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勘测论文范例

工程勘测论文

工程勘测论文范文1

工程钻探仍是当前获得地质状况的有效方法,而在山地勘探的常用方法有竖井和平硐勘探。经多年发展,钻探和勘探技术日益成熟而且不断出现新的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常用的方法有6种:砂卵石层钻进技术、金刚石钻进技术、金刚石绳索取芯钻进技术、套钻技术、软弱夹层钻技术和大口径钻探技术。

1.1砂卵石层钻进技术

砂卵砾石层因具有厚度大、埋藏深、结构复杂、质地坚硬等特点,一直是水利水电工程钻探面临的技术难题。后经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研究出了SM植物胶和MY-1A植物胶冲洗液金刚石钻进法,显著提高了砂卵石层钻进效率。实际施工时将膨润土、水、碱、SM植物胶按照一定的比例配置成冲洗液应用到钻进施工中,凭借其良好的润滑减阻、减震性能,能够有效防止孔壁坍塌和保护岩心的作用。

1.2金刚石钻进技术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金刚石钻进技术较为常用。结合大量地质勘测实践经验,为提高金刚石钻进效率,实际施工时应重点把握以下3项内容:

1)结合岩石的风化程度选择合适的开孔钻头,通常情况下开孔时使用0.3~0.5m长的岩芯管进行施工。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为避免孔倾斜应适当增加岩芯管长度。开孔钻进时应使用麻花钻,钻进到达风化岩石时应使用短岩芯管长取粉管钻进,以及时将岩粉捞取出来。

2)确定下套管层数时应综合考虑孔深和孔径情况,并且套管不能弯曲,各部位连接应牢固。同时,使用水泥或黏土将套管口封闭严密,以防止岩粉进入套管,给钻进工作造成干扰。

3)下钻时经过掉块或孔口管换径位置时应缓慢下钻,遇阻时应轻轻转动钻具,避免猛提和猛顿钻具。

1.3金刚石绳索取芯钻进技术

该技术最大特点为能在不提钻的状况下,利用绳索将包含岩心的内管提到地面上,进而能够方便地采取岩芯。因此被广泛应用到浅孔、深孔钻孔作业中。尤其在水利水电地质勘测过程中能有效避免孔壁掉块、坍塌情况的发生,能有效提高地质勘测效率。

1.4套钻技术

利用套钻技术能有效地从软弱层带中获取原状岩芯,尤其在软弱或破碎夹层中能较好地保证岩芯质量。具体施工时应做到:

1)在钻孔段的中心位置钻取36~46mm直径大小的钻孔,当钻孔深度达到1~1.5m时进行插筋并将黏结剂灌入其中。

2)等待黏结剂凝结后,使用直径110mm孔径套取岩芯。主要因为在黏结剂的作用下插入的细钢管和岩芯凝结在一起,因此能完整的取出软弱夹层且能使其保持较好的原有状态。该技术应用在众多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5软弱夹层钻技术

在软弱夹层中使用一般的金刚石钻进法施工成功率较低,为此应使用专门的技术以提高软弱夹层钻进效率。在软弱夹层钻进施工时通常使用软夹层钻技术,该技术运用的取芯钻具包括岩芯阻塞报警装置、扶正装置、悬挂装置等部件构成。同时还包括一些减少振动、免受挤压和冲刷的保护系统。经实践证明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

1.6大口径钻探技术

水利水电地质勘测中竖井的开凿很大程度上使用机械设备,一方面它能提高勘测施工效率,另一方面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勘测作业安全系数,而且作业中能减小对岩体结构的影响。当前,大口径钻探技术使用的设备可开凿直径为800~1200mm的钻井,而且钻井深度可结合钻井方法调整,取芯操作时虽钻井直径不超过1200mm,但钻进深度可达50~60m。如进行全断面钻进孔径为800~1200mm,孔深可超过100m。总之,利用大口径钻探技术可通过孔壁和岩芯不但能观察地质风化、断层、透水性、岩性等状况,而且还可研究水文地质结构和岩体结构。

2遥感技术勘测方法

遥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上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地质勘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依据遥感平台高度可将遥感勘测技术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3种类型。且利用该技术获得的陆地摄影照片、航片、卫星照片等材料均是真实自然景观的图像,因此能够较清晰、全面的反映出岩溶、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同时还能从中观察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地貌形态。遥感勘测技术具有信息丰富、视野广阔、获得的影像具有一定周期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

2.1研究区域构造稳定性

利用遥感技术能够获得大量的高质量线性构造信息,因此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地貌形态、水系分布以及地质特征等信息,进而帮助地质勘测技术人员更好地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周围地区构造格架,评估工程周边地区构造稳定性提供准确素材。

2.2调查自然灾害

水利水电工程附近诸如泥石流、滑坡、崩塌自然灾害的调查是地质勘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该项内容的勘测如借助遥感技术提供的彩红外片或航卫片,结合现场勘查提供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能较详细的了解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稳定性的自然灾害情况,对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稳定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3调查岩溶情况

遥感技术提供的影像材料尤其彩红外影像,能为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岩溶情况提供准确参考。一方面从影像中能很好的判读岩溶地貌状况,另一方面能从介质红外光谱差异性上分析泉水和地下水分布信息。国内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时,利用该方法研究岩溶及其渗漏问题取得较好效果。

2.4地质测绘填图

地质测绘时要求在保证成图现场校准和确保野外工作量的基础上,提倡使用遥感图进行地质测绘。而且部分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应首先考虑遥感成图。这些要求均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勘测相关文件中有所体现。

2.5地质编录岩土工程开挖面

为更好的完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存档备查、安全预报、反馈设计等环节工作,应借助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编录以指导水利水电工程地下工程开挖施工。为此,我国相关研究部门,在完善高边坡快速地质编录系统的基础上,成功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实际施工时结合使用数码摄像机,并进行现场采集和数据预处理,运用专门的软件系统进行处理后能够获得任意方位的线划图和连续的彩色影响。

2.6研究防洪、水土保持情况

我国相关科研单位曾利用TM卫片,对负责区域的水利水电工程附近的泥石流、滑坡情况进行解译,同时对其发育情况进行划分最终获得了区划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和建立预警系统意见,进而为负责区域的水利水电工程防洪、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价值较高的资料。

