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制度范例

工程管理制度

工程管理制度范文1

1.1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却往往口号喊得响,实际重视程度却不够。在实际的施工管理时,由于管理模式的低效等原因,安全管理始终不能摆到应有的位置,对安全生产责任的重要性没能正确认识,所以导致一些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而且有一些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投入的经费不足,一些设备用品、安全工具等配备不齐全,一些安全措施也难以落实到位,有些企业安全资料存在造假,甚至没有安全资料档案等情况屡有发生,这些问题都给安全施工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1.2质量问题

质量就是工程的生命,是工程能否平稳运行的根本保障,科学的管理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质量保障是通过高效的管理实现的,一方面是健全施工企业的内部管理,高标准、严要求,提高管理水平,发挥施工特长;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严格监理、严格把关验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漏掉一丝一毫,及时消除质量隐患;再有一方面是严控材料质量,把好材料关,避免因材质本身问题而影响整体的施工质量。水利工程的工程质量对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以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1.3成本问题

水利工程施工花费是十分巨大的,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增加很多成本,工程建设的目标是高标准、高质量,但同时也要达到价廉,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的回报,这在实际施工中的确是一对矛盾,但也并非不可能,成本控制要落实到施工的全过程,需要解决和克服的问题也较多。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内容

2.1施工前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前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投标文件的编制及施工承包合同的签订以及工程成本的预算,同时要根据工程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合同及施工方案。施工前的管理是属于准备工作阶段,这段时间是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基础,准备的充分与否是决定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以及能否达到高标准高质量的决定条件。

2.2施工中管理

一是对图纸进行会审,根据工程的设计确定质量标准和成本目标,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对于一些相对复杂、施工难度较高的项目,要科学安排施工程序,本着方便、快速、保质、低耗的原则进行安排施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二是对施工方案的优化。施工方案的优化是建立在现场施工情况的基础之上的,根据施工中遇到的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施工组织,以有效控制成本进行针对性管理,做好优化细化的工作。三是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对于材料成本控制,首先是要保证质量,然后才是价格,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使用质量难以保证的材料,要质优价廉,再有要根据工序和进度,细化材料的安排,确保流动资金的合理使用,既保证施工作业的连续性,同时也能降低材料的存储成本。另外对于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要科学合理的放置,减少不合理的搬运和损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要控制材料的消耗,对大宗材料及周转料进行限额领料,对各种材料要实行余料回收,废物利用,降低浪费。

2.3水利工程施工后管理

水利工程完工后要完成竣工验收资料的准备和加强竣工结算管理。要做好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以确保完工交付竣工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在竣工结算阶段,项目部有关施工、材料部门必须积极配合预算部门,将有关资料汇总、递交至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将中标预算、目标成本、材料实耗量、人工费发生额进行分析、比较,查寻结算的漏项,以确保结算的正确性、完整性。加强资料管理和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3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改善的主要方法

3.1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水利施工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涉及的方面较多,复杂而且综合性较强,在管理中要顺应时展,借助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运用,同时采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和计算手段,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及现场监控管理,完成施工的数据传输及汇总,利用信息及数字进行现场的施工管控,根据数据进行科学的决策,以便控制施工质量和成本。

3.2施工管理中人员的素质管理

工程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一方面保证工程质量符合建设标准,另一方面工程建设安全有序的进行,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建设任务,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许多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在体系中明确工程质量建设要点,使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但是在信息化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会出现许多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解决措施,从而不断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应用能力。

1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化技术成为监督建筑工程质量有效的途径,在建筑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使用BIM技术等,利用计算机模拟构建虚拟模型,设计人员通过模型可以及时发现设计内容存在的问题,以便优化和完善设计,消除建筑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其次,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施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智慧化管理环境,工作人员出入施工现场,必须使用人脸识别等方式,经过计算机确认后,工作人员才能进入到现场。构建智慧化工程建筑环境,可以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到施工现场,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有序的进行。许多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增多,在城市内建设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粉尘,采用信息技术建立工地扬尘噪音监管系统,信息技术作为扬尘噪音监管系统的核心,系统内部通过信息技术连接设备终端、小型气候检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以及噪音监控设备等,如果发现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噪音和扬尘超过规定上限,扬尘噪音监管系统会向管理部门发出预警,施工企业按照管理部门要求,调整施工计划,将产生的噪音和扬尘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2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

