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管理范例

发展战略管理

发展战略管理范文1

关键词:企业转型;战略管理;升级发展;提升策略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时期,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为了保证企业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根据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分析,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性与长远性谋划和指导的管理活动,有利于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先知先觉保持优势地位,本文主要探讨现阶段企业战略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1.有利于明确内外环境

在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中,内外环境分析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其中识别和评价超出某一企业控制能力的外部发展趋势和事件,可以帮助企业充分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主要机会和威胁,从而做出一定的防范措施和防御反击的准备,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改善内部管理,寻求最优的转型路径。

2.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

一个企业执行力的高低取决于其人力资源水平,保持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的一致性是战略优化的核心内容。战略管理注重企业内部各方面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对企业内部资源分配和职能协调进行有效的控制,能够积极调动人力资源的高效、充分利用,维持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企业责任心,塑造优良的企业文化。

3.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

首先,通过对内外部信息收集分析、人力资源的优化,企业本身的竞争力必然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企业想要完美地转型升级发展,必然不能止步于此,战略管理使得企业能够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这些都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步骤。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企业只有通过创新,采取合适的竞争战略,才能逐步在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

4.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仅是经济运行体制的更新和经济发展方向的改变,更是产业结构水平和效益的提升。中国的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占据主导作用,要实现计划市场体制,国有企业计划与市场的结合是重点,而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市场运行主干,更应积极转型升级应对挑战。由此可见,实施战略管理不仅对于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市场经济条件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影响因素

1.宏观环境因素

宏观环境指的是企业发展涉及到的政治制度、经济背景、市场需求、技术状况等的环境状况,是实施企业管理首先要熟悉的内容。了解政治制度可以充分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对行业的规章规定,能够使企业趋利避害,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得到国家的支持与保护;了解当下经济背景和市场需求能够使企业管理层制定更加符合国际、国内形势的经济计划,生产更受大众欢迎的产品,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了解技术状况才能引进符合企业自身状况的先进设备器械,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完成,始终使企业走在世界技术前沿。

2.行业环境因素

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带动了诸多行业的高速发展,行业内部竞争激烈。不同行业的行业特征和结构差别也各不相同,主要影响着企业在行业内的发展前景、竞争优势、重心调整等。同时,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财务状况、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等都会对企业战略管理造成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想要完成转型升级发展并进行扩张,也需要对行业竞争进行透彻的分析,企业战略管理旨在使企业避开不必要的竞争,掌握自身核心竞争力,适时调整自身组织结构和发展计划,减少行业因素对自己的不利影响,建立企业竞争优势。

3.企业内部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主要有资金、人力、设备运转流动情况、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结构等等,是影响企业发展状况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企业内在因素产生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进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以及企业通过知识创新获得超额利润和相对优势的追求,诱发了企业战略管理行为的内在动力。所以企业想要顺利完成转型升级发展必须要充分认识企业的内在状况,分析自身核心竞争力,合理安排规划,在竞争中保持稳定的发展。

三、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现状

1.缺乏战略思想

现阶段,部分企业在转型升级发展中只是“随大流”地进行转型,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战略定位的重要性,其成立和运行仅出于对地方资源的即时利用或短期出现的市场需求,缺乏长期目标,还有一些企业认为环境或市场变化太快,制定战略没有意义,不知道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缺少发展的统筹规划。

2.战略思想趋同化严重

在我国企业发展中很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当一个有效的企业运转模式和战略管理取得显著的成果时,其他同行业或者不同行业的企业便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生搬硬套,直接用于自身企业发展中。这些企业在制定战略是乐于走捷径,缺少独立分析管理能力,盲目模仿成功企业战略模式,破坏企业自身结构发展,使得企业在产品和生命周期上也趋于同化和缩短。

3.战略管理以短期利益为导向

很多企业缺少对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的了解,没有统筹规划的能力,只以短期的利益为导向,错误地将运营活动认为为企业战略,所制定的发展计划都是基于短期内行业的发展状况,不能准确锁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探索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长久下去必然导致企业内部矛盾,行业竞争对手的挤压赶超,逐渐在行业竞争中失去优势,并且往往无法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严重制约转型升级效率。

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管理的策略

1.适应市场变化,明确目标体系

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就是充分了解市场规律,深刻把握国内国外市场的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企业能够选择的发展方向很多,但是企业的发展不能脱离市场,还要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并且规避劣势,既可以选择比较专一的发展方向,也可以选择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但是必须是以有基于企业现状的长期的、足以应对市场变化的发展计划,做好充分的转型升级准备,这样才会赢得市场的认可,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2.优化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

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应当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企业领导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明确严格的企业制度以及执行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中应当尽量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简化企业管理层次,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并加大监督指导力度,使企业运行流畅、高效,充分调动每个部门、每个职员的职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运用竞争情报,定位市场需求

竞争总是在均衡与非均衡状态下不断变化的,每一个竞争者都有其合理性和自身的发展特色,在企业战略管理中,要不断地对每个竞争对手和总体竞争市场进行动态分析,可靠的竞争情报能帮助企业充分预测可能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帮助企业找到合理的定位,是企业转型升级中重要决策的决策基础。同时,企业应当把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集中在市场上,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消费者消费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赢得消费者的拥护,确保在行业市场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4.加强人资管理,塑造企业文化

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息息相关,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凝聚力与企业形象的提升也有重要作用。企业转型升级情况下,要全面提高企业员工自身素质与工作能力,加强员工的思想觉悟水平,快速转换工作状态,跟上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监理绩效考核和责任管理制度,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力度,提高优秀员工的薪资水平;同时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将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五、结束语

转型升级是企业在中国“十三五”时期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企业应当以战略管理为导向,充分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从企业整体出发,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计划,积极探索新技术创新模式,加快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步伐,尽快实现企业的产业升级,谋求长远稳定的发展,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文府,尹逊婷.国有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基于文献综述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7(5):42-44.

