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就业范例

工商管理就业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1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就业现状与趋势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政府、高校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就工商管理专业来看,本专业具有招生人数多、就业范围宽和用人标准高等特点[1],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加值得关注与思考。工商管理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企业高速转型发展背景下,准确把握工商管理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标准,对探索和发展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笔者所在高校近两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深入了解了当前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变化,以期对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提供参考。

一、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位于河北省黄骅新城科教园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所在区域物流、医药、化工等产业密集,人才需求量较大。校区工商管理专业为文管类开设的主要专业之一,师资条件比较完善。本次调查对象为工商管理专业近两年本科毕业生,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发现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就业观念、就业质量等存在如下特点。

(一)就业去向多为企业。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以企业为主,占到调查总人数的65.35%,事业单位就业次之,占到调查总人数的22.77%,而从事个体经营和创业的仅分别占到6.93%和4.95%。可见,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机会更多,事业单位有一定的就业空间。

(二)就业岗位相关性与满意度。从毕业生就业岗位特点来看,到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相关工作的人数居多,分别占到43.18%和27.27%;从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来看,与专业相关和部分相关的分别占到16.83%和58.42%;从就业满意度来看,持满意和基本满意态度的分别占到12.87%和73.27%。由此可见,到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中多数从事与专业相关性较高的工作,且多数对目前工作持基本满意的态度。

(三)职业要求与职业发展。在所调查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中,认为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依次为Offce操作、数据分析、会计核算等,其中Offce操作和数据分析占比最大,分别占到92.08%和52.48%。认为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依次为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分别占到86.14%、78.22%。从职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来看,有意向向高层管理方向发展的比例占到61.39%,其次是专业技能和学术研究方向。认为目前岗位具有发展空间的占到53.47%。综合以上调研结果,工商管理类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去向为企业,多数从事与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岗位相关的工作,并将计算机软件操作、财务技能视为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二、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现状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转型升级陆续推进,企业生产、运营和管理模式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企业对员工的专业要求、素质水平有了新的标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作为企业通用型人才,在企业创新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状况,有助于准确定位人才缺口,评定人才质量,对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本项目选择包括物流、化工和医药等行业领域的数十家企业开展调研,结论如下。

(一)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本次调研主要从学历、工作经验、岗位分配、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质能力五个方面分析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基本要求。要求工商管理类人才学历在本科以上的达69.31%;就从业经验来看,76.24%的企业认为有半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优先考虑;就具体从业岗位来看,工商管理类人才被优先分配到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和市场营销岗位的占比最大;就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来看,认为工商管理类人才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依次为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英语、社会学和计算机。

(二)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素质需求的变化。在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将随之发生变化。在本项目调研中,重点围绕工商管理类人才层次、人才类型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分析企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转变[3]。经调研发现,约三分之二的企业认为新时期工商管理类人才应该具备战略眼光、市场洞察力和统筹全局的能力;约半数的企业认为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是优秀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当前多数企业认为工商管理类人才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认为全能型人才最具竞争力的企业占62.38%,其次是技术性人才和知识型人才。

三、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与趋势

工商管理类人才作为社会中重要的人才构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期,企业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期,人才竞争现象尤为凸显。了解和把握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和就业趋势,有助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提升毕业生整体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进而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4]。本项调研发现,工商管理类人才主要的就业方向为企业,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就业面宽、岗位分散的特点。在企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为适应和满足岗位的需要,多数企业认为工商管理类人才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创新实践能力,将战略眼光和市场洞察力视为人才潜在的竞争优势,有能力在企业中担任高级管理类工作,并以此作为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就业特点和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玉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状况及培养模式研究[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15).

[2]张敏.地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评价[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

[3]周欣.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人员职业能力的需求调研[J].企业导报,2011(14).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2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业教育

一、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创业教育发展历史的研究

创业教育最早是在西方国家的大学里开始实施的,他们认识到教会学生创业比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用处大,开设一系列的创业教育课程以及实践教育课程,在取得明显的效果后,我国结合自身的经济模式于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开始正式实施高校创业教育,至今20年的时间,创业教育从各大高校到技工院校都在极力的推广,虽然现在取得的成绩很大,但是其实也处于发展阶段。并且各大城市在政府的协助下建立了各大大学生创业基地或者孵化园,鼓励大学生创业,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提供实践的场地与平台。

2.工商管理专业的主要教育模式

各大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基本都采用了封闭式的教育,在已有的教学资源上着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忽略了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及兴趣爱好,并且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这个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以及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来讲,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在各个行业的就业率相对于高,可任职的岗位范围广。但是这种并不代表着什么,在封闭式的教育上,各大高校没有各自的特色教育,因此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极其相似,对社会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另外,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其他理工专业来说,没有太多的实践课程,不需要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对于其授课主要偏重于书本知识,这种单一的授课教学模式,只能各种程度的对理论知识授课,轻视实践教育。这样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后期很难把书本理论知识和创业技能结合并流利的使用。在实验课时,更多的是纸上谈兵的效果,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课又少,课外的实践课又受到条件的影响,太多的中小企业本来资金相对来说短缺,各个制度也不太完善,因此,不太愿意雇佣实习学生,学生也没有实质性的参加到实习中去,把实习作为毕业的一种流程,最终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是对于企业来说知识面还是较狭窄,他们要求的是综合性素质能力强的员工。

二、开设创业教育,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能力

1.建立工商管理专业特色

改变以往的偏重专业理论授课教学模式,打破封闭式教育模式,着重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建立本校的公司管理专业特色,一方面根据地区经济特色建立创业教育实践课程,比如对于辽宁的中小企业的经济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随着迅速。对于该地区的工商管理专业在教育教育上就着重偏向中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培养。再结合本校的专业优势,最终学生拥有突出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有机的把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结合,设立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满足后期创业能力。

