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信论文范例

大学通信论文

大学通信论文范文1

由于中国古代政治、伦理和法律彼此交融合一的特征,使公平、正义也具有这种特点。在儒家思想中,“正义”有“正当”“合适”“公正”之意。如“义”是儒家伦理范畴体系中的“仁义礼智信”五要素之一。《礼记•中庸》主张:“义者,宜也”;朱熹解释为:“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四书章句集注》)它说明“义”作为五常之一,是时宜、适宜、处事中庸之意。亦有人之正路、直道的解释,如《孟子•离娄上》云:“义,人之正路也。”总之,在儒家看来,“义”就是符合伦理规范的正当性和适宜性,就是符合封建道德的正当性和适宜性。而“正”与“义”相联系,正说明了这种社会规范的正当性与适宜性特征,说明个体行为只要符合伦理规范,就是具有正当性和适宜性的。由此言及社会,也可以说是社会制度的正当性与适宜性、公平性。所以,中国古代的公平、正义具有强烈的适宜天道的伦理规范和道德修养的内容和特征。

二、持有公正世界信念的个体坚信他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能得到社会的公正对待,不会成为社会不公平的受害者;同时,公正世界信念给个体提供了关于不公正事件的“有意义”的解释,解除他们精神上的困惑与感受。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平、正义观念,是具有双重性的许多中国人信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念,这种思想既是儒家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人生哲学,也包含了道家的“慎独”精神。在道家思想看来,远离是非,清心寡欲,无为而治,长生久视,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而儒家强调“穷者独善其身”,虽然是以道德伦理以要求自己,强调个体一生的道德修养。但在人生、政治的落寞中,人们往往需要求助于道家的远离是非,清心寡欲,无为而治的精神境界以宽慰自己,求得精神的解脱,这也是一种人生的“义”的适宜性。所以,在这一点上,儒家与道家尽管内容不同,但是在形式上有着重要的相似处。久而久之,个人对于社会和自我的双重责任就成为一种心理凭藉,在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方面,就有了双重性的自我安慰、自我满足的依据。这种双重性凭据,一方面,使中国人的人伦、道德观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人们往往将人伦道德看成是“天理良心”,是一种“天经地义”的哲学本体。这使他们将遵循人伦道德看成一种世界的“公正”“中庸”的人生信念和价值尺度,一种自我价值完成与实现的目标追求,因此往往为之而满足、自信,在情感上得到自足。另一方面,当人们在社会生活或者政治上失意后,则往往以道家独善其身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其信念也趋向于以“适宜”为借口的个人评价标准的自我满足上。由此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则是虽对社会不满,但是能够得到精神的自足。这种,双重性的自我评判标准导致人们在公正世界信念上的追求与西方的模式不同,其个体的认知程度也不同。古代中国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得意时,往往是“我自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处于一种极度的自足自乐中,使他们对社会公正充满着信心和期待,对世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加以对待;而在官场上失意时,则浪迹、游吟于山水之间,虽然认为世界缺乏正义、公正,但是也能够以一种“不负天下”的态度去对待。故中国人看重个人对于社会和自我的双重责任,使他们对于公正世界信念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并且能够以这种两面性来自我调适。这种个体自身的两面性感受,是一种中国式的主观性的对于公正世界感的感受,在古代中国人中是很普遍的。

三、强调团体主义精神,看重“大我”,服从规范,将个体隐匿在群体之中。

从古代希腊、罗马到近代西方人,比较强调个体精神的张扬,个性的励发,自由精神的活跃,因此,在社会生活中,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是以个体的心灵自由和社会的公民规范为前提的。而中国人则在宗法血缘精神支配下,看重宗族、家庭、集体,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心灵自由隐藏在集体的自由之中,将群体的生存、发展作为自我生存、发展的前提。这样,由群体凝合所需要的规范性特点,使中国人服从规范,将维护纲常、遵守道德看成自我价值的体现。这样,在公正世界信念中,中国人往往将集体利益放在个体利益之上,公平、正义尺度主要体现在集体性规范和利益中。表现在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等方面,则强调团体主义精神,服从规范,维护纲常,遵守道德的行为准则,并将其看成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尺度,这使中国人的公正世界信念有着自己的鲜明特征。

四、强调“和”“合”,将顺应大流,适应多数人的意愿,看成是一种公平、正义的人生境界。

在儒家观念中,“和为贵”是其人生哲学的一种基调。《礼记•中庸》曰:“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个体从内心发出的情感、认知、体验,应该与“天命谓之性”的“天命”一样,充满着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的内容。而这种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的内容,其主旨就是“仁”,就是“爱有差等”。因此,和、仁爱就成为一种封建伦理重要的公平、正义尺度。在中国人看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和”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个体达到成功的基本素质,是人生价值观的一种表现。故追求“和”,顺应大流,适应多数人的意愿,是一种中国人的情感倾向和认知特点。正因为如此,在公正世界信念上,人们往往会出现强烈的“从众心理”,在实际存在或者想象的群体舆论与行为压力之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样的行为,乐于处在大多数人的中间,畏惧争斗,喜好迁就,猜度别人的爱好而采取适应的态度。这使得公正世界信念往往以大多数人的是非来判定和确定。这样,许多中国人满足于这种公正的价值境界之中,将能够与人易处,以营造一种乐融融的“和”“合”人际关系作为积极的人生价值尺度。

