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周总结范例

大学一周总结

大学一周总结范文1

皮尔逊总结指出,由于醉汉已经丧失了方向感,他第t步的位置可以视为第t-1步的位置再加上一个完全随机的移动,因此,醉汉任意时刻的可能位置,即为一个随机游动模型,最可能找到醉汉的地方是他的初始点附近,这就是时间序列分析历史上很有趣的一个典故———随机游动模型的诞生,也称为醉汉模型.

当然,皮尔逊的比喻与当前的时间序列分析还是略有区别的:对皮尔逊而言,空间的取代与所走的步每次都是相等的,变化的只是角度;在现代自回归过程中,时间间隔是相等的,每一方向上的距离是变化的.现代自回归认为,虽然随机游动模型的均值相对稳定,但其方差不稳定,随机游动属于非平稳过程,是非平稳线性自回归ARIMA(p,d,q)模型中最简单的ARIMA(0,1,0)情形.

随着皮尔逊对随机游动模型的定义,有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从极限扩散过程、试验序贯分析、调查有限等待空间的队列以及处理一个点或给定集合递归的首次通过时间等问题中也发现了随机游动.近几十年来,财经分析者开始利用随机游动模型对股票、证券市场的价格变动进行建模,这一历史可以追溯到法国数学家巴夏里埃(LouisJean-BaptisteAlphonseBachelier,1870—1946).1900年,巴夏里埃在博士论文中[3]把以前分析的方法应用于研究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使用类似的扩散模型进行证券推测,率先使用统计方法分析金融收益率问题,力求搜寻一个能够表达市场波动可能性的公式.

为了确定某给定状态下证券价格变化的数学期望,巴夏里埃探讨了独立增加的概念,并从本质上把随机游动看作随机差分方程yt-yt-1=ε,价格变化、一阶差分是随机元素,价格从t-1变化到t时的期望值为0.强调一点,巴夏里埃最具有开拓性的贡献在于他认识到,随机游动过程还是微观粒子运动形成的一个模型,属于物理学上的布朗运动(Brownianmotion)[4].

193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的统计学教授沃金(HolbrookWorking,1895—1985)进一步指出[5],正如同巴夏里埃所分析的,金融资产的价格序列,尤其是股票价格,有与“随机—差分序列”类似的特征:虽然序列不是随机的,但一阶差分是随机的,并创建标准的随机—差分序列图表,以便于其它研究者检验自己的商品或股票价格序列与该标准相似的程度,这也可以看作是随机游动模型的一个应用.

随机游动模型历史上的另一个关键人物是肯德尔(MauriceGeorgeKendall,1907—1983).1953年,肯德尔在分析1883—1934年每周小麦价格的一阶差分时,也惊奇地发现了随机游动.尽管他的研究要稍微晚了一些,但他既不熟悉巴夏里埃的工作,也不了解随机游动这一术语,而是通过市场获得了随机游动的思想.肯德尔指出[6]:如果序列是均匀的,从这一周到下一周价格的变化实际上独立于从下一周到后一周的变化.从而表明,根据序列本身根本不可能预测从这一周到另一周的价格;如果序列实际上是游荡的,则从中可以观察到的趋势或循环等任何系统特征都是假象,需要在目前的价格中增加随机变量,以便于确定下一周的价格.

大学一周总结范文2

关键词:病毒肺炎;线上教学;医学

新春伊始,一场病肺炎疫情的肆虐打断了2020春季学期开学的脚步。国务院办公厅通知指示“各地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推迟开学,具体时间由教育部门另行通知”[1]。为贯彻落实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高校的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根据教育部和武汉大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相关精神,中南医院教师在抗击疫情的重压下,仍坚持保障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我院本学期在为我院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专业约510名学生(包括157名留学生)进行本科授课的同时,还承担了来自基础医学院、健康学院与口腔医学院共计164名学生的本科教学任务。本学期第一周开启网络教学的本科课程共计33门(包括留学生3门课程,给来自13个不同国家的157名留学生进行网络教学),涉及23个教研室,70余名教师[2]。根据第一周线上教学的总体反馈,我们总结了一些线上教学的经验,同时对疫情下线上教学的优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线上教学活动的流程设计

高等医学教育相比于其他科目课程来说,有其独特的特点,比如记忆的知识点较多,需要理论与技能操作相结合,需更加注重课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融会贯通等。教师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知识点切分,设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目标和提出问题。在课堂学习前,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基于教师布置的任务开展自主学习,并为课程学习做好准备。课堂学习中,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讲授,并按照计划开展分组课堂讨论或开展自学实践;学生积极在线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完成课堂任务;最后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与升华,布置后面的学习任务。课后,通过在线测试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学习成果。

1.1线上教学活动的课前准备

在线上教学的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深入分析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理论目标和实践技能目标,合理划分自学和课堂讲授内容。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设置明确的教学任务和学习要求,制作学生自学资源,如教学视频、课程课件、预习题、思考题等,并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微信群等形式通知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3]。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观看教学视频并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准确定位自己的不足之处,在课堂学习中有的放矢,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1.2线上教学课堂

线上教学课堂与普通教学课堂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对教学视频的预习及课前在线调查问卷对学习效果的反馈,梳理出需要进行重点教学的部分。其次,教师可以根据课前调查问卷对学生学习效果的了解,开展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这种小组间的沟通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等实现,在彼此不见面的情况下可能更加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再次,在技能操作课上,可以灵活运用网上教学资源,例如3D教学模型、在线模拟诊断软件或在线影像学、心电图模拟软件等,可以即时通过在线集体练习得知学生学习效果,根据疏漏之处有的放矢。最后,适时进行总结分析,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总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知识内化的巩固试题,并通过线上课堂的一些内置问卷或测验等布置给学生,并可根据测试结果在线上收到即时反馈,包括试题错误率、错误原因、薄弱环节等,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性总结,并为学生提供在线难题解答,帮助其完成学习目标。

