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论文范例

博弈论论文

博弈论论文范文1

目前,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学习、经济、社会交往三个方面。在学习方面,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不尊重科学事实、臆造科学数据等方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为当下大学校园发生频率较高的现象。在经济方面,拖欠助学贷款、恶意透支信用卡、拖欠学费、弄虚作假获取贫困生资格骗取国家助学金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经济诚信意识。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提供虚假信息获取求职岗位、求职签约后又随意毁约、网络交友及网络求职提供虚假信息等现象。这些诚信教育的缺失行为不仅冲击了当代大学素质教育的失效,也损害了大学生在社会价值体系中被赋予的较高的知识文化和道德标准的形象。如果在这一阶段诚信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和深化,那么在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以后,这不仅会加剧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退化,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社会诚信的建设。

2博弈论视角的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分析

2.1诚信与失信的简单博弈分析

博弈论主要是用来解决主体之间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之间的均衡问题。为研究方便,本文选取了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与银行放款这二者之间在诚信与失信方面的博弈分析,并在分析中做出了以下的假定:①本文只研究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诚信与失信的博弈,假定一方为大学生,另一方为银行,假定大学生和银行这两者都是“经济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且不能控制对方的决策;②博弈的双方均为“理性人”,具有机会主义的倾向,即在双方博弈过程中,一方发现欺骗可以获利时,就会采取或选择欺骗策略;③博弈双方可以选择的策略为诚信或失信;④博弈双方的获益。采取诚信,大学生和银行双方都可以获益5;如果银行放款,大学生失信不还款,则大学生获益10;如果大学生诚信贷款,而银行失信不放款,则银行获益10;如果大学生选择不贷款,银行选择不放款,即双方均选择失信策略,这样助学贷款制度就失去意义,则双方的获益均为0。在上面的博弈矩阵表可以看出,表中策略组D为纳什均衡解,即大学生、银行双方都以自身利益为选择目标,其最终的选择结果有很大可能是“失信”,因为“失信”是能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策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局,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双方博弈的结果,如果大学生选择贷款但是不还款,那么学生得到的效用最大,即得到了免费完成学习的机会成本,而银行损失最大,失去了放贷本金和利益以及可以投资在其他领域的沉没成本;而银行如果存在比给学生放款更有收益的项目,那么银行会选择不放款而转向其他,这样银行可以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生损失最大,不能贷款助学,失去了完成学业的机会。但以上两种策略的选择都不是博弈的均衡点,必然无法达到稳定。实际上只有在学生不贷款,银行不放款的时候,即达到失信的纳什均衡,这样一来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将毫无意义可言,如果这项制度取消了,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大学生。然而,经济博弈理论告诉我们,在非价格因素和博弈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个体理性行为选择的结果,往往是非理性的。上述例子说明,由于双方的理性行为,导致了诚信的缺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2.2诚信与失信的重复博弈分析

重复博弈是一种特殊的博弈,在博弈中,相同结构的博弈可以重复多次,甚至无限次。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每个参与人都只关心一次性的获益;如果博弈是重复多次的,参与人可能会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从而选择不同的均衡策略。因此,重复博弈的次数会影响博弈均衡的结果。在上述的分析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失信的“囚徒困境”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双方所进行的是一次性的简单博弈,即大家所说的“一锤子买卖”。学生和银行双方都无法根据这一次的博弈结果再组织一次博弈、再做一次选择,基于此,博弈双方都只关心一次性的效益。但从动态博弈的过程来看,如果这种博弈是重复的、持续进行的,那么博弈的结果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诚信策略的纳什均衡就会成为双方博弈的必然结果。因为在动态博弈中,参与博弈的主体过去的行为都是可以看到或者查询到的,因此博弈中的一方可以通过这阶段博弈的选择,来回应博弈中另一方在上一阶段博弈中的失信行为。在诚信的动态博弈中,如果银行在上一次助学贷款的博弈选择中因采取放款的诚信策略,而大学生选择拖欠还款甚至不还款使银行利益收到损失,那么在本次的博弈过程中,银行必然会选择失信的策略来“报复”失信的大学生,比如将他(她)列为银行系统征信的黑名单,那么他(她)将面临银行以后所有的“报复”。在这里,银行所采取的策略被称为“以牙还牙”策略。基于此,为了更加长期、稳定获取各自的效用,博弈双方都会理性选择自己的行为,双方都会选择诚信,于是必然会出现诚信纳什均衡的博弈结果,由此可见,要想使诚信成为博弈双方的主动选择,其关键是要把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从而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3以重复博弈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

3.1增加博弈双方信息的对称性,将一次性的简单博弈有效转化为重复博弈。

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理性人的机会主义、利己主义等行为,因此博弈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出现失信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在一次性的简单博弈中,由于博弈双方都无法根据这一次的博弈结果再进行一次博弈或再做一次选择,因此,博弈双方都只关心一次性的效用,那么选择失信策略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要想克服这种困境,必须将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而将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的主要思路是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认知,深刻认识重复博弈与诚信之间的关系。诚信是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素养,但现实是接受过多年素质教育的大学生对诚信内涵的认知还是很模糊,很多人认为诚信已过时,加之受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冲击,直接导致其诚信缺失行为的出现。其实主体间诚信关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长期的选择、磨合、认同的过程,诚信是双方博弈的试金石,诚信关系的确立是双边的、动态的,任何一方的失信都可能导致诚信关系的中断。所以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必定要将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不能只顾眼前失信利益而忽视长期诚信利益。

