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财务管理范例

单位财务管理

单位财务管理范文1

关键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转型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导致财务管理的水平落后主要是财务会计团队比较落后,很多的单位将地勘专业技术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然而财务会计与地勘专业相差很多,在人才的应用中,很难有一定的地位。很多地勘单位都是被封闭的,开放程度比较低,跟市场对接的机会小,人才的引进机制落后,在地勘单位的内部循环现象较多。财务会计人员中,很多人的专业并不是会计,所以就造成即使人员很多但是专业的水平不足,导致业务能力低。地勘单位的老员工工作能力低,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新员工自觉性不足,所以就会导致知识结构和工作水平的落后,缺少创新能力。虽然可以应对简单的会计工作,但是对于财务会计制度更新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现在大部分的地勘单位都是打着事业的幌子,走着企业的路线,事业单位分类也正在进行改革。地勘事业和企业有两种会计制度,就会产生一定的弊端,在项目的收入以及成本费用的记录处理过程中都会产生冲突,这对项目的核算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不接轨,市场经济模式的多样化给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就导致财务管理活动不能顺利开展,不能满足生产经营对于财务数据的需要。地质调查项目都是专项资金进行预算,也就给财务管理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即使大部分引入科技,使用信息化管理,不过大部分单位的财务管理都是会计核算,还有的单位决策者对于财务的基本认识几乎为零,对于资金的成本和风险价值认识严重不足。但是面对财务管理的改变,从单位的领导人到财务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都是严重不足,这也是导致地勘单位财务情况落后的重要原因。有的单位还组建了一个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但是也没有丢弃传统的管理方法,对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用不便,所以财务管理现代化依然都是处在畅想中。由于事业单位的体制约束以及思想的封锁,所以就会使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拘泥于原来的形式,不过原有的财务管理承受风险能力不足。地勘单位也在像市场经济转化,而大部分单位都是采用承包经营责任制,所以有的资金就会进行循环使用,但是如果在合同审批或者资金的预算审批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在工程分包以及设备租赁还有材料选购等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力度,如果出现一些虚报费用或者套取资金等行为就会构成犯罪。地勘单位在市场建设中大部分都是买方,都是处在被动状态中,在竞争过程中都是处于劣势,但是为了争取项目有可能降低报价,继而导致资金周转不开,财务风险过大等问题。

二、地勘单位财务的转型

(一)改善知识结构

由于地勘单位的经营活动需要准确有效并且及时的财务信息,为此也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地勘单位的管理系统核心就是财务信息,而财务需要核算成本、控制支出、保证收益等,与此同时还要对于经营进行辅助决策,降低决策的风险,所以地勘单位之前的财务管理就会被淘汰,就是需要进行转型。要求财会人员不能仅仅是记账和编写报表,还要不断的去学习,积极参与培训,提高对于业务的理解,掌握相关的信息,从会计的思维和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于相关的对策及时提出意见,提高自身的价值,从根本来改变自身。

(二)更新财务制度

首先将企业作为标准,将原来所有的财务制度进行重新调整,将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减少内部的矛盾。其次就是建立一个将财务管理作为核心,将风险管理作为基本要求的内控制度,保证制度的结构严谨,程序内容清晰,从而更好的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对于内部的财务控制进行分开,比如资产、负债、财务风险以及成本等分离开来,可以更好的保证职务进行的效率和准确。然后就是完善财产的制度,禁止没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接触财产,对于财产定期进行检查并记录,从而确保财产的完整。接着就是要正确的处理好地勘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的关系,最好就是使两者互不打扰,并做好地质调查工作。最后强化对于风险的认识,建立一个风险管理系统,对于一些重大的投资或者股权转让等问题进行评估和报告等,及时的发展财务风险,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三)创新管理制度

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最终的收益,增强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各项资金支出管理的有效性,制定相应的项目评估管理办法,考核个人以及整个部门的业绩,对于单位的运营活动进行调整。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资金管理,将营业收入以及成本费用作为重点,全面的进行预算,将资金集中管理,财务信息化管理,对于预算的结果进行验证,也更好的降低了误差。建立一个完整的资金管理制度,并且带入奖惩机制,缩短项目的周期,将客户的信用进行管理。按照市场规则对资金合理使用,根据目标的规模有偿的使用资金,使资金的分布更加合理,周转起来更加快捷,也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了运营水平,也就产生了更大的收益。在发挥财务管理核心功能的基础上,还要创新管理的方法,进行投资理财,做好筹资融资,适应地勘单位的需要,达到提高地勘单位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地勘单位的改革变化。

三、结论

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还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地勘单位体制机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地勘单位对于财务管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会计管理建设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工作,需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建立一个适应当前经济形式的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制度,促进地质勘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林.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转型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06):117-118.

[2]杨永贵.论如何加快国有地勘单位财务转型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8,(05):150-154.