[2]王吉发,郝岩伟,秦超.基于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转型因子识别模型[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李琴,龙长青,高韧.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误区及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7(8).

[4]汤幼平.破解企业转型难题的路径分析[J].经济视角,2017,5(26):37-38.

发展战略管理范文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推进了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广泛应用。人们的各种交易活动开始倾向于网络平台。电子商务作为近年来新型的交易模式在促进企业的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何利用企业的资源与条件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提高其实施效果,成为目前各大企业持续发展需要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对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实施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就此提出了几点管理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管理

0引言

电子商务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兴起的一种网络交易模式,具有便捷性、普遍性、集成性、整体性、协调性的特点,是目前有效连接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及消费者的商业运营模式。在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的背景下,企业必须紧抓电子商务带来的有利契机,加强对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管理,增强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1企业电子商务战略成功实施的相关因素

1.1基础方面

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需要企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高水平的管理基础,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情况制定相应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首先,构建企业专属网站。网站是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主要通道,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便捷于客户体验和消费的综合服务网站,网站的性能及布置都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的发展需求,提高电子商务战略的可操作性。此外,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的主要途径就是企业专属网站,因此为了提升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的实效性,应将网站建设与企业市场的建立和消费业绩的提升有机结合。其次,物流基础。在构建符合企业特点的专属网站后,物流成为企业需要重视的关键环节。物流关系着企业电子商务交易的成功与否,只有建立安全、有效、全面的物流机制,才能够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更好的推广给广大的消费者,实现企业最佳的电子商务战略目标。

1.2产品或服务研发方面

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必须与时俱进,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才能促进电子商务战略的有效实施。这就需要企业加快产品或服务的研发,强占市场先机,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准确定位产品。准确定位产品从根本上来说是满足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企业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生产多种形式的产品,或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准确的产品定位,同时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内容,只有产品或服务吸引了消费者,获得了消费者的满意,才能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实现企业的长效发展。例如,在P2P企业中,影响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是产品的性能、价格及质量,企业在综合考虑产品价格符合目标群体的消费水平的基础上,还要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促进企业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进而高效实施电子商务战略。其次,品牌的作用。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代表着该企业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品牌效应对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做好自身产品或服务品牌的宣传,以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为基础,并且重视消费者的体验,提高人们对其的忠诚度,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

1.3客户关系方面

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是促进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首先,保障销售的服务水平。电子商务本质上是一种商业交易方式,其销售服务水平直接影响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为了成功实施电子商务战略,企业必须提高销售服务水平,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以一对一的销售形式,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成功销售产品或服务。其次,合理的营销推广策略。营销推广策略是市场竞争下企业销售产品或服务的必要手段,根据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制定多元化的营销推广策略,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一项关键内容。电子商务主要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营销推广,营销推广策略也应结合信息技术,将产品的不同性能、质量等重要参数充分展示出来,完成产品的顺利销售。

2加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管理的途径

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得电子商务发展战略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企业必须强化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管理,明确战略实施的目标,实现企业最大化的综合效益。下面就加强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2.1加强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主要依托的就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平台,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流程的规范性。企业可以将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与电子商务平台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建立综合信息系统,高效、便捷的进行商务活动,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企业可以从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企业数据库入手,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新型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2.2正确定位市场营销策略

正确定位市场营销策略是高效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内在要求,企业应以搭建协同商务平台为市场战略目标,客户群为本区域商家和消费者。努力打造全覆盖的商务平台。以某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例,该企业拟定营销策略有:①产品策略。该企业的电子商务定位于为本地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搭建协同商务平台。同时通过提供各种增值业务满足不同客户的需要,分为普通会员、银卡会员、金卡会员。②价格策略。根据网站的建设情况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③推广策略。与慈善组织一起进行慈善活动,进行公益宣传;与政府部门合作,进行基本调研活动等,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该企业正积极与本地商务局对接,探讨成立“商务交流协会”,通过协会平台,推动该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④销售渠道。采取与商家联合进行团购,举行会展,帮助政府招商引资等活动进行产品,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2.3引入供应链管理工作

供应链管理是协调企业内外资源来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型模式,针对目前部分企业此环节处于空白的情况,建议设立专门从事供应链管理的组织机构,并配置专业专职人员,对电子商务发展战略实施供应链管理。①计划方面。根据企业现有资源制定有效的策略与规划,完成对客户的高效、低成本服务。②采购方面。为了满足产品差异化战略的需要,企业应根据市场信息和需求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采购系统。③制造方面。可以采用产品生产外包模式,但必须强化对合作厂家的跟踪监测,确保产品质量。④配送环节。企业电子商务的顺利实施离不开物流供应商的支持,加强与物流公司的合作,高质量完成产品配送工作。

2.4其他方面的管理

一是企业电子商务团队的建设,招聘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并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和市场调研活动,增强专业人才的业务能力。同时,根据不同岗位要求,制定以工作绩效为基础的薪酬制度,提高团队的积极性,促进电子商务战略的高效实施。二是抓好品牌文化和伦理文化建设。企业伦理文化是企业传承的文化,对保障企业各项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还应加强建设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伦理文化,将企业的伦理规范纳入到日常的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实施的有效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基础、产品或服务的研发以及客户关系的确立等方面,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正确定位市场营销策略,引入供应链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的管理措施,促进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高效实施。

作者:马运杰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冠凤.企业电子商务的价值创造过程分析[J].知识经济,2016,08:114-115.