3.2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畅通大学生诚信信息获取的渠道。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种写实的记录,主要用于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情况进行真实描述,同时这种诚信的描述会起到一种客观评定的作用;同时大学生诚信档案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这种教育会及时发现问题,正视问题,纠正问题,对失信行为有一定的鞭策作用。学校应该将大学生的诚信档案纳入常态化管理,及时公布诚信档案,特别是面向社会公开,畅通社会获取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档案信息,如果诚信档案不公开,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不能及时获知,这对于失信之人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诚信之人不能起到标杆作用,“囚徒困境”的一次性简单博弈失信策略必然再抬头,那么制定大学生诚信档案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大学生诚信信息应当及时公开,特别是要面向就业部门公开,并将考试作弊、学术不端、拖欠贷款等诚信缺失行为直接与就业联系起来,对有失信行为的学生暂缓或不予推荐就业,增加失信的一次性博弈成本,让失信之人无处遁形。3.3加大对诚信缺失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对失信行为处罚的可信性。在多元价值取向下,诚信如果被仅仅当成一种道德规范,很难要求所有人都遵守。在诚信的动态博弈中,若诚信收益与处罚机制不对称时,双方在博弈时基于个人利益必定会选择失信。在经济社会发达的当下,一个可信的处罚威胁是减少诚信缺失最有力的武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诚信缺失的行为,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高校对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还不够,因此,高校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应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比如针对考试作弊,给予取消考试成绩、记过、甚至取消学位等处分,让大学生意识到失信行为所付出的的巨大代价,并且这种代价要大于通过不诚信行为所获得的一次性博弈的收益。当成本大于收益时,博弈双方基于理性的角度,必定会选择诚信。

4结论

博弈论论文范文2

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的方法很多,“动态博弈网络技术”问题是研究在进展过程中,项目内容动态变化下的网络技术,包括在动态网络下阶段状态的评估定级、关键链的管理、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等主要问题。动态博弈网络技术常常用于突发事件的管理,突发事件管理的博弈双方为“突发事件”与“突发事件管理者”。针对于我国石油供应危机所对应的突发事件及其应对可看成双方在不完全信息下的博弈,又由于应对主体需利用资源的调度去减缓或消除危机,故可利用网络计划予以刻画。这一过程会随着应对主体的应对而使博弈双方的博弈地位不断地发生变化,动态博弈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然。

二、基于动态模拟网络技术的国外石油供应策略

根据动态博弈模型,对我国石油开发策略的选择进行博弈分析。设定:

1.局中人。

“危机管理者”与“危机事件”,其中“危机管理者”为我国政府,“危机事件”为石油供应危机。

2.策略空间。

危机事件:根据我国进口石油运输线路的安全情况,将石油供应危机事件划分为两种状态S1、S2,危机事件的状态空间表示为S={S1,S2},其中S1代表我国石油进口通过马六甲海峡处于正常通航条件下的石油供应状态;S2代表马六甲海峡处于不能正常通航条件下的石油供应状态。两种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为pij(i,j=1,2)。危机管理者我国政府在石油供应危机中可选择的策略。

3.石油供应量与保障率的关系。

根据策略选择的不同,石油供应保障的程度也不同。石油供应保障程度用供应保障率表示,其取值范围为0到100%;按照我国石油的需求量与各方案的相关因素,结合专家调查法确定石油供应量与保障率之间的关系。

4.方案评价。

根据我国石油进口各路径、管线的长度、运输能力、预期投资及成本等因素对各方案评价。假定博弈双方危机管理者(我国政府)与危机事件(石油供应危机)共进行两轮博弈:在博弈的第一阶段,危机管理者先将本国生产的石油用于消费,将其记为方案Ⅰ;在博弈的第二阶段,我国政府有五大类方案可供选择,即{d1,d2,d3,d4,d5}。按照方案的评价结果d1,d2为较优的备选方案,分别将它们记为Ⅱ,Ⅲ;由此形成的博弈第一阶段的策略空间为{Ⅰ},在博弈的第二阶段的策略空间为{Ⅱ,Ⅲ}

5.支付函数。

设危机管理者的支付向量为二维向量,其中第一分量表示供应保障率,第二分量表示成本。

6.状态转移函数。

在博弈的第一阶段,危机事件以概率pi选择第i种危机状态,定义第二阶段的状态转移函数为pij=(fa1,i,j),其中,a1表示在博弈第一阶段针对危机采取某种方案后预计达到的保障率;i表示转出状态,j表示转入状态。根据预先的信息设p11=0.95,p12=0.05;p21=0.5,p22=0.5。

7.两阶段动态博弈过程及支付情况。

8.危机管理者的决策目标、决策准则与预案的生成。

(1)决策目标:在第二阶段博弈结束后,石油供应危机应能被控制(即第二阶段的预期保障率要尽可能达到100%),在此约束下成本越小越好。如果第二阶段博弈结束时保障率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可以通过支付较高的补偿成本,预计补偿1%的保障率所需支付的成本为5单位,决策准则采用期望成本最小原则,成本用C表示。(2)预案生成。通过计算、比较可知:如果在博弈的第一阶段危机事件以状态S1出现,则危机管理者的最优策略是在博弈的第一阶段选择方案Ⅰ,在博弈的第二阶段选方案Ⅱ;如果在博弈的第一阶段危机事件以状态S2出现,则危机管理者的最优策略是在第一阶段选择方案Ⅰ,在博弈的第二阶段选方案Ⅲ。即若我国石油进口通过马六甲海峡处于正常通航条件下,我国政府的选择为在利用本国石油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建设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石油管道的力度;而在马六甲海峡处于不能正常通航条件下,我国政府的选择为在利用本国石油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建设中缅线,即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经远洋油轮从印度洋运至缅甸实兑港输送上岸,再通过长达900公里的输油管线经过缅甸曼德勒、云南瑞丽,直达昆明,或延伸至重庆。

三、结论

1.我国石油供应危机事件可以博弈双方危机管理者(我国政府)与危机事件(石油供应危机)进行动态博弈来模拟刻画。

2.在马六甲海峡处于不能正常通航条件下,我国政府的选择为在利用本国石油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建设中缅线。

博弈论论文范文3

(一)效益管理系统

效益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一系列为全面满足船舶企业知识生产效益管理需要的子系统,包括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效益指标制定模块、工程施工安全指标管理模块、品质指标管理模块、保障机制管理模块、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生产效益考核模块等七大模块。效益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介绍如下:

1.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

根据设计部门发送的订单信息,进行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的维护,包括订单类型、工艺维护及作业流程的制定。

2.效益指标制定模块

针对订单进行效益指标的制定,包括船舶产品类别、施工内容、出勤人数、施工区域有效面积、设备、物量、实动工时、预计完成时间、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总支出、预期经济效益等项目,提供指标考核系数,为订单生产完工后的效益考核打好基础。