单位财务管理范文2

1、财务管理制度滞后

地铁建设初期,财务管理制度建立的基础是考虑如何建立健全地铁建设的财务管理制度,清晰进行地铁建设成本核算、保证地铁建设财务决算。集团化财务管理要求建立以集团角度结合财务发展战略的集团化财务制度管理。

2、组织机构不健全

由于地铁建设过程中,地铁企业核心职能比较单一,以地铁建设、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为重中之重,企业的机构设置比较简单,并且将很多职能混合放置在财务部门。随着地铁建设向运营及综合管理的转变,这样组织机构设置不能满足集团化管理的需要,财务管理的职能需要细化、集团化、专业化,可以考虑将投融资、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细化进行专项管理。

二、地铁集团化财务管理的意义

1、增强了地铁集团对下属公司的财务控制

地铁集团通过财务管理集团化,制定集团化财务管理制度,构建集团化财务管理平台系统等举措,可以加强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了解下属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掌握下属公司的资金流量,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保证地铁集团化、多元化发展。

2、增强了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与配合

地铁集团化管理运作需要集团及下属公司的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紧密合作。以集团企业管理部门牵头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财务部门牵头制定的集团化财务战略目标为主线,集团及下属公司各职能部门做好各自日常管理工作,做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相互间协作,完成集团化财务管理目标。

3、发挥集团的资源配置优势集团化财务管理核心就是资金集中管理,地铁集团通过集团化管理掌握下属公司的资金流量及状况,如果能将集团成员各自独立的资金循环形成集团及下属公司可共享的资金池,集中闲散资金加快资金流转,发挥集团公司的整体融资能力,从集团层面达到资源优化配置。

三、现有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种类

1、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此种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在集团公司,下属公司只有很少部分的财务决策权。这种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集团掌握下属公司详细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严格把控资金动向,有利于预防财务风险。但是这样高度集权式管理,不利于下属公司经营的积极性,工作独立性不强,会削减经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2、分权式管理模式

此种财务管理模式,集团公司仅对极重大事项进行财务决策和审批,下属公司有很强的独立经营及财务管理决策权。这种财务管理模式有利于发挥下属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调动其创新思维。但削弱了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财务掌控权,不利于资金集中、资源共享,难以保证下属公司经营管理目标与集团公司的一致性。同时弱化了集团公司的财务调控能力,可能导致财务风险。

3、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此种财务管理模式,集团公司处于财务管理的主导地位,是自上而下的多层决策的管理模式,下属公司在集团公司适度管理的基础上,遵照集团公司经营发展大方向,灵活把握自己经营策略及财务管理。这种方式下即体现出集团公司内部财务调控能力,又能激发下属公司积极性,结合了集权与分权的优点。但是在实际财务管理中,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平衡点是难于界定,应在经营环境中根据变化随时修正。

四、确立地铁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

随着地铁建设逐步发展,运营逐步开展,多种资源得到广泛开发,地铁企业也步入集团化财务管理阶段,确定地铁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需要考虑地铁建设及经营所处于的阶段、集团将来经营定位及发展战略方向等因素,结合内外部企业环境,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

1、地铁集团的发展阶段

地铁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要考虑到地铁建设及运营所处的发展阶段,因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有不用的财务管理策略相对应。如处于地铁建设阶段,工程建设是重中之重,主要集中以建设成本核算为中心,融资工作辅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如处于地铁运营初期,即要保证地铁平稳安全运营又要保证地铁建设如期规划,财务管理策略要利于运营初期的筹备及经营。如处于地铁建设稳定常态化规划和运营阶段,财务管理模式要做相应调整,多种资源开发经营形成了地铁集团有别于单一建设的发展方向。

2、地铁集团的发展战略

地铁集团化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也要充分考虑地铁集团的发展战略,如以地铁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布置,财务需要集中管理,特别要掌握资金动向。如地铁建设及运营同时进行,集团应选择集权式财务管理,要充分掌握运营的资金收支情况。当地铁集团多种经营、多元化发展,地铁集团的发展战略会大幅度调整,开发配套资源、多种经营都成为地铁集团迅速扩张的手段。这时应采用集权与分权适度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即保证地铁集团资金掌控,拥有重要事项财务决策权,又要充分激发下属公司积极性。

3、股权结构

地铁集团化管理的集权程度与对下属公司的控制程度紧密相关。如果下属公司是分公司或是全资子公司,地铁集团可以相对集中进行财务管理,跟踪资金流向,有利于集团内部全盘调度,资源共享,规避财务分享。如下属公司是参股公司,地铁集团可以相对分散进行财务管理,给予其适度的自主经营与财务决策审批权。

五、地铁集团化财务管理措施

1、建立地铁集团的财务核算中心,加强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管理是地铁集团化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贯穿着地铁建设、运营、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地铁集团应建立财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闲散资金,一方面可以规避资金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使闲散资金集中管理,并得到充分利用,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地铁集团财务核算中心在监控各下属公司资金使用情况的同时,可以统一调配资金,实现了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

