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注册管理范例

工商注册管理

工商注册管理范文1

在推行注册制改革的大背景下,IPO正在迈向注册制,这必将缩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但上市公司利用目前制度的不完善和政策的可选择性,可能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对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行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实施分层识别,并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

注册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识别;防范

注册制改革是经济较发达国家促进资本市场良好发展的必然产物。从我国来看,IPO上市制度大致经历了审批制--额度制、审批制--指标制、核准制--通道制和核准制--保荐制四个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地位的提高,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推行注册制改革势在必行。

一、注册制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盈余管理作为上市公司常用来操纵财务信息的方法,会对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行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必须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和会计制度,着力研判上市公司的信息指标及其应对盈余管理的方法,逐步建立多个会计模型,分层管理,以缩小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提高信息质量,维持金融市场的良好运行。在严苛的法律保护制度和高质量的审计师防范下,促进盈余管理的程度和动机下降,但上市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逐渐倾向于从应计盈余管理到真实盈余管理的转变,变得更为隐蔽,难以发现。其手段分为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大方面。真实的盈余管理以构造交易活动或控制交易活动的发生时间为手段,从而改变报表的对外披露情况。包括销售、费用和生产三个方面。在销售操控方面,管理层通过提供销售折扣和更加宽松的信用政策来临时性地增加销售额,这样便产生了较低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和较高的生产成本;在费用操控方面,公司通过将操纵性费用,如广告费用资本化来减少当期费用,增加盈余;在生产操控方面,管理层通过过量生产降低单位固定成本,进而带来较低的生产成本和较高的经营现金流。应计盈余管理是在法律和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改变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来实现盈余管理。具体的手段有通过调节研发阶段中研究与开发的划分时点来调节资本化和费用化的金额,进而调节当期的损益;通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及其转回来调整各期损益;通过扩大可予资本化的一般借款范围,拖延办理在建工程的竣工结算时间等。

二、注册制改革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

从“违背职业道德或法律的程度”和“可控性”两个维度,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分作以下四个层次,便于识别:第一、二层次的盈余管理行为后果较为严重,会计信息具有管理层操纵成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损害了公众利益。第一层次的盈余管理多为真实盈余管理。借助Roychowdhury模型对上市公司通过操纵销货导致的异常现金流进行分析、研究报表明细及库存商品期初期末的增加变化来识别;第二层次的盈余管理多见于应计盈余管理。借助ModifiedJonesModel对上市公司报表数据进行研究来识别;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的盈余管理程度相对较低,手段也在公众尚且能够接受的范畴,例如通过对会计要素的计量方法的改变来提高短期盈余。这两个层次的盈余管理不需要在政策方面做出明确的改变,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提高防范意识,运用经验识别法予以适当应对。在我国IPO迈向注册制的过程中,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和法律保护水平的上升使得应计盈余管理的风险加大,注册制下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会从应计盈余管理向真实盈余管理转变,趋向更高的隐蔽性。因此,第一、二层次的盈余管理行为是关注度的重点。在缺少证监会实质审核的注册制下,必须通过研究对盈余管理做出明确辨识,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从多角度缩小盈余管理空间,提高信息质量,促进IPO注册制的优化发展。

三、注册制改革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防范

在识别并明确了各层盈余管理的行为及其严重程度和危害性的基础上,本人从会计制度、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三方面提出建议,规范上市盈余信息披露,防范盈余管理的发生。

(一)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减小盈余管理动机

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不完善,给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提供了机会。企业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帐准备计提、短期投资减值准备等会计核算方法上给予企业了很大的选择空间,而这些都可以用来操纵利润。因此,我国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制度,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委托第三方审计、强化内部审计等来控制企业对利润的任意操纵,减少盈余管理动机。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行力度

尽管盈余管理是在法律和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但缺少明确的惩罚措施导致了相当数量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所以我国的《公司法》、《证券法》应该对这一行为做出一定程度的规范,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防范盈余管理。

(三)完善监管制度,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IPO注册制后,要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培育和发展资产评估中介机构,继续推进上市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尽快将准市场化的核准制转变为完全市场化的注册制。同时,还需要探寻最佳的退市标准,来完善注册制退市制度。我国只要结合实际,做好注册制改革配套规则制定,通过会计、法律、监管三个方面来完善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注册制改革,缩小盈余管理空间,证券市场将会更加规范。

作者:张肖涵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工商注册管理范文2

(一)产品质量义务的概念

产品质量义务是指产品质量法规定的生产者、销售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和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要求。网购是销售者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过程,主要涉及到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根据《产品质量法》,销售者应当承担以下产品质量义务:

1.进货时的产品义务,即销售者在进货时必须查明货物的质量、合格证、生产日期、认证标志等是否完整齐全,拒收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的产品,坚决抵制伪劣产品。

2.销售前保证产品质量的义务,即销售者在进货以后、销售以前对产品质量负责,不能忽视可能引起的质量问题。

3.保证符合产品标识的要求,不可另起炉灶,假冒产品标志。

4.不得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和失效、变质的产品,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不得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的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

(二)网络销售中违反产品质量义务的表现

在实际网络交易过程中,违反上述产品质量义务的行为时有发生,其中最常见的为以伪劣产品假冒知名产品,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1.假冒知名商标。

例如,网上热销的“某”红枣产品,大部分为假冒产品,2009年,郑州市查封大量仿冒的“某”红枣产品生产销售窝点,其中90%的仿冒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