3.工程施工安全指标管理模块

针对船舶订单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施工安全指标进行设置,包括安全指标、检查指标、工伤指标等。

4.品质指标管理模块

对订单生产中的品质指标进行管理,包括报检指标、探伤指标、品级指标等。

5.保障机制管理模块

按订单进行齐套管理。可以确认订单的物料是否齐备,设备负荷是否合理,模具状况是否良好,技能人员是否到位,工序汇报是否齐全,以此为依据计算人工的计件工资。

6.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

设置项目部、作业区、工段、班组、工人等各级生产组织,按生产性质形成的分配权重比例,设置各级之间的换算关系。

7.生产效益考核模块

根据以上模块所设置的各项效益考核指标,结合生产作业看板系统产生的实际数据,进行订单生产效益考核,具体包括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目标总支出、实际产值、实际物量、实际材料、实际总支出、结算信息、配备人员的实际工时、人员效率、人均产值、人均支出、质量信息、安全管理等。对订单生产效益进行分析比对,为使用者提供决策和改进的重要信息以及订单改进备案储存,为之后同类订单提供比对和参考。

(二)生产看板管理系统

生产看板管理系统的内容涵盖了船舶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业务内容,如项目管理、作业管理、生产进度跟踪、生产统计等环节,其产生的数据是本次生产效益管理考核数据的重点来源。

1.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包含组织机构设置、业务类型维护、船号字典、项目号字典、工种字典、级别字典、物量单位字典、物料清单、人员字典、班组字典、设备字典管理等。

2.生产计划模块

包含主生产计划的编制、班组计划确认、外协计划确认等。计划包含的信息包括作业区、月份、施工区域、船号/项目号、工段长、班长、外协单位、产品类别及船号、计划节点、施工内容、施工班组、施工责任人、在籍人数、班组分配比例、有效面积、图纸编号/段号、材料规格、材料型号、数量、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单位价格、总物量、总产值、辅助人员、设备工具、上月已结比例、上月已结产值等重要指标。

3.生产调度模块

包含派工单、项目调度、生产进度跟踪等,对生产计划编制后形成的任务自动形成派工通知单下发,调度可以根据派工管理查询已经下达的任务和调配的任务清单;对因特殊原因在班组间进行调配的任务,确认完工比例之后形成生产调拨单。通过生产作业管理形成的实际进度单,形成生产进度信息,便于生产管理部门人员对生产进度进行跟踪。

4.作业管理模块

包含进度反馈、完工处理、结算管理等;质量安全监督模块包含质检管理、安全管理、工伤管理等。

5.生产区域订单看板管理

按照生产组织的不同层级反馈该层级目前所有订单执行情况,包括订单状态、结算情况、所在作业区、月份、施工区域、船号/项目号、工段长、班长、外协单位、产品类别及船号、计划节点、施工内容、施工班组、施工责任人、在籍人数、班组分配比例、有效面积、图纸编号/段号、材料规格、材料型号、数量、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单位价格、总物量、总产值、辅助人员、设备工具、上月已结比例、上月已结产值等信息的实时反馈。

二、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先进性

首先,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使用原理打破了现有的项目组管理模式,从以船为单位进行线型管理,转向以中间产品为单位的区域管理,实现管理机构扁平化。船舶制造订单是系统运行的源头,通过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的功能,将设计部门发送的订单信息转变成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将中间产品的订单类型、工艺及作业流程形成规范进行下达。当订单转入效益指标制定模块,由生产管理部门针对订单制定出勤人数、施工区域有效面积、设备、物量、实动工时、预计完成时间、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目标总支出、预期经济效益等项目指标并录入系统,一方面针对每个项目提供指标考核系数,另一方面为订单生产完工后的效益考核做好基础准备工作。订单流转到安全管理部门后,安全管理部门对订单的工程施工安全指标进行设置,包括安全指标、检查指标、工伤指标。质量部门对订单的品质指标进行录入,包括报检指标、探伤指标、品级指标。以上指标的确定,诠释了对订单投入生产的各项指标与要求,对中间产品订单化的管理,使得船舶制造打破原有的项目组管理模式成为了可能,通过对诠释完毕的订单进行分解,形成工作包/派工单,才能在后续工作中完成对中间产品的订单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数据分析。其次,改进了生产组织方式,从原有的基础生产模式变更为知识生产模式,从设计源头以订单为载体,到利用工作包/派工单的形式编制生产计划。在基础数据管理模块进行组织机构设置、业务类型维护、船号字典、项目号字典、工种字典、级别字典、物量单位字典、物料清单、人员字典、班组字典、设备字典管理,目的是完成效益管理系统和生产看板管理系统数据基础的统一,从效益管理系统中形成的订单可以无缝转到生产看板管理系统。效益管理系统诠释完毕的生产订单通过平台自动加工在生产看板系统的生产计划模块自动形成生产计划,由于订单包含产品物量和产品完成需要的计划工时,施工部门可根据工作包/派工单在生产调度模块进行派工,按计划工时分配人力,通过作业管理模块进行进度管理、完工处理、结算等,确保生产进度可控,在生产效益管理上通过工时/物量的统计、分析,充分实现对产品进度、作业效率、人力用场地资源的全面控制,使生产效益管理从生产计划和现场管理两个方面实现精细化。再次,通过保障机制管理模块、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和生产效益考核模块对包括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机制、生产计划、设备维护、消耗指标管理、品质管理、绩效管理、结算管理、工资分配制度在内的影响生产效益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管理。做到生产有计划、设备有维护、消耗有指标、品质有保证、绩效有考核、责任有落实、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工资分配制度,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部激活。最后,通过生产效益考核模块建立知识生产绩效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综合考虑知识生产的绩效,针对订单权衡其成本及收益,不断提升船舶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各种新挑战。