2.完善体制保障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从校、院、学生社团作为创业的三级联动关系,一步步的保障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成立专业的创业服务基地,以学校的各级领导为核心,积极带动各位老师和学生主动参加到这个项目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学生的创业做好坚强的后盾,并从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操作做好链接,开设创业社团,激发学生创业兴趣,模拟创业步骤,积累创业经验,并通过开设专业基础培训课程、学科竞赛、拓展服务等服务模式,建立鲜明的创业实践载体。

3.开设创业平台

对外开放教学平台,全方面的支持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可以实践鼓励学生来实训场地进行学习操作。随时在实训场地和创业基地都有教师的坐班,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有疑问进行解答,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和操作。学校跟校外企业进行合作,鼓舞学生在企业进行实习,学习企业管理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此外,在学校中鼓励学生建立社团,以社团的形式推动学生创业,可以把参加到创业社团的增加学分,以外力的形式鼓舞推动学生创业。

三、总结

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一直是各个高校的第一,但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原因以及社会的原因造就了出现就业率下降了趋势,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综合性素质的学生成了首要任务,并借鉴国外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从另一个方面带动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钱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8):92-93

[2]范志毅.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发展思路[J].商业时代,2006,(35):7-12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3

关键词:工商管理类专业;理科特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一、引言

工商管理类专业自恢复高考以来,历经了40来年的发展与变革,专业名称及学科门类数次演变,如今广义的工商管理大类,涵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随后,一些院校的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或独立,或自成体系。因此,本文仅研究大多数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均有设置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些专业因培养目标严重趋同缺少特色,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错位,难以满足社会对管理类人才差别化、多样化的要求,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就业困难[1],因此需要重构专业教育理念[2]。近年来,围绕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各高校力求在专业培养特色方面有所突破[3-4]。一方面,从实践环节寻找特色,包括强化实验教学和实习基地[5-6],加强学科竞赛与能力实践,凸显创新创业人才培养[1,4],以突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与应用型特点;另一方面,结合所在行业、领域突出培养特色,如:外语类院校国际化特色[7],石油化工、纺织类院校面向行业寻找特色[8-9],农业类产业特色[10-11],工科类院校的“技术+管理”特色[12]等,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建设开辟了新途径,但这些尝试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工商管理类专业在寻求发展特色方面的困局。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管理类专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理科招生特点,利用学生的知识背景,构建突出理科特色的培养目标,规划专业建设重点,重构基础能力与专业能力课程群,为理科工商管理类专业突破发展困境探索路径与方法。

二、国外经验审视与思考

国外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历史悠久,积累的培养经验比我国更丰富,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对人才需求与专业匹配、职业发展方面有更深入的探索。

(一)对培养目标的思考

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培养目标强调学生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哈佛大学以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批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13]。印度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阶段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研究生阶段培养科研及高级管理人才。他们的培养目标更注重通才的培养,突出学生的宏观视野、思辨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专业口径设置较宽,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适应性,强调通识教育,重视基础类、工具类课程,重视培养多元化复合人才[14]。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多以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专业知识,能够在某领域从事工商管理类工作为目标。更强调具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对如何突出专业特色与培养创造性能力,缺少清晰的思路。

(二)对课程结构的思考

课程结构为培养目标服务,目标中规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及素质要求直接影响课程结构和内容[15],培养目标既是课程设置的依据,又是课程所要达到的目的。美国工商管理类课程结构总体上呈“树状”结构,“根底厚,树干精,枝叶多”,因此人才的知识通融面宽,具有个性特色,富有创新活力,为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管理方面人才保证。日本呈“倒立金字塔形”,注重专业教育,专业分流性强,与日本技术立国的教育背景相关,人才专业技能高,善于技术改造。我国呈“圆柱形”,学校负责设定公共基础课,学院在要求的学分控制下,设置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上下比例几乎接近,专业技能趋同,创新不足[6]53-55。各国课程结构各有所长,皆因教育理念与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长期积累而成。在我国“圆柱形”课程结构下,工商管理类专业课划分越来越细,小课时专业课设置越来越多,更加重视专才培养,忽略通才教育的适应性与创新性。国外经验值得借鉴,但需具体分析我国国情,结合各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资源、生源质量与知识结构等,研究适合各高校特点的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体系。

三、理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构建

培养目标是专业培养计划的“灵魂”,是大学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制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目的,规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法与途径。

(一)培养目标设定的原则

1.与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相一致的原则

华小洋等[16]认为,培养目标的确定应考虑两方面定位,即:办学类型(应用型/学术型)与办学层次(专门型/复合型)。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涉及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复合人才、学术型专门人才和学术型复合人才。学术型人才更适合一流大学培养目标,应用型则更符合一般大学的培养定位。

2.结合文/理科生源特点的原则

目前我国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类型分为理科招生、文科招生、文理兼收三类,培养目标设定应充分考虑生源基础的差异性。

3.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的原则

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优势专业与学科,长期办学积淀形成实验资源、设施、场地以及行业背景与行业支持,必将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提供资源条件,结合实际,利用资源设定工商管理类培养目标更具特色,更加切合各校的实际。

(二)突出理科特色的培养目标构建

明确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教学体系构建的纲领与导向,也是学生在就业市场展现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以我校工商管理部级特色专业改革与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例,基于应用型本科的学校定位和工商管理专业理科招生的生源条件,结合教学改革与专业积淀,确定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掌握工商管理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具备管理素养,能够设计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挖掘大数据,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能够胜任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领域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该培养目标以突出管理素养、数理分析和信息化能力为特色,既强调宽口径“通才”能力,也注重各专业技能的“专才”能力。

