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班长总结范例

大学班长总结

大学班长总结范文1

1.1国内学生调查现状分析

国内的学生调查还处于初级阶段。北京大学从2006年开始对首都6所高校展开学生调查,到2013年发展到60多所高校,其重点了解学生在3个方面的自我报告数据:大学期间的学习参与、社会情感参与程度;对大学环境的感受和满意度;大学期间的学业成果、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发展。2008年清华大学等全国24所高校参与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China),其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过程为重点、以改进学校教育教学为目标的评价模式及理念,为我国业已形成的本科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内部质量评价、问题诊断和改进工具。南京大学、西安交大、湖南大学也已经正式加入SERU联盟。在南京大学的研究报告中,“课堂参与与创新”“同伴合作与互动”“批判推理与创新思维”3个维度上,南京大学的学生明显弱于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学生。中山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一直都致力于探索评估学生学习质量的工具。中山大学本科生学习调查始于2009年,通过研究设计、需求分析、问卷测试、修正等过程,于2012年上半年正式投入在线调查系统展开全校范围的学习经历调查。基于I-E-O理论(TheoryofInput-Environment-Output)和“环境-经验-发展”模型,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自由选择学习与生活模式,其学习投入程度直接影响学习经历当中的收获。了解不同学习投入类型学生学习经历与成果的关系,探索规律,可以更好了解和预测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投入情况,为符合学生发展的决策提供支持。

1.2学生调查形式

目前,清华大学为主的NSSE联盟、南京大学为主的SERU联盟和中山大学学生学习状况调查主要采取在线调查的方式。在线调查的方式与传统的调查相比有很多的优势:较低的管理成本;基本上没有占用课程时间;数据收集过程快速,且储存在数据库中;不要求浏览和存储大量的已填写问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灵活地选择答题时间。除此之外,研究者认为在线调查与纸质调查相比,在开放性问题上能提供很多的信息。然而,与纸质问卷相比,在线调查最明显的一个弱势就是其应答率低于课堂上的调查。

1.3学生调查应答情况

研究表明,高等教育评估调查的应答率呈下降的趋势。中国学生调查的应答率也表现出同样的下降趋势。中山大学学生调查课题组针对不断下滑的应答率,采取了“师生参与”的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获得更高的应答率必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度。参与测量就是通过多种方式激励那些可能感兴趣的学生。很多学者认为,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调查疲劳”是低应答率的深层次原因。然而,研究数据表明,低的应答率并不是出现了调查疲劳,而是问卷没有提供反馈的行动,学生不愿意参与调查。例如,Leckey和Neill提出,“封闭循环”是整体质量管理的重要问题。如果学生没有看到任何结果反馈,那么他们就持怀疑的态度,并且不愿意参与调查。Harvey进一步补充,学生不仅关注他们的看法是否采取行动,而且他们需要相信变革会发生

2中山大学学生调查案例分析

2014年,中山大学重新构建了新的在线调查系统,将服务器设置在中山大学下,一方面是为了信息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学生调查。

2.1调查实施方案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学生调查与研究中心在全校启动在线调查系统。全校一共36个院系分校区开展调查工作。一共8784名学生参与调查工作,传统在线调查方式应答率基本上是30%(Dommeyeretal.2004)。根据中山大学学生处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在动员学生参与调查方面,班长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题组采用以班长为中心的调查方式。学生处向各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正式通知,调查中心工作人员给每位班长发送文件,并且组织四校区的班长和辅导员参加学生调查与研究中心召开的宣讲会,宣讲会内容主要涉及调查的意义、国内外调查的现状介绍、中山大学的调查经验和2014年调查工作的安排等。中山大学学生调查工作开展的形式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方法策略

通过长达半年的研究,笔者总结出提高高校应答率的策略:1)与学生工作部门讨论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同时向各校区教师和学者表达本次调查的重要性。2)构建班长工作平台,将邮件发送到班长的邮箱,强调非常需要班长来联系到每一个学生。3)在学生处的网页正式通知,告知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和辅导员,通知所有学生在校调查问卷的网址。4)每天向各学院辅导员和班长公布各学院各年级的答题人数和比例,提醒答题人数过少的学院及时作答。5)班长通过短信形式通知到各个班级,并且每隔一段时间提醒学生参与问卷调查,并且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可以参加,如何回答及如何与工作人员反馈。6)在调查期间不断发送邮件给各个院系的辅导员,告知其学生的答题情况。7)告诉各个应答率较低班级的班长和辅导员本次调查的意义和工作流程,以此引导他们通过邮件或者其他方式来鼓励和提醒未完成调查的学生。

3讨论

大学班长总结范文2

关键词:班组管理;制度

1班组制度的建设

1.1制度的制定与宣传阶段。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企业运行的法规性保障,没有制度的企业就像断线的风筝,无法控制无法预测,班组也是一样,所以说制度的制定尤为重要。要完善制度的建设,而且要细化制度,例如日常的考核制度有:值班制度、岗位职责制度、设备日常巡检制度、设备定期校验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度的制定一定要结合车间班组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制度制定出来,还有比较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宣传阶段,可以通过班前班后会的时间,学习制度,让班内的每个成员都知道制度的具体内容,违反了会有什么后果。