3工程物探方法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中工程物探方法的应用起步较晚,直到20个世纪90年代,一些研究单位中才配备管线仪、声波仪、透视仪、电法仪以及综合测井仪等设备,使地质勘测野外数据采集精度得到较大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地质勘测技术的发展。

3.1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

该技术借助已存在的钻孔或平洞,对发射和接受的投射波进行采集和处理,进而获得孔洞间波速值,最终对区间的岩体做出判断。实际勘测施工中如未找到有效且经济的方法,采用该技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它不但减少操作劳动量,而且还能提高岩体物理力学整体评价质量。因此,我国非常重视该种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3.2钻孔彩色电视系统

该系统在确定泥化夹层位置、形状和尺寸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经过了a91mm、a53mm、50mm阶段,其中a53mm彩色电视系统中的钻孔在a56mm金刚石钻孔基础上发展而来,50mm的钻孔彩色电视系统为在地质勘测中更好的观察水平风钻情况研制而成,该系统中首次运用了CCD光电耦合器件,具有性能稳定、集成度高、设计合理等优点。在科技发展推动下,钻孔彩色电视系统融合了数字和图像处理技术,功能越来越强大,例如主机将录像机、监视器、控制器融合为一体,能接入口径不同的钻孔电视探头,不但实现了数字化压缩存储,而且为后期的处理提供较大便利。

3.3高密度电法勘探

高密度电法工作依据的原理仍包含在电阻率法的范畴之内,不过其将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引入进来。进行野外实际勘测时能将所有电极设置在测点上,并利用电测仪和程控电极开关的转换实现数据的及时采集,同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进而获得地电剖面图。该方法融合了计算机和现代电子技术,能显著提高地电数据采集效率。

4总结

工程勘测论文范文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利于构建我国工程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结合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实践平台、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结合专业认证要求,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体系。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教育质量;农业水利工程;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校级教学项目“农业水利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成果。

目前石河子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整合和提高,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以博士研究生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模式;形成了一支专业水平较高、师资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理念先进、目标明确、规范合理、操作性强;办学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成绩显著。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培养高素质专业性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结合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也进一步完善。

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证培养目标

按照石河子大学要求,每四年一次进行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评价,同时对培养目标进行全面修订,在四年的实施过程中可进行微调,评价与修订过程由学院、大学两级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同时着重邀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经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水利工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水利工程设计方法、科学研究方法及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农业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技能。

二、结合认证标准,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由学校根据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能支持培养目标的达成,课程体系设计由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资深教师完成,有企业和行业专家参与,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等课程计60余门课。其中,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16.7%,学生在从事农业水利工程设计时能够考虑法律、伦理、经济、环境等各种制约因素;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占总学分的29.8%,工程基础类课程和专业基础类课程应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在本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专业类课程应能体现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与实习、课程设计、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其他实践环节等,其中毕业设计(论文)不少于12周,课程实验8~16学时,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包含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毕业实践教学三部分。课程实验包括物理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测量学实验、电工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灌溉排水工程学实验、水工模型实验、节水灌溉实验、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实验等;课程实习包括测量实习、水文实习、水文地质实习;课程设计包括水文学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水土保持学课程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课程设计、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等;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还包括其他实践环节,如:工程技能训练、科技方法训练、科技创新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结构模型制作大赛、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计划等。

3.毕业设计(论文)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占总学分的16.7%,毕业设计(论文)选题90%以上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选题。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题目以所学农业水利工程知识为基础,同时结合生产科研项目开展,进行综合训练;也进行涉及本专业的有关研究热点进行专题研究,主要分为5个方向:农业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节水灌溉技术设计、灌区水利工程设计、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与施工组织设计、专业相关热点问题研究(论文)。

(2)内容。

由水利工程系负责组织毕业设计的选题论证、文献调查、技术调查、设计或实验、结果分析、写作、绘图、结题答辩等,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全面锻炼,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

(3)指导与评价。

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材料,包括设计选题指南、设计任务书、设计开题报告,反映指导教师指导与管理过程的材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记录等齐全。结合生产项目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由教师与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等企业专家共同指导,答辩时有兵团设计院一分院、石河子市天兴设计院、新疆天业节水有限公司等企业专家参加。

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平台建设

为了满足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在校内及校外相关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专业教学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三峡培训中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新疆兵团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目前形成了灌溉工程实习基地、水文实习教学基地、蓄水引水工程实习基地、科研试验实习基地、水管单位实习基地、设计单位实习基地等10多个实习基地,每年可容纳200人左右学生进行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

四、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以人为本、全程保障、以评促建、提升内涵”的原则,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学院主管教学领导负责,由水利工程系进行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材、教案、讲稿审定,同时对课堂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实践等环节进行质量考核。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每4年进行一次调整,每年进行微调;教学质量评价由大学教务处和学院组织实施,分为学生评教、大学督导评教和教师同行评教,每学期评教1次。统筹协调教学管理,抓标准、抓评估、抓建设,构建了教学评价与管理并行的质量保障运行机制。

1.教学质量体系

科学构建了目标与过程并重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该体系由目标、组织、管理、评价反馈、保障五个子系统组成闭环,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两级督导、校院系三级保障模式有效运行,形成良性循环,对各教学环节提供了全面质量监控和质量保障。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形成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学校实行二级教学管理模式以来,坚持对各院系本科教学工作实施年度考评,形成了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

2.教学评估体系

学校和学院构建了学生、教师、领导、督导“四位一体”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实施常态化教学质量评估。采用督导专家、领导听课检查、教师互评、学生评教、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及时广泛地收集教学质量信息,实施公开、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估,全面监控教学质量状况。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的一些关键点上给予了重点监控。例如,在严把教师教学关方面,严格执行教师开新课和新开课的试讲制度,始终坚持对青年教师实行助课、听课和试讲制度,有效促进了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堂授课方面,建立了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督导组成员听课制度,严格规范教师的课堂授课行为,并利用课堂教学检查、专家听课、学生评教等手段及时监控教师的授课情况。

作者:吕廷波 李明思 何新林 单位: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倪福全,李昌文,马荣朝,等.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64-166.