发展战略管理范文3

21世纪的企业面临着巨变的环境,学术界对企业战略管理也有了新的认识,而我国企业还需考虑国际环境及我国内部经济环境变化的挑战。笔者总结了2008~2014年战略管理协会的主要议题(见下表),发现这些会议的主题,都与当时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例如,2008年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企业的经营环境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原有的战略理论的适用性受到质疑。中国、印度等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互联网时代企业经营模式的改变,都引起了学者们对战略管理理论的重新审视和思考。时代的发展对战略管理提出了挑战,研究者们从企业内部,到外部的环境,再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结合的角度,研究了企业战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当今世界,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互联网、大数据等的出现,正改变着企业赖以生存的环境。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战略管理理论又应如何指导企业实践,这些都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笔者从环境学派中的组织生态学理论出发,结合管理研究方法中的情境化要求,探讨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实践性问题。

二、组织生态学的发展及其演化

环境学派把战略看作是一个反应的过程,其起源是1977年Hannan和Freeman发表的论文中提到的“种群生态学”理论。种群生态学源于生物学,主要是针对设计学派、计划学派缺乏对复杂性环境的考虑。在种群生态学中,学者们主要研究组织的成长、衰亡问题,以及组织的多样性问题。Hannan和Freeman在《组织生态学》一书中,对组织生态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且从组织惯性及竞争力量等方面解释了组织的生存发展。当时的理论提出,主要是因为工业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组织与环境的联系更加紧密,组织的生存必须要依赖环境。种群生态学认为,组织在环境面前是被动的,这里的环境是指大的环境,而非局部的环境。如果组织无法适应环境,就会被环境淘汰。这段时期的理论吸收了制度经济学中的成分,认为是外界的制度,限制了组织的竞争和发展。种群生态学把组织进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变异,即种群中不断出现新的组织的过程;二是选择,即优胜劣汰的过程;三是保留,即被选择的组织逐渐形式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从这个演化的过程中可发现,环境的选择机制,对组织的生存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在转变的过程中,老的组织可能无法及时做出调整而被淘汰。由此,学者们提出了组织惰性理论。Hannan和Freeman认为,组织惰性,是企业保持现有结构不变的状态,是由于组织对环境的反应速度,跟不上环境变化的速度造成的,而组织的规模、年龄及其复杂程度,都对组织惰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新时代,环境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那些惰性高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可能更大。这段时期的理论研究侧重于组织的演化,并且将组织生态理论运用到战略管理、技术创新、产业经济学等领域,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形式。根据以上论述可发现,早期的学者们对组织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问题,随后,将其拓展到了产业层次;在实证研究中,主要关注企业的生存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等问题。还有一些学者将其运用到高科技园区、生态园区等进行实验分析,这其中包含了仿真技术、生物分类等方法。总之,在组织生态学中,学者们认为,企业必须依赖环境及环境中的资源才能够生存,但是资源是有限的,环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企业之间必定会产生竞争,从而产生优胜劣汰,这既是自然法则,也是商业规则。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改变了一个种群中的组织数量,即种群密度。而同时,不同密度下的种群,会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产生不同的影响,以保持整个系统的平衡。结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可以发现,组织生态学的理论研究起源于生物学中的生态概念,并且遵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理念。同时,在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学者们注意到了组织惯性问题、种群的密度依赖性问题,并把这些现象和理论加入到生态学理论中,使其更加完善。笔者注意到,在经济转型和变化的时期,随着日本的家族企业集团、韩国的财阀等企业集团形式的出现,战略联盟、合作创新、技术协同创新等理念开始受到重视,而我国企业在转型时期制度环境的变化,也为学者们研究产业规制、制度激励等提供了支持。这一系列的变化,都体现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而环境是具体的,不同国家、地区的环境是不同的。环境的差异,改变了一些要素对企业战略行为的影响,甚至使得同一个理论在不环境下实践的效果大相径庭。这个具体的环境,就可以具象化为情境。环境,是指企业内外部的对企业产生影响的各种相关因素。而情境强调的是,环境、组织与人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作用。要想研究情境化的管理理论,就必须要从实际的情境出发,发展出特色的管理理论。

三、战略管理理论的情境化及其要求

1.关于情境化的描述

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是应用型研究,但是学者们经常忽视了情境性因素,而不考虑情境因素,那么,其理论的发展空间必然有限。战略管理本质上还是人的活动,这种活动与社会息息相关。在西方产生的战略管理理论,是基于特定的西方组织环境的,仅仅意识到了情境的差异性并不能解释当前企业的战略行为。情境是一个整体,是从文化、历史及环境的互动作用中演化出来的,单一的理论仅能从一个层面进行解释。因此,学者们需要思考不同国家企业的独特性,是否能用已有的理论,来解释并得到实证的支持,以及这些理论对于指导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又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对于情境的定义与层次,学者们有着不同的看法。Johns将情境定义为,围绕着现象并对现象发挥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并且描述了两种层次的情境效应———综合的与分立的。其研究结果显示,情境是具有调节作用的。情境包含了物质系统与理念系统,并且提到了情境的动态性。研究情境,需要对其进行概念化或分类。大多数学者认为,可将一国的文化、社会、法律等因素作为情境的预测变项,将组织因素作为依变项,同时加入制度因素作为衡量。总之,不论怎样,只有保证情境的结构和概念维度的准确性,才能够保证理论研究的可靠性。

2.战略管理理论情境化的要求

战略管理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必然要与实践相契合,要因地制宜,而不是照搬教条。这与战略管理中的环境学派的观点相仿,即组织必须适应环境,而领导者负责观察了解环境并保证组织完全与之适应,而且组织应是灵活的。我国的情境与西方的情境存在固有的差异性,而现有的战略管理理论大都是从西方借鉴来的,将这些理论放在我国,需要对其进行检验、延伸、拓展甚至修改。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如果现有的理论不足以解释当前的问题,那么,可能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理论。这也是战略管理理论历经多年的发展而形成丛林般体系的重要原因。不过,尽管西方的理论有诸多独到之处,但是我国的学者在战略管理实践中发现,一些中国企业的现象无法或不能完全用西方的理论解释,而是需要独特的中国方式来解决。这些现象也蕴含着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而文化对战略管理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影响超越了制度,是一个集体性的适应过程。但是在研究跨文化管理问题时,学者们停滞于只了解“是什么”的层次,而没有将其拓展到“为什么”的层次上去。要想有效地对战略管理进行情境化的研究,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思维范式,要跳出战略管理学科之外,结合其他学科的力量。不仅要寻找特定企业行为的特殊性,还要对这种特殊性的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看其是否能够拓展到其他领域。由于情境因素具有动态性,因此,战略管理理论也必须随之演化,即理论与组织的共同演化。