2.1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完善。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体制,一方面信息化管理体制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另一方面信息化系统运行能力较低,无法及时发现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2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尽管许多施工企业给予信息技术足够的重视,并且建立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但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方法,无法获得良好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效果。此外施工企业各个部门缺乏有效的联系,未能及时将建筑工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由于信息交流不畅,导致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未能有效的处理。

2.3信息化利用率不高。信息化利用率不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施工企业未能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每个部门在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尽管将工程建设信息及时汇报至施工企业,但是未能利用信息技术,对上报的信息进行分类,导致处理质量安全问题工作效率不断下降;第二,建筑工程现场信息化管理设备运行存在问题,许多设备处于带病运行状态,无法全面实时的监控工程现场情况;第三,建筑工程由于规模较大,产生的信息较多,施工企业未能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分析信息有效掌握工程实际情况,致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较为混乱。

2.4技术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信息化管理技能,针对工程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处理。但是许多施工企业为降低人工成本,未能聘用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导致技术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此外施工企业未能给予培养技术人员信息化素养足够的重视,技术人员在工作中,一旦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无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处理,导致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无法正常地进行。

2.5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由于建筑工程规模较大,内部结构较为复杂,需要施工企业运用专业的施工技术,但是施工人员不仅未能掌握专业的技术,同时在施工中未能按照流程严格操作,导致施工期间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第二,施工现场出现交叉作业的情况,施工企业未能有序安排各个环节的施工流程,导致施工现场出现混乱的情况,施工现场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例如在现场用电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未能做好接地保护和接零保护工作,机电设备在运行时出现漏电情况,致使施工人员发生触电事故;第三,施工现场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且施工企业未能在现场安排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未能贯彻和落实到工作中,并且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有限,无法发现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第四,施工现场未能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同时未能加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管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管理意识,致使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不断提升。

2.6工程建设方与监理方不协调。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多个企业共同参与,其中工程指挥部是工程管理部门的核心,施工企业使工程建设的实施者,监理企业主要发挥质量安全监管作用。但是在实际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监理企业的工作受到工程管理部门的限制,导致监理企业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地进行。由于工程建设方与监理方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工程管理部门会采用拖欠监理费用方式,致使监理企业无法正常的工作,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无法及时处理,不仅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质量,还会使建筑工程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

3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3.1遵循建设的基本逻辑。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管理体系,使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第一,实现数字化监管。实现数字化监管目标,施工企业应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构建数字化监管体系,有效提高信息化管理效率。由于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施工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采用数字化管理方式,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保持在动态监管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建设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第二,规范监管流程。在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中,由于监管目标和内容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导致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不断降低。针对监管目标与内容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施工企业应建立规范化的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在制度中明确安全质量管理监督目标,根据目标以及结合工程建设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内容,使参与工程建设人员,按照管理要求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第三,要优化监督模式。在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根据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构建监督模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以工程实际情况为标准,不断优化监督模式,采用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效率。

3.2做好制度的建设。做好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的建设,需要施工企业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给予信息技术应用足够的重视,通过信息化技术建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为目标,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制度;第二,扩大信息化管理应用范围,使建筑工程各项工作,均以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强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价值;第三,做好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宣传工作,通过不断宣传,引导参与工程建设的人员,树立正确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在工作中贯彻和落实信息化管理各项制度,为信息化管理工作正常地进行提供技术保障。

3.3加大建设投入力度。施工企业在建设工程的准备阶段,应做好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准备工作。在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时,应完善硬件设施,同时根据工程建设要求,配置专业的信息技术软件,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调试,使信息化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可以正常地进行。进入到工程的建设阶段,施工企业应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平台联系各个部门,使各个部门可以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流,通过交流全面掌握工程质量安全情况。

3.4做好人员队伍的建设。施工企业在建立信息化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过程中,应给予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素养足够重视,做好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技能。施工企业采用培训的方式,在培训中向管理人员讲解专业的信息化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要求工作人员合理应用信息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并且丰富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管理经验。此外施工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在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化管理作用,一方面及时汇总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质量安全信息,将信息及时上报至管理部门,另一方面带领施工企业其他人员,不断增强质量安全管理技能,从而提高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3.5落实建筑安全监理责任制。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施工企业应在每个区域安排管理人员,要求管理人员在现场做好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应建立建筑质量安全监理责任制,将质量安全监理责任制贯彻和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要求每名管理人员必须履行管理职责和义务,运用信息化技术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安全问题。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企业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质量安全管理监督管理制度,并安排专业人员从事管理工作,针对工程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保证工程安全有许多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建锋.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J].建设科技,2018,(8):82-83.

