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设论文(3篇)

水利工程建设论文(3篇)

第一篇: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探析

1研究意义

新中国建立至今,为了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国家先后组织建设了大量利民型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随这这些工程的完工,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多种功能水利工程体系,这些水利工程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作用。但是,这些水利工程在给国人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合理的分析出水利工程对工程兴建地的自然环境的各种负面影响,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研究课题,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对降雨量的影响

增加降水量: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般的大型水利工程都会伴随这出现一些大型蓄水水坝,根据物理学原理,在自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水的面积增加必然会引起当地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同理也就会影响到工程兴建地的降雨受到一定的影响;降雨范围改变: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一般呈现的变化为水库范围内的降雨量有明显减少,相反的,在一定距离内的区域降雨则明显增加;在地势高的地区呈现出的是迎风面降雨增加,背风面降雨减少;

2.2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自然水文情势的形成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水流自然形成的,但是由于水利工程的兴建,很多自然水文情势受到了极大的改变,这种改变的影响有利有弊。一般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大型蓄水库蓄水后,都将原来的河流强行变成了人工湖泊,这一方面增加了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加快了自然界中水成分的循环速度;另外,由于蓄水降低了自然河流的水流速度,河流中的水通过地下岩层渗入地下水的量必然会有所增加,这就肯定会引起地下水水位的上升。蓄水能力大的水库,水位幅度必然大。与自然形成的水流相比,水库的水流速度变化也明显更大。

2.3对水温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所有的水库都会不同程度的引起水温的变化,这个是一个完全不可能回避的情况。水库由于功能需要而形成的特殊水温结构导致入流和出流之间会出现明显的温差,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水温变化。在建有大型蓄水水库的河流一般呈现出的特征,水流流速由上游到坝址处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由于水流速度的变化,水体性质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2.4对泥沙的影响

不论什么水利工程项目,只要它开始动工建设,就必然会改变工程选址处河道泥沙的传统沉降模式。水库建成后,直接导致河流上游流速减小,由上游水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水库的底部,长期的沙土淤积必然会导致水库容量的不断减小,使水库的运行效益收到影响,这也是最让水利工作者们头疼的一个大问题。大型水坝的兴建一定会截断原有的自然水道,由于水流速度减小,必然会影响到河底泥沙的运动,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整条河流水文情况的整体改变,这是拦河建坝最大的问题,处理起来一定要特别慎重。

2.5对土壤的影响

一般的大型水坝都会长时间的大量蓄水,这将会直接引起河流沿岸土壤中水分的含量的极具上升,随着水含量的超标,地下水会逐渐的浸没原有耕地或自然操场,导致土地荒废,逐渐形成沼泽地带或盐碱地带。工程兴建初期,地下水浸没土地下层,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失衡,严重影响土壤肥力,使得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如果地下水位上涨导致土壤过分湿润,就很容易导致植物根系呼吸困难,这样这片土地将不能种植作物,人们也会放弃打理这些土地,随着荒废的持续,这些地区将会逐渐沼泽化;由水库的蓄水会通过渗入效应进入地下水,再经过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在通过正常日照的蒸发,会使这些水中盐分逐渐集中到土壤表层,使土地逐渐盐碱化。

2.6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重大水利大坝的修建,理论上可能会触发工程当地的多种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塌岸、水库渗漏等等。水库诱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型水库的巨大蓄水量大大增加的水压,在这种强力水压力下,岩石裂隙逐渐光滑,导致岩层原有的平衡性遭到了根本的破坏,使岩层稳定性降低。

2.7对河道的影响

治理河道从古至今都是我国国家水利建设的重要课题,河道是天然形成的生态环境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代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对天然河道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具体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河道顺治作业的目的为了增加流速,但是人工形成的笔直的河道必然要破坏原有的自然河道,同时由于整个河流的水文受到影响,直接导致河流中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水生植物和动物物种逐渐减少,又由于河水成分的逐渐单一化,使得河水失去了原有的净污能力,河水污染逐渐严重,这些都会导致沿河地区的自然生态退化;(2)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河口整治工程会造成河岸线和河床等部分的大范围高程度结构变化,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这一地区的潮位,进而改变整个河流的排涝总量,于此同时,人工改直河床的工程项目会改变河床原有的历史演变过程,强行改变河道形态,引发河道冲刷,导致河道水位下降。

3结语

在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国际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自然资源开发严重过度,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因此,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应当受到我国水利专家们的直接关注。从根本上说,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论目的如何,任何的水利工程的根本性质都应该是一个生态工程,要做到改变自然而不破坏生态。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的认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原则性问题。