四、课程体系解构与重构

(一)宽口径“通才”能力培养课程群构建

“通才”拥有多学科背景和广泛的知识和多种熟练技能,具有与不同学科的专才有效沟通的能力,其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结合管理学科的特点和我校资源条件,将“圆柱形”课程结构中的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结构进行解构,基于理科生知识背景,凝练出数理分析能力、信息化能力和管理素养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宽口径培养的“通才”能力。

1.数理分析能力课程群

数理分析能力即培养学生基于管理现场的大数据,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准确判断管理问题,为管理决策提供方案支持的能力。使学生在就业初期能够为中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方案支持,提高方案的科学性,是目前工商管理类岗位急需的高素质核心能力,符合市场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能力需求。这一需求包括:(1)管理现状调查与数据分析;(2)问卷与量表设计,查找关键问题;(3)管理决策等所需数据与统计分析;(4)依据数据分析结果,剖析管理问题;(5)基于数据证据设计应对方案。构建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和应用统计学构成的课程群,使学生具备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现状调查、数据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的能力,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2.信息化能力课程群

信息化能力即培养学生根据工作现场的管理实际,设计、使用、完善信息系统的能力。结合市场对人才大数据分析与信息化能力的要求:(1)各类管理软件设计、应用、维护、提出改进方案;(2)组织、岗位合并、取消、重排等信息系统流程再造;(3)岗位业务数据库建立与程序设计,构建由VB语言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数据库课程设计组成的课程群,目标是提高管理效率,使学生具备业务流程分析能力、设计与维护管理信息系统或软件的能力,管理组织内外部数据,能够为组织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持,使各类数据的管理与使用更便捷、精准。

3.管理素养课程群

管理素养属综合能力范畴,是面向管理实践活动时所具有的潜能和适应性。目标是形成管理素养,使知识和素质要素融合,并在管理实践中综合化、整体化和目标化。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融会贯通,面对管理实践具备敏捷思维、正确判断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是以正确思维带动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管理素养的形成并非知识的简单综合,而是复杂的渐进过程。学生管理素养的培养,持续本科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分析市场需求,如:(1)掌握产品设计、制造等基本管理流程;(2)了解材料、工艺、技术及产品测试;(3)分析组织中各类成本的发生过程;(4)明确价值创造各环节的衔接;(5)分析实践中复杂的管理问题,从而构建包括工程训练、生产运作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课程群。借助我校部级工程训练中心开设工程训练课程,主要从事产品制造过程涉及的传统机床、数控机床等操作,了解产品制造过程;开设生产运作与管理课程设计,每人一题,依据给定的具体任务及参数,结合课堂理论知识,设计生产线或优化网络计划;专业实习则统一安排深入企业实习基地,在各管理岗位轮岗实习4周;毕业设计/论文,设定的题目要求结合具体企业或组织真题真做,要求使用调查获取的实际数据,应用所学的数理分析与信息化等方法,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与完善的方案和策略;同时,积极倡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跨学科、跨学院组合(如:管理学科+信息学科、管理学科+工程学科等),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创业大赛”“挑战杯”、ERP大赛以及“互联网+”大赛。目的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素质要素融合在管理实践中,实现素质要素在管理实践中综合化、整体化和目标化。

(二)“专才”能力课程群构建

“专才”拥有较深入、内嵌于局部的知识,专注特定领域拥有特定技能。学校应分析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以明确各专业“专才”能力,构建相应的专业技能课程群,如图1所示。其中“通才”能力课程群对专业“专才”能力的培养与课程内容中深度技能的学习起支持作用。专业平台课程群是各个专业均统一学习的专业课基础。在“通才”能力课程群与“平台课”的共同支持下,“专才”能力的知识深度与领域内技能更扎实、更具特色。

1.工商管理专业

因工商管理专业定位较宽泛,学生在就业领域与岗位性质方面有较多困惑。经过分析与研讨,构建了“战略分析、运营管理、物流管理”三项专业能力课程群。其中,“战略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把控全局、扫描与分析内外部环境、应用数理分析方法评价与制定战略备选方案,为组织提供决策支持的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对组织的运营过程进行计划、组织与协调的能力,掌握运营管理的各类方法,能够在企业中承担生产组织、调度、质量控制等管理工作;“物流管理”能力,培养学生掌握组织内外部物流管理的成本、效率分析方法,有能力规划与优化各类物流方案。三大能力课程群明确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就业方向,并将数理分析方法与信息系统应用融入其中,形成鲜明特色与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该专业就业领域明确,但仅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学习统领专业方向未免过于狭隘。经过调研与分析,把“人才战略、员工开发、员工激励”作为专业的特色能力,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各项深度技能的同时,具有全局意识,能够在组织中统筹人才发展,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人才战略”能力旨在培养学生依据组织战略,全面规划组织人才战略,为组织集聚与发展人才的能力;“员工开发”能力,培养学生依据工作分析进行岗位设置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员工培训与开发方面对人才未来能力的预测与判断能力;“员工激励”能力,培养学生基于组织战略目标设置绩效考核指标、设计激励方案,并能够利用ERP或HRMIS、CRM等信息系统,管理组织人力资源、人力成本,改进或完善绩效与薪酬方案。上述能力课程群,明确了未来工作重点应在战略管理和业务指导上,即能够进行全面人才管理(HRBP),学生不仅能够负责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体系和制度规范的推行落实,而且能够帮助培养和发展业务单元各级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