1.2制度的执行阶段。制度有了,最重要的是执行,制度不折扣的坚持长久执行,要比制定新的制度更加重要。当一种制度出台以后,就要不折不扣的去执行,只有这样,在员工心中才会形成一种对制度的敬畏心态。所以说必须严格的执行,不能有人搞特殊,如果说是车间制定的制度,那么整个车间所有人都应该遵守本制度,如果是班组的,那班组所有人都应遵守,谁违反了都要受到处罚。只有这样,制度才能算是制度,制度才能有效。

1.3制度的修订阶段。当制度执行一段时间的后,会不断地发现其中的不足,那样就需要对制度及时作出修正,但不能完全改变原来的制度,因为员工已经适应,只能进行部分调整。必要时树立一些正面和反面的教材去进一步加强。

2加强班组管理,提高个人影响力

2.1提高个人影响力有专家研究,班组人员会情不自禁模仿他们的班长,一举一动、说话和表情都在模仿,甚至连班长梳头的姿势都在模仿。由此可以断定,这名班长的影响力是大还是小?作为班组长你又将如何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呢?班组长的个人影响力是一点一滴长期积累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是靠班长和班组成员长期共同奋斗形成的,班组长业务能力强、会管理、能吃苦,那么他影响的班组人员也会业务能力强、幽默、能吃苦,这就是班长的个人影响力的结果。

2.2班长要提升自己的素养。具体地总结四个方面:业务技能强、会管理、善沟通、会总结。班组长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才能在班组长得岗位上得心应手。2.2.1业务能力强。班组长一定要能熟练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核心的技术必须要精通,而且越深越好。如果一个班组或者一个师傅都没有自己的拿手本领,怎么能让手下佩服呢?业务能力是班组长的看家本领,是最重要的,就是人们常说的要“精通十八般武艺”。班长没有技术,很难立足,很难服众。2.2.2会管理。所谓管理,简单来讲就是管人和理事,把人管理好,事情处理做到恰当就可以了,说着容易做着难,这需要长期的积累经验。2.2.3善沟通。沟通协调能力也是班组长不可缺少的技能,要能在班组里叫得响,就必须能将事情摆得平,这就是沟通协调能力。班组长有时为了工作,完成一件任务,要能和各种类型的人员打交道,而每一次都展现了班长的这种能力。2.2.4会总结。班组长要善于总结经验,完成每一次任务,或多或少都会有值得总结的地方,总结好的一面,我们下次争取做得更好,总结不足的一面,我们下次避免同样的错误,总结可以使我们越来越优秀,有人给班组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笔能成文、登台能讲课”。我认为班组长应善文笔和演讲,这两者都体现了班组长的才能,管理者的魅力的源头是来自个人的学识和修为,在各种场合下能从容自如地陈述自己的观点,鼓动下属工作的激情。班组长是带领班组成员工作的指挥长,有些语言、行为破坏力很大,所以一定要记住:不要说“我办不到”、“别问我,这么简单都不会”、“我这班组不需要你这样的人”“干不了,就走人”、“公司就这样你愿干就干”也不要在班组面前抱怨上级领导。这也不是一个好的班长应该说的话,因为它会非常的影响你班组的氛围。

3打造和谐团队

(1)我认为班组的“和谐”是安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只有班组“和谐”了,才有利于互保措施的实施。当班上谁有困难时,鼓励班组成员都伸出援助之手,使成员感受到班组的一份温暖、一份关爱,从而更加增强了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良好的氛围可以使团队工作高效、气氛活跃,充满生机勃勃,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2)班长应一视同仁就事论事,谁违反了纪律,谁就受到处罚,谁也不例外,班长处理事情要公平,不偏袒,不针对,让班内人员感觉你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该罚的罚该表扬的表扬,该奖励的奖励。但要尊重个人的自尊心,不伤害人的自尊心,不仅是尊重人格,而且对搞好生产大有好处。人有了自尊心,才会求上进,只有每个人都有了上进心才会使工作做得更好。(3)班组长应起到带头作用,脏、累、差、体力劳动大的、危险系数大的工作,一定要应带头干,或轮流干,这样大家都不会有怨言,因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这样也促进团结。(4)班组长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搭配着去安排工作,例如:技能差新员工搭配技能高的老师傅一同工作,安排班组人员力所能及的任务,最拿手的工作,这样员工会干的又快又好,也可以男女搭配着去安排,只有这样他们工作起来才不会乏味。(5)班组内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用人要用人的长处,只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相互欣赏,相互鼓励。(6)平常班组可以组织一些聚会、团队旅行、团队活动等,这样能增进班组内的感情,有利于班组团队和谐发展。

4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是生产的基础,只有确保安全才能稳定生产,有些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特别是新员工对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不熟悉,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提高班组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是班组长重要的工作之一。(1)作为班长一定要多督促多教育,比如在工作前,一定要强调,做好JSA(工作安全分析),做好安全措施。班组长在安全上就要多唠叨,多嘱咐,安全讲的再多都不为过,安全不能代表一切,但安全可以否定一切。(2)安全培训学习,班组内要组织安全培训,组织事故案例学习,组织讨论各个地方发生的安全事故,让班组人员深刻读懂事故,要深层次分析事故的原因,针对本班组此类事故预防措施,组织对事故的类比检查。安全培训不到位,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事故是可怕的,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只有提高班组每个人的安全意识,按章操作,才会减少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一直在路上,时刻不能放松,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我总是对班组的人员强调,别等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你再后悔的痛哭。(3)班组长要以身作则,严禁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红线不能越,再紧急也要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这就是铁的纪律。在事故发生的原因中,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占60%~70%。