五、重人情,好面子,将保持面子和人情看着人生的重要内容和心理寄托,也看成是中庸、和谐、适宜的一种人生态度。

中国古代学者常常从情感上来谈人的心理活动。如《礼记•礼运》云:“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人对于情绪的感受与认知同样对人的主观幸福感、公正世界信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儒家学说不是从社会本位或者个人本位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出发看待问题。因此,重人际关系,重人情交换的中庸、和谐、适宜的人生态度,就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一种心态,也形成了中国“熟人社会”的特征,于是有许多人将讲人情、讲关系、讲回报看着人生的重要内容,一种处事公正的凭籍。于是,爱护面子就成为个体的心理习惯,能够带给个体心理上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有着极大的快乐感和心理保健功能,它可以让个体的心灵充实,对人生和社会充满希望和喜悦。可见,由于文化传统的差异,中国人在心理、情感、认知模式与西方文化熏陶下的个体意识相比,都有着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使中国人的公正世界信念有着自己的特点,即在中国,人伦道德在个体心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往往将“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道德看成一种具有公平、正义价值评判的尺度,强调团体主义精神;看重“大我”,服从规范,将个体隐匿在团体之中;注重自谦、自爱、含蓄、内蕴,对追求个性自由,追求个体利益有着“逃避”的倾向,并以此作为情感自我满足的条件;强调“和”“合”,将顺应大流、保持面子和人情关系看成人生的重要内容和心理寄托。这样,我们在探讨与研究中国人公正世界信念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些历史文化因素。特别是对于人们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性评价及心理指标方面,更需要注重这种区别,由此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中国人的公正世界信念及相关方面的内容。中西传统文化对社会认知的差异性,必然会通过家庭、社会环境等影响到当代中国大学生。因此,当代中国大学生在公正世界信念方面同样受着传统文化的影响,例如在相信“终极公正”维度方面。终极公正是指个体相信那些已经发生的不公正在将来会得到补偿和纠正,这种补偿和纠正可能是今生,也可能是来世。它反映的是人们认为世界上所有事情的结局终将是公正的。在当代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相信终极公正的不在少数。他们往往认为世界上所有事情的结局终将是公正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公正在将来会得到一定的补偿和纠正。这种“终极公正”的观念,使这些青年人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有自我约束的需求。杜建政等的《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的初步编制》一文在

六、对我国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进行抽样测度后认为

我国大学生与西方人不同,西方人所持有的公正世界信念基本上是单一维度,而我国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存在“终极公正”“内在不公正”和“内在公正”3个维度,即他们认为世界上所有事情的结局终将是公正的“终极公正”信念,或者是认为已经发生过的或现有的事情是不公正的“内在不公正”信念,以及认为已经发生的或现有的事情是公正的“内在公正”信念。杜建政等关于我国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3维度说正说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公正世界信念与传统文化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中国式的公正世界信念的形成,最重要的是我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各种思潮影响的结果,它使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往往具有多面性。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具有的“终极公正”观念,使其有着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一面;另一方面,在对现实世界的考量中,则以“内在不公正”和“内在公正”2个维度来看待世界,于是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种信念。这种情况,既与现实存在的社会不公正现象有关,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都不可能完全消除不公正的现象,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关。几千年来封建制度的影响,尤其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下,个体人格和个体利益往往服从于团体利益之下,就普遍性的群体而言,其利益保障自然有着“公正”“公平”的价值标准以维护;但就个体人格和个体利益而言,有时它是和团体利益相符合的,自然就符合了“公正”“公平”的价值评价标准;有时它又是存在冲突的,于是就有了“内在不公正”或者“内在公正”的多面性的评价尺度。而且由于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人们往往将遵循传统伦理道德作为建立“公正”“公平”价值标准的一种准则。但是伦理道德由于其阶级性,它的作用往往也具有两面性。它既有维护统治阶级的一面,又有表面上超越各个阶级而貌似“公正”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要同时扮演行动者和旁观者的双重角色。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又直接导致这一双重角色的感悟,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一个传统文化的接受者或者被影响者,他们既笃信伦理道德的“天经地义”,相信“天理良心”,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世界是公正的”;但是他们的亲属或者自身的一些不平等经历,或者他们对于社会不公平等现象的耳闻目睹,又使他们在主观感受上社会不是完全公平的。在有些人看来,中国传统的血缘家族观念,或者注重“面子”观念,或者依靠家庭荫庇,使人们在许多事情上,都要靠关系,走后门,于是缺乏关系的人就会觉得社会具有一种“内在不公正”性。这种思想和情感,很容易影响到对社会事物具有敏感性的大学生群体。所以,当代中国大学生在对世界的公正信念上,往往反映出其具有多重维度的特点。大学生多维度的公正世界信念,说明我国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并表现为人们心理上的一种积淀。这对于我们如何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出了挑战。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追求,鼓励大学生奋发上进,认识到在人生道路上,“一份功夫,一份收获”,由此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专业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其公正世界信念的多维度,我们也要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世界,看到社会的复杂性、多元性,鼓励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去解释世界、看待世界、对待世界,从而增加个体对现实、未来的乐观情绪与自信,使大学生能够在面临复杂情况时有正确的选择。同时,大学生群体中的思想、心理又有着不同,这主要由于其经历、生活环境而有所差异。例如在我国,城乡之间的差别,就会反映到大学生群体关于公正世界的信念中。在当前高校中,一些农村大学新生进城后发现城市与乡村在物质生活条件、社会资源上的差异性时,易于产生“我没有得到社会公正对待”的认识,会形成自卑与失落,产生不平的情绪,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公正世界信念;特别是在现今中国的部分农村,由于传统文化的遗留,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较薄弱,使得部分大学生感到社会现实中理论与实际的差异,对社会公正持怀疑态度,易于产生消极的的公正世界信念;此外,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教育方式,也会形成不同的公正世界信念。一些同学受到家庭中封建宗法血缘思想的影响,往往将读书看成“光宗耀祖”“光耀门楣”“通经致仕”的途径,因此虽然他们读书学习十分刻苦,可是经不起挫折,心理脆弱,往往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误,或者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情绪就会一落千丈,进而将之归结为教师评价的不公或学校的不公,其积极、乐观的心态、情绪会降低,这将影响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影响其对于生活的积极态度。

七、结语

大学通信论文范文2

新世纪以来,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并把协同创新作为实现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将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打造成“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其中,“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并将其作为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是现阶段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2011年,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这些阐述对我国校企协同创新提出了新时代的要求,也为大学教育改革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协同”成为现阶段引导我国校企合作发展方向的重要思想。在促进校企协同创新网络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深化协同创新思想,将协同思想落实到具体的网络行动中,并形成具有持久、稳定、有效运作的协同发展机制,在网络合作目标、合作资源、创新管理等各个层次上实现协同发展。在合作目标上,要实现任务分配平衡、运营目标协同与战略手段协同。在资源层面上,要实现人力、物力、财力与信息等资源的协调。在创新管理上,要实现组织研发、交易协调与成果分配的协调发展。