1.3线上教学后的总结及反思

课堂后的教学总结及反思是线上课堂教学活动最后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种课后的总结反思可使线上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地得到回顾、不断地得到更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在线调查问卷、课中小组讨论互动和在线集体练习、课后随堂线上测试题的成绩,对学生的这一章节的学习作出综合性分析评价,同时也对线上课堂的整个教学流程进行系统性总结,修改流程中不合理的部分,使线上课堂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总结和反思能够为线上课堂这一全新的教学活动研究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撑,也能够使教师持续改进教学过程。

2肺炎疫情下开展线上医学教育的优势

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教育部于2月4日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4],要求各高校充分利用上线的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验项目等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目前,各大慕课平台及原来许多收费项目均响应国家号召免费开放,为在线授课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我院作为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在承担巨大的抗击疫情重压,分管5400张病床的同时,仍然保质保量为学生提供线上教学,据统计,第一周我院共计开展网络授课课程33门,网络授课54次,参与授课教师70余名,涉及学生人数约680人,其中通过腾讯会议直播方式开课15次,斗鱼直播1次,录播课程37次,PPT结合MOOC课程1次,互动答疑达1000余次[10]。这种特殊的方式在疫情严重的当前也有特殊的优势。

2.1线上教学是控制人群聚集,阻断传染病蔓延的重要手段

高校具有人员高度聚集、社会联系广泛、以集体活动为主的特殊性,集中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内人群聚集的重要形式,寒假结束后,因学生返校高校即将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战场[5]。一旦疫情在学校蔓延,将会影响到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有研究显示2009年A/H1N1流感在日本高校广泛流行,发病率高达5.0%~14.3%[6]。1个纳入的31个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显示,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停课时间平均为14天(1~140天),能平均推迟流行高峰11天,减少流行高峰峰值29.65%,停课时长与流行高峰延迟密切相关(r=0.51)[7]。而且本次病毒肺炎相比以往流感疫情传染性更强、更严重,且中小学停课造成家长误工的成本不适用于高校学生。有效实现线上教学,造成课程延误的风险相对可控。潜在疫情传播风险可能损害学生健康及生命安全应作为比学业损失更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

2.2线上教学是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重要保证

线上教学倾向于不同软件、不同方式、不同工具的融合、转化、嫁接,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途径。它根据教学需求和教学目的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段、以实现传播最优、效果最大的结果。并且有助于实现分散各地学习的全覆盖、低成本、高效益的目标。具体来讲,线上教学以图、文、声、光、像等多种表现手段全方位、立体式表征,通过互联网络传播,实现电脑、手机、平板等多终端接收[8]。这样,学生可以在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想要的教学信息,并且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习符合自己接收条件、认知需求甚至学习偏好的资源。这种个性化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获得满意的学习结果,实现分散式学习的全覆盖。对于医学高等院校而言,线上课堂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医学是一门更加偏重于实践的学科,所以理论知识最终都必须转化为临床应用。因此,除在线上接收教师的理论讲解,课前问卷和随堂测验检测薄弱环节和学习效果外,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多种软件来实现模拟训练,如3D教学模型可以用于人体解剖学以及体格检查,在线模拟诊断软件可以通过虚拟病人的病史、体检、辅助检查资料等判定其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在线影像学、心电图模拟软件更是可以直接线上进行影像和心电图资料的判读,只要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线上各种教学工具,在此特殊时期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3线上课堂是疫情特殊时期“言传身教”的重要媒介

截至2月19日,随着中南医院本部2000张肺炎隔离病床投入使用,我院通过接管的武汉市第七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1+3”模式,使收治病床数达到5400余张,成为武汉最大规模肺炎定点医院,也是武汉市唯一一家“1+3”模式收治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9]。医院几乎所有科室都投入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因此,第二临床医学院的教师们在肩负抗击疫情重任之余还要抽出宝贵的休息时间进行备课、线上教学、答疑解惑、巩固知识点等,这对年轻的未来医务工作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言传身教。在来自我院第一周线上教学反馈中,有临床五年制学生这样写道:“看到前辈们义无反顾地投身抗疫工作,为他们担忧的同时,也被他们的壮举鼓舞。思及学医的初心,觉得身为武大医学生,未来当有如是担当,更应该在现阶段的学习中全力以赴,打好基础。希望我们的学习,可以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负学校和教师的栽培和求学武大的初心。”[10]看到教师们以身作则,在国家危难之际迎难而上,不怕吃苦不怕累,学生在感动于教师们投身国家公共卫生事件的同时也更加体会到自己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这个特殊时期,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负责任、有担当、有本事的大国未来医务工作者,而我们的学生也将会是未来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中流砥柱。