5结语

以上是我对如何当好班组长的观点。班组要具备完善的制度,班长要有魅力,和谐的团队,安全的管理这四个方面,除了这些,班组长还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觉得班组长是什么样子,那么他带的班组就是什么样子。例如,如果班组长是技术型的班组长,那么他的班组里肯定有很多技术过硬的人员;如果班组长是个劳动模范型的,那么追随他的就会是一帮子劳动模范。浅谈班组建设就谈到这里,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祝愿大家都能打造出一支赋有有激情,能打硬仗的团队。

参考文献:

[1]任国友.安红昌.如何当好班组长[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大学班长总结范文3

把一个班级管理到最好,是每个班主任不断追求的目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通过重视学生家庭环境;明确的班规制度,制定相应的德育量化分;班干部的选拔和能力的培养等实行对学前教育新生班级的管理,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中职;班级管理;家庭环境;班规制度;学前教育

职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初中学习成绩不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纪律观念淡薄等。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的性格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就业方向比较明确,有比较强的求知欲。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新生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学生家庭环境

了解学生家庭有利于教师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通过以下途径了解学生家庭环境。首先,通过报名表获取有效信息。一是了解家庭所在地。二是家长电话。有些是爷爷或奶奶的电话,有的是叔叔、婶婶的电话,这些多半是不正常家庭情况,需要班主任关注;或者有些家长留的是外地手机号码,这些家长多半是在外工作;等等。其次,通过电话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如班上有个学生家长对免学费申请表有些项目存在疑问,借此机会,班主任了解到该学生跟父亲关系特别好,而且她的父亲对其成长特别关心,她也非常爱父亲,她本人在开学一个月中各方面的表现也非常不错,因此,班主任毫不犹豫地将她选作班长。经过后期观察,她把班长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最后,通过学生的“生活随想”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其家庭情况。如在开学初,要求学生写一份“生活随想”,通过这份记录有助于了解学生:哪些是乐观的学生(可以作为班干部人选的参考),哪些是消极的学生;班里哪个同学家里有什么困难;哪些学生有什么特长,这对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非常有用。

二、明确的班规制度,制定相应的德育量化分

班规使得一个班级能够正常运作。在开学初,班主任可以根据学校制度对本班班规进行拟定,包括:纪律(上课、自习课、集会、晚寝)、卫生。首先,对班规进行阐释。由于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制度还不是很了解,所以班主任务必运用一定的课时对班规进行阐释,并对初次违反纪律的学生给予警告,严重者进行全班通告。其次,制定每天班规明细表。针对班规制度制定每天的班规明细:旷课、请假、迟到、上课玩手机、上课讲话、卫生状况、表现好的情况等。并标明值日干部,要求值日干部每天把这份细目表的情况张贴在教室。虽然班主任不经常在班里,但细目表可以了解到班里同学的情况;同时也方便负责纪律的班干部对每个同学的德育进行量化,并做到有根有据;也避免个别学生对自己的德育量化分有争议,做到了奖罚分明。最后,提前做好解释工作。对于一些比较敏感的德育量化扣分,班主任要提前通知学生并做好解释工作,以免引起学生对班主任的不良情绪。提前做好解释工作既让被处罚的学生心服口服,同时也对其他学生起到警示作用。

三、班干部的选拔及能力培养

(一)班干部的选拔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一个班的班干部素质及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班的班风及管理秩序。班干部的心态首先必须是积极乐观的,其次是热爱学习,最好是有管理能力。挑选班干部可以综合以下方式:①平时上课及课后课外活动的观察;②学生自荐,但事先跟学生说明并不一定自荐就能当上班干部,以免打击学生自信心;③任课教师推荐,有些专业课教师上课比较多,跟学生接触多,比较了解学生,推荐的人选比较可信;④通过学生的“生活随想”及家庭情况去了解学生;⑤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去了解学生。

(二)班干部能力培养

①明确职责,首先,让每个班干部知道自己的职责,遇到难题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寻求其他班干部或者班主任的帮助;其次,在组织活动时,各班干部要各司其职。②不定期举行班干会议,主要内容有:发现每个班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对平时一些班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进行以表扬为主的点拨,并通过实例加以引导。③班长以月为周期举行班干会议,目的在于听取其他班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好的解决办法并获取好的班级建设的建议。④以月为周期要求班长进行工作总结,内容包括: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工作方法和工作方式,班级存在的问题等。同时制定班干部量化表,主要内容:完成任务情况、同学配合程度。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得班干队伍充满活力。

总之,班级管理是个大工程,需要班主任融入大量的精力和感情。不断地学习和改进方法是班级增加活力的源泉。

作者:叶海燕 单位: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福年.中国教育的未来[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大学班长总结范文4

[关键词]班级管理;网格化;建构;长效;自律委员会

教育社会学认为,班级是一个受班级制度及其宏观社会关系制约的现实的社会群体。它是一个以儿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的社会群体,其形成和发展由一定的社会分工和特定的社会职能所决定[1]。为此,探索一条适合班级管理的道路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也是当前社会各界的一个共识。诸如廖爱军,其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强调大学班级建设的重要性,认为一个班级的好坏,不仅仅是一个班级的事,还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校风、学风的好与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又如梁荣幸认为,加强班级建设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前提、班级学风形成的基础以及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此前,网格化管理模式从“大社会”的广泛实践,逐步往班级管理领域延伸,包括清华大学、苏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在内的高等院校都将网格化管理纳入班级管理当中,并取得很好的成效。2018年10月以来,2018级各班开启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在此期间,经历了两次重构,基本建立了具备可操作性、科学性的管理模式。