2.以伪劣产品冒充名牌正品进行销售。

以网购中日益兴起的海外代购为例,据报道,海外代购的许多产品均是名牌产品的真瓶子灌入假产品,海外小票、IP地址均系伪造。

3.产品与说明不符,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对皮鞋、毛绒布制玩具、羊绒针织服装等14种电商产品进行抽检,502批次中近三成产品不合格。其中服装类产品成分含量不实情况严重,11批次号称羊绒服装的产品未检出羊绒成分。

二、网购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网购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由于其交易平台的特殊性,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因此比传统交易中的商品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产品展示过程存在缺陷

网购产品以图片、文字说明进行产品展示,而图片和文字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选择性,一些商家的图片并不是实物拍摄,而是直接复制使用其他商家的图片,极易混淆消费者的直观感受。即使是实物拍摄的图片,也无法全方位展示产品的质量情况,且为了达到美观效果,多数产品图片会进行后期修饰,消费者仅通过图片也无法真实掌握产品尺寸、颜色等重要信息,给一些商家创造了销售问题产品的机会。

(二)网络数据易修改

多数网购消费者习惯通过已有的产品评价来确定产品的质量,由于网络数据可以任意编辑,一些商家会将差评更改为好评,或为自己提供大量好评,以此误导消费者的选择,掩盖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事实,使产品质量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

(三)商家身份难以确定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多数网络交易平台提高了商家入驻条件,要求入驻商家需提供身份证信息、工商注册信息等。但这些信息的提交只是以数据的形式在虚拟的网络上进行,难以确定其真伪,而大部分购物网站只是向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平台功能,缺少足够的人力、物力对商家信息进行验证、把关,难以确保商家的真实身份,一旦网购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相关监管部门仅根据商家在网上的注册信息并不一定能找到其本人,给后期的监管工作造成困难。

(四)法律的规定存在不足

作为新兴的销售方式,网购从出现到繁荣,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法律的制定却未跟上其迅速发展的步伐,直至2014年,网络销售者工商信息公示、发票出具等常见问题才在《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指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和部门规章中作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且虽然上述法律和部门规章规定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的责任承担主体,但对于具体的赔偿方式、数额等并未作明确规定,不利于惩罚措施的执行。

三、网购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

为保障网购产品质量,维护网络交易秩序,需要平衡销售者、交易平台、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能和义务,建立权责统一、三者各司其职的质量管理制度。

(一)制定法律明确销售者、交易平台的义务

1.销售者法律义务

网店商家是网络交易中的销售者,与传统实体商家相比,网店商家最大的特点是身份的真实性难以确定,这也是网购产品质量难以追责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颁布《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规定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并在其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开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者其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但是却未规定违反“工商信息公示”义务的后果,对于个人商家的个人信息公示也未有体现,这使得“信息公示义务”条款缺乏必要的强制约束力和执行力。因此,法律应对网店商家的身份验证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完善网店商家“提供真实身份证明”义务的规定,并规定违反后果,对提供虚假身份证明和工商注册信息的商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2.交易平台的法律义务

交易平台毕竟不是专门的审核部门,通常情况下只是提供产品交易中介和技术支持服务,让交易平台确保销售者身份的真实性在实践中仍有难度,因此,法律应强化交易平台的网站管理和技术管理义务。如规定交易平台应发挥网站管理作用,完善现有的商家信誉体系,通过对差评或投诉次数累计到一定程度的商家拉入黑名单等模式淘汰不符合条件的商家。

(二)发挥相关部门的管理监督作用

工商注册管理范文3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近年来其发展迅速,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历史进程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农村实行改革开放后,原有的制度被废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确立。这一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家庭经济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社会的进步。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经济相对其他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乏力、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较大、城乡之间差距较大等。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一家一户经营土地的小农经济经营方式。由于农业人口众多、人均农业土地有限、土地质量参差不齐等,农村土地往往被条块分割,缺乏规模效应,从而形成了小农经济经营方式。这一经营方式具有广泛性、分散性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经营方式使小农经济发展方式与社会化大生产、农业经营方式的小生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市场、小农户与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小农户与农业生产资料批发商、小农户与农业耕种收割组织、小农户与农产品销售企业、小农户与农产品销售中间商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单个农户规模小、谈判能力低下、农户需要应对从农业生产到农产品销售的层层议价权,农民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甚至出现了农产品越增收,价格越下跌现象。农产品价格下跌时,农户损失较大。农产品价格上涨时,农户也难以获得较多收益,农民增收相对缓慢。而且我国已有的农产品市场+农户、农产品超市+农户、农业公司+农户、农业公司+基地+农户等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都没有解决我国农业生产的小规模、分散性等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改革农业传统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农业规模效应,提高农民的组织程度,以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并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1997年12月,浙江省台州市小稠枇杷合作社建立。2005年5月,浙江省台州市大红袍果业合作社工商注册成功。2007年7月,山东省德州市庆云中澳养鸭专业合作社成立。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历了从第一家工商注册,到首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宣布实施后的第一家工商注册,再到我国首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宣布实施后第一家工商注册。此后,发展越来越迅速。这一农业经济组织通过为入社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优质服务,促进了农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发展,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诞生以来,其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类型越来越齐全、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也越来越高。截至2019年12月,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合作社成员数为220.1万户。改革开放以来,其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其发展越来越多呈现出适度规模化、集约化、集体化、机械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等特点。

(一)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合作社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低、配套设施不完善、政府的扶持力度仍较弱。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着管理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低、经营管理水平差、运营水平不高、规模小、资金短缺、参与农业产业化的水平比较低、在农业产业链上的影响较小、相互连接度不高等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的问题。

(二)经营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合作社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低、政府的监管力度仍较小。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还存在着经营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主要是内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等。

