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分析理论范例

博弈分析理论

博弈分析理论范文1

关键词:博弈论战略管理局限性

一、相关概念

(一)战略管理。1972年,H.igorAnsoff在提出在其发表的《战略管理思想》一文中正式提出“战略管理”的概念。他认为,战略管理是一段从未来角度出发,动态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具有连续性的过程,是将组织的日常管理与长期计划有效融合的一系列管理行为①。1982年,Steiner出版了《企业政策与战略》一书,在这边书中他定义了战略管理的含义:战略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贯穿组织战略目标的始终,从组织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确保组织管理战略目标的计划与确定,同时依据组织内部的条件将其决策实施,从而确定组织的使命②。1987年,Henry.Mintzberg依据市场营销学中的四要素,首次提出了5P模型。从五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战略管理的认识。第一,从组织未来发展的角度,战略管理是一种Plan(计划);第二,从组织过去发展过程的角度,战略管理是一种Pattern(模式);第三,从产业层次,战略管理是一种Position(定位);第四,从组织层次,战略管理是一中Ploy(计谋)。战略管理的设定以及实行过程贯穿以下四个关键要素: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调整。战略分析能够帮助组织了解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对组织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起到关键影响。战略选择是对战略的制定、评价以及选择,能够决定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战略实施即组织采取行动与措施,充分发挥战略管理的作用。战略评价和调整是通过组织的发展现状,检验战略管理实施是否科学有效的主要途径。

(二)博弈论。1928年,JohnvonNeumann从多个主体间的关系出发,研究社会现象的特定数学方法,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从此博弈论正式诞生。1944年,JohnvonNeumann与OskarMorgenstern对博弈论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合著了《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作为博弈论的奠基性著作,该书从两人博弈推进到N人博弈的构造,将博弈论体系推广应用在经济管理等领域。博弈论是一门研究理性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冲突,是研究组织管理者的决策行为产生不同作用时所对应的决策。博弈论的概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局中人,即有决策权的参与者;策略,即指导整个行动的方案;得失,即博弈结束时的结果;次序,即博弈各方决策的先后顺序;均衡,即稳定的博弈结果。参照行为的时间序列性,可将博弈论分为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从管理者对其他参与者的了解程度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将上述两种分类相结合,进一步分类得出四种博弈,即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同时,根据上述四种博弈,可以得出四种均衡概念,即纳什均衡、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贝叶斯纳什均衡、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③。博弈论被各个组织广泛应用,研究者们依据其不断发展的理论,研究推进了新的管理战略方法论,改进了战略管理的研究宏观、微观环境,拓展了组织管理者的研究视野,将其理论基础和建模方法融入到战略管理的各个领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战略管理研究不断发展并进入一个新时代。

(三)博弈论与战略管理。博弈论在结合了组织中的竞争与合作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种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新思路、先方法,为研究组织间的竞争与合作带来了飞跃性的变革。美国的乔治敦大学教授RobertMGrant对基于博弈论的战略管理中的价值进行了概述,他认为:一方面,通过认识游戏的参与者、将参与者的选择权力具体化、平衡参与者的选择权、使用游戏树来表现决策的次序等方式来描述一场游戏,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竞争的形态与结构,并有利于管理者使用系统的方法行使决策权。另一方面,通过博弈论对与竞争态势的进一步研究,管理者可以预测竞争形势的平衡结局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战略性行为导致的最终结果④。

二、博弈论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一)博弈论为战略管理提供了新工。具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博弈论能够从另一种方面研究管理学,因此博弈论对战略管理的首要作用就在于战略管理的方法论研究。首先,在系统方法上。尽管早已使用系统方法的思想,但从博弈论这一新的思维的角度审视系统方法将战略管理的研究带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对系统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管理者将博弈论中的独立个体有机联合,将显著的个体观点融入到整体系统的研究中,它们之间能够及时相互作用,所对应的博弈论中的基本点:当一个组织做出决策,能够影响另一个组织的决策,此时组织的管理者能够依据另一组织的决策行为选取对应的行为,做出判断⑤。其次,在对策论的数学工具上。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不断优化的当下,过去所用的工具方法,对于当下的竞争现状,已经无法稳妥地解决决策问题。对博弈论的研究,能够解决理性人间的竞争的决策问题,适应时代的发展。除此之外,过去数学工具的使用大多数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等条件之上,导致这些数学工具的实用性不足。博弈论对战略管理的数学工具则能够建造有效的管理模型,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能够应用于更广泛的环境中。

(二)博弈论对技术创新战略的影响。作为目前最受关注的战略之一,技术创新对当代的战略管理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博弈论的推广对技术创新战略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对技术创新战略管理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首先,博弈论对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探索。博弈论通过其竞争模型发现:对于不断开发的技术创新,垄断者都会采取各种手段获得技术创新的产物,从而保证其垄断地位的稳定。在博弈论的基础上,人们开始重新研究JosephAloisSchumpeter提出的:垄断与研究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其次,在博弈论的基础上,为研究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开发了专利竞赛模型,获得了较多的实践应用成果。Dasgupta和Stiglitz的研究证明:专利竞赛近似管理者获得所有博弈的胜利,成为第一是重中之重⑦。最后,博弈论推动技术扩散理论取得突破。在博弈论的基础上,证明了兼容性与外部性决策对路径扩散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了扩散的路径选择问题,为管理者预测扩散路径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

(三)博弈论对人力资源战略的影响。博弈论对人力资源的影响也较为深刻。首先,对博弈论的研究为组织的人力资源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产生了相应的政策。其次,博弈论能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的阐释,能够帮助管理者更有效地应用管理人力资源。人才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博弈论对人力资源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帮助组织管理人才,使得组织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还有助于推动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改善传统的激励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组织文化的包容性,从而不断增强组织的竞争能力,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

三、应用的局限性

就目前而言,虽然博弈论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各方面的突破,但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博弈模型的建立时,未能将经济变量与其紧密结合,涉及的经济变量较少,并且没有考虑到宏观环境,忽略了其他的外在变量。因而无法充分表现博弈论在战略管理中的实用性,导致博弈模型的应用缺少可解释的论述。其次,组织在战略管理的流程中,缺乏建立博弈模型时所需要的理性及信息结构,因而使得博弈的结果不具有严密的准确性,第三,有些博弈论的研究者将研究重心放在理论上,以构建和均衡分析博弈论模型为重点,关注与博弈模型与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对组织的实际发展不够重视,忽视了组织的核心作用与目标⑥。

四、结束语

博弈分析理论范文2

关键词:农户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博弈理论;合作均衡

0引言

水利设施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农业发展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农户作为博弈的决策人具有选择不参与和参与的自由,而农户是否选择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依据是参与成本和收益状况。一定的可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是农田水利设施的固有属性,因此其表现出典型的公共池塘的特性。在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农户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通常会出现“搭便车”的行为和现象。为减轻农民的负担并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农田水利设施收益范围内农户需投工投劳、支持建设并参与建设管理即选择合理的“合作”措施,这样不仅可节约农田水利建设成本,而且可理顺管理体制并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然而,如果在农田水利建设时背离策略则会出现浪费、设施重复建设等相反情况的发生,在建设使用过程中未尊重农民意见可能出现“公共地悲剧”,此模式不仅减少了社会福利而且具有囚徒困境的负面效应[1-3]。所以,为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并正确引导农户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文章构建了博弈分析模型对农户选择参与行为进行研究分析并且从理论上对农户选择合作策略的达成条件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激励手段和管理方法。

1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对农户参与机制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其中定性分析法是研究应用较多的方法,并且有少数学者涉及到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管理的重要性相关研究,而对参与式组织达成合作均衡的内在机理利用博弈方法的研究较为少见[4-6]。据此,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博弈理论的模型,通过将其扩展和延伸形成了重复博弈模型并利用模型对农民合作策略运行条件进行分析。考虑到在博弈过程中农户可发生“犯错误”等要素,文章针对此现象构建了重复博弈模型并对此情况下农户进行合作的条件进行证明和分析,从理论上对农户参与行为的奖惩和管理机制展开说明和探讨,并归纳和总结了在博弈过程中农户达成稳定合作策略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创新农户参与建设管理制度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2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与博弈模型