3结语

大学一周总结范文3

关键词:微视频;翻转课堂;儿科学

随着互联网及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在学生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结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所探索。国外的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等也被众多优秀的教育专家和有识之士引进,进行了结合国情的大量的研究和实践。[1-2]翻转课堂的研究是哈佛大学的埃里克.马祖尔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最先开展的,[3]21世纪前十年主要在美国中小学开展,自2012年始拓展到高等教育领域,现已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大中小学的教学。[4]国内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开拓期,检索文献发现,目前在儿科学教学中把微视频和翻转课堂进行结合教学的研究仍较少,为了探索翻转课堂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本教学小组将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搬入到儿科学教学中,取得了不错成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2019年在儿科临床实习的临床专业学生82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2人,对照组40人,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儿科专业课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使用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组选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1)构建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①查阅文献,分析梳理:在图书馆及知网数据库查找资料,对传统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历史、理论依据进行梳理,比较其优缺点及实施的条件;搜寻多媒体视频的制作技术及在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②教学案例分析:查找翻转课堂的经典教学案例,分析和总结其关键要素,尝试把微视频与之结合,为构建运用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模式奠定理论基础。③模式构建:通过教学小组讨论,选取儿童生长发育及儿童保健作为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录制和查找微视频资料,初步拟定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并向本科室高级专家及教授征询意见,进行修订。(2)实施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①构建儿科学翻转课堂学习微信群,观察组学生加群,教师介绍该模式的基本流程、实施细则、教学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学生有疑问或建议可以在群里提出,教师进行解答或酌情采纳。②在课前一周把微视频链接发群内。内容包括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健康教育视频等短片。一般每个短片3~5分钟,不超过10分钟。学生在课下自行观看学习,针对自身不足查找相关补充知识,也可互相讨论学习。③课堂环节:使用儿保门诊实际病人资料(结合视频)进行模拟,教师充当家长角色,观察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尝试进行诊治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对“家长”给出建议,教师适时引导全体学生讨论,使学生取长补短,互相补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评价,归纳总结,理出薄弱环节,对重难点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回馈作相应讲解。④评价反馈:在课后一周对所讲内容进行笔试考核,并通过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教学模式满意度进行评价,对观察组的翻转课堂配合执行情况进行评价。(3)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模式教学,课堂讲授生长发育、儿童保健知识,酌情提问,根据课纲,于重难点中出几道思考题供课后学习。

1.3效果评价

①学习效果评价:课后一周理论笔试,依据成绩评估学习成效。②教学模式满意度评价:自制调查问卷评估临床本科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③制定《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执行情况调查表》评估学生执行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2对其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的比较

在课程结束一周,进行理论笔试,两组所有学生均参与了考核,结果发现:两组学生在理论考试成绩上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成绩优于对照组(87.38vs82.35),提升幅度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学生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比较

课程结束后,对观察组42名学生和对照组40名学生发调查问卷,调查对自己所上课程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问卷回收率100%。观察组对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度(80.95%vs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2.3观察组执行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执行情况

执行情况见表3:对观察组学生发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100%,观察组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整体执行情况良好,课前认真看视频,重视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比例均达80%以上。95.24%的学生认为新教学模式能提高学习效果,希望更多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3讨论

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特点为:知识传递在课前:课前教师把视频、学习资料等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知识内化在课中:在课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讨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知识应用在课后;考核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均可进行。[5]本研究在儿科学教学中引入微视频应用于翻转课堂这一新型课堂模式,利用微信在课前将知识的难点与重点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视频时间较短,方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观看学习,并且可回放及反复观看。有疑问或新想法可以和同学、教师在微信群内讨论,在课前有一周的充裕时间查找相关资料,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在课上结合视频对实际问题进行尝试解决,由于课前已有知识的学习储备,学生参与积极性更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和巩固。表1显示,通过实施该教学模式,观察组的理论笔试成绩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新模式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P<0.01)。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台上讲,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在台下听,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易感觉枯燥,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新教学模式利用微视频的方式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形式把知识传达给学生,更利于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学习兴趣。接收学习内容不是课堂几十分钟,而是课前一周可反复观看,降低了学习的强度和难度,学生更愿意去学习。由表2可见观察组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满意度(P<0.001),这与我们的期望相符。为了了解学生对新教学模式的配合执行情况及执行过程中有无困难,教学组制作了调查表,见表3,整体来说,配合度较好,80%以上的学生愿意花费额外的时间来课前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微信讨论,觉得多花费的时间是值得的,相信可提高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信心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但喜欢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比例相对偏低,为76.19%,提示仍有提高的空间。进一步消除学生的紧张及顾虑(如担心说错被人笑等),多加鼓励,可能会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意愿。我们的上述研究结果和王倩、[6]王素敏[7]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总之,实施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摆脱了以往教师课堂口授为主的教学,实现了从被动地由老师教到学生主动地学的转变,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以课前微视频的形式来展现重难点知识,增加了视觉冲击、图片及感官刺激,使知识点由过去的枯燥变得真实、形象、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通过微信、课堂结合视频进行讨论,师生们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教学模式值得在儿科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文倩,孟天醒,李青松,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新型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34):90-91.

[2]刘宁,范春妮,王可人,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在乳腺外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4):142-144.

[3]王聪,张凤娟.翻转课堂教学法在美国:历史、现状与课题[J].外国教育研究,2015.42(303):96-108.

[4]陈会源.基于微视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系,2015.

[5]王倩,袁悦,朱婧,等.SPOC教学模式在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课堂的探索和实践[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16):3069-3072.

大学一周总结范文4

关键词:辅导员;高职高专;学生;养成教育

高职高专辅导员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养成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高职高专辅导员要不断完善养成教育方法,并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高专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高专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不突出,处于一种低谷状态。经历过高考分数的不理想后,对于学习没有较高的积极性,且学生过去的不良习惯对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也会产生一定影响。首先,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比较差,都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下完成。如果缺少了管教,那么学生就不会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其次,学生的生活习惯比较散漫。在日常上课中,有旷课、迟到等现象;第三,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一些学生衣服不会洗、被子叠得不整齐、寝室卫生打扫得不干净;第四,学生缺少抗挫折能力。大部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比较顺利,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不能够从容应对;第五,节约意识差。有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每个月的零花钱超出普通学生零花钱的几倍,不懂节省。

二、养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养成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般情况下,可以行为训练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中养成教育主要包括的是正确的行为指导和良好的习惯训练。但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比如: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学习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具体而言,养成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心理养成