(三)存在违法经营、非法集资、骗取国家补贴等现象由于相关法律不太完善、合作社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国家的扶持资金管理存在漏洞、政府的监管力度仍较小,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违法经营、非法集资等现象,甚至还有的人通过注册“空壳农民专业合作社”骗取国家补贴。

三、如何促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一)尊重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伟大创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农村股份合作制、农民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治、“宅田合一”、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都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些伟大创造,都是我们党和政府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结果。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鼓励和支持农民的首创精神,鼓励农民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发展创新,继续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群众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新的伟大创造。

(二)加强对农民进行科学理论的指导。在我国,由于教育发展水平等历史因素影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文盲半文盲仍然较多,真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人员非常少。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例如,可以定期聘请相关农业专家等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理论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水平。

(三)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可采取以下措施:适度扩大涉农专业大学生的招生数量并提高培养质量,加强大学生农业实习基地建设,继续推广送科技下乡,鼓励农民接受继续教育,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实行涉农专业人士农业行业准入考证制度,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农村经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鼓励高校涉农专业优秀大学生积极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等。

(四)坚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践证明,家庭经营仍然是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在这一制度的基础之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五)坚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通过改变技术、土地、种植结构,加强对农业的资金政策支持,适度扩大农业的种植规模,从而形成完整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农村人口约6.4亿人,农业劳动力充足。在我国,农业土地除具有生产保障功能、经济收入功能外,还具有保障就业等功能。这就要求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面要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以及农村劳动力的保障性就业。

(六)加强国家的引导、支持、帮助和监管。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存在着运营水平不高,发展水平低下,经营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甚至非法集资、违法经营、骗取国家补贴等现象。要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其规范化建设、科学化发展。应在政策、资金、税收、金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其与农产品市场、超市、农业企业等更好地对接与合作。同时,鼓励支持其他社会机构,如农业科技推广组织、农村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等,加大支持力度。此外,还要不断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工商监管、审计监管等行政监管力度。

(七)合作社要建立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普遍存在着管理人员科学文化素质低、经营管理水平差、运营水平不高、资金短缺、规模小、参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在农业产业链上的影响较小、相互连接度不高、经营管理不规范不科学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机构,例如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还需要建立公开透明且内外部监督良好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其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坚持因地制宜、诚信经营、依法经营、提高与农民的连接度、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战略、扩大为农服务的范围,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四、结语

工商注册管理范文4

关键词:工商管理;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促进作用,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人们消费的基本权益是工商管理的作用之一。由此看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工商管理的重视性,将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效发挥,从而建立起健康的市场经济发展体系。

一、工商管理的职能和特点

(一)工商管理的职能

企业是否正常的经营生产需要工商管理加以制约,工商管理有权查处没有依法经营的企业,从一定意义上对于规范市场秩序,建立健康的市场经济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国际经济的不断交流,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要想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就需要严格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作用,确保企业的依法经营和生产。

(二)工商管理的特点

工商管理主要的职能机构是工商局,因此它属于国家行政机构的一种。工商管理与企业其他的职能机构具有较大的不同。工商管理主要的目的就是维持市场秩序,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它的工作要求和资金供给不明确。再者,若企业的生产经营不符规范,工商管理有权对其进行严格的查处。以便其职能的有效发挥。由此可见,工商管理对规范市场秩序是多重要。

二、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工商管理的变革需要顺应经济的发展趋势

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变革工商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经济发展的趋势,而我国经济发展的繁荣昌盛与工商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具有重要的关系。他们两者之间是相互促及相互影响的。工商管理在发挥职能的时候,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因此工商管理需要针对多变的市场环境灵活的调整,以确保职能的高效发挥。我国企业的经济出平稳发展的健康趋势,此时需要强化工商管理的作用,规范其职能,完善其制度。经过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离不开工商管理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工商管理的制度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规划,可以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工商管理属于宏观调控的手段,对经济的发展其强制作用

政府对经济干预的一种形式表现为工商管理,他属于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有效方式。工商管理追根溯源发展在周朝时期,后来经过历来朝代的更替,工商管理还处于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国际化经济交往日渐频繁的今天,需要国家对经济的发展进行一定的干预,而工商管理作为干预手段的一种,可以发挥其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作用。

三、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工商管理可以促进企业体系的不断完善

工商管理对促进企业职能的不断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工商管理职能的发挥离不开国家强制性的支持,它是借助于法律作用发挥作用的,因此对企业经营体系的不断完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国家出台的有关规范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法规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就促进的作用,可以规范市场秩序,建立有序的市场环境。工商管理对企业的监督,可以确保企业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保障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工商管理有助于强化市场经济

工商管理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采用的方式为检查企业的各种经营是否有完善的营业执照,并在考察的过程中,确保企业有经营的能力,才允许企业注册经营。其中工商管理强化市场经济的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对市场上的垄断现象在行政手段的干预下进行管理。该种管理模式可以将市场经济的运行尽量的公正公平,对其提高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下可以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由此起到强化市场经济的作用。第二,对企业的商标权进行保护。工商管理可以检查企业的经营商标,对注册商标不合格的企业进行依法处理,从而有助于保障企业的商标权。在规范商标权的过程中,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由此起到规范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三,企业经营生产速度的提高离不开工商管理的促进作用。工商管理可以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信息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虚假信息立即进行查处。这样可以将企业的经营风险降低,对于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企业信用的评价可以通过工商管理评定,这样可以促进工商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由此起到稳定市场经济的作用。

(三)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工商管理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主要依靠以下几方面。一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二协调了人力物力资源,进行了一定的资源优化;三从法律的从面对企业的经营起制约的作用,确保企业的健康生产;四对消费者进行一定的维护,可以确保消费者购买到放心的产品,由此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四)市场经济主体的准入原则进行规范

企业的合法进行需要加强其市场准入的额原则。工商管理可以对进入市场经营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审查,并逐层上报,从而取得市场准入的资格。这对考察企业的经营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工商注册登记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工商管理对企业登记审批程序的简化上实现,由此可以将其企业协商的作用发挥[2]。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商管理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健康的经营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因此,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需要提高工商管理的重视程度,确保其职能的有效发挥,为经济的发展起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贺惠敏.试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环球市场,2017.