[2]陈元芳,李贵宝,姜弘道.我国水利类本科专业认证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导刊,2013,(2):25-27.

工程勘测论文范文3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查管理;基础地质技术;应用措施

众所周知,对于我国而言,地大物博,并且地形构造异常复杂,开展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一般需要事先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尤其针对南方部分区域,由于地下岩层呈现出多样化分布的特征,无论是岩层的分布,还是具体的走向情况,均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正是受到很多自然地理因素方面的干扰,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详细了解与掌握所施工区域的地质、水文环境等情况,为后续的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为此,系统分析和思考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有效策略显得异常必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实施价值。

1岩土工程勘察相关概述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使岩土工程的勘察效果变得更加显著。从勘察的方法、勘测使用相关仪器设备来说,均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且有关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的总体能力与素养也得以不断提高。然而从岩土工程实际的勘查情况来看,绝非十分容易,一方面,应该紧密结合所勘查地区的相应状况加以实时改进和优化勘查方案;另一方面,还可能碰到恶劣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后续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提前进行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准备,详细分析与掌握所要进行施工的地质情况[1]。与此同时,通过积极进行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可以将所勘测到的相关地质数据结果当作工程项目设计和施工的主要参考和根据。除此之外,其中部分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相关参数也可以带给造价工作一定的借鉴和帮助,进而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均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由此不难看出,加强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管理可谓非常关键。

2常见的基础地质技术说明

2.1槽探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地质情况存在一定的复杂性特征,不同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拥有很大的差别。而常见的钻探技术显然不能被运用到各类地质环境的勘察当中。所以,可以运用槽探技术,达到弥补此方面不足的目的。对比钻探技术,槽探技术应用起来十分容易、方便。进行实际岩土工程项目勘察的时候,有关勘察技术人员可以快速、高效、准确地勘测到所需要施工项目的相关地质情况,并科学分析所勘测的具体构造、材料等,以便确保后续的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得以有序开展[2]。

2.2地探技术的说明

应用此项技术的过程中,通常要借助很多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与工艺。针对地探技术来说,主要涵盖了物理与化学探测技术等类别。对于此两类技术而言,各自包含的相关设备与适用的勘查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运用该项技术的时候,需要准确勘测土层岩土相应的弹性变化、波的速度、电阻率数值、循环性、以及有关辐射参数等情况,同时以地质内的相关物质组成情况当作参考和依据,科学分析有关检测试仪器设备的反应以及地质组成、矿物的分布等状况,凭借地探技术的专业性、准确性等优势,使其在岩土勘察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3]。

2.3钻探技术概述

开展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时候,应该以基础地质技术当作有效参考与依据,以便保证现场地下岩层和土层的结构不被破坏。通过科学运用钻探技术,可以达到细致勘测的效果,以便带给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更多的参考与帮助,在众多的实施方案当中,选择出最佳的方案,实现施工方案和岩土工程勘查的密切关联,凸显出工程设计方案的实用价值。针对钻探技术来说,主要涵盖了丛状、多井筒及多孔底钻探等众多的技术类型,因此应该紧密参考工程具体的现场情况,合理利用钻探技术,并确保钻探数据结果的准确性[4]。

3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

3.1做好岩土工程地质情况的取样测试工作

为了提高岩土工程勘查中基础地质技术应用的效果,应该做好岩土工程地质情况的取样测试工作。只有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地质状况,才能为以后的施工工作做出良好的铺垫。通过积极开展岩土地质的室内测试工作,准确地检测出具体的施工现场地质的状况。假如有关勘查机构忽视室内测试工作的实施,将会影响到现场地质岩土的测试精准性,无法将最终的测试结果当作有效的参考和根据。与此同时,进行室内测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测试样本的有效保护,借助相关仪器设备,谨防样本和其他物质相接触,或者遭受到外界温度与震动等因素的干扰,造成样本性质产生改变[5]。比如:对于软土来说,可以运用薄壁取土器设备,针对较硬的土质,则可以运用单动,亦或者双动的二重管实施取土处理,进而确保室内地质情况检测的精准性。

3.2注重搜集相关地质资料,完成室外勘查任务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当中,搜集相关地质资料,开展室外勘查工作十分关键,属于其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通过此项举措,旨在带给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充分利用有价值的地质数据信息。有关岩土工程勘查人员需要对相应的室外勘察数据加以科学整合与分析,系统掌握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岩层的分布以及地下水流方向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提高工程勘察报告的准确性。当提升了室外勘查的效率之后,不仅使勘查工作的成本下降,而且增强了工程勘察队伍的综合水平[6]。所以,开展工程的室外勘查时,应该做到下述几点:第一,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分层工作,保证分层记录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第二,进行工程勘查的时候,当其中的一个钻孔要求运用钻机设备实施集中勘探的情况,则应该采用统一记录所勘查结果的方式。第三,进行复位测试工作的时候,应该将相关的规定作为有效参考和依据,以便确保实施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于实施的静力触探试验,应该进行定深调零处理,并且仔细对现场的相应温差进行观测,尽可能降低触探被外部相关因素的干扰程度。第四,将相关标准要求作为有效依据,开展标准贯入试验,通过对杆长与孔深加以校正,保证检测位置的合理性,接着分析和判断标准贯入的降低状况,以便确保所勘测数据结果的精准性。

3.3加大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技术运用难点的管控力度

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以前,应该深入掌握岩土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谨防出现工程勘察工作混乱无序的情况。应用基础地质技术的过程当中,应该首先明确需要勘察的目标,掌握重点的部分,并系统了解相关地质情况,如此,方能确保勘查工作的有序性,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实际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来说,应该进一步提升所勘测数据信息的精准度与完整性,谨防由于勘查工作实施不当,导致影响到后续施工情况的发生。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应该实现勘察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基于提升工程勘察信息安全性得目的,应该强化对工程勘察人员的培训,并有效落实安全教育工作。

4结论

从此次论文的阐述和分析当中,可以获悉,系统思考与分析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措施显得尤为必要,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实施价值。本文对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情况加以论述,同时介绍了常见的基础地质技术,并且制定出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的合理对策,具体包含了:做好岩土工程地质情况的取样测试工作、注重搜集相关地质资料,完成室外勘查任务、加大对岩土工程勘察中基础地质技术运用难点的管控力度。希望此次研究和分析的内容与结果,可以获取有关岩土工程施工人员的关注与重视,并且从中得到相应的启发和帮助,以便增强基础地质技术在岩土工程勘查中的应用成效,进而促进我国岩土工程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胡高楠.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8,125(15):1128-1129.