二、深化对校企协同创新网络的理解与认识

事实上,“协同”的思想在我国早已有之,特别是军事家在论述作战方略时特别重视“协同”作战的重要性,如《孙子兵法•九地》篇中有“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的论述。按照协同学理论,“协同”是指要素对要素的干扰能力,表现了要素在系统发展中的协调与合作特征。“协同创新”是把协同的思想引入科技创新的活动之中,各创新要素在独自发挥作用的同时,基于机制性互动形成系统整体效率实质性提升。较早就“协同创新”的意义进行探讨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葛洛(PeterGloor)。他认为,协同创新是由具有共同愿景的人员,借助网络进行思想、信息与工作交流,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校企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等基本创新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中介、金融部门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其中,政府主要通过法规、政策进行创新引导,科技中介主要进行科技信息服务,金融部门提供创新资金。通过协同创新,能够实现知识、技术与思想在创新主体间的共享,从而弥合各创新主体现有创新能力与所需创新水平之间的差距。从发展路径上看,协同创新包括成果转让、委托研究、联合攻关、共建基地等多种形式。与传统创新模式相比,协同创新更具整体性、动态性特征。为促进校企协同创新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具有实质意义的协同创新网络,需要从网络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形态、发展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形成有助于网络构建、运行、持久与优化的发展环境。校企协同创新网络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一部分,与国家创新系统中的其他网络相比,校企协同创新网络突出的是以大学、企业为关键主体,同时包含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多元主体,基于创新活动所形成的复杂网络。校企协同创新网络因其结构特征的独特性,形成与国家创新系统的特殊关系及其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独特地位。

三、通过深化大学教育改革促进校企协同创新网络发展

从全球协同创新网络发展看,美国的硅谷不仅是世界创新的典范,而且以斯坦福大学为创新源泉形成了独具优势的校企协同创新网络。从大学教育发展的角度看,斯坦福大学独特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使它能够在很短时间里孵化出大批高科技企业,与苹果、谷歌、思科、惠普、英特尔等龙头企业形成校企协同创新网络,从而缔造了科技与财富神话。从我国大学教育发展和校企协同创新实践看,我国的大学教育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

1.通过改革发挥大学教育的比较优势。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大学分为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这种通过行政手段调控大学教育发展的方法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障碍,并且从更深的层次上影响了我国校企协同创新网络发展。我们认为校企协同创新网络发展从根本上要发挥大学和企业的比较优势,这对大学教育改革提出新的要求,大学教育不仅要成为知识的源泉和人才的摇篮,而且要成为发挥知识和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与企业的市场和资本优势密切结合,成为创新网络的关键主体。

2.大学要与企业共建校企研发中心。

大学要加强与大型企业、骨干企业、上市公司等大企业的科技合作,与重点行业大企业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布局共建校企研发中心。校企研发中心可联合攻关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培养企业领军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通过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助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3.大学要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围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重点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联合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股份制、理事制、会员制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创新链上下游的对接和整合。

4.设立校企联合创新基金,鼓励合作开展科技攻关。

在政策和管理方面进行制度创新,鼓励大学教师更多地与大企业建立长期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校企联合设立创新基金,允许大学教师自由申请,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持续满足企业创新需求。大学要主动整合校内外技术资源,努力对接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国家及区域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以校企协同创新方式进行联合攻关,争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问题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研究进展。

5.加快大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鼓励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课程。

大学通信论文范文3

1微信推送内容的选择和加工设计

1.1推送期刊科技论文

1.1.1根据论文选题进行选择性甄选推介

与科技期刊刊载的科技论文不同,借助微信平台推送期刊的科技论文时,编辑需要具备用户思维、大道至简思维和跨界思维,甄选科技论文的选题,即判断其是不是期刊报道的专业范围内的热点问题,是不是易于编写成科技期刊微信阅读群体易于接收的微信阅读素材,是不是立足于期刊专业领域、且涉及交叉学科,易受广泛关注的跨界内容。对于一些具备上述选题特点的论文,在期刊微信公众号推介论文全文的方式对其公众平台关注用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此类论文,可以通过技术处理首先将源文件转换为适合数字出版的XML格式,然后再转换为适合手机阅读的HTML文件,此类文件在界面展现方式、文件大小等方面都具有特别突出的优势,而且能以目录的形式进行浏览和内容定位,特别适合手机阅读。

1.1.2论文标题、摘要和图文等的加工

此外,科技期刊论文内容的专业技术性较强且比较长,而微信平台有其特有的信息传递和接收特点,因此借助微信平台推送期刊科技论文时,期刊论文内容的加工设计至关重要。在信息量繁杂多变的互联网时代,标题的吸睛度直接关系着微信内容的点击率和转发率,因此在推送科技论文时,标题宜言简意赅,突出核心亮点。大道至简,简单即流行就是这个道理。在具体题目的加工时,有如下技巧,比如一些陈述性标题可以变换成问答句,一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但科技名词较生僻的科技论文还可以在经原创作者同意的前提下调整成科普些的标题,以更好、更快地拉近期刊与阅读群体的距离,促进传播,从而巩固和扩大期刊品牌形象。此外,在经原创作者同意的前提下,再次对微信推送论文摘要进行改写也十分重要。科技论文的摘要一般遵从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要素的原则撰写。而微信推送论文时,阅读群体先进行的是浅阅读,因此讲清研究的来龙去脉以及作者团队的研究方向和成果往往是阅读群首要关注的。在微信推送论文的摘要加工环节,建议将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导读的方式展开,再配以精选的、必要的图表、视频和音频内容以及作者团队的生活照,既简练、多元、高效地展现了原创作者的研究内容和核心观点,又拉近了作者群和阅读群之间的距离,还会对期刊的推介和引用带来益处。在微信论文的推送中,图片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恰当的与文字呼应的图片,可以高效地突出文字想要表达的内涵,使人在阅读文字时快速产生相应的视觉联想。为了固化读者群对期刊推送论文的印象,可以将科技论文推送固化成一个微信栏目,如“优文荐读”“好文快报”等,并在每次推送时,固化此栏目的背景图片,就像知名广告宣传画一样,以图文配合的方式固化和提升期刊品牌形象。

1.2为期刊关注群体提供信息服务

结合《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两年来的运营经验,笔者发现科技期刊微信平台不但可以成为多维度承载和传播科技成果的窗口,还逐渐成为为期刊关注群,尤其是作者群、读者群和专家群的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就是在实践中,立足期刊报道的专业领域,通过科技论文集锦、期刊近期策划重点、专业领域会议信息和通知、提供最新行业资讯和学科知识、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和投稿须知等提升期刊品牌形象和被关注度的,吸引优质稿源的。

