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管理范例

产品质量管理

产品质量管理范文1

[关键词]搬迁初期;产品质量;PDCA

1前言

为响应珠海市“工业西进”的战略,2012年珠海醋酸纤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纤公司)全面启动了搬迁扩建项目,在国内属行业首例醋纤企业异地搬迁项目。与以往新建醋纤企业不同的是,珠纤公司异地搬迁面临着新系统、新设备、新形势、新人员等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如何在搬迁初期,快速稳定产品质量,发挥新厂效应,达到甚至超越以往产品质量水平,需要不断摸索和尝试。

2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在搬迁部分投产后,生产部门组织生产过程中发现在质量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迫在眉睫,继续解决。

2.1面对新系统、新设备,老的经验不灵了

搬迁项目针对生产系统及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新。同时信息化的改造也增加了MES、PI等数据及生产经营管理系统,设备上替换了老的卷曲压力调整模块等等。面对全新的系统和设备,许多老员工反馈,老经验,不灵了。比如主控系统的界面及配油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前的配油调节的经验完全用不了;上油槽的改进也使得外油调整的经验不再灵验。经验用不上?使得质量异常时的调整显得效果不明显或滞后。

2.2新形势、新人员却没有统一标准

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用户对于丝束质量的要求更加严苛。同时为了应对搬迁中不愿随迁人员的离开,公司招聘了一批新员工,整个生产部门新员工占比约28%。新员工对公司高标准严要求的意识不足,与老员工质量标准存在差异,在严苛的市场质量要求形势下,明显出现了不达标情况。

2.3推诿扯皮,不担责任

新厂投产,产品质量必然会有波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波动多久,波动多大是完全可以有效控制的。在搬迁初期,面对质量问题,“新厂投产,产品质量必然会有波动”成了许多人的借口,形成了“有问题,怪设备”、“有问题,我们解决不了”、“这是工程师才能解决的”等等极其不负责任想法,丧失了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主人翁精神。

2.4破罐破摔,没有动力

由于主人翁精神的缺乏,导致各平行岗位之间、各运行班组之间对于岗位关键指标的关注度下降。别人做的好是运气好,没碰到异常;自己做不好是运气差,总是碰到异常。因此失去了你追我赶的动力,对于别人为什么做的好缺乏研究,不愿改进。

2.5问题多多,没有有效闭环

投产初期,面对新系统、新设备,有很多细小问题需要操作工及管理人员处理,导致对于质量问题的专题分析、研究、跟进、调节等出现了“时间少”、“粗调整”等不符合精益管理要求的情况,对于异常处理的跟进不及时。调整到没到位?调整有没有效?是否需要更高层次的技术力量及资源支持?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监管,质量问题未形成有效闭环。

3解决方案

针对投产初期面对的这些质量管理问题,相关质量管理人员

积极应对,主动思考,在改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针对初期投产阶段的质量管理体系——“一四三一”体系。体系依托于PDCA的持续改善原理,针对投产初期的突出质量问题,制订了对应的管理方法和工具。针对上述提到的投产初期面临的问题,通过一项工作,四个制度的办法来对应解决。

3.1文件梳理——把方向

针对“面对新系统、新设备,老的经验不灵了”的问题,采取了文件梳理这一项工作。老的经验不灵了说明对于新系统、新设备而言,以前的做法不再适用,因此对操作规程、设备说明、业务流程等相关文件进行重新梳理,使之适应新系统、新设备,对员工的工作作出明确指引,把握好工作方向。

3.2岗位工作标准宣贯——树标准

针对“新形势、新人员却没有统一标准”的问题,在文件梳理完成后,通过岗位工作标准宣贯制度,来完成标准的统一和落地。制度规定,每轮班各操作岗轮流带领岗位人员学习岗位标准的方式,不断强化并加深印象,使岗位人员知道,工作,应该做成什么样子。

3.3产品质量主操负责——定责任

针对“推诿扯皮,不担责任”的问题,建立产品质量主操负责制,明确规定和岗位相关的质量指标就是由岗位主操来负责,落实属地管理,岗位范围内出现的问题,主操必须有关注、有处理、有反馈。值班长则对班组各岗位主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工程师则对值班长进行监督检查,由此打通了问题处理的通道,使责任明晰,推动岗位主观能动性。

3.4优秀岗位示范管理——学对标

针对“破罐破摔,没有动力”的问题,首次提出优秀示范岗管理制度。针对每个岗位,建立了相关的KPI考核指标和重点关注指标,每周统计上墙,在看到谁做的好的同时,也能明确看到与标杆的差异在什么地方,利于对标改进。同时,月度统计,做的最好的岗位将被评为优秀示范岗;季度统计,得到两次及以上优秀示范岗的岗位,季度考核加分,排名最后的岗位对应减分,通过正向激励,消除破罐破摔的观念,在新厂的特殊情况下,扭转颓势,形成你追我赶的新状态。

3.5周运行分析例会——做闭环

针对“问题多多,没有有效闭环”这一问题,在初期,每周二举行运行分析例会,将周一统计发现的异常进行任务分派,并落实到责任人,限期整改,并在下一周的会议上进行回顾,以此来形成闭环,此时会议主要承担工作安排的角色。在后期,当大家对于周统计等方式习惯以后,将运行分析例会调整到周五召开,主要回顾周一统计的异常,是否已经有所好转,此时会议主要承担工作效果检查的角色,对于未改善的抓紧时间再调整,避免产生连续多周异常的情况。通过一项工作,四个制度的办法,对员工形成了“做什么、做成什么样、谁来做、谁做的好、做到有没有效”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框架构建好了,需要有内容支撑,因此采用了“三个报告”来实现对质量管理的效果检验。即“质量周统计报告”、“工艺参数周统计报告”和“生产运行周分析报告”来分别对质量、工艺、运行的情况进行检验,以便及时作出调整。有了框架有了内容,如何保持效果的固话,采用了“一个表格”的形式,即“质量分析改进措施表”。由岗位主操对岗位对应指标的改进情况进行记录,工程师对改进效果好的措施会进行固化,比如要求班组形成单点课等等,再将好的做法补充到对应的操作文件中,形成新的文件,新的文件再宣贯,员工就知道新的标准是什么样的,主操再对照标杆,检验效果,过程中又会有新的好做法体现出来,以此循环,从而保证了质量改善的可持续性。