三、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社会效益

博弈论论文范文4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了2010年1月~2011年到我科室进行胆石症手术的35例患者,患者在术前右上腹均出现腹疼痛,并且反复发作。其中有11例患者伴有发热、黄疸症状。在35例患者中,有20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为35~72岁,平均年龄为53.5岁。有29例患者在之前并没有手术史,4例患者有过一次胆道手术史,2例患者有过二次胆道手术史。有手术史的患者之前的多为胆总管切口取石“T”管引流及胆囊切开取石蕈状管造瘘。与上次进行手术的时间间隔:最短的时间是2年,最长的时间为17年,平均时间为9.5年。在术前对所有患者都进行B超或CT监测,由此来证明出结石的分布位置。其中,有7例患者是属于单纯胆囊结石,2例患者属于单发结石,其结石直径为2.4cm,5例患者属于多发性结石,其结石直径为0.5~2.0cm;5例患者属于单纯肝内外胆管结石;16例患者属于胆囊结石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

1.2手术方法

在进行手术时,根据结石的分布位置,选择保胆手术、胆总管切口探查取石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2.1保胆手术

行人工气腹,并且按照腹腔镜常规方法进行摄像系统及冷光源的置入,置入方式为:剑突下及右锁骨中线肋缘放入5mm和10mm穿刺套管,将胆囊底缝吊。用电凝将胆囊底切口约0.8cm,待到将血止住以后再进行输尿管镜以及经皮肾镜、1.5mm中空超声探针的置入,使用负压将击碎后的结石残渣吸出以后对胆囊进行冲洗,并立即给予止血处理,同时对于未吸干净的残石要带保护套进行全面清除,胆囊管开口处有胆汁流入后,再使用3-0可吸收肠线对胆囊切口进行间断全层缝合,经测试未见胆囊切口有渗漏,方进行术野清洗,将腹腔积液吸尽,排气,切口缝合。

1.2.2胆总管切口探查取石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前需保留导尿管和胃管,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于剑突下及右锁骨中线肋缘放入5mm和10mm穿刺套管,将胆囊先切除,然后将胆总管切开约2~2.5cm,最后在取结石时使用取石钳将能取的取出,不能够取出的结石,将输尿管镜以及经皮肾镜由切口置入,并且使用1.5mm或3.3mm的超声探针进行边碎石边吸引,术后要留置“T”型引流管。

2结果

使用保胆手术取石的患者均1次成功。使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手术取石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1次成功,6例患者在术中转开放手术1次成功,只有3例患者没有1次成功。造成其无法1次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体质较差,对于长时间手术无法忍受,肝内外胆管存在结石量过大,并且大部分的分别部位是二级胆管以上。在患者术中及术后均经过B超或造影证实有结石残留,1个月后使用同样的手术再次取石,全部取尽。本组患者使用超声碎石取石成功率达到100%,手术使用时间90~240min,平均时间为158min。患者住院5~10天,平均天使7.5天,术中的出血量为50~100ml。术后均没有感染、胆漏或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35例患者来院复查均在术后2~12个月,经B超检查胆囊收缩功能良好,胆囊壁没有出现水肿,肝内外胆管没有结石复发。

3讨论

博弈论论文范文5

所谓社会主义文艺传播的最优化,或者叫社会主义文艺理想职能的实现,就是指通过文艺传播使文艺的潜在价值得到充分实现,从而使其在提高人的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社会主义文艺传播的最优化有赖于社会主义文艺的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各自的最优化以及他们的优化组合。文艺传播最优化的实现的首要前提是文艺家能否为文艺传播体提供精美的传播对象———优秀的文艺作品,也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高度的艺术性和高度的观赏性相统一的艺术精品。没有这一点,文艺传播的最优化就成了一句空话。其次,文艺传播的最优化,最终是在文艺接受者那里实现的。只有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和高度艺术修养的接受者,才能使文艺作品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第三,文艺传播的最优化当然离不开文艺传媒自身的最优化,这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因此,文艺传播的最优化应该是文艺活动的全过程,即文艺生产———文艺传播———文艺接受的最优化。而文艺生产和文艺接受不在此文讨论之列。以上讲的是就文艺传播的最优化有赖于文艺活动本身三个环节或因素的最优化及其组合。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它还有另一个方面,即文艺传播又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大系统中进行的。因此,文艺传播的最优化,也有赖于整个社会为其提供理想的社会条件,以一定的社会机制作保证。

一、建立与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相适应的文艺传播网络体系

要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广泛参与的要求,加强全国各类各级文艺传播网络建设。其中主要包括有以下文艺传播系统。

第一,图书、报刊出版发行系统要繁荣发展我国的图书报刊的出版发行事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要努力多出图书报刊,出好图书报刊,要尽力扩大图书报刊的数量品种,努力提高图书的质量;另一方面是进一步扩大发行,疏通流通渠道,能够最快最广地把图书报刊送到读者手里。我们党和政府一贯重视这方面的工作。1951年12月21日,政务院就作出了《关于建立全国报纸书刊发行网的决定》,指出:“认真动员与组织国家的和社会的发行力量,迅速深入地发行有利于人民的报纸书刊,是目前急需进行的一项重大工作。”为此还作出了具体决定。1983年6月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作出“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它总结了我国解放后几十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发行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出版发行系统的形势任务,阐明了出版发行工作的性质和指导方针,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出版发行工作的各种措施。在《决定》第四部分“改变印刷,发行落后的现状”中,为了“改革图书发行体制,增加图书发行能力”,《决定》强调指出:“要改革新华书店的经营管理体制,同时要发展集体和个人的发行网点,逐步形成以新华书店为骨干的,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多种购销形式,减少流通环节的图书发行网”,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十分重要。出版是基础,发行是关键。发行是流通环节,它一头连着出版,促进出版,促进生产,另一头连着读者,服务读者,服务消费。“流通流通,一通百通”,是说得有道理的。