1.2.1科技论文集锦

科技论文集锦,往往是对期刊报道范围的一个热点分支进行重点宣传。这种论文集锦针对性强,阅读群体集中,因此如果能结合专业会议应景、定点地向与会专家推送,对期刊品牌提升效果显著。比如,《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主办单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于2017年3月9日召开了电力大数据技术研讨会,《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争取到此次会议的独家媒体支持工作。会前,编辑部汇编整理了2014~2017年期刊刊载的大数据相关论文,制作成HTML文件,以大数据论文集锦的方式集中而有针对性地推送给与会专家,获得了较好的论文点击率,也受到了与会专家的好评。

1.2.2期刊近期策划重点

2016年起,《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邀请不同领域的业内专家为栏目特约主编,陆续开辟了“虚拟现实”、“电力大数据”、“电力物联网”、“量子通信”、“人工智能”等多个热点前瞻的专栏,并在微信平台专栏征稿通知。从微信公众号专栏的点击率看,选择期刊报道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及时开辟专栏有助于吸引和聚拢优质稿源。同时,通过邀请栏目特约主编的方式,既能更好地提升领域内专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回馈支持期刊工作的专家学者,也能给特约主编在其朋友圈分享以及定点邀约稿件带去方便。

1.2.3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和投稿须知

关注期刊微信平台的阅读群往往是有投稿需求的。面对这一需求,适时开辟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传播的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和投稿须知,能更好地体现期刊服务意识,拉近期刊与阅读群的距离。比如《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微信平台创建之初就开辟了“投稿那些事儿”栏目,编辑以略带幽默而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地道出作者写稿的重点、投稿的技巧等,因语言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受阅读人群广泛关注。

1.2.4学术会议专家PPT

科技期刊编辑除了编审稿件、积累和跟踪专业知识和热点动态,还会经常参加学术会议,以开阔学术视野,结识学术专家。因此在参加学术会议时,留心与期刊报道重点相关的学术报告,积极与报告专家联络并获得其PPT权,既可结识学术专家(或与专家深度交往),还可为其提供宣传服务,并通过在期刊公众号其学术报告PPT给期刊公众号增粉,实现多赢。分析《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微信平台几次阶跃式增粉的数据发现,重大学术会议知名专家学术报告PPT很受期刊微信平台微信群体的欢迎,是给期刊微信平台增粉的好方式。

1.2.5专业范围相关的会议通知

随着科技期刊微信平台运营的积累和粉丝数量的增多,其渐渐会对期刊品牌有辅助支撑作用。因此,在一些专业对口的学术会议中,科技期刊应该多与会议主办方沟通,阐明科技期刊拥有的专业人群资源,最好能使科技期刊成为学术会议的媒体支持。这样,会前可帮助其会议通知,会后可尽快与会专家热点学术PPT,既提升会议的影响力,也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

1.2.6期刊编委或审稿专家的书讯

科技期刊的编委和审稿专家往往是业内知名专家。在让编委和审稿专家为期刊审稿、组稿、期刊品牌建设出谋划策的同时,期刊微信平台也给这些专家提供了一个宣传其适合微信宣传的研究成果的好机会,比如专家在期刊的论文、专家近期出版的书讯及其研究团队的资质介绍等。这些宣传素材往往很受业内学术圈关注,因而也是科技期刊微信平台通过做好信息服务,从而助力期刊品牌提升的好方法。

2期刊微信平台增粉渠道和时机的把握

总结《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微信平台运营经验发现,借助为专业学术会议提供媒体支持,通过期刊微信平台向业内同行会议通知与会专家学术报告PPT是期刊快色增粉的好方法。同时在重大学术会议期间,适时推出期刊与会议专业相关的适合手机阅读的HTML论文集锦,也是助力提升期刊品牌影响力的好时机。另外,科技期刊编辑还应主动思考,本着为读者、作者和专家服务的宗旨,积极开拓微信平台栏目内容和形式,激活和发掘好科技期刊微信平台的宣传价值,助推科技期刊健康发展。

大学通信论文范文4

通过分析学院近几年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总结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培养问题阐述了学院的改革思路与解决方案,并为今后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指引方向。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工程应用;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问题已经凸显。为适应我国经济形势的变革,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教育部于2009年3月下发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决定从2009年开始,对包括工程硕士在内的19种专业学位实行全日制培养。意在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探索钻研精神和创业能力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新型工业化对于人才的战略需求。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探索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层面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从2010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至今已经毕业4届学生。根据学院近几年跟踪调查,通过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就业单位反馈等整体状况分析,毕业生普遍就业于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江浙一带等电子通信类企业和相关研究院所,普遍反映学院培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习能力较强且综合素质较好,但是工程实践能力稍显欠缺。在读学生对于工程实践认识尚显不足,不能充分利用企业实习经历培养锻炼自己,成果产出较少。

二、存在问题

根据学院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现状,分析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1.生源选拔问题。

由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推行时间较短,作为一种新兴学位,社会认可程度尚不明确,学生对其认知更为模糊,选择率较低,所以在研究生选拔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仍旧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作为首选。很多学生最终是因为分数过低调剂到专业学位,实际是一种被迫选择,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课题研究也比较盲目。

2.课程设置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都是基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造而来的,尚未摸索出一套真正的具有工程教育背景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整体看来,课程设置较多,内容偏难,与工程实际应用融合内容偏少,学生对于学习掌握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到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上,学生都整日忙于课程学习,很难提前进入实验室做一些基础课题研究。另外,课程体系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环节偏重小,工程应用性体现不强。

3.工程实践问题。

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工程实习,学生需要到相关实习院所进行为期3个月到1年的工程实习,目的是希望通过工程实习提高工程意识,掌握行业领域的基本原则、职业方向等。但是从目前跟踪近几届学生实习状况总结:具有较强培养实力的实践基地偏少,大部分学生都依靠导师和学院联系实习单位,由于选择的局限性导致部分学生“不得不去”,实习效果大打折扣;部分学生到研究所进行实习,但是很少能够接触工程项目研究,主要从事助理性边缘工作,导致实习效果不好。另外,学校与学院虽然在积极建设实践教育基地,但是由于地域限制,电子通信类企业在北方偏少且规模较小,很难达到教育实践基地规模的要求,而且大部分企业仍以实际效益为主考虑方向,与高校联合培养学生需要较大的投入,收益难以预期,所以很多企业不愿参与这项联合培养工作。