4成果与效益

4.1快速稳定了产品质量

搬迁扩建项目结束后,通过上述管理模式,及时稳定了产品质量,各项参数指标在投产2个月内达到以往水平,个别指标表现优于以往水平。

4.2减少客户影响

在搬迁投产后,通过及时科学的管理,未发生任何质量事件,确保了新厂产品质量对用户使用体验产生最小的影响。

4.3指导扩建项目

形成了具体方法,为2018年扩建部分投产提供了良好的质量管理经验。

5未来建议

珠纤公司的异地搬迁项目在国内属于首例,没有相关成熟经验借鉴,因此还存在某些方面不足,比如投产后重点关注出厂指标的波动性,但未留意到个别内部指标较老厂有所偏低,造成部分用户使用消耗增加。另外珠纤公司搬迁项目与扩建项目并行开展,边生产边建设的模式、大量扩招的人员变化等等也对于生产质量管理产生影响,借鉴时需针对自身情况做相应调整,不可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赵斌.QC小组活动促进企业质量文化提升的浅析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8).

产品质量管理范文2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

0引言

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检测工作质量,所谓质量控制就是针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实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主要检测对象为蔬菜、水果、粮食,由于在运输过程中这些农产品很容易出现腐烂变质现象,造成了不能食用的结果,情况严重的话还会严重威胁到人们健康和生命,为此,对于这种情况,要检测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此,实验室还要对样品质量进行针对性控制。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在实验室质量控制方面的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相关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检测,结合当前的检测结果判定以及现阶段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实际情况,为未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1]。为此,相关部门必须要确保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的权威性和准确性,通过合理科学的使用农产品实验室监测技术,就必须要控制各种影响检测侧结果的因素,更好的确保将实验检测中的误差都规划到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更加准确的确定监测结果,最大化的满足检测数据的权威性和精确性要求。

2直接影响实验农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

在实验室中,相关的实验室检测人员要合理的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进一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此同时,对实验室检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专业的技术知识、高超的技术水平以及较为熟练的实验操作能力等[2]。在进行具体的试验时,还要严格的要求实验人员能够按照相应实验室准则以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准则。针对于新进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各方面知识的考核后,才能进行单独实验检测。

2.1实验室设备产生的影响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实验过程中,会使用到诸多的仪器设备,其中包括:样品制作仪器、抽样设备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软件等。这些试验设备会严重影响实验的最终检测结果,为此,在实验室中使用仪器设备时,都必须要结合仪器设备的作用制定正确的使用方法说明[3]。还要设立专门的档案信息资料管理库,将每一个设备的使用次数、使用情况以及在使用中出现故障的相关记录。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一些大型的精密仪器进行有效保养和维护,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2.2实验室中所使用的试剂和材料所产生的影响

仪器设备是实验室中最重要的支撑,试剂和材料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合理科学的实验检测结果中实验室中所使用的材料和试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相关人员在实验室中要高度重视采购试剂的环节,严格把控质量问题,更好的保证试剂质量能够符合实验的基本要求,在实验室试剂管理过程中,还要额外注意很多问题,比如:可以结合试剂的基本特性,合理科学的选择装置物,根据不同的试剂在温度、阳光以及湿度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要严格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合理科学的控制试剂与材料的存放条件。

2.3实验室的环境产生的影响

实验室环境主要是由环境条件和实验设施两个部分组成的,为了顺利的展开实验就必须要具备适应的实验室环境,确保能够得出更加准确的实验结果[4]。因为实验仪器要有一定的环境要求,所以要具备特定的实验仪器环境。

3有效提高实验室对农产品质量的控制方法

3.1合理控制实验室内部质量

在实验室内部控制是提高实验室在农产品质量控制方面较为容易的控制方法,贯穿于实验的整个过程,所以要严格执行控制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设立专人的人员进行实验室内部控制,在此期间一旦发现问题,必须要及时的进行解决,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能够让实验正常顺利的开展下去,进一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2有效控制实验外部的质量方法

我们一般将在不同实验之间合理的对比测试结果现象称之为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工作人员要积极找出结果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而实验室外部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实验室之间自行组织的活动,技术人员要选择相同的检测方法来对比实验室内部和实验室外部[5]。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让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稳定持续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就必须要做好当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更好的为政府排忧,为广大的人们群众解难,加强在农产品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结合当地检测市场的最基础发展需求,在实验室中要及时的更新并添置更多的仪器设备,进一步加强检测人员的新技术,培训新的方法,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检测能力,最终实现优质的服务质量和高质量的检测结果,从多个方面赢得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艾合买提江•买买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换版中注意的事项[J].新疆农业科技,2019,(03):41-42.

[2]覃事玉,帅云,占丽平.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内审和管理评审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业,2018,12(11):130+133.

[3]吴玥霖,曾睿.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及机构考核准备工作初探[J].农技服务,2017,34(24):196-197.