3.市场营销专业

互联网时代的营销业态已发生重大变革,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营销基本理论,而且需要熟悉公司业务和进行网络营销设计与管理的能力。结合学生理科背景及前期的信息化课程基础,构建“市场营销、营销企划与网络营销”的专业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使学生建立起坚实的营销知识体系,形成市场细分、营销策略分析与设计能力等;“营销企划”能力,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为公司具体的营销方案进行有效策划的能力;“网络营销”能力,培养学生基于营销理论,结合市场特征为公司网络营销提供必要的设计与维护方案。根据市场需求构建的营销专业能力,不仅强调了经典营销理论基础的应用,而且突出了较强的数理分析与信息化能力功底,凸显理科类营销专业特色。

五、结语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4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是一个1983年就已经开设的专业,我国有近600所高校开办了此专业。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趋缓,产业处于结构升级,国际形势日益复杂,整个中国经济将出现“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相结合”的格局。面对这样的政治经济形势,一方面,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大量的工商企业招不到具备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工商管理人才。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究其原因,我国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不能很好地将市场需要、专业属性及学校特色进行有机的结合。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结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笔者从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出发,分析工商管理专业面向的行业,寻找其典型的就业岗位,确定其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要求,进而重构其课程体系。

1工商管理专业面向的行业和人才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是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综合性管理专业,其毕业生服务的行业有第一产业的交换部门、第二产业的管理部门、第三产业的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就业行业非常广泛。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定位可分为研究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应该定位为应用型本科。通过综合分析,该专业面向的岗位和岗位群可以总结为:企业运营管理岗位群、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群、市场营销岗位群、财务管理岗位群、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岗位群、项目管理岗位群、连锁经营管理岗位群等,此外还可以从事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综合管理和一些文化管理岗位。从专业面向的行业和岗位需求出发,考虑到工商管理专业的属性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具备的特色,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业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国家工商领域及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具有必要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及管理方法,具有扎实的工商管理理论功底,具备企业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项目管理等一个及一个以上专门方向的知识技能,能够在工商管理领域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果分析

仔细分析工商管理专业面向的各类岗位群的工作过程,我们发现它们有一个核心的基本工作过程,即工商领域的调查工作、工商领域经济分析工作、工商领域的管理操控工作。要完成这些核心基本工作,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素质和技能。同时我们还发现要完成工商管理专业面向的各类岗位群的工作,还应该具备一些共性的专业技能,如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形象设计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当好公民是做好专业事的基础。新时代的大学生首先是当好公民,大学期间应该加强公民知识和综合素养的修炼。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就可以总结出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毕业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果。成果一:综合素养、公民意识。先做人,后做事。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素质、国际化视野、互联网思维和健康的体魄,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爱党、遵纪守法、职业道德良好,思想道德文化修养高,具备的一般业务素质,拥有健康的身心素质。成果二:工商领域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是工商管理之源,没有资料的收集,工商管理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要搞好工商管理工作,就必须认识管理对象及其环境,掌握工商调查知识,学会工商调查技巧和方法,养成脚踏实地、研究工作的素质和作风。成果三:工商领域分析。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国民经济和工商部门的运行规律。管理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就像钓鱼必须知道鱼儿的?游规律一样。规律有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按技术规律办事,就必须掌握工商领域生产过程和工作过程的知识和技能,按经济规律办事,就必须掌握国民经济及工商领域价值增值过程和运行流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掌握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手段、工具和方法。要养成批判性思维、战略思维、聚敛和发散思维的基本素质。成果四:工商领域管理操控。了解了工商领域的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摸清了其发展规律,找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就必须用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技巧进行管理操控。管理操控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包括综合管理、要素管理、过程管理的知识和技巧。应提高学生对管理对象进行操控的素质。综合管理知识和技巧主要是对管理对象进行的战略、决策、计划、组织、领导、创新、规范等综合性的管理。要素管理知识和技巧主要对人、财、物、信息等进行管理。过程管理知识和技巧主要对供、产、销等过程进行管理。既培养工商管理通才,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培养要素管理及过程管理专才。成果五:专业相关技能。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要搞好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一是写作能力,不会写总结、计划、策划书、报告和相关文书,就算不上合格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二是沟通能力,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和沟通,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素养和能力;三是形象塑造能力,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既要具备塑造组织形象的能力,又要具备塑造自身形象的能力;四是创新创业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素质人才,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技能和素质,应培养组织内部创业者和革新者,要教会学生在模仿和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培养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去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传统的课程体系一般包括通识课(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拓展课。遵循OBE理念,从工商管理的工作过程出发,兼顾传统课程体系,可将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重构为五大模块。

3.1“综合素养、公民意识”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对应成果一。主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演讲与口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与创新创业活动、中国商道、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人文社会科学选修课、自然科学与艺术选修课等。

3.2工商领域调查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对应成果二。主要课程:会计学、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图书情报知识及文献检索、商务办公软件。

3.3工商领域分析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对应成果三。遵循技术规律分析课程:商品学、机械工程基础、经济地理、商务技术基础。遵循经济规律分析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组织行为学、技术经济学、消费者行为学等。分析基础与工具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数据库技术等。

3.4工商领域管理操控课程模块。该模块主要对应成果四。综合管理课程:管理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公司治理、经济法、国家税收、企业资源计划等。要素管理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过程管理课程:供应链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电子商务管理、国际贸易管理等。工商管理专业通才培养和专才培养相结合,工商领域管理操控课程模块除了设立以上管理操控通才平台,还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立管理操控专才方向平台,学生须选修完成两个及两个以上方向平台课程方能毕业。企业运营管理方向课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项目管理、招投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课程:工作分析、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方向课程:品牌管理、广告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网络营销。项目管理方向课程:项目管理、项目品质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综合管理。财务管理方向课程:财务分析、成本会计、货币银行学、中级财务会计。

