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生产管理范例

服装生产管理

服装生产管理范文1

1.服装产品需求情况

我国是世界的服装加工厂,服装的需求来自国内外两个市场。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服装需求增势不明显,价格上升幅度较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7月,国内服装类商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与上年相比涨幅略有下滑,总体呈现出服装产品供给大于需求的趋势;从国外市场来看,服装需求增长不明显。2014年1-9月,我国服装累计出口额1388亿美元,同比增长6.5%,增速较2013年同期下滑5.8个百分点。根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前7月我国纺织服装对欧盟、美国、日本的出口增速不敌东盟,尤其是对日本的出口增速回落明显。销售增速继续下滑,品牌竞争更加激烈,销售渠道竞争融合,在当前商品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的零售时代,服装企业已经进入了变革时期。

2.服装产业结构水平

一般来说,服装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制造业而言,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工业化阶段、自然品牌阶段、品牌阶段和多元化阶段,目前我国服装产业主要徘徊在相对比较初级的第二阶段———自然品牌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服装企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服装品牌的重要性和由服装美学意义延伸出的文化价值,服装品牌之间无显著区别。我国虽然是服装生产大国,但是优势主要来源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而近几年来,以印度、巴基斯坦为代表的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迅速崛起,与我国同质化竞争逐渐加剧,如果我国服装产业结构长期处于较低的阶段,将会逐步失去传统优势地位。

3.服装企业生产库存情况

我国服装企业一直饱受高库存的困扰,截至2014年上半年末,A股、H股6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达到597.24亿元,比上年末的536.89亿元上升了60.35亿元,库存一直居高不下,从而产生了“服装库存够卖三年”的说法。在完整的服装生产供应链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库存积压现象。目前我国服装企业库存一般集中在生产和销售这两个环节,产销合一的大型服装公司高库存现象尤为突出。高库存意味着产品大量积压,不仅占用公司运作资金,而且耗费人力、物力,使得公司的管理成本增加,拉长产品的周转周期,降低企业的营业利润。

二、我国服装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生产管理模式比较落后

当今世界上比较成熟的服装生产管理模式有:以欧美企业为代表的开放自由式管理、以韩国企业为代表的军营式现场管理、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日式现场管理。我国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主要是在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创立发展起来的,与上述三种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相比,我国企业的生产管理理念、生产管理方式都相对比较落后,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生产设备比较陈旧

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快交货”的现代模式要求服装企业有较高的生产效率,服装生产从设计、裁剪、缝制、后整理要经过几百道工序。但我国大多数服装企业的生产设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仍是以人力为主体,操作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很容易造成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的差异,严重影响到服装企业的生产效率。即使有些企业意识到设备的重要性,但仍使用技术含量较低的初级设备,高科技生产设备只成了摆设和对外宣传的工具。

3.专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

服装企业生产现场管理需要的是既懂生产技术又懂企业管理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目前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人员专科毕业的很少,大部分是在参加工作之后在实践中自行积累经验。随着服装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迫切需要一批有高学历背景,集技术与管理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目前大多数服装院校开设的课程中涉及到生产现场管理的不是很多,造成了目前我国专业学习服装生产管理的学生人数不多,服装企业专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

4.企业生产进度滞后

服装企业生产进度滞后不仅容易造成高库存,还影响企业的交货日期。生产进度控制的目的在于依据生产作业计划,检查零部件的投入和出产数量、出产时间和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我国很多中小型服装企业生产进度弹性较差,不能够按时交货。以某服装公司为例,按照订单要求在10月15号出货,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能够按时交货,导致服装企业面临着数十万的罚款。

三、提高服装企业生产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1.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

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服装产品的质量。服装企业应该及时更新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例如,为了克服传统服装设计中手工操作效率低、重复量大等问题,可以利用服装CAD软件,它具有高速计算和存储量大的优点;通过使用服装CAM软件,可以简化初裁、缝制到精裁的过程,从而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CAD与CAM、拉布机等组装成整体后,能够提高西装企业20%-30%的生产效率,提高针织服装企业至少10%的生产效率。总之,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有效降低工人的操作强度,减少对熟练工的依赖,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2.采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

在精益生产方式中,5S管理、目视管理、定置管理受到了制造企业的追捧。服装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这些先进生产理论,提高生产效率。5S管理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境、信息等生产要素展开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五项活动,使生产现场达到最佳的状态;目视管理是指通过视觉导致人的意识变化的一种管理方法,也就是说通过人的眼睛观察情况,及时调整行动、方式、方法来进行现场管理。例如,在服装企业中,可以将生产计划指标用图标形式展开,并按照日期用醒目的颜色、语句显示指标完成等情况;定置管理是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在服装企业生产中,定置管理主要应用于机器设备、工作场所和人员的定置设计等。

3.实施人性化管理

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离不开对生产工人的管理,泰勒提出“生产管理权限应不断下放”,说明生产工人的能动性越来越重要,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为了提高生产工人的劳动积极性,需要生产管理人员真正站在工人的角度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提高服装生产工人的生产能力、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此外,企业可以通过赈灾捐款等公益活动提高企业的形象和社会知名度,培养工人对企业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4.强化生产进度管理

服装生产管理范文2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医用纺织材料与防护服装》,清楚认识到当代社会对医疗卫生相关的纺织品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且这些高要求更促使纺织行业开发出更多新材料和新技术,从而给医疗行业提供最佳医用纺织材料与专业防护服装,全面推动医疗行业整体发展。此认知下,该书认为医用纺织品发展前景十分光明,特别是各种高水平医用防护服装,具有无限发展潜力。该书不仅详细且深入地介绍了医用纺织材料,还进一步探索医用防护服装发展形势,力求加深人们对医用防护服装的认知,引领更多人加入医用纺织品研究和生产队伍。此外,为方便读者更快、更好地了解书中内容要点,作者从理论结合实际的编写原则出发,将全书内容科学地划分为材料篇与应用篇,便于人们对医用纺织材料和相应防护服装的发展有更加全面且深入的认识,进而为人们顺应时展趋势深化医用服装的创新和改革奠定坚实理论基础。思政工作体系作为促进各个国家部门、社会企业及独立组织机构发展的重要核心力量,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对这些部门、企业与机构整体工作实力的养成有关键性影响。因医用服装销售范围特定性强,地域分布较广,生产环节较为繁琐,安全、卫生要求与标准较高,所以,医用服装生产企业更应加强思政工作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思政系统优势,以保障企业在新时代中得到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科学化的企业思政工作,主要指企业按照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有意识、有组织地对企业内部员工开展相应思政教育活动,以便在严格遵循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原则基础上,促使员工深层次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知识和发展理念,并利用这些知识和理念进一步规范员工思想,端正三观价值取向,进而增强员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为企业生产更多医用服装产品、提高企业整体发展效益奠定坚实思想保障。完整且成熟的思政工作体系,不仅利于完善医用服装生产企业内部各项生产、工作制度与管理机制的优化建设,还能有效促进企业积极承担起应履行的社会、政治及经济等职责。