产品质量管理范文3

(一)产品质量义务的概念

产品质量义务是指产品质量法规定的生产者、销售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作出一定行为和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要求。网购是销售者直接向消费者提供产品的过程,主要涉及到销售者的产品质量义务。根据《产品质量法》,销售者应当承担以下产品质量义务:

1.进货时的产品义务,即销售者在进货时必须查明货物的质量、合格证、生产日期、认证标志等是否完整齐全,拒收不符合产品质量法的产品,坚决抵制伪劣产品。

2.销售前保证产品质量的义务,即销售者在进货以后、销售以前对产品质量负责,不能忽视可能引起的质量问题。

3.保证符合产品标识的要求,不可另起炉灶,假冒产品标志。

4.不得销售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产品和失效、变质的产品,不得伪造产地,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不得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的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

(二)网络销售中违反产品质量义务的表现

在实际网络交易过程中,违反上述产品质量义务的行为时有发生,其中最常见的为以伪劣产品假冒知名产品,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1.假冒知名商标。

例如,网上热销的“某”红枣产品,大部分为假冒产品,2009年,郑州市查封大量仿冒的“某”红枣产品生产销售窝点,其中90%的仿冒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

2.以伪劣产品冒充名牌正品进行销售。

以网购中日益兴起的海外代购为例,据报道,海外代购的许多产品均是名牌产品的真瓶子灌入假产品,海外小票、IP地址均系伪造。

3.产品与说明不符,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对皮鞋、毛绒布制玩具、羊绒针织服装等14种电商产品进行抽检,502批次中近三成产品不合格。其中服装类产品成分含量不实情况严重,11批次号称羊绒服装的产品未检出羊绒成分。

二、网购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网购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由于其交易平台的特殊性,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因此比传统交易中的商品更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产品展示过程存在缺陷

网购产品以图片、文字说明进行产品展示,而图片和文字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选择性,一些商家的图片并不是实物拍摄,而是直接复制使用其他商家的图片,极易混淆消费者的直观感受。即使是实物拍摄的图片,也无法全方位展示产品的质量情况,且为了达到美观效果,多数产品图片会进行后期修饰,消费者仅通过图片也无法真实掌握产品尺寸、颜色等重要信息,给一些商家创造了销售问题产品的机会。

(二)网络数据易修改

多数网购消费者习惯通过已有的产品评价来确定产品的质量,由于网络数据可以任意编辑,一些商家会将差评更改为好评,或为自己提供大量好评,以此误导消费者的选择,掩盖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的事实,使产品质量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

(三)商家身份难以确定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多数网络交易平台提高了商家入驻条件,要求入驻商家需提供身份证信息、工商注册信息等。但这些信息的提交只是以数据的形式在虚拟的网络上进行,难以确定其真伪,而大部分购物网站只是向买卖双方提供交易平台功能,缺少足够的人力、物力对商家信息进行验证、把关,难以确保商家的真实身份,一旦网购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相关监管部门仅根据商家在网上的注册信息并不一定能找到其本人,给后期的监管工作造成困难。

(四)法律的规定存在不足

作为新兴的销售方式,网购从出现到繁荣,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法律的制定却未跟上其迅速发展的步伐,直至2014年,网络销售者工商信息公示、发票出具等常见问题才在《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指引》《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和部门规章中作了明确和具体的规定,且虽然上述法律和部门规章规定了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时的责任承担主体,但对于具体的赔偿方式、数额等并未作明确规定,不利于惩罚措施的执行。

三、网购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

为保障网购产品质量,维护网络交易秩序,需要平衡销售者、交易平台、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能和义务,建立权责统一、三者各司其职的质量管理制度。

(一)制定法律明确销售者、交易平台的义务

1.销售者法律义务

网店商家是网络交易中的销售者,与传统实体商家相比,网店商家最大的特点是身份的真实性难以确定,这也是网购产品质量难以追责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颁布《网络交易管理办法》,规定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并在其网站首页或者从事经营活动的主页面醒目位置公开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者其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但是却未规定违反“工商信息公示”义务的后果,对于个人商家的个人信息公示也未有体现,这使得“信息公示义务”条款缺乏必要的强制约束力和执行力。因此,法律应对网店商家的身份验证制定更加严格的标准,完善网店商家“提供真实身份证明”义务的规定,并规定违反后果,对提供虚假身份证明和工商注册信息的商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2.交易平台的法律义务

交易平台毕竟不是专门的审核部门,通常情况下只是提供产品交易中介和技术支持服务,让交易平台确保销售者身份的真实性在实践中仍有难度,因此,法律应强化交易平台的网站管理和技术管理义务。如规定交易平台应发挥网站管理作用,完善现有的商家信誉体系,通过对差评或投诉次数累计到一定程度的商家拉入黑名单等模式淘汰不符合条件的商家。

(二)发挥相关部门的管理监督作用

产品质量管理范文4

关键词:机械加工;质量管理;因素;改进措施

0引言

科技水平的高速增长也推动了机械加工产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攀升,机械加工对零件加工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机械加工产品质量越来越好、产品性能越来越完善。但是企业在不断追求高水平机械加工技术、高质量机械加工产品的同时,也往往忽视了企业产品质量管理对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影响作用。导致很多企业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高端技术人才和先进加工技术水平实现高端产品生产,但是由于企业缺乏系统、完善的产品质量管理、产品服务体系,导致生产处的高端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或者不符合产品市场潮流。因此要提高机械加工企业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不仅仅要加强机械加工技术创新和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更不能忽视产品质量关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因此,本文针对上述机械加工生产背景,首先对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和完善措施进行梳理总结。

1机械加工品质管理问题分析

1.1人为因素

人是参与机械加工的直接要素,与机械加工产品质量息息相关。目前,很多机械加工企业就职的员工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对产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学习不到位,加工出的产品报废率很高,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降低了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度。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在不合格产品的加工过程分析报告中指出,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人为因素都是非常低级的错误操作,例如计量单位错误、计量数据读取错误、工件划线错误等。报告中指出,这类错误与生产人员的技术水平无关,是由于操作人员忽视产品质量管理学习、工作态度不严谨导致的。另一方面,不同部门在交接加工工序、产品质量需求等工作对接时存在信息偏差,导致机械加工部门制造出的产品质量、尺寸不符合客户需求。这种情况是由于企业的职能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的,导致机械加工部门基层员工承担了很大产品加工风险。

