契机,考察在制度扶持之下学术新媒体的发展前景;学术新媒体也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文章,进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从更高层面来看,这项新规有助于改善大学治理,在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10]。无论如何,打铁仍需自身硬,通过学术新媒体传播的论文仍然要有过硬的学术质量,“内容为王”是扩大影响力的先决条件。

2高效匹配作者与期刊,缩短学术成果发表时间

对于大部分作者而言,面临投稿难、周期长的困境;对于一般的学术期刊来说,又面临好稿难求、好作者难觅的局面。在学术成果发表过程中,作者与期刊都有着相似的痛点。借助打车软件等供需匹配软件的思路,学术社交平台可以将学术期刊分散的投稿系统整合起来,甄别剔除假冒学术期刊网站,通过一个统一的入口为需求方(学术期刊)和供给方(作者)提供互相选择的机会,从而提高匹配成功率,缩短学术成果的发表时间。在学术社交平台中,用户如果选择作者的身份,可以按专业、领域、研究热点等类别投递稿件,也可以选择投递期刊的范围,形成稿件集群;期刊编辑实时在线,初步筛选符合本刊定位的稿件,交给审稿人进一步审阅;审稿人选择感兴趣的稿件,实名或匿名发表评价。编辑确定稿件质量后与作者接洽,确定作者的刊发意愿,再将审稿人的意见反馈给作者。学术社交平台不仅要提供技术支持,还要未雨绸缪,切实保护好作者的版权,保证信息安全,保证双盲审稿。这样,在学术社交平台中,作者与学术期刊能够及时匹配,按照各自的条件各取所需,作者缩短等待时间,学术期刊也能获得更多稿源,在作者与学术期刊的双赢中促进学术期刊集约化发展。同时,避免了论文先发后审等网络出版模式的一些弊端。此外,学术社交平台的单一性入口还可以切断山寨学术期刊、假冒学术期刊网站的诈骗途径。

3引入评分机制,及时反映学术成果的价值

目前,国内对书籍、电影、电视等文化作品的评价机制已发展得较为成熟,既能及时反映作品的水准,又能为观众挑选书籍、电视或电影提供参考意见。例如豆瓣电影评分已经是一个相对权威的评价体系,公信力较高。专业的影评人、一般注册用户都有评分资格,但计分权重不一样,经过多种算法累计再取平均值,最终分数能够反映作品的真实口碑。学术社交平台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在实名制注册的基础上开放用户评分系统,权威专家、专业学者、学术大众乃至普通用户都拥有评分权,对不同等级用户的评分赋予不同的权重,根据科学合理的计算公式对单篇学术论文进行评价。专家学者的意见可以代表同行评议,经过审核筛选后的普通用户意见可以作为社会评价,精确计算的得分能够直观、量化地反映学术成果的价值,为学术评价和人才考核提供参考指标,从而破解“以刊评文”的弊端。此外,根据学术社交平台中单篇文献的评价结果,重新建立学术期刊的质量评价标准和体系,回归“以文评刊”。

公司医生论文范文7

关键词:医教协同;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

为了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最早由协和医学院于1919年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只到2001年协和医学院一枝独秀的局面被打破,教育部允许一批主流高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目前全国共有18所高校开设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1]。国家在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上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鼓励百花齐放,以打造医学精英为目标。《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指出,近期任务是构建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八年制医学教育如何应对现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冲击,体现自身特色和精英地位,这既是医学教育者更是医院管理者思考的重要课题。大学附属医院在卓越医生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主体作用[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作为教育部原卫生部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单位,在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过程中,利用长学制八年一贯制的优势,采取“2+4+2”的培养模式,即2年医学前教育、4年医学教育(3年医学课程+1年通科实习)、2年一级学科基础上二级学科培养,以“科学脑、人文心、有技术、有温度、有态度”为发力点,打造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卓越医生,以应对当前主流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的挑战,并为其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1改革课程体系设置,强化临床思维与科研训练