在博弈过程中,农户参与行为往往会考虑到水利设施的“公共”属性可存在着私人参与的意愿,因此需对其参与建设管理的政策进行设计并以此提出新的制度政策。在社会成员之间构成博弈均衡是实现一套制度可实施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其本质为在特定的区域内所涉及到的农田水利设施制度必须实现自我实施,因此在此条件下需构成纳什均衡解。

2.1博弈参与人

农田水利设施受益区的农户即为博弈的参与人,其受益区主要有两种基本内涵即区域性和关联性。对水利设施的区域性划分可能与该区域的行政区划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行政区划内农户向参与使用时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共同利益性;而在受益区其关联性表现出一个具有地缘关系的“熟人社会”特征,在相关联的社会中农户具有崇尚互助互惠且具有明确边界的社会特性[7]。

2.2农户的策略选择

受益区的农户必须对农田水利进行投劳投工方可具有使用的权力,所以在每天进行博弈时应先对模型进行简单化处理并认为农户同城可参与多个工程建设过程,可将此过程默认为一个具有无限重复博弈的行为。农户在博弈过程中可以从战略集中进行选择。并且,管理机构对受益区农户的行为可按时按量的对其进行分工即符合“合作”行为策略的有关要求和特征,而农户采取“搭便车”的行为即“背叛”策略的相反行为,此模式为受益区农民不参与建设管理且未付出劳工劳力[8-10]。

2.3博弈模型

界定n个同质农户均存在于受益区且将每个期间的每个策略可作为农户的博弈行为,受益区农户应保持同时同步的的建设博弈。对于集体任务参与人可从策略集中进行选择,假定C为农户参与行为的基本成本,农户在每期合作中可在农田水利设施中取得的收益为A即收益边界条件;假如n个同质农户在博弈过程中选择了背叛则其相应的收益为A-nd,并满足C大于d和C小于nd等基本条件。其中前者代表每个人的背叛动机而后者意味着背叛对整个区域带来的不好效应[11]。并且在水利工程实施中假定各个农户在技术上存在非排他性,所以对未来使用者禁止其使用并以此作为在合理成本条件下背叛的惩罚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次博弈条件下的均衡在N为2时即为典型囚徒困境模型,假定在参与某一区域的水利建设过程中共有甲乙两个用户则可求得收益矩阵如表1所示。右上表收益矩阵可知,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可通过囚徒困境模型进行很薄的表征。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下即使博弈双方都知道对两人的总收益是最大的而其总收益结果最低。由开始选择合作到由乙方选择陪伴并永远背叛。因此,在满足公式(1)成立的条件下,给定乙未选择背叛则甲永远不会背叛。在多次重复博弈过程中可将群体划分为3种类型,即选择为合作、冷酷策略和背叛策略的群体,分别采用C或0、0、T或1、D或2进行表征。若博弈参与人犯错误则其行为会偏离他的策略选择,并称此现象为颤抖效应。参与人在想达到合作结果时方可出现颤抖效应即参与人在背叛策略时不会犯错误。在以此博弈时甲乙分别采取i、j策略时的收益为πij,则符合:希望合作的博弈人在博弈出现颤抖效应时期犯错误的概率为ε,则博弈参与人在一次博弈时的期望收益为πijε,表达如式(3)。博弈对手选择的策略为j而参与人策略i时的总收益采用Vij,重复博弈收益矩阵计算结果如表2。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犯错误的概率为ε,参与人i在对手策略为j时整个重复博弈的收益采用Vije进行表征。由上表计算结果可知,当博弈发生颤抖效应时V01e和V11收益的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此条件下对于每种策略博弈人的反应各不相同。在博弈群体中参与人如果没有采取背叛策略,则合作策略和冷酷策略的博弈人很容易被区分,其证明过程和相关结论推导过程不再一一赘述。参与人在重复博弈过程中如果没有颤抖效应则很难对冷酷与合作策略博弈人进行区分,因此锁着博弈的发生,博弈人在合作策略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冷酷策略的占比会逐渐降低。而将颤抖效应引入重复博弈中,可很好的对冷酷和合作策略博弈人进行区分,并在满足相应收益状态时即合作策略的收益不易过大并趋于均衡时,群体的合作状态即可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3重复博弈稳定运行的内在机制

社会资本和经济收益是博弈收益矩阵中收益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收益区农户在进行重复博弈时不仅会考虑经济效益而且也会考虑一定的可信任程度、威望和地位等,并称其为社会资本。农户参与建设的重复博弈稳定运行内在机制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内容:1)受益区必须有固定的和明确的参与人边界。参与建设管理制度达成合作均衡以及博弈人足够的了解必须以固定的但余人之间的长期重复博弈为基础和必要前提,否则在每次博弈都可能是对不同参与人进行的一次性博弈并极可能进入囚犯困境进而未实现合作均衡。2)受益区农户需积累足够的社会资本并形成稳定的社会管理网络。考虑到农田水资设施资源的非排他性特征如果农户不具备足够的社会资本且农户之间未形成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则在机会主体的驱动下农户更容易因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而发生“公地悲剧”。3)居民在参与水利建设过程中对其带来的成本及收益可显著影响农户的战略选择,而以往历史信息对农户参与水利建设管理所期望达到的长期合作收益以及不合作的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分析结构共同构成了他们的“共同知识”,当采取不合作策略时该机制可为人们展示出将遭受惩罚的结果并以此建立起一种可信的惩罚威胁。

4结语

博弈分析理论范文3

【关键词】博弈论;电子商务;信用风险

0.引言

电子商务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同时也推动了传统商务模式的变革。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日趋成熟,人们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也愈发频繁。相比传统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能够有效的节约消费者查找商品的时间,并能够选择更优质的商品,并且可以让消费者足不出户,购买到国内甚至国外任何地点的商品。但由于互联网具有虚拟性,诈骗、违约等现象越来越多,暴露出了电子商务还存在着信用风险的问题,信用风险已经成为了影响人们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如何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问题,已经成为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1.博弈论的概述

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或赛局理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博弈方处于同一个环境中,并受到一定的条件制约的前提下,每个博弈方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其他博弈方决策的改变,对自身的决策方向进行改变,从而选择出最优的对策的理论。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博弈的情境下,每个博弈方所获得的收益,不仅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对策的改变,还取决于其他博弈方的行为,因此,每个博弈方能否取得最优的收益,取决于对其他博弈方行为的把握和决策的预期。博弈论在多个领域内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对抗性质的娱乐活动,大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指挥,通过贯彻博弈论的思想,能够为自身带来最优的利益。博弈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第一,局中人。局中人也就是指在一个博弈的环境中,每一个参与博弈的博弈方。局中人的数量在两个至两个以上,一个人不构成博弈对局。第二,策略。在一场博弈当中,每个博弈方都需要在一定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之下,制定自身的行为和决策,同时,每个博弈方也都会具有一套贯穿博弈始终的完整的方案。如果在一场博弈中,一个博弈方使用了有限次数的策略,则可以称之为“有限博弈”,而如果一个博弈方的策略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则可以称之为“无限博弈”。第三,得失。在一场博弈结束后,每个博弈方最终的收获和损失,就被称为“得失”。在博弈论中,每个博弈方的得失不仅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对策的改变,还与全局整体的决策和行为有直接的联系。第四,次序。在一场博弈当中,每个博弈方的行为或对决策的转变,都是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的,其步骤具有先后之分。而每个博弈方在博弈的过程中,都会不止一次的进行活动,这也就涉及到了次序的问题。针对同一个决策方向,如果其次序不同,所产生的结果也会不同。第五,均衡。均衡更多的体现在经济学中,也就是涉及到博弈方决策的变量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值。例如,在一个市场当中,当某种商品处于一个价格的时候,消费者能够买到,而商家也可以卖出,就可以证明这个商品的供需关系处于一个均衡的状态。