3.5专业相关技能模块。该模块主要对应成果五。写作能力课程:大学写作、财经应用文写作。沟通能力课程:商务沟通、商务谈判、商务英语。形象塑造能力课程:商务礼仪、公共关系、Photoshop、网页制作、flash。创新创业能力课程:创业基础、商务策划、创业技能实训。工商管理专业的五大课程模块既包含理论教学又包含实践教学,同时还包括素质教学。实践教学体系还可以进一步总结为:专业模拟实验、专业认知实习、情景教学、毕业实习与设计、职场教育、职场训练、项目训练等。素质教育体系包括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能力等级资格认证两个方面。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包括学生社团活动、党团组织活动、社会调查活动、支农支教活动、社区志愿服务。能力等级资格认证包括英语等级认证、计算机考级、职业资格认证、从业资格认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李艳双,于树江,杨思捷.基于价值链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体系设计[J].高教学刊,2017,(13).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5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不仅是一个学生就业培训处,而应是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大学应该成为创造创业型人才成长的摇篮,教学生学会创业。即,在播种文明种子的过程中,课程教学内容要特别注重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并使这种学习方法和态度内化为学生结束课程学习后继续求知以适应瞬息万变之未来的基本能力。文章以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创新创业”引领下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现状进行必要性的分析,培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性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工商管理

一、背景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简单划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两种,而教育观念上会认为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考研、就业、出国,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一般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中具备企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凤毛麟角,甚至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教育。而传统管理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传授一般大企业管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通常围绕管理职能展开,强调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最优决策,尽管也有创新及不稳定环境等类的教育穿插其中,但并未将这些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当作一般管理的背景来进行教育。因此,强化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到与传统就业型教育和学术型教育并重的地位,增强学生就业技能,对于拓宽学生就业面,提高就业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在推行创业教育中至少面临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在国外,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都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在中国,即便在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少数高校中,授课教师也多是学术专家出身,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二是没有形成权威的教材体系。国外已经开发出一些很受学生欢迎的教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估标准,我国已经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但一些高校在选择教材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三是创业活动流于形式。比如,一些高校虽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大学生只是为比赛而比赛,而不会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学校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培育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

二、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现状

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后文简称“我专业”)创建于1985年,专业建设依托学院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工商管理硕士点(MBA),是校级示范性专业,在2013年的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我专业在全省工商管理专业排名“第三”。我专业较早就开始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经过多年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方面已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初步具备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基础。我们的教学成果报告《基于企业家精神培育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获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我专业还制定了“双层次、双类型”的“分类”培养方案。实施“创新+创业”与“创新+专业”的双层次分类培养方式,以工商管理专业理论学习为基础,大学四年“始终贯穿创新精神培育”,逐步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塑造创业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不断线。但是目前,我专业在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面临到了课程体系优化设置、学生分类培养机制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等一系列改革难题,亟待推进深入改革,破解难题。工商管理专业是高校管理学分支的一个重要学科专业,对该专业进行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教育改革具有适合性、紧迫性和现实性。原因如下:第一,适合性。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结构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专业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企业运营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战略管理等相关知识。通过对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以有力助推学生创办企业、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二,紧迫性。工商管理专业通常培养学生掌握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经营与管理人才。然而,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商业社会中,传统的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真实需求,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十分紧迫。第三,现实性。基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基于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渴望在高校时期就接受创业技能培训,尽早锻炼自己的商业实战能力。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具有自身的特点,比如依托工科教学型大学、校级示范性专业、生源为文理科统招、具备钢铁冶金培养特色、注重新兴技术教育等等。而且,我专业此次教改是建立在既有基础之上的,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深入推进和提高创新创业教改效果。

三、可行性分析

(一)辽宁省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2009年9月24日,全国首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综合指导与服务的省级公益性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正式揭牌。这是由辽宁省委、省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的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设有展厅、大学生创业间、大小会议室、活动室共90多间,将向每个入驻的大学生初创企业提供40多平方米的办公经营场地,并配有电话线、网络和简捷装修,仅收取低廉的水、电费用,同时为创业企业提供创业教育、政策试验、理论研究、师资培训、学生实训、企业孵化和项目对接等活动,并向大学生提供非常优惠的税收政策。

(二)工商管理学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创业教育经验

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开展了多年的探索,早在2007年,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开始结合创业教育进行讲授,并开展了课程改革,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工商管理学院的各专业中开设创业管理课程,取得学生的好评。2009年,按照辽宁省和学校的要求,组建创业教研室,组织师资研究创业指导课程的讲授。积极组建创业模拟训练实验室、建设了多个实训基地等,还组织了三届ERP沙盘大赛、承担“挑战杯”创业大赛辽宁科技大学选拔赛的任务。在此期间,已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并在历届“挑战杯”和“昆山杯”创业大赛中指导学生参赛,取得多项部级、省级奖项。

(三)创新创业平台多样

1.拥有一个创新创业“实验平台”

我院“省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验资源,如“创业之星”等软件,为本专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一站式”实验践习平台。

2.依托两个创业“培训平台”

我院是鞍山市中小企业局指定的“鞍山市就业创业培训中心”和辽宁科技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中心”,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得到最好的创新创业培训资源。

3.背靠两个创新创业“研究平台”

我校在2009年成立了工商管理学院与招生就业处共建的“辽宁科技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本专业有12位教师在该研究室任课;以我专业教师为主体创办的辽宁科技大学创新管理研究所,使我们的学生可以得到最好的创新创业培训。

4.借助三个创业“孵化平台”“

鞍山市团市委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鞍山市就业局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辽宁科技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都设置在我院,这些机构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最佳的创新创业实习和实践平台。以上这些环境、条件和经验,都为本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施奠定了重要而扎实的基础。辽宁科技大学以创业指导课程、创业模拟训练、创业活动实训等多种形式,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尤其是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增强学生捕获机会、把握机会、利用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具有企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创业人才。

作者:张琦 金玉然 宋伟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西凤茹.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与支持体系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2]西凤茹.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式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2.