工商注册管理范文5

1.综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管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模式,企业管理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越来越意识到企业管理对企业发展、经济发展、企业战略制定的重要性。企业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一方面,它不仅可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工作行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其可以强化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权利,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2.企业的工商管理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2.1企业的工商管理推动经济发展

企业管理工作与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的。企业管理体制对促进经济的全面调整具有良好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激烈。如果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本身,完全不可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企业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经济,进一步弥补市场自身调节的不足,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保证市场之间交易的公平公正,从而进一步促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2.2经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开展

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的发展对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企业管理的产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保持市场经济的稳定状态。为了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我们还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企业管理的和谐发展。只有合理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发展,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经营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企业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1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

在市场经济中,工商行政管理主要控制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经济主体,允许在我国市场经济政策和制度的范围内合法经营,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事关市场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需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挥重要作用,并在相关业务上不断创新,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增强相关业务能力。

3.2促进市场规范

中国企业的工商管理在实现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市场调节,加强政策范围内中国市场参与者的合理发展。目前,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市场准入机制逐步成熟,在正确的流程下,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批准,就可以进入中国市场。通过现有的市场准入机制,不断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加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市场经济管理方法,选择正确的企业管理手段是非常重要的。

3.3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监督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督检查的行政部门,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行政部门,是允许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检查部门。其特别是要严格检查市场参与者的进入标准,如主营商标注册、工商注册等,这些都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严格监督管理的必要手段。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迅速,在经济管理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市场垄断中的不正当竞争、市场监管手段不健全等诸多弊端、著作权侵权等诸多违反市场秩序的行为,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3.4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实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监管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然而,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不正当竞争行为和违反市场经营秩序的经营行为。这些非法市场行为严重影响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国市场经济前进的步伐,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害群之马。

4.结语

工商注册管理范文6

关键词:知识分类;实验课程;线上教学

疫情当下,教育部了《疫情防控期间做好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省校两级已上线的慕课、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与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实验课作为经管类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课程,通常需要学生动手实操,教师针对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因此在本次线上教学改革中面临极大的挑战。为了方便教师在多样化的线上教学模式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首次提出了知识分类法,将课程内容复杂的实验课程,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与复杂程度,将知识划分为4个模块,依据每个模块的特性选择不同的线上教学方式,并以经管类实验课程《跨专业综合实训》为案例,论证了方法的可操作性,为实验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线上教学模式分析

线上教学指依托网络平台、PC端,移动终端、数字电视等媒介实施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授课方式,目前高校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展开线上教学[1]:(1)线上教育平台的课程建设。教师使用线上教育平台,如MOOC,优慕课等平台,通过录制微课、上传教学资料等形式将教学内容及过程数字化,通过平台发放给学生,并在平台上完成线上测试,讨论,作业等课程活动[2]。这种上课(2)网络直播教学。教师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如雨课堂、钉钉,腾讯课堂等,通过视频或者语音的方式在网络上组织实时教学[3]。(3)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线上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远程辅导与答疑[4]。实验课需从课程内容实际出发,依据学生软硬件的实际情况,网络教学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线上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资源[5],弥补线上教学存在距离感,问题反馈滞后性等问题,积极的展开在线互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保证实验课教学质量与实验课教学目标的达成。

2基于知识分类的线上教学模式分析

通过实验课程内容分析,根据其知识难度与复杂程度提炼出4个知识模块,如图1所示,针对每一类别知识,设计合适的线上教学方式。(1)通识性知识,指知识理解难度小,知识结构简单,且拥有较好的网络课程资源,如操作视频或者操作步骤详解,这类知识不用做重点讲解,可以将网络资源通过线上教学平台直接打包给学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细节性知识。细节性知识指知识结构复杂,涉及面广,但是较为容易理解的知识。这类知识通常需要注意的细节比较繁多,学生一时无法全部记忆,教师反复指导费时费力,因此采用传播式学习方式,教师挑选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如小组组长,重点培训,培训完毕后,由其把这类知识扩散给组员,组员遇到问题时组长负责解答,组长无法解决的问题汇总至教师,教师给予重点讲解。这类知识在实验课程里体现尤为明显,实验课操作细节较多,传播式教学法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师教学过程的重复,进而节省时间对于重点环节的把控,但是执行的时需要教师及时监督效果,防止组长理解上的偏差导致组员的错误。(3)关键性知识,指知识结构简单,涉及面小,知识难度较高,学生理解存在困难,重要程度也比较高,往往是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性节点知识。这类知识比较常见的是实验过程中一些计算公式推导及应用,由于学生对于一些专属名词理解不透,计算推演无法获取正确的数据,或者对于公式推演理解不透,因此这类知识,需要教师使用录制微课的形式,针对易错难懂的知识点录制讲解微视频,放置于线上教学平台,供学生随时获取,反复观看学习。(4)宣讲性知识,指知识结构复杂,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且难度较高。这类知识往往需要集中时间,分层次、成体系讲解,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整个结构体系,然后再将其拆分转化为细节性知识或者xx性知识,进而针对性突破。宣讲性知识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循循渐进的去理解学习内容,因此比较适宜于利用直播平台,直播讲解,师生时间同步,临场感强,互动性高,方便知识的理解。