4.学位论文质量问题。

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深度不高,但是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背景和工程应用性,论文形式可多样。但是从导师指导到学生自身,仍旧拘泥于学术型硕士论文的模式要求,论文工程应用性不高,企业实习内容无法融入学位论文。

三、培养对策研究

从国家大力推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来看,培养具有较强工程素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发展趋势,如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强化工程教育理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问题。为此,针对近几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问题,学院也一直在探索有效的改革培养模式。

1.加大宣传力度吸引优秀生源。

为吸引优秀生源,学院加大宣传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的资助政策,从导师配备、助学金资助、奖学金分配、就业推荐等多个方面给予全日专业学位研究生政策倾斜。学生通过近几年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也较为深入的了解到其学位特色,学制2年较短,可以很快就业,而且因工程背景较强就业平台较宽,毕业生就业层次较高,学生对全日制专业学位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生源质量在逐步提高。

2.调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学生具有电子通信工程领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且能够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等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较为熟练地阅读本工程领域外文科技资料和文献,掌握和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够胜任电子或通信系统、设备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将培养方案设置成A环节和B环节。A环节由理论课程构成,要求学生必须修满不少于20学分的理论课程。当今的工程项目要求我们的未来工程人才不仅要掌握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知识产权、项目管理、工程经济等方面知识;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拥有大局观、团队精神、交流表达能力、人文素养等多方面工程职业素养。因此设置了B环节,B环节为综合环节,包括实验课、文献综述报告、学术活动、工程实践、新技术讲座5个环节。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提交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时,必须修满A环节学分,并通过B环节考核。该培养方案能够尽量减少学生理论课程学习压力,使学生从繁重的理论课程学习中解脱,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参加学术活动、听专家讲座以及进行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同时学生可以尽早的进入实验室参与课题的学习与研究,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从课程内容上进行全面更新,注重理论内容与工程案例分析的结合,加强案例教学,贴近前沿知识,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能够学以致用。

3.拓宽工程实践平台推进国际交流。

积极推进与企业共建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加大对已有的实践教育基地中兴通信股份、中电49所、亿阳集团的投入。鼓励教师将科研合作单位引入,学院也积极与科研院所、相关企业联系增加实习单位,多方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在实习阶段,学院与实习单位深入沟通,确保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锻炼,拓宽学生视野,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同时也为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学院目前已有学生赴德国进行实习交流,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反馈良好。为此,学院积极推进合作交流项目建设,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联合培养研究项目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2015年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

4.严控学位论文质量。

全日制专业学位论文监控体系需要将学生培养的整个环节落实到实处,环环相扣。首先,开题。学生企业实习并确定论文主题,根据参与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完成开题报告,返校进行开题答辩。在开题过程中5位专家严格评审确保该课题的实际工程应用性,对于选题过空、过大且没有实际工程价值的课题要求学生在1个月后重新开题,以确保文论的顺利进行。第二,定期汇报。学生开题过后需在企业一边实习一边开展论文,需定期向校内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在完成实习后向学院递交实习考核表,由校外导师给出实习过程评价及成绩,校内导师根据学生定期汇报及校外导师评语给定学生工程实践最终成绩。第三,中期检查。到中期检查阶段,由学生提供书面报告,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参加检查环节,从内容深度和实际完成情况两方面对论文所需内容的完成进度进行检查。最后,就是成果验收及论文答辩。论文评阅采取院内双盲审,学校进行论文对比度检测,通过盲审和对比度检测之后学生可进入到论文答辩环节,此环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对于学生阐述的课题实际工程应用性及课题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量与答辩,确保学生论文质量。通过不断加强学生论文管理,近几年毕业生的学位论文质量有大幅度提升,且课题的工程实际应用性得到校外专家的肯定。

四、结语

全日制专业学位培养任重而道远,结合近几年的工作经验,不断拓展教育改革新思路,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人才,学习国外和其他高校的先进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与改进,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通信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作者:穆琳琳 李一兵 张琳 苍岩 肖易寒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石防震,眭国荣.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1,(12).

[2]虞翔,汪信,张建宇,夏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和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24(2).

[3]王钰,康妮,刘惠琴.清华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2).

[4]张笑燕,宋茂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3).

大学通信论文范文5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科研能力;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从事后续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是研究生实现从本科学习到研究生学习的重要转折阶段。研究生尤其是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生,主要体现在: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了解学科前沿;具有创新精神并掌握创新方法;通晓本学科的常识与规范;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论文和技术报告的撰写能力,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具有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1】。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揭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式教学方法,是与传统的“传授知识-接受知识”教学方法不同的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主体包括老师、学生等所有具有认识和判断能力的课程参与者,他们就某一主题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互动,共同讨论与交流【2-4】。我们就近年来在研究生课程《现代数字通信》课堂教学中进行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在学生文献检索、文献综述、专业知识学习、学术报告与科技论文写作等独立科研能力培养方面的粗浅体会与同行交流,期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研讨式教学方法实施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在研究生第二学期开设,每年有较多的学生研修该课程。在课程学习后学生将进入毕业论文工作,部分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已开始毕业论文工作。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了解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并培养学生科研工作的一些能力与规范。我们将从教师讲授、专题研讨、成绩评估三个方面介绍我们在《现代数字通信》课程课堂教学上运用研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1.教师讲授

    我们将教师讲授模块化分为:基础理论讲授、科研基本方法与规范讲授两个部分,约占三分之一课时。基础理论讲授部分,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讲授通信与网络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包括信道模型、编码技术、调制技术、接入技术、交换与组网技术等,除简单回顾大学通信原理与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之外,主要补充高级的通信与网络理论和技术,为专题研讨作知识准备,采用了国外著名大学通信与网络方面研究生教材【5-6】。

    科研基本方法与规范讲授部分,主要讲授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科技交流、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方法与规范。文献检索向学生介绍信息工程领域常用工具,如:SCI文献索引数据库、谷歌学术搜索引擎、维基百科、IEEE数据库等的使用。讲授根据题目、摘要、关键词、作者等进行文献查找筛选的方法。文献阅读介绍三关阅读方法。科技论文写作讲授内容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语、图表、科技术语的写作方法与常用写作规范【7】。科技学术交流主要介绍PPT制作方法、演讲技巧等。

    另外,在学生开始专题讨论之前,教师可以围绕自己的科研工作或感兴趣的题目,给学生做一次学术报告,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做学术报告的范例。在本门课开始的第一次课,我们将本学期的专题讨论内容提前向学生公布。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事的毕业论文研究课题选择某个专题,自由组成团队,并推举团队负责人,提前准备研讨内容。学生也可以自己选题但需得到老师认可。对于个别学生,老师可以指定加入某个团队或组建新的团队。