[3]刘万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本质、问题及模式的完善[J].教育与职业,2011.

[4]刘万兆.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基于企业家精神培养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3.

[5]刘万兆.高校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13.

[6]金玉然.3D打印对物流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创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

[7]李天柱.信息产业的接力创新[J].科学学研究,2014.

[8]李天柱.“科学商业”与“接力创新”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6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商管理;专业群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民族的兴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我国应用型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专业群作为一个整体,打破原来各专业间的条块分割困境,使整条知识链条串联起来,各专业之间相互依存、协同共生,在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基础上突出创新创业的重要地位,形成学科整体合力和竞争力,共同促进专业群整体水平的提升。实践证明,从专业到专业群的演进是现代学科发展的重要趋势,也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学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和契机,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提供了战略性的突破口。工商管理专业作为应用型高校管理人才培养中的重点专业,其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建设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群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感以及专业、学校发展的迫切性。

1构建“平台+模块”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工商专业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通管理、懂财务、有品德、能创新”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在优化、重构理论课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专业核心平台+个性化选修模块”的培养思路,即强干扬枝,在保证基本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化选择,促进创新创业的特长和能力提高。构建4—2—1—1“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优化、重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专业核心平台+个性化选修”的培养思路,尊重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化选择,促进特长和能力提高,形成“4—2—1—1”“基础、提高、专长、综合”的四段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前四个学期是创新创业基础理论阶段,第五、六学期是创新创业理论提高阶段,第七学期为创新创业专长研究阶段,第八学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提高阶段。形成“层次递进,四年不断线”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驱动。“平台+模块”人才培养模式结构体系中的模块由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两部分组成,是根据工商管理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行业分工变化而设置,以期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

2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团队

在专业群的基础上,必然形成教学团队。高校要积极创新内部培养机制,拓展外部引进途径,形成管理类专业建设的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首先,加强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培养。通过高级研修、强化校校交流、校企交流等方式,培养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骨干教师,制定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计划,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其次,兼职企业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在稳固专职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加大兼职企业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工作力度,聘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或企业高管定期走进讲堂,为师生作报告,拓展学院师生的视野。借力知名企业高管、创新创业典范作为师资力量,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群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保障工商管理专业群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最后,教学团队建设。以企业委托横向课题、创新创业项目为依托,企业家参与,突破学科壁垒和人才壁垒,培养和建设一批结构合理、业务水平较高、创新思维活跃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形成团队合力,为专业群的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3建设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

本着“虚拟、仿真、共享、开放”的理念整合、完善、优化校内实验教学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实施学校与企业联动、学校与工业园区联动、学校与行业联动、学校与政府、企业联动。开展产教融合、政校企深度合作,建设共享型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高校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实行准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共享型实训基地是以院校为依托,政府发挥统筹协调功能,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整合学校和企业的资源,集中资金投入建设的实训基地。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成,可进一步提升应用型院校创新创业能力人才培养质量,为周边企业提供人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4建设适合创新创业优质的共享专业群的课程教学资源库

实施“院级、校级、省级、部级”的四级课程建设模式,将教学资源向“数字化、网络化、精品化、共享化”发展。整合优质的现有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省级精品课、省级数字化、省级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校内引进“尤慕课”在线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创新创业理论课与实训软件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让学生更加适合创新创业的需求,方便学生个性化发展。建立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课程教学资源库,目的是为了整合学校内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更多的学生对教学资源的共享,突出核心专业的示范与辐射效应。并将教学资源进行开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搭建公共平台。

5以学科竞赛为依托,构建“赛、证、教、学”一体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实施“赛、证、教、学”一体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将专业课程体系、岗位资格证书、学科专业竞赛三者有效结合起来,融合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考证的内容相一致,学生通过学校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掌握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考取管理类的职业技能证书,在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参加管理类的学科技能大赛,构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课证赛相融”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用“真实的案例做教学、真实的产品做大赛、真实的项目课上做、真实的创业企业带”。开展“院级、校级、省级、部级”四级竞赛对抗模式,普及适合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教学一体化”,在对抗中历练、在竞赛中成长。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成长。培养师生感情,提高师生竞技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基于专业内涵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

[2]黄金梅,张凯,袁金龙.基于创业能力核心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3(09).

[3]卢卓.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02).

[4]赵秉岩.工商管理专业培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08).

[5]潘燕.我国民办本科院校“课证赛”一体化育人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3(07).

[6]李广培.创新创业能力视角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轻工教育,2017(02).