医用服装根据实际用途可划分为医用防护与病号服两种类型,医用服装生产企业需在清楚掌握两种医用服装设计要求与生产标准条件下,生产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医用服装产品。医用防护服装主要使用对象为医生、护士、医院清洁人员与公共卫生人员等相关人员,具体功能与作用是在这些人员进入特定工作区域时为其提供充足物理防护,以最大限度辅助人们将各种有害病菌与超细颗粒隔离在外,从而降低这些有害物质对人们的伤害;病号服,顾名思义,是指病人在医院或康复、理疗机构所穿着服装,具有穿脱方便、清洗便捷、利于医院统一化管理的特征,其款式与日常睡衣没有太大区别,最主要作用是提高病人日常护理工作的效率。近年来,各种病毒传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极大地促动了医用服装行业的发展,且该行业整体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社会也由此对医用服装行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与标准。目前,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用服装生产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因国家医用产品生产能力有限,医用服装生产过程中还是存在品质良莠不齐、生产标准高低不一、生产总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需求等现象,以致无法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前进与发展提供坚实物质基础保障。新时期,医用服装生产企业开展思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社会发展过程中,思政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仅能增强人们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觉悟,还可助力人们将国家推崇的发展思想与指引精神贯彻落实于社会各项生产活动中,促进社会生产和平与稳定。医用服装生产企业作为构建完整社会生产体系的重要基础部分,在实际发展进程中也深受思政工作影响。因此,思政工作在医用服装生产企业中的渗透运用,具备极强的必要性和现实作用。

一方面,思政工作具备人才培育功效,有益于促进医用服装生产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在现代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医用服装生产效率与发展水平提升速度的快慢,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队伍建设质量的高低。所以,各企业生产高品质医用服装产品前,须先重视生产队伍的完善建设。高水平的思政工作不仅能将国家思想理念贯彻于详细生产环节中,也可对提升生产人才思政素养与综合素质起到有效促进作用,育人效果显著。就此,思政工作的深化发展既可为医用服装生产人员创建良好工作环境,促使生产队伍形成浓厚的核心凝聚力,为加强医用服装生产效率奠定充足人力基础,也可有力增强生产者的民族使命感与企业归属感,进而提高其工作积极自主性和热情,为医用服装生产提供更强支持力,使医用服装生产质量得到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思政工作实践的运行优势可大力推动医用服装生产行业在新时代的发展。一来,思政工作可将党和中央针对医用服装生产所颁布的政策与部署,转化为利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可行性路径,让企业生产管理部门在大局意识的引领下,加强企业生产优势,以此促进医用服装生产步入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来,思政工作坚守实事求是的基础原则,有助于医用服装企业净化内部生产环境,强化员工综合素质,以确保企业员工整体思想精神的先进性,从本质和根源层面遏制各种腐败、贪污行为对医用服装生产质量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此外,思政工作可为提高企业管理阶层的水平带来全新途径,能进一步稳固企业思政能力,进而创建出更加科学化、民主化的医用服装生产发展环境,由此为企业带来更多生产、发展活力。

在医用服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医用服装生产企业将会面临新一轮挑战,而思政工作的计划性与导向性特征能帮助相关企业实时优化内部生产与发展体系建设,从而增强该企业在医用服装市场中的综合战斗力。因此,从现实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思政工作与时俱进特点和思想引导作用,使医用服装企业生产系统得到深层次升级与发展,是全方位提升医用服装生产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各企业管理部门可将下述内容视作创新内部生产发展模式建设的理论方向,通过有序开展的思政工作大力提高企业整体生产发展水平。

第一,加大思政工作优化、改革力度,为医用服装生产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党和国家引领与支持下,医用服装生产企业思政工作部门应以加强内部生产、发展效益为目标,认认真真履行思政工作的主要职责,顺应时势和现代医用服装生产需求,不断促进企业思政工作体系的优化与改革,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践原则,找准思政工作与医用服装生产发展的共同点,从求真务实层面推动思政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发展,以便为推进医用服装生产企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充实基础保障。

第二,通过思政工作构建高水平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以保证医用服装生产发展效率。强素质、高水平领导班子和生产队伍,是医用服装生产得以高效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思政工作又是强化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渠道。所以,医用服装企业开展思政工作时,不但可利用思政教育强化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还可根据医用服装生产发展实况建立健全相应实践培训机制,以此不断增强服装生产者综合能力,提升企业生产队伍整体建设水平,使医用服装生产发展效率得到保证。

服装生产管理范文3

座谈会邀请了服装生产和营销企业的设计师、制版师、营销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服装教育工作者、政府主管相关部门成员和往届毕业生等。为避免讨论内容带有个人偏见,座谈会分三次举行,每次邀请的人员从事相同职业但来自不同企业。会议讨论内容主要针对三个问题:一是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二是企业在聘用服装专业高校毕业生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三是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总结座谈会反馈的信息表明,用人企业认为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操守十分重要,要求学生掌握更全面的专业技能;而目前的毕业生所掌握的职业技能与企业需求脱节,需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且存在眼高手低的毛病,缺乏创新能力。毕业生反映的主要问题是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滞后于企业的生产现状,且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不足。

二、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调查得到的人才需求方向、能力构成等,我们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地方本科院校服装教育的实际现状,将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转变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突出“艺术工学”的办学特色,强调职业素养的培育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我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服装造型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在服装生产和销售企业、服装研究单位等从事服装产品的生产、设计、营销、管理、服务工作,也可以从事相关的商检、行业管理等工作,培养面向地方经济与文化,具有开放精神的艺工结合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服装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服装设计方法、成衣结构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服装开发、设计、生产管理和营销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掌握服装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扎实的人文学科和工程技术基础知识以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较强的审美能力;掌握服装款式、结构、工艺设计方法和成衣化生产工艺技术,具有较强的艺工结合特色;具有独立完成服装设计构思、效果图、基础纸样和推板及确定加工工艺与成衣制作的基本技能,并能较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服装辅助设计;掌握主要服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特点,具有对服装材料的选择、鉴别和初步开发能力;具有服装生产管理、市场预测和市场营销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和管理部门对服装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服装学科和服装行业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四、课程体系开发

1.以专业能力要求为基础设置课程群

为了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以及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将其专业能力培养分为三个方向:服装造型能力、服装工艺设计能力、服装生产管理与营销能力[1]。按照能力培养方向将专业课程设置成四个课程群,即服装造型设计课程群、服装工艺设计课程群、服装管理与营销课程群及特色课程群。

2.加强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联系

在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位任课教师的授课内容侧重点不同或基础课教师多出自纯美术专业,缺乏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从而使专业基础课没有发挥出“基础”的作用[2]。在制定培养方案时,以教学大纲的形式明确了各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如“设计素描”课程要注重对学生的形体、结构、比例、空间的基本塑造能力培养,熟练掌握线形素描技法;“表现技法”课程主要讲授以各种面料材质、各种款式服装的人体表现技法为主。“服装材料学”课程,传统教学只注重服装材料的理论讲解,缺乏对服装材料的理性认识,进入设计应用及工艺操作环节时,学生不能恰当地把握服装材料的风格、性能、特点,选择及应用时无所适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增设了“服装材料实验”课程,在理论课程中增加了服装面料市场调研等环节,建立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3.建设“连贯阶梯型”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生产管理范文4

关键词:制式服装;质量控制;分析探讨

制式服装指的是相同团体中的人员所穿的服装,用来辨别不同职业或者不同团体的人员,例如警察和航空等人员需要穿戴制式服装。不同于其他服装产品,制式服装在生产的过程中,具备特殊的产品属性,要求人员在穿戴的过程中,具备整齐挺拔的效果,能够体现不同团体的精神面貌以及穿戴者的职业特点。因此市场对制式服装的生产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满足用户的审美需求,提高制式服装的生产质量,对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不仅能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更能获得用户的信赖和追捧[1]。

1制式服装制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当前,很多服装企业的生产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创新,在进行制式服装制造的过程中,很多服装的档次和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很多制式服装生产企业在进行服装生产的过程中,设计质量比较低,导致服装的整体美观效果下降,服装的版型和款式,在穿戴的过程中,缺乏相应的美感。有些企业在进行服装制作的过程中,选用的面料质量比较低,影响了服装的制造效果。通常在进行服装制造的过程中,面料的成本占总成本的很大比重,选用的面料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服装的质量。如果企业没有重视面料的选择,在选择面料的过程中,缺乏技术指导,就会导致制式服装的垂感和光泽下降,会影响服装的制作效果。企业在进行服装制造的过程中,制作流程过于粗糙,也影响服装的主体效果。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还会降低服装的制作质量,导致服装的外部美观性下降。企业在进行制式服装制造的过程中,采用的设备性能比较差,在进行关键部位制作时,会出现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2制式服装质量控制措施