1.2设备因素

设备是机械加工的另一个主要参与要素,与产品质量息息相关。虽然企业可以通过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开发、引进、应用各种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但是如何将这些先进的机械设备与目标加工产品很好的匹配到一起就需要企业从设备管理角度去入手。当前,机械加工企业关于设备管理方面存在共性问题如下:①机械加工设备随意更换,没有特定的审批、工艺设计校验流程,导致设备与产品需求不匹配;②机械设备出现故障需要更换配件,由于采购部门和设备检修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采购部门采购回的设备配件不满足设备检修需求;③设备的日常检修、校准、维护管理工作不到位,机械加工设备的精密性要求越来越高,如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保养,设备实用性能降低,产品质量也会不达标。

1.3原材料因素

机械加工是将各种合金材料加工成具有特征尺寸、形状、结构组成的产品,原材料也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对原材料的监管力度不到位,导致原材料标示、辨识出现混乱,则会出现原料材料与目标产品要求错位的情况,导致加工出的产品不符合产品质量需求。有些企业原材料质量管理没有执行严格的物资管理制度,材料的入库、出库、领用、返还等没有执行物资管理体系,导致材料经常会出现冒领、误领的情况出现。有的企业存放原材料的库房没有对对原材料进行分类摆放整理,如按照原料材质特性、原料入库时间、原料使用计划顺序等,导致库房材料堆积混乱,造成较差污染。除了原材料库房管理出现制度缺失以外,采购部门也是把控原材料质量的关键部门。采购部门对原材料进行采购时,往往依赖于供货商的合作经验,没有对每次供货材料进行质量核验,导致出现产品质量事故时,责任划分不清晰。

1.4工艺因素

有些机械加工作业承担的项目较为简单,或者项目合作次数很多,因此加工组织管理人员忽视了生产指导流程,在加工生产前没有组织项目技术学习,也没有按照组织生产流程下发技术指导文件。虽然有经验的员工可以适应这种情况,但是一些新员工在没有生产文件指导时盲目加工,就会出现机械设备校准不合格、选择参数不合理、加工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导致产品质量缺失。有些员工为了赶进度,随意提高机床的给料量和加工转速,也会降低产品的合格率,甚至出现设备安全事故。其次,很多机械加工项目作业时间跨度较长,有时需要根据客户临时更改的产品需求要对机械设备参数进行调整。而受到质量管理水平不足影响,产品质量更改要求文件和产品加工工艺文件不能够同步,产品的技术状态没有及时更新,导致机械加工部门制造出的产品存在滞后性。

2机械加工品质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2.1强化员工参与质量管理意识

机械加工产品质量的控制不仅仅依赖于机械设备加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整个企业的员工都参与到机械加工生产当中,从提高科学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强化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几方面入手。针对质量管理部门,要根据机械加工实际生产需求和企业现状,制定并完善岗位操作规程,产品质量管制度,并建立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监督岗位操作规程和产品质量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涉及到机械加工生产部门,企业要积极开展教育讲座、技能培训、专业考核、产学研结合等活动,采用不同体系培训方式对员工进行技能强化。制定严格的奖励、激励、惩罚制度,提升绩效考核工资站工资总额的比例。在绩效考核中,不仅将绩效考核工资与个人的加工产品数量挂钩,还要与产品质量、批次产品合格率挂钩。质量管理部门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加工产品数量、批次产品合格率和产品质量设定不同的加权系数,得到最终的绩效考核奖惩工资。

2.2重视产品生产过程策划

在完成一次机械加工项目生产周期初期,首先与合作方确认好产品技术指标以及产品质量检测责任义务。确认好后,企业要组织生产部门、质量管理部门、采购部门等核心部门对产品的加工生产进行规划,对涉及到原材料材质需求、原材料数量需求、机械加工周期、机械加工工艺参数、加工前的机械设备校准等做出详细的规划,并形成完整的产品生产技术方案。如果生产的产品,机械加工部门没有足够生产经验,在组织生产规划前,开展局部生产调研工作,以确保制定技术方案的准确性。形成的生产技术方案不仅是指导机械加工生产的重要参考,它还需要对不断加工出的产品进行质量评估,根据产品质量变化情况不断调整机械加工工艺。所以,生产技术方案是动态变化的,即时在全面开展机械加工工作期间,也要需要各个部门全力配合,不断优化技术方案。经过前期一段时间的产品质量优化,技术方案调整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重心要转移到产品质量检查、生产监督控制方面。①根据项目需求对产品进行抽检,制定程序文件对产品质量进行存档、公示,既作为产品交接凭证,又是奖惩考核依据。②要对加工出的产品进行分类保管,做好入库出库统计工作确保产品数量质量符合合作方需求。③质量管理部门要确保最终的生产技术方案落实到指导生产中,及时组织产品质量检测部门、设计工艺部门与生产部门协调,确保各个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通性。④要强化机械加工生产工艺,确保各个机械性能、工艺参数不会出现大幅度变动。

2.3加强产品生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机械长时间加工周期内产品质量的统一性,质量管理部门要根据管理制度和技术生产方案对产品加工过程中进行管控。定期组织开展技术讨论会,整合机械加工生产情况、产品质量、机械设备性能等各种信息,分析总结信息,形成产品整改报告。此外,经过长期、高强度加工作业,员工的生理和心理都容易产生疲劳感,工作时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既会导致对应批次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也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管理部门要根据项目生产规划情况,合理制定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安排,确保员工的基本劳动权利。

3结语

除了机械加工设备的先进性和生产技术人员水平,机械加工生产的产品质量管理也是决定机械企业产品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关乎到企业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是否具有继续发展壮大的潜力。本文,从当前机械企业关于产品质量控制存在的共性问题入手,提出了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改进措施。然后,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质量管理部门及时沟通、了解各个部门反馈信息,不断整合信息完善管理工作,确保质量管理工作切实促进产品质量提升,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明.机械加工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4):120.