1.1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系统的临床思维

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课程设置,其中“贯穿、衔接、整合”是核心[3]。南方医科大学于2014年启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临床全面融通”的医学课程整合教学综合改革。整合课程由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14个模块组成,在临床医学八年制和五年制卓越班中实施。南方医院牵头呼吸、消化、泌尿、五官、临床技能等5个模块的建设,近4年累计派出7批,总计53名教师赴中国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进行课程整合和PBL教学改革专题学习。整合课程采用PBL授课方式,该院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自主撰写了31个PBL教学案例并获得学校立项资助。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旨在模拟优秀临床医生的思考过程,注重基础与临床有机结合,强化临床思维的训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目前,学生对整合课程的接受度高,尤其是PBL教学方法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问题为导向主动探索解决临床问题,为今后临床实习及行医打下坚实基础。

1.2实行全程导师制,科研训练不间断

科研能力是医学生从事职业生涯必不可少的能力,将科研方法、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能提升临床诊疗能力。为了打牢科研基本功,探索对八年制学生实施全程导师制,即“基础导师+临床导师+科研导师”,在基础医学阶段、临床医学阶段和二级学科培养阶段分别为学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科研训练[5]。基础医学阶段为学生配备基础医学院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导师,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基本实验技能和综合设计实验技能,以开展基础实验并撰写论文[6]。临床医学阶段主要是在课程学习阶段,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相关理论知识。科研导师主要指导学生博士毕业文论设计及答辩。

2打造人文医学教育平台,培育人文职业素养

2.1引入人文显性课堂,打牢人文基础

为解决医学前教育阶段理工科课程偏多、人文社科课程偏少的问题,在国防科大积极开展一些诸如“领导力与执行力专题培训”“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等项目,开设《中国文化经典选读》《欧洲文化》《英美文学作品选读》《自然科学与军事技术史》《英语演讲与辩论》等人文社科课程,增加人文艺术类选修课,同时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开设《幸福学》《中国文化概论》讲座,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领导力、执行力与人文素养。八年制学生结束国防科大学习,进入医学院后,在众多医学生中表现突出,体现了良好的人文功底和个人素养。

2.2深入隐性课堂,打造四个“一”活动品牌

医学人文素养是指医务工作者在道德、思想、情感等方面展示出的气质和修养,表现为对患者及家属的关爱和尊重,对治病救人富有强烈的神圣感和使命感[7]。为了让医学人文素养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追求,在使人文医学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的同时,还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学生社团在人文医学培育中的作用。基于此,该院教务处主导学生组建志愿者团队(医学队红十字会、医学队义工等),深入寿星大厦看望老人,开展“泰迪熊医院”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仁心仁术和仁慈奉献精神。为了增强学医的仪式感和神圣感,该院打造了四个“一”品牌活动,即第一个老师——尊重大体老师,学生进入基础医学学习阶段,举行系统解剖开课宣誓纪念仪式,使学生尊重生命从尊重大体老师开始;第一个患者——关爱实验动物,要求学生尊重为医学献身的实验动物,培养爱伤观念,减缓痛苦,减少杀戮;第一次进医院,医学课程学习前利用暑假在门诊、临床支持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为期2周的人文实践,悉心照护病人,体验病患疾苦;第一次穿上白大衣——每批实习生到院,由院长、书记、科室主任为学生亲手穿上白大衣,共同重温医学生誓言,激发医者神圣感。通过引入这些隐性课堂,营造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人文氛围,印证和升华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知,从而在实践中践行医学人文精神,立志做有温度的医生。

3践行“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培养临床诊疗能力

3.1多举措鼓励学生早期接触临床

据调查,美国约70%的医学院校开展了早期接触临床,将早期接触临床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中且效果良好[8]。医学前教育阶段,为使学生加深对行医的感性认识,校方与湘雅医学院合作,开设《早期临床与社会医疗实践》,穿插于第3、4学期末,组织学生参观湘雅医院临床科室,让学生提前了解医疗环境,加深对学医的感性认识。医学课程阶段,依托学生社团,组织跟前辈值班活动,鼓励低年级与高年级学生结对子,发挥传帮带作用。同时,实施基础-临床全面融通的课程整合后,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内、外、妇、儿等临床医学知识前移,学生比以往更早接触临床医学知识。