[2]宋旭.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J].世界有色金属,2018,250(19):1051-1052.

[3]陈欣,邹羽.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J].江西建材,2018,165(22):2231-2233.

[4]刘国祥.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基础地质技术应用[J].低碳世界,2018,177(25):1055-1059.

[5]宋武林.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8,136(36):1203-1205.

工程勘测论文范文4

【关键词】地基勘察;地基基础;房屋建筑结构;静压力桩;点位

1引言

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组成,地基基础施工会对房屋最终的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保证基础的承重能力以及防渗等各方面性能,在进行基础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各环节施工操作的管控,科学展开点位布置以及检查检测等一系列控制技术的应用,确保地基基础施工能够达到相关标准要求,能够为房屋建筑的高质量建设奠定扎实基础,从而达到切实提升房屋建筑空间使用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的目标。

2基础工程施工特点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复杂性。因为我国各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水文情况并不相同,地下空间的地质以及管线布置和周边的既有建筑等也并不一致,所以,整体施工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展开基础技术的选择与控制,以便保证最终工程施工效果。(2)隐蔽性。因为地基基础工程主要在地下空间进行施工,完成施工的基础也不会暴露在外,所以,有着明显的隐蔽性特点,施工难度相对较大,如果存在质量问题,会对房屋结构的使用安全性造成直接威胁。(3)严重性。地基基础是整体工程施工的关键与核心,如果存在质量问题。所以,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建筑坍塌的状况,损坏严重,需要对该部分的工程施工予以高度重视,以便保证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

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控制技术

3.1地基勘测控制技术

地基勘测是获得工程施工前期各项数据信息的重要途径,能够通过勘察明确地区的基本情况以及建筑荷载等各项内容。所以,为设计人员以及工程施工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保证各环节工作能够顺利展开。在具体进行勘测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按照工程结构性质以及规模等各项内容,对施工区域的各项情况展开分析,通过计算明确地基形变范围,做好地基埋深值的判断,明确地基地质不良原因以及具体情况,制订出相应的治理方案,以防不良地基对基础工程施工造成干扰[2]。勘测人员需要对施工场地的土壤进行取样测试,确保地质信息获取精准度,并要在发现存在地质不均匀问题时,运用原位检测的方法获得相应准确信息,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分析与研究。

3.2土方挖掘控制技术

土方挖掘是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要点,需要按照施工图内容以及施工位置的各项信息,确定挖掘方向以及水井设置等一系列工作,做好管道以及既有建筑的保护,合理展开杂物清理以及管线规避等一系列的举措,防止施工对原有管线和既有建筑造成不良破坏[3]。在对边角处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运用人工挖掘手段,保证挖掘工作的开展精度,并要按照地基土挖掘标准,做好施工误差的控制工作,保证最终工程施工的水平。

3.3静压力桩控制技术

在进行地基建设过程中,会通过对桩基础技术的应用,达到提升松软土层硬度,防止地基变形的效果,会在地基土层展开打桩施工。如果采用传统打桩技术,存在着噪声较大的问题,在城市中心以及人群密集地区并不适用,而静压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会通过在桩上施加静压力的方式,将桩节压入地基之中,可有效解决施工噪声问题,保证施工不会对周边民众产生过大的干扰[4]。3.4素土挤密桩控制技术素土挤密桩会通过对挤压作用的应用,对桩孔内部的地基土展开加密以及夯实处理,会将粉土或黏性土填入桩孔之中,通过分层捣实的施工方法,保证土桩的制作质量[5]。这种技术具有应用成本较低以及施工简单等方面的优势,处理效果较为理想。以某住宅楼项目的施工为例。按照工程的整体情况,施工团队展开了素土挤密桩技术的应用,按照DDC工艺展开了4000根素土桩的制作,根据梅花形状进行了布置。桩芯间距为800mm,排距在750mm左右。通过对机械洛阳铲的应用,完成成孔施工操作。包括人工就位、成孔以及位移3个过程,按照从里到外的顺序,隔行隔点地展开跳打成孔操作,分4次完成桩的成孔处理。这种地基的施工效果相对较为理想,能够达到切实提高建筑地基稳固程度的目标。

3.5点位布置控制技术

在进行地基的点位布置过程中,需要通过对各项数据的分析以及研究明确点位的最终布置区域,从而做好检测点的布置工作。如果在进行基坑支护过程中存在地基发生变形或位移的状况,或地基工程施工环境相对较为复杂,需要按照地基勘测结果对点位进行布置,利用监测点对施工的各项情况进行监测,掌握变形量以及位移量等各项情况,以便后续展开施工调整以及优化防治工作。监测工作需要对特殊位置予以高度关注,如基土挖掘深度比以及基坑边坡变形度等,需要根据各项数据的分析结果,对基坑的支护效果做出正确判断,以便在出现与建筑设计标准不符的状况时,及时按照判断结果对支护设计展开调整,做好严重变形的补救。需要通过对支挡以及回填等技术的应用,对基坑支护问题展开科学处理,对基础施工流程进行重点监控。通过每日对监测点数据进行分析的方式,做好施工内容以及施工参数的调整。需要对特殊环境预防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做好降雨防雨以及冬季防寒等各项工作。需要科学展开基坑排水系统设置,以防因为雨水过多问题而对地基造成破坏,导致沉降问题的出现。要利用排水管道完成积水的排除工作,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安全性。