四、战略管理情境化

1.对企业战略管理情境的思考

目前,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背景,大都是基于资本主义体制下的市场经济环境,而我国的市场经济既包含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主体,又囊括了其他多种非公有制成分。在这种情境下,有必要从企业战略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在外部环境中,政府规制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很大,政府对管理者的评价标准也大多仅以当期的绩效来考察,即经济效益指标和就业指标等。这种考察方式使得企业一味地防守,重视短期利益,致使企业的行为过于被动,从而限制了其他的选择。环境学派强调环境对企业的决定性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企业本身的能动性是很小的,企业过度作为的结果,是其被淘汰的可能性的提高。从组织生态学的视角来看,企业坚持原有的战略,是有利于企业生存发展的,不过随着经济环境的演变,企业战略和环境的关系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逐步成熟,外部环境的动荡性和不确定性开始降低,政府逐步放开管制,企业开始从被动地接受环境到主动地适应环境,一些新兴企业开始采取进攻性和创新性的战略,有时候,企业还主动改善自身所处的环境。企业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演进,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及全世界跨国贸易、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通过现有的制度安排,进行经营环境的重构和更新,构建了一个更加竞争有序、高效的市场环境。再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企业的战略问题上升到了全球市场。全球战略、全球经营,是应该值得关注的领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突破了原来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未来企业的战略应该更多地考虑以互联网为基础,企业家也要具备互联网思维,重新审视企业价值链的整个环节,乃至整个的商业生态系统,主动适应互联网的环境,应对日新月异的变化,大胆的进行创新。企业需要重构自己的战略目标,把握多变环境中的机遇。互联网技术带来的跨界问题,颠覆了传统的组织边界、产业边界的约束,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的范围逐步扩大,因此,需要从战略与环境共同演化的角度来看待战略问题。

2.情境化研究的理论脉络

将环境学派的理论应用于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即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企业跨界竞争问题、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机制问题、战略层面的协同创新问题等。以种群生态学为例,可研究在特定空间中的企业分布密度对其战略行为的影响、环境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等,也可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研究企业在生态系统中的竞争优势、运行机制、系统内部成员之间的竞合关系等。

五、结论

发展战略管理范文4

财务管理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表现在:一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能够促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非财务信息,在掌握该公司运营状态基础上,更加科学地掌握市场占有率、促进该企业产品、销售以及网络服务等相关信息的确认,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能够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经济参考。企业在正常运营过程中,只有建立在财务战略管理系统上才能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做出科学的规划。三是财务管理战略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企业现存的企业制度。当前企业的竞争地位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在战略管理中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健全、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制度十分关键。四是在运行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效能,为投资者带来最大的收获,实现资本成本化以及权益最大化的理财思想,对企业优化资金运营环境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能够让企业资金在竞争环境中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二、传统财务管理与财务战略管理的区别

一是视角与层面不同。事务型管理是传统财务管理的主要类型,即运用实际经验对财务进行管理。财务战略管理属规划型,放眼于未来,从多方面入手,对企业未来长期的财务管理制定理性战略方针。二是逻辑起点差异。传统财务管理的逻辑起点是历史数据,并结合简单趋势规划财务计划,而财务战略管理的逻辑起点则是对财务大环境的分析,结合企业自身条件来规划财务。三是职能范围不一样。相比较财务战略管理,传统财务管理的范围要小得多,因为财务战略管理除了履行传统财务管理各方面的职能外,还对企业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等出谋划策,是牵涉面非常广的重要职能。

三、发展成熟型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将有限的资金转化为投资方向,促进资金来源以及资金结构进一步融资,这才是财务管理战略的成熟标志。通常当企业在运营中投资机会下降时,资金的需求量就会减少,造成融资的方向变少,相反则融资机会多,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高,这就为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本文针对成熟的中小型企业进行了财务战略分析,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具体的融资财务战略管理措施是:

(一)扩张投资的规模,加大对市场和经营的投入。

扩大投资规模、加大投入,能够促进企业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对市场的彻底了解,促进产品的开发和使用。其中运用的市场渗透战略思想是中小企业的经营,需要加大现有产品的生产量和投放市场的产品数量,为提高市场占有率以及销售量做保障。这就需要在内部资源中进一步开发,着重于市场供应的原材料以及配件的生产经营方向扩大投资,另外还需要对市场人才进行投资,在人力和物力充沛的情况下,保证企业运行的稳定性,有助于资金的回转,进一步开发市场。但是在运行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技术保障,在管理层次上不断强化。尽可能规避风险,做到稳定投资。

(二)实施稳定的投资战略。

企业在进入成熟阶段之后,思想上有所放松,缺乏了内部条件以及部分能力,但是外界的环境仍然处于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在这种状态下,企业才更应该稳定财务思想,以稳定的态度正确对待。在该阶段战略使用中,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大量运营资金作为固定资产,否则就使得企业的资金不能运转。造成经济长时间处于瘫痪阶段,长时间造成运营资金周转不良,只是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急于增加固定资产,其实这种财务战略思想很容易造成企业运营资金的极度紧张,影响企业正常、稳定的发展。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分散投资的战略思想。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中为了避免产品单一过大的经营风险,就想方设法增加投资渠道和利用多角化的经营分散风险,其实这种战略思想会造成企业的营业利润下降。在受到企业规模影响下,采用分散投资的方式会导致资金原有运转基础上的困难加剧,一些新的投资项目不能正常使用。这种缺乏管理能力以及经营方式的财务战略管理,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管理和投资效益,影响了正常生产效果,加剧了竞争因素。

(三)融资结构方面。

目前中小型企业的融资结构需要根据企业财务指标分析来具体实施,另外还需要结合定性方法综合考虑企业的整体战略、金融结构以及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偿还资金的能力等因素具体进行,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资本结构目标。