第二,是广播电视网络的建设在我国革命文艺传播媒体发展史上,图书报刊的历史最悠久,电影次之,广播再次之,电视则在最后。我党领导的广播事业和电视事业分别从1940年12月底和1958年9月2日诞生到现在,总共才只有58年和40年的历史。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虽然起步晚,历史短,条件差,十年浩劫又使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停滞不前,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特别是电视事业得到飞速发展,现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并逐步具有世界水平的广播电视传播系统。1983年2月全国第十一次广播电视会议提出了全面改革电视的任务,内容包括:①在宣传方针上,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带动文艺类,知识教育类,服务类等各类节目的改革;②在事业建设方针上,实行以中央和省为重点的中央、省、地、县四级办广播电视,混合覆盖;③在技术改革上,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积极扩大节目制作能力,利用卫星传播;④实行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此次会议后,一方面是广播电视文艺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其中特别是广播剧、电视剧的播映,大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重要的一方面是掀起四级办广播电视网的新高潮。四级办广播电视,混合覆盖,就是以中央和省级电视台为建设重点,凡有条件的地(市)县也可办广播台电视台。地(市)、县广播电视台除了必须转播中央和省台的节目外,还可播映自办节目,覆盖本地、市。这样,就使广大群众,特别是边远地区和农村群众,能更快、更好、更多地收听收看到广播电视节目。到1997年底,全国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78.7%和84.5%以上,全国电视观众达11亿之巨,已经初步形成了我国较为完备的广播电视传播系统和覆盖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增加,我国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将更加扩大,人口覆盖率将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技术将更加先进,制作播映技术更加精良,电视节目更加绚丽多姿。

第三,是电影生产发行放映系统的建立目前我国电影生产制作基地已遍布全国主要地区,发行系统已建有中央、省、地、县四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电影放映单位已扩大到城乡各个角落。同时,电影制片厂家也可自行批发拷贝,中央电视台又开办了电影频道,通过电视传播优秀影片,从而扩大电视影片的发行播映,加强了电影与电视的结合。此外,我国近年还通过举办电影节、电视节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影视艺术的研讨、展播与国际国内交流,促进我国影视艺术走向世界。今后,电影业应努力提高影片质量,加快发行体制改革,努力扩大发行和场馆建设,把更多更好的影片输送给广大观众。

第四,加强公益性文艺传播设施系统的建设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纪念馆、书画院、文化馆(站)、俱乐部、游艺场等,特别是要有计划地建设国家艺术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重点文艺传播机构项目,要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重要的文艺传播机构和直接为群众服务的文艺传播设施建设上。文艺传播设施的基本建设应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中,配套搞好公益文艺传播设施。大中城市应重点建设好图书馆、博物馆等;县、乡应主要建设好综合性的文化馆、文化站。对上述公益性的非盈利性的文艺传播设施建设,应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保证建设资金足额到位,并随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长。同时引导社会资金和外资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对上述公益性文艺性传播设施系统建设的捐助。#p#分页标题#e#

第五,加强各类各级艺术表演团体及其排练演出服务设施和艺术院校系统的建设这是我国整个文艺传播总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对一些代表国家水平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品种,代表国家水平的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院校,高水平的地方特色剧目等,政府要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加大扶植力度,对其排练,演出,教学等必需的场馆设施的建设,国家应给予足够的经费保证;其次,要实施一定的优惠的文化经济政策,在贷款、价格、税务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国家应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对国家重点交响乐团、芭蕾舞团、歌剧团、京剧团及其他民族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院校的捐赠,以支持其发展;而对大多数一般性和地方性艺术表演团体,则引导其利用市场机制,激发其自身活力,以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此外,要加快各类各级艺术人才的培养基地的建设。一个人的艺术青春是短暂的,要适应艺术人才新陈代谢快和广大群众艺术修养日益提高的要求。

第六,建立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群众文艺传播系统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自始至终体现了群众的自觉参与意识和创造新生活的精神风貌。1981年初以来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焕发了全国人民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热情,使广大城乡的环境面貌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一活动还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肯定和鼓励,他说:“我们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实践的重要载体,提高了党政领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自觉性,保证了各项任务的落实。这是载体,是途径,具体实在,操作性强,看得见,摸得着,符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要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情抓起”的要求。几年以来,在我国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及其他艺术团体赴基层的慰问演出活动,多种民间艺术活动;经常广泛开展的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等,都不同程度地成为革命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艺传播载体,促进了文艺传播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

二、建立稳定有效和形式多样的文艺传播反馈系统和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

我国的文艺传播都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常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和批评,建立稳定有效的文艺传播的反馈系统,是保证传播最优化的重要措施。早在1951年12月21日《政务院关于建立全国报纸书刊发行网的决定》中就对报刊图书出版发行系统的反馈机制作出了明确规定,“发行工作是与广大人民有密切联系的群众工作。发行工作者必须运用一切方法,如召开座谈会、出版读者通讯、组织读书会和读报组,举办报刊图片展览会,设立读者意见箱,来团结读者积极分子,进一步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向读者作政治宣传,介绍优良的报纸和书刊,发行系统在推进读报读书的运动中,并应收集读者的意见,了解读者的需要,经常反映给各新闻出版机构,使新闻出版工作能与读者的实际需要相结合。”①以上是解放初期针对当时的传播媒介主要是图书报刊发行系统来谈的,其基本精神到今天对所有的文艺播体都适用。各文艺播体系统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群众来信来访,民意测验,观众调查,采访座谈,观众信箱,观众热线,空中之友,建设通讯员队伍等形式,建立能充分广泛深入地反映广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的反馈系统,以作为自己科学决策、改进工作、服务人民的重要参考。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文艺传播最优化,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部分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则是最重要的领导和组织保证。

三、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高素质的文艺传播队伍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突出强调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说:“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文艺传播部门也是如此。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艺传播队伍,是实现文艺传播最优化的迫切需要和组织保证。政治强是从事文艺传播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政治强,对文艺传播工作者来说,除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这些基本要求外,就是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分辨社会生活中重大原则问题的是非界限。同志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文艺传播工作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自己没有灵魂,怎么能塑造人民大众的灵魂呢?业务精,难就难在“精”字上,一个文艺传播工作者,要有良好的语言文字修养,还要精通和掌握本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博览群书,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心理学、美学、艺术史等都要尽可能懂得多一些,还要掌握与文艺传播有关的高新技术,这都是文艺传播者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熟练高效地完成文艺传播任务。作风正,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思想路线,在工作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坚持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克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和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

四、建立文艺传播体系与社会运行机制和谐共振的关系

文艺传播的最优化不仅依赖于文艺活动内部的文艺生产、文艺传播与文艺消费三者之间的优化组合,更依赖于整个社会为其提供理想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文艺传播作为整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的重要部门,它能给予巨大反作用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推动或阻碍社会经济或政治的发展。但是,文艺传播的发展又受到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总体水平的制约。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注意使文艺传播事业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相互适应,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p#分页标题#e#