2.基于博弈论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机理

在电子商务市场中,电子商务企业通过与商家、消费者等交易者进行博弈,会对自身的信用模式及信用程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电子商务中,企业所选择的信用模式是不固定的,会受到外部环境和其他博弈方的影响,这也是在电子商务中,会产生一定的信用风险的最主要成因。在电子商务中,买方和卖方可以当成博弈方来看待,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例如,在动态博弈中,卖家选择具有高度信用程度的交易方式,其前提必然是选择高度信用程度的方式所获得的长期效益,比选择欺诈一类的低信用程度的交易方式所获得的短期效益,其经济效益更高。

2.1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在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交易双方所面临的环境较为复杂,许多个外部因素都会影响交易双方的信用模式。而为了方便研究,可以在不影响最终结论的前提下,对复杂的外部环境简单化。假设:在一个博弈当中,只有两个博弈方,其中一方为买方,而另一方为卖方。并且双方都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具有理性的思考头脑,能够正常的进行博弈。而双方在博弈的过程中,不考虑一个博弈方的决策对另一个博弈方的影响。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两个博弈方对于博弈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都有明确的认知,并且其中没有政府等外在因素的干预。两个博弈方在博弈的过程中,默认只有两种信用程度,一种是诚实,另一种为欺诈。双方在博弈的过程中,决策之前不明确对方的行动,因此,可以将双方的行动看成是同时开展的。根据上述的架设内容,也就可以设计出静态博弈的模型。假设卖家利用欺诈的方法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为A,而利用诚实的方法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为B,通常来说,A>B。然而,用欺诈的方法还会产生一定的风险C,因此,用欺诈的方法进行交易,其实际收益就变成了A-C,而如果用诚实的方法进行交易,也就能够获得实际的经济效益B。而在买家的角度而言,买家购买一个商品,其重要的思想就是发挥出这个商品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如果将效用以T来表示,T也就是交易商品的实际价值和其他效用所构成的函数。当T>0时,买方才会具有购买欲望,而如果T<0,则买方不会考虑购买。由于上文的设定,双方都不会了解对方下一步的行为,因此,电子商务中交易双方的支付和信用模式选择为:当卖方利用诚实的信用模式进行交易,而T>0,买方选择交易,则所得的结果为T,B,而T<0,买方不选择交易,则所得到的结果为0,0。当卖方利用诈骗的信用模式进行交易,而T>0,买方选择交易,则所得到的结果为-T,(A-C),而T<0,买方不选择交易,则所得到的结果为0,-C。

2.2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得知,卖方为了利益考虑,一般不会选择信用的交易方法,而就算双方都采用混合型的交易方法,所起到的效果也不佳。因此,卖方在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要注重维护自身的长期利益,从而影响买方的购买欲望,形成更健康的交易体系。在实际交易中,如果卖方使用了欺诈的交易方法,买方一旦受骗,会通过各种渠道来进行曝光,会对卖方的长期利益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实际交易的环境更加复杂,可以将博弈模式从静态博弈转变为动态博弈。在交易开始之前,买方可以通过查看评论等方式了解到卖方的基本情况,从而对卖方的信用信息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这也就体现出了动态博弈的特点。

3.基于博弈论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规避机制

首先,为了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要加大对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力度,完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从而使电子商务市场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电子商务企业不能够拘泥于短期的利益,而是要将目光放长远,通过注重长期利益,来降低欺诈等交易方式的使用。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人员的教育,帮助电子商务企业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在日常的管理和运营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从而为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其次,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竞争。目前,电子商务市场的管制还不够深入,恶性市场竞争的现象较为突出,这也就导致了电子商务企业经常出现失信的问题。因此,政府要注重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的行业竞争,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来减少恶性市场竞争的现象。再次,要重视电子商务立法工作。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迅速,而我国的立法工作缓慢,导致了电子商务存在较为严重的法律空白,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开展。因此,政府要将电子商务的立法工作放在工作的中心,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来达到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的目的。最后,加强对电子商务市场的信息管制。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曝光、新闻监督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一个举报平台,及时的揭发诈骗电子商务企业,降低电子商务企业选择诈骗交易模式的可能,净化电子商务市场。

4.结语

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将其运用在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形成机制,主要可以从静态博弈和动态博弈两个方面进行。静态博弈主要体现了电子商务中双方信息的不对等性,而动态博弈则主要体现出了市场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因此,首先要加大对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力度,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竞争。其次,要为电子商务企业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在日常的管理和运营中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再次,要重视电子商务立法工作,弥补法律上存在的空白。最后,加强对电子商务市场的信息管制,及时的揭发诈骗电子商务企业从而达到净化电子商务市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广晖.基于博弈论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探析———买卖双方之间的博弈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7,(10):59-62.

[2]苏玥.基于博弈论分析探讨我国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以微信代购中的信用问题为例[J].现代商业,2015,(08):30-31.

博弈分析理论范文4

关键词: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TOPSIS法

随着我国步入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传播途径趋于多样化。因此,衡量一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不单单只看传统引文这一单一指标,应将新媒体这一项指标纳入到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内。那么,在当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时主要包括哪些新媒体的指标?权重多大?这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TOPSIS理论,来对湖南省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从而确保这一模型方法使期刊评价工作既能便捷有序地进行,又能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并在实践中具有指导价值。

一、基于TOPSIS的学术期刊影响力理论框架

(一)学术期刊影响力概念。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重要体现,学术期刊是推动学术发展与创新的不竭动力。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体现的是在一定期间内在某一期刊上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当前相关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所提供的贡献力。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本质来源于所承载文献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但其影响力也受到其他相关因素的限制,如该期刊自身传播途径与方式、社会对于该期刊的认知程度以及该期刊的内容是否具有多元化特征。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方式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学术期刊的水平,保障期刊的稳定发展。

(二)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现状。1.定性评价。就当前定性评价方法而言,期刊影响力最基础的评价方法是同行评议。同行评议一般是通过业界内的权威专家对期刊根据不同等级进行分级排序,从而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有一个直观的评价。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易操作,但缺点也十分突出,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成本,更关键的一点在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定性评价容易受到学术偏见、人情分、个人理解与见解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往往会产生不同专家的评审结果差异十分大的情况出现。2.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期刊文献的计量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作为期刊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其中单指标评价与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当前学术期刊影响力定量评价的两种方法。一是单指标评价。指的是通过单一的指标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国外的研究表明对于期刊的影响力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年下载率、文献转载率、H指数、SJR指数等。随着信息技术对科研环境的影响,由此诞生出例如Altmetric等的补充计量指标。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一些优秀的学者也在不断挖掘新的文献计量指标。有的学者是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进行完善,如熊晓英(2005)提出将影响因子同相同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作对比,证明了影响因子适用于不同学科期刊的比较研究①,但该指标依然受期刊不正当自引、批判性引用等因素的影响。邵作运(2015)提出了一种新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f(x)指数,综合考虑了期刊的载文量、被引量、篇均被引等因素,以及低被引和高被引论文的差异性,但f(x)指数默认所有引文具有同样的权重,没有排除自引现象对评价结果的干扰②。二是多指标综合评价。该评价方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构建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得分计算。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德菲尔法等。如王建军③选取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被引半衰期、他引率、H指数、Web即年下载量和基金论文比8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管理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马虎兆④选取期刊载文量、影响因子、他引总引比、被引半衰期、H指数、即年指标和Web即年下载率7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通过乘法模型计算各指标的综合得分,等等。