3.2桥梁课程实践与模拟教学相结合

郭庆峰等[9]研究指出,利用模拟医学教育开展临床技能培训课程,可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为强化学生临床基本技能,除开设《手术学基础》《临床诊断学》等桥梁课程,早在2008年该院增设了《临床技能学》,分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专项技能。桥梁课程作为连接临床医学课程与实习之间的纽带,采用课堂教学、教师示教、模拟教学、床旁教学等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系统掌握临床专业课程打牢基础。目前,这些桥梁课程已整合到临床技能模块,分临床技能模块一、二、三、四、五,分布于第6、7、9、10学期。

3.3临床技能竞赛紧跟临床实训

罗漫灵等[10]研究表明,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开展临床技能培训可有效提高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实习紧贴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标准和要求,实施“临床技能训练贯穿实习全程”、“贴进临床,以考促学,以赛促训,快速规范”的学生技能训练模式。在第11学期学生实习前、岗前培训期间及实习的第一个月,集中强化临床技能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采取多站式技能考试以考促学。实习期间,将全国临床技能竞赛考察范围分解到具体科室,确保所有八年制学生在实习期间熟练掌握临床基本技能。

3.4自主研发临床轮转管理系统立体监督培训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改革已成为趋势。附属医院教学任务重,学生层次多,数量大,增加了管理难度,如何确保“四生”(实习生、研究生、住培生、进修生)在临床科室有序轮转并保证轮转质量成为教学管理者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为此,该院与公司合作,自主研发了实训管理信息系统,集轮转计划安排、轮转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为一体,实现了环节管理链条化,质量监控立体化,统计分析精准化。通过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Evaluationexercise,Mini-CEX)、操作技能直接观察(DirectObservationofProceduralSkills,DOPS)、综合评价、OSCE等方式多维度评价学生实习轮转质量。

4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培养领导力和国际视野

加拿大皇家内科与外科医师学院的CanMEDS(加拿大专科医师培训指南)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用角色来定义胜任力,将优秀的临床医师定义为医学专家、交流者、合作者、领导者、学者、健康倡导者、职业人[11]。因而培养医德高尚、有担当、有领袖气质的八年制医学人才成为教学管理者的题中之意。该院八年制青年医师协会成立于2012年,广东省医疗界的钟世镇院士、姚开泰院士和侯凡凡院士共同见证了协会的成立,并为协会亲笔题词。协会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打通了促进自我不断提升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

4.1挖掘优势资源,积极拓展第三课堂

为充分挖掘优势资源充实学生的知识体系,协会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开展中英文病例讨论,英语沙龙、文献写作、临床指南导读、青草依依人文实践活动、最八年——名人访谈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打牢基础,拓宽知识面,激发学医的热情。积极深入隐性课堂,组建义工队,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患者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积极与同行交流,引入社会正能量。协会通过与校外其它的社团组织建立联系,如广州无国界医生组织,新东方英语培训机构,美国执业医师考试小组,华南师范大学“为爱远征”骑行支教队等,将校外的精彩生活带进校园,为全校师生搭建分享交流的平台,接受社会正能量的熏陶。

4.2主动走出去,唱响南医品牌

作为全国首批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单位,该院与全国其他高校建立紧密联系,支持学生承办“明日医生论坛”、全国八年制医学生论坛等,让学生在重大活动组织中培养领导力。八年制学生在国际国内舞台上,都取得了不错成绩。在历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中,累计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2018年在第十二届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上,囊括了英文场团体“最受欢迎奖”和个人“最受欢迎奖”,彰显了作为医学精英傲视群芳的卓越领导才能。近3年学院每年设立专项国际化办学资金预算,资助学生外出参加国际交流与学习,多渠道为学生开拓对外交流平台。通过校际交流、国际医学联盟(IFMSA)交流平台,与德国威腾•黑德克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日本冈山大学等高校及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累计派出学生97人次。支持学生参加国际临床技能竞赛。受泰国邀请,目前已有8人参加泰国寄生虫微生物比赛,有12人参加泰国孔敬大学国际医学生急救医学大赛(ICEM)。