2、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提升集团财务管理水平

地铁集团化发展,需要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全面预算管理不仅仅是单独对资金流的预测,更是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和规划,集合下属公司实际情况进行的财务筹划。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手段,其编制过程不仅仅是汇总,而是需要每一编制主体从采购、经营等涉及部门提取数据,根据企业经营计划进行总体财务规划,综合编制成全面预算报表。编制的全面财务预算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以起到事中监控分析、控制和修缮作用。

3、建立和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实现集团财务监管

地铁集团要实现统一的财务监管,需要引入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委派财务总监制度要在集团内部各部门间进行充分讨论,共同制定具体监管细则。委派的财务总监人选应首先在集团公司具有至少三年以上的工作经历,至少中级会计师以上职称。财务总监应定期接受集团公司的培训,培养成具有全局意识的财务管理者。财务总监委派至下属公司后,不应负责具体财务工作,而应根据监管职责对所在公司的财务制度、企业重要经营及财务事项进行监管。财务总监的人事关系应保留在集团公司,薪酬也应由集团发放。

4、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实现集团财务管理

集团化财务管理需要具备快速、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地铁集团应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引入成熟、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可以使集团公司及时准确地掌握下属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准确的财务决策。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应具有统一性、灵活性的特点,可以适应多种类型企业的财务核算,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二次开发的财务信息系统最为理想。

5、建立财务指标体系加强财务风险防范

单位财务管理范文3

 

医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医疗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效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企,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医疗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加强医疗事业单位的管理,对保障国家财政政策贯彻落实、促进医疗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是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长期以来医疗事业单位由于特殊的历史经济社会背景,受到政府行政化的影响其财务管理体制、会计核算制度、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等多方面与医疗事业单位现实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直接影响着医疗事业单位职能的发展。必须不断深化医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革,加强医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现医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科学创新。     一、医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与单位变化的新情况不相适应。首先,一些医疗事业单位在名义上是有财务管理制度,但是涉及到少数的报销费用和审批及会计岗位责任制方面的管理,缺乏完整的规范制度。其次,医疗事业财务管理方面观念意识淡薄,执行时不能严格遵循制度、按照程序办事和有效的监督。新旧财务没有得到很好的衔接,以至于财务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不利于财务管理制度性的发挥。   2.忽视预算管理工作,资金挪用时有发生。医疗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预算过程中一定要合理规划,严格按照国家的制度规定编报预算,然后根据项目需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允许出现挪用、超支等其他浪费行为。但目前许多医疗工作单位忽视预算资金管理,编制预算时不能很好地结合本单位业务发展需要,往往简单地在上年的基础上,加大一定的数目,预备给上级主管消减,不同程度地背离了编制目的。部分项目缺乏广泛合理的科学论证,造成实际支出与预计支出的差距,随意挪用于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资金使用效果。   3.资金监管不力,导致资产浪费与流失。医疗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比较重要且全面系统的工作,需要专门部门进行管理,但是目前许多医疗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资产监管部门,而是由财务、后勤与行政等多家部门共同配合管理,这样容易形成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的局面,导致资产管理工作放粗,如财务部门实际上只发挥了其中资金的收支工作,对资产整体的情况以及资金支出的效益与收益,资产是否闲置浪费或使用效率低下的情况掌握不够。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购置轻管理,以及管理手段上的封闭落后,往往造成资产或资金的流失与浪费。     二、加强医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1.完善医疗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建设,规范财务行为。为进一步规范财务行为,医疗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制度规定,结合医疗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特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及会计业务处理的具体办法,并认真实施,不断完善,使单位业务管理及会计单位业务处理更加完善。   2.曾强资产管理意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医疗事业单位资产是组织开展医务活动和完成行政工作的物质基础。加强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加强资产管理,能够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医疗事业发展中的作用。   3.健全制约机制,发挥财务管理监督职能。医疗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加强医疗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最重要与最关键的客观要求与管理措施,是提高医疗事业单位经济效益的基本保障。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医疗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力度,做到按章办事,如加强对会计人员岗位责任、财务处理程序内部稽核与牵制,资产清查与处理、费用报销、应收付资金等薄弱环节的控制力度。

单位财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地质勘查;财务管理;财务风险

一、地质勘查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的重要意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地质勘查单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供给,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其他行业相比较,地质勘查单位在成立背景、工作目标以及所处环境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些不同也就导致了地质勘查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工作时具有其独特性,与其他单位有所区别,特别是受以往经济体制的影响,地质勘查单位往往市场化程度较低,同时企业规模也很大,人员构成也比较的复杂,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此外,地质勘查单位的业务是一项综合风险比较高,同时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的一项工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风险,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的要求会进一步的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变得更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能否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控制,成为了关系到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能力水平的重要内容,也对地质勘查单位的顺利运行和良好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地质勘查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研究工作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二、地质勘查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工作时主要面临的财务风险