一、班级网格化管理理论综述

网格化管理是治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2],其立足于基本的治理对象(社会、城市、班级等),将其划分成若干单元,各单元在横纵之间形成单元格,实现对基本治理单位的重新搭建。在重构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的联系,提升治理能力及治理成效。从实践来看,“治理单位的重构”“治理范围的分割(下行)”“治理力量的整合”是网格化管理的三大精髓。

(一)班级网格化管理的优势论证。1.网格化管理的立体性有效地契合班级管理综合性的特点班级管理是一个极为综合的体系,从实践来看,包括同学的意识形态、安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就业等。从各高校的反馈来看,班干部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因为班级管理体系构建的不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班长团支书任务偏重、班干部职责发挥不够透彻、各项事业完成效率偏低等状况。网格化管理“治理单位的重构”“治理力量的整合”的特点便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难题,网格化管理倒逼广大班干部进一步明确分工、理顺职责,据此发挥自身的优势及专长,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性[3]。2.网格化管理的共享性有效地契合班级管理协作性的特点班级的管理绝不是封闭的单向度活动,班级内部、班级之间都需要进行协助及信息共享。封闭的班级往往无法形成凝聚力和战斗力。网格化管理很好地发挥了治理单元间的协作能力、信息共享的速率。3.网格化管理的全员性有效地契合班级管理开放性的特点班级是由无数的个体构成的,尽管班级事务有个大体的范围,但班级的个体的多元性直接造就了班级管理的开放性。从实践来看,班级事务来源复杂,其处理过程、处理结果与同学们息息相关,因此不同同学的处事风格、处事习惯很大程度影响了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传统的管理模式强调班干部的“带头”作用,但往往“成就”了班干部的全能身手,而网格化管理不仅仅是班干部的独角戏,更调动了全体成员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可以高效、民主地进行班级管理[4]。

(二)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实践现状。在推行班级网格化管理之前,我们对兄弟院校的实践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分析。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其具有如下成绩与不足。1.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明晰了该理念落地的关键步骤从实践来看,首要的便是要设计一个管理模式,搭建管理平台,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各高校在本步骤上思路各异,其中在纵向层面,“团支部+辅导员+班干部”是基本的框架;在横向层面,班团分立、班团一体成为两大基本的取向。其次,组建得力的干部队伍是理念落地的中坚环节,各高校无一例外地重视干部队伍的组建[5],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危机应变、沟通能力。最后,颁行一系列措施、发表一系列声明作为理念落地的重要保障,包括搭建线上线下平台、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尤其是例会制度)保障网格化管理的有效运行。2.当前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第一,千头万绪,不成系统。从当前的实践来看,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没有形成一个可操作性较强的模式,暂未形成科学有效、立体成型的制度设计。第二,网格化管理的实践的导向侧重于“辅导员—学生个体”的连接以及班级管理事务的完成,不能很好地发挥班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职能。

二、班级网格化管理模式初探———基于实践的反思

(一)肇始:班级网格化管理理念如何成为共识。2018年,招生人数达176人,创近三年来的新高。2018级含3个专业(6个班级),每个班约30人。2018年,是作为千禧一代的“00”后们迈入大学校园的标志性年份,2018级的同学们往往有着远超前辈的碎片化知识储备以及获取信息的多元化渠道,因此其在团队协作上相对较差、较具个性,在学习认知上主动性较差、思路不清晰。从2018年9月份开始,辅导员不止在一个场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表达“班级网格化管理”构想,初步为各班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共识,意识到了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了尝试、调适、确立、巩固,逐步回答了“高职院校如何推行班级网格化管理”这一命题。

(二)尝试:班级网格化管理的第一次建构。“班级网格化管理”构想的初次实现是通过设置纪律委员会、技能与竞赛委员会、党建工作组、社会支持与思想引导小组四个管理模块而达成的。具体制度设计如下:从纵向来看,各班班委在班长的领导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1.各班班长作为网格化管理的中坚力量,主要负责全面统筹及监督各班委工作的落实;2.副班长与学习委员组成纪律委员会,主要负责考勤记录以及整肃班风学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3.学习委员与组织委员组成技能与竞赛委员会,组织本班同学参与校内外各级别竞赛,以赛促练,寻找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技能与竞赛委员会是极具高职特色的网格单元,高职院校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此以赛促练是很好的学习、教学形式。4.党建工作组由团支书、组织委员组成,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5.团支书与心理委员一道,为本班同学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化解较小的心理问题与情绪波动。当时考虑到各班皆为新生入校,对于工作熟悉程度有限以及最大程度保障更多同学参与到班级各项事务的管理中,基本上每个模块都是两个班委协同完成。在横向上,6个班的班长组织班长联席会议,定期召开碰头会,自主独立地进行工作交流,分享治班经验、交流治班疑惑;各班学习委员、副班长组成年级层面的纪律委员会;学习委员与组织委员组成年级层面的技能与竞赛委员会;团支书、组织委员组成年级层面的党建工作组;团支书与心理委员组成年级层面的社会支持与思想引导小组。实现了横向的切割,增强了年级中各班的联系。在本阶段,“级—班”网格化管理模式基本确立,但“系—级—班—块”的网格联动尚未建立。各班在实践过程中意识到:两个班委搭班子的模式有一定的弊端,诸如积极性不易保证、参与感不强等;“级—班”的管理模式无法很好地发挥朋辈的引领作用等。此时,各班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例如班干部分组联系同学,延伸了网格化管理的深度;轮值班干部模式,增进了同学们的共情及参与感。