学习能力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其中,当智力相等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主要倾向于非智力因素。而心理养成教育主要注重于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从如下方面入手。首先,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智力竞赛等一些活动;其次,从学生的兴趣和喜好入手,开展各项专题活动,组织学习兴趣小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要不断鼓励学生自尊、自爱、自信,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最后,要树立学习的榜样,向学生介绍一些有益的读物,从而培养学生的气质和品格。

(二)行为规范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对于学生学会做人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学生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总体的角度来看,首先,要以爱国主义为基础,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并不定期开展德育工作,使德育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文明建设实际;其次,可以从公民意识入手,并加强和社会司法机构的合作,树立法律观念,遵法守法,学习理解公民的义务,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最后,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艰苦奋斗的品格。

(三)学习能力养成

如何学习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辅导员要指导学生会听课、会学习、会思考、会考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活动课可以向学生推荐课外书和学习方法,实践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课要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总而言之,围绕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创新精神养成

创新精神不仅是简单的心理品质,还是推陈出新、求异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挑战性,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一项新的内容。学校在开展各类活动设计和指导中,还要注意内容要有创新性。

(五)艺术兴趣的养成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这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因此,艺术课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可以成立艺术教育管理系统,结合生活实际,建立科学、具有层次的艺术教育目标,从而发挥艺术教育的优势,使学校营造出良好的和谐氛围。

(六)其他素质的养成

人的教育和成长,再加上学校教育的多样化,不能够进行简单归类,所以,养成性教育不仅仅是以上总结的五个方面。总之,学校的教育要归结到“养成”。

三、辅导员要抓好高职高专学生的养成教育途径

养成教育是高职高专学生能终身受用的教育。俗话说得好,习惯改变人生,习惯能决定命运。好的行为习惯是成功路上的助推剂,而坏的习惯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养成教育途径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抓好班级常规,制定一周一日管理制度

辅导员要抓好班级常规,制定一周一日管理制度,并和期末成绩挂钩。在制定一周一日管理制度时,要实施班级干部轮流值周、学生轮流值日的制度。而学生值日主要负责一天的日常,从班级卫生到寝室卫生,如果出现卫生问题要及时处理,有处理不了的问题要汇报给班级干部,班级干部处理不了汇报给辅导员。学生的轮流值日要记录在期末成绩,班级干部要对一周的值日情况做记录。这样一来,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肩上的责任,理解他人,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1]。

(二)加强班委建设,起到带头作用

辅导员要加强班委建设,让班委在工作中起到带头的作用。班委在工作中要有自愿、自主的理念,最后到自律,要给其他同学做好榜样。班干部每周都要反思并作总结,不定期召开班委成员会议,总结本月的工作。与此同时,到了期末要让学生评定出班委在本学期工作的业绩,从而培养班级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班级干部的自律性[2]。

(三)不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辅导员要不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最好一个月开一次。班会的主题要依据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比如:“学会感恩”“放飞梦想,我心飞翔”“我的职业规划”等,要把主题班会落到实处。通过不定期召开班会,统一班级全体学生的思想,并熏染每一名学生,所以班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主题班会能对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3]。

(四)创建文明课堂,抓好学生的学习

高职高专的大部分学生学习成绩比较薄弱,在迈入高职院校以后,没有像高中时期那样制定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往往大学学习不像高中那样追求升学率,管理不是很严,基于此,辅导员要抓好学生的考勤,建立严格考勤制度,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巡查课堂,对每天班级的出勤做好记录,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采取上课签到制度,班级干部要做好每一节课的考勤,避免学生出现逃课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加强课堂学习自律性,让班级学习好的同学分享一下学习心得体会,让同学借鉴。并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计算机和英语的等级考试,或者是去学校的图书馆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为日后的就业作铺垫[4]。

(五)激发学生的节约意识,营造和谐环境

高职高专院校的每一名学生节约一滴水、一粒饭、一度电,累计下来是成千上万元。学校采用的用水、用电、吃饭要刷卡的制度,制止了浪费的现象。实施文明用餐的制度,要求学生在打饭时要有良好的秩序,自觉排队;吃饭时要有良好的坐姿,不乱扔乱放,不大声喧哗;吃完饭要将餐盘放在指定位置,实行光盘行动。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到生活有序,使校园形成良好和谐的环境[5]。

(六)重视学生的行为训练

辅导员要重视学生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进行的行为规范训练要具体、规范、形式多样化、指导经常化。因此,辅导员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训练要求要具体明确、训练要有规矩、形式要多样化,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进行训练,训练的内容要做统一安排。在学生实际训练中要不断指导和引导,将德育和其他途径相结合、相协调,从而体现教育的整体效果。

(七)在各种活动中进行训练

辅导员要围绕载体,充分利用课堂,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但要注意的是,要将活动做成听后不忘、看能记住、做能理解的,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参与,并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感悟。

四、结语

综上所述,辅导员要重视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养成教育,因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对以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开展养成教育会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其养成能够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也加强了自身的人格魅力。因此,在高职高专学生养成教育中要抓好班级常规,并制定一周一日管理制度、加强班委建设、不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激发学生的节约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司培培,李敏,董少凤.浅谈辅导员对大一新生的养成教育工作[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1):36-38.

[2]王筱琳.高校辅导员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46-47.

[3]王欣.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J].广东蚕业,2018,52(12):43,45.

[4]路畅.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8,9(23):156-157.

[5]何玉初.浅谈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养成教育[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5):145-146.