[7]杜军,商雨鹤.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17(08).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7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OBE理念;工商管理专业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正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以及紧迫性。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方针、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为国家培育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明确提出了高校应“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

一、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及特征

综合国内学术界的一些观点,总的来说,所谓创新型人才,是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并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以为所在组织或社会创造特殊贡献或带来一定价值的人。创新型人才不仅善于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开辟新思路,灵活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而且还把新观念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取得新成果。因此,从两个维度即思想与行动力上来解读创新型人才的内涵:一方面,基于强大的知识储备基础之上,创新型人才思维敏捷、思想解放、思路超前;另一方面,他们能够将理论联系实践,对行动目标有效地进行整理、判断、创新,敢想敢闯、敢作敢为。创新型人才通常具备的素质或特征包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完备的知识结构;工作作风认真严谨,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富于冒险,拥有坚韧的创新意志和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善于独立思考,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社会责任感强烈,奋勇拼搏、顽强进取、越挫越勇。

二、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

OBE是成果导向教育的简称,其教育哲学是“以学生为本”。有学者提出,OBE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为核心来设计和实施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如何取得学习成果,以及如何去评估学习成果。驱动教育系统运作的动力源自学生的产出,这与传统教育模式大相径庭,即与以往的以内容作为驱动和强调教师的投入形成鲜明对比。基于OBE理念探究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一种反向课程设计,首先应该明晰学生的毕业目标,分析毕业生应掌握哪些专业技能或者具备怎样的能力,然后再根据培养目标来设计合理的教学培养方案,保证这些既定目标能够达成和实现。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时,应抓住五个关键步骤:广泛开展需求调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学生毕业要求,理清人才培养标准,理顺课程结构支撑。

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是将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成本管理、物流管理、销售管理和创新创业管理等有机融为一体,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管理需求的厚基础、宽口径,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商管理专业已经成为培养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素质全面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的摇篮。针对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部分在校生以及毕业后参加工作的部分校友、部分用人单位和其他高校同行采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进行调研,旨在了解调研对象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以及建议。相关问题主要包括:本专业应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未来在社会上从事什么行业,工作中最需要哪些技能,目前人才培养方案或课程安排有何不合理之处等等。收回有效问卷共计437份。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企业调研结论与建议。企业调研内容主要围绕其对工管类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应该具备的能力、欠缺的能力、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等问题展开。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评价很高,学生在各部门实习之后,能很快了解企业的整个运作模式,能够较好的完成本职工作。同时,有关人员特别提到专业实习对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建议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产教进一步融合,加强、拓宽学院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作,联合创办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使理论和实践二者相互有机结合。现有部分课程安排缺乏灵活性,可以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让学生可以按照兴趣和职业生涯规划自主选修合适的课程。提高学生对Office、PS、Python等基础办公软件的掌握水平,提高学生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的能力,在课程加入企业真实数据进行分析。2.在校生、校友调研结论与建议。采用网上调查法,通过“问卷星”调查网站设计了问卷,对在校生及校友的调查旨在了解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学生对专业课程的需求和感性认识。通过调研得知,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较高,对专业的整体课时安排比较认可。建议增加实践性课程和实习的课时安排,重视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如在第五学期(大三第一学期)开设职业(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能力,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锻炼其思维逻辑及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团队协调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另外,部分学生建议在选修专业课时,学院应该充分考虑其自身意向与想法,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选择权。3.高校同行调研结论与建议。对高校同行的调研目的是了解其他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基于OBE成果导向理念,课程体系的构造,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等。调查结果显示,30%左右的同行所在高校、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的设计基于OBE理念。创新创业实践、管理实习、素质拓展训练等实践课程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帮助较大;ERP沙盘模拟、创业模拟实训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实验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及日后的工作生活帮助较大,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各院校本系教师认为,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就是说,除学习成绩之外,学生竞赛获奖以及实习情况也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

四、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思路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指以本科工商管理人才为培养对象,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依托面向创新创业等专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系统。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基于OBE理念的成果导向特点,贯彻“反向设计”实施原则,取代传统教育的以课程为中心,而以学生的需求为核心,通过广泛开展调研,分析人才培养需求,明确培养目标。1.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按照“知识-能力-素质”模型确定毕业要求,细化专业培养标准。基于OBE理念,按照教育发展的需要,综合考虑行业发展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根据学校办学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追求,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期望,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特征以及专业调研,明确人才需求特征。培养目标是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形成课程体系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本专业培养高素质水平,具备扎实专业技能,精通管理方案设计和执行方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创新和探索,具有国际视野,擅长实践的“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的创新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有的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情怀,和谐发展并具有国际视野。必须形成的能力包括:管理方案设计和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决突发管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与创业能力等。2.设计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兼顾学科的系统性,适度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二者所占比例,恰当安排课程的学时,在课程结构的设置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对选修课程的自主选择灵活性,促进个性化发展。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尤其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个人能力的培养,保证专业培养标准所规定的学习效果得到明确的落实。针对当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的问题,拓宽多元化校企合作渠道与方式,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中,基于OBE理念的成果导向思维,对不同内容和性质的课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淡化教师的绝对主导地位,从单向灌输理论知识转化成学生主动求索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教师需要更多以引导者、组织者的形象去帮助学生培养自主探究的精神、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混合式教学,将课堂讲授、线上学习和线下实践加以有效整合,综合运用更多积极有效的手段加强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多参与科研比赛和大创项目。4.教学、考评制度持续改进。打破原有的单纯闭卷考试的考核手段,开展多维度考核方式,将口头与书面、理论与实践、期末与平时成绩紧密结合。通过实践、实习与兼职等方式让课堂上习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当中。考评制度改革应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要根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通过教学、实践环节等反馈信息不断地对教学与考评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实现“四个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18(21):19-22.

[2]陈红梅,梁敏.基于SECI模型的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7(11):125-128.

[3]陈国华,向定汉,龙雪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引领下的地方高校材料专业建设———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大学教育,2019(09):1-6.