5小结

公司医生论文范文8

1国际大型STM出版商服务于科研工作的数字产品

爱思唯尔(Elsevier)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STM(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之一,旗下拥有全文数据库ScienceDirect、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和引文数据库Scopus、参考文献管理器和学术社交网络Mendeley以及ClinicalKey超级医学平台等数字产品。其中,ClinicalKey于2012年上线,以爱思唯尔拥有的医学相关的500多种期刊为基础,整合了1000多种图书、13000多个视频以及众多合作的第三方资料和数据,与医生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相辅相成,支持如诊断、治疗、预防、护理、疾病管理和预测等多种临床活动。平台的内容都经过同行评议,具有较高的权威性;操作界面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帮助用户节省时间。同时,该平台还在持续不断地更新完善,针对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出的需求升级平台功能。ClinicalKey为期刊集群服务于科研创新提供了范例。2015年,施普林格科学与商业媒体(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与麦克米伦科学与教育(MacmillanScienceandEducation)多数业务进行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被命名为“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Nature)。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所拥有的科技期刊数量甚至超过了爱思唯尔,同样拥有专业领域海量、权威的资源,并且整合了行业其他出版商的优质内容资源。旗下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类在线全文电子数据库平台SpringerLink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专业领域知识服务平台,其内容资源已进行了XML结构化拆分,将图书的内容单元(篇、章、节),期刊内容单元(文章)以及对象数据(图片)分别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知识关联,实现了一键式精准检索[3]。施普林格·自然集团的期刊资源还包括Nature、BioMedCentral和SpringerOpen。在这些大量的原始数据资源基础上,开发了一些专业化的数字产品。例如,用于药品研发、疾病治疗和决策的数据库SpringerNatureAdisInsight;材料科学平台SpringerMaterials;发表经过同行评审的实验室指南、分步骤指导生物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技术的使用及改进的平台NatureProtocols;数学数据库zbMATH等,从而满足科研人员的不同需求。

2国内服务于科研创新的数字产品简介

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是国内最大的两家信息服务商,收录了国内出版的大部分期刊数据,特别是中国知网,通过全文数据独家购买的模式,收录了国内绝大部分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的几乎全部论文的全文。除了期刊以外,它们还收录了大量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专利、科技报告、标准甚至报纸的内容资源。这种“大而全”的数据库虽然为信息检索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内容上,缺失了与期刊同样重要的一类科技出版资源——图书资源;其次,缺少各学科的专业化人才队伍对前端内容质量的监控,导致内容资源质量参差不齐,精品资源的优势被稀释;再者,缺少对检索系统的优化,导致检索结果精准度差,冗余信息多,检索效率低。近些年,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也在探索开发基于自身海量数据的科研服务产品。中国知网主要开发了行业知识服务与知识管理平台、研究学习平台、出版平台与评价、专题知识库等,从产品设计和服务定位上看,涵盖了行业、科研、教学、出版等各个方面。万方数据开发的产品有万方医学网、EarthInsight(地球与环境科学一站式知识发现平台,与科学出版社合作)、创新助手(科技信息挖掘分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估)等。这些数字产品各具特色,在科研领域发挥了一定的支持科研活动的作用。但与国际出版商的数字产品相比,比如与科研工作的契合度、数字内容的颗粒度、支持工具的丰富度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基于学科期刊集群的数字产品

除了上述这些基于全学科海量数据资源的数字产品之外,国内还有一类服务于科研人员的线上数字产品,即以某一学科领域的优秀期刊集群为核心,整合该学科领域的行业资源与最新资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本学科领域的信息交流与服务的学科专业化平台。下面以“材料期刊网”为例,分析这类平台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