[2]罗猛,王晓云.机械加工生产现场质量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7(5):68-70.

[3]张振海.石油机械加工与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4):199.

[4]王东升.石油机械加工制造的特点及质量的有效控制探析[J].石化技术,2018,25(3):300.

[5]张世君.全面质量管理在机加工分厂的实施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7):56-57.

产品质量管理范文5

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维修、养护、拆除、回收的全生命周期。混凝土作为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使用寿命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因素诸多。当混凝土试块检验不合格时,需要对该批次混凝土应用部位进行整改,而目前在行业质量监管方面,难以做到混凝土试块与混凝土浇筑部位的精确匹配,难以达到有效整改的目的,难以保障目标建筑的安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质量不可追踪溯源,预拌混凝土企业质量控制体系不规范,生产配合比与试验配合比不一致,无法知晓生产配合比实际情况。二是,施工单位现场取样不规范,有的项目甚至不取样、不做试块,监理单位不按规定现场见证,现场混凝土质量控制手段缺失。三是,第三方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试验不规范,出具虚假合格报告。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无疑是新基建向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提出的新要求。打造以“AIoT+区块链”为核心的质检模型与监管平台,提供面向企业、集团、行业、政府、群众等多级监管体系,通过非接触式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率,持续提升监管工作效能和服务能力。

1智能物联相关技术及应用

1.1物联网

物联网(IoT)是各种新型传感器、RFID、GPS、红外、激光、毫米波、二维码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利用物联网自动采集代替人工输入,进行原始数据采集,防止人为篡改与造假,保证监管数据的真实可靠。

1.2区块链

区块链本质是通过随机散列(也称哈希算法)实现链接,后一个区块包含前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一个区块与一个区块相继接续,将账本记入区块,形成的结果就叫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预拌混凝土全生命周期质量溯源,为混凝土质量溯源提供“抓手”,准确抓取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生产过程、运输过程、现场浇筑等全要素、全过程、全场景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实现混凝土产业链的智慧化管理,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1.3机器视觉

机器视觉是用机器代替人眼进行目标对象的识别、判断和测量,主要研究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机器视觉技术是一个综合的技术概念,包括视觉传感器技术、光源照明技术、光学成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模拟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等。机器视觉的特点不仅在于模拟的人眼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完成人眼所不能胜任的某些工作。机器视觉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快速、便捷、可靠、远距离、非接触与智能化,对提高质检的一致性、生产的安全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以及实现企业的高效安全生产和自动化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机器视觉的智检,将显著降低砂石料、混凝土质量人工抽检工作量、劳动强度,提高检测频次与精度,提高生产配合比的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

1.4大数据

大数据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具有“5V”特点,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价值(Value)、真实(Veracity)。通过数据筛选、清洗、挖掘、分析、统计,发现共性数据、异常数据,满足工程质量监管需要,及时解决暴露出来的工程质量问题,实现透明公开、多方监管、实时、快速处理的目标。大数据与物联网紧密关联,数据多由物联机器自动产生,数据分析处理快,数据挖掘价值大,可以不需要人工直接参与,比较客观真实。同时人力消耗的减少也可以大大节约监管成本。

1.5智能物联(AIoT)

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结合给我们带来了AIoT,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它能够产生新的算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尤其是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物联网、机器视觉、边缘AI、云AI、大数据等技术相互结合,可提供多场景质检解决方案,如砂石过磅智检、搅拌机内坍落度智检、车载坍落度检测、现场施工智检等。

2全生命周期监管解决方案

基于智能物联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解决方案是一套结合了物联网、区块链、机器视觉、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混凝土行业全生命周期,打通上下游,综合提升质量监管能力的解决方案。保证了从原料出厂到生产、运输、施工、运营、回收全链路取代人工记录,每个环节实时监测,数据全程可追溯。通过原材料过磅感知采集,可应用于原材料品检、综合治超、源头治超。利用车载感知采集,可应用于交通安全、超重超速、通行管控。运用搅拌楼感知设备,可应用于配比投料、水电油耗、产能比等行业监管。通过环保感知设备,如温度、湿度、噪音、粉尘、水质,可应用于环保监管。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包括原料品质、生产配比、设备运转、预拌品质、途中品质、施工品质、现场取证、试块追溯、质检告警、监管处理、后期跟踪,实现企业自律、同行监督、政府监督、群众监督。混凝土行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

(1)在原材料出厂进厂环节,结合计算机视觉、AI技术、基于大数据的调度推荐算法,对混凝土企业的原材料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跟踪与管理,自动对车号、采购单、原材料品类与质量进行一致性检测。

(2)在生产与质检环节,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用计算机视觉与嵌入式技术,代替人工质检与信息录入,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使整个流程更加高效准确。另一方面,通过数据的积累结合深度学习,学习配比与最终强度的关系,得到强度预测模型,反向指导生产配比,在保证质量达标的前提下给出最优配比建议,大大节省了原来因无法预测质量而添加的冗余原材料成本。

(3)在搅拌车运输与施工环节,通过运用计算机视觉与电流等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替代人工快速检测坍落度、扩展度,并能实时反馈搅拌车内当前坍落度,指导司机进行时间规划与外加剂补偿。

(4)在运营与后期材料回收环节,基于区块链的前期所有流程中的归档数据,可以根据混凝土批次唯一码或嵌入式芯片,追溯到产品的全流程跟踪数据,从原材料到生产、运输、施工,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以进行追溯与倒查,彻底杜绝了业主缺乏有效监督手段的现状,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出现质量问题后无法分析问题原因而导致的扯皮等现象。