(三)调适:班级网格化管理的第二次建构。各班的探索为班级网格化管理的深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经过2018级班长联席会议商定后,正式建议学生党支部根据前一学期的实践牵头推进班级网格化管理,自此进行了班级网格化管理的第二次建构。在第二次建构中,“系-级-班-块”的网格联动,以点带面、分层建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基本确立。在“系-级-班”层面,成立了2016、2017、2018级的自律委员会,自律委员会接受学生党支部的指导开展工作,其成员是各班的班委成员。根据此前实践,自律委员会的定位是同学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自律委员会设置主席团,各班的班长作为主席团成员,根据个人的专业及特长,分管纪律检查小组、学业成长小组、危机管理小组、党团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小组。各班的副班长组成纪律检查小组、学习委员组成学业成长小组、心理委员组成危机管理小组、团支书组成党团建设小组、组织委员组成文化建设小组,各小组之间协同开展工作、定期开展交流,在分管主席的统筹下开展班级管理。在“班—块”层面,各班将班上同学分成6个小组,每个班委担任各小组的小组长,密切联系同学。在网格中,班委作为负责人,一是充当民意调查员的角色,及时了解同学诉求,及时向班委会、班主任、辅导员反映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二是凸显服务作用,及时为所在小组成员提供精准、个性化的服务,增强班级凝聚力;三是发挥制度解读者、民主践行者的角色,让学校的规章制度入耳入心,让班级的决策更符合集体的意志;四是作为问题的发现者,由过去被动地应对问题到如今主动出击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班级网格化管理成效分析———基于各班的调查反馈

为了验证同学们对于班级网格化管理的感知程度,我们进行了涉及每一位2018级同学的无记名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68份,有效问卷为150份。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梳理,结果显示,当前班级管理网格化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主要表现如下:

(一)班上同学对于网格化的内涵及实施情况较为了解。在调查项目一及调查项目二中,我们设置了两个问题:“您了解什么是班级网格化管理吗?”“您知道本班实施网格化管理吗?”。其中对于“您了解什么是班级网格化管理吗?”,49.33%的同学选择了“了解”,50%的同学选择了“有一定概念”。其中36名班干都选择了“了解”。同学们对于班级网格化管理的了解程度是处于较高位置的,这也得益于班干部在各种场合宣扬班级网格化管理。对于“您知道本班实施网格化管理吗?”,32.67%的同学选择了“熟悉”,相对应的67.33%的同学选择了“知道但不完全了解”,一方面显示了近乎100%的同学知道各班在推行网格化管理,同时也说明网格化管理还需要加强解读,确保各位同学对于运行机制会更为了解。

(二)班级网格化管理对班级及个人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调查项目三中,我们设置了7个问题,包括4个宏观调查和3个微观调查。在宏观调查中,73.33%的受访者认为“网格化管理的效果”好或者较好;仅有2%的受访者认为“网格化管理的效果”较差或差。70%的受访者认为网格化管理对个人产生了积极影响。82.67%的受访者认为所在班级自主管理的效果好或较好。在微观调查中,93.33%的受访者认为班级的纪律情况好或较好;84.67%的受访者认为所在班级的学习状况好或较好;66.67%的受访者觉得所在班级开展的党团活动好或较好,22.67%的受访者(34人)认为开展的党团活动“一般”。从结果来看,网格化管理还是对班级及个人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其中学习及纪律状况的认可度和“网格化管理的效果”好或者较好、班级自主管理的效果好或较好的回应具有相关性。受访者对于调查项目四“您觉得以上感觉是否和网格化管理有关系呢”的回答进一步地回应了网格化管理的极好成效。46.67%的受访者认为以上感觉和网格化管理有很大关系,36%的受访者认为以上感觉和网格化管理有较大关系。总体而言,82.67%的受访者是认同班级网格化管理取得的成绩的。

(三)班级成员参与网格化管理的热情高。在调查项目五中,我们设置了“您觉得您是网格管理中的一员吗?”,90%的受访者(135人)认为自己是网格化管理中的一员。我们认为这是很高的一个比例,这也显示了同学们的极高热情。当然我们也从问卷中分析得出了网格化管理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您认为目前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存在哪方面的主要问题?”中,56.7%的受访者至少选择“宣传不够、解决问题不多、与同学们沟通不够、各网格没有发挥好功能、其他”中的一项。“与同学们沟通不够”中,超过五成受访者选择存在该问题。认为“各网格没有发挥好功能”占64.0%。

四、高职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实践策略———基于实践的重构

从整体来看,班级网格化管理适才刚刚起步,理论建构也尚在摸索之中。立足于本校,2018级的班级网格化管理实践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一)师生共识:明确网格化管理的价值与内容是推行班级网格化管理的首要步骤。班级网格化管理的理念虽于近些年不断普及,但从师生层面对其基本的内容、基本形式都不甚了解,仅仅是教师的一己之力,无法调动同学的积极性,班级网格化管理便失去了价值与意义。班级管理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此在师生间形成很好的互动机制以明确网格化管理的价值与内容,形成教师指导点化、学生推进完善的格局。当前的实践便是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改进弊端,最终调适、建构、巩固,使得每个学生在网格中都能找到自己,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都可以获得成长与进步。