大学一周总结范文5

生活习惯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更影响幼儿的一生。图画是幼儿最乐于也容易接受的教育媒介。针对幼儿借助心智绘图理论,以图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发挥教育作用,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

幼儿教育;心智绘图;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因此,矫正幼儿的行为,使幼儿对行为准则产生认识,从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基础,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责任。从3岁开始,幼儿即表现出对图画强烈的兴趣,一方面,幼儿对画册、图片等有着强烈的关注;另一方面,他们也乐于用笔在任何地方留下痕迹。这种行为是一种人类本能的自然流露,利用幼儿的这种本能,以小人书、儿童绘本等材料给予幼儿提示,使幼儿能够以绘图的形式记录生活行为,并以心智绘图作为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媒介,不仅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更能够事半功倍,发挥更大的教育效用。

一、以小人书、儿童绘本为媒介实现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1.培养幼儿对“良好生活习惯”的认识

严格来说,3~4周岁幼儿还没有分辨好坏生活习惯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小人书或儿童绘本作为引导,首先使幼儿对绘本中的某一事件或人物形成深刻印象,其次加以深度引导,使幼儿对中心事件或人物的生活习惯产生“楷模效应”,从而对幼儿的生活习惯产生影响。例如,以《小熊宝宝》绘本作为教育的媒介,在实践中,笔者将《小熊宝宝》绘本中的系列内容转化为生活实际,带领幼儿按照“小熊宝宝”的生活方式,以一周为时间单位,让幼儿在每周都遵守一项《睡觉》《谁哭了》《收起来》《排好队》《刷牙》等系列内容的生活习惯。在这样的引导下,幼儿心中将施教的主体由教师转化为“小熊宝宝”,这不仅贴近幼儿的认知水平,更能够使幼儿产生“楷模效应”,使幼儿对“什么是好的生活习惯”产生深刻认识,从而为画心智绘图打下基础。

2.引导幼儿用绘画表现好的生活习惯

涂鸦是幼儿的乐趣之一,在幼儿已经了解了什么是“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喜欢涂鸦的心理,引导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教师可引导幼儿参照《小熊宝宝》绘本,将自己认为好的生活习惯画出来,最后由教师一一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教师可将真正好的生活习惯加以大肆渲染,使幼儿产生心理共鸣;继而不对幼儿将生活习惯认识的对错作评价,而是评价他们是否真正用绘画表现出了心里所想,给予幼儿鼓励,并对表达不清晰的幼儿作个别辅导。如此更激发了幼儿用“涂鸦”表现良好生活习惯的兴趣。

3.让幼儿掌握“心智绘图”的画法

当幼儿已经具备了用绘画来表现良好生活习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绘画来规范自己的生活行为。在实践中,教师可指出某一时间段,让幼儿用绘画来表现自己在该时间段内应当具有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以早上作为规定的时间段,那么,对于幼儿来说,早上该有哪些好的生活习惯呢?此时幼儿会根据自己对良好生活习惯的认识,以及良好生活习惯的绘画方法,将《小熊宝宝》绘本中表现的“谁哭了”“我会穿短裤了”“刷牙”等画出来,如此则使幼儿掌握了心智绘图的画法。

二、以心智绘图为媒介实现幼儿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心智绘图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伙伴,幼儿教师要让绘画心智绘图成为幼儿学习、生活和成长中的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心智绘图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在教学实践中,幼儿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使心智绘图影响幼儿的生活习惯。

1.采用“总结式心智绘图”

总结式心智绘图是在事件发生后,引导幼儿用心智绘图总结某一时间段内自己生活习惯的表现方法。如以一周为单位,周末让幼儿画心智绘图,总结自己在上周遵守了哪些好的生活习惯,又存在哪些坏的生活习惯。这种引导方式有助于幼儿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在以后的成长中避免不良生活习惯的发生。

2.采用“规划式心智绘图”

规划式心智绘图是在事件发生前,教师引导幼儿用心智绘图的方式规划自己在某一时间段内的生活方式。例如,当幼儿以“总结式心智绘图”了解了自己在上周的生活习惯中存在哪些弊端,那么,在下周应当如何避免这些不良行为,如何按照《小熊宝宝》绘本中的行为方式去改变自己,以及改变的措施有哪些?教师都需要让幼儿用绘图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引导方式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划意识,使幼儿在不断反思中改变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无论是小人书、儿童绘本,还是心智绘图,都是教育联系生活的重要媒介。它们能够对幼儿的思想产生影响,使对错意识模糊的幼儿形成是非观念,继而产生规则意识,从而影响幼儿的未来成长,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正视小人书、儿童绘本以及心智绘图的价值,是幼儿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思想,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者:唐瑞虹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教育幼儿园

参考文献:

大学一周总结范文6

(一)PBLL的理论基础

PBLL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它主要来源于实用教育理论和构建学习理论。构建学习理论明确指出,所谓学习,并不是教师将知识简单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应该主动的通过创建有效的学习方式来获取知识。杜威的实用教学理论认为,教育就是生活,教育是将经验进行传递的一种方式。杜威还提出过三个中心论,将活动作为中心,将儿童作为中心,将经验作为中心。倡导在实践中学习的方式。

(二)网络环境中的PBLL

信息技术在不断的进步着,教学领域中普遍的运用了网络技术。网络不仅能够为词汇教学提供多元而丰富的信息资源,还可以提供有效的媒介,这种媒介可以进行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网络环境能够为以项目为基础的词汇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包括技术性、管理型和资源性的支持,以及成果支持和共同体支持。PBLL在网络环境下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原型,使得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极大的增强,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近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对于项目学习方面的研究,不仅引入了理论介绍和概念分析,也出现了针对英语方面的实践研究,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是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

二、设计研究

(一)课程相关介绍和研究的对象

人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重点和难点是词汇的学习,词汇方面的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环节中的极其重要的方面。大家常用的词汇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教师讲授词缀、词根和单词的实际用法,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没有充足的学习兴趣,导致难以取得较佳的学习效果。大多数学习者只是参照词汇辅导工具对英语单词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方法机械而孤立,导致学生不仅词汇量没有得到有效地扩充,对于英语学习也失去了兴趣,甚至感到恐惧和厌恶。另外,通过使用课外辅导书来学习英语词汇,由于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导致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研究方式