[2]康娥英.浅谈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建筑·建材·装饰,2017,(1):161-162.

工程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林业;管理;措施

作为一项以公益性为主旨,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工程项目,林业工程不仅仅局限于治理水土流失和林草结合的工程和生物措施,还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在林业工程中,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始就要加强管理,对工程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监管,以保证林业工程能够达到预期的计划效果。

1当前林业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投资落实不到位

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工程投资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方面,但是依据近些年林业工程实施情况来看,工程投资存在以下问题:①林业工程属于公益性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和政府投资,但是由于林业工程在经济发展方面是长期收益,基本不存在可见的短期收益,因此林业工程投资出现能拖就拖、能放就放,工程预算不足,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地方和中央关于林业工程建设有欠账情况存在。②工程建设资金落实难。由于林业工程施工面积广,竣工后难以统计,因此预算在实际施工中容易被挪用,真正用于林业工程建设的资金短缺,存在资金管理漏洞。③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虽然国家提供了工程建设的大部分投资,但是由于地方存在财政困难等各个方面的原因,相应的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④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这是由于在林业工程建设中,专款专用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不够严格,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1.2林业建设制度不完善,缺乏考核机制

虽然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经过多年的运行,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在造林管理工作中,没有形成严格的施工监督管理和工艺监管制度,这样就形成了“重建轻管”的工程建设通病。这是因为没有一套完善的林业工程管理机制,相应的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另外,林业工程建设在工程组织方面规范性不足,体现在林业工程建设单纯以造林面积及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作为唯一验收标准,而没有将整体林木资源的增长和在改善生态方面的内容加以考虑,考核具有片面性。

1.3工程项目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林业工程建设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生态系统工程,鉴于国家经济发展方面的限制,能够用于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投资相当有限,但是就是这有限的投资也难以充分利用。在工程项目管理上,没有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国家指导管理机制,当前的林业工程建设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2健全林业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措施

2.1加强林业工程建设投资管理

根据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和管理要求,需要建立起一套国民经济的绿色银行账户,发展林业环境会计,在分析和研究全新管理机制的同时,还应当积极有效地将林业生态工程的生态外部效应逐渐转化成内部发展的效应,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改善当前的财务体系以及其内部的业绩考核标准。同时政府方面也应当投入相应的贷款资金,发展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促使其演变为以生态效益为基础的公益性事业。

2.2建立健全工程监督体系

形成全面有效的工程监督体系,是实现社会化、专业化、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方式,通过建立工程师的资格注册制度可以真正地保障监理工程师队伍的良好素质。同时还应当保持合理的专业技术结构,从而促使其有效地适应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工作需求。在这个过程当中,监理工程师必须切实履行自身的权力和责任,要切实地保障一切工作程序都必须按照规范和有效的程序来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地强化林业生态工程的管理。

2.3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工程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建议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日益复杂,这就加大了工程管理单位处理财务业务的难度,因此就需要一套完善的会计制度来规范工程管理单位的财务活动行为,通过完善的会计制度能够及时发现财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一、会计制度建立的重要性

(一)完善会计规范体系、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企业会计工作需要按照会计规范进行,会计规范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监督的准绳,现阶段我国的会计规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和行业会计制度。企业是按照会计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要与现代化的会计制度相适应,会计制度的建立是完善会计规范体系、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

(二)会计准则贯彻落实的基本前提。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以会计准则为主要核心的会计规范建立,已经是未来会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是在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会受到可选择性、抽象性、概括性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政策的选择,降低企业人员会计行为的随意性,因此能够将会计准则落到实处。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求。企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需要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建立,能够处理好经济责任受托以及利益分配关系,能够明确会计人员的身份、产权关系,清晰企业产权,促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二、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会计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建立会计制度是工程管理单位的一个传统的制度,能够帮助工程管理单位合理的管理好自身的账户,但是现阶段很多工程管理单位并没有认识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其中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完善的会计制度并不能在短时间内给工程管理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对于很多工程管理单位来说,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另外一个建设目标,由于不能带来较为直观的效益,就会在建立和改善的过程中会发生额外的成本,给工程管理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很多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者并不积极的改进和完善会计制度;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工程管理单位在生产经营上都是在占领市场份额,在内部控制工作中会存在一些问题,建设会计制度也出现了拖延的问题。