3.6检测控制技术

需要通过对检测控制技术的应用,做好基础的检测管控工作,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效果[6]。首先,需要做好检测点的布控工作,对地质条件相对较差或基层支护变化较大的区域,展开合理检测点布置;其次,就要对基坑边坡的变形情况展开观察,做好基坑底部的开挖深度比值以及位移的测量工作,对基坑支护变化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按照地基地质情况对支护参数展开调整与优化,确保在出现异常支护状况时,可以运用回填以及支撑的手段,达到稳固基层边坡质量的目标;最后,需要在进行支护过程中,也需要展开针对性的检测工作,确保各项隐患产生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使隐患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并要按照工程的具体情况做好排水设计,展开地基土质以及基坑支护检测工作,保证整体建设工程的安全水平。

3.7灌注桩控制技术

在对该项技术进行使用过程中,会通过在设计桩位上进行打孔的方式,在孔洞内放置相应规格的钢筋笼,并通过混凝土浇筑的方式完成地基桩基的建设工作。该技术应用具有噪声小以及无振动等方面的优势,整体应用相对较为广泛。EngineeringDesignoftheGround基础工程设计在某住宅楼的项目施工中应用了此种施工技术。在具体进行应用时,运用了62根工程桩以及3根试验桩等展开相关施工操作。因为桩基对于钢筋混凝土的规格需求并不相同,所以,需要按照具体工程桩基础的规格需求,对施工工艺以及施工参数等展开针对性调整,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完善的工程施工工序以及施工方案,确保灌注桩施工能够有序展开,能够将桩基础的作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4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4.1保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需要运用以下手段,不断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水平:(1)加强对实际勘测工作的关注力度,做好各项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科学展开基础的设计工作;(2)对建筑物图形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处理,结合周边气候以及环境,找到工程质量与经济之间的平衡点,保证工程方案的经济性以及实用性;(3)保证数据结果计算精准度,及时对可能出现的沉降以及倾斜等问题展开预处理,保证各项安全隐患能够得到及时解决,确保整体设计方案的科学性[7]。

4.2合理选择地基基础形状

地基基础的选型会对工程后续施工产生直接影响,需要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全面性分析,做好基础类型的匹配工作,保证工程的承载力以及整体质量,降低变形问题发生的可能性[8]。需要按照各基础结构的特点以及优势,结合工程具体需要展开类型使用以及功能发挥。在完成选型工作之后,需要做好参数指标的控制工作,以便保证工程的整体施工效果,避免出现不良问题。

4.3保证施工技术操作规范性

提升工程施工操作规范性,也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例如,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材料分配以及材料质量的检查工作,要按照规范要求,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抽检,并要在施工之前再次对其性能以及各项情况进行检查,需要保证所使用材料的质量以及性能的匹配度,以便从源头入手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9]。进行操作过程中,监理人员需要依据现代化设备以及现代化技术,对人员施工操作的各项情况进行分析与监督,及时对不良行为进行纠正,以免因为人为操作失误而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

4.4加强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力度

现代化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工程施工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各项智能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为工程施工管控提供支持与保障。一方面,需要做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对工程施工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为施工设计以及施工管控等各项工作开展提供数据依据;另一方面,需要运用BIM等先进技术,通过构建仿真模型的方式,对工程施工进行试验与模拟,做好设计参数调整以及碰撞实验检测等各项工作,实现对工程潜在问题的智能化处理,保证各种安全隐患能够得到及时消除,工程施工设计以及施工操作都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5结语

工程勘测论文范文5

关键词:勘测设计;大数据;智能化

勘测设计大数据智能化管理是管理模式的进步和升级,使数据信息管理从纸质文档转化为信息技术管理,同时实现设计业务流程信息化在线管理,包括:数据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一系列智能化应用,以下对数字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应用效果进行具体的分析:

1建立管理系统的具体措施

1.1建立科学合理的架构体系

建立良好的架构体系,使之形成以管理层、执行层、服务层为框架的三层管理模式,同时对院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进行不断地优化,进一步实现人员组织体系的建设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完整架构,从而有效地保证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转,包括部门设置、职责落实、人员配备。另外,还需要从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软件建设的硬件体系上进行综合统筹,以实现勘测设计的全面化管理。

1.2创建全过程智能化管理

设计人员在发起设计后,首先在客户端提交文件,系统则会根据预先设置的标准规范自动检查图纸中使用的字体、图签等。如果确定图纸符合标准规范,系统自动将DWG文件与生成的PLT文件进行绑定,从而保证系统收集的DWG文件与打印出来的纸质图纸保持一致,否则系统将拒绝生成PLT文件。在生成PLT文件并和DWG文件绑定的同时,服务器会在两者上打上相同的条形码,使两者形成唯一对应。第二步,需要对出版文件进行审核确认。电子文件送往打印机的过程中,电子文件的DWG信息自动入库,预先归在数字档案馆系统的临时库中。此时归档的电子文件已满足出版白图或晒蓝图的要求。接下来,打印出来的白图需上交至设计人员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设计人员需要在图纸上签名确认,此时的图纸盖好设计院公章后,就可以直接交付业主进行应用。在纸质图纸签名确认完成后,应该上交给档案室进行审核,然后利用扫描枪扫描纸质图纸的条形码就可以从系统临时库中调出其对应的电子文件,再把图纸的电子文件存放于相应的项目树下,从而完成图纸的正式归档。

1.3创建数据共享平台

本院设计的工程原始档案主要包括:设计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设备档案、各类来往文件等。现阶段,本院设计工程原始档案的归档采取电子文件、纸质文件双归档的方法。针对新归档的原始档案的电子文件,设计人员通过本院工程管理系统与数字档案馆系统两者关联的方式,直接上传到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原始档案管理待整编状态,档案管理员通过接收整编完成电子文件归档。在实现了增量工程设计成品信息化管理的同时,本院对历史馆藏的工程成品、底图、报告等文档进行扫描,扫描内容包括:底图、报告文档等,在数字化过程中,对原稿进行全面的修复和保护,经过数字化后的文件准确、完整。