(一)发展战略不够全面

地质勘查单位在性质上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企业的发展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存在的一些政策保护情况,导致其直接处于一个垄断的地位,这就使得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良好的风险意识,对于市场定位也缺乏明确的分析,企业在开展市场运营工作时表现出了能力水平偏低以及协作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地质勘查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的地质勘查单位都能够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完成战略目标的部署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地质勘查单位在制定发展战略目标时,依据不够充分,导致当市场情况出现较大的变化时,企业缺乏有效的手段去应对变化,战略目标的调整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化都不够及时,致使地质勘查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工作时面临较多的财务风险,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盈利能力有所欠缺

由于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地质勘查单位是作为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以差额拨补为主,这就使得地质勘查单位在盈利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随着地质勘查单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政府部门支付的费用也在不断地降低,但地质勘查单位的实际应力能力并未获得大的突破,仍然有所欠缺,自身的造血能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也使得地质勘查单位因自身经营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资产结构不合理

在地质勘查单位资产结构方面,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筹资方式不当。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时,企业未能够对不同的筹资方法进行全面的对比和分析,导致这些筹资方法的优缺点表现的不够明显,一旦选择了与本单位特点不符合的筹资方式,不仅会导致企业的违约风险提升,造成信用损失,还会使得息税前利润降低,导致企业出现财务损失问题。第二,负债期限结构不当。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时,负债期限和结构问题的存在,很有可能导致勘查单位所筹集的短期资金被应用到永久性资产中去,或者是出现长期资金被应用到流动性资产当中去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会给企业的负债期限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问题,不仅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也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四)市场信息不对称

在地质勘查单位运行的过程中,领导层在开展运营决策工作时,其信息主要是来源于外部市场,引起勘查单位对于市场信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通常情况下,市场发育的程度越高,其信息的透明度也就会相应的提升。但从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市场经济在我国发展的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市场信息的透明度还有待提升,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还是客观存在的,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质勘查单位财务风险概率的提升。此外,在地质勘查单位运行的过程中,部分关键信息是比较难以获得的,还有部分信息即便可以获得,但企业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这些客观情况的存在,都会导致地质勘查单位获得信息时受到阻碍,地质勘查单位在制定决策时由于缺乏准确的信息支持,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决策,从而引发财务风险的出现。

三、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的应对建议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化战略

为全面提升地质勘查单位的抗风险能力,第一,需要从整体进行考虑,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市场意识,并提升它们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整体服务水平都获得提高;第二,地质勘查单位还需要做好资源分配工作,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以及技术创新能力,使单位的整体管理能力提升,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妥善的应对政策变化所带来的问题;第三,企业需要做好财务监管工作,避免出现纳税风险,并安排专人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在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合理的避税工作;第四,对员工进行技术能力培养,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

(二)提升盈利能力

通常情况下,地质勘查单位所获取的费用是由国家发放的,因此可能会收到一定的约束,出现的结余额通常都是很小的,因此,地质勘查单位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确保其能够得到良好的收益,全面提升应力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充分的发挥技术优势,做好勘查工作;还需要地质勘查单位面向市场,将工作成果进行商品化处理,以此来确保更好的实现盈利目标,全面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根据实际情况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

同其他传统行业相比较,地质勘查行业有着综合风险高以及投资期限长这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这也导致了企业在开展营运资本策略工作时,要求也比较高。企业一定要根据工作的实际情况全面贯彻筹资匹配原则,并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对资产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实现收益和风险的平衡,只有这样的筹资策略才是最适合地质勘查单位的策略,才能降低财务风险,提升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四)建立健全信用评估体系

在地质勘查单位运行的过程中,是比较容易出现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的,特别是在应收账款这一向上出现的概率更高。因此,地质勘查单位一定要建立健全信用评估体系,以此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情况导致的财务风险,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此外,地质勘查单位还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将考核内容落实到相关业务人员,将个人业绩与回款情况进行挂钩,以此来全面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风险管控能力

地质勘查行业对于财务工作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企业为了提升财务管理能力,还必须要做好工作人员的培养工作,以此来全面提升他们的风险管控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企业需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做好人员管控工作;第二,做好团队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第三,做好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重点培养工作。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地质勘查单位一定要转变观念,提升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林.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转型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6).

[2]陈慧敏.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途径[J].经济师,2018(2).