(三)基于TOPSIS的学术期刊影响力内涵。TOPSIS法是一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所统计的数据信息进行利用,其最终计算出的结果便能够充分反映出对学术期刊的不同评价方案之间的差异性⑤。其原理是以原始数据矩阵为基础,通过余弦法找到评价方案中的最优项与最劣项,最后根据所评价的对象来决定最优项是否合适,通过该种方法来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TOPSIS主要是根据数据的样本分布来分析,对它的次数没有严格的限制,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容易计算。

(四)基于TOPSIS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学术期刊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TOPSIS评价方法构建出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文献引用分析、新媒体环境、期刊自身发展、基础指标作为一级指标,通过TOPSIS数学模型来对湖南省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因素及湖南省学术期刊的能力水平进行分析,找到影响期刊能力的关键因素,为今后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参考性建议。同时通过对各类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为学术期刊找寻准确定位。

二、指标的选取与计算步骤

(一)指标选取。指标选取,要兼顾两方面:一方面,看指标体系能否体现出期刊质量评价发展状态及可持续性特点;另一方面,要看指标是否具备明确的概念,较强的可操作性,若为定量指标,则看是否可度量,若为定性指标,则评价模糊度量能否实现。本文对国内外和期刊质量评价有关的研究进行了搜集整理,最终确定湖南经济管理类期刊质量测评体系,包括一级指标有3个,二级指标有14个,从表1可以看到指标明细。1.基于引文分析的指标:传统引文分析指标在学术期刊评价工作的发展中已日趋成熟,目前国内外几大权威评价机构所使用的评价指标均为引文分析指标。基于引文分析的指标归纳为6项。2.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指标: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学术交流的用户越来越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术传播也远比纸质媒介传播快得多。本文选择百度指数、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万维期刊网以及期刊官网几大平台构建网络指标加入期刊评价的研究,扩展目前基于传统引文分析的指标体系。3.基于期刊自身发展的指标:基于期刊自身发展的指标由于难以取舍和衡量,且数据值不易量化,较少被人使用。本文基于期刊在创刊办刊、选文编辑、出版发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选取创办时间、获奖次数、被重要检索收录、网站建设度为评价指标。具体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二)TOPSIS法评价模型构建的步骤。1.首先建立评价矩阵。有n个需要进行评价的对象,p个评价指标,使他们构成一个n×p的矩阵,如果评价指标中有逆指标,我们需要将其进行正向化处理,最终得到的矩阵如下:4.由各项指标最优值和最劣值分别构成最优值向量Z+和最劣值向量Z-。6.计算各评价单元与最优值的相对接近度。通过正理想解来表示最优解,负理想解表示最劣解,其中正理想解对应于各指标的最大值集合,负理想解对应于各指标的最小值集合。正理想解计算公式为X+j=maxiCij,负理想解计算公式为X-j=miniCij,其中j=1,2,…,m。⑥假定各参评对象与正理想解之间的距离为D+i,与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为D-i。对方案和理想解距离(贴近度)进行计算,即较大的贴近度意味着此参评对象和理想解拥有极高的贴近度,即非常贴近理想解。就此而言,贴近度高低能够对不同参评对象进行优劣排序。7.依据接近度数值的大小进行排序,Ci越大,表明第i个评价单元越接近最优水平。根据Ci大小降序排列,获得湖南省5种经济管理期刊影响力排名。⑦8.分别对数据进行权重赋值。一般情况下考虑到这些指标的本身需要和算法的特性,所以赋值的权重相同。

(三)湖南5种经济管理期刊质量评价实证研究。本文以湖南省5种经济管理期刊作为研究对象(见表2)。从经济管理期刊办刊现实情况出发,由12名编辑学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确定表1评价指标的数值,[0,1]为数值确定依据,取小数点后三位。在算术平均法的支撑下,对5种经济管理期刊的不同指标初始值进行整理核算,由式(1)可将表2绘制出来。以式(2)和式(3)统一处理原始数据,借助于式(4)对不同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具体见表1。利用标准化矩阵R和表1得到的评价指标权重得出加权值C见表3。根据公式计算正、负理想解,并计算5个被评价对象距离正、负理想解的差异。详情可参看表4。计算5种经济管理期刊质量与理想解的贴近度:C1=0.1891,C2=0.2098,C3=0.2037,C4=0.2206,C5=0.2093排序为C4>C5>C2>C3>C1Dasgupta和Stiglitz的研究证明:专利竞赛近似管理者获得所有博弈的胜利,成为第一是重中之重⑦。最后,博弈论推动技术扩散理论取得突破。在博弈论的基础上,证明了兼容性与外部性决策对路径扩散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了扩散的路径选择问题,为管理者预测扩散路径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三)博弈论对人力资源战略的影响博弈论对人力资源的影响也较为深刻。首先,对博弈论的研究为组织的人力资源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产生了相应的政策。其次,博弈论能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的阐释,能够帮助管理者更有效地应用管理人力资源。人才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博弈论对人力资源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帮助组织管理人才,使得组织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还有助于推动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改善传统的激励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组织文化的包容性,从而不断增强组织的竞争能力,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

三、应用的局限性

就目前而言,虽然博弈论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各方面的突破,但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博弈模型的建立时,未能将经济变量与其紧密结合,涉及的经济变量较少,并且没有考虑到宏观环境,忽略了其他的外在变量。因而无法充分表现博弈论在战略管理中的实用性,导致博弈模型的应用缺少可解释的论述。其次,组织在战略管理的流程中,缺乏建立博弈模型时所需要的理性及信息结构,因而使得博弈的结果不具有严密的准确性,第三,有些博弈论的研究者将研究重心放在理论上,以构建和均衡分析博弈论模型为重点,关注与博弈模型与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对组织的实际发展不够重视,忽视了组织的核心作用与目标⑥。

四、结束语

博弈分析理论范文5

[关键词]博弈论视角;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1引言

“民以食为天”。由于食品安全涉及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了目前社会越来越重视的热点之一,消费者的维权和健康意识也随之越来越高,再加上现在媒体的报道和监督,一定程度上震慑了食品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但是不管政府多重视、消费者意识多高,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差距。虽然食品安全监管得以改善,但是与预期相比,还存在着改进空间,因此,在博弈论视角下研究政府、消费者、食品生产企业的博弈行为,对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优化有一定的意义。

2相关理论基础

2.1博弈论。博弈论属于运筹学中的一个学科,其也可称为对策论,主要是将不同的个体或群体放在特定的环境下,通过一样的规则进行管理,让个人、群体或组织同时或先后从策略选择集合中进行选择,在时间的推移下通过选择的策略,对其过程所需要承担的结果进行比较。因为博弈论所针对的对象和环境条件都相对广泛,因此博弈论被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之中,但是博弈中的主要对象包括人、行动、策略信息收益等。而文章弈论的决策者主要包括消费者、食品安全、生产者、媒体、第三方机构,而最终支付的结果就是比较企业个人利润最大化的一个程度。但是由于博弈论的博弈主体具有完全理性的特点,因此,文章主要依据的是演化博弈论,其基础假设的博弈主体具有不完全理性,这样会更适用于研究食品安全的利益博弈。因此,在演化博弈论的视角之下,对多主体参与的食品质量监管时,博弈主体具有有限理性,需要决策者在整个博弈过程之中不断的探索和演化,从而寻找较好的监管策略。

2.2食品质量监管。首先想要了解食品质量监管,必须了解食品质量是什么。食品质量就是指其本身具有的特定性质对某种要求的满足程度[1],其中要求包括安全性、营养性、可食用性、经济性等。安全性就是指食品在进入使用者口中之前,所经历的储藏、运输、销售等过程必须要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和安全;营养性是指食品之中必须具备人类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经济性是指食品在进行生产加工时所需要消耗的成本。基于此,食品质量监管就是政府部门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性、营养性、经济性等,对食品进行监管的一种活动。而食品质量监管存在于食品生产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之中,最终使得食品可以安全地呈现给使用者。

2.3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顾名思义就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之中,涉及利益的相关主体都是该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其中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等,还包括政府部门、消费者、社区、媒体等间接影响的客观群体,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他们中有的是企业经营风险的承担者,有的是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的执行者。换一个角度来讲,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的是企业对利益相关者要求的回应质量。