1.4完成情报共享链接

通过集成在首页的南网技术情报中心、广东电网数字图书馆等链接,本院相关人员可以使用南网范围内所有的电子期刊、会议论文等资源,可以下载、阅览最新的各种资料,包括各类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数字图书、电力视频等,极大地丰富了本院的数字数据资源。通过情报共享链接,有效的实现了图书、规程规范信息的新增、拷贝、修改、删除功能,以及批量替换、批量修改功能,可上传电子文件。图书与电子文件是一对多的关系。系统提供对常用关键图书信息查询内容项的组合查询,检索结果以列表呈现,同时提供列表中关键数据项的全库排序功能。可将检索结果导出到EXCEL表格,实现已进行登记的图书、规程规范信息的分发管理。实现普通用户登录Web端,可以查询本人的持有图书的情况,并进行签收办理。列出图书的持有情况,并提供目录、持有人信息的多条件组合查询,可查看签收的状态及签收时间。

1.5加强对管理制度的创新发展

本院制定、修改了相关的三标体系文件,完善了相关制度,为数字档案馆的运行指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例如《工程科技档案管理规定》、《数字档案馆管理制度》、修订及新增25项档案管理制度,包括《数字档案馆编码管理规定》、《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管理制度》等。

2.实施效果分析

2.1内部管理效益

2.1.1提高管理效率

本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集成了档案专家的丰富经验,先进的管理理念,针对设计企业开发,贴近勘测设计大数据管理的业务需求,实现与工程设计项目与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实现蓝图、底图及电子文件共享互用信息,系统实用、易用。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加强电子文件的自动化处理,并建立了目录数据库、内容数据库和元数据库,实现多媒体文件的在线播放等。智能处理技术应用,通过DWG智能识别技术,为档案整编提供数据,减少手工著录,提高工作效率。先进的利用服务平台,在网上不仅实现传统档案的在线查询、借阅管理,并可进行全文检索,数码照片缩略图浏览、通过安全浏览实现电子文件在线浏览、电子文件下载等。

2.1.2降低企业成本

通过档案数据资源的有效应用,实现从成品登记、底稿归档、图纸喷绘、仓管分发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到成品归档及统计等过程的管理和协作,简化传统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系统自动分析DWG文件中的标准图幅,提取标准图幅中信息,按照图幅定义中的目录模板生成图纸目录,支持多种目录生成方式。批量选择本地已绘制好的DWG文件,生成目录,分析当前DWG文件框选范围内的图幅,生成目录,分析当前DWG文件中的图幅,生成目录。图幅,分析当前所有打开的DWG文件中的图幅,生成目录。系统可以自动获取一个项目、专业的所有图纸上的设备、材料信息,并自动汇总生成设备、材料表。为设计人员的自我提升、资料查阅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2可推广价值

2.2.1电力系统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档案移交规范性和效率,广州电力设计院作为局的全资子公司,要强化突出对主业的支撑作用,在2017年,参与“天鸽”、本院依托大数据系统快速查找历史数据,对运行单位运行参数进行复核,及时协助制订抢险方案,反应速度和数据准确性获得了南网的高度评价。本院在设计过程监控基础信息管理方面做了长足的探索,实现信息共享,对图书、规程规范的购置及查询提供了可复制的管理手段。

2.2.2行业内

以国家档案局颁发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为依据进行设计和开发,符合国内档案管理的各项业务规范和标准。本院作为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成员,根据协会相关文件,协会专家通过听取汇报和现场查看数字档案馆系统,对本院数字档案馆系统给予较高评价,经综合评议后,电力勘测设计行业授予广州电力设计院为电力勘测设计行业供电设计单位数字档案馆达标单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院数字档案馆建设平台以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和利用为基本出发点,能满足“收集、管理、保存、利用”等档案业务功能需求与功能,能够完成馆藏档案和资料数据化,并保证各类信息真实、完整、可用,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刘阜羊,李秋凡,李辉.水电勘测设计企业地质勘察业务转型发展模式探讨[J].低碳世界,2018,(20):223-227.

[2]龚建备,严佳,郑志荣,蒋苗.基于施工管理理念开展电力勘测设计管理[J].电力勘测设计,2018,(5):110-112.

[3]次鹏.水电勘测设计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4):45-47.

[4]杨晓威.基于信息化测绘条件下的电力勘测设计[J].现代国企研究,2018,(4):31-36.

工程勘测论文范文6

【关键词】测绘工程技术;地籍测量;实践应用

1引言

为了更好地维护土地使用者的利益,人们对于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测绘技术已经很难满足现在的精度和效率要求。目前,各种先进的测绘工程技术被不断应用到地籍测量过程当中。尤其相关定位技术和高分辨率遥感摄影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保障了地籍测量的精度问题。在开展地籍测量过程中,必须保障测量的准确性,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土地权属纠纷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地籍测绘工程涉及的最新的测绘技术,从而更好地维护土地使用者的权益。

2主要测绘技术

2.1全球定位系统

随着航天技术和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定位技术不断被应用在土地资源的勘测过程中,使得测绘勘测效率和质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这种技术主要是在卫星的辅助之下来搜集和处理地籍的相关数据信息,这种测量方式主要是通过掌握测量的控制量,来递进式地完成地籍测量任务[1]。在实际开展地籍工作测量过程中,可以将测试网络、三角网络、地籍导线网与GPS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完成最终的测量任务。全球定位系统在很多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能够进行实时测量,而且测量面积大,全天候测量,能够实时获得测量数据。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基本能够实现全天候、多地点的数据采集和监视,通过利用精准定位技术和RTK技术,对于测绘地点进行精准定位,同时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将各个地点搜集的信息有机融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得到相应的测量结果。另外,在开展这些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避免复杂地势环境和恶劣气候环境对于测量的影响,能够有效开展观测测量和分析任务,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测量的效率。但是在使用全球定位系统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如何加强数据的安全性也是未来测绘技术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2]。