作者:刘敏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水利局小城子镇水利管理站

第二篇: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关性

1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1水利工程建设是人类对生态环境进行改造的非自然行为

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是为了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调控,从而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和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达到规避自然灾害的目的。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应该立足于自然环境,根据自然条件确定不同的建设方案,但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总是在所难免。

1.2水利工程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仅仅依靠自然界的力量来抵御自然灾害是远远不够的。大多数的生态环境破坏都跟人类的活动有关。为此,水利工程的建设就成为了改善和弥补水旱灾害的重要途径。开展水利工程建设,自然界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也能够得到解决,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3良性的生态环境是水利工程的保护伞

水利工程的兴建必须根据自然生态条件来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才能达到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和谐相处。良性的生态环境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利帮助,而如果在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大兴土木,自然界必然会承受不了工程建设所带来的打击,人类也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2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影响

首先,水利工程的兴建,本身就不是污染型建设项目,所以,对生态环境也不会产生直接影响。但是水利工程的兴建,能够实现蓄水发电、灌溉、生活饮水等功效,从而使本区域内的人民群众获得上佳的综合效益。通过蓄水,防洪等管理手段,区域内生态环境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不断提高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的舒适度。另外,对于防治疫病也有所助益。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必不可少的就是水库。而水库的建设对于河流径流量有着调节作用。在枯水期放水,能够使河流下游的自净能力得到改善,从而改善河流下游的水质状况。水库的建设也为渔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经济效益更加明显。对于河流上游,水库的建设有利于改善河流运输条件,降低水运成本。第三,水利工程的开发,水力发电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能源,有利于减少污染、减少温室效应、减少酸雨等,生态效益不言而喻。

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和使用,导致在河流中存在面积巨大的停滞水域,水库在光照的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的水域环境,与自然河流差异会与日俱增,从而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影响。如果运用不合理的管理方法来调节水库蓄水,水库上游被淹没的可能性会成倍增加,使水库周围的土地、建筑、景观等处于随时被淹没的危险之中。另外,水库的建设对于地下水位、地质构造、局部气候等都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如果水利工程的建设规划不合理,还容易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从而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也造成了水利工程建设投资的浪费。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生态环境变得脆弱,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水库的兴建会干扰生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夺去很多生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甚至造成物种的大量灭绝,从而使得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遭到破坏,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4.1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相对于其他的建筑工程来说,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规模浩大,受生态环境制约程度深,其建设和施工过程也非常耗费时日,所以必然会对生态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少负面影响。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和迫在眉睫的。只有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的好处,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4.2完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

众所周知,不同的人群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水平是有差距的,为此,可以根据不同人群对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运用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政策,从而不断完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对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其次,要将水利工程的兴建过程与其他工程的兴建结合起来,共同考虑、合理判断其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再次,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以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施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对施工建设加以规范。

4.3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选址和检测工作

选址工作可谓是水利工程建设前期最重要的工作环节。为此,在选址工作中,施工地点应该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不大的场所为宜,从而可以使得移民率大为减少。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在施工的各个阶段采取相应措施将不利影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尤其是选址工作,如何保证水利工程兴建的效益最大化和危害最小化,是工作质量的唯一衡量标准。此外,做好监督工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水利工程进行事后监督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水利工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纰漏,从而能够及时分析和采取应对措施。

4.4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工作

环境保护问题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更是重要课题。水土流失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得不防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更应该得到重视。在水利工程建设实践中,只有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对水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才能促进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要想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不断改善水土质量,一方面,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占据主导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出台相关政策对水土保持工作加以支持,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要提高全社会人民的节水意识,发挥水资源配置在市场中的作用,改善水土保持工作的效果。

5结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所难免,但是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完全可以在顺利开展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虽然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它所带来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其他工程所不能代替的。为此,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两者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唐道来 单位:伊犁花城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篇: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与思考

1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具有较低的效益、轻管理重建设

在大型灌区中,一般群众和水管单位都较为重视灌溉工程建设,但是重视建后管理程度却存在不到位状况。就大型灌区管理来看,分工安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匮乏、岗位责任制不明确,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管理措施不科学。因此,相互推诿的问题频频发生,进而产生管理上的盲区和空档,对灌区的稳定产生严重的影响,导致极为低下的运行效率。就当前的人力市场来看,劳动成本呈现出日益提升趋势,而农业经济效益基本上却处于持续低迷状态。由于灌区群众自身的文化素质有待于提高,也是重务工轻灌溉。有的农民也有自己的打算,认为在农田灌溉上花费大量时间不如进城务工合算,因此,往往在土地管理上就是靠天吃饭。主要源于农业的高成本在对比其低收益极为鲜明下,使农民种田耕地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成为极大减少灌区农作物种植面积根本原因,甚至严重影响到农作物产量。