3应用场景与实践

3.1原材料出厂与入厂场景

通过生产计划智能推算原材料采购计划,审核通过后推送给原材料供应商,原材料出厂时,结合计算机视觉、AI与智能地磅,自动核验出厂原材料与采购单所要求原料的品类与数量是否一致,同时可根据当地政策进行源头治超,原材料运输车进厂,摄像头识别车牌连接云端数据库智能匹配原材料供应商和采购单,此时车辆上方的摄像头对原材料进行拍摄传往边缘计算设备进行预检,检验所运送原材料类别与采购单是否匹配一致,原材料质量是否合格,预检结果会实时回传到相关人员和设备,预检不合格则可采取不放行或其他手段,并对图片和检测结果进行归档。

3.2实验室质检、现场抽检与巡检

运用移动端原材料质量检测APP,利用机器视觉,在线实时识别砂石级配、颗粒形状、空隙率等原材料量化指标,试验员在实验室或厂内巡检时,只需要通过APP或小程序,对待检品进行实时拍照检验,识别结果会实时回传,为质检人员对供应商质量评价提供依据,为工艺人员做配比调整提供实时数据,并可以一键生成检测报告。通过配比调整提高骨料密实度,降低水泥用量,提高强度保证率。从而帮助混凝土企业节省成本、优化品质,同时减少碳排放。

3.3搅拌车运输场景

通过运用计算机视觉与电流等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替代人工快速检测坍落度、扩展度,并能实时反馈搅拌车内当前坍落度,预拌混凝土企业、施工方、搅拌车司机,均可实时查看搅拌车内当前坍落度,指导司机进行外加剂补偿。并且结合GPS信号,与调度算法,给相关方提供时间规划建议,大大降低了断车、压车现象的产生,杜绝坍落度经时损失、工地加水导致的混凝土品质下降情况,同时减少碳排放。

3.4施工场景

通过施工方APP,施工方各角色可以通过移动端在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线下单,跟踪订单状态,追溯订单生产、质量等数据,进行在线签收。结合GPS信号,实时掌握搅拌车位置、坍落度等信息,方便施工工地进行场地调度,通过移动端全局掌控施工进度,安排泵工、管工等角色的进场工作。通过现场多方见证取样、芯片植入、拍照取证、试块养护,试块质量全流程的跟踪管理,实现对各角色操作记录的追溯。通过施工方APP,大大提高施工方的信息实时性、对称度、透明度,大大提高了施工方的工作效率,降低质量事故率、压车率、断车率,提高生产企业与施工单位的互信度。

3.5第三方质检场景

一方面从数据源头出发,所有数据均由数据生成处直接采集,如直接接入工控、压力机、工业相机采集真实数据,生产流程与质检环节保存数据+图片+单号+操作人+时间戳的完整证据链,最大限度减少人为篡改数据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提供了第三方质检环节的数据留存入口,通过规范数据内容与格式,结合二维码或嵌入式芯片等技术保证了“一试块一结果”,以及检测现场的视频取证,杜绝了第三方质检机构试验不规范或试验结果造假的情况出现。

3.6生产指导与大屏展示

通过对工控数据的实时采集,得到真实的生产与消耗数据,防止人为篡改,结合传送带上方架设计算机视觉设备,实时监测生产所用骨料级配等数据,为操作人员提供实时准确的配比建议或自动进行配比调整,同时整合了完整的生产、消耗、质量、销售数据,汇总成大屏进行图形化展示,一方面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撑,另一方面也为政府监管提供数据支撑。结束语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新技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向建材产业链融合渗透与快速落地。从销售、生产、采购、施工、物流等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环节进行智能化革新,并将它们扩展到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实现跨越空间、时间的限制,在全社会范围提高资源获取、配置能力和使用效率。展望:

一是通过扩展和实施混凝土智能工厂系统,可以接入生产质量数据,配方数据,在产量数据外对质量数据进行全面监管。

二是通过车辆智能化改造、扩展施工方服务,提供智能物流服务、智能工地服务,可采集在途、工地现场质量监测。

三是通过扩展原材料服务,可提供混凝土生产原材料的溯源及质量监管。

四是通过智能调度服务,可采集搅拌车辆物流信息及交付情况。

长远目标:利用汇聚智慧工厂、智慧工地、智慧砂石、智慧物流等大数据,打造智能建造监管平台,服务于智慧城市。

产品质量管理范文6

【关键词】企业;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方法

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塑造品牌的着力点,在当前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必须加强对产品质量的重视和控制。良好的产品生产管理方法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制,并在设计到销售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必须认识到当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完善。

一、质量管理概述

质量管理发展到现代结算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到三十年代末,这一阶段为起步阶段,也是质量检验阶段。第二阶段是40年代到50年底啊末,进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进入到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第三阶段是从60年代至今,进入现代质量管理阶段。企业产品生产质量管理已经从事后检验延转变成抽样检验和事中控制等形式,质量管理工作涉及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检验等不同方面,检验方式以及重点关注层面的转变,有效提高企业产品合格率,从而为企业节省大量生产成本。企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产品的检验是重要工作之一,良好的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并且企业更好的获得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详细信息。当然在产品质量是由于生产和设计不标准造成的,设计阶段和生产制造阶段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设计工作决定产品的质量和等级,而制造环节是对设计阶段的实践,所以在设计阶段做好质量预防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将质量管理工作前移,重点对在事前和事中加强管理和控制,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出现几率,而不是将所有工作、资源以及精力浪费在查找和补救上。

二、企业产品生产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质量意识问题

质量意识是要求企业工作人员必须考虑产品是否满足客户最终需求,同时还要考虑产品的设计的简易性和可行性。基层生产人员应当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对进行操作,当产品生产完成后,需要对产品组装的瑕疵问题进行检查,以保证产品质量,并且在对产品进行组装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组装流程进行,从而降低产品的废品率。为更好的提高产品质量,还应当对质量和经济的关系进行明确,只有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当前部分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不高,导致生产中质量管理工作效果不高。