2.2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测绘工程中,这种技术能够对于地域很大的地区进行实时同步测量,而且测量的精度和效果都是十分优良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通过中小比例尺度的数据进行十分有效的收集和处理,从而将这种信息有效扩展到大比例尺度的信息上,保障测量过程中的数据能够真实有效,从而保障在大区域测量过程中,测量的精度和有效性。遥感数据采集的精度与接收装置的放置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位置放置合理才能够保障传感器搜集数据的准确性。另外,操作人员在实际开展测绘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规范,才能保障搜集数据的可靠性。我国的地势环境十分复杂,很多遥感装置在传输数据过程中会受到障碍物的干扰,导致信息搜集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有强电磁波的干扰,或是地势条件比较恶劣,那么在遥感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就会受到干扰,影响接收到的遥感数据,使得数据收集存在误差,降低了遥感数据的质量。因此,在使用遥感技术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数据的接收和处理技术。

2.3数字化测绘技术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和传统测绘相比,测量精度有明显提升。传统测绘技术受到测绘仪器、测量方法以及测量人员的经验限制,使得最终测量的精度有限,不能满足测绘工程的实际需要。数字化测绘技术能够将数据的采集以及数控测绘仪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使得数据的采集精度更加高效。传统的数据采集都是通过人工完成的,测量结果的精度取决于操作人员的经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显著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效率[3]。

2.4综合应用测绘技术

地籍测绘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操作过程中应当根据地籍测绘的实际需要采用综合测绘方法。目前,现有的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工作中都不具备完全的独立性,还要在测绘操作时保证相关技术的搭配使用,能够运用取长补短的思想,提高地籍测绘操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地籍测绘工作应当基于现实工作目标与掌握的资料情况选择多种测绘技术,实现传统的测绘手段与现代测绘技术手段互补。根据具体的测绘任务灵活地选择测绘手段,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发挥测绘技术的长处,这样才能引导我国地籍测绘技术不断向系统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3测绘工程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应用

3.1全站仪数字化技术对林地进行细节测量

在进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过程中,一些林地等复杂情况增加了测量工作的难度。这时候如果仅仅通过GPS技术,无法对这些情况进行有效划分。为了保障数据划分的精度,土地测量就需要使用GPS加全站仪数字测图技术来开展工作。利用全站仪数字测量装置对复杂的地势和建筑物进行测量和搜集数据,保障权属地划分的精度。在使用全站仪数字化装置的过程中,测量人员需要保障接收装置放置在空旷地带,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4]。

3.2土地勘测

土地勘查工作是土地规划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只有保障了土地资源的界定和划分,才能使相关部门对土地资源的审批和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新测绘技术在土地规划管理中的推广应用,可以提高土地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可以提高勘查工作的效率,使用测绘工程技术和遥感技术辅助勘测可以为土地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通过利用测绘工程技术和遥感技术来收集土地信息数据,然后通过专业的软件进行分析,最终的数据不仅为土地基础信息的形成提供了数据支持,而且为实现土地资源动态管理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动态监测

我国的土地政策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对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政策而言,土地资源管理在实际利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土地管理部门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采用动态的管理方案,利用测绘工程技术来获得真实准确的土地利用数据,只有保证数据的准确才能制定出准确的土地规划管理决策。

4结语

综上所述,各种先进的测绘工程技术应用到地籍测量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土地划线的精度,有效避免了土地纠纷问题。但是在选择具体的测绘技术过程中,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来确定最终的测量技术,从而保障测量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少桃.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籍、地形测量中的运用实践思考[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34-35.

【2】刘胜旺,张克力.浅谈测绘工程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应用[J].江西建材,2016(24):57.

【3】安科.分析测绘工程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运用[J].科技资讯,2017(17):65-66.

工程勘测论文范文7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水资源保护;措施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也十分突出,如何有效地提升生态水利工程质量与水资源保护效果已经成为了我国水利部门非常重要的任务。

1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对水资源保护所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

1.1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有利于改善当地水文水资源环境

有些地区的水文环境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时,可以将这些问题重点地分析与解决。如一些干旱少雨的地区,可建设生态水利工程将夏季降雨进行储存或从其他地区调水,以改变当地缺水的情况,保证当地居民正常用水。

1.2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有助于提升水资源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人为对水资源问题进行治理,大多数使用生物与化学方式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处理。但人为处理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水资源生态系统问题,但解决的效果远不如水资源生态系统自行恢复的效果好。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有利于提升水资源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使水资源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1.3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有利于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

我国国土面积十分巨大,也就导致了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与水资源分布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有些地区水资源丰富,偶尔还会出现洪涝灾害,而有些地方则常年干旱缺水。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有利于对我国各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生态水利工程之一。

2现阶段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工作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前期的水文水资源勘察资料较少

随着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的不断深入,兴建生态水利工程与水资源保护措施已经成为了各地水利部门的主要工作。但大多数政府部门只是重视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与规模,并不注重所能够起到的实际效果,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大部分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前,并没有对当地实际条件进行参考,而是按照手中现有的生态水利工程模板生搬硬套。不仅不能有效解决当地的水资源问题,还会对当地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另外,我国原有的水文水资源勘察资料与水体污染治理的相关案例较少,在实际的水资源保护过程中一旦发生问题,将没有任何借鉴资料,只能由工作人员自行研究解决,稍有失误将会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2.2各类水利工程建设减弱了对水资源的保护

由于我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各类水利工程的建设引起自然河流渠道化和非连续化,河流生物群落所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栖息地面积逐渐减小,河流生态自我修复功能也大大减弱。

3有效提升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水资源保护效果的具体方法

3.1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环境进行详细记录

为了避免由于缺少水文水资源环境资料而盲目施工,保护对原有生态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破坏,需要对各地的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系统地进行勘测,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工作打好基础。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水资源丰富,想要同一时间对水资源情况进行勘测与记录并不现实。各地水利部门可以先针对污染情况严重,需要紧急治理的水体情况进行勘察,一些轻微污染或无污染的水体可以过后进行勘察。另外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出资建设专门的水体环境资料库,将水体环境的发展情况记录在案,为后期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在完整记录水文环境之后,仍需要定期对水文环境进行勘察,对水文环境出现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水文环境的发展方向,并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

3.2增强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人才紧缺的问题是影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高校可以多开设水资源保护专业,或在其他涉及水资源保护的专业中增加水资源保护发展方向,并增加水资源保护专业课程的占比,以提升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为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增加人才储备。