1.2具有偏高的成本、农民灌溉的成本较高

目前,大部分农田灌溉配套设施都处于不完善状态,丘陵地区尤其严重,在灌溉农田时,一般抽水灌溉都是用电实现的,具有较高的电费成本,甚至达到60%左右的成本。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用户需要承担较高的水费成本,普遍较高成为农民承担灌溉成本普遍状况,生产负担被加重,使灌溉质量受到影响,成为减少收益面积的决定因素。改革水管体制乏力。分析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状况,不彻底问题就是其瓶颈,不能真正有效的落实一些国家公益性补贴政策,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1.3缺乏节水灌溉设施、基础不牢

近年来,国家开始逐渐重视灌区生产的程度,通过投入大量的资金,逐步改善了灌溉设施建设条件,但是,就其配套设施建设来看,依然处于比较滞后状态,成为灌溉效果的严重影响因素。灌溉方法不当更是如此,主要灌溉方式依然停留在传统大水漫灌层面上,水资源浪费严重,并极大的增加了灌溉水电费负担,进而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灌溉管理属于薄弱环节。在大型灌区中,管理措施具有短暂性和突击性的特征,不能立足于工作实际,缺乏长远的眼光,建设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管理漏洞比比皆是,同时执行管理制度上不足,严重的会使灌区经济效益下滑。作为灌区管理部门,在灌溉制度研究等方面没有投入更多的资金,同时由于工作人员思想重视程度不足,使管理的实际效果受到影响。而就工作人员素质来看,整体水平不高。灌区管理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待遇低和环境差为基层水管单位主要状况,很难把专业技术人才吸纳到这里,而且管人用人机制科学性有效性不足,因而一些优秀水管技术人才因为思想包袱重,事业没奔头,致使其积极性受到抑制,这是很难把优秀人才留住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不能有效引进基层单位水管干部人才,管理人才匮乏,甚至人才呈现出断层局面,与灌区工作现实需要很难适应,从而使灌区建设与管理工作陷入困境,这成为灌溉建设不能协调管理工作的症结。

2加强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措施

2.1改革灌区管理体制

纵观大型灌区整体状况,大部分属于计划经济产物,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下,长期形成的传统管理等模式的不适应性日益凸显,成为当前灌区发展和需要的阻力。因此说,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应注重从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入手,以定岗定编为主线,进一步明确各岗位责任,具体划分到个人,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快水费收缴制度改革的推进。由于计划经济严重影响到我国灌区管理体制,其公益性质被长期体现,导致人民群众认识水的成本概念模糊,这是灌区水费收缴困难,长期亏本经营的根本原因,同时灌区工程也没有及时的进行维护和养护。

2.2积极降低成本,将补贴制度切实落实

依托科学规划,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将工作重点放在农田蓄水保水引水措施,使抽灌尽量减少。如果不得不对抽灌进行采用,在安排上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引进的灌溉方式注重科学性和先进性,安排灌溉时间要做到科学合理,尽量妥善安排好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利用利益驱动模式,使农户灌溉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被提升。进一步推进水管体制改革、,从而使公益性补贴政策切实被落实,力争把水管单位工作积极主动性提升到新的高度。

2.3不断夯实基础,提高队伍素质做好灌溉配套设施建设

在投入资金上加大向灌区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倾斜力度,使灌区配套设施基础不断被夯实。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土地的整合利用,为灌溉配套设施建设奠定基础。

2.4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

严把工程设计关,把保证工程质量放在首要位置,重视工程项目的实际效能。对管理单位的职权范围进行明确,推行水利工程管理的责任化机制。通过工程管理切实有效的执行,以实现预期的工程效果,还可以将即建工程的潜力挖掘出来,通过合理使用水资源,将工程的实际作用彰显出来。

3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已经充分的认识到现代农业地位的重要性,而其中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国家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为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提供有力的保证。而作为水管基层单位应注重观念的转变,充分的认识到自身工作现实意义的重要性,积极的调动员工积极性,千方百计的引进人才,研究措施节省成本,真正发挥出灌区水利工程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农业走向先进水平贡献自身力量。

作者:吴军民 单位:广西柳州市鹿寨县寨沙镇水利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