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管理措施

发展战略管理范文5

关键词:山区火力发电企业;生存与发展;战略管理

山区火力发电企业由于机组容量小、煤耗偏高、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以及煤炭在港口、铁路、汽车中转的损耗,导致发电成本较高,企业经营非常困难,面临被关停的风险。公司积极探索企业生存与发展之路,采取由地方政府统一规划,将本地区原有的用热企业迁移到循环经济环保工业园区,由公司集中供热、实施热电联产,并积极协助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重点引进用热企业,扩大供热量,实现了企业解困和高质量发展。

1山区火力发电企业面临困难

煤耗偏高。135MW纯凝式燃煤汽轮发电机组平均综合供电标煤耗约为365克/千瓦时,而国内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汽轮发电机组的平均综合供电标煤耗约为285克/千瓦时,135MW机组综合供电标煤耗比1000MW机组高80克/千瓦时,按每年上网电量10亿千瓦时计算,每年多耗标煤约8万吨,按到厂标煤单价1000元/吨计算,每年增加成本约8000万元。煤炭运输成本较高。山区电厂由于离港口较远,煤炭运到港口后一般以两种方式从港口运到厂区:一是用火车直达运到厂区,二是将港口接收大船煤炭用小船运到码头,再从码头用汽车中转回到厂区,比沿海电厂增加煤炭运输成本约100元/吨,按每年50万吨原煤计算,增加煤炭运输成本约5000万元。煤炭中转的损耗。煤炭在港口、铁路、汽车中转的损耗按1.5%计算,每年中转损耗的煤炭约7500吨,按800元/吨原煤计算,增加成本约600万元。由于上述的三方面原因,公司每年增加发电成本约13600万元,导致企业经营非常困难,面临被关停的风险。

2采取措施实现企业解困和高质量发展

2.1市政府牵头组织、统一规划。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统一规划,将本地区的用汽企业迁移到循环经济环保工业园区,实施集中供热。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将本地区原有的小企业关停,统一迁移到循环经济环保工业园区。项目实施前,当地有化工厂、染厂、制药厂等企业,位于城区街道附近,通过土地置换、拆迁补偿等方法,将原有的小企业统一迁移到循环经济环保工业园区,同时进行升级改造,优化生产线,提高生产力。第二步,“筑巢引凤”。2013年由市政府牵头组织、统一规划,在公司厂区附近规划建设循环经济环保工业园区。首先组织开展土地征收拆迁工作,通过拆迁、补偿等方法完成土地征收工作。然后投入资金进行“三通一平”工作,为引进用汽企业做准备工作。第三步,逐步扩大循环经济环保工业园区范围。开始建设时,循环经济环保工业园区只是局限于电厂附近1~2公里,后扩大到附近的乡镇。2019年市政府与邻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循环经济环保工业园区扩大到邻县乡镇。

2.2对原有机组进行供热改造,建设供热管网。由市政府组织,将公司纳入循环经济环保工业园区统一规划,实施热电联产项目。为满足用汽企业需要,对公司原有2台135MW机组进行供热改造。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用汽需求调研,可行性分析。园区主要的用汽企业某纸业公司高档生活纸项目一期2×60000吨生产线于2014年正式投产运行,热负荷35t/h;二期2×60000吨生产线于2018年投产运行,热负荷增加到70t/h;计划到2021年该项目三期投产运行后,周边地区还有纺织厂、染厂、电镀基地等用热企业,热负荷达到175t/h。为保证机组的安全性并为今后的经济运行提供指导,委托原汽轮机厂和设计院对该两台135MW机组实施供热改造方案可行性进行分析。第二步,确定改造方案。电厂供热改造采取在低温再热蒸汽管道或高温再热蒸汽管道、主蒸汽管道上开孔抽汽降温降压的供热方案,在保证通流部分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维持现有的通流部分不变,供热改造后机组能长期稳定运行。第三步,建设供热管网。按照园区规划建设供热管网,公司从2014年开始向纸业公司供热,当年供汽量约7万吨。第四步,扩大供热管网建设。根据入园企业情况增加供热支线,扩大供热管网建设。统计至2020年底,园区用汽企业从只有1家增加到8家用热企业,对应完成增加供热支线,供汽量由2014年约7万吨增加至2020年约53万吨。

2.3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市政府、循环经济环保工业园区与企业携手合作,采用税收优惠政策等方法,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方法如下:第一,提供土地,租金优惠。地方政府意识到土地资源珍贵,改变以往做法,土地只租不卖,对于进入循环经济环保工业园区的企业,根据投资金额、生产需要等因素,提供土地并给予租金优惠,解决入园企业的用地问题,对于降低投资成本、减轻企业负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主动出击,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由于各种因素价格上升、劳动力短缺、市场萎缩和产业发展模式不合理等原因,珠三角产业转移到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工业园区。市政府、循环经济环保工业园区与企业携手合作,主动出击,到珠三角介绍本地区、循环经济环保工业园区以及配套供汽管网的建设情况,邀请企业到工业园区参观,做好配套服务工作,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第三,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广东省关于珠三角产业转移有关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入园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为企业解决入园后顾之忧,专心办企业,诚信做事业。第四,实施“煤汽价格联动机制”。由市政府组织,电厂-政府-用汽企业签订三方合作协议,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蒸汽价格的稳定有序,制定蒸汽价格与煤炭价格的联动机制。根据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综合平均价格(5500大卡)的平均数P进行动态定价,以煤价的每40元/吨作为一个价格区间,取该区间中间价核算该煤价区间所对应的蒸汽价格。月底结算时按当月P值所在的区间对应的调整后蒸汽价格执行。煤汽价格联动公式:汽价=基准汽价+煤价变动量×转换系数=基准汽价+(变动后煤价-基础煤价)×转换系数。