3食品安全相关决策者的博弈行为

从利益相关者的理论进行分析,食品安全方面的利益相关者,除了生产食品的企业,还包括政府、消费者、媒体、第三方专业机构等,而导致利益相关者进行博弈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安全信息存在不对称性,最终的博弈结果是根据利益来进行衡量。

3.1消费者与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博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的不断兴起与发展,现代社会的责任分工也越来越明确,当作为一般的消费群体时,对食品信息的了解,只能是在政府或媒体上得到相关信息,相比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讲,其处于信息的弱势地位,对食品本身的信息了解相对局限,难以了解食品的生产流程,也难以真正了解食品质量的管理过程。作为普通的食品消费群体,其只能够通过识别产品的标识进行了解,但是能够流通于市场中的产品企业标识,大部分都标为合格,只能被迫地接受。因此,由于消费者处于信息的弱势地位,很容易受到食品安全的威胁,在此威胁之下,食品生产企业所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应最大化的市场很容易被打破,使得两者之间的博弈存在市场失灵。

3.2仅有媒体作为第三方的利益博弈后存在的政府监管失灵。在消费者和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之后,由于利益的驱使,生产者具有很强的动机生产不合格的食品,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取更大的收益,因此,生产商有很强的动机进行造假,增加食品的安全威胁,由于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对食品安全的信息了解有限,大部分群体在面临食品安全事件时都会选择增强自身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学习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维权。基于消费者长期处于博弈中的弱势地位,再加上食品生产者有很大的可能进行造假,如果消费者受到了食品安全的威胁,势必会寻求第三方媒体的帮助,在第三方机构媒体的帮助下,便引发了新一轮的利益博弈。而新一轮的利益博弈,主要体现于媒体一方的加入,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得在自媒体的披露下,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如果政府仅仅加大对企业的罚款力度,那么罚金的存在会使得厂商的成本也有所增加,因此会进一步造成食品安全危险,最终造成政府监管失灵。

3.3多中心的第三方利益博弈后食品安全监管的可行性分析。虽然我国已经对食品安全进行了多年的治理,但是在企业食品安全监管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是第三方机构和专家团队难以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因此,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可以让第三方机构参与进来,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两方或者仅有媒体为第三方的利益博弈造成的市场失灵和监管失灵。同时,对媒体的食品安全信息也可以起到监管作用,如果媒体对食品安全的相关报道有问题,出现了虚假报道,第三方权威机构就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弥补政府信息的空白点,提高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能力。综上所述,对食品安全信息利益相关方而言,由于消费者在食品信息了解中处于弱势地位,而食品企业一定程度上需要隐藏自身的制作方法,因此造成了有利于防止自己的信息披露优势,而政府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主体负责人,除了自身力量的监管,还需要依靠多中心的第三方监管,比如通过自媒体和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增强政府监管的力量。

4基于博弈论视角下的食品安全监管的优化策略

基于博弈论视角下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决策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想要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需要在第三方机构的帮助下,协调消费者和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的责任和权利,将食品安全的相关利益进行统筹管理,建立有序的食品安全信息系统,这样才能够在不伤害食品行业的前提下,优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4.1政府应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的相关制度体系,把握管理的主动权。食品安全信息与消费者的身体安全息息相关,因此政府部门应该牢牢把握自身对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的主动权,充分体现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威性。在鼓励媒体报道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约束,避免不良媒体散播不实信息,制造社会混乱,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相关的信息资源。

4.2建立食品安全信用评级。为了更好地监管食品生产者,要改变以往收纳罚金的行为,而是应该建立一定的食品安全信用评级。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不断地与征信机构进行合作,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用评级,将食品安全与企业的征信进行挂钩,这样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可以对其进行警告,甚至让其退出市场,这样就会对一些生产企业起到警示作用,同时,食品安全信用评级也是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一个重要依据。

4.3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的作用。第三方机构的作用,除了当发生安全事件之后将其介入做专业指导和鉴定,还可以在安全事件发生之前对群众及消费者普及相关的食品安全知识,加强对消费者的安全教育,这样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之后,消费者可以更好地应对。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了目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但是食品安全问题涉及了多个利益者,因此在食品安全博弈过程之中,除了单一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博弈,还需要媒体等第三方机构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之中,这样才可以有效地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在博弈视角下进行食品安全的监管优化,首先政府要把握食品安全信息的主动权,需要对相关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评级及预警;其次需要通过媒体不定期地相关信息,对消费企业产生震慑行为;最后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专家在食品安全监测中的作用,这样通过采取多手段的监测,才有可能实现监管路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王铁骊,向楚尧.动态博弈视角下的第三方外卖平台上食品安全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2):55-60.

[2]杨琴,徐成波.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进展分析[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3(2):20-25.

博弈分析理论范文6

关键词:云网络;定价;博弈论;拍卖

0引言

经济分析和定价模型已被用于解决云网络中的许多问题。根据价格如何设置,将云网络中常用于资源分配的经济分析和定价模型分为4类,即基于市场的定价,基于博弈论的定价,基于拍卖的定价,以及基于网络效用最大化(NUM)的定价[1]。

1基于市场的定价

对于云网络中应用的经济分析和定价模型,首先讨论一个简单的定价方法,基于成本的定价;然后描述更复杂的定价方法,包括差别定价和盈利最大化定价[2]。

1.1基于成本的定价

基于成本的定价是一种常见的定价方案,它基于计算服务的总成本,加上成本的百分比作为期望的盈利,来确定服务的价格。使用基于成本的定价的目的,是确保价格使服务供应商盈利丰厚,或者至少价格涵盖服务供应商的总成本。总成本通常由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组成。在云网络中,云供应商使用基于成本的定价来评估地理上不同的数据中心网络的服务成本。当云中的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启用时,它也被用来分析节约成本。

1.2差别定价

基于成本的定价忽略了云用户或租户的要求和偏好。为了使供应商的盈利最大化,可使用差别定价(也称为价格歧视)。考虑由云供应商及其云资源组成的云资源市场,即计算资源和网络带宽。使用差别定价,云供应商可根据它们的需求和支付意愿向不同的云用户收取不同的价格。通过为一种类型的用户设置较高的价格,使用差别定价实际上将用户盈余转移给供应商。在这里,用户盈余是用户愿意支付的总金额与它们实际支付的总金额之间的差额。因此,虽然这种定价保证了供应商的高收益,但是使一种类型的用户支付比另一种类型的用户更高的价格可能是不公平的。

1.3基于盈利最大化的定价

盈利最大化是确定产出者的最高盈利的产出量和相应价格的过程。根据盈利最大化可找出最优数量和价格。假设云供应商需要确定由Q表示的云资源(即计算和网络带宽)单元的数量,以及它们的云用户的相应价格。总成本可能涉及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收益是云供应商向其用户出售资源单元所获得的金额。确定云资源单位的最优数量,使得差别最大化。最优数量可根据需求曲线找出最优价格。然而,在实际市场中,确定需求曲线并不容易。用户需求可是随机的,或假定遵循一些分布,例如高斯,并且盈利最大化在确定数量时不考虑市场竞争。

2基于博弈论的定价

博弈论和拍卖是多方参与者的研究决策制定问题,其中参与者的选择,即玩家,潜在地影响了其它参与者的兴趣。在云网络环境中,参与者可是云供应商,服务供应商,云租户和用户。博弈论方法和拍卖机制,已被广泛应用于确定云网络中的资源价格[3]。首先,一些重要的术语定义如下。玩家:玩家是在博弈里作出决定的参与者。回报:回报,即效用或利润,反映玩家期望的结果。方案:玩家的方案是一组行动/指令,玩家可照此实现期望的结果。