首先,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实现文艺传播最优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文艺传播作为满足人民大众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其发展规模水平和运行状况必然受到物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艺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其直接原因当然是由于我国影视业、图书报刊出版业等的繁荣发展,但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和运用先进技术来发展和武装文艺传播事业。据统计,从1981年到1995年,全国宣传文化的基本建设和事业费,总投放累计达451亿元,年均递增16%;广播影视总投入累计615亿元,年均增长近24%。中央还设立了专项经费,支持文艺传播业的发展;设立了“万里边境文化长廊”补助费,支持边境地区文化建设;增加对重点图书馆的图书购置;“八五”期间中央财政共拨款4.2亿元,用于广播电视的卫星租费,安排1.4亿多元专款用于更新广播电视发射设备。至于国家通过制订优惠的文化经济政策,如贷款、价格、税收等文艺传播系统所得到的资金也相当多。此外,通过市场经济引入资金和社会损助的资金也有大幅度的增长。由此可见,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科技的进步对文艺传播的发展和文艺传播职能的最优化的巨大影响与制约。

博弈论论文范文6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产生分析

据了解,在20世纪80年代前,新的制造技术与新的战略生产的产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的降低,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优势大幅度的提升。随着新的制造技术与战略生产的发展,它们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利润源泉。为此,企业将很大一部分的资源投入到了实施这些战略当中。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也认识到了,企业要想快速的发展,赢的更多的利润,就要不断的改变生产方式,不断寻找新的利润源。到了90年代,传统利润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企业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客户满意,满足他们的需求,企业开始将管理的生产过程逐渐的转向企业产品的而供应环节以及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由此,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产生。

(二)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在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伴随社会产品类型的丰富,使得企业市场的类型发生了转变。事实上,买方市场在供应链成长过程中最为理想的环境,它有利于推动企业与各大供应商之间实施长期的战略合作,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类型不断的转变以及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之不断的发展,并被广泛的应用,不仅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管理模式,还保证了企业能够在快速的发展中拥有战略管理的保障。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在企业的中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之下发展起来的,伴随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不仅可以消除原来组织结构的重叠以及臃肿,还可以明确企业管理与发展的核心,从而快速发展。

二、在传统市场环境中各大企业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行为分析

企业中的博弈行为早在传统的市场之下就已经存在,但是,在传统市场中,企业间非合作的博弈行为对企业的发展推动力很小。通常,传统市场环境中企业间的非合作博弈行为是在博弈企业发展之间,缺乏统一的具有约束力的相关协议。一般而言,博弈的结果都是会使得企业的一方收益增加,而另一方的收益相应的减少,这个过程需要企业之间不断的有经济上的往来才能够真正的体会的到其中的重要性。从当前的企业发展模式上看,传统的发展环境以及发展模式对企业的经济增长有着很小的推动作用,企业之间在传统的市场环境下的非合作的博弈行为更是使企业的经济只能获得极小的利润,这样一来,企业在极小的经济利润之下,发展速度缓慢,如果不及时的改变发展的状态与模式,那么必将会被当今社会的企业发展市场所淘汰。另外,各大企业间非合作的博弈行为缺少对企业发展的约束力,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与各大企业的联系与来往也比较少,单凭博弈行为去发展自己的企业,会将企业的发展陷入到一种利益收益较小的尴尬境地。为此,传统市场环境下的企业间非合作的博弈行为,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势必会被淘汰。

三、现阶段在供应链环境之下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条件分析

从各大企业不断发展与实践中可以看出,在战略管理视角下的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是企业发展的最为理想的状态。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市场环境之下的企业间非合作的博弈行为,会使企业逐渐的陷入到一种低收益的尴尬境地。为此,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之下,供应链管理环境中,要求各大企业都要自我反省,自我改善,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审视企业自身的发展。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企业供应链所参与的企业发展,都要以企业合作的博弈行为为主,摒弃企业非合作的博弈行为。与此同时,供应链环境之下,企业要想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必须要重充分的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即:

(一)具备一定约束力的供应链契约是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

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就是要求企业之间的合作一定要拥有一个具备一定约束力的供应链契约,在现代的博弈理论之中,认为当事人的理性决定了是当事人的行为。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企业之间以共同利益为主,从而企业之间结成战略联盟的关系,同时,这也决定了现代的企业间的合作博弈行为必将与传统市场环境之下的企业间非合作的博弈行为不同,在供应链联盟当中,每个合作的企业又是一个各自经营上独立的主体,各自在自己的经营管理中和合作关系中,向着同一个经济目标努力,在合作之间,增加各自的收益,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正是由于各大企业在供应链联盟中各自都是独立经营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在企业经济发展中,它们各自都具有理性经济人的一个特性,换言之,在供应链联盟中的企业中,它们都将追都以及实现自身的最大经济收益为企业决策的导向,并能够对自身所做的决策和供应链中的一些其他的成员所做的决策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为此,当各大企业符合上述条件而组成的供应链联盟的时候,成员之间的非合作博弈也就逐渐的转化为一种具有自动协调性质的合作博弈,那么也就是说,在供应链联盟当中,通过企业成员的协商与决策,最后制定出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契约来保证在供应链联盟当中的每位成员的利益追求,并在合作中实现该利益。在供应链契约形成之后以及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供应链中的非合作博弈已经不再符合供应链联盟契约,并开始向着企业合作博弈行为方向转变。为此,要实现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就是具备一定约束力的供应链契约。

(二)大量重复性的博弈行为的存在是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

在供应链的环境当中,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是在拥有大量重复性的博弈基础之上所实现的。伴随企业供应链不断的运行与发展的过程中,供应链企业黄子健的博弈行为拥有一个较为重要的特征,即无限重复的特征。在供应链企业间的博弈行为当中,如果贴现系数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此时的博弈双方就会处于对未来收益的关注,而放弃在传统市场环境之下的纳什均衡,重新的选择出对企业经济发展有利的合作策略。我们假设两个企业中,在第一个博弈阶段的时候,它们所采用的定价策略为低于市场价格,那么如果在后续阶段依旧采用这个策略,就要求对该策略做出一定的调整,否则必然不符合两个合作企业之间的有效收益。如果博弈合作双发,在不断的合作博弈当中都去选择这个低价策略去维持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那必将会用低价定价的策略来推动两个企业之间的合作。一旦合作双方之间出现乙方采用了高架的定价策略来发展企业的经济,那么合作的另一方必将也会将价格太高,进行高价定价策略作为一种报复,维护自己企业中的利益。为此,企业之间的大量重复性的博弈行为的存在是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