(二)缺乏企业制度的合理化建设。目前一部分工程管理单位缺乏合理的企业制度,因此也就降低了会计制度的完善性,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以下两个:一方面会计师手中的权力不能对现有的会计制度进行完善,会计师应该有监督财务部门的权利,能够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最大限度的控制,向企业高层定期汇报财务情况,但是很多工程管理单位把会计师作为普通的会计分析师,这就大大束缚了会计师的手脚,不能在会计制度中发挥出其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工程管理单位中的一些系统与会计体系会存在一些矛盾,会计制度中的很多内容是与审计、财务有着直接关系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制度会与审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出现交叉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会计制度的完善性。

(三)会计制度建设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升。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建设人员的素质水平与会计制度的完善性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一部分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制度建设人员还不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严重影响到会计制度建立的科学合理性。具体来说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建设人员素质水平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方面会计制度建设人员不能牢固的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存在知识结构陈旧的问题,上级管理者并没有严格把关和检查会计制度建设人员是素质水平,会计制度人员也并没有根据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来补充和更新自身的会计知识结构,严重影响到会计制度制定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会计制度人员不能掌握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知识,因此也就不能灵活的应用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降低了会计制度建设的工作效率。

(四)完备性和针对性不强。完善的会计制度是能够更好地服务与工程管理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因此在建立会计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完备性和针对性,如果会计制度不具备较强的完备性和针对性,就会严重影响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发挥。例如工程管理单位为了提高市场占有份额,会加大投资的力度,在投资过程中如果会计制度不能明确账务处理和决策流程,就会占用大量资金,会发生账面资产不能如实反映资产的情况。

三、工程管理单位完善会计制度的建议

从以上可以看出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者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

(一)提高会计制度的重要性认识。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的完善性,与会计制度是否受到管理者重要性认识有着直接的关系,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者和员工只有认识到会计制度建立的重要性,才能够积极地参与和执行会计制度的建立当中去,将会计制度落到实处。因此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者在重视日常工程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在制定和执行会计制度的过程中起到带头性作用。并通过培训和宣传教育的方式,让各个部门和员工了解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调动起员工参与会计制度制定和执行的积极性。

(二)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完善的企业制度能够保证会计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因此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者要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制度,这样才能避免会计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出现矛盾。首先,给予会计师一定的权利,例如赋予会计师监督财务部门工作的权利,规范财务部门的财务行为,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单位的财务情况;其次明确各个部门的权责和工作范围,具体来说要明确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工作权限和范围,避免出现职能较交差的问题,提高会计制度实施的科学合理性。

(三)提高会计制度建设人员的素质水平。针对现阶段一部分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建设人员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者需要认识到会计制度建设人员的素质水平与会计制度的完善性有着直接关系,因此要通过以下方法来提升会计制度建设人员的素质水平:一方面提高录用会计制度人员的门槛,要求会计制度建设人员不仅仅要具备较强的会计制度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财务、审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从源头上保证会计制度建设人员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者要对会计制度人员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化的培训,认识到会计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应该通过对会计制度建设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才能保证会计制度建设人员能够实时更新现有的会计制度结构,同时也要加强对会计建设人员的信息化培训,能够在会计制度建设和执行过程中灵活应用云计算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提高会计制度建设的科学性。工程管理单位要提高管理会计人员的配置比例,通过管理会计能够整理和加工相关的财务数据,帮助企业管理者控制和规划各项经营活动,可以说管理会计是实现业财融合的一个有效工具之一。同时也要培养出一支财务型、业务型相复合的人才队伍,为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提供定期的业务培训,以及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采用岗位交流和驻派的方法,使得财务人员能够参与到项目建设工作中,对项目建设所需的成本进行深入的了解,同时业务人员也要从财务的角度出发,掌握财务活动的具体流程,为财务工作人员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

(四)提高会计制度的完备性和针对性。完善的会计制度的完备性是建立完善会计制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完备性主要是指会计制度是要覆盖到企业的整个业务,并不是包罗万象,要重点关注和体现工程管理单位中的关键生产经营环节,避免在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出现“真空管理”的问题,提高会计制度的完备性。会计制度的针对性主要是指建立会计制度需要从工程管理单位的实际经营情况出发,针对单位会计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根据单位容易出现问题的会计细节,制定出有效控制的会计制度,提升自身的会计管理水平。同时会计制度也要针对工程管理单位经营中的风险而制定,需要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针对不同财务风险的大小和影响程度,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提高会计制度的针对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制度的建立能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重要性的作用,因此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者要及时发现自身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行业特征采用合理的措施来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提高工程管理单位的综合竞争实力水平。

参考文献

[1]傅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治淮,2019(10):60–61.