(二)理顺职责:理顺网格化管理中个体的职责是推行班级网格化管理的关键环节。网格化管理实践中,每个网格都需要一名或者多名“领头雁”。如何让“领头雁”明确方向,避免无所适从,最为紧要的是要理顺职责。以班级实践为例,须明确班长为各班统筹之人,其职责是协调各环节平稳进行,对于重点项目,灵活地进行人手调配;贯彻和执行信息及监督机制,做好信息的收集及处理、派发工作。同样的,各网格组成成员承担相应职责,协同并进。

(三)模式设计:合理的模式设计可以合理地推动班。级网格化管理有效运行理清职责后,最为紧要的便是要建立合适的网格化模式。搭建网格化管理模式是一个考究理念和技术的过程,从实践来看,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能动性应当进行有效结合。大体框架应当由教师进行把握、统筹,而后续的建设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大多数工作有赖于学生的落实。

(四)细化任务:明确日常的运行模式是推行班级网格化管理长效化的有效抓手将模式搭建起来并不困难,难的是将其有效、长久的运行。为此,要明确日常运行模式,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展开工作,及时地对各个责任区域以及各个负责班干部进行考评、激励和培训,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唐迅.班集体教育实验的理论与方法[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23.

[2]张雨.基层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3):169-171.

[3]高振华.高校班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15-16.

[4]吕云超.高等学校团建网格化教育管理模式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8):20-22.

大学班长总结范文5

(一)决策科学是关键

班主任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对班级的调查情况,提出班级管理目标的总设想,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决策,群策群力,发挥班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学生自己认可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他们才能够积极地去遵守。当在开展一些活动或落实一些措施前,班主任都应充分征求学生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让学生带着兴趣积极参与。班主任要避免单纯按个人意志和经验管理,应该把经验与科学决策结合起来,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的顺利实施,实现决策的科学化。

(二)制度科学是保证

科学的制度是保证个体发展,使学生能够成为超越和创造现实社会的人的积极因素。班级制度要具有人文气息,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必须考虑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生活,主动地获得发展。制定的制度如班级公约、一日常规、值日分工、职责划分等要切合实际,全面周密,简单明确,运行合理。虽然各项制度将学生的行为进行了约束和规范,但在不影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前提下,能让班级每一位成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能有效地增强班级的活力。科学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能使学生受到教育,确保班级得以正常、高效和有序运转,达到制度育人的目的。科学的制度要利于班级管理向人文管理、学生自我管理迈进。

(三)方法科学是依托

班级管理的方法要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本,保障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一切外界的教育影响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内化才能转变为自身素质。班主任应该在班级建立一个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管理系统,明确每个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建设好班集体,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在学生参与班级问题的处理中,班主任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使学生不断地认识、教育和提高自己,营造融洽和谐的班级氛围。

二、精细管理铸品质

(一)精细管理的方式

班级精细管理是在充分吸收科学管理理论和当代西方先进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以班级面临的突出管理问题为导向,致力于为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提供系统的指导。它是在规范化管理基础上形成的“班主任—班委会—班长—小组长—每个同学”的管理网络方式,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二)精细管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此管理方式中,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的内在规律,依托《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本班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引导每个学生自主参与制定、完善并执行班级公约、文化建设目标、学期工作要点、激励机制等,使班级工作有章可循,确保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实施。这样,在持之以恒地落实过程中,就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上进心,增强学生的自控力。采取干部竞选轮换制,在班主任的指导和监督下,学生民主选举,培养一支富有活力的班干部队伍,并对新当选的班干部进行细心帮助,增强他们解决班级问题的能力,使班级工作正常开展。同时设立值日班长,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管理,将学生日常行为、卫生等纳入值日班长职责范围。采取班干部竞选轮换和值日班长相结合的管理方式,可让学生感到自己就是班集体的主人,扩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凝聚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公平、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奋斗目标。

(三)精细管理铸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

在班级精细管理中,班主任要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学生实事求是地实行有重点的分期管理,让教育目标呈递进式的设置,因材施教,因时施教。班主任应赋予每一个学生以成功的希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班主任还应细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引导、心理问题的疏导及科学精神的诱导,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向上的心理、高尚的情操、严谨的科学态度;精心设计各种有益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细节中领悟做人的道理,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竞争,让好的行为内化,铸就学生健康成长与适应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从而使班级具备遵守纪律和维护班集体荣誉的精神,形成勤奋进取、文明礼貌的氛围,拥有和睦互助的关系,构建成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三、总结

大学班长总结范文6

在高等学校,实验队伍一般是指负责实验技术的人员,其工作包括实验的前期准备、实验相关仪器设备的培训与维护、实验室管理等。当然,随着我们国家高等学校的发展,实验队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其职责需重新定位,实验队伍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必须参与日常的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实训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才能相得益彰。高校发酵工程技术综合实训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学专业老师与实验队伍配合默契,互相尊重,既分工又合作,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发酵综合技能。高校发酵工程技术综合实训突出的是接近实际生产,为此,高校要配套专项经费用于实验仪器设备采购及后期维护、实验队伍技能培训、实验耗材支出等,使实验配套尽量达到发酵实训要求。目前高校实验室改革已由课程实验室组建成为综合实验室或专业实验室。高校可统一协调,建立一个满足发酵专业教学综合需要的公共性实验平台。实验平台化,会让教学更加方便,对于学生,不同实验可以在同一实验中心完成,利于节省时间,方便交流合作,提高学习效率。