3.3做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大部分的生态水利工程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都会对水资源生态系统原有的状态造成一定的破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生态水利工程并不利于水资源生态系统未来的发展。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在考虑所能够取得效果的同时,也要考虑生态水利工程与当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的适应程度,较少地对生态系统造成伤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结语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实施,我国多个地区都加强了对生态水利工程以及水资源保护工程的建设。但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水文环境相差较大,且受到污染的类型与程度也不统一。不进行深入的勘察就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有可能不会起到任何的保护作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

参考文献

工程勘测论文范文8

【关键词】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现存问题;管理方法

1引言

在进行电力工程施工时,施工质量问题会加大安全隐患。通过分析问题成因可知,大部分电力工程过于注重工程进度,没有全面落实和执行项目管理措施,为电力工程和电力企业发展带来了较多的问题。可见,深入研究和分析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确保电力工程的安全顺利投运,更加安全优质高效地发挥电力工程效益,已成为电力企业项目管理急需解决的问题。

2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人员配置不足。现阶段,在开展电力工程施工时,一方面一些企业不注重选拔人才标准的设置,导致很多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管理水平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电力企业用工性质的多样性,导致实际参与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配置远远达不到标准化配置,项目管理压力较大。

2.2缺乏完善的施工管理流程。由于缺乏工程造价核算,因此,在后续结账时极易产生纠纷事件,当项目纠纷不清时,会对建设进度造成影响,导致项目进度发生偏差。另外,多数电力施工企业未纳入社会质监管理体系,电力施工、监理、建设管理均为电力公司下属企业,导致施工企业对电力工程实体质量、过程验收等重视不足,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全,材料报验资料不全的情况屡屡发生,对全面保障项目质量、安全、成本、进度产生严重威胁。

2.3工程质量状态不佳。当前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模式通常为电力质监站模式,电力质监站是政府质量监督中心站的派出机构,但实际人员均为电力企业职工兼任,加之电力工程是相对比较特殊的工程建设项目———每一个工程投运都伴随多条线路停电的搭接,而当前社会对电力稳定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特定网架结构下,停电计划必须刚性完成,反过来电力工程需要按期完成,而电力质监是工程投运前的最后一环,在这样的质监人员结构和机构设置了无法保证工程质量[1]。

2.4工程安全管理问题。近几年,电力行业安全事故屡禁不止,暴露出严重的安全管理问题,其主要原因为:电力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不足、项目管理人员身份认同不足,职责划分不明,事故应急演练不实,紧急救助措施科学性欠缺等。

3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应对措施

3.1注重项目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首先,注重对相关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立足于管理人员的工作实况,制订科学的教育和培养计划,同时针对经验不足的管理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确保管理人员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加强管理能力,使项目管理人员有序开展管理工作。此外,结合企业奖惩机制和技术培训,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其次,注重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注重思想、文化、素质、业务道德培训,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能力水平[2]。最后,电力企业应注重引入专业的管理型人才,注重综合管理能力,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3.2注重提升设计质量,确保图纸不带病。首先,加强电力企业三通一标应用,规范输变电工程设计管理工作,推广应用电力工程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电力工程新技术研究及应用,推进重大创新工程标准化成果固化工作。其次,提升勘测质量,遵循“设计是龙头,勘测是基础”原则,加强电力工程勘测质量管理,落实勘测责任,建立勘测成果项目审查、备案机制,提升工程勘测质量,夯实勘测设计管理基础[3]。最后,推进三维设计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强化三维设计评审,逐渐实现三维设计全覆盖。

3.3加大项目管理力度,落实项目安全管理。首先,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度,全面落实经理负责制,全面负责工程建设全过程的安全问题;其次,注重安全设备的资金投入,推广应用科学的安全管理实施,避免由于设备设施问题导致安全问题。最后,落实施工安全工作。注重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教育,只有通过考核合格后,才可以进入施工现场。

3.4保证项目规划的科学性,维护项目质量。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必须科学规划和控制项目建设,维护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与安全。首先,注重审核工程图纸,全面维护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其次,通过3D、BIM模型技术,建立标准的工程项目模型,便于工程项目的合理化分析。同时维护工程图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最后,按照项目设计,优化施工规划,严格按照施工规划开展操作。

3.5注重造价的提前管控,用好两算管控。首先,全面深入推进施工图预算管理,建立以施工图预算管理为主线,以“五算”进行科学比对的造价管理体系,实现造价管理模式的转型,全面落实施工图评审工作,严格施工图预算编制,指导工程施工招标,强化精准投资、精准控制、精准考核与评价,提高电力工程造价精准管控水平。其次,探索工程结算新思路和新举措,全面开展输变电工程分部结算,确保隐蔽工程结算准确性,实现“工完、量清、价实”,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切实提升技经专业管理水平,提高工程结算质量与效率。

3.6用好电力物资集中招标,把好电力物资质量关。构建“建管—设计—物资公司—施工—监造—物资供应商”物资管理优化流程,打破物资上报准确性受设计制约、设备质量及物资供应由物资供应商把控的被动局面,切实提升物资管理水平。一方面研究分析物资上报准确性差的原因,优化构建“建管—设计—施工—物资”四位一体物资上报流程,推进初设物资清册按物资上报深度编制,实行物资上报预审查制度,从源头确保物资上报准确。另一方面,构建供应保障体系,综合分析制约物资及时、按时供应的因素,建立基于计划提报-滚动跟踪的动态物资供应保障模式,充分调动各参建单位,确保工程物资保质保量及时供应,缓解物资到货晚、质量不受控带给电力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4]。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复杂度较高,整体施工工期长,项目管理难度大。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应严格把控所有环节,引导各单位、各部门合作交流,维护工程建设进度与质量。同时,应从人才培养、提升设计质量、加强安全管控、做实质量管理、提升造价把控、优化物资流程等方面强化项目管理,通过不断强化项目管理的针对性、科学性,才能不断推进电力工程的发展和电力企业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玮平.探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造价全过程管理问题及优化对策[J].通讯世界,2016,25(23):88-89.

【2】雷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精细化管理探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0,10(1):101-102.

【3】於颖晖.探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造价全过程管理问题及优化对策[J].化工管理,2019,16(3):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