2.1严格把控技术标准

企业在进行制式服装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提高现有的技术标准,优化服装款式和版型设计工艺。在进行服装制作的过程中,根据制式服装要求,引进现代西服设计技术,在服装的重点部位进行精细化制作,确保服装在穿戴的过程中更加合体。因为制式服装与西服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应该对传统的设计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制式服装的整体美观性,设计出来的服装才能充分的体现不同职业的特点[2]。

2.2选用更加优质的面料

在进行制式服装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面料品质进行优化,选用更加优质的面料进行服装的制作,根据不同职业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面料和辅料,确保制造出来的服装更加美观,具备更好的使用效果。一般来说,在进行春秋服装制造的过程中,采用的面料以毛混纺面料为主。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制式服装的应用性能,需要选用常规品种的面料成分,进行服装的制作,结合现代的新技术,融合纤维成分的面料,提高服装的品质和档次。在进行夏季服装制作的工作中,通常采用涤棉混纺布进行服装的制作。常用的织物组织有平纹和斜纹等,内衬主要以平纹面料为主,外衬以斜纹面料为主。常用的品种含棉量一般为35%和65%等。在进行防寒服面料选择的过程中,选择的范围更广,一般以涤纶面料为主,还可以选用复合面料等[4]。在进行服装辅料选择的过程中,里料和衬料的选择更加重要。一般情况,下常用的里料为涤纶斜纹绸和平纹绸。在进行材料选择时,需要提高服装的弹性和挺括性,因此面料的品质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服装的加工质量,需要选择更加优质的面料,改善服装自身的悬垂性能,增强服装的立体感。可以选择更优质的参数,确保衬料和面料更加匹配[5]。

2.3优化生产流程

当前在进行制式服装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西装的生产工序,但因为西装的生产工序比较多,需要在制式服装的重点部位进行精细制作,才能保证制式服装的生产质量更高。需要在局部加强衬,应用前身衬和组合胸衬等技术,提高现有的生产质量。在进行制式服装制作的过程中,因为制式服装的款式与其他服装的款式有所差异,例如上衣的前胸部位设有口袋。在优化工艺流程时,可以对领口袖带等部位进行精细制作,细化现有的工艺流程,提高服装的缝制质量。在进行服装整烫的过程中,可以应用中间烫和集体整烫等技术,提高服装的整体美感,确保服装更加贴身。在应用整烫技术时,应该对中间烫的工序进行细化设置,并且对重点成衣部分进行自动化立体整烫,选用更加专业的操作人员进行整烫,才能保证服装的整体效果更强。

2.4引进先进的设备

在进行制式服装生产的过程中,企业还可以引进更加先进的设备进行服装的制作,确保企业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应用CAD服装设计辅助系统,对制式服装的款式进行设计,还可以优化现有的设计工艺。通过应用CAM自动裁床系统,对批量生产的服装进行裁剪和缝制。在服装的关键部位进行中间熨烫和立体整烫技术的应用,在应用设备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整烫技术进行改善和优化。引进专业的粘合机和定型机设备对关键部位进行优化生产,提高企业现有的生产效率和服装制作水平。

2.5材料理化指标查验

在进行制式服装生产之前,需要对面、辅料的品质进行检验,还需要对面料的匹配性能进行核对。在对面料、辅料选用参数进行检查时,应该对平方米克重和密度等内容进行详细的检查,还应该对面料的色牢度全项和缩水率等参数进行检测,确保面料的品质和性能指标,符合生产的标准要求。毛型面料还应该对悬垂性能和耐磨性能等指标进行测试。半成品制作完成之后,应对细节处进行重点查验,并且对材料的理化指标进行核对。在进行匹配性能核对的过程中,不仅要求颜色的匹配,还应该对缩水率进行测试,通过粘合小样的测试,对面料和衬料的匹配性能进行检验。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粘合小样的温度、压力以及时间参数的设置。在进行生产过程检验时,应该在重点部位进行开展中间检验。在进行成品质量检查时,需要对重点部位的翻折线、弯曲状态等内容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成品的生产质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结束语

服装生产管理范文5

1.1有利于服装品牌定位

企业服装产品设计具有计划性、组织性的特点,品牌服装企业实施设计资源管理,可以继续延续品牌风格,进一步明确服装产品的定位。在企业管理中纳入服装设计资源管理,可以有机整合管理以及设计两个部门,加强管理部门和设计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共同协作、配合完成产品设计,这样有利于提高服装企业的产品设计效率,也有助于实时监控服装产品的设计工作以及生产过程。

1.2有助于企业明确分工

将设计资源管理纳入到品牌服装企业管理中,在开发、生产、销售服装产品的各环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科学、有效的设计资源管理有利于调动、组织企业内部有关于设计方面的各因素,并且对它们进行明确分工,这对于服装设计产品的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设计资源管理可以不断创新服装产品,不断延伸、扩充服装设计内涵。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设计应该和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而设计资源管理也会直接影响设计资源以及资源管理未来的发展。

1.3有利于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品牌服装企业应用设计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服装设计团队,而且团队的成员可以灵活、高效、充分地利用企业内部所有设计资源,通过相互配合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设计资源管理模式下,服装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会有很大改变,企业会有机结合设计资源以及各部门人员,通过科学的协调、组织、管理等手段尽可能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进而实现企业产品设计战略目标,扩大服装设计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本质上,设计资源管理也就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以及手段整合、配置、组合各种分散、不同类型的设计资源,从而将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限度,将企业的创新潜力更好地激发出来。

2品牌服装设计资源管理的几种策略

2.1基于人才资源管理策略

设计资源管理做出的贡献在品牌服装企业中是一种无形的表现形式,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可以产生交流的领域中。企业的注意力在所有设计资源中的整合难度最大,但是也是人才因素的关键,科学、有效的人才管理是确保资源管理系统整个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尤其是设计师管理对于设计资源管理各层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管理人才,大力引进优秀的人才都可以将企业的设计能量充分激发出来。服装设计需要不同领域以及专业人员的配合、协作,但是不同的成员在个人能力、知识储备、工作经验以及背景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容易产生分歧,也正是因为这些区别才会使团队不断创新。所谓人才管理策略主要是将设计管理者设置成不同的层级,并且充分明确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的职位、工作任务、权力、管理范围、管理任务及管理内容等等,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政策要求以及支持设计组织正常运作的相关文件等。在确保设计管理者能够顺利完成企业事先制定目标的基础上,将设计师的才华充分发挥出来,给设计师分配合理的任务,不断加强整个设计团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设计团队的价值。

2.2基于材料资源管理策略

对于品牌服装设计资源管理系统而言,其中材料资源是最为关键的物质基础保障,只有具备充足的物质材料才可以使图纸上的服装设计转变成实际的产品。就服装设计而言,主要分为面料、辅料两种材料资源,这些材料会对企业服装产品设计风格、设计细节、实际生产成本、产品生产周期、产品生产程序以及后期的产品营销等各环节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做好服装材料资源管理工作。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2.2.1明确材料的选取依据

对于任何一个品牌服装企业而言,选择合适的服装产品材料是服装产品生产的关键,企业应该定位选择材料的功能、市场价格、整体风格等。

2.2.2确保材料使用的规范性

一旦服装生产商将服装产品生产需要的材料确定好后,特别是确定面料、辅料以后应该在第一时间明确独家使用权。如果是企业内部自己开发一种独特的生产材料,服装设计师应该严格根据程序申请专利,而且应该将这种独特的生产材料巧妙地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使设计出来的服装产品成为独一无二的产品,进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同时应该制定完美的销售计划。