[2]张莹.对事业单位实施《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9(07):192.

工程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体系;质量监督管理

1农田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文件质量管理

勘测设计本着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服务的态度,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二是勘测设计要符合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使用功能的要求;三是勘测设计部门要积极配合参建各单位,及时处理有关设计变更问题。农田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关系着灌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定要认真、细致、全面,技术资料准确,切合实际。勘测设计单位应听取参建各单位的意见,不断完善设计成果,总结经验,提高设计水平。

2夯实农田水利工程组织管理体系建设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场地一般比较分散,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项目,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对于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问题,建设单位应高度重视,始终坚持把质量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中心环节,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技术人员蹲点抓。

2.1强化建设单位管理制度

2.1.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绩效考核责任制成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工程管理及协调工作,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组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农田水利工程的组织实施,协调联络。2.1.2加强协作,明确部门责任。水利部门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单位,主要负责技术指导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灌区水管单位搞好协调衔接,合理安排供水计划,确保施工与灌溉“两不误”。受益乡(镇)、村主要负责做好群众宣传发动,做好施工临时输电线路、临时用水、临时道路、占地的协调及树木砍伐清障等工作。自然资源局尽快办理征地手续,制定征地、临时占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并积极配合征地工作。电力局积极配合新增用电量、临时用电的批复以及线路设计及架设。2.1.3强化宣传,广泛发动群众。在项目区设置公示牌,对工程设计方案、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完成时间等内容进行公示,让群众心中有数,提高工程建设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提高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2.1.4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初期,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各项施工质量检查体系,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和评定标准,必须进行跟班作业和旁站监督,对不合格的分项工程坚决责令返工,并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自检机构。为了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每个施工点选派施工技术人员,对施工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进行质量跟踪管理,施工技术人员坚守工地,与施工人员一起上下班,对关键部位进行旁站监督,狠抓工程质量毫不放松。形成县、乡、村3级组织监督和群众参与监督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工程管理委员会对建设进度、工程质量等情况适时进行监督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工程质量。2.1.5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设立专户储存,确保专款专用,严格资金拨付程序,防止资金滞留、浪费和挪用,按程序及时做好资金监管、审计工作,确保项目资金管理规范,使用安全高效。2.1.6积极探索建后管理,确保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农田水利工程完工后,应及时明晰责任、管护办法,对每个泵站、渠道、渠系建筑物等进行登记造册,及时进行产权移交工作,确保工程运行正常,长期发挥效益。

2.2完善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控制措施

2.2.1人员的管理控制。农田水利工程在未开工之前,施工单位必须认真审阅图纸,明确意图和图纸要求,分部、分项的做好技术交底,使现场技术人员做到任务明确,思想统一,施工操作方法正确,质量达到标准。严格实行“三检制”,强化“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工程质量责任制。严格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形成全员、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协力抓好工程的施工质量。2.2.2设备与工程材料的管理控制。2.2.2.1设备管理。选用设备应从设备的选型、主要性能参数、使用操作要求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选用设备的可靠性、方便性和安全性。2.2.2.2材料管理。严格把守材料入场验收,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合格证和复试报告单等质量保证资料必须齐全,如果发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材料,坚决要求承包人退货或者重新采购。坚决杜绝将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建设当中。2.2.3加强质量检查。严格做到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及现场质监小组复检、质量监督站抽检,对质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坚决杜绝把问题带到下一道工序,该返工的坚决返工。2.2.4做好技术复核。各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做好各项施工放线记录,办好签字手续,不符合施工设计的项目,不准进入下道工序。