2.1非协作博弈

在非协作博弈中,每个玩家只最大化自己的收益,不关心其它玩家的回报和网络的社会福利。在这场博弈中,玩家是自私的,它们不构建联盟或彼此间达成协议。非协作博弈论已被广泛应用于云网络中的资源分配。例如,它已被用于模拟同行中的带宽共享云辅助P2P流媒体系统或经纪人在微云系统。它已被采纳来最大化云供应商的利润。

2.2Stackelberg博弈

上面讨论的非协作博弈假设玩家同时宣布它们的定价方案,玩家们在同一时间知道彼此的战略。然而,这并不会在真实的市场中存在。因此可使用顺序博弈,玩家可在一定的预定义的次序后,公布它们的方案,这就是Stackelberg博弈。在Stackelberg博弈中,玩家在观察其它玩家的方案后决定自己的战略选择。事实证明即使玩家必须首先选择它们的方案,它们的收益不低于在纳什均衡中的其它玩家,即由于先发优势。在云网络中,Stackelberg博弈已经被应用于将云供应商的带宽分配给虚拟网络,和减少用户接入云服务器。Stackelberg博弈也被应用于云计算。例如,当它被用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器客户端效用的同时,最大化云供应商的收益,或为终端用户保证QoS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云供应商的收益。

2.3讨价还价博弈

在讨价还价博弈或纳什讨价还价博弈,两名或两名以上玩家必须达成协议,关于如何分配货币金额。考虑一个云供应商之间的带宽分配,云网络带宽,即卖方;云租户,即买方。一个成功的讨价还价达成,是仅当带宽分配在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情况下。在云网络中,讨价还价博弈已被应用在一些其它场景,如分配用户的请求到数据中心并在服务供应商中共享云资源。在云计算中,讨价还价博弈已被用于在云资源经纪人和网格服务供应商中的价格谈判。

3基于拍卖的定价

拍卖是经济机制,其目标是通过称为招标的过程,分配商品和建立相应的价格[4]。拍卖中使用了一些常用术语如下:竞拍者:竞拍者是想要购买资源的买方。在云网络中,竞拍者可是终端用户或云租户。卖方:卖方(例如云供应商)提供其资源和销售服务。拍卖经理:拍卖经理担任中间商引导拍卖,确定并宣布赢家。在很多情况下,拍卖经理本身就是卖方。价格:拍卖中的价格可能是竞拍价或出价。竞拍价是竞拍者愿意为所拍卖资源支付的价格,出价是卖方愿意支付的资源价格。

3.1传统拍卖

传统拍卖被称为公开喊价拍卖。在公开喊价拍卖中,买方的竞拍在拍卖期间相互披露。传统拍卖有两种类型:英国拍卖:英国拍卖是一个提价拍卖,这意味着买入提交的竞拍价格,单调增加。具体而言,买方提交它们对资源的竞拍价,按顺序或同时给拍卖经理。没有新的更高价格提交时,拍卖将终止。买方最高价赢得资源并支付价格。荷兰拍卖:与英国拍卖相反,荷兰拍卖是一种降价竞拍拍卖,其中拍卖经理或卖方最初对资源设定了高的出价,然后降低价格,直到一个买方接受价格。获胜的买方支付最终费用价格和接收资源。这个简单的分配使荷兰拍卖花费的时间少于英国拍卖。

3.2密封拍卖

Vickrey和Vickrey-Clarke-Groves(VCG)拍卖是密封拍卖,买方同时向拍卖经理密封提交竞拍。与公开喊价拍卖不同的是,在密封竞拍拍卖中,买方不知道彼此的竞拍方案,在拍卖期间不能改变自己的出价。

3.3正向、反向和双重拍卖

考虑卖方和买方的双方,可将拍卖分类为如下:正向和反向拍卖:在正向拍卖中,有很多潜在的买方和一个卖方。相反在储备拍卖中,有一个买方和很多潜在的卖方。双重拍卖:在双重拍卖中,买方和卖方同时提交它们的出价,并分别询问拍卖经理。双重拍卖的基本概念是通过从买方中竞拍,匹配卖方的出价,分配商品给买方,并相应地从买方到卖方付款。

3.4组合拍卖

在组合拍卖中,买方的每次竞拍都表示一个组合或离散商品的打包,而不是单个商品。给定一组竞拍,拍卖经理找到一个商品的最优分配给买方,即赢家。组合拍卖与标准拍卖相比有更多的优势,例如密封拍卖。这些优点包括小的总体信息需求,经济效率,效用最大化和卖方收益最大化。然而,组合拍卖中的一个巨大挑战是赢家确定问题。

4基于NUM的定价

考虑到网络的容量限制,NUM是最大化网络中用户的总体效用的基本问题[5]。原始的NUM问题是仅考虑用户的效用功能。在云网络的情况下,当用户利用来自云供应商的资源时,它们会对云供应商产生总成本。因此,改进的NUM问题应考虑到总成本。考虑云资源预留场景,其中N个云租户,例如视频内容供应商,预留从一个云供应商传送它们的视频到终端用户的网络带宽。云供应商的目标是最大化社会福利实践中只有在云租户的效用函数是凹的时,上述最优解是可行的。但是,在延迟敏感的服务中,例如视频和语音服务等,效用函数以非弹性流动形式随着不同类型的服务而变化。因此,资源分配可能是一个非凸优化问题。

5结论

博弈分析理论范文7

一、引言

随着商品种类的日益丰富和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广告作为一种促销手段显得越来越重要。消费者通过广告了解自己在购买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信息,例如商品的性能、价格和种类的等重要信息,因而广告成为商家竞争的重要营销手段。但是在广告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大量的虚假广告充斥市场。这种扰乱市场的行为,不仅误导了消费者,更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用博弈论的方法对虚假广告的治理进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于消费者和广告主或广告主和监管部门的博弈关系。在现实的市场环境中存在着消费者、广告主、媒体和监管部门等多重关系,而且在各方博弈中,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在消费者对虚假广告进行举报的情况下,仍有大量的虚假广告存在,尤其以药品和保健品的虚假广告为甚,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和部分监管部门官员存在腐败寻租行为。因此,利用博弈论的观点,建立包括虚假广告主、政府及寻租者三方的更贴近于现实市场环境的三方博弈模型,以期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能够完善虚假广告的治理模式。

二、博弈的基本理论

博弈论主要应用于理性参与人之间的相互冲突与合作的研究,是指研究多个个体或团队之间在特定条件制约下利用相关方的策略,而实施对应策略的学科。有时也称为对策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一个重要学科。目前在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经典博弈论中,有关博弈论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参与人、行动、战略、信息、支付(函数)和均衡等。表述一个完整的博弈问题至少需要3个基本要素,即参与人、策略集合以及支付函数。参与人,又称局中人,是博弈过程中的决策主体和策略制定者,是参与博弈的直接当事人。在不同的博弈模型中,参与人的含义是不同的,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或者集团,但这些团体或集团必须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参加博弈并最大化自身的收益;信息在博弈过程中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博弈者应掌握的关于博弈的规则和其他博弈者的策略选择和收益等相关的知识;策略组合是指博弈方可能采取的全部策略的集合,它是博弈方进行博弈的工具和手段,每个策略集合至少应该有两个不同的策略;支付是指博弈者在一个特定的战略组合下所获得的利益和效用水平,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

经典博弈论有两个基本的假设:一是个人的理性,即当事人在进行博弈策略的选择时,对眼前局势认识得非常清晰,对进行博弈策略选择后各方可能采取的行动和因此获得的收益能够准确地分析,并根据一定的规则作出理性的策略选择;二是假设博弈的主体能够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相应的效用函数,最大化博弈者的效用函数,选择对博弈者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策略。博弈论可以划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区别主要是参与人能否达成有约束力的协议。根据参与人行动的顺序和掌握的信息,非合作博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动态是指博弈者的行动有先后顺序,而后行动一方能够观察到先行动一方采取的行动,否则为静态博弈。完全信息是指每一个博弈者对所有其他博弈参与人的特征、战略和支付有完全的认识,否则是不完全信息博弈。