2.2.3建立一个材料资源库

在采购服装材料的过程中,采购人员应该全面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风格、产地以及品种等相关信息,并且根据一定的原则对搜集到的各种材料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一个系统的材料资源库,这样可以为材料采购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确定合理的产品项目。同时应该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材料检验标准以及材料管理体制,促使材料选取的正常、规范、有序开展。

2.3信息资源管理策略

近年来,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很大威胁,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收集各种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动向,提高企业的市场反应力,才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形势下,品牌服装产品的市场周期不断缩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企业一定要不断开发新的产品。产品开发需要信息资源,目前信息资源的来源非常广泛,但是由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资源都是有用的,设计者以及设计管理者都应该耐心地管理、甄别、捕捉其中有用的信息资源用于设计中。就品牌服装企业而言,最需要了解服装的款式、面料以及色彩等各方面情况的最新动态,并且合理预测其发展趋势,还应该了解不同品牌产品在品牌文化、市场价格、设计以及面料等各方面的区别。如果想要增强服装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就应该深入、全面地调查分析这个品牌的竞争品牌、市场销售数据、顾客反馈及需求以市场反馈等情况,这样可以更加科学地规划新产品。

2.4基于技术资源的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服装产品开发设计流程中已经开始逐步应用到互联网信息传输、通过计算机制定价格、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以及互联网信息传输等各种先进的科技。而其中最为基本的技术应该是销售价格定位技术以及原材料数据管理技术。具体而言,品牌服装设计中应用创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体现:

2.4.1生产制造机械化程度越高

在生产、加工品牌服装的过程中,应该将“质”、“量”并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该不断投入使用各种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升级、改造、完善以往传统的产品生产管理模式以及传统的产品加工方法,进而提高服装生产的自动化、机械化以及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产品生产效率以及生产质量。

2.4.2实现电子式服装产品设计

随着数字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服装产业也受到了很大发展,品牌服装企业生产中应用电子产品,产品设计大大提高其数字化、集成化以及电气化作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设计的标准化程度。而且实现服装产品的数字电子化设计,有利于减少服装产品的设计周期,更加快捷地传输设计数据,尽可能简化服装生产流程,减少生产成本。

2.4.3实现服装销售的信息化管理

对于品牌服装企业而言,应该按照市场发展变化快速做出反映,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服装生产效率。因此,品牌服装企业有必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信息资源共享,这样可以即时了解、分析服装产品的市场销售数据,以便及时做好相应的对应措施。

3总结

服装生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多元多维;服装工艺;教学探索

自2012年教育部修订形成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以来,2012-2020年教育部撤销最多的本科专业为服装与服饰设计,涉及55所学校,其中2019年涉及17所,2020年涉及16所。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规模的撤销,引起服装教育界对该专业教学方式与培养目标的反思。处于艺术设计一级学科下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往往将艺术放在一个显著的高度,将培养设计师定为其核心就业目标,造成一批学生会画服装而不会做服装[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加之服装设计师就业岗位的有限,造成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不甚理想[2]。提高服装与服饰专业毕业生的质量,补齐服装工艺的技能短板,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探索服装工艺教学实有必要。本文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教学为案例,推广其经验与得失,探讨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1多元多维模式下服装工艺教学的提出

服装与服饰设计的课程设置围绕艺、工、商三者展开,通俗理解就是“画服装、做服装、卖服装”三大板块。注重画服装,沿用传统的服装工艺教学,制作几件毫无创意的服装,让学生丧失了服装工艺课学习的热情。一些本科院校上至教师,下至学生对工艺课认识不足,认为工艺课是为服装车间培养技术工人的,是专科、中职院校开设的重点。另外,一些承担设计课程的老师,对工艺也是一知半解,没有独立完成设计作品的能力,其设计天马行空,影响服装与服饰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一年招收2个班级,根据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和办学特色,将专业分为职教师范类和应用类两个就业方向,其核心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衣食住行,衣为先。服装是民生产业,目前我国5万多家服装企业,应该说服装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广泛的。但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规模的撤销,引起了我院服装教研室的警醒,展开了多元多维视角下服装工艺教学的探索。

2多元多维的服装工艺教学模式

多元多维的服装工艺教学模式,即为授课内容多维化、授课主体多元化、授课形式多样化。

2.1授课内容多维化。授课内容多维化强调多课程的相互渗透。服装专业主干类的实验课程由服装结构版型、服装设计、服装工艺三大部分构成,三个部分之间分开授课,缺乏衔接与融合。大一学生学习服装结构版型不知道是为了干什么,有什么意义。在大二、大三时,学生在学习主题类的设计过程时,也仅是停留在画一画效果图的层次,缺乏将其转化为成衣的能力。而服装工艺教学“重操作、轻创作”,教师将几个基本款演示给学生,学生按照要求把服装“拼”起来就算完成了服装工艺教学。最终造成学生难以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作品,或者作品创意不够,仅停留在几个基本版型的服装制作上。促进课程的有效融合,可以在课程的衔接上做一些尝试。一是在时间上做好衔接。改变传统服装工艺课、结构版型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完成,而采用周一、周四服装工艺课,周三、周五结构版型课,工艺老师和结构老师沟通好打版的方式,做好2个课程的渗透。在服装工艺课上可以打破学生按照工艺课教师给出的单一版型款式,而能够借助结构版型课上的知识,完成同工艺课教师不一样的版型款式,学生通过知识的扩展建立成就感。另外,以往服装工艺教学,工艺老师也会按照自己的方法指导学生打版,同结构版型老师的方法不同,会造成学生获取方法的混乱而不知所措;二是尝试开设综合实践课程。例如32课时的女装设计,按材料、设计、版型、工艺4个板块由4名教师各自承担8个课时,协助学生完成一套女装作品,最后形成综合评价。教师协作教学可以弥补各自在知识结构上的不足,同时也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2授课主体多元化。以项目为导向的服装工艺课堂,授课老师不局限于学校教师。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流行讯息的瞬息万变,服装产业的迭代明显。服装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工作时,有一个显著的感受就是在大学期间学习到的知识同市场脱节。服装商业的运作模式,需要综合考虑服装市场、服装设计、服装生产、品牌营销等各个环节,直至细化到各个关键点。服装生产要考虑设计环节,每一道省道、每一处破缝、每一个装饰是否有必要,同时要衡量其材料、时间、机械的耗损。服装最终面向的是市场,以项目为导向,邀请企业技工、生产管理人员等参入服装工艺教学,能够体现应用型的本科培养目标。按照项目导向授课主体多元化的指导原则,学院服装教研室做了以下尝试:一是以服装专业实验课的形式模拟服装生产车间的运作。服装教研室协助学校的军训服对外承包单位,承担本院大一学生100套军训服生产加工任务,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由承包单位制定生产标准,依照企业提供的原材料、样版、样衣,开展军训服的生产。学生参与军训服设计、打版,教师充当生产管理人员,生产成衣由承包单位统一验收。完成纸样还原、原料裁剪、流水线设计、品质复核以及最后的包装,达到“一片流”式流水线的生产效果。在整个环节中,教师现场示范操作规范和主要工序,并按企业要求制订产品质检指标。如果承包商质检遇到不合格的产品,要求学生返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服装企业的实战环境;二是依托校外实训基地展开项目实训教学。开展校外实训时,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上学期,要求学生有一定工艺基础。将一个班分为10人左右的项目小组,每个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以校外企业工艺师傅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按照企业要求开展实践教学。在学院校外实训教学开始阶段,由于管理严格,学生有些抵触心理,后期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也能慢慢接受。学生在实习中完成由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提高了职业技能,明确了将来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来说,发掘优秀的实习生,能够留下来也是大有裨益的。服装项目教学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为学校引入校外“师资”,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双赢。另外,学院服装教研室组织成立制衣工作室,师生一起承接项目与比赛任务,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在制衣工作室以教师为主导主动对外承担样衣和服饰的开发工作,教师邀请学生参与其中。工作室模拟独立设计师的工作环境,配备电脑、制版工作台、缝纫机、熨烫设备等,能够完成从设计到成衣开发的全过程。另外,制衣工作室承担学生各类服装设计的赛事工作。目前,国内外服装类赛事众多,参加比赛可以让学生了解时尚前沿,增强创新意识。通过以往经验,服装类比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余时间服装工艺机房的利用率。同时,一旦比赛入围以后,学生可以以项目来展开成衣的制作,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工艺技能。