    2.专题研讨

    专题研讨是本课程的主要部分,约占三分之二课时。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现代数字通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和我校电子信息工程类研究生往年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对专题研讨内容进行划分,目前专题内容主要包括:无线自组织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协作通信、深空通信、认知无线电、超宽带通信、实时通信与机载网络、扩频通信与保密通信、卫星通信与网络等。每年根据上一年教学情况,专题内容会略有调整。学生可以就某个专题或某个专题下的子专题准备研讨内容,开展学术讨论。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选择题目分工合作,查阅文献,准备PPT和技术报告。准备内容包括:概念内涵、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趋势、关键技术、开放问题、自己观点、研究设想、总结等。

    课堂上每组推举一名学生作为主讲人,利用多媒体陈述演讲内容,考察学生制作演讲文稿、组织演讲内容、演讲仪态和现场驾驭能力,教师做好记录。针对报告内容,首先发动学生向报告人提问,要求报告人或同组成员回答和解释问题,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进行争论。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向报告人提问,在师生之间展开讨论。针对报告人的演讲文稿制作、内容组织、演讲仪态和回答问题的情况等,教师进行点评,对课堂中出现的学术争论一般不做“是”或“否”的绝对性评价,启发学生进一步调研文献和思考。

    3. 成绩评估

    《现代数字通信》课程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分值比例如下:期末笔试30%,演讲成绩30%,技术报告30%,课堂讨论10%。期末笔试主要考察对教师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采用闭卷形式。演讲成绩会在每次研讨课时,随机抽取10名学生民主评议,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后的平均成绩作为演讲成绩,评定标准如表1所示。同一组的同学原则上分数相同。演讲结束后,报告人小组同学将根据演讲文稿、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独立整理和提交技术报告,教师根据技术报告对每个同学评分。任课教师认真批改技术报告,技术报告批改完毕并给出成绩后,会返还给同学,让他们知晓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自己。教师到期末根据学生参与学术讨论的情况,给出课堂讨论部分成绩,以便鼓励学生参与讨论。采用综合成绩评定方式,有利于鼓励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发挥其主观能动性。#p#分页标题#e#

    二、体会与不足

    通过《现代数字通信》课程研讨式教学方法实践,我们有下面体会:

    1.结合热点进行演讲示范,提高学生对研讨课的兴趣

    例如,目前IP地址资源耗尽问题是社会关注热点,教师很快作了IPv6的专题讲座,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学生不但对网络协议有了更深入的掌握,也学会了演讲中问题提出、知识讲授、演讲驾驭的一些技巧,很好地促进了学生专题研讨质量的提高。

    2.教师素养是研讨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研讨课中的角色,首先是一个主持人。而主持人的学术素养、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等是研讨教学成败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作为研讨课程的教师,必须对交流主题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较深的了解,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并有良好的人格且为学生所接受。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表现为:穿针引线,使课程进展顺利,并避免自身成为课堂的中心;要鼓励、接受、支持合理的各种观点;鼓励每一位学生通过听与讲充分互动,避免个别学生唱主角;当好听众,善于从学生的评论和观点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做好阶段性课堂总结。

    3.前期充分准备是学术交流成功的保障

    部分同学以前很少接触外文文献,面对大量文献资料,抓不住主题,无法有效地组织好自己的报告内容,有的报告内容肤浅,甚至出现偏题的情况。有的学生在做报告时,盯着电脑屏幕念屏幕上的文字或打印出的演讲稿。有的题目大多数同学不太熟悉,出现讨论冷场现象。为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以所选专题领域的一两篇综述文章为基础,查阅文献,展开论述。要求小组同学事前多讨论,演讲同学事前多模拟练习。教师审查通过的演讲文稿才能进行演讲,并且演讲人在演讲前几天需将演讲文稿发给所有同学,让其他同学事先熟悉内容,对该专题感性趣的同学还可以做进一步调研。这样演讲时课堂气氛会很活跃,讨论也很热烈。

    三、结束语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过程。任课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了解国际学科前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与同学的平等讨论与思考,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在备课时,需要精心准备授课资料和素材;授课时,要很好地控制时间,注意调动大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调动大家的学习兴趣。通过研讨课,学生普遍感到自己的学术交流能力、提问能力、对话能力、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甚至社交能力、精神面貌等都有所提高和改进。初步统计有95%以上的同学对这种授课方式持肯定态度。研讨式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积极尝试,它将研究生独立科研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实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在加强研究生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及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胡玲琳. 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 (4): 22-26.

[2] 沈文捷,朱强. Seminar教学法:研究生教学的新模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2, (7-8): 43-47.

[3] Rodriguez-Farrar HB. The teaching portfolio: A handbook for faculty, teaching assistants and teaching fellows [M]//Third Edition. Providence: The Harriet W. Sheridan Center, Brown University, 2008: 7-12.

[4] Fisher M. Teaching at Stanford: An introductory handbook for faculty, academic staff, and teaching assistants, Revised Edition [M]. Standord: The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tanford University, 2007: 49-59.

[5] Bernard Sklar,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 Person Education, 2003.

大学通信论文范文6

由于高校实际情况限制,所开设的移动通信实验课很难全面涵盖这些内容,尤其是涉及到移动通信网络的内容时,更显得力不从心。这样在有限学时内就导致实验内容只能侧重于基本调制技术、信道特性等基础简单实验,即便是开设GSM/CDMA的相关实验,也只是停留在相应模块的功能应用上,很难有深层次的提高[11-13]。这就使得学生反映移动通信理论课程很精彩,实验课程很乏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思路,创立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新的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体系,将先修课学习、工业实习、理论课学习、实验课开展、毕业论文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形成从基础理论仿真到专业实验操作、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验等一个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通过通信类先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对移动通信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有明确的定位[14,15]。相应编程语言类课程的学习更为实验仿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移动通信理论课程的讲授为实验课程的开设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平台。工业实习安排在移动通信实验课开设前一学期开展,实习内容是到各通信运营商公司和设备厂家进行跟岗实习,涉及到的内容有:移动通信系统基站的建设与维护;交换与传输系统管理和维护;光纤传输设施维护;移动终端制造与维修;3G应用等多个方面。通过工业实习使学生对当前移动通信所涉及到具体问题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这对之后实验教学的开展,特别是移动网络方面实训的进行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移动通信实验教学的开展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理论仿真、专业实验操作、工程技术实训、创新实验、毕业设计。基础理论仿真是利用MATLAB软件实现:QPSK调制及解调;MSK、GMSK调制及相干解调;QAM调制及解调;OFDM调制解调;m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Gold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数字锁相环载波恢复;Rake接收机仿真实验。例如,OFDM调制解调实验,按照图2OFDM仿真结构图,利用MATLAB程序实现图2中不同测试点处的信号波形。专业实验操作则是在南京润众RZ6001实验平台基础之上,利用TMS320和GSM模块实现:直接序列扩频编解码;跳频通信;DS/CDMA码分多址;利用AT命令实现GSM/GPRS移动台短信收发、语音呼叫;CDMA数据传输实验。例如,直接序列扩频实验,利用DSP编程实现图3结构功能,并用示波器测量比较各测试点的信号波形。