2实验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安全教育

高校发酵综合实训是模拟企业发酵车间的生产过程而开展的综合性实验,实验理论教学包括种子的制备、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种子质量控制、接种、发酵中间分析及代谢调控及产物分离纯化等内容,教学工作量大,难度高。为此,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购买高仿真模具进行形象教学,或者开展计算机虚拟仿真教学,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发酵相关仪器设备及整个发酵工艺特点;此外,可请仪器厂商或发酵企业的工程师开展公益性技术讲座与座谈,他们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仪器设备的理解往往最深入,其讲解更加实用且易懂。当然,由于发酵实训涉及到蒸汽和压力容器,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在教学时应把安全教育摆在第一位。应确实做到保证每位学生熟悉实验平台及周边环境,比如水阀、电阀、消防设施及出口位置,对学生进行消防培训,至少要求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灭火器的方法。对可能存在危险的实验,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好防护措施,如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实验进行时,应要求学生密切注意实验进展,不准随意离开岗位;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要有紧急预案,对一些常见的中毒情况应掌握急救措施。

3生产实训

3.1岗位设置和管理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模拟发酵企业车间的管理框架结构,设置车间主任、各工艺班长、普通操作工三种岗位,分别有教师和学生担任相应的职务,互相配合,共同完成生产实训的工作。教师任车间主任,组织实验平台生产实训工作,布置各项实验任务;学生骨干任工艺班长,完成主任布置的任务,抓好班组的生产管理,督查发酵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按要求做好交接班工作;普通学生为操作工,负责具体的实验操作,及时准确的填写岗位原始操作记录。

3.2全程模拟企业生产开展实训

实训往往以某一具体实例开展,如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色氨酸。原料采购,保藏及领用、仪器设备维护、生产工艺控制、产品质量保证等生产工作都是学生实训的内容,通过实训,学生明白企业是如何进行产品研发与生产的,知道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还能帮助学生自我定位,进一步提升其应职应岗的能力。

3.3实训考核

实训结束后一定要开展总结大会,肯定学生的工作和成绩,也应指出还存在的不足之处。不以成败论英雄,不能根据实验结果单纯的用成绩评判学生的优劣,实验结果均有偶然的因素存在,学生只有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才能算合格的学生。企业需要的是懂技术会创新的综合性人才。

4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高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工厂生产环节的实习和观摩,将课堂理论知识于实践认知相结合,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发酵理论知识。实验平台是模拟大型生产的小试环节,一般发酵小试后进行中试发酵实验,最后进行大生产,这还涉及到其他很多问题,如发酵车间的设计和改造,设备的选型,工艺放大的调整等,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知企业大生产,才能让其明确专业特色在企业中的作用。

5结语

大学班长总结范文7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控制;制度与方法

1设备安装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施工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面很广,学科跨度也很大,涉及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兴技术;虽有它的固有特征,但其通用性也很强,其施工活动从设备采购开始,涉及到安装、调试、生产运行、竣工验收各个阶段,直至满足使用功能或正常生产为止,而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因此直接关系到该建筑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机电管理制度的严格化,机电管理组织的健全化,不仅提高了工程安全保护性能,更加提高了机电管理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高效性。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运行状态和使用效果。在进行机电安装时,要严格落实施工要求,将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简单分析了机电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要点,研究探讨了提高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相关处理措施。

2制定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在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都要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骨干,对该工程所执行的规范、标准进行学习,并总结出相关的规范要点,重点学习,熟练掌握,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2)定期质量分析会制度,经理部每周或每月召开一次质量例会,由项目经理或总工程师主持召开,工程、技术、质量、材料等相关人员参加。项目经理部质检员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情况进行总结,项目总工(技术负责人)、专业工程师根据发生的质量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继续出现的潜在趋势,做出整改方案、措施。质检员做好《质量分析会记录》。做好班前质量交底会:利用每天的班前教育,工、班长或质量员,对前一天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警示,同时提出预防措施,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3)全员质量教育制度。(4)样板先行制度,所有工序施工前、新进场工人进行操作前都必须先进行样板工序、样板间、样板套施工,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后,方可大面积组织施工。(5)工序检查验收程序、制度,组织施工前,必须有技术方案、措施交底,明确施工方法、质量标准;施工时严格按交底要求实施。技术、质量人员随时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工序完成后,由负责施工的工、班长或质量检查员组织内部检查、验收。(6)原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质量验收制度。(7)做好关键工序技术及质量控制保证措施(详细技术交底或作业指导书另行编制)主要包括根据结构留洞、套管图绘制相应洞口、套管检查表,供施工和检查使用,配合施工中,电气专业人员随工程进度密切配合土建作好预埋工作,加强检查,杜绝遗漏,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看护。

3制定施工阶段质量的技术管理控制方法

3.1事前控制

(1)设计交底前,熟悉施工图纸,并对图纸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单位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2)参加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签认设计技术交底纪要;开工前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3)审查专业分包单位的资质;符合要求后专业分包单位可以进场施工;(4)开工前,审查施工承包单位(含分包单位)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符合有关规定并满足工程需要时予以批准;(5)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基准测量复核;(6)对工程的原材料、配件和设备,在使用前进行品牌等相关确认工作,并见证相关见证取样和送检;(7)负责对施工承包单位报送本企业试验室的资质进行审查;负责审查施工承包单位报送的其他报表。