3基于知识分类的线上教学模式选择案例分析

本文以本校开展经管类专业开展的《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为案例,分析知识分类法在线上教学模式上的选择与应用。

3.1课程分析

《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实践性较强综合实验课程。通过跨专业综合实习平台,引进制造型企业经营理念、上下游业务关系、配套的现代服务业虚拟仿真环境,将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供应链竞合、生产业务链、流通业务链、资金业务链高度整合,使学生参与从竞聘上岗、企业创建、团队分工、工商注册、设计海报、跨专业实训平台试运营、企业运营10季度等实验任务活动流程,实现学生对现代商业社会中不同组织机构、不同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性的基础认知。课程安排一周64个课时,集中上课,主要包含4个环节:实训认知宣讲;企业组建;实训平台模拟经营,实训经营成果汇报,如图2所示。

3.2基于知识分类的线上教学模式选择

根据上问提出的知识分类的方法提炼出的4个知识模块,将《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内容进行细分,如表1所示。(1)通识性知识,根据实验课程内容,通识性知识主要包含平台账户注册;系统操作演示;企业注册演示等操作简单的演示性内容,这类内容平台提供有简单易懂的操作流程视频,教师打包发给学生自主学习。(2)细节性知识,包含企业组建时的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会的各项填表注意事项;企业纳税的财务报表填写方式;工商、税务、银行、政务辅导等内容,这些内容操作难度低,但是知识涉及面广,细节众多,因此教师针对不同政务部门人员对其进行专门培训,再由政务人员对接模拟企业中的学生。(3)关键性知识,包含运营规则公式推导及演绎过程,例如企业的产能、产量、人员配备、吞吐量的推算过程等,这类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但是学生对于计算公式参数理解容易出现偏差,因此可以采取录制计算案例演示小视频的方式,将视频放置校内在线教育平台,方便学生反复观看学习。(4)宣讲性知识,包含实训认知宣讲;系统运营操作原理;企业运营策略。实训认知通过直播宣讲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与热情,同时让学生对于教学过程有整体性的了解;系统运营操作原理与企业运营策略,涉及知识面广,结构复杂,学生理解难度大,通过直播宣讲的方式让学生对此类知识有整体的认知,再更根据知识层次划分,将知识点拆分为关键性知识,重点教学。例如在系统运营原理中包含的生产产能,产量计算推演,均可提炼为关键性知识。

3.3教学效果分析

使用知识分类法应用在了2周4个班级的集中线上教学,课后针对学生与教师分别从授课方式满意度,知识理解程度,线上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性,学习过程的难易程度,教学过程的难易程度,教学组织的复杂程度等方面做了调查问卷,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通过不同知识的分类教学,对于网络教学组织更为有序,学生知识获取方式更为方便,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知识理解更为清晰,同时教师上课安排更为合理,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线上教学的工作量。

4总结

本文通过对于虚拟平台类实验课程内容的分析研究,提炼出了用于辅助实验课线上教学的知识分类法,根据不同知识的难易程度与复杂程度不同选择对应的线上教学方式,方法简单易操作,通过实践案例表明方法的可操作性强,同时能帮助教师梳理实训课程内容,使线上实验课教学组织条例清晰,同时弥补线上教学的距离感,帮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教学过程,更便捷的获取学习资料,进而提升学习效果,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本文丰富了线上教学理论,为虚拟平台内实验课程线上教学设计提供指导,但是本文的研究仅限于虚拟仿真平台类的实验课程,因此在应用上还具有一定局限,针对更广泛的线上课程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史太波,童悦,阮宜杰,徐俊,姚国任.浅谈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实验课程线上教学的组织与管理[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0(06):10-12.

[2]周效章.“在线教育平台+学习中心”融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基于沪江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10):33-40.

[3]张星星,马建梅,樊荣.虚拟仿真平台在诊断学实验课中的探索[J].科技风,2020(17):44.

[4]周丽云.疫情背景下游戏化在《金融计量学实验课》在线教学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20(17):64-66+69.

工商注册管理范文7

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劳动者通过创业增加更多的劳动岗位,既是世界各国缓解就业压力的成功经验,也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一种选择。国务院办公厅于2008年9月26日转发了人力资源部《关于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了“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基本就业原则,并规定工商部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这标志着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思路从主要安排就业岗位转移到开辟新的就业渠道与“以创业促进就业”相结合的道路上来。2009年4月2日,人力资源部联合其它六个相关部委、单位下发了《关于印发三百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的通知》,决定在2009~2011两年间组织100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社会各部门、单位参加就业见习。同年12月24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力度实施好各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项目,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积极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加强创业教育,完善创业政策,引导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人员与经费投入的增加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技能;通过课程教学改革融入可雇佣性教学,提高大学生就业的能力。