单位财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公路养护

1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1管理现状

1.1.1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因为事业单位体制,违法违纪事件极易发生,且大多和内部控制相关联,通常为控制范围不全面、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等。主要存在下述表现:其一,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内容中,并没有纳入重大事件,因其控制内容不够全面[1];其二,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范围中并没有纳入二级单位,所以很多人会进行资金的违规使用、非法集资等活动,是因为钻了二级单位掩护之下的空子;其三,很多企业并没有严格执行建立起的内部控制制度,因其不够严格,所以其仅仅是一个摆设。

1.1.2财务信息指导性不高、前瞻性不强

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是提供科学依据用于企业的各项决策,其本应是指导性部门。然而记账、报账等范围,是当前很多企业财务部门集中范围,其并无对数据行财务分析,单纯是核算会计数据,所以出现财务信息指导性不高、前瞻性不强的局面。并没有向企业领导提供反映很多的经济效益分析、企业融资筹资能力、成本测算、负债能力测算等,对企业领导行财务信息决策产生极大的不利作用。

1.1.3有待提升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因新时代下企业获得大量兼并,所以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多样化,也对其提出全新要求。然而,在重视财务监管人员及科研之下,很多企业却忽视了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企业建设及发展中的财务管理地位。于是造成有关工作人员知识老化、业务素质不高,发展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其对企业健康发展产生制约,阻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2]。

1.1.4不健全的财务制度

当前我国企业规模快速扩张,并没有极大程度上获得相应发展。企业及各部门预算在财务工作中并没有尽可能细化预算项目,无规范、科学、严格的编制财务预算,所以通常情况下预算会成为一纸空文,编制与执行预算两张皮,因此随意于预算执行过程中提升开支标准、扩大范围。企业基于此体制下,上收所有财权,缺乏开源、积极争取资金的能动及主动性。

1.2财务管理存在问题

1.2.1财务管理监督管理缺失

因企业并未建立健全监督及管理制度,所以当前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造成没有到位的企业管理基础工作。下述为具体表现:尽管一些企业已经将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起来,然而实际操作中并无完全依据有关制度运行,仅仅是流于形式[3]。基于这样的背景,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培训,有关财务监管人员根本没有时间去参加,也没有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他们法律意识较淡薄,没有了解很多知识,所以账簿设置不规范、科目不正确等问题可能出现在他们身上[4]。除此之外,因财务监督机制在一些企业并未建立健全,造成很多白条入账现象出现在个别企业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企业经费长时间紧张。

1.2.2财务预算能力不足

重要的财务管理职责存在于我国的企业中,因此需落实好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充分认识其责任。因此需贯彻财务管理工作方针,培养有关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和预测的能力。但是工作的全局和整体性在实际工作进程中难以获得实践,影响到财务资源的运作效率以及预测工作的合理性。

1.2.3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在进行财务管理的工作中。企业工作人员需准确进行风险预测,对财务管理及经营风险进行充分认识,同时掌控其工作体系。除此之外,部分财务人员在对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并没有制定出风险管控方案,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乏个人管理经验,所以对管理工作的实际工作效果产生影响,将管理的难度增加[5]。

2加强公路养护单位财务管理

2.1财务内部职责划分、管理的完善

在公路养护单位中,财务部门是单位资金控制最后环节,同时是其关键管理部门。基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下,需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实行财会管理及财算职能分离,基于单位管理层统一领导。

2.1.1会计主要职责

具体完成结账登记、核对账目、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明细账,完成财务主管交办的工作。会计需做到账务的处理手续完备以及数据准确、账目清楚。坚决杜绝对账目中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的编制,及时处理及化解,上报单位会计主管。

2.1.2财务主管的职责

协助单位领导做好其财务工作。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同时组织制定相应设施制度的细则。负责提出财务分析报告,监督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供领导参考[6]。除此之外,还需组织及审批各项目预算决算,参与拟定单位重要经济合同以及原辅材料供应计划。审查财务报表,负责财务监督。

2.1.3出纳主要职责

单位的收付款业务需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实现对国家现金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基于具体收付款业务中。关于库存现金的限额规定,严格依据现金管理制度执行,及时送存银行超出超过部分。坚决杜绝现金收支中以白条冲抵现金或坐收坐支的行为,同时严格票据管理制度。需经财务主管及单位主管领导的同意,方可出具支票。将完善的银行存款账目建立健全。在对每一笔收付款业务经办之前,出纳员均需查实凭证中的项目和金额,复核收付款凭证。妥善保管各种印章。对于财务人员而言,精通业务无疑是其必备的素质。在财务管理中,公路养护单位的财务人员需不断学习新经验及知识,开放眼界、掌握外语、加强电算化知识的学习,适应对外业务工作需求。

2.2创新思路,拓展融资空间

需大量资金用于实现公路养护的长时间发展,因为现如今很多公路存在较大的养护资金缺口,所以造成预防性养护工作开展时间长,养护的力度不够,当公路遭受必须修复才进行,主要是因人员配备不充足、养护的资金不够,更加凸显出养护任务与资金矛盾。基于此需发挥好资金保障职能,开拓融资的渠道,创新融资思路,坚持群众、地方、社会等共同凑资的方式,努力提高生财聚财的能力,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进行好资金保障职能,承担起各自的职责,落实好融资思路。合理利用外资。针对于公路养护资金缺口的问题,可通过国际组织及外商投资的方式,加大对公路养护及交通事业的发展。应用企业发行债券,实现对企业短期内资金紧张和不足的解决,积极优化企业的债务结构。了解清楚企业的内部资产和预期收益,盘活存量资金,应用业存量资产获得收益加强公路养护的投入,以及实现合理化投资。针对于养护资金不足的问题,可选择银行贷款解决。除此之外,可引入商业保险资金,应用交通基础设施回报稳定特点,解决养护资金不足。