此次研究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式。定性分析的主要数据基本来自于一部分的调查问卷、小组报告和学生个人总结。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反思、项目过程以及学生自己总结的学习方法。定量分析的基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学生最终的测试成绩。根据以上内容的最终数据,助教和研究者通过详细的分析,获得最终的研究结果。

(三)研究过程

1.根据大学英语四级、六级的词汇要求和英语词汇的具体实用性,指导教师制定六个题目:科技、文化、旅游、健康、商务和环境,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进行自主选择。

2.在分组的时候,指导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部分,然后再将每个部分分成若干个小组。在进行选题的时候要保证每个主题都会有两个小组对应。

3.上课的主要地点可以设在多媒体教室。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可以配备一台电脑,学生能够使用网络搜索所需资料并且可以充分分享学校资源库中的资料。

4.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都应该交一份个人的经验总结,每个小组也应该交一份研究报告,汇报进展情况。在整个项目结束后,每个项目小组都应该提交最终的项目报告,内容基本包括项目具体实施过程、组内成员的感想以及总结的学习方法。这些资料可以上传到学校的资料库内,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料。

5.在项目的实行过程中,每一个学习者在项目开始之后和结束之前的短时间内,都应该参加一次英语写作测试。从写作中词汇量的变化,指导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在第一周,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则的主体,选出与主题相符的作文题目,来进行第一次的写作测试。在最后一周的测试中,指导教师可以从学校系统中选出与第一次测试主题相同但是词汇量不同的作文题目,对学生进行最后一次的测试。在项目结束后,可以对两次英文写作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学生在项目中的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最终评定。

6.每个学生的最终评定成绩由五个部分构成,分别是个人总结、小组报告、成员互评、结束报告以及系统评分。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一)分析测试结果

运用TRP系统对学生的最终写作情况进行测评,将两次测试中的词汇重复率、词汇总数和平均词长进行对比。通过整个项目状况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各自主题内的词汇知识的了解程度都得到了相应的增加,掌握了相对更多的英语词汇,并且能够将这些词汇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学生写作中词汇总量的增加、单词长度的加上以及重复率的减低,从一定程度上证明,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还提高了学生的词汇运用水平。

(二)相关探讨

1.提高合作意识

目前,大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缺乏足够的合作意识,交流协作能力也不强。这将直接导致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遇到各种困难。通过项目的运行,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充分体会到团队的优势与魅力,提升自己的协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2.增强人文素养

当今时代,大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没有丰富的精神世界。针对这一现状,项目在进行主题设计时可以侧重于人文素养方面。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学生收集相关的项目资料,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的了解到项目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社会现状。随着项目进程的不断加深,学生对于项目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合理的项目设计,不仅可以增强学习者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项目的具体实施中,通过指导教师的积极辅导,学生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无论是选择主题、收集资料,还是组内互动交流,学生都是在积极主动的参与,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其中,网络资源的丰富,不仅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大学一周总结范文7

关键词:大学英语;对分课堂;课堂讲授;内化吸收;课堂讨论

一、引言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最主要形式,课堂教学质量是决定整体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目前大学英语的课堂普遍存在着气氛沉闷、学生玩手机甚至睡觉等现象。究其原因,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加之学生从小养成的服从老师的思维习惯,从而导致了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沉默不语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的注意力便难以集中,纷纷通过玩手机、说话、睡觉等方式消磨课堂时间。而这一现象也最终导致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教学质量欠佳等问题。

二、对分课堂概述

为了解决大学英语课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复旦大学的张学新教授基于传统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对分课堂”[1]。其具体含义是指将课堂时间分为两半;一半时间留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同时,必须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的时间隔开,使得学生在课堂讲授后有一周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吸收。对分课堂的模式实质上包含了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递进阶段,而这也正是对分课堂的独特与创新之处。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于教师的单向灌输和学生的机械接受,教师的讲授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由教师确定,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也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理解其讲授的知识内容[2]。这势必会导致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缺乏探索和辨证的能力。而对分课堂模式恰恰可以有效弥补上述弊端,为学生主动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发展辨证思维能力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三、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1.对分课堂的实践。作者和项目组成员在商洛学院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认真实践了对分课堂的模式。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由教师讲授一单元的内容,具体包括课文的内容与主旨、语法、重点词汇、阅读技巧、写作技巧和听力技巧等,然后再为学生布置作业。随后留出一周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作业,独立反思教师讲授的内容,并完成反思报告。在课堂讨论阶段,教师首先组织学生5人一组自由讨论教材内容,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与体会,互相答疑解惑;随后,教师与学生开展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围绕学生的作业和反思报告进行点评。在对分课堂的模式下,大学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学习都包括三个阶段。其中两个阶段均在课堂中进行,具体为教师对重点难点的讲授阶段、一周后生生之间的分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阶段。课堂外的阶段是学生独立内化和吸收课堂讲授内容,通过完成作业和反思报告以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的阶段。该阶段在对分课堂模式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课堂讲授阶段的教学成果,又为课堂讨论阶段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在实施对分课堂一段时间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围绕学生对对分课堂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的评价和反馈进行。例如:问题1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能否满足你的需求?问题2在课堂讲授后进行的课外自主学习阶段,你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内化吸收所学知识?问题3课堂分组讨论能否促进学生互助学习、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问题4对分课堂模式能否调动你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你的学习效果有没有获得提高?调查结果显示:对分课堂模式获得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他们更满意于自己在对分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当然,他们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2.对分课堂的思考。通过总结在商洛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对分课堂的经验教训,可以就对分课堂的有效实施得出以下思考:

(1)不能拘泥于绝对的“对分”课堂。根据张学新的对分课堂理念,虽然应该把教师的讲授时间和学生的课堂讨论时间进行对分,但所谓的“对分”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虽然可以控制自己的讲授时间,但要把学生的课堂讨论时间管控到与自己讲授的时间相当却并非易事。此外,针对深奥难懂的课文、语法等教学内容,教师也需要适当增加课堂讲授时间,以保证学生的深入理解,为随后的内化吸收和课堂讨论奠定坚实基础。同样,如果教学内容是关于阅读、写作、听说等偏实践练习的知识时,教师就应该缩减课堂讲授时间,相应延长学生课堂讨论与练习的时间。总之,教师不能机械地在课堂讲授时间和课堂讨论时间之间坚持绝对的“对分”,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状态,随时进行灵活调整。

(2)必须发挥教师的个人能力与经验。在实施对分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因此,这也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讲授的内容;必须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分组讨论;必须及时就学生完成的作业和反思报告进行认真反馈;必须就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内化吸收阶段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必须就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以便及时调整,保证对分课堂模式的顺利实施。此外,对分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顺利实施也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课堂管理和组织经验,从而保证课堂讲授和讨论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必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意愿。虽然实践证明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对分课堂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是也不能在所有的班级中都盲目实施。在实施前,教师必须就班级内的学生群体进行充分调查,了解他们的性格,判断他们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薄弱,或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分组讨论热情不高、更喜欢独立学习,那么教师就不能强行在该班级进行对分课堂的实践,以免使得学生无法跟上学习进度或产生逆反心理,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4)必须重视作业的布置。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因此,其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在大学英语对分课堂的实践过程中,作业既可以增强三个阶段的教学效果,又可以在训练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例如:通过撰写学习反思报告,学生不仅锻炼了英语写作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分析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此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讲授完成后布置个人作业、在课堂讨论完成后布置小组作业。个人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进行个人反思、提出疑问,以为随后的课堂讨论做好准备。小组作业可以帮助组员共同总结学习所得、交流经验教训,从而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因此,在对分课堂的实践过程中,作业必不可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从而保证其发挥最大的功效。

(5)必须实行严格的过程性评价考核机制。由于中国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的就是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模式,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由此,他们的辨证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相对较差。为了保证对分课堂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实施严格的过程性评价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体现到期末大学英语的总评成绩中。针对学生在对分课堂不同阶段的表现和参与度进行及时、客观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积极地参与其中、与教师形成紧密配合,从而确保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四、结语

对分课堂模式作为一种崭新的理念,能够为广大教师从事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对分课堂,有助于改变长期存在的课堂沉闷现象和教师“一言堂”的现状,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发表观点的平台;有助于引导学生锻炼其英语自学能力和辨证思维能力;有助于激发大学英语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转变观念,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5):5-10.

[2]钟志贤.传统教学设计范型批判[J].电化教育研究,2007,(2):5-7.

大学一周总结范文8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道德观念;孝文化

传承孝与感恩文化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感恩之心,塑造孝与感恩的灵魂。在多种道德观念激烈碰撞、文化呈现多元化的今天,高校开展感恩与孝道的教育,探索感恩与孝的教育规律尤其重要。本文以大学生行孝道知感恩为问题导向,制作调查问卷,随机调查取样。运用软件对大学生践行孝道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了对大学生开展行孝道知感恩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一、大学生行孝道知感恩现状调查分析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取样

文献阅读法:笔者通过主流查询门户网站和学术检索数据库,阅读收集了大量有关孝道与感恩的文献,并与老师同学开展专题探讨交流,整理了大量已经公开发表的研究素材。问卷调查法:笔者按照问卷调查的一般程序,先预设问题,然后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再请被调查者使用不记名的方式回答问卷,最后通过数据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样本采自作者1任教的高校在读大学生,调查他们对行孝道知感恩的理解。经评估,选取了300名被试者,他们基本涵盖了全校各个专业、年级,样本典型,代表性强。

(二)设计问卷和研究过程

此次行孝道知感恩调查问卷共有20道选择题,主要涉及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大学生的基本资料;第二部分主要是如何以实际行动践行孝道与感恩;第三部主要是对行孝道知感恩的理解;第四部分主要是当代大学生对目前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些认知。本次调查问卷随机发放,以不记名的方式回答,发放300份,收回有效答卷282份,收回率94%,符合要求。