2、质量管理知识教育问题

企业要想实现良好发展,需要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质量管理知识教育工作,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更好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当企业每个层次的人员具备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可以提高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将失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专业技术教育问题

企业要想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专业技术教育,目的是使员工通过专业学习,提高对产品生产工作的理解和认识,在生产中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产品最终生产质量。

三、企业加强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

1、加强事前预防

事前预防主要是针对产品的设计阶段,主要是针对市场和客户实际需求实现有效设计,这一过程中必须考虑产品的性能和合理性,设计质量直接决定生产环节是否成功,所以必须加强对设计环节的审核和检验。这要求首先建立模型装置搭建试验,这一环节是对产品的关键技术进行检验,保证技术的可行性,为后期产品实现顺利生产提供保证。其次还要实现整机设计,这一措施是指将整个设备工作原理以3D图像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实现对整机运作的模拟演练。这一过程中,不仅对整机进行设计,同时还要对下一阶段产品组装进行考虑,以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通过对施工工艺和标准配件等方面综合考虑,真正做好事前预防,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2、加强事中控制和事后检验

将产品设计转变成实物需要经过一定过程,生产过程是重要环节必须加强重视,产品生产和制造过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基础,而生产过程中会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施工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施工质量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对事中控制和事后检验工作。在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指导文件进行生产,完善的标准作业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是包括产品生产中与产品有关的图纸、材料、包装等内容的质量目标文件;第二项包括产品生产资料,比如工艺卡、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文件;第三包括自检表、工序质量表以及质量特性表在内的检验性文件。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统一性,必须严格按照生产标准进行各项操作。生产中加强对每个细节的重视,将每个环节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工艺流程的有序性,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加强过程检验工作,在生产中虽然有相关文件指导生产操作流程,但是在生产中仍然会因为人为原因或者其他因素出现生产质量问题,为保证产品的最终生产质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检验,主要针对生产中的关键点,尤其是质量波动相对比较大的生产流程中加强管理和监督。最后一道生产工序也是检验的关键点,在其前一道工序中设立专门的检验点,从而保证成品的质量,避免不达标产品的流出。在加强控制和检验工作中,会发现有不同质量问题的产品,针对这部分产品,应当做好验证状态的控制并做好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工作。对产品的验证状态主要是合格、不合格和待检状态三种状态,针对经过检验的产品做好管理,目的是对产品做好标记和分类,避免出现混乱而增加工作量。产品质量是决定企业形象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良好的控制和检验工作可以避免以次充好问题的出现,一方面可以避免给客户造成严重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产品质量的分析和纠正可以提高产品合格率,通过全面的分析和检验可以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主要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并通过有效分析和纠正为以后生产工作提供参考和经验,从而不断提高生产质量,为企业节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经济效益。

3、制定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

当前随着对产品质量的重视,我国在行业产品标准化管理领域已经形成符合我国行业发展的质量标准体系。但是市场经济是不断变化的,生产工艺和设计标准的提高,不断完善质量管理标准时实现全面管理的要求。这要求企业加强生产关键技术的创新和优化,另一方面积极与行业专业沟通和交流,对生产工艺进行探讨和评价,不断进行完善。

四、结束语

不同企业其生产规模也不相同,管理模式和经营观念也存在较大差异,有些比较小的生产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对质量管理缺乏重视,从而导致不合格产品的出现,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对企业未来发展有不利影响。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必须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管理意识。另外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生产规模,确定质量管理关键,从而不断提高生产质量,实现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阳.产品生产中全面质量管理的策略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6)

[2]徐为民.制造业产品生产质量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19)

产品质量管理范文7

在只要企业中,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很多学者对质量都进行了论述,而对质量管理影响重大的关于质量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它们分别是:服务的特性符合给定的规格要求,而这其中的规格要求通常都是定量的;另外一种是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的期望。而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即指的是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而所进行的具有管理性质的活动。这些活动中包括了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这几项活动。质量管理是生产和可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管理学的一项重要体现。同时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下,广大消费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买到质量可靠、价廉物美的产品,成立了各种消费者组织,最终迫使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政策。而企业为了能够提供各种可靠、安全、经济的产品就必须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目标是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从质量管理学的理论来说,质量目标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质量目标就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但它又借助系统理论向前发展。质量方针指的是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质量策划的定义是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质量控制指的是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保证的定义是为使物项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并提供足够的置信度所必须进行的一切有计划的、系统的活动。质量改进是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组织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果与效率的措施。质量改进的目的是为了消除系统性的问题,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二、影响质量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我国的何桢、赵玉忠两位学者将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分为:质量领导、质量体系、质量文化、质量保证、过程控制、质量信息系统、质量理念、质量设计、技术研发、人员管理和员工参与等因素。在这些影响质量管理的因素中质量体系、质量保证、质量理念、过程控制、质量设计、质量信息系统和技术研发可以称为“硬质量因素”,而质量领导、质量文化、职工参与和人员管理则可以称为“软质量因素”。这两位学者通过研究发现顾客满意度和质量领导以及产品质量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质量领导、质量文化、职工参与和人员管理对产品的质量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正因为如此,企业管理者应该对质量管理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在企业的范围内加强相关的质量制度的建设,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质量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让员工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中。企业在加强相关质量体系建设的同时,加强对过程的控制,建立其一套高效的质量信息系统。企业在加强自身质量管理建设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引进高质量的质量管理人才,推进先进的质量理念和管理体系,并通过合适的激励手段,促进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三、对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