(三)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是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

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有效的信息沟通对于供应链环境企业间的合作博弈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信息沟通不仅可以为博弈双方的协商提供了又一种沟通渠道,同时也为具有约束力的供应链契约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环境,为博弈双方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发展经济的沟通机会。伴随现代的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有效发展,为供应链企业弈双方的沟通提供好了更加大的平台,供应链环境之下的企业间合作的博弈的实现,对所得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以及有效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信息行业的技术革命的开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更新与推广,这就决定了供应链环境之下的企业之间可以用最低廉的成本进行信息沟通以及通信,为企业合作博弈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具有坚实基础的信息平台,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之间的供应链下的生产效率,还能够降低供应链之间的运作成本,缩短订货以及供应货物的周期,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

(四)各大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

要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又一个条件就是企业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传统的市场环境之下的博弈不同,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被认为是企业合作博弈的前奏。原因是当两个供应链进行竞争的时候,如果一条供应链无法在与另一条供应链竞争当中获胜,那么就会被认为是一个缺乏生产效率的企业供应链,这时就会导致该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参与者之间的博弈趋向于负数,所有企业主体在这条供应链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收益,也会使得每个成员自身的盈利能力被削弱,最终会出现这条供链逐渐的走向崩溃的现象。而竞争获胜的一方则会为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参的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收益,不仅推动了改供应链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各大企业个体之间的经济快速发展。就目前基于战略视角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的合作博弈行为来看,供应链环境之下的企业间的合作博弈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在竞争激烈的企业市场环境当中,如果各大企业都忙于自身的经济发展,忽视供应链对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的推动作用,那么企业的经济发展必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不相符合,同时,如果继续沿用企业间非合作的博弈行为,使得各大企业在发展中得到很小的利益,使企业的经济发展陷入到一种收益较低的尴尬境地。另外,企业合作间的博弈行为的实现,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的存在,决定了供应链环境之下的企业合作的各个参与主体,在拥有共同的约束条件下,逐渐发展其自身企业的经济,各大企业在合作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而努力,以各自的信任为基础,将企业内部的协调机制作为保障,而约束机制作为管理企业之间合作博弈行为的重要手段,在供应链环境下,推动各企业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

四、当前供应链环境之下企业合作博弈行为可持续发展分析

当前,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以及企业之间战略联盟关系的发展的背景之下,使得企业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博弈行为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为企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间合作博弈行为留下了一定的隐患,需要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确保其可持续性。

(一)各企业之间要建立信任机制

如今,企业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那么彼此之间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在供应链环境之下的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要可持续的发展下去,企业与企业之间就要建立一个彼此信任的关系。换言之,在供应链环境当中,企业之间建立信任机制是企业合作的基础。通常将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机制分为三种类型吗,一种是过程型、一种是规范型、另一种则是特征型,这三信任机制的种类型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企业间合作博弈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保证供应链中企业间合作博弈行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信任机制,并将信任机制作为基础,推动其可持续性发展。

(二)完善协调机制

在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合作博弈行为对各大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企业间在合作的过程中没有利益冲突。实践表明,各企业之间虽然是一种合作的关系,但是它们各自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利益冲突是必不可免的,它们在供应链中经常会遇到利益协调问题,这个问题给企业间的合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协调机制的建立对于供应链中的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协调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对企业的设计能力、流程构造能力等进行一定的管理协调,还可以通过对企业的协调节约一定的成本,控制产品的价格,确保企业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交货行为与销售。供应链环境中的博弈行为之所以可以可持续性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中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为此,要保证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博弈行为可持续性发展,就要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以推动可持续性发展。能够保证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能够可持续性发展,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就是在企业间建立一个约束机制,任何的合作都离不开约束机制,各企业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但是也会由于彼此间的利益冲突而发生一些矛盾,避免不了会给合作双方带来经济损失。为此,约束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

五、结语

博弈论论文范文7

1.平底烧瓶:平底烧瓶主要用来盛装液体物质,可以轻度受热,可用作试剂量较大又有液体参加的反应的反应容器,还经常被用作各种气体的发生装置.

2.锥形瓶:锥形瓶可以用作气体反应的反应装置,在蒸馏实验中,锥形瓶是作为液体接收器的.

3.量筒:主要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在一些用到排水集气法的实验中可以通过量取液体的体积测量固体或气体的体积.

4.集气瓶:与毛玻璃片配合,可用于收集、存放气体;也可以作气体与物质反应的容器.

5.滴瓶:滴瓶是用于存放少量液体的,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能够控制液体的使用量及液体流入的速度.

6.玻璃棒:玻璃棒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测pH的实验中,玻璃棒用于蘸取溶液,引燃红磷,在蒸发操作中用于搅拌,蒸发完毕后用于转移固体,在配制溶液时用于搅拌,在过滤操作中用于引流.

7.广口瓶: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还可以用于气体发生器.

8.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在盛放碱性溶液时用橡胶塞,盛放强氧化性的溶液要用玻璃塞.

9.导管:长导管有冷凝回流的作用,这可以达到分离产品的目的.

10.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径容器内注入液体.

二、玻璃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进行,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应与液体面底部相切,仰视与俯视都会造成数值偏差.量筒不能加热,也不能用于热溶液的盛装,操作时要沿壁加入或倒出溶液.使用烧瓶加热时,要将烧瓶放置于石棉网上,让其受热均匀,平底烧瓶不能长时间加热,当烧瓶用于溶解物质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试管可以直接用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加热前外壁应无水滴,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止试管破裂.集气瓶不能用于加热,在瓶内进行燃烧实验时,需要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滴瓶在盛放碱性溶液时要用软木塞或橡胶塞,滴瓶不能倒放,否则会引起胶头滴管的腐蚀,胶头滴管加溶液时,不能伸入容器的,更不能接触容器壁,不能平放于桌上,用完之后就立即用水冲洗.广口瓶不能用于加热,当放入具有酸性、氧化性的试剂、有机溶剂时,要用玻璃塞,放入碱性试剂时要用橡胶塞,用棕色瓶装见光易变质的物质.