2.3授课形式多样化。传统的服装工艺课堂遵循“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模式,存在着一些弊病[3]。按照传统的服装工艺课堂开展模式,由教师示范、学生观看、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跟进、作业点评的方式递进。教师缝纫示范时,需全神贯注于低头状态,一手在压脚部位控制缝纫机机针上线的走向,另一手控制裁片,往往会挡住学生视线。学生在观看教师示范时,在前排的同学掌握工艺的效果原则上会好一些,后面同学看不清楚时,难免会产生懈怠的心理。当教师无暇顾及时,课堂秩序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开展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建立多方位的信息传播渠道,被我院服装教研室提上议程。新理念不断的推陈出新,信息传播渠道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授课方式的多样化。利用虚拟仿真技术,通过多媒体、三维虚拟、视频录像等新技术,再现一定时间、空间内的视觉、声音、场景等信息,从而达到在场的现实感官体验。利用线上资源,如录播视频与课件,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学习,课堂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起来。服装教研室尝试开展数字化的课堂建设,将服装缝制工艺中的常见部件,以模块化的形式分类整理,以Flash动画、录像记录展示,播放时在关键部位放大,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看不清、听不清的问题,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服装工艺的发展,关注新工艺中的缝制、裁剪、熨烫,以及服装工艺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教师也可以调整自己发展目标,不至于同时代脱节。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搜罗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强调课后学习、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当下变得十分必要。在2020年抗击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服装教研室因为提前录制了服装工艺基础的视频,利用线上自学+线上辅导,通过QQ群、微信等方式将课程课件等材料推送给学生自学,同时进行线上辅导、讨论、提问、答疑和布置作业等形式,完成了服装工艺手缝和部分理论教学。后期计划采用线上慕课+线下课堂的混合模式,做好同前期的衔接工作。

3结语

学科专业的前沿性应与未来社会的发展相契合,专业课程应与就业岗位相符合。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服装与服饰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不能局限于服装设计,否则会造成人才培养的同质化。服装企业不仅需要一流的设计人才,也需要能够领会设计师设计意图,将设计转化为成衣的实践型技术骨干。随着科技的发展,服装工艺也会向智能方向发展,大学毕业生应聘服装工艺岗位,并没有什么不妥。发挥服装工艺课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教研室以学生实操能力的提升为教学核心目标,采取多元多维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成为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其成效初现。

参考文献:

[1]廖江波.卓越服装设计师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相关性研究[J].纺织服装教育,2015,30(5):357-361.

[2]廖江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卓越设计师的实习教学探索[J].纺织科技进展,2015,(3):93-96.

服装生产管理范文7

摘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带动下,企业蓬勃发展,但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是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有效的成本核算是企业提升经济管理竞争能力的保障。本文在强调成本核算在企业经济管理运行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企业成本核算的普遍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成本核算;企业;经济管理;有效实施

成本核算主要是指企业相关部门在有效的核算手段的支持下,及时、准确地对企业的运行成本进行核算,从而提供具备真实性、科学性的数据,从各个方面来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成本核算既是企业合理运行的基础,又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做好成本核算就有助于保障企业的财务运行,推动企业经营决策与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以及软实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经济大背景下,企业能够得以长久、持续发展,最需要依仗的就是充足的资金,因此如何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有效的实施成本核算至关重要。

1分析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的问题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成本核算工作,符合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助于实现一定的社会化目标,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一旦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出现问题,也会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

1.1企业对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经济发展的渠道也不断增加,企业的形式也是各式各样。加强管理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有些企业对成本核算重新进行规划和布局,并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这对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合理的核算企业运行的成本,并以合理的价格售出,为产业实现高效生产注入了新的力量。但是有的企业为了减少管理的麻烦,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没有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条件和管理办法。单纯的看待行业的经济效益,盲目地进入市场,无论是成本核算还是技术研发都做得不到位,最终不会为促进行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起到示范作用,反而会使产品物价虚高。

1.2企业成本核算的数据精确度不够

企业成本核算需要向管理层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从而使得决策层的经营决策有一定的依据,收稿日期:2016-04-20作者简介:贾建辉(1982-),男,河北涉县人,本科学历,经济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规划财务部科员。在对真实数据的统计分析下,做出有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但是,成本核算工作流程多,程序复杂,有非常大的技术性要求。在企业成本核算的实践过程中,有部分统计人员职业素质不强,在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了微小的误差,觉得没有太大的关系,造成企业利润核算的不正确,最终会对企业的相关决策造成不良的影响。

1.3成本核算方法不合适

在不同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会有所不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成本核算方法多种多样,如品种法、作业成本法、平行结转分步法、售价核算法、进价核算法等等,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实力以及运营性质来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到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素质、管理层的决策能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在确定成本的核算对象之后,所选择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缺乏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使得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出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提升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能力的策略

2.1企业管理层应重视成本核算工作

成本核算工作具备系统性以及复杂性,做好该工作是企业良性运行的基础,反之则可能会给企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成本核算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只有在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下,它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应该重视成本核算工作,根据企业的发展态势来选择合适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性的审计制度,从各个方面来把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落到实处。

2.2提高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

首先需要保证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对于不适合企业发展速度的成本核算人员要进行一定的人事调整,招聘新员工时也要做好严格的审核,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成本核算人员的警觉性,从而促进数据准确性的提高。其次,需要对企业进行目标管理,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制度。这样企业就可以在一定的目标体系的指导下,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相关的财务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也能够有章可循。

2.3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核算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企业应该因地制宜的选取相关的核算方法,积极采用先进技术与不断完善成本核算方法,为成本核算选定最优质的核算软件与及时反馈。企业的相关部门应该对企业的生产进行有效的调研,完全掌握企业的现实情况就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

3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各方面的经济都在进步,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希望能够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利润,成本核算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企业经营最终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但是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合理地控制了成本,才能保障企业的持续运行。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成本核算是其中的内容之一,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当成本得到合理地控制后,企业才能够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进行企业运营,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作者:贾建辉 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梁秋娟.项目成本核算与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沟通[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11.

[2]何霆,等.基于业务规则的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02.