2.3加强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体系

2.3.1进度管理。监理工程师首先必须检查施工单位的总进度计划,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要求施工单位将总进度计划再进行详细的分解。其次检查监督施工单位是否按确认的进度计划组织施工,若工程实际进度与经确认的进度计划不符,要责令施工单位提出改进措施,尽快赶回施工工期,确保工程建设进度。2.3.2质量管理。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与建设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对每一个关键部位都进行旁站监督。查验完一道工序合格后,填写质检、监理资料,之后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果上一道工序不合格,坚决要求维修或返工处理,合格后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2.3.3投资控制管理。监理人员应掌握现场施工情况和近期市场材料价格信息进行工程计量,对验收不合格的实物工程量和材料一律不予计量。2.3.4施工安全管理。监理机构应定期召开工地例会,根据现场施工具体情况,把不安全因素提上例会议程,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从思想上提高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2.3.5信息传递管理。监理机构要认真建立文件台账、会议纪要,监理发出的各种指令必须真实记录,及时签字,及时归档。2.3.6监理工程师自身管理。监理机构应严格监督监理工程师行为,确保监理工程师公平、客观地进行监理工作,严厉杜绝为施工单位谋取利益、听之任之行为的发生。

3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料的管理

为了规范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严格做到工程资料及时、准确、齐全、完整,确保工程质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及时、认真地做好建设单位自身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二是要求监理单位及时提交监理规划设计、监理实施细则、监理日志和专项报告;三是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提交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月报和其他有关方案报告;四是建设单位要随时抽查施工单位施工资料,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资料同步进行;五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工后,建设单位要及时分类整理所有的资料,并进行归档。

4结束语

工程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构建

0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关乎建筑工程企业的信誉与形象,更关系着居住者的切身利益。如果忽视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就会增加建筑工程的质量风险,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加强重视,构建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监督与管理力度,保障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施工技术水平不足

从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情况而言,目前大部分的建筑工程单位仍旧沿用着以往粗放式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比较落后陈旧,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应用不足;加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施工技术方面缺乏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指导,先进设备的应用不足,都是制约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1.2质量监督与管理体系不健全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需要依靠制度的约束,只有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加强现场监督与管控力度才能够有效把控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目前,大部分建筑工程单位都存在着重施工而轻管理的问题,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盲目追赶工期、压缩成本,在日常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这就造成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行为,一些环节监管不力甚至无人监管,制约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1.3质量监督管理的责权界定不清晰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中,由于项目规模大、工程量多,很多建筑工程单位都是采取分包或转包的方式进行施工。虽然分包的形式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轻施工单位的负担,但在质量监督管理的责权划分上却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一方面,一些资质不健全、技术水平不过关的承包商混入施工队伍当中,在施工环节偷工减料、违规操作的问题时有发生,增加了质量问题的发生几率[1];另一方面,针对这些分包商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不足,责权划分不够清晰,质量管理的相关制度与规范执行力度不足,也给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带来了很大阻碍。

2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措施

2.1加强现场管理的力度

现场管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所谓现场管理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人员、设备、材料、技术及环境等要素进行全面管理,从而确保施工质量,维护施工安全。首先,建筑工程单位应加强对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视,改变以往简单粗放式的质量监督管理模式,从事后管理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现场管理模式过渡,学习先进的现场管理方法,不断提升现场管理能力;其次,要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按照施工图纸开展作业,加强施工现场的巡查监督,落实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加强制定层面的落地;最后,要合理分工、明确责任,从整体层面把控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工序,做好组织调配和统筹工作,保障各个工序衔接顺畅,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有序推进。

2.2树立全面质量监督管理的思想

质量监督管理关乎建筑工程企业的信誉、形象和评价,为了搭建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要求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要从思想上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视,树立全面质量监督管理的思想。首先,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提升执行层面的监管能力,确保各项制度得以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得到有效执行;其次,依托专业的建筑工程监理机构对建筑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质量监管,一旦发现不合规的施工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严格进行审查,杜绝一些危害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违法违规行为;最后,要建立一个良性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流程,形成质量监督管理的常态化机制,让质量监督管理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各个部门、岗位和人员之间的配合,创设良好的质量监督管理文化与氛围。

2.3推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管理工具被应用到了建筑工程管理领域,大大提升了质量监督与管理的效率,提升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通过搭建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将建筑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人员、材料、技术、设备等要素纳入统一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当中,及时的获取各项施工数据,了解施工进度,控制施工成本;同时,通过信息化平台打通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信息和数据的共享,便于各个参建单位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开展质量监督与控制[2];并且,借助于信息化的管理平台还可以实现对各个承包商的有效管理,改变以往信息共享不及时、责任落实不明确、质量监督管理困难的局面,这就有效提升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力度。