2.3加强财务人员素质

在事业单位内控中,财务管理人员是其关键性职员,勇于进取,具有很强的责任感是工作人员需具备的。会计要认真仔细进行管理工作,如主动学习新的管理知识,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经济情况,积极制定有效的核算方案,共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健康发展。

3结语

在个别财务人员的头脑中,因为近些年受到拜金思想的影响,他们的头脑中有严重的享乐主义思想滋生,对人民群众及我国财务制度的利益产生严重的侵害。基于此,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人员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道德修养,加强理论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坚持廉洁自律,时刻牢记工作职责,做遵纪守法的财务工作人员,提高公路养护事业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俊敏.新形势下公路养护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184-185.

[2]郝军魁.关于国省干线公路管养单位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日常会计核算和对接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2015(36):246.

[3]王学智.加强公路养护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探讨[J].商,2015(39):70-70.

[4]孙建军.论如何做好公路养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J].财经界,2016(20):235-235,321.

[5]张文峰.在当前形势下浅析交通运输行业基层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J].中国经贸,2015(11):184.

单位财务管理范文6

1.1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普及,尚待完善。很多的事业单位对市场经济体制也处在懵懂的状态,仍然在试探和探索。对经济体制的不了解,导致没有科学的制度和方法来进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依靠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经常出现较大的误差和错误,实际资金收支状况和财务统计结果大相径庭,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收益,也是阻碍事业单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的事业单位财务“后结算”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在资金使用前没有制定良好的计划,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一些事业单位也只重视资金使用的表面用途,忽视了单位内部的资金结构和使用情况,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难以提升。

1.2在很多的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人员都是由上级来决定的,这些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水平难以得到保证,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无法做到有效的监管作用,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预算外、预算内财政资金,这两种资金体系是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形式,是相互分离的。对于预算内财政资金来说,事业单位一般比较重视,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统一的管理、划分和安排的,资金使用范围比较明确。但是,对于预算外的财政资金,由于是按照单位实际收入来进行管理,在安排和审核的过程中,具有比较大的随意性,管理比较混乱。

2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从上面可以看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要积极的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才能有效的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内部,应该加强财务的预算和编制工作。单位应该仔细选择审核人员和预算编制人员,因为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涉及到诸多的管理层面,项目比较琐碎和复杂。不仅仅是员工应该参与到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中来,各个部门的管理人员也应该积极的参与,通过预算编制工作,管理人员能够有途径了解自己的工作重心,因为这些管理人员才是财务预算的实际执行者,所以在预算工作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和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这些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编制工作的事先顺序,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减少交流、沟通和了解工作内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一些事业单位仍然没有普及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仍然大行其道。比较新颖的方法例如“弹性预算”等方法使用并不广泛,虽然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记账、算账”的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这些方法的使用就是变相的承认了传统财务管理方法比较合理,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沿袭这种方法,导致新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得到普及,阻碍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所以,事业单位应该摒弃传统财务管理方法,增加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因为他们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如果没有会计证,就严禁参加财务管理工作。刚上岗新人,事业单位应该进行培训和考核,这样,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在财务管理系统内部,要完善工作责任制度,每个财务管理人员都应该分工明确,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相互之间进行监督,发现不好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

现今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数据,基本只能了解到财务预算进行与否,而其中的主要信息无法显现。事业单位应该与国际接轨,采用现今的财务管理制度,保证可核算性,有效的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对于自己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事业单位应该适当的公开,接受公众的监督和评价,吸取好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透明财政”措施的普及,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积极的关注社会上的财务管理信息,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做出贡献。

3结束语

单位财务管理范文7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在新经济形势下,事业单位想要顺利推进各项业务,就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当前工作中暴露出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时,还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模式进行创新,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新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

一、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阻碍

(一)预算管理欠佳

预算是财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财政部门要求部门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大多数事业单位还采用的是基数法,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管理随意、违规违纪的情况层出不穷,在预算编制时,习惯性地粗略估算一个大概值,导致数据模糊、不精确,出现虚报支出、套用资金的违规操作。支出审批时,审批人员态度随意,甚至以权谋私,虚报数据,巧立名目将资金私吞,中饱私囊,利用公款旅游、高档消费,“专款不专用”的现象经常发生,缺乏对资金后续使用的跟踪调查,很多项目就是因为资金预算失误的原因而半途夭折,难以达到预期中的效果。