二、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对创业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瑞典学者伦德斯特(AndersLundstrom)和史蒂文森(LoisStevenson)是较早关注于创业政策的两位学者,他们在《创业政策的未来(Entrepre-neurshipPolicyforthefuture)》中提到,早期的创业研究主要集中于微观领域,围绕创业者本身以及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和资源整合而展开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业者的个性研究、创业的融资渠道、资源整合方式研究、企业的生成机制、风险投资研究等。随着创业在世界各地的蓬勃发展,对创业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拓宽,从风险投资的微观领域逐步扩展到外部环境等宏观领域,比如对创业支撑环境体系研究、创业企业生成过程研究、创业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创业的国际间比较研究等。在创业环境研究方面主要有两大流派,一是资源依存理论,强调创业活动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性,代表作是杰弗里•普费弗(JeffreyPfeffer)与萨兰奇克(GeraldSalancik)在1978年出版的《组织的外部控制》;二是种群生态理论,把组织群落作为分析单位,通过检验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的“出生”和“死亡”率来研究进化和选择,强调创业者社会生态环境的内生性,代表人物是汉南(Hannan)和弗里曼(Freeman)。我国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实务操作方面。在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欧清华教授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障碍与对策探微》指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障碍主要是创业环境差、政府服务意识不强、创业教育滞后、观念障碍、缺乏自信、能力欠缺、知识储备不足、创新精神不强、个人信用危机严重;提出的相应对策是:政府应优化创业环境,学校应更新教育观念,实行素质教育,家长、老师和社会应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他们创业的坚强后盾,大学生应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林桔(2008)指出,我国大学生创业存在五大瓶颈: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市场意识、缺乏商业管理经验、缺少具有科技含量的项目、难以吸引风险投资。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方面,杜宴会(2010)提出我国的创业教育有五种模式:学校理论、学校理论教育与创业者现身说法结合、理论教育与创业模拟结合、理论教育与具体实践模式相结合、实施综合式的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业的政府支持研究方面,相关文献还比较少,郑毅在《高校毕业生创业:政府责任很关键》中指出,对大学生创业政府应承担的职责包括:做好大学生创业的宣传工作,引导全社会形成崇尚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全方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指导服务;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增加对大学生创业的金融支持;在全国建立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形成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三、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有益探索

我国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仍然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在校学习期间和毕业初期,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创业服务主要体现在创业教育方面,而毕业初期的创业服务主要体现在创业扶持上。

(一)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并积极督促落实。如南京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计划的意见》,从2012年到2015年末,将扶持1万名青年大学生创业,带动5万人就业,建成大学生创业园(基地)20万平方米。据介绍,扶持群体由原先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放宽到“大专以上文化的大学生和海外留学人员以及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意见》涵盖七条创业扶持政策,包括资助优秀创业项目、支持创业载体建设、提供创业场地扶持、鼓励多渠道融资创业、减免相关税费、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指导和培训。从2012年起,南京市每年将遴选出200个可行性和预期成功率较高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每个项目给予10万元至2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二)加大贷款和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力度国家和地方政府不断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不仅关注在高科技领域创业的大学生,对一般行业创业的大学生也给予大力支持。2012年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中就规定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并简化程序,提供开户和结算便利,贷款额度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为两年,到期确定需延长的,可申请延期一次。贷款利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利率确定,担保最高限额为担保基金的5倍,期限与贷款期限相同。

(三)出台并付诸实施各项创业服务新举措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采取了许多新举措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比如举办全国高校创业教育研讨会;举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开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女大学生创业培训营,成立创业学校和创业协会等;通过提供店铺、开设大学生创业街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服务。高校为大学生创业所提供的服务更是丰富多样,比如改革课程设置,增设创业教育内容,围绕大学生创业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论坛、创业大赛等,同时树立大学生创业榜样,活跃创业文化,营造创业氛围。建立与创业相关的社团组织,注重对这些学生社团的引导和支持。目前,全国已有100多所院校建立了创业社团,许多高校还成立了由专家和学生工作者共同组成的大学生创业协会,大学生创业研究会等学术团体,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和指导。

四、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不足之处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支持方面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一)政府方面

1.政府作用发挥不够。由于大学生还不是我国现有创业大军的主体,工商、税务、人力资源等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办企业还重视不够。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大学生创业相继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但在大学生创业中对相关政策不甚了解。这是因为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沟通不够,不同部门的创业政策不够协调,同时政策制定之后宣传力度不大或宣传途径不畅,致使这些政策不能很好落实,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2.财政支持水平不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低于1.15%的国际平均水平,加之地方财政收入不稳定,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财政支持犹如蜻蜓点水,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另外缺乏人才支持、信息失灵、基础设施落后的企业风险,使创业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财政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3.创业扶持力度不够。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主要表现为在国务院领导下的各职能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齐抓共管,但主要是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所以,出台的政策缺乏整体规划和长远考虑,体现在政策导向层次低、设限条件多、操作难度大;政出多门,措施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管理、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更是服务缺失。

(二)高校方面

1.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目前在我国高校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创业知识匮乏、经验不足等因素成为大学生创业的制约瓶颈。大学的培养方案还没有把创业精神作为大学生培养的目标之一,虽然许多大学开展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多是引自国外的教育体系,不太适合中国国情。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多以知识传授为主,缺少实践环节。创业教育课程大部分被列入选修课,有的甚至是作为某一管理类课程部分内容来安排,对大学生创业的帮助很有限。二是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有待提高。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是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辅导员,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多是理论说教,实际操作性不强,大学生对这类课程也不感兴趣。三是创业教育的措施不得力。多数高校或者没能力或者不重视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帮助,缺少体验创业的场地和设施。

2.教学管理机制不灵活。由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还没有出台系统性的创业教育教材和大纲,所以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创业指导的服务机构,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经费,也开展了一些创业指导活动,但多是只有形式,没有作为。大学生创业指导师资整体来说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家的素养。一些学校虽已先后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还不完善。

3.创业教育推广不够广泛。目前,真正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是一些重点大学和大城市的本科院校,多数院校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没有开设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有的只是开一些讲座,介绍一下创业的基本概念。笔者在对上海、广州两市10所大学的调查中发现,有22.87%的学生所在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图1),更多的院校并没有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正式学科,甚至选修课都没有开设。