工程技术实训阶段则是利用3G天线获取实际信号,利用频谱分析仪等仪器实现CDMA2000、WCDMA、TD-SCDMA信号的分析。同时实现基站放大器、塔顶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例如,图4中给出利用频谱分析仪所测得实际CDMA2000和WCDMA信号的频谱特性。创新实验阶段主要是针对有兴趣参加各类设计竞赛的学生开展,将全国及各省、校级电子设计大赛题目进行改造,从中选取与移动或无线通信有关,且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实用性的方案,经过适当修改作为创新实验阶段的实验案例。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实验案例了解各级大赛的要求及特点,教师则也可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各级大赛,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毕业设计阶段主要是利用实验室实验条件,从学院承担的科研项目中,将某些项目进行简化、修改、重组,转化成通信专业类论文题目,或从本专业最新的科技论文中选择其中合适的内容进行改进,作为通信专业类综合性毕业设计案例,从而将先进的科研成果打造为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结合。为通信类专业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开放的培养环境。

大学通信论文范文7

关键词:石化危险品;北斗卫星通信;多传感;数据融合

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其在石化危险品上的产量以及运量不断上升。我国的石化危险品运输量超过了30%公路货物运输的年货运总量,而超过95%的石化危险品运输量与异地运输有关。就目前而言,我国石化危险品的道路运输普遍存在的状况是:大吨位和长距离。为了能够实现高效的跟踪、监测和提升石化危险品监管效率,本文了设计基于北斗和传感器的石化危险品监控管理系统。通过在危险品运输车辆上安装多传感器监测装置和北斗定位、通信装置,实现对危险品运输状态的实时监控,将实时传感数据传输到危险品监控指挥中心,以便监管人员实时掌握车辆运输状态。

1系统总体设计

整个系统分为车载端和监控端两个部分。车载端通过选择姿态、压力、液位、加速度、温度等多种传感器,设计相应的嵌入式硬件系统对各类传感器进行集成。系统应用群智能算法将多传感器信号进行处理和融合,应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实现对石化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实时定位,应用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实现传感数据的无线远程传输。监控端根据石化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要求,开发出针对危险品运输车的实施定位监控GIS系统,设定出各类传感指标的阈值,当接收到的传感数据超过阈值范围时,实现车载终端和指挥中心的实时报警。整个系统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2系统功能设计

2.1管理员功能设计

管理员帐号负责车辆信息录入,车辆传感数据的显示。该系统通过管理员登录进入后台,录入车辆信息、传感数据、报警数据,供相关用户查询。管理员操作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1)管理员管理,管理员管理个人信息和用户信息;(2)车辆管理:录入车辆信息,并对车辆进行管理;(3)传感数据管理:实时接收传感数据,并对传感数据进行管理;(4)报警数据管理:报警数据,并对报警数据进行管理。

2.2移动客户端功能设计

前端普通用户注册,通过手机微信登录,可以查看车辆信息和传感数据。普通用户操作的主要功能如下:(1)帐号信息,普通用户个人信息查阅,修改;(2)车辆信息查看,查看每个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基本信息;(3)传感数据查看,查看每个运输车辆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的监测数据;(4)报警数据查看,查看每个运输车辆的传感报警数据。

3功能实现

3.1管理员操作

管理员通登录界面输入账号密码进行登录,从而进入管理员界面,如图2所示。管理员登录成功后进入后台管理首页。后台首页包含的操作菜单项有“管理员管理”、“传感数据管理”、“车辆管理”、“报警信息管理”和“退出系统”。点击"管理员管理"菜单,出现该菜单下拉二级子菜单,包括“管理员列表”、“用户列表”、“个人信息修改”,如图3所示。

3.2移动客户端操作

用户通过微信登录操作界面,输入账号密码进行登录,用户微信端界面图4所示。首页底端的一栏操作栏,包含的操作菜单项有“车辆信息查看”、“传感数据查看”和“报警数据查看”、“我的”,如图5所示。在图5中,页面底端的一栏操作栏有“传感数据查看”菜单,点击进入传感数据查看页面,选择车辆所属公司名称以及车辆车牌号,即可查看车辆采集到的实时的传感数据。

4总结

本文通过设计与开发了一种基于北斗和传感器的石化危险品监控管理系统,针对目前石化危险品在货物运输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或者造成事故的发生,以及在事故发生后,可以进行及时并有效的救援,通过在运输危险品的车辆上安装多个传感器监测装置、通信装置以及北斗定位,可有效的实时监控危险品的运输状态,并将传感器的实时数据传输到危险品监控指挥中心,以便监管人员能够实时掌握车辆的运输状态。对我国在石化危险品运输中的安全性提高,或者在运输过程中事故发生后,尽可能降低事故危害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志端.基于多传感器的危险品运输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郭丹.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控制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王淑炜,汪文明,黄晨,易航.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移动信息监控系统研究[J].卫星应用,2015:65-68.