3.2事中控制

(1)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或施工方案中明确质量保证措施,设置质量控制点;(2)应选派与工程技术要求相适应等级的施工人员;(3)施工前应向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保存交底记录;(4)工程师负责审查关键工序控制要求的落实,施工承包单位应注意遵守质量控制点的有关规定和施工工艺要求,特别是停止点的规定,于质量控制点到来前验收;(5)最终做到①工序交接有检查(抽查)、施工分项有方案、技术措施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②设计变更有手续、质量处理有复查、质量文件有档案。

3.3事后控制

(1)组织相关各方施工承包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分项工程验收;(2)组织相关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分部工程验收;(3)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承包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组织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承包单位参加的单位工程或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初验,施工承包单位给予配合,及时提交初验所需的资料。(4)提请建设单位组织由管理公司、监理、施工承包单位、设计单位和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等参加质量验收。在整个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从人、机、物、法、环、测六大因素出发。

4结束语

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制定项目施工的管理制度,同时运用具体的管理方法,使制度得到落实,任何施工组织,要维系正常的施工次序,少不了制度和方法这两个方面的相辅相成。无制度,便无规范;无方法,制度便无法执行,缺其一便无其二,就无法存在下去,工程就会出大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平,崔冠杰.国大型工程管理[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7.

[2]王胜万.三峡工程投资管理模式改革的实践[J].中国投资与建设,2007,6.

[3]马纯杰.建筑工程程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7.

大学班长总结范文8

选取《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第六单元的A篇“HowtoPrepareforEarthquakes”作为实践内容,授课时间2学时。实践对象分别是管理专业和机械专业的本科生。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分组讨论并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材料。管理专业男女生比例相当,英语基础比较扎实,相较于女生来说,课堂上男生的表现不太积极,较为沉默寡言;机械专业男生多于女生,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太稳定,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希望通过这次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自觉参与到课程设计及实践中,充分挖掘其潜能。两个专业的学生对于课文相关资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搜集整理———文字、图片以及影像各种资料几乎面面俱到,因此,上课初始便鼓励每组学生主动与大家分享自己准备好的内容。在小组讨论发言部分,两个专业班级中都是平时比较活跃的学生最先发言。由于这堂课正值“5.12汶川大地震”4周年纪念,大家感同身受,在先期发言学生的带动下,课堂气氛很快活跃起来,每组学生表现的都很积极,教师在听取学生发言的同时也参与了讨论。小组讨论后,要求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对各组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其中管理专业一名四川籍男生的主动发言引起了注意。这名男生平时比较内向,课堂很少与师生互动,这次能够主动发言,令人感到很欣慰。

接下来是教学部分,要求学生选择一名小组讨论中表现最好的学生以教师身份,结合小组讨论内容为大家简要讲授课文。在这一部分的教学实践中,两个专业的学生表现各有特点,任务完成的都比较圆满。在管理专业,英语成绩一般的班长被选出来讲授课文,他结合课文提出了以下问题。

(1)Ifyouweregoingtorentanapartment,wouldyouliketoliveonthetopoffloororonthefirstfloor?Why?

(2)Whatarethecausesofearthquake?

(3)Howshouldweprepareforearthquakes?

(4)Canyoulistsomeothernaturaldisasters?

并让大家看完一段关于地震的录像之后回答讨论。作为班长,这名男生的组织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是比较好的,虽然在口语表达上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却用自己正面的情绪感染了其他学生,大家配合的比较默契。因此,对于平时课堂气氛沉闷的管理专业来说,这一次的教学实践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机械专业的学生则以另一种方式“演绎”了课文内容。该班英语课代表要求学生以小组表演的方式生动地诠释课文,枯燥的文字以肢体和语言的表现形式活灵活现的呈现出来,效果也很好。

总体来说,这次教学实践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就整个课堂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始终处于聆听者、参与者、引导者以及课堂进程监管者的角度,对于学生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没有立刻打断纠正,而是在整个活动结束后的评讲中指出来。所有的学生课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说明学生是乐于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的。这样的教学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的能力,达到了发展学生作为学习者独立性的目的。

一次教学任务成功与否不是仅凭教师个人控制课堂就可以做到的,还需要处于这个过程中的每个学习者充分发挥作用。在这样的实践中,个人的经验知识得以互相交流,每个学习者有了发声的机会,教师从课堂支配者的位置“解放”出来,当知识是共用、由所参与者主动建构而不是灌输时,教师的主要作用就不是教导,而是合作与协调。这种重视学生发声的教学情境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赋权,使不同的意见可以自由阐述。赋权策略允许学生找寻自己的声音,并且发现权力的真谛。赋权教育学并没有消除教师的威信或权力,但它的确使教师的权力由控制转变为赋权。不过,在实施类似教学实践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平衡学生获得赋权的机会,尽量鼓励学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课堂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次教学实践自始至终都坚持贯彻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原则:赋权平等,参与合作,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同时,也发现了不少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个别学生无法正确认清自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实践活动中没有很强的参与性,有的则是个人表现不理想,更像是应付差事而无法融入其中。因此,在大学开设女性主义教育学相关理论课程,从女性主义观出发培养学生思考、批评及参与的能力,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