(三)社会方面

1.对创业的认识不明确。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创业是为了缓解不断扩大的就业压力。但从世界范围来看,这种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在欧美国家创业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美国,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欧美国家许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甚至在大学期间就走上了创业之路,微软、雅虎、惠普等著名企业都是美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如今美国95%的财富是来自于1980年以后受到良好创业教育的“创业一代”,美国的新一代创业者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大学生接受过完整的专业教育和专门训练,掌握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是人力资源市场的优势群体,有责任也有能力担负起促进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社会责任。因此,大学生创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更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2.创业服务机构不健全。我国社会各创业服务机构地位不明确,职能不清晰,工作不到位,在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创业融资、风险评估等方面还没有发挥足够的作用。就整个社会而言,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现有的一些创业服务机构大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中介、网站和猎头等,也不乏利用大学生创业心切的不法分子把大学生作为犯罪对象从事非法活动。

3.资金支持不到位。创业的门槛不仅在于更高的个人能力,还在于它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以启动项目。在麦可思完成的最新调查中,“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是超过一半创业者的启动资金来源,政府的资助只有1%,微不足道,甚至民间的风险投资都是政府资助的3倍。大学毕业生的家庭和自己承担了几乎全部的资金投入,这一资金门槛把许多有心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挡在了外面。如果政府资助能够以优惠商业贷款或风险投资形式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消除资金障碍,会使大学毕业生更多的加入资助创业。

五、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思考

(一)政策支持

1.完善创业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的创业保障机制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有效措施。工商部门可以从创业者最关心的知识产权转化、商标培育、品牌推广等方面帮助创业大学生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等服务,解除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同时鼓励社会各方建立服务创业的社会组织,为缺乏市场经验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企业管理和法律支持等服务,帮助创业大学生增强维权意识,充分保障其合法权益。

2.建立创业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创业激励机制是保护大学生积极创业的有效措施。比如,大学生自主创办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企业,应给予办理落户手续,使外来创业大学生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建立创业激励基金对高新技术产业创业给予支持等,促进知识资本尽早转化为生产力。

3.降低创业准入门槛。按照国际惯例实行工商注册“零首付”,降低大学生创业的准入门槛。实行工商注册零费用,免除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涉及的工商注册、验资、银行开户等所有手续费。取消大学生创业时申请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登记的出资数额限制。

4.取消经营场所限制。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条件、程序和合同规定的情况下,允许创业大学生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注册地址。

5.实行税收减免优惠。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给予大学生创业税费优惠和减免。首先支持大学生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同时鼓励大学生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社会发展更需要的领域去创业,并按规定落实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发文指出,自2011年10月1日~2014年9月30日,对家政服务企业由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提供的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在创业时可以适当减免税收。

6.建立创业政策体系。可以参照相对成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体制。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成立相对独立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机构,负责采集大学生创业信息、制定创业服务政策、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等事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国家层面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区域层面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地方层面的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完备的政策指导和服务。

(二)教育支持

调查显示,28.57%的调查者认为开设教育课程“很有必要”,75.32%的调查者认为开设教育课程“可以考虑”。可见,多数大学生认为创业教育对创业很有影响。所以,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要为高校提供良好的创业教育支持。

1.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旨在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首先,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让学生懂得市场竞争的各种规则。其次,成立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全国统一的创业教育教学大纲,编写创业教育教材。

2.培养优秀的创业师资。只有优秀的创业师资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理性创业动机,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师资配备要合理,要配备专业的创业课程教师,加强对创业教师的专业培训,制定相应措施,鼓励青年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创业实践。同时,把一些成功的创业者请进课堂为学生授课。

(三)金融支持

1.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各级政府应统筹安排并逐年增加扶持创业的专项资金,用于创业培训、创业实习、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成功奖励等;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用于大学生创业的启动资金;应鼓励民间资本支持大学生创业,形成大学生创业投资的良性机制。

2.完善创业贷款担保机制。银行基于风险控制的需要不愿为大学生提供大额创业信贷服务。各级政府的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协调,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支持。同时抓好落实。

工商注册管理范文8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技孵化器;运营模式;建议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转型、科技创新的关键阶段,科技孵化器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社会长治久安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科技孵化器,较为理想的达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目标。笔者将在本文分析国内外孵化器成熟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尝试对电力企业科技孵化器运作模式和管控体系进行研究和讨论,以便为其建设提供全新的动力。

一、科技孵化器建设标准及要求

笔者在大量参阅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将我国科技孵化器建设标准及要求总结归纳如下:

1.科技孵化器创建与流程管理的基本要求

必须按照要求做好充足的准备。制定包括科技孵化器章程、管理制度、部门和职能设计等规划;聘用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管理人才;开展符合设计要求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便为入孵企业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其次,必须履行申报设立手续,在取得法人资格之后,还必须办理法人代码证登记、税务登记和银行开户等手续。

2.科技孵化器组织架构设立的基本要求

首先,员工数量与在孵企业之比不得大于1:10,即1个服务人员所服务的在孵企业数量不得超过10家。其次,企业型科技孵化器必须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工商注册为有限公司。

3.科技孵化器职责分公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能够为在孵企业提供咨询、培训、孵化合同签订、工商注册、登记、年检、申请政府支持、法律事务协助等咨询服务。其次,要能够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平台搭建、技术外协协助、技术交易、技术合同登记、专利申请、成果鉴定等和咨询服务。除此之外,还应当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关物业服务、信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投融资服务。