[3]宁相波,等.搞好电力企业成本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

第二篇: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发展趋势

摘要:

成本核算工作对于企业产品生产、产品定价、利润计量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自身情况,以选择满足自身成本核算需求的成本核算方法。现文章主要针对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关键词:

企业经营;成本核算;发展趋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获得稳定的营业收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对成本核算这一工作加以中分的重视。各大行业已经逐渐成熟,产业竞争力度不断加大,利润平均化趋势加速,企业的利润率逐年呈现下降趋势,企业都感受到来自市场环境的严峻挑战。从当前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来看,降低成本是企业实现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对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及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一、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需要核算的产品、服务类型不断增加,生产链的延长、生产组织规模的扩大使得企业管理者对成本核算的要求不断增加。现主要针对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进研究。

1.目标成本法

目标成本法是一种涉及范围广泛的成本管理方式,其涉及企业生产中的全过程、全人员、全方面。目标成本法的定位目标是未来的时常,其目的是在产品的设计准备阶段就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进行计算,并非单纯的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制造阶段来控制成本。相对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来说,目标成本法的优势十分明显,其是在市场的引导下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来对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延伸了产品管理的阶段,冲破了传统成本核算管理的封闭思维,实现了成本的全过程管理[1]。企业在应用目标成本核算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核算意识,避免全部成本压力都聚集在企业设计、生产的某一个环节当中;其次,在充分考虑目标成本法的基础上建立相关的成本核算制度,并且利用高效的信息技术来做好源数据的收集处理工作。最后,将目标成本与岗位责任相挂钩,建立责任成本核算体系。

2.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即为将标准成本作为核心,利用标准成本的制定、执行、核算、处理等一系列环节来对企业成本进行核算、分析、控制的成本管理方法。标准成本法在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标准成本法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与人工成本,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核算,预估已支出或后续需要指出的相关材料与人工成本。标准成本法在核算过程中也会对企业生产状态中制造费用等因素进行考虑,成本标准的制定拥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能够对企业生产成本实现精细化管理[2]。第二,标准成本法是对于企业成本核算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工具,其能够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利用成本差异对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并且还能够在对部门考核的基础上细分标准成本指标。当然,标准成本法也存在一定缺陷,由于标准成本法是在机械化生产时代下的产物,在核算品种少、批量大的产品时使用比较简单,在应用至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中就需要更大的成本投入。

3.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即为将作业作为核心,明确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资源,然后将资源成本纳入相关的作业中,进而选择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产品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其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将不同形式的成本统一对待,从而使得计算得出的产品成本更加准确。相对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来说,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涮的产品对象拓展到产品生产全作业过程中,进而使得企业可以优化作业链,减少作业消耗成本,从而提升作业效益[3]。作业成本法涉及各个方面的成本,其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对于企业做出决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在作业成本法的运用过程中其存在的缺陷也逐渐显露。作业成本法的可操作性不强,如果只是在简单的环境下开展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则高效而便捷,如果在大范围中实施作业成本法会导致成本核算工作量大量增加。而且,要获得完整而真实的作业成本法核算的资本难度较大,综合成本较高。同时,由于在社算过程中成本中心可能会产生多个成本动因,导致形成不同的计量单位,从而使得难以明确区别资源的消耗情况,进而最终对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二、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发展趋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日益多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成本核算理论,单一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及所获取的成本核算数据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因此,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先进的核算理论,从而使得核算数据更加准确可靠。同时,对于企业来说,怎样快速准确获得成本信息,并且最大程度的避免各种因素对成本的准确性产生影响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关键问题。最后,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面对各种类型单据无疑大大降低了成本核算的效率,使得成本核算的准确性降低。因此,企业要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来融合先进的核算方法,从而实现自动化成本核算,以满足企业对成本核算的需求。未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将朝着智能化的结算前进,智能化的成本核算方式将被引入,其定能通过更有效的成本核算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结束语

伴随着市场竞争愈加的激励,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产品的种类,提供服务的类型正在不断增加。成本核算的手段与方式越来越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也在不断提升,给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与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发展规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所提供的产品、服务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在选择成本核算方法的过程中必须要贴合自身需求,力求做到成本核算的真实可靠。

作者:周建科 单位: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阎卓.关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析[J].致富时代,2014,(02),pp.37+39CNKI

[2]张鑫旺.环境成本对企业成本核算影响的分析——基于低碳经济视角[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4,(02):27-30.

[3]吴冰.建筑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与控制[J].科学中国人,2015,(11):113.

第三篇:服装企业成本核算研究

摘要:

石狮服装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包括:服装成本核算普遍不准确,成本核算片面依赖财务部门的作用,仅按传统的成本核算等。但同时石狮服装成本核算又具备了资源上、地域上、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商会组织等各种的优势。在改进成本核算时,其面临的困难有:家族式的企业模式,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欠缺;企业规模偏小,会计核算意识薄弱;服装企业的财务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电算化系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等。石狮服装企业从自身特点出发,加强对成本核算管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转变家族式内部管理结构,完善财务部门及制度;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待遇,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石狮服装生产转向个性化、小批量,宜采用作业成本法等。

关键词:

石狮;服装企业;成本核算

一、石狮服装企业的特点和现状

石狮的服装以款式时尚、价格优廉而闻名于全国。石狮的服装生产企业已超过7000多家。但是相比于国内外那些动辄员工人数成千上万的服装企业,石狮大多数的服装企业是中小规模的。只有少数的几个规模较大的知名企业,比如卡宾、七匹狼、爱登堡等等。石狮纺织服装产业出口产品超过百分之五十。随着经济全球化,服装行业的竟争环境愈演愈激烈。服装的成本是影响服装企业竞争力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石狮服装企业的成本核算进行研究。

二、石狮服装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服装企业的成本核算普遍不准确

石狮大多数中小规模的服装企业,成本的核算并不准确,成本过多或者过少,利润虚减或者虚增。首先,由于成本核算人员欠缺专业的知识体系,在成本核算中,分配的标准比较单一,比如按人工工时、产品产量、机器工时等。其次,石狮现在的服装企业都是按订单来生产,管理者一般都是按这一单能盈利多少来预估的,没有对成本核算的准确度有硬性的要求。再次,由于财务人员的频繁更换,致使成本核算出现交接断层,后续成本核算难以有效继续。石狮市中小规模服装企业的财务人员普遍存在系统的专业能力欠缺,再加上对本企业服装的生产流程的不了解。[1]对工序流程的不了解会致使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归集分配存在误区,对生产过程中期间费用的归集分配不准确。

(二)片面依赖财务部门的作用

在石狮的服装企业中,谈到成本,就自然地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事情,[2-3]而忽略了设计、裁床、样板房、采购、车间、仓库等其它部门的作用,比如,采购部门压低采购成本,裁床师傅降低减裁的废料率等。成本核算不仅是要反映服装企业的产品成本情况外,通过成本核算还是为了控制成本,管理成本,使企业的产品以更低的成本优势更高的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的竞争。企业各个部门里的员工们没有财务意识,缺少与财务部门建立起沟通互动的习惯,对企业生产运营及成本核算产生不利影响。

(三)成本核算范围的拓展,不能仅按传统的成本核算

石狮的服装企业要么采用传统的成本法[4]进行成本核算,服装的成本主要还是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在核算成本时只有面料、辅料、线、包装和人工费用等直接归集,间接费用没有严格的分配标准,有些间接费用直接记入期间损益。石狮的服装企业生产都是订单式、品种多样与小批量的生产。在这种生产模式下,产品的设计费、试验费、调整费、质检费等辅助生产费用越来越多。而这些费用与生产工时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按传统单一的工时分配标准,势必就致使成本不科学不准确。

三、石狮服装企业的成本优势

(一)资源上的优势

石狮地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服装产业链。从纺织到漂染,从服装生产到成衣加工、以及辅料生产,再到服装贸易市场等,一应俱全。在服装生产原料上,石狮及周边地区有近千家具有先进生产水平的纺织企业。在大堡、伍堡、锦尚建立了漂染企业集中区,具有先进的染整工艺。服装生产所需要的辅料,包括下兰、拉链、商标、缝纫线、电脑绣花、衬布、钮扣、织带等,在石狮及周边地区均设有专门的市场。产业链的集中,对于企业生产采购具有价格优势。

(二)地域上的优势

石狮市位处海峡西岸经济区,基本要求经济一体化、投资贸易自由化。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四通八达,比如福厦铁路、厦深铁路、温福铁路、沪昆铁路、京九铁路等,还有航空路线和高速路段。一方面有利于引进外面先进纺织服装企业和高科技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本地服装企业对外发展,提高服装企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2014年石狮纺织服装业销售产值达到4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三)服装市场营销的优势