发展战略管理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战略管理;协调发展

引言

所谓的财务战略管理,即是战略管理思想在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之中的有机衍生以及拓展。现阶段,企业所面临的财务竞争压力日渐增大,落实财务战略管理,能够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有机协调,进而能够在企业的资金流动过程中体现企业的整体战略,形成企业在现代市场之中的有效竞争优势。

一、财务战略管理理论

所谓财务战略,就是为了实现企业资金的有效性流动,落实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在市场中的财务竞争优势,在仔细分析了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之上,对企业资金落实的整体布局以及创造性规划。从特点上进行分析,财务战略管理实现了在战略视角以及战略思维基础之上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其既是对企业财务的管理,又贯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可以理解为企业在对自身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之后,对企业在一段时间之内的财务管理规划。财务战略管理要求必须要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上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内容、对战略实现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确定,并制定有针对性的财务战略实现目标。一般来说,按照管理特点以及管理对象的差别,可以将财务战略管理有机的划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战略分配管理、内部资金管理几种主要形式。从实现方式上进行分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实现,主要应该落实四个环节的基本步骤,即分析战略环境、制定战略对策、实施战略、战略评估管理。

二、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协调性特点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与战略管理工作的有机协调,其不同于单一的企业财务管理或者战略管理,其在管理特点方面具有明显的财务与战略协调特点。

1.动态性。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管理起点,就是企业战略以及企业的内外部财务环境,而企业的战略以及企业的财务环境存在明显的动态性特征,进而就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也必须要具备动态性的突出特点。一般来说,财务战略管理的动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也就是连续性、循环性、适时性、权变性。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是一个灵活的过程,其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能够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灵活的调整。进而实现企业长期性的战略性财务管理目标。

2.全局性。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所面临的理财环境已经越来越复杂。而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必须要基于这些复杂理财环境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企业战略的角度落实财务管理工作。可以说,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覆盖范围非常广泛,其涵盖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人力资产、非人力资产等等。与传统的财务管理相比较,财务战略管理摆脱了单一财务信息的管理局限,管理工作的视野更加的开阔,非财务信息在其管理体系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实际地位。

3.长期性。财务战略管理是一种以企业战略作为指导的财务管理工作方式,对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要立足企业战略的角度,将实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化利益作为根本的管理目标。也就是说,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落实,必须要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之上,根据企业内外部会对企业财务活动造成影响的所有相关内容,分析企业财务活动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之内的发展趋势进行明确,并落实企业资源配置以及风险预警的功能。进而有机强化企业在日渐复杂市场环境之中的有效应变能力,进而有机强化企业在市场之中的持续竞争力。也就是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是一种长期性的管理活动,如此,才能够有效体现财务管理的战略性。

4.外向性。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就是在对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进行有机的分析之后,所落实的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其根本目标,就是实现企业内外部环境与经营者、经营目标之间的有机平衡。也就是说,通过财务战略管理,能够实现企业发展战略与外部环境有机的融为一体。在进行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企业在一定外部环境之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威胁进行有机的掌握,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保证通过财务战略管理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之中的竞争优势。

三、财务战略管理实现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协调发展的有效性策略

经过上述分析,已经对财务战略管理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有机的明确。现阶段,随着社会市场的不断进步发展,市场的竞争形式已经变得越来越激烈。在如此的实际情况之下,以往的针对财务信息的企业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在市场中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切实需求。对此,必须要落实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管理观念以及管理方法,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的协调落实,进而切实提高企业在市场之中的核心竞争力。

1.坚持竞争与合作统一。现阶段,传统的单一竞争关系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需求,单一的竞争方式,必将被合作的竞争方式所取代。目前,市场的竞争形式日渐激烈,企业要想在如此的市场环境之中实现健康、稳定发展,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在市场之中的竞争优势。如此,通过合作的方式,能够有机拓展企业在市场之中的竞争优势以及业务范围。进而保证自身的优势竞争地位。在这一情况之下,企业必须要落实积极合作的财务管理战略,积极加强行业之间的财务流通。以此切实发挥其它企业的财务活动优势。具体来说,就是要善于把握各种机遇,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中实现趋利避害的财务管理效果。此外,应该协调处理企业整体与其它财务主体之间的良性财务关系,以此促进各方利益的均衡,实现合作共赢的战略经营目标。

2.促进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投资者进行投资,构建企业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尽可能多的创造经济价值。而这种经济价值会首先表现为一种企业价值。所谓企业价值,其不仅仅是对现阶段企业应获得的经济利益,或在现阶段反应出来的盈利能力水平进行客观反映,更是表现在企业长期的、未来的、潜在的盈利能力。而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与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更好的企业经营盈利能力发展。对此,企业应该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有机的落实为财务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如此,一方面能够对资金时间价值以及投资风险价值进行有机的考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企业的保值增值需求进行客观的反应。此外,其还能够有效优化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方式之中的短期性以及片面性问题。如此,就能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立足在更加长远的角度之上,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持续性盈利能力增长。

3.保证与企业战略的协调。著名的企业战略理论专家迈克尔•波特曾经客观的提出了现代企业的三大基本战略类型,也就是成本领先战略、专一化战略、差别化战略。所谓的成本领先战略,就是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使用合理的方法降低自身的生产以及运营成本,进而使企业自身的成本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如此,其就能够在市场竞争之中取得成本上的优势,并落实廉价取胜的基本战略。这一战略主要就是实现产量规模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专一化战略,就是将战略目光着眼于整体产业之中的一个相对狭小空间,以此落实企业的战略选择。也就是说,这一战略并不是面向产业市场的整体,而是立足于产业之中的一个或者一组细分的市场范围,并在战略层面上落实针对这一行业范围的服务内容。而差异化战略,就是企业尽量追求在市场之中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达到行业内的独树一帜效果。如此,这一企业的产品就可产生产品价格溢价,进而因为其独特性而达到一定程度的附加的额外成本内容。而财务战略管理与企业战略二者之间应该表现为一种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对此,企业就必须要将财务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保证统一的协调关系,进而才能够更好的开展财务战略管理工作,并促进企业整体战略的有机实现。