(一)产品生产前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产品生产前需要进行严格的产品策划。当企业和用户签订合同之后,企业下属的相关产品设计部门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相关的、设计图样、技术规格书等资料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策划,策划的内容包括了人员、设备、材料、环境等。策划后的结果必须形成相应的文件,其中包括了过程质量计划、作业指导书、各种规程等。如果需要还必须具备审批表,如过程确认表、代用器材审批表等。进行样的生产条件准备。人员上必须要求操作人员对本岗位的工作十分熟悉,同时还要求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要能够过关,在上岗前必须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测试,测试合格之后才能够上岗,如不合格则进行必要的培训。设备上要求必须配备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需的、能满足工艺要求的设备、工具、模具和检测器工具,同时还必须随时应对各种设备出现故障时的各种危急情况。对于生产材料必须要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采购,所采购的材料必须要符合定货技术条件或其他采购文件中的采购要求,如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对相关的材料采用其他的材料进行代用时,必须履行相关审批手续。生产过程中必须准备好有效、充分、合适的各种文件。而最后的生产环境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满足相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各项条件准备完成后是进行相关的状态检查。而状态检查一般都是在人员、设备和环境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时设备处于不连续运行并且间隔时间超过一年时。检查时必须对人员、设备、材料、法规、环境都进行检查。检查的过程中还必须邀请用户参加,只有才检查合格之后才能继续产品的生产。

(二)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之前,生产人员都必须对相关的各种条件进行检查,看这些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只有在检查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生产,如果出现及检验、试验或未收到必要的报告而需要例外放行时,则必须进行紧急放行审批,并征得用户同意,将审批结果抄送技术质量处。生产的过程中必须对于特殊过程和交付后才显示出问题的过程进行确认。涂改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了工艺、设备、人员等发生了较大变化时,或者是连续出现质量问题或者质量事故时都必须对过程进行再次确认。对于各种进行关键过程作业的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的稳定,避免人员出现较大的改动。同时还必须对关键过程设置控制点,并对关键参数或重要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如果出现了不合格产品,则必须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与隔离,同时在不合格品报告中对不合格情况进行描述,由作业科室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产品质量管理范文8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我国逐渐开始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尤其是在2006年后,国家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科技人员建设了一大批的农产品检测机构。本文简要阐述了农产品检测机构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加强内部质量管理要点,希望对未来的农产品检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

农产品检测;检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

1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现状

1.1检测条件与设备不匹配

对于农产品的检测检测机构来讲,其建成时间较短,在实验室建成后普遍存在实验面积小,检测环境不符规范,建造结构不合理的情况,虽然检测设备比较完善可是与其配套的设备却存在的问题较多,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仍然有待提高。

1.2检测技术比较落后

检验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工作内容,它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技术要求也比较高,而在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专业人员较少,兼职岗位过多等情况都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产生影响,导致数据的检测误差太大,分析结果不准确。

1.3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漏洞

农产品检测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是其他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检测效率以及减少实验误差出现的途径之一[1]。因为检测机构建成时间短,专业技术人员稀少,没有完善的监督体制进行实验监督,促使检测数据的质量存在较大问题。

2加强农产品检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的要点

2.1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

机构内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是确保检测结果正确的第一要素,在检测时,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检测人员在上岗前需要进行培训,利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实验内容的培训和操作技巧。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后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对于一些基层的检测人员来说,需要经过连续的培训以及相应的考核才能够进行农产品的检验。

2.2检测设备的使用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检验设备是进行农产品实验的最基本保障,检验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在仪器使用前或发生故障维修后应通过质量检定或校准后方可继续使用。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要和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活动相符合,并且需要建立设备使用档案,每台仪器应有唯一性编号、操作规程。检测设备的使用要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人员来操作,因此,在使用检验设备的时候要注意其使用方式,使用过程中应该符合国家的法律标准,根据相应的设备操作操作规程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

2.3样品检测要具有代表性

样品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检测质量,选用有代表性的检测样品能够进一步精准检测结果。采集样品以及对其的管理需要遵循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抽样检测之前,需要制定抽样计划,按照抽样标准采样,来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填写《样品抽样单》,填写相关信息和生产情况,封样,按规定的时间、技术要求保存和运送样品,按照检测步骤进行样品制备,并贴注标签,避免出现样品混乱的现象,导致样品检测出现错误。

2.4检验方法的选用要有权威性

检测方法主要是指进行检验的标准以及技术要点。检验方法的选择会对检验结果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果检验方法没有选择正确,那么会使检测结果产生误差。在进行检测方法的选择时,应该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进行检测[3],若是在实验室中没有比较合适的检测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使用非标方法,进一步精确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2.5保证实验试剂及耗材的质量

农产品实验室检测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实验用的试剂和耗材,而实验试剂以及耗材的质量也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使检测数据有时偏高或者偏低,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若是对有依附性作用的检测下,对检测结果就会有一定难度。实验室在进行仪器和耗材更换时,要对更新后的产品质量加以检测,必须要符合标准才能够进入实验室使用,减少因为实验试剂不达标而产生的实验误差,通过对实验室内部的相关器材进行严格把控,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6控制检测环境整洁

检测环境主要是指实验所需的设施和条件,在进行农产品检测实验时,只有干净、满足检测要求的工作环境才能够使检测结果不出现误差。另外,实验室内部应该配备一定的通风设置,以便满足实验中对温度的需求,防止污染情况出现,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在实验室检测质量管理控制中,把实验中影响检测数据的因素加以监管、控制,使检测数据结果更加具有代表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整体质量。

2.7检测记录要清晰明了

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是将以往或者是当今所做的检测进行归纳、总结,它属于一种实验活动总结性文件,带有可追溯性以及可靠性较高的特点。在进行记录时一定要及时、准确、真实,确保数据记录清晰明了,以便于后期对类似的检测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增加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为人类提供质量过关的农产品。

3结束语

农产品检测机构的质量管理是为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基于此,可以通过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实验操作、选择有权威性的实验方法、控制实验试剂以及耗材的质量以及做好实验记录等方面提高其管理质量,进而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作者:陈翠珊 单位:普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站

参考文献:

[1]袁歆贻.加强农产品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18):52-53.

[2]戴萍.改进农产品检测模式提高检测实验室内部质量[J].吉林农业,2015(1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