2.4提高对施工人员的管理标准

首先,建筑工程企业应当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与监督,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需求,科学合理的配置人员,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性的施工环节和复杂程度较高的工序当中,更需要严格筛选施工人员,保障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其次,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与巡查,加大技术指导的力度,要以施工图纸为指导保障按质按量完工,通过加强监督检查减少违规操作行为,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再次,加强质量宣传与培训,制定相应的奖惩与考核机制,设定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目标,定期开展考核,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在施工中自觉遵守相关规范,推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目标的达成。

3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建设的水平,是保障施工质量,把控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提升项目利润的有效方法。建筑工程企业必须以质量监督管理为核心,转变落后陈旧的思想,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形成良性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质量监督管理责任,提升相关人员的责任心,确保各项工作执行到位,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林海波.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途径[J].住宅与房地产,2020(03):143.

工程管理制度范文7

关键词: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1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1.1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概念

公路工程管理监督是指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路工程质量的各项指标,对公路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安全审查与监督,以便有效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促进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发展。一个公路工程施工企业若想有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求相关人员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同时还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

1.2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内容

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对施工记录、建设材料的准备与落实以及施工图纸的审核等,它是开展公路工程施工的前提。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够合理划分监督质量工作的范围,确定监督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2公路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2.1材料选用问题

材料质量不达标是公路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工程建设的原材料是施工活动的主要对象和载体,也是构成工程建设的主体和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个别施工企业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违规采用质量差的材料,这样势必导致施工中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安全带来威胁,还可能造成更为恶劣的后果。

2.2质量管理制度问题

尽管目前国内的施工管理制度及体系有了很大进步,例如通过颁布法律法规规范实际施工过程,然而依然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个别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缺乏明确的质量控制目标以及质量监督管理方式落后等问题,使得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此外,由于施工单位的实力和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企业不完全根据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实施作业,或者完全罔顾法规,也造成了许多质量问题。

2.3质量监督体系缺乏系统性

公路工程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而各方面的联系并不多,有的甚至是分散的,因此要加强对公路工程施工工艺的管理。但有些施工企业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时,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导致相关工作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撑,从而使得质量监督工作不到位。

2.4质量监督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时,主体是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团队。然而,就目前我国公路工程施工监督管理的现状来看,监督管理团队的专业人才仍非常稀缺,有不少从业人员仅具备质量监督的基础知识,而对公路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了解并不深入,因此难以开展相应的质量监督工作。另外,对于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有很多企业的领导极不重视,这更使得质量监督工作困难重重。

3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优化措施

3.1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督

在对公路工程实施监督时,要提前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对公路工程的施工材料与设备进行相应的检查与审核。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公路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建材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但相应的市场监督体系并未完全建立起来,建材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对工程施工原材料的检验与审核,从而避免因施工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影响到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2)公路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到位,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同样需要做好相关监督工作,以保障工程的质量。(3)加强巡视检查力度,做到质量监督前移,促进质量监督方式转变,强化施工过程监督,使工程质量时时处于受控之中,形成对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行为、施工工艺、工程实体的全方位监督检查局面,重点加强对薄弱环节、关键部位、隐蔽工程的检查。此外,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和把关。(4)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组织施工,抓好工程中重点部位的质量。(5)加强过程检测,完善验收程序,加强现场监督检查频率,严控质量行为,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违规行为要重拳出击,一查到底,为公路工程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新局面。

3.2公路工程进度监督

加强对公路工程进度的监督,做好对施工图纸的审核与技术交底,确保施工图纸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若发现施工图纸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应该及时与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共同解决。与此同时,技术交底能在很大程度上让设计者与施工者在施工时达成共识,从而理解施工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在施工工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在技术交底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审核部署工作,即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督促工程师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进行审核,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运输,降低工作的复杂性。

3.3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监督

在进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规划。公路工程安全监督还涉及施工场地的原始数据与场地尺寸等信息。在对施工场地进行规划时,需要考虑工地位置、施工现场运输线路安排以及供电设施准备情况等方面,相应的安全质量监督工作要格外重视对高压电周围的检查,确保施工现场安全。与此同时,还需做好对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比如在施工现场放置安全警告标志与相应的提示标语,规避风险。