三、我国广告治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广告治理制度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政府行政部门对广告的监管、广告行业的自律、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保护、社会媒体和舆论的监督以及广告监管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等几个方面,如下图。社会舆论监督对广告起着积极的作用。消费者对广告的监督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消费者是广告的被动接受者,且在对广告主的监督中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广告行业自律是广告行业组织、广告经营者和广告主自行制定的约束本行业广告活动的协约和规则。自律的方式是建立自律规则,调整的范围仅限于本着自愿原EnterpriseEconomy2012年第9期(总第385期)则加入的广告业成员。政府监管部门运用国家所赋予的权力对商品经营者起一种正式的监管作用,因此,经营者所做的广告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审批,一旦出现问题就应受到相应的查处。以上所有行为主体都要受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当前的广告治理模式能够完全地杜绝虚假广告的出现吗?在广告的制作和发行阶段,政府相关部门要对经营者所做的广告进行审核、审批和监督。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各方利益的不同,为寻租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寻租者就是相关管理部门的一些官员,即广告主通过行贿相关部门官员等手段,使虚假广告通过审批并在之后的监督中蒙混过关。

四、博弈模型的建立

本文所建博弈模型的主体为:虚假广告主、寻租者即相关部门官员和国家。虚假广告主依靠虚假广告引诱消费者购买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非法额外收益,但具有被国家处罚的风险。寻租者在虚假广告的发行过程中获得来自广告主给予的不正当额外收益。国家负责查处虚假广告,虚假广告会对国家的形象和公信力等造成巨大伤害。假定寻租者和虚假广告主都有两种可供选择的博弈策略:和不虚假广告;国家也有两种博弈的策略:稽查和不稽查;而稽查的结果有两种:能够查出违规和不能够查出违规。则:1.寻租者和虚假广告主进行虚假广告活动,国家稽查且查证成功。对于非法所得,国家勒令各方退还并处以一定数量罚金。寻租者受到fX的罚款,并因为此次寻租行为而导致其正常的工作损失为X1,其中X表示受贿额,X1可理解为寻租人因寻租行为而影响到其工作的升迁或被开除而受的损失。虚假广告主受到uX的罚款。国家因稽查到虚假广告从而获得(f+u)X-C的收益,其中C表示国家的稽查成本。则三者的支付分别为:-fX-X1、-uX、(f+u)X-C。2.寻租者和虚假广告主虚假广告,但国家未能成功稽查。则寻租者获得收益X,虚假广告主获得uX+X2额外收益,X2表示对非法暴利的一个测度。国家的稽查成本为C,形象和公信力等损失为(u+1)X,则三者的支付分别为X、uX+X2、-(u+1)X-C。3.寻租者和虚假广告主进行虚假广告活动,国家不进行稽查。寻租者获得X,虚假广告主获得uX+X2额外暴利,国家的形象、公信力等造成的损失为(u+1)X,则三者的支付分别为X、uX+X2、-(u+1)X。4.寻租者和虚假广告主不虚假广告活动,国家也不进行稽查活动,则三者的收益分别为0、0、0。5.寻租者和虚假广告主不虚假广告,而国家稽查,则三者的收益分别为0、0、-C。6.PX代表寻租者和虚假广告主进行寻租活动的概率。7.PC代表国家进行稽查的概率。8.PA代表国家进行稽查而且查证成功的概率。9.模型在计算时以三方在虚假广告中获得的额外收益作为其博弈中的支付,故广告本身的成本可忽略不计。在上述假设的情况下下,寻租者、国家和广告主的三方博弈模型见下表#p#分页标题#e#

五、模型求解

(一)当给定寻租者和虚假广告主进行寻租活动的概率PX时,国家进行稽查和不进行稽查的预期收入分别为:σ1=PX?PA[(f+u)X-C]+(1-PA)[-(u+1)X-C]?+(1-PX)(-C)σ2=PX[-(u+1)X]+(1-PX)(0)=PX[-(u+1)X]当国家稽查和不稽查的期望收益没有差异时,可以得到国家在博弈均衡时的寻租者和虚假广告主虚假广告的最优寻租概率PX*。令σ1=σ2,则:PX?PA[(f+u)X-C]+(1-PA)[-(u+1)X-C]?+(1-PX)(-C)=PX[-(u+1)X]解得:PX*=C/PA[(f+2u+1)X]

(二)当给定国家的稽查概率PC时,寻租者进行寻租活动和不进行寻租活动的预期收入分别为:σ3=PC[PA(-fX-X1)+(1-PA)X]+(1-PC)Xσ4=0当相关寻租者进行虚假广告和不的期望收益没有差异时,可以得到寻租者在博弈均衡时国家的最优稽查概率PC*。令σ3=σ4,则:PC[PA(-fX-X1)+(1-PA)X]+(1-PC)X=0解得:PC*=X/PA[(f+1)X+X1]

(三)当给定国家的稽查概率PC时,虚假广告主虚假广告和不虚假广告的预期收入分别为:σ5=PC[PA(-uX)+(1-PA)(uX+X2)]+(1-PC)(uX+X2)=PC[PA(-2uX-X2)]+(uX+X2)σ6=0当虚假广告主虚假广告与不虚假广告的期望收益无差异时,就得到虚假广告主在博弈均衡时国家进行稽查的最优概率PC*。令σ5=σ6,则:PC[PA(-uX)+(1-PA)(uX+X2)]+(1-PC)(uX+X2)=0解得:PC*=(uX+X2)/PA(2uX+X2)由此,我们建立的博弈模型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为:?PX*=C/PX[(f+2u+1)X],PC*=X/PA[(f+1)X+X1]?或者是?PX*=C/PX[(f+2u+1)X],PC*=(uX+X2)/PA(2uX+X2)?

六、模型分析

1.模型1的博弈均衡结果表明,寻租者和虚假广告主将以最优的寻租概率PX*=C/PA[(f+2u+1)X]选择虚假广告,并获得相应的利益。如果寻租者和虚假广告主虚假广告的概率PX<PX*,那末政府的最优选择是不稽查;反之,虚假广告的概率PX>PX*,那么政府的最优选择是稽查。如果虚假广告的概率PX=PX*,则国家进行随机的策略选择稽查或不稽查。在博弈模型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条件下,寻租者和虚假广告主的最优寻租概率PX*=C/PA[(f+2u+1)X],取决于C、PA、f、u、X等几个变量,其中虚假广告主的行贿成本X独立于我们的模型之外,这里将之视为固定不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是C、PA、f、u四个变量。显然PX*同C成正比,同PA、f、u成反比,即降低稽查成本,提高稽查成功率,提高处罚额度是降低虚假广告频次的有效途径。

2.模型2的博弈均衡结果表示,若国家把治理政府有关部门官员的寻租行为当作重点,则政府以PC*=X/PA[(f+1)X+X1]的概率进行稽查。当国家稽查的概率PC>PC*=X/PA[(f+1)X+X1]时,则寻租人选择不受贿;反之,则选择受贿。当稽查概率PC=PC*=X/PA[(f+1)X+X1]时,寻租人随机的选择寻租和不寻租。此时国家进行稽查的最优概率PC*=X/PA[(f+1)X+X1]与PA、f、X1三个变量相关,且与这三个变量成反比关系。因此,若要降低国家稽查的概率,就要提高稽查质量,提高稽查成功率,同时加大罚款力度f和增强对寻租者原有工作的影响X1。3.模型3的博弈均衡结果表示,若国家把治理虚假广告主的违法行为当作重点,则政府以PC*=(uX+X2)/PA(2uX+X2)的概率进行稽查。当国家稽查的概率PC>PC*=(uX+X2)/PA(2uX+X2)时,虚假广告主不虚假广告;反之,虚假广告主则会虚假广告。当稽查概率PC=PC*=(uX+X2)/PA(2uX+X2)时,虚假广告主随机选择虚假广告和不虚假广告。此时国家最优的稽查概率PC*=(uX+X2)/PA(2uX+X2),与X2成正比,与PA、u成反比。因此,除了要提高稽查成功率PA和提高罚款力度外,还要压缩虚假广告主的暴利X2。实际在市场广告活动中此博弈模型是动态的,虚假广告主、政府和寻租者,在不断重复的博弈中会更加理性化,能够不断地优化自己的博弈策略。对虚假广告治理问题的剖析,除了求出博弈模型中的最优监管概率,更重要的是文章之外的改变,如改变虚假广告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改变消费者在虚假广告监督和维权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加强对虚假广告媒体的管理等。