4.国际理财观念的树立。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已经表现的越来越突出。如此,企业在落实财务战略管理的过程中,就必须要立足国际市场的角度,树立国际财务观念。一方面,国际财务观念的树立,必须要立足于国际市场规则的基础之上,并不断强化企业自身在国际市场之中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应该将国际理财观念贯彻到企业的国际投资、筹资、利益分配、合理避税、资产转让、外汇风险管理、企业并购等财务活动方面。如此,才能够更好的迎合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5.创新理财观念。著名的财务战略理论家威尔逊曾经提出,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最主要的就是应该将企业战略进行概念化,并把这一概念有机的落实到财务管理工作之中。也就是说,企业不应该局限于传统财务管理的角度以及方法之上。而是应该进行大胆的创新。进而使得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能够更好的保证与企业战略的协调性。而这也是在现代多变市场环境之中保证企业能够始终满足市场理财环境变化形势的基本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随着市场竞争形势的越来越激烈,传统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财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对此,就必须要落实财务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有效协调,实现有机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推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协调[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14(06):248-249

[2]吴德波.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卷烟生产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16,25(27):30-31

[3]翁晓梅,郝超峰.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模式转型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6,24(01):158-160

发展战略管理范文7

关键词:企业;管理;战略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休戚相关,企业的战略管理是关键部分,可谓是一个企业的舵手,掌控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大势。一个优秀成功的企业,必定离不开优秀可靠的企业战略管理;反之,一个不景气的企业,必定是由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出现了问题,导致企业走向滑坡,走向灭亡,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大潮之中被湮没。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发展迎来春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繁荣景象,各个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并带着各自的优势与专攻方向在这个市场发展大潮中求得一席之地。然而,国内市场的大门打开之后,伴随着潜力巨大的商机,各种未知的情况也随之而来,市场环境千变万化,市场需求瞬息万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所立足有所发展,要求企业必须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管理方案,在企业管理层面的带领下,朝着发展的方向大踏步前进。市场环境的激烈复杂,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使得各个企业在竞争中需要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做好正确的引领作用。

一、企业战略管理

所谓企业战略管理,就是针对市场发展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状况,根据自身的发展能力情况,及时适时对整个企业发展战略有所调整与改变,对企业进行战略上的统筹与管理,是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战略。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这一时间段的发展历程表明,企业的战略调整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企业谋求企业生存为根本目标,通过正确分析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企业发展战略,正确的管理企业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管理层面,关乎整个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

二、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阶段与现状

(一)我国企业战略管理所经历的阶段性变革

随着国内外知识的传播与交流,国内的大学逐渐兴盛,为国内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企业管理人才,伴随着企业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这些管理人才带动了国内首次企业战略管理改革,并带领着企业团队树立了积极的企业发展战略管理思想。随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与新世纪的到来,企业的战略管理逐渐在实践中发展,各个企业明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经济为发展对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战略思考,针对当时环境下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本企业的发展及时作出管理调整,为企业的今后发展引出正确的发展道理。

(二)目前我国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迅猛增长,市场经济逐渐活跃,各个企业在具有更多选择与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面临着企业竞争激烈、企业自身发展压力大等各方面的挑战。无竞争不市场,诚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当中,如何才能脱颖而出,做市场的领袖,是每个企业所积极探寻的答案。但是,针对目前我国国内市场经济发展之下,竞争仍是市场经济的主旋律。随着改革开放之后企业自主权的进一步扩大,企业对于自身的发展状况有了进一步把握,因此,企业招揽管理人才,针对经济发展现状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战略管理方案,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调整,理智分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本企业所处的市场位置,做出正确的战略措施。

三、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发展趋势

(一)企业战略管理呈现动态化趋势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市场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急剧增加,像过去一样对长期进行预测已经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想取得更好的竞争优势、盈利更多,必须更努力地研究适应全球经济变化的战略管理理论以及企业组织、人事、治理结构、生产流程等环节的动态变化。

(二)战略制定需要全员的参与

传统战略管理理论中,由企业高层管理者制定战略,首先依次确定企业的总体战略、职能层和业务层的战略,然后负责战略的实施。然而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传统战略模式将会失效,因为面对动态变化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再优秀的管理者也会受认知和信息的约束,而制定出滞后的战略方案。现在的战略制定需要全员参与,特别是能最早感受到环境变化、最快捕捉到市场机会的一线员工。因此,目前形成了一种模式,高层管理者重新设计组织结构和再造业务流程,提供畅通的信息通道,实现全员参与战略制定和方案实施过程。

(三)多种研究方法的有效融合

企业应广泛借鉴战略理论的研究方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形成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体系,这些方法包括产业组织经济学方法、博弈论方法、企业经济学方法、系统论方法等。面对不确定性日益增强的竞争环境,要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要提出应对各种状态的具有博弈色彩的对策和规则,寻求方法上的突破:将其他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用博弈分析各种状态。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伴随着社会发展大潮,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能有立足之地,必须形成自己的发展优势,建立正确的企业战略管理策略。在明确自身的核心优势之后,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方向,健全人才管理制度等企业战略管理制度,充分做到将企业的发展融入到市场发展大潮之中。坚持以人为本,推动企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坚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根据时展及时改革企业的战略管理,做到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根据时代的进步适时调整,相信今后的企业的战略管理会越做越好。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等,未来的战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格里•约翰逊;凯万•斯科尔斯,公司战略教程,华夏出版社199。

[3]小乔治•斯托尔克等,企业成长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

[4]赵凤梅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J].商场现代化。

[5]陆生堂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浅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5(10).