(三)数据分析和调查的结果

调查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整理分析。收回的有效答卷中,受试者性别情况是:男生148名,占总人数的52.48%;女生134名,占总人数的47.52%。受试者年级分布情况是:大一学生87名,占总人数的30.85%;大二学生113名,占总人数的40.07%;大三学生82名,占总人数的29.08%。受试者专业分布情况是:理工科专业168名,占总人数的59.57%;文科专业114名,占总人数的40.43%。受试者家庭子女状况是:独生子女177名,占总人数的62.77%;非独生子女105名,占总人数的37.23%。受试者家庭所在地情况是:居住在城市的118名,占总人数的41.84%;居住在农村的164位,占总人数的58.16%。上述数据表明,样本分布基本合理,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受试者回答的主要问题如下:在被问到“在校你多久和父母联系一次”时,26.80%的学生回答一周和父母联系一次,34%的学生回答和父母保持联系在一周三次以上,21.6%的学生回答一个月联系一次,17.5%的学生回答很久才和父母联系。这说明六成左右的学生一周内能够主动与父母联系增进感情交流,四成左右的学生很长时间才和父母联系。在被问到“你多久回家一次”时,18%的学生回答经常回家,33%学生回答偶尔回家,28.50%的学生回答很少回家,20.50%的学生回答从来都不回家,回家的人数和不回家的人数各占五成左右。在被问到“在校期间你主要通过哪种方式和父母联系”时,33.50%的学生回答和父母通过打电话进行交流,40.50%学生回答通过发信息和父母交流,16%的学生回答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和父母交流,10%的学生回答使用其他方法和父母交流。在被问到“你回家是否做家务”时,18.50%的学生回答经常处理家务,34%的学生回答很少处理家务,39%的学生回答偶尔处理家务,8.50%学生回答从不处理家务。说明大多数学生很少与父母处理家务。在被问到“是否关心父母身体变化”时,42%的学生回答会经常关心,36%的学生回答只是偶尔关心,9%的学生回答很少关心,13%的学生回答从不关心。在被问到“感恩同学、师长、国家的情怀是否浓厚”时,52%的学生回答浓厚,36%的学生回答无所谓,12%的学生回答从不关心。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上述数据显示,大学生在孝与感恩方面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大学生感恩父母的观念出现滑坡。由于大学生多在异地就学,远离家庭和父母,他们往往只在假期与父母团聚,代际交流沟通减少。加上他们进入大学后社交圈和社交方式发生变化,与父母交流沟通机会被其他交际挤占,大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沟通由密至疏,代际交流障碍形成。尤其是部分大学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以所谓的“独立意识”代替了对父母的感恩思想。目前的在校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体,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在他们心目中父母的所有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很少想到如何回报父母,造成其对父母的漠视。第二,大学生感恩社会意识缺失。在所谓“赏识教育”观念盛极一时的背景下,许多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在获得成功的时候往往过分强调自己的努力而否定学校、社会的教育,在遭受挫折失败的时候往往归因于外部环境。我国的改革开放正迈向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集中暴露出来,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改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被有意无意放大,使尚不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迷茫,其价值观念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逐渐失去感恩社会之心。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行孝道知感恩

孝是感恩父母的动力之源。中国人历来把孝视为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观念和家庭和谐国家繁荣的基础。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孝道与感恩是高尚道德的表现,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无法弥补道德的缺失[1]。品德的养成要比知识和智慧重要得多。大学生如何养成高尚道德,践行孝道与感恩呢?

(一)当代大学生如何孝敬父母

孝敬父母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物质层次的养亲。我国传统孝亲观念认为,“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养亲讲究的是竭力备物,竭力就是竭尽全力,备物就是满足父母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如吃饱,穿暖,身体上感觉舒服等。第二,心理层次的敬亲。敬亲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个是“敬”,一个是“养志”。“敬”就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并不是表面的敷衍,“养志”就是顺从父母的心思,让父母保持愉悦的心情,让父母高兴,得到精神上的赡养。我国传统观念中对心理层次的敬亲非常重视,孔子说道:“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意思是说生当人子,我们要懂得去赡养自己的父母,真正做到内心尊敬父母。对待老人只有发自内心的尊敬、理解与感恩,才能让父母真正感到尊严和宽慰。第三,时间层次的念亲。念亲,就是孝敬父母要有时间观念。我国传统观念认为,“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一方面我们因父母的健在而感到高兴、欢喜,另一方面我们要知道父母年龄的增长意味着离开我们的日子一天天的接近。因此,我们要特别珍惜父母健在的每一天,尽心尽力孝敬父母。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且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要做的事情。大学生正处于生命的成长期,容易忽略对生命周期的认识,而父母太无私,生怕孩子在自己身上花费时间精力而影响学习,影响事业。父母明明在许多方面已经大不如从前,但仍总是在子女面前表现得轻松自如,这样更容易让粗心的子女感觉不到父母在一天一天的变老。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感恩社会

第一,带头弘扬孝与感恩文化。当代大学生要怀揣感恩之心,带头践行德孝,崇德尚孝、敬业修德、尊长敬老,增强行孝道的自觉性。第二,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以身作则、严以修身、崇德向善。第三,志存高远,多做贡献。当代大学生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获取更多的学问,才能更好造福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高校开展孝与感恩教育的途经与方法

大学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高校深入开展孝与感恩教育对大学生的人生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一)教学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教育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用。可以开设网络选修课将孝与感恩文化引入高校教育教学,也可以开设线下课程或者组织这方面的讲座和讨论,激发更多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社会实践方面

大学时期学生有较充裕的自由时间。高校应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定期组织学生去敬老院等机构开展志愿活动,培养其感恩意识。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孝与感恩文化进行时代化改造

孝与感恩文化与其他中华传统文化一样精华与糟粕并存。孝与感恩文化历经千百年的不断丰富,不同的人将不同的思想观念倾泻到这一文化长河之中,越往后越鱼龙混杂。这就需要对这一文化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准则进行甄别。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生存发展方向,因而文化的选择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决不可等闲视之。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分析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什么,糟粕是什么。目前,对传统文化的两种错误认识。一部分人认为传统文化是封建迷信,是封建统治阶级奴化百姓的思想工具,是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产生这些误解的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人没有理解传统文化的核心或者根本不了解传统文化。这部分人分不清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他们一股脑否定一切传统,容易陷入的泥潭。与此相反,另一部分人则对传统文化顶礼膜拜,认为传统文化完美无瑕,奉为救世良方。持这种观点的人,容易盲目自尊,犯夜郎自大的错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立场,我们要以自尊自强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传统文化,既要敢于肯定和弘扬传统文化中一切优秀、美好的东西,又要敢于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中一切落后、丑恶的东西。对过去是如此,对现在和将来也是如此。孝与感恩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立场和态度。

四、结束语

本文在问卷调查并获取数据的基础上,剖析了当代大学生孝与感恩的现状,探讨了大学生行孝道知感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来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建议。孝与感恩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动力之源,当代大学生要从崇德向善的高度积极发扬传承这一文化。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独特文化作支撑。孝与感恩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赋予其时代精神,使之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