石狮纺织服装业每年都会举办海博会和石狮国际时装周,并且组织赴外参加国内国际的一些知名的纺织服装展会,比如广交会、上海国际面辅料展、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服装展等等。此外,创新纺织服装产业链市场营销,引入了电商模式,海西(石狮)电子商务园等电商商圈平台,推进了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

(四)石狮纺织服装商会的组织优势

石狮纺织服装织商会是依法成立的非营利目的的行业组织,是行业发展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它的作用是有利于行业内的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相互协作,共同推进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石狮市服装企业改进成本核算面临的困难

(一)家族式的企业模式,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欠缺

在多数的服装企业中,企业行政或管理类员工大都是老板的家人和有血缘关系的亲戚,管理上没有规范和制度的制约,而财务人员也是亲戚中有一定文化的,而不是接受过会计专业学习的财务人员。在服装的成本核算上不具备相关的专业能力,只是很单一的归类,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核算标准。

(二)企业规模偏小,会计核算意识薄弱

由于服装企业规模偏小,内部结构并不完善。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单独设立财务部门,即使有设专门的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的人员也都是身兼数职,会计岗位分工不明确,权责未分离,除了本职工作,还要做些文员的日常工作等。更有甚者,还要客串业务员等其他工作,接待上访的客户。企业的管理者和老板对成本核算也都没有足够的重视。[5]

(三)服装企业的财务人员流动性比较大

在石狮的中小规模的服装企业,很多企业常年都在招聘财务人员、更换财务人员。石狮市税务部门的税务人员也会反映,企业来办税的人员隔三差五的就会是新面孔的财务人员来办理相关的纳税申报。一方面,由于财务人员在企业工作,没有归属感,得不到肯定和认可,就会不断地换工作。另一方面,石狮的服装企业,财务人员的上班时间特别长,和车间人员的生产时间一样,一天要上10-14个小时,而且周末没有固定休息时间,一般都是一个月休一天或者两天。

(四)电算化系统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随着电脑的普遍应用,服装制造企业的办公都离不开电脑,财务办公的电脑也都装上一系列的财务软件,但是调研中发现,中小规模服装企业的财务软件系统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比如,有的企业有购买金蝶软件、用友软件或管家婆软件等等财务软件被闲置,效率低下。由于财务人员自身对电算化系统不了解,不了解财务软件的功能模块,不懂如何使用电算化系统。[6]企业也没有组织财务人员的对电算化系统使用的专门培训,权衡之下财务人员只能按原来的方法做账。

五、对服装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基于目前新的经济环境形势下,从石狮服装企业自身生产方式和生产特点的变化出发,服装企业在成本核算上要做出对应的调整。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核算方式,要考虑成本范围的变化。采用适合企业的成本核算的方法,使成本核算更加准确和更加科学。

(一)转变家族式内部管理结构,完善财务部门及制度

一方面,石狮市的服装企业普遍是家族式的管理,需要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促进石狮的服装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石狮服装企业的财务制度的制定应结合服装企业自身的特点,考虑员工的素质,制定利于员工有效执行的制度。成本核算管理不仅仅是会计人员的事情,要树立全员财务意识,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同财务部门的工作的沟通和配合。

(二)提升成本核算人员的待遇,留住优秀的专业人才

石狮市的服装企业在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待遇上要改善,要改进。[7]不缩减薪酬待遇的基础上,相应的缩短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时间,不能将其工作时间的制定同车间一线生产工人的时间等同。这样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来为企业更好服务。由于服装企业成本核算有效性要求财务人员对企业服装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都相当的熟悉。只有让财务人员在企业工作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才能把专业的人才留下来。否则,没有准确和科学的服装企业的成本核算,将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竞争。

(三)石狮服装生产转向个性化、小批量,宜采用作业成本法

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石狮市的服装企业转向“个性化、小批量、高质量”的生产管理模式。[8]适合采用作业成本法,[9-10]该方法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方法是基于生产产品过程中,会发生作业,作业需要耗费资源,以资源耗费动因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各项作业中去,然后根据作业动因将各项作业成本分配给各种产品。服装生产成本核算时,首先确定成本中的作业。对于生产不同类服装的服装企业,作业类型会有一定的差别。一般可以分为:订单、设计、规划、采购、裁床、缝纫、平整、质检、包装、仓储。服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项间接费用按资源动因分配给各项作业。其次,作业成本法下,服装企业需要将计算出来的服装生产的各项作业成本,根据各项作业的特征选择作业成本驱动因素,求作业成本驱动量、驱动率,结合各种产品的作业量,分配给各种产品。

六、结语

石狮市服装企业的发展有地域上的优势,也有资源上的优势。但是随着经济全环化的发展,服装企业存在着巨大的产品竞争压力。石狮服装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应该充分利用纺织服装产业链的优势,采用先进的作业成本法,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和生产模式进行成本核算,促进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

作者:洪淑芬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

注:

本文系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石狮市服装企业成本核算研究”,项目编号:JBS14191)

参考文献:

[1]余祖慧.基于生产过程的服装成本控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3):149-151.

[2]吴建民.浅析服装企业成本控制[J].经济师,2012,(6):180-181.

[3]刘亦陈,任春玉.中小服装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析[J].财会通讯,2013,(20):103-104.

[4]于云霞,梁全芳.中小服装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11,(14):27-28.

[5]张莲娜.浅析服装企业成本控制[J].科技创业月刊,2010,(9):68-69.

[6]李逢玲,郑飞.服装ERP中生产管理系统研究[J].现代计算机,2009,(6):156-158.

[7]朱亦方.浅谈新形势下如何降低服装企业的管理成本[J].财经界,2012,(1):84.

[8]杨旭红.服装行业的作业成本核算[J].会计师,2015,(4):31-31.

服装生产管理范文8

关键词:服装生产;绿色;污染物;节能降耗;废能回收;利用途径;排放控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工业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由于社会各方对工业飞速发展的负面影响预测不足、预防不力、治理不够,导致我国出现3大环保问题,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祖国各地在经历了河流污染、江河干枯、雾霾肆虐、垃圾泛滥的发展之痛后,已经意识到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社会对提高国家整体形象、提升区域竞争实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工业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一方面创造了社会财富、提供了就业岗位,另一方面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产生了惊人的工业废物,是消耗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主体。根据我国谁污染谁治理的污染防治政策,工业企业必须承担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责任,从物料采购、生产管理、工艺改进、装备水平、能源利用、废物排放、污染治理等方面入手,全力构建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环保型工厂。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主营服装,每年消耗大量的布匹、煤炭以及水电等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的布渣、炉渣、粉煤灰等工业固体,通过采购低硫低灰煤炭、优化管理方式、改进燃烧方式、余热回收利用、废物综合利用等方式打造了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企业,为构建资源节约、环保低碳的社会做出了一份贡献。

1服装生产流程及产污环节

1.1服装企业生产流程

服装生产是将服装裁片进行缝合形成成衣的过程[1]。其生产流程主要包括人体数据采集、量体数据处理、布匹裁剪、裁片缝合、成衣整烫、成品检验、包装入库、成品发运等过程。

1.2服装企业产污环节分析

所有的工业活动需要生产原料、生产工具,也需要一定的能源作为动力来源。服装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布匹,生产所需能源主要为蒸汽及电力。国内评价国家及地区能耗水平的指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该指标是一定时期内企业综合能耗消费量与工业总产值的比值,是反映企业能源经济效益高低的综合指标,常以吨标准煤/万元表示。2015年我国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0.635t标准煤,服装行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约为0.100t标准煤,也就是说,与其他行业相比,服装行业属于低能耗、低污染行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服装行业就没有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的空间。因此,分析产污环节、明确污染来源,确定利用途径对构建环保型社会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工业企业当中,各行各业的产污环节无外乎主体活动、辅助活动两个方面。服装生产主体活动产污环节主要来自服装裁剪工段,该工段是按照排版系统形成排料图进行裁剪,经裁剪后裁片进入后序进行缝合,下脚料布渣属于固态废弃物;辅助生产活动产污环节主要来自锅炉,锅炉一方面为服装熨烫工序输送蒸汽,另一方面产生大量的粉煤灰、炉渣及大量的气态污染物。