(二)缺乏财务管理意识和资产管理理念

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的核心地位,应付差事、消极怠工,只注重基础财务工作,没有对财务工作进行一个长远的规划,导致单位资金运用不当,严重背离了事业单位为人民服务的本质,有损其公益性。事业单位资产主要包括有形和无形两方面,有形资产管理中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管理权限和责任没有作出明确的指定,管理人和使用人往往分不清楚责任的边界在哪里,没有对资产进行优化配置,严重浪费了资源。财务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地对资产进行盘点,对资产的处置问题没有按照相关流程进行批报,资产流失问题严重。

(三)内部控制力度不够

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仍有很多事业单位不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适应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相应内部控制制度,上层领导对财务部门不够了解重视,没有将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合理分工,票据管理混乱、印章随意就能加盖,审批流程形同虚设,监督制度不健全,使得制度流于表面,名存实亡,出现“账外账”,等违规行为,导致资金管理混乱,执行力低下,内部制度失去了约束力,严重影响了项目绩效考核。

(四)会计核算管理不规范

有的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涵养不够,或是专业能力与单位需求不符,无法及时有效地完成业务,账本记录不完整,重点不明确,记录格式不规范等情况导致效率低下、决策失误,严重影响财务工作的有效展开。

(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财务管理本身复杂程度比较高,对于管理人员所提出的要求也较高。而由于历史原因,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方面表现为单位领导者对财务管理不重视,对国家相关财经政策法规了解熟悉程度往往不够深入全面,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也不完善,导致很难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在财务管理方面出行较多问题。加之自身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不严肃,在管理过程中不重视监督具体业务,且对于财务支出许多单位所制定的审批制度并不严谨,对于不必要的开支不能进行强有力的控制,造成经费支出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会计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的意义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对事业单位的自律要求也在进一步提升,将其权利限定在一定范围内,致力于将权力关在笼子里,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新形势下,扫黑、除恶、打击力度也在加强,过去那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走走流水账的财务报表只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发展中被淘汰,事业单位应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财务管理创新,以适应时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在日益完善,事业单位的发展依赖着市场,不可能完全脱离市场单独生存,我国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也进行了创新与变革,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会计严于律己,充分发挥岗位职责。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当适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进行财务管理创新,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创新方法

(一)全面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

一方面,从事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应当有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权威认证证书,经过企业岗前培训,达到要求标准才能上岗。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人才招聘的时候,要注重把道德素质放在第一位,应严格审核应聘者的证书,以及其具备的相关财务及财经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其进行继续培训,完善人才的福利待遇体系,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另一方面,增强领导干部的财经法律法规意识,带头严格遵守国家的一系列法规制度,采取财务公开透明的方式,在内部监督下,更好地展开财务工作。最后,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教育培训,要求其掌握丰富的电子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对并及时进行更新,做到财务管理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熟练地对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加工处理,促使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二)系统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财务部门内部的制约机制,使财务工作能够顺利展开,相关人员的经济业务事项和财务事项职责权限相分离,相互制约的同时又相互监督。比如严格预算编制,使其具有前瞻性和全面性,满足单位实际需要的同时将每笔支出精细化,若没有特殊情况和上级领导的批准,不做预算调整,防止超支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明确凭证、账簿的装订和保管,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标准编制、报送、保管财务会计报告,推行公务卡结算办法,使单位报销流程制度化。

(三)引进先进财务管理工具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采用以“预算、分析与决策”为主的“管理型”模式,科学地对风险予以识别和评估,并做好相应的控制措施,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分析方法和经验,创新出一套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道路。

(四)严格实施财务管理监管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时,应着重注意对其的监督策略,对单位的各项经济行为进行有效监督,保持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避免因监管不力而导致的财产流失,制定符合国家要求的实施方案,保持财产信息完整和资金有效使用,促进事业单位健康长远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创新,全面提升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并积极引进先进财务管理工具,科学有效地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预防资金流失和资金浪费,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娜,陈晓霞,黎海峰.基于新形势下有效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J].时代经贸,2019,(09):42-43.

[2]夏敏.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J].中国商论,2018,(02):86-87.

单位财务管理范文8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组织单位经济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也是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为适应社会发展,财务相关的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来保障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本文将概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动态,总结目前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深度剖析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1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动态

在19世纪90年代末,国家颁布实行了第一套会计制度,有效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积极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但由于国家财政改革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持续推进,原有的会计制度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国家出台了新的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1适用范围宽泛

我国事业单位包括各类行业,原先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把每个行业及经济类型明确划分,以致每个行业都有适应本行业的会计统计口径,无法对所有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统筹规划,缺乏可比性。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这一方面进行改进,有了统一的会计口径,可以应用到各行各业,有利于会计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比较,促进事业单位的各行各业都加强财务管理的意识。

1.2核算内容精准

“精”是指核算内容更加精细化,“准”是指核算内容对事业单位更具针对性。19世纪的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简单,所以会计核算体系也不复杂。这样大致的核算内容使得事业单位中所涉及到的部分内容无法核算。为满足事业单位核算的高要求,新会计制度增添了部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内容更加细化,解决了核算难题,帮助财务资金得到合理使用,提高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1.3实际运用突出