工商管理就业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需求

一、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概述

本次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调研在毕业生调研模块主要以研究团队所在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为样本,调研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发放问卷,共收回262份有效问卷;企业问卷以河南地区接纳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比较多的8家企业为主要样本。

二、毕业生视角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统计分析

(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毕业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比较强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毕业后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很好地胜任岗位需求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学生占比约一半,上岗就可以胜任的学生有27.48%,而需要六个月左右才能适应的学生只有8个,占总人数的3.05%。对于高职高专类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正常的分布,既体现着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也体现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优势。

(二)职业素养和能力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毕业生特别关注的问题

涉及问题:第一,您认为目前工作中自己最欠缺的职业素养是什么?第二,您认为从事商务管理工作必备的职业技能是什么?学生认为在工作中最欠缺的职业素养有以下四个方面:创新能力(42.37%)、沟通能力(41.22%)、管理能力(33.59%)、情绪控制(30.92%),这是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在教学方案设计和改革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另外,工商管理类毕业学生认为工作必备的职业技能排名前五的依次为:客户沟通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商业分析能力、商务调查与资料整理能力。以上的专业技能可转化为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核心素养进行培养。

(三)毕业生认为专业课、实训课和素质教育课程同样重要

涉及问题:第一,您认为哪些课程很重要?第二,实训课程重要程度是多少?第三,您认为哪些素质教育课程对您的工作帮助最大?在第一个问题的统计中,有半数以上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专业的毕业生认为比较重要的课程分别为:《管理学基础》(78.63%)、《经济学基础》(66.41%)、《企业管理》(60.69%)、《经济法》(57.25%)、《人力资源管理》(51.15%)。在实训课程的调研中,学生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对抗实训、商务沟通与客户服务、商务礼仪、ERP沙盘实训最为重要。但是,对其他的各种实训课程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兴趣。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就业指导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素质教育课程对他们的工作帮助很大,当然,他们也对企业家讲座、技能大赛、第二课堂的评价也比较的高。

三、企业视角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统计分析

(一)企业近年招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状况比较乐观

涉及问题:第一,招聘人才途径有哪些?第二,公司近3年有无招用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计划?第三,将来发展晋升的工作岗位有哪些?第四,公司招收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专业人才具有的学历水平分别是什么?从企业招聘人才的数量统计分析来看,从学校招收毕业生占总人数的87.5%,自主培养占50%,从社会招聘有经验的员工占87.5%,其他途径37.5%。数据表明,大部分的企业近三年有招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专业毕业生的计划。将来发展晋升的工作岗位有:销售、采购、主管、人力资源。另外,有半数企业认为公司招收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专业人才具有的学历水平是高职。

(二)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多元化

涉及问题:第一,公司最看中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专业人才具备的素质有哪些?第二,公司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专业基层业务类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有哪些?第三,公司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专业中层管理类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有哪些?第四,工商企业管理人员还应该接受哪些素质方面的培养?首先,所有企业均认为沟通能力很重要。其次,在公司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专业基层业务类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方面:75%的企业认为产品销售能力最重要,62.5%的企业认为客户沟通能力很重要,50%的企业认为活动管理能力、商务调查与资料整理能力、商业分析能力、商务谈判能力、采购供应能力和客户管理能力同样重要。最后,半数以上的企业认为中层管理类人才的专业能力要求更倾向于:商业分析能力、客户沟通能力、商务谈判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此外,企业认为礼仪、沟通、管理和职业规划能力都比较需要接受培养,尤其是礼仪和沟通。

(三)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专业毕业生职业表现的不足和弥补途径

涉及问题:第一,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表现有哪些不足?第二,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弥补毕业生的上述不足?被调查企业认为情绪控制与心理抗压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沟通能力弱、团队合作能力差是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表现最不足的方面。87.5%的受访企业认为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弥补毕业生上述不足的主要途径,75%的受访企业认为应加强校外企业实践锻炼,并增设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植入企业校企合作等课程。

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中小企业亟需补充大量高素质技能型基层管理人员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私营中小企业中就业。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能在很大范围内为私营中小企业提供中低层管理人员。但是,目前私营中小企业中的中低层管理人员的学识有限,如不经常参加培训学习提升,那么他们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一定是落后的,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说,私营中小企业对素质高、能力强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有强烈的需求。

(二)未来工商企业管理人才供需矛盾仍将非常突出

根据我们针对企业设置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业近三年有招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类专业毕业生的计划,毕业生将来发展晋升的工作岗位有:销售、采购、主管、人力资源。而目前河南省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现状是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结构供需矛盾突出,表现为人才不足,人员素质一定程度上偏低。

(三)用人企业需要学习能力强,有工作主动性和工作自信的人才

在调研中,大多数企业反馈的信息是,很多职位的工作内容不难,对学生的技术能力要求不高,学生只要虚心请教,用心工作,一般3个月左右就能很熟练地开展工作。这与我们针对毕业生做的人才需求调查数据是一致的。对于高职高专类毕业生来说,这是一个正常的分布,体现着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方向,也体现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优势。但是高职学生也有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不强两个方面的劣势。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不强体现在他们往往喜欢被动接受任务和墨守成规的工作方法上,欠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未积极学习。

(四)用人单位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具体的要求

根据我们对企业所做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如下:首先,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其次,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情绪控制、团队意识和专业知识。这两点与人才需求调查数据中毕业生认为比较欠缺的能力是基本吻合的。这也反映了我们培养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短板,需要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特别关注并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葛成飞,张颖.元治理视角下安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

[2]左芊.基于现代学徒制商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人力资源,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