2污染物利用途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污染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是具有利用价值的生产原料[2]。随着污染的加剧,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污染物的利用方法和途径,实现废物再利用。

2.1主体生产活动污染物

服装主要生产原料为布匹,通常服装行业布匹利用率为85%~92%,意味着5%~8%的布匹将成废物,废弃布匹俗称布渣。根据废弃布匹的长短可分为布条和布渣两种。布条是指裁剪工序产生的宽度为0.5~1.5cm、长度为50.0cm以上的下脚料,而布渣是指裁剪工段产生的除布条以外的废弃物。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年产服装1500万套,按照单套服装消耗2.5~3.0m布料计算,年产布渣总量300~675万米,排放量相当大。布条约占布渣总量的10%左右,因其宽度、长度均符合制作墩布的要求,所以主要利用方式是作为墩布的原材料,实现了布条变废为宝。十年前布渣尚无变废为宝的途径和方法,几乎全部作为固体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近年来随着无纺布的兴起,为实现布渣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开辟了路径和方法。无纺布属非织造布,是新兴的纤维产品。无纺布是将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等纤维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通过气流或机械成网,然后经过水刺、针刺或热轧加固,并经过后整理形成的无编织布料。无纺布改变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来源多等特点,产品具有柔软、透气,强韧、耐用、无屑的优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将布渣作为无纺布的原料,降低了废物的排放量、减少侵占土地面积、实现了废物综合利用。

2.2辅助生产活动污染物

服装制作讲究4大功夫,即刀功、手功、车功、烫功。刀功(裁剪)是基础,手功难度最大,车功最为关键,烫功造型效果最为明显。整烫是服装后期整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利用高温蒸汽进行服装定形,对于服装造型、保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业内广为流传三分做七分烫的说法,足见熨烫对服装生产的重要作用[3]。通常服装企业高温蒸汽主要来自锅炉。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为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的是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4]。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是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料燃烧的场所,锅炉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为工业生产、居民生活提供热能。水进入锅炉以后,在汽水系统中锅炉受热面将吸收的热量传递给水,使水加热成一定温度和压力的热水或蒸汽,并通过管道输送至用热端。在燃烧设备部分,燃料燃烧不断放出热量,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通过热的传播,将热量传递给锅炉受热面,而本身温度逐渐降低,最后由烟囱排出[5]。锅炉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2.2.1固态污染物

a.粉煤灰利用途径。目前已经实现粉煤灰综合利用,其主要利用方式是作为混凝土、水泥等建材的原料,以及用于筑路回填等[6]。b.煤渣利用途径。炉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等,主要用途是制作建筑材料。炉渣中的含碳可燃物具有一定的热值,将含碳量高的炉渣制成煤砖,使其再次燃烧利用,即可充分回收煤炭热能,又可使炉渣得到充分利用。炉渣是碱性多孔物质,因此还能作为废水预处理系统中的过滤材料,用于废水除油、去除固体杂质等过程。

2.2.2余热

余热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副产热能,这些副产热能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回收利用。余热回收利用主要来自高温气体、液体、固体的热能和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充分利用工业的余热,是减少热污染的最主要措施。服装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主要来自高温烟气余热,是可以利用的二次能源。余热利用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热交换器吸收高温烟气热能,并用于预热锅炉空气、供应职工浴室热水等。

3污染物排放控制

3.1烟尘

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西部边陲井陉县境内,太行山脉东麓,地形以山区为主。县域内燃气管网建设不完善,熨烫所需蒸汽主要由公司燃煤锅炉供应。燃煤锅炉在为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供应热源的同时也产生的大量的固态废弃物及气态污染物。固态污染物主要粉煤灰、炉渣,气态污染物主要是烟尘、二氧化硫。由式(1)可知,锅炉是利用燃料的热量进行能源转换,主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同一锅炉当煤炭发热量、燃烧情况、除尘效率一定,且供应的蒸汽温度、压力、数量相同时,锅炉的耗煤量也相同,此时决定烟尘排放量的主要因素就是煤炭灰分含量,采购低灰分煤炭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也可以通过安装除尘装置降低烟气中烟尘的排放量。除尘装置是把烟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设备。需要指出的是,除尘装置并不能降低烟尘排放量,仅能把烟尘从气态排放转变为固态排放。烟尘的主要利用途径是作为建材生产原料。

3.2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排放量可从源头控制、燃烧控制、烟气脱硫3个方面入手。

3.2.1源头控制

燃煤锅炉二氧化硫排放量计算公式如(2)所示:由公式(2)可知,在用煤量及脱硫效率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硫排放量主要煤炭受含硫量影响。因此,在采购时应选择低硫煤,表1为我国各地区煤炭含硫量,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低硫煤主要分布在东三省及华北地区。

3.2.2燃烧控制

煤炭燃烧过程中加入石灰石或白云石作脱硫剂,碳酸钙、碳酸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镁,与烟气中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盐,随灰分排出[7]。我国燃烧过程中采用的脱硫技术主要有两种,型煤固硫和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a.型煤固硫技术。将不同的原料筛分后按一定比例配煤,粉碎后同经预处理的黏结剂和固硫剂混合,经机械设备挤压成形及干燥,即可得到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成品工业固硫型煤。固硫剂主要有石灰石、大理石、电石渣等,其加入量视含硫量而定。b.流化床燃烧脱硫技术。把煤和吸附剂加入燃烧室的床层中,从炉底鼓风使床层悬浮进行流化燃烧,形成湍流混合条件,延长煤炭在炉膛的停留时间,提高燃烧效率。煤中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石灰石煅烧分解为多孔状氧化钙,二氧化硫到达吸附剂表面并反应,从而达到脱硫效果。

3.2.3烟气脱硫

烟气脱硫是利用二氧化硫的酸性,通过与碱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成亚硫酸盐或硫酸盐,从而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脱除。最常用的碱性物质是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也可用氨等其他碱性物质。根据烟气状态可分为以下3类。a.湿法烟气脱硫技术。湿法烟气脱硫是指吸收剂为液体或浆液。由于是气液之间发生反应,因此具有反应速度快、效率高、脱硫剂利用率高的特点,缺点是系统易结垢腐蚀,投资运行费用高。b.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旋转喷雾干燥法是美国和丹麦联合研制。该法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小等特点,烟气脱硫率可达75%~90%。该法是将吸收剂浆液雾化喷入吸收塔,吸收剂在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吸收烟气中的热量使吸收剂中的水分蒸发干燥,完成脱硫反应后的废渣以干态形式排出。c.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干法脱硫采用固体粉末或颗粒为吸附剂,主要包括炉内喷钙法和活性炭法。炉内喷钙法的吸收剂及反应原理与湿法形同。活性炭是一种多孔物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是常用吸附材料。吸附法利用活性炭良好的吸附性能,二氧化硫在活性炭表面上与氧及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而被吸附。吸附过的活性炭经再生,可以获得硫酸、液体二氧化硫、单质硫等产品。该法不仅可以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还能回收硫资源,是一种发展前景较好的脱硫工艺。

4效果及分析

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通过采购低硫低灰煤炭、改进燃烧方式、余热回收利用、废物综合利用等方式打造了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企业,为减少占用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环境质量、构建资源节约、环保低碳的社会做出了一份贡献。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