4.科技孵化器孵化流程方面的基本要求

首先,科技孵化器管理制度必须流程化。其次,对企业入孵条件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主要包括:企业注册地点及办公场所必须在孵化器之内、注册时间不超过42个月、注册资金应少于500万元、单个企业初始租赁孵化面积不得超过1000?,无专利纠纷等。最后,对于毕业企业需要满足以下三条要求:经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超三年的运行经营期,资产规模超1000万元;年收入超500万元;建立了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被兼并、收购或在海外市场上市。

二、国内先进科技孵化器公司的运作模式及成功经验

本文研究过程中选取东莞天安数码城科技孵化器作为案例,来分析其运作管理模式和成熟经验。该孵化器于2011年建立,是广东省“三重建设”项目之一,运营至今已建设成为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其投入使用面积超3.5万?,其中在孵企业使用占比达91.4%,面积为3.2万?左右。东莞天安数码城科技孵化器将“政府引导、专业增值服务、市场化、多元化运作”的思路来推进建设工作的,孵化器基于区域产业布局,主要引进和孵化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电子信息等行业的企业。

1.组织架构

从纵向层面来看,架构模式表现出明显的职能式特征;从横向层面来说,孵化器基于为在孵企业提供服务的目的出发,针对性的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职责分公明确。孵化器下辖的部门包括综合服务中心、优合汇、科技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和招商租赁中心等。现阶段共有中高层管理人员19人,全部为大专以上学历。

2.孵化器体系及其作用

以国家政策和东莞市战略发展规划为基础,东莞天安数码城科技孵化器构建了涵盖文化服务、融资服务、增值服务、研发创新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的功能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建设完善了信息化服务、物业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体验中心、科技服务中心、专家智库、会员服务在内的创业服务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孵化氛围,加速了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当前,科技孵化器采取的是复合型开发模式,一方面营造了创业孵化品台,另一方面还高效的利用了内外部资源。除此之外,还建设完成了人才引进平台以及技术支撑平台,为在孵企业提供及时、全面的技术服务。为了更好的帮助在孵企业成长和发展,该科技孵化器专门成立了科技服务中心,所提供的增值服务包括科技人才、知识产权、工业设计与展示、科技成果转化、会展、全球交流与合作、科技金融、工商税务等相关增值服务。为给在孵企业提供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园区还专门设立了种子基金。经过多年的运营管理,孵化器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

3.运行机制

该孵化器的性质为民投民建、自负盈亏。为确保孵化器始终保持高速、稳定和快速的发展,基于区域经济特性和孵化器自身的战略发展规划,东莞天安数码城科技孵化器采取的是“科技+地产+金融”的运营管理模式。并依据在孵企业处于差异化发展阶段的现实情况,构建并完善了一体化进程生态链系统,有效的促进了在孵企业成长和发展。

4.运营模式分析

东莞天安数码城科技孵化器始终坚持人性化服务理念,最大限度的满足在孵企业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成绩。通过分析后发现,该孵化器运营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1)提供多样化的专业服务

孵化器坚持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领域专业化的发展理念,在积极拓展市场的同时,主动和其他科技产业园区、服务机构以及政府机关开展战略合作,提供了多样化、专业化的增值服务。

(2)资源配置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阻挡,孵化器积极同全球知名的科技园区、外事部门、驻外机构、孵化器保持紧密的交流关系,将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市场、资本和资源积极的引入到国内,给在孵企业带来了直接、可观的效益。

(3)配套支持人性化

一方面,孵化器给在孵企业提供了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每家入驻企业提供装修补贴;另一方面还积极提供如设备资源、会议室、活动场地等免费、可以共享的场地和设备,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成本负担。(4)孵化服务惯性化孵化器搭建了包括侨务局、外事、科研院所、高校在内的创业苗圃,并与孵化器、加速器一道构建成了创业孵化生态链,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大幅降低了入孵企业的成本支出,使其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自身的发展。(5)融资渠道多元化孵化器所引入和使用的融资渠道包括种子资金、天使投资、物业入股、企业间相互投资等,经现实验证,这些融资渠道为解决在孵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发挥了积极而有建设性的作用。

三、关于电力企业科技孵化器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1.电力企业科技孵化器的组织架构

对于电力企业科技孵化器来说,能否始终保持高效的运作,孵化器的组织架构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电力企业科技孵化器应当采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最大限度的减少组织层次以及人员。除此之外,电力企业科技孵化器还必须建立科学的治理机构,由股东会承担运营管理的职责,任命孵化器的管理人员,并提供及时、充足的资金支持。

2.电力企业科技孵化器的运作模式

首先,要为在孵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同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策划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金融机构在内的相关机构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为入孵企业选择最合理的合作方式,以此为基础,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增强孵化器的孵化效率和孵化质量。其次,要合理选择风险投资机构并积极的引入,以便为入孵企业及时提供发展必要的资金支持。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再次,建立大数据+互联网的运作模式。电力企业科技孵化器要重视和关注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搭建多元化的服务平台,以便为入孵企业提供管理办法、技术文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服务,积极的促进入孵企业的成熟和发展。最后,要采取品牌化的运作模式。电力企业科技孵化器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注重自身品牌的打造,积极的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入孵,达到良性发展循环,维护孵化器持续、健康和稳定的发展。

3.电力企业科技孵化器的管理

电力企业科技孵化器应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探索更能解放生产力的运作机制,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的束缚,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强化引导和监督,明确责权利,奖惩分明。

四、结束语

科技孵化器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社会长治久安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电力企业科技孵化器来说,要从组织架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等入手,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期取得更好的运营效率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