三、玻璃仪器的清洗

仪器的洗涤方法一般有冲洗法、刷洗法、药物洗涤法.玻璃仪器的清洗很重要,如果清洗不当或延后清洗,都可能会造成仪器的洗涤变得困难甚至损坏.洗涤一般可依照以下步骤:倒去废物—冷却—用水冲洗—刷洗—用水冲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仪器都是用水冲洗的,一些用于特殊反应的仪器,也要用特殊的洗涤液清洗,在洗涤剂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常用的洗涤剂有肥皂液、去污粉、洗液、有机溶剂等等.用毛刷刷洗仪器时不能太用力,以防将仪器捣破,用洗液洗涤仪器时,玻璃仪器中的水要尽量倒干净,洗完之后将洗液倒回原瓶,并将瓶盖盖好,如果洗液流出瓶外,不能用手去擦,只能用水冲洗或抹布擦.化学实验中清洗后的仪器应达到内外壁应都能被水均匀地湿润,且不挂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晾干后不留水痕的效果.

四、结语

博弈论论文范文8

一、在诗韵中品味韵律之美

中国古代诗歌声律自有特点,与音乐密切相关,有节拍,讲押韵,注意平仄对仗。诗歌的节奏韵律促进情感抒发和意境创造。诗歌鉴赏应利用古代诗歌声律特点,重视诵读教学。诵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诵读形式的多样性上,还应重视学生参与体验诗情,进而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理解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停顿、轻重、缓急来演绎诗情,用心而不是用技巧诵读,因声求气,因声知意,因声入境。让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镜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是诵读教学的要点,“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当全班学生一袭白衣在舞台上铿锵有力连续3遍,一遍比一遍气势高昂地读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时,不只观众感受到了震撼,蜀道的高峻险要和诗人的惊叹感慨也自然涌现在吟诵者和观众的脑海中。吟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易使学生体会诗词的韵律美、音乐美。

二、在诗辞中品味诗语之精

古代诗歌用极凝练的语言表情达意,诗歌语言含蓄蕴藉又具跳跃性,学生极容易将古诗词翻译,却不知如何联想感悟诗境。应将引导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作为理解诗意环节的重中之重。古代诗歌知识匮乏,鉴赏能力低下的学生,应首先扫除语言理解的障碍、疏通诗意,进一步以生活化的体验想象诗歌画面,用代入人物情感联想法将文字转化成画面呈现在大脑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画面和感受讲出来,使学生增强识记,从而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美。古代诗歌知识积累较多,鉴赏能力较强的学生,可用联类映衬、互相生发的方法把类似题材的诗歌放在一起比较,深层理解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可引导学生联想送别之“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甚至近现代诗歌中亦有“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晚风拂柳笛声残”。“柳”既是送别的实景,又是借“柳”“留”谐音委婉表达依依惜别、挽留之意。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一是受东方美学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美的影响,二是汉语词汇多义所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贯彻落实“鉴赏分析诗歌必须分析语言”的道理。除了表达诗情的关键词,还应从古典诗歌善用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特点出发,由景语找情语:如“寒、凉、凄、冷、残、断”等既可形容景象又能描摹情感的词。还要抓住一些能流露情感的副词,如“空、自、徒、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上下功夫,读出未言尽的诗情,提高学生赏析鉴赏诗情的能力。

三、在结构中品味词境之美

古代诗歌在结构上具有跳跃性的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逻辑,常由这一端跃到另一端,或是跨越时空藩篱,多由动词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统一情感线索联系。”简言之,古代诗歌有很多跳白——时空跳跃、关联式动作跳跃、对比式跳跃等。这是古诗词鉴赏的难点,应引导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发挥审美想象力,补充跳跃中的空白,进而感受诗歌的意境画面和情感意志。如白居易的《夜雪》,全诗不见正面描写一个雪字,又处处写雪:衾枕冷是雪带来的寒凉之气,夜间窗户的明亮是雪反射月光在窗户上的效应,夜已深深,为什么作者在室内不出门就知道屋外雪层厚重,经过想象就知道是因为时不时听到竹枝被雪压断的折断声而做出的合理推测。通过想象补全了空间跳跃造成的障碍,同时也品味了诗歌的旨趣。

四、在诗情中品味意境之美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发展极为成熟,同时中国传统艺术中诗画一体,许多艺术技巧相通相连,如情景交融、烘托、留白、渲染、虚实相生等绘画手法同样可用于诗歌。古代诗论和现代文学理论都强调诗歌的三重文学意境:物境、情境和意境。学会借助鉴赏文学技巧来体会景物营造的物境、诗人情境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以及其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对于诗歌艺术技巧的分析理解,还可在教学中利用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诗歌中同一艺术技巧的使用和表达效果。如“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虚写友人别后在遥远的潇湘孤寂惆怅地仰望明月,耳听清猿哀啼的场景。这里虚实相生手法,很容易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同样都是通过想象虚写别后景象。虚写就是联想、想象或回忆之景,实写是眼前确实存在之景。但学生进一步理解虚实相生的作用、表达效果就比较困难,教师此时可借《深山藏古寺》为题的三幅绘画作品对比来深入体会虚实相生。第一幅深山密林之上有一座古寺,完全实写,凸显不出“藏”字;第二幅山岚雾气萦绕之中,隐约露出古刹楼台的一角,有“藏”意,但依旧是实写;第三幅云海蒙蒙,层峦耸翠不见古寺,但见山路蜿蜒至山下溪流,一个僧人在溪边汲水。画中全无古寺,然而僧人勾起了观者的联想,既有僧人汲水,必从深山古寺而来。古寺“藏”的意味借“实”的僧人虚写出了。这样,学生借助绘画的艺术技巧理解诗歌艺术手法,要比就诗论诗理解更加容易,更加深入。

五、在诗风中品味流派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