3.4积极运用信息管理技术

针对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有效借助现代化的科学设备和仪器及信息管理技术来全面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例如,通过利用回弹仪、激光测距仪等仪器,提升质量监督的科学性,经过全面收集数据以及对信息进行理性分析来提升施工质量,且科学化的仪器设备和监测手段能有效确保所收集的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对大量繁杂的数据进行处理,相关单位及部门要将现场收集到的各项数据和图纸设计、工程计划等数据都输入计算机,建立关于工程的庞大数据库,为后期的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奠定基础,从而大大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和利用价值,同时有利于整个公路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路工程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在公路工程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公路工程施工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需要及时解决现状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切实做好公路工程安全管理,降低质量风险,提高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及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确保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于伟华.浅谈影响公路施工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措施[J].科技资讯,2013(1):155.

[2]赵普利.影响公路施工质量因素的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45.

[3]曹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生产管理方法[J].交通世界,2018(33):150-151.

[4]代德彪.农村公路施工质量监督的重要性与施工质量监督[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415.

[5]杨志文.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0(4):65.

[6]赵静.试论道路桥梁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4):148-149.

[7]王静.关于道路与桥梁施工质量问题的思考[J].智库时代,2018(26):284.

工程管理制度范文8

1.1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不到位

据统计目前很多单位对电力工程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他们以为工程监理的设立则足可以避免电力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所以相应的质量监督部门被逐渐削减,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主要是由工程管理部门来完成,这样导致对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并且质量监督部门机构一直处在虚设的状态。

1.2质量监督部门人员未经过专业的培训

因为质量监督部门在电力企业中得不到重视,质量监督部门人员整体技能水平较低,很多单位的质量监督部门是由建设管理人员兼任的,他们都有相应的技术管理经验,但是专业性却不强,况且他们还没受到过专业的技能培训,所以对相应的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工作内容以及监督手段并不是很了解,导致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1.3质量监督部门监督作用未得到发挥

质量监督部门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施工设计图审查、施工许可证、施工监督过程、完工验收以全过程监督工作。这些工作必须要由质量监督部门来完成。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工程建设各个部门的分工越来越细致,再加上电力工程施工企业越来越多,虽然在选择上有很多的可选性,但是风险性也是很大的。所以质量监督部门的不健全必定会引起一些电力工程项目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所以质量监督部门作用未得到发挥,导致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制度不能得到完善。

2造成上述问题原因有哪些

2.1单位领导对质量监督部门的作用认识不足

众所周知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它的主要特点是工程专业性较强、技术含量高,所以对其的建设一般都从政府手中接过的,但是却不代表它和政府部门一样具有较强的强制性,所以对其的管理存在一定的疏忽,单位领导对质量监督部门重视程度不高,所以经常出现监督人员配备不全面、设备监测仪器不全、个别质监分站形同虚设等现状。

2.2质量监督部门缺乏专业的质检人员

要想发展电力行业就必须在全省设立很多地方性的分站,分站的监督工作一般是由工程建设管理部门或者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对监督工作进行部署的,所以在部署的过程中为了简化部署过程,对一些专业的质检人员的聘用工作并未做到位。很多质检人员并没有相应的上岗证、专业性知识不强,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的对问题进行诊断,导致电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不到位。

2.3部分质检人员对工作性质了解不透彻

电力行业其实对质量监督工作制度的建立其实已经有久的历史了,但是相应专业的人才配备并没用跟上,质检人员多数是由工程建设人员兼任的,因此他们对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性质并不是很清楚。

3如何做好质量电力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3.1提高领导质量监督部门的重视程度

做好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健全质量监督部门。健全质量监督部门必须要得到领导的重视,电力工程项目监督工作是有法可依的它是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作为基础准则的,所以领导必须提高对质量监督部门的重视程度,要通过公开招聘聘用那些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壮大质量监督部门。

3.2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质监人员业务技能

质量监督人员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所以一定要加大对质量监督部门人员的培训力度,在进行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选拨那些较为年轻且专业技能较强的质检人才,把这些优秀的人才分配到各站中,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为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3.3将监督工作落实到全部的过程中

电力工程是一个较为复杂且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因此它具有涉及面广、技术性较强、实施质量监督较为困难的特点。电力工程要做到全方位的监督,尤其是对送电线路工程上,对那些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程部位进行全面的监督,一定要将监督工作落实到工程全部过程中,不能存有临时抱佛脚的心态。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