大学通信论文范文8

关键词:毕业设计;应用型;创新竞赛

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课题工程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达到通信工程专业的能力与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随着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如何提升本科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是应用型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不断探索将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为今后学生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较早的毕业设计的基本形式多数采取的是教师布置毕业设计题目,学生被动选题。有的题目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学生态度不积极,设计效果较差。2.网上资源丰富,学生网上抄袭现象时有发生。3.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好把握,不同水平的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不同,同样的题目,基础好的学生会觉得工作量小,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工作量大,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4.考研复试,找工作等使毕业生精力分散,学生很难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各种考核环节趋于形式化。5.毕业设计题目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因此,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改变现有毕业设计模式,改进和完善毕业设计选题方式[2]。

二、结合创新项目与创新竞赛开展毕业设计

目前,各种大学生创新项目(包括学校的创新项目、省级和部级创新项目)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项目数量有限,不是所有学生的项目都能获得立项资助,而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开展工作。另外创新竞赛覆盖面还不足,能参与竞赛,并获得参赛资格,取得奖项的同学往往是优秀的学生,而大部分同学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将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的题目与毕业设计题目相结合,一方面保证优秀的学生能将竞赛项目和创新项目内容深化;另一方面让有兴趣的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创新项目等工程实际项目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同时将创新项目或创新竞赛的题目与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可以将毕业设计准备工作前移,使学生在大三,甚至大二就可以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为大四找工作,考研复试节约时间,缓解学生的压力。

(一)成立创新团队,提供实践平台

通信专业为了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为各种竞赛的成功参与和创新项目的申报做积累,在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积极选拔人才,组织学生加入创新团队。只要学生有兴趣,愿意参加创新活动,就可以申请加入创新团队,配备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同时让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组成团队或小组,以老带新,让每个新加入的同学及早融入团队,完成知识和技术从积累到提升的过程。这种方式的实施可以扩大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大多数学生参加创新团队前,基本不具备工程实践能力,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学生参加创新团队首先接受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设计能力、电路焊接能力的训练。经过基本能力培训后,为了使学生能力进一步提升,由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再结合创新竞赛的题目等,对学生进行与科技竞赛及创新项目相关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在参加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过程中,得到了专业技能培训与创新能力的训练。近三年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的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含部级、省级、校级、院级共计40余项。创新团队的同学进行项目积累,及早参与到工程实际训练,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做准备。

(二)方案的实施,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通过跟踪校级、省级、部级的创新项目以及电子设计竞赛和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竞赛项目,发现大部分创新项目和竞赛项目的难易程度与毕业设计的要求比较接近,而且竞赛项目和创新项目的选取往往与生产实际密切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竞赛题目或创新项目做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部分扩展,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需先了解产品研究背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题,然后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极大帮助。最后进行制作、调试,完成最终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内容广泛,需要的专业知识涉及多门专业课程,技术较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先期接触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查找新的文献资料,了解前沿的技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幅提升,实际作品的质量逐年提升。

(三)结合实际,合理选题

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专业学习的基础不同,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就业选择的不同,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会考虑多方面因素[3]。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对硬件电路设计比较感兴趣;也有一部分同学愿意做仿真、算法研究。针对上述情况,在选题时,根据学生特点,老师提出不同类型课题,由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题目,老师帮助审核。在选题过程中,力争做到毕业生的课题不重复。这种选题模式,可以避免雷同论文的出现,促使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采用竞赛项目和创新项目,选题范围广,目标明确,指标清晰,更便于评判。学生的研究和设计目的性更明确,同时可以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毕业设计作品。

(四)导师制的实施为毕业设计提供保障

通信专业在学生入学后即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导师在大学四年里为学生提供专业帮助。从基础学科到专业学科的学习,从创新竞赛的指导、创新项目的申报、学科论文写作的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的培养,直到最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大学四年,导师全程参与,为学生的学业学习、职业规划提供帮助。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逐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科专长,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循序渐进,为毕业设计打下较好的基础,最后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选题更有针对性,毕业设计质量得到保证。在实际指导毕业生进行设计过程中,导师首先根据学生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布置每个阶段学生的工作内容,如让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翻译外文文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自己对设计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和采用的技术手段。然后,导师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师生之间、设计小组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有效地解决问题。实践表明,本科学生在近几年专业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的基础上做毕业设计,得到了很大锻炼,表现出了极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4-6]。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指导能力

创新竞赛的题目往往较新,大部分题目与生产实际项目结合紧密,专业性较强,新技术应用较多,这就要求指导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因此指导教师需要在教学之余,走进企业,参与实践。通信专业的教师近5年,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有部分教师到相关的通信企业,如:辽宁维森有限公司、锦州航星集团有限公司、锦州电信、锦州联通公司等实习单位参与生产实践。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竞赛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会不断提升自己,和学生一起在实验室研讨,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参与设计、实际动手制作产品,不断调试。在每一个过程中,教师都在引导学生在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提出新的思路,能有所创新。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完善了内容,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指导能力,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通信专业建立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创新团队指导教师队伍,同时高度重视学校教师专业综合技能竞赛,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青年教师获奖人数逐年增加。通过一系列的奖励与激励政策,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建设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调动教师的个人积极性,使得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指导工作,如:选送青年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在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逐步解决青年教师指导经验不足的问题。通信专业重视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会不定期地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做讲座,企业技术人员将生产实际中的经验与教师进行交流,使得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这些措施的实施,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六)加强管理,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辽宁工业大学一般是在大四第二学期开始毕业设计,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参加招聘会、面试、笔试,研究生复试等活动,这些活动会耽误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间。而通信专业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将实际的毕业设计时间前移,到大四二学期,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选题、方案设计等工作,在前期参与的创新活动中,学生必须根据项目制定初步的方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完成部分产品的制作。在毕业设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内容的深化、论文的撰写等工作。因此在管理上要更加严格,指导教师会强调说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工作重点。然后会定期和学生一起举行研讨会,进行研讨,让学生对设计及实施方法进行讲解,教师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确保学生按时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同时根据学生前一阶段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研究内容和工作计划。在作品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严把论文质量关,先从论文内容入手,保证论文整体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再严格审查论文格式。经过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论文质量管理,学生论文质量逐年提升。

三、结束语

经过近3年的将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从实践结果看,学生能够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创新型课题的选取,使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再应付,而是主动参与,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完成实际作品,使得本科毕业设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毕业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90%以上的同学在毕业设计中期基本都能完成实际作品,对学生今后参加工作、读研都有很大帮助,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张超,赵德安.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9):130-131

[2]王钟庄,何尚平,郭波,等.独立院校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与创新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8):154-157

[3]邓贤君,王彦,黄智伟,等.提升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求知导刊,2014(5):144-145.

[4]李一兵,洪艳.创新活动与导师制相结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整体水平[J].学理论,2010(24):205-206.

[5]张昂,杨小玲.大学生竞赛与自主创新开放实验平台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2):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