在旧的会计核算中,经济实质与法律性质相矛盾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现象的最终核算方式在旧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新会计制度不仅强调了实质重于形式的重要地位,并将这一要求和规则纳入会计制度,突出了会计制度是为实际运用更好服务的准则,同时也保持了事业单位之间核算的一致性。

2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事业单位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较为薄弱且十分不稳定,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财务管理制度不严格

在执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过程中,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及时制定。新的资金管理和使用方法已经习惯且十分熟练,形成了思维定势和固化行为,出现凭经验办事的现象,以致适应新会计制度的改革方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那么,不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直接影响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进程。同时,缺乏科学、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对新旧财务账目的信息真实性和衔接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管理制度的不严格,使得财务人员的职责分工也不明确,工作态度也会有所松懈,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严谨性和权威性,阻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2.2预算管理落实不到位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顺利运行的基本核心之一,那就必须加强预算管理的落实。但是部分事业单位还没有建立负责预算的一个专门机构,即使有也往往流于形式,弱化预算管理机构的职能,常出现预算结果过高或过低的而导致活动开展时资金不足的现象。管理人员对预算编制不够重视,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程度较低,损害了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增添预算管理推行的难度。另外,缺乏绩效管理理念,对于预算执行的流程、进度和完成情况的监督不到位,预算效果大打折扣,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工作质量,制约资金高效的使用效率。

2.3资产管理要求不规范

从近几年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审计中发现,资产管理的要求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新会计制度更新了会计科目,但财务人员还是按以往要求来划分。重视购置轻视日常管理。若资产丢失,无法追究责任。在账务处理上,不及时、不真实,因捐赠、维修、更新而形成的资产不及时甚至不入账,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不能真实体现。内部控制薄弱,财务人员职责不明,对固定资产、原材料、半成品等资产管理效率不高,利用率低。不结合实际,购置高配资产,长期闲置不用,浪费现象严重,也可能滋生腐败现象。因更新换代而对旧设备随意处置也成为事业单位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

2.4财务人员素质不够高

财务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关系到会计工作质量的高低。但事业单位人员的专业素养总体不高,法律意识、风险意识及财务管理意识也不强。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知识时常更新,一些会计人员不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导致不了解政策法规不能灵活运用,业务处理也不够得当。有的财务人员仅通过参加速成班考取会计证就参加工作,缺乏系统的学习。此外,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的新方法一时难以掌握并在思维上发生转变,对待新的工作内容不求甚解,与实际经济状况脱节,敷衍工作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在职业道德方面,少部分财务人员存在作假账、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法律意识淡薄。

3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方法探讨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工作迫在眉睫。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3.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意识

旨在规范单位财务行为,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事业单位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实际的经济情况及管理要求,健全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如领报制度、资产审批、财产清查制度等。首先,要明确且具体规定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职权界限,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其次,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要切实加强,督促其尽快适应新会计制度新内容、新方法。最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各财务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且相互牵制,以保证单位财务管理状况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该制度必须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严谨性和简单化,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不断加以完善和改进。

3.2构建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过程环节

预算管理工作由预算的制定、执行、监督、考核等环节组成,事业单位要全面控制每一个环节,逐步构建一个完整的、有效的预算管理体系,以实现单位战略目标和资产高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首先,明确企业总预算目标,结合自身资金状况、经营状况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算编制,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择最佳方案;其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关注执行状况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分析、调控,实现经济活动效益最大化;最后,事业单位可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使得预算全过程可视化,对预算的各个环节实时监督和信息共享,有效降低经济行为的盲目性,也有利于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和效率,提升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3.3加强资产管理规范,完善资产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想要对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先有一套与自身实际相适应的资产管理制度,用于对单位资产的购置、维修、使用、报废处理等统一管控。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明确资产管理负责人的具体职责,强化其资产管理的意识。加强日常管理,对固定资产作好科学评估和折旧,定期核实、清点,变更的资产及时确认核对、入账记录。流程化办理相关手续,严格执行资产管理要求,避免资产流失。同时,完善资产监督机制,外部管理部门要相互联动加大对资产的监督力度,内部也加强管理和监督,内外结合确保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充分掌握各项资产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3.4培养法律责任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人员法律知识的灌输,督促其严守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提高个人素质,有力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挖掘财务人员刨根问底的精神,有利于激发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充分了解企业整体的运营情况,追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度。而且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非常高,除了要懂得预算会计、成本会计,还要懂得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等全方位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定期开展对财务人员的新专业技能锻炼和沟通培训,加强财务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促进财务人员与预算部门的有效沟通,履行财务管理职责,为管理者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事业单位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想要在市场经济中继续发光发热,必须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要主动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顺应时代潮流,多措并举,积极响应国家会计改革的号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以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虞岚.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