3.1内容资源的整合

以某一学科领域优秀的科技期刊集群为核心,整合相关的图书内容、专利信息、最新的行业资讯和权威的行业标准等,是打造服务于科研工作的平台的基础。材料期刊网是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以下简称“金属所”)与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共同打造的材料领域信息交流与服务平台。金属所是涵盖材料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化研究的综合型研究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是我国高性能材料研究与发展的重要基地,在纳米金属材料、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碳纳米材料等领域涌现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在世界材料领域保持了一席之地。科学出版社是国内最大的科技期刊与学术专著出版社,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多个学科科技期刊集群和大量权威性专业图书的出版社。该平台结合两家机构的独特优势,收录了国内材料类核心期刊89种(论文近30万篇)、材料类专著1100余种、专利数据300余条,同时整合国内国际最新的行业资讯和前沿热点,打造充分展示国内及国际材料领域内容集成的知识传播与科研服务平台。

3.2XML技术的应用及平台功能设计

XML技术是碎片化出版的基础,而碎片化出版又是语义出版、可视化出版、知识出版和关联出版的前提。通过XML技术的应用,将内容资源进行结构化拆分,打破内容资源类型上的界限并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不同的学术产品,满足科研创新的不同需求,实现但不局限于以下面向科研人员的服务功能。(1)个性化检索需求。根据用户的检索记录和阅读偏好进行机器自动分析,计算并记录用户关注的科研方向,对检索结果进行自动过滤,优化检索结果,帮助科研人员减少人工甄别和筛选的时间,提高检索效率。(2)信息精准推送。平台自动记录用户的使用习惯,分析用户在平台不同板块的下载习惯和浏览时间,定期自动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和前沿资讯,再根据用户的“反馈”(是否阅读以及阅读时长等)及时调整和优化推送内容,增强用户与平台之间的黏性。(3)学术厨房。根据用户对平台的使用记录自动生成用户专属的学术资料库,并允许用户手动归纳和增删资料库里的内容。这里可以有用户下载和阅读过的论文文献、图书篇章、专利信息、行业新闻和前沿资讯,可以记录用户对这些学术内容的评价,或者一瞬间迸发的灵感和奇思妙想,甚至可以在加密技术的支持下作为在线的实验记录本存储个人的实验计划、实验数据、实验过程等。用户可以随时对这些内容进行编辑整理,利用这些原料做出自己的“学术大餐”。(4)科研助手。结合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不同环节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资讯服务,与整个科研过程相辅相成。在选题论证环节,为用户提供该方向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专利信息、前沿资讯、研究热度分析、基金支持情况及论文产出分析等,帮助用户判断研究方向的选择是否合理。在项目申请环节,为用户提供相关文献资料,为用户撰写项目申请书提供素材。在实验环节,用户可以获取来自文献的实验方法,甚至获得有针对性的实验仪器、实验试剂和实验材料的推荐。在项目结题和论文写作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用户主动检索及平台自动推送获得所需的文献和信息资料。(5)。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获取本研究方向的期刊推荐,了解期刊最新的影响因子、退稿率、审稿周期、出版周期、数据库收录等信息,了解相似文献的发表情况,以指导作者选择适合的期刊进行投稿,提高文章录用概率和缩短科研成果的发表周期。同时,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链接完成平台所收录的任何一种期刊的投稿、审稿工作[6]。(6)学术圈。自动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等)进行信息整合,提供国内各重点实验室的列表、链接以及本实验室的科研成果[6],分析科研人员之间、实验室之间、科研人员与实验室之间的关联度,构建虚拟的学术交流圈,帮助寻求科研合作和技术支持,开展精准的学术交流。(7)与国际平台对接。在科技发展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仅整合国内的期刊集群与相关学术资源只能为科研创新提供有限的服务。因此,要满足不同层次科研人员的工作需求,提供更完整的服务,还需要在技术上实现国内数字产品与国际学术平台的对接,如CrossRef、GoogleScholar、Altmetric、WebofScience等,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8)多终端适应。为用户提供多终端适用的个性化内容阅读服务,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使随时随地的阅读具有可行性。

3.3持续不断地更新与完善

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用户需求也在变化之中。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创新,现有的期刊平台需要内容上的实时更新,技术上的不断完善。材料期刊网自上线以来,不断地整合前沿的、优秀的内容资源,平台的功能设计、网站界面、检索功能等方面也在逐步完善。目前已经是第三版。未来,还将不断地更新与完善,打造服务于材料科学科研创新的一站式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