发展战略管理范文8

关键词:管理会计;困境;战略管理会计;发展

一、管理会计与战略管理会计简介

1.管理会计

所谓管理会计,别名分析报告会计,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管理性名词,是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设置的一项专门性的管理方法,企业财务部门通过财务会计对提报的企业运营资料及其他财务账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归纳和总结报告,帮助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从管理财务报表中了解企业日常运行工作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及财务计划,可以有效地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方向及管理活动。管理会计是企业从传统会计中剥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共同运行企业财务管理与经营,是企业高效运行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主要由成本会计和控制管理系统组成,而今我们所研究的管理会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纵观整个会计管理系统的进程,综合会计管理在我国发展及未来管理工作的趋势,企业从其运行管理中寻找管理会计对企业的有助启示,然而,在经济建设发展迅猛的今天,企业的管理会计在财务系统管理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财务管理的焦点,为企业带来管理价值和财务保护两大管理特性。由此可得,管理会计是我国企业战略运营、业务管理、财务经营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2.战略管理会计

所谓战略管理会计就是帮助企业各高层级领导人员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可行性的、有竞争力的经济战略策划方案,达到促进企业经济逐步发展的目的,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下,提高管理者的视野,从战略角度出发,权衡利弊,分析总结和思考局势,为企业管理提供战略性的决策,使企业在经济竞争激烈的大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也为企业了解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提供了外部消息,战略会计是企业管理的另一个分支。随着全球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渐激烈,我国的企业管理不但需要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还需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部署,不断的挑战自己,不断的创新管理,而今的企业管理者,正在逐步从“职能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我国很多成功的管理学家开始向战略管理会计这一新型管理领域进军,着手研究,希望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性技术支持。

二、传统管理会计的局限性

传统会计起源于19世纪早期企业管理层对内部计量的运用,在企业管理中侧重于具体的财务管理的方法决策,在管理中没有形成一个条理清晰的管理理念,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会计管理在管理上的不足之初逐步被展现出来,下文将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管理会计目光短浅。经济管理学家就企业传统的内部成本经营行为习惯研究,发现企业过于看中短期发展状态,缺少对企业经营长期发展的目标性、方向性和战略性的制定。

2.方法过于陈旧、落后,在财务管理活动中,传统管理会计虽然制定了事物发展前的预测、事情进展中的决策、管理程序的计划、执行方法的控制等一整套方案,从而做到企业运行过程中加强成本的管理和提高企业经营利润,但是,因传统管理会计是源于新型的古典的经济发展理论,而新型的古典的经济学则全部局限于特定的外在动力的发展模式,在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事物发展预测环境下,仅仅为求解一个未知数而破解函数方程,导致函数结果变成了假设条件下的理想答案。传统管理会计认为企业经营的重点核心工作是运用诸多以往的管理经验来证明管理会计适用于企业的长久发展,而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关系是有竞争规则的,对于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可以掌控竞争局势的变化,也能胜任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但是,长此以往,传统管理会计的诸多问题逐一暴漏出来,实践证明,管理者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不切合实际的。行为学家则认为人类是社会进程的载体,是事物发展的推动者,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体系运行系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以往的管理经验并不能适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路线,管理者们认为的理想模式不能切合实际的战略管理模式。再则,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管理设置的特定管理模式,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管理特点,然而,在实际管理中,只有连续性可以做到,其他三项均不能实现。

3.投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竞争者的反应。传统管理会计对市场竞争对手的投资模式始终存在一项通病,那就是,企业管理者在做管理决定时,没有对竞争对手作出综合评价,没有观察竞争对手的具体反应,只是简单的使用过往经验对竞争对手作出决策。这是市场存在危机时,只有企业自己做出相应的应对反应,而其他企业则不作为的前提下的结论,然而实际并不这样理想化,在企业发展规模稳定时期,面对市场危机及竞争,所有企业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制定应对措施。那么,当所有企业都执行同样的危机公关,会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发生偏离,企业管理者所做出的危机措施可能会出现失误。

三、战略管理会计的现实意义

战略管理会计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使会计管理从战略管理上进行革变、创新以此适应企业的管理需求,在对传统管理会计革新的基础上,再建立新型的会计体系。该新型的会计管理体系结合了原有管理会计的管理走向,故而称之为战略管理会计,这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的必然产物,是企业为了持久的立于经济发展潮流中的发展趋势,是对管理会计全面革新后与现代的科学管理有机结合的化学合成物,战略会计与管理会计相比较而言,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1.战略会计映射了会计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切合时展的实际需求。在经济建设发展的驱使下,会计发展需要恪守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无序化到有序化的发展规律。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会计管理的走向,但是会计管理依旧要适应环境的变化。早期企业管理中,会计使用记录管理,分为单式薄和复式薄两种形式,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剥离,是事物发展到预订阶段的定向衍生物。在科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引进先进的科学技能,生产技术也随之发展,各类新产品的涌现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正所谓有利润就会有风险,有机遇就会有挑战,企业资金的严重流失、国外企业抢占国内市场、科技技术的相互争夺、国内产品的激烈竞争等,这些导致传统管理会计面临巨大挑战,战略会计迅速进入会计管理系统中,对企业管理来讲,无疑于雪中送炭,使得会计管理与新形式发展轨道相融合。

2.战略管理会计帮助企业制定战略发展部署、落地执行和有效追踪,大幅度的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战略管理会计可以快速适应周围事物环境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竞争对手的可靠信息,内容完整性、全面性,这些特性均映衬了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反映出了战略性管理的客观发展要求。与此同时,战略管理运用改进企业的业绩指标,由以往使用高额投资换取营销利润的理念,转变为通过企业间的激烈竞争所取得的地位,同时采用“取得”、“舍弃”的方式,权衡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因此使企业得到的利润变化,从而对战略发展的优势、劣势综合评价,为企业战略管理会计提供数据支持和管控标准。

四、总结

总而言之,战略管理会计的衍生,是对会计行业发展的一项重要革新,为企业会计良性发展注入鲜活力量,使得企业会计管理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紧密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巍.管理会计发展的新趋势,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5.

[2]杨敏.关于战略管理会计若干问题的探析,企业经济,2002.7.

[3]孙茂竹.管理会计的理论思考与构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

[4]程琳.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西社会科学,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