七、政策建议

(一)加大处罚力度我国《广告法》规定,对虚假广告的处理包括:立即停止虚假广告的、没收非法收益、以等额广告费用在相应范围内更正以消除不良影响,或处以广告费用的1倍以上5倍以下的经济处罚等。因而相关部门对虚假广告的处理属于“改正”性质的处罚而不是“惩罚”性质的处罚,虚假广告的为广告主带来的利润足以弥补其所受的处罚。面对巨大的利润诱惑,虚假广告主往往铤而走险虚假广告,以期获得巨额利润。因此,在今后的执法中,应加大对对虚假广告主的处罚力度,使其不能通过虚假广告获得巨额利润,从而消除虚假广告的动机。

(二)完善相关法律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广告法》等法律法规对虚假广告进行规范和治理,但虚假广告仍大行其道,显示了法律的部分缺失。比如,《广告法》中对虚假广告的定义比较模糊,缺少明确的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性,容易在虚假广告认定时造成混乱。此外,《广告法》对于虚假广告的认定仅限于商业广告,目前出现的一些《广告法》未规定的“边缘性”广告,如虚假的公益广告和虚假的科普广告等均没有明确地写入广告法。

博弈分析理论范文8

目前,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学习、经济、社会交往三个方面。在学习方面,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不尊重科学事实、臆造科学数据等方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为当下大学校园发生频率较高的现象。在经济方面,拖欠助学贷款、恶意透支信用卡、拖欠学费、弄虚作假获取贫困生资格骗取国家助学金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经济诚信意识。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提供虚假信息获取求职岗位、求职签约后又随意毁约、网络交友及网络求职提供虚假信息等现象。这些诚信教育的缺失行为不仅冲击了当代大学素质教育的失效,也损害了大学生在社会价值体系中被赋予的较高的知识文化和道德标准的形象。如果在这一阶段诚信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和深化,那么在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以后,这不仅会加剧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退化,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社会诚信的建设。

2博弈论视角的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分析

2.1诚信与失信的简单博弈分析

博弈论主要是用来解决主体之间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之间的均衡问题。为研究方便,本文选取了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与银行放款这二者之间在诚信与失信方面的博弈分析,并在分析中做出了以下的假定:①本文只研究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诚信与失信的博弈,假定一方为大学生,另一方为银行,假定大学生和银行这两者都是“经济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且不能控制对方的决策;②博弈的双方均为“理性人”,具有机会主义的倾向,即在双方博弈过程中,一方发现欺骗可以获利时,就会采取或选择欺骗策略;③博弈双方可以选择的策略为诚信或失信;④博弈双方的获益。采取诚信,大学生和银行双方都可以获益5;如果银行放款,大学生失信不还款,则大学生获益10;如果大学生诚信贷款,而银行失信不放款,则银行获益10;如果大学生选择不贷款,银行选择不放款,即双方均选择失信策略,这样助学贷款制度就失去意义,则双方的获益均为0。在上面的博弈矩阵表可以看出,表中策略组D为纳什均衡解,即大学生、银行双方都以自身利益为选择目标,其最终的选择结果有很大可能是“失信”,因为“失信”是能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策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局,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双方博弈的结果,如果大学生选择贷款但是不还款,那么学生得到的效用最大,即得到了免费完成学习的机会成本,而银行损失最大,失去了放贷本金和利益以及可以投资在其他领域的沉没成本;而银行如果存在比给学生放款更有收益的项目,那么银行会选择不放款而转向其他,这样银行可以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生损失最大,不能贷款助学,失去了完成学业的机会。但以上两种策略的选择都不是博弈的均衡点,必然无法达到稳定。实际上只有在学生不贷款,银行不放款的时候,即达到失信的纳什均衡,这样一来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将毫无意义可言,如果这项制度取消了,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大学生。然而,经济博弈理论告诉我们,在非价格因素和博弈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个体理性行为选择的结果,往往是非理性的。上述例子说明,由于双方的理性行为,导致了诚信的缺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2.2诚信与失信的重复博弈分析

重复博弈是一种特殊的博弈,在博弈中,相同结构的博弈可以重复多次,甚至无限次。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每个参与人都只关心一次性的获益;如果博弈是重复多次的,参与人可能会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从而选择不同的均衡策略。因此,重复博弈的次数会影响博弈均衡的结果。在上述的分析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失信的“囚徒困境”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双方所进行的是一次性的简单博弈,即大家所说的“一锤子买卖”。学生和银行双方都无法根据这一次的博弈结果再组织一次博弈、再做一次选择,基于此,博弈双方都只关心一次性的效益。但从动态博弈的过程来看,如果这种博弈是重复的、持续进行的,那么博弈的结果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诚信策略的纳什均衡就会成为双方博弈的必然结果。因为在动态博弈中,参与博弈的主体过去的行为都是可以看到或者查询到的,因此博弈中的一方可以通过这阶段博弈的选择,来回应博弈中另一方在上一阶段博弈中的失信行为。在诚信的动态博弈中,如果银行在上一次助学贷款的博弈选择中因采取放款的诚信策略,而大学生选择拖欠还款甚至不还款使银行利益收到损失,那么在本次的博弈过程中,银行必然会选择失信的策略来“报复”失信的大学生,比如将他(她)列为银行系统征信的黑名单,那么他(她)将面临银行以后所有的“报复”。在这里,银行所采取的策略被称为“以牙还牙”策略。基于此,为了更加长期、稳定获取各自的效用,博弈双方都会理性选择自己的行为,双方都会选择诚信,于是必然会出现诚信纳什均衡的博弈结果,由此可见,要想使诚信成为博弈双方的主动选择,其关键是要把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从而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3以重复博弈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

3.1增加博弈双方信息的对称性,将一次性的简单博弈有效转化为重复博弈。

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理性人的机会主义、利己主义等行为,因此博弈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出现失信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在一次性的简单博弈中,由于博弈双方都无法根据这一次的博弈结果再进行一次博弈或再做一次选择,因此,博弈双方都只关心一次性的效用,那么选择失信策略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要想克服这种困境,必须将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而将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的主要思路是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认知,深刻认识重复博弈与诚信之间的关系。诚信是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素养,但现实是接受过多年素质教育的大学生对诚信内涵的认知还是很模糊,很多人认为诚信已过时,加之受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冲击,直接导致其诚信缺失行为的出现。其实主体间诚信关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长期的选择、磨合、认同的过程,诚信是双方博弈的试金石,诚信关系的确立是双边的、动态的,任何一方的失信都可能导致诚信关系的中断。所以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必定要将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不能只顾眼前失信利益而忽视长期诚信利益。

3.2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畅通大学生诚信信息获取的渠道。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种写实的记录,主要用于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情况进行真实描述,同时这种诚信的描述会起到一种客观评定的作用;同时大学生诚信档案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这种教育会及时发现问题,正视问题,纠正问题,对失信行为有一定的鞭策作用。学校应该将大学生的诚信档案纳入常态化管理,及时公布诚信档案,特别是面向社会公开,畅通社会获取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档案信息,如果诚信档案不公开,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不能及时获知,这对于失信之人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诚信之人不能起到标杆作用,“囚徒困境”的一次性简单博弈失信策略必然再抬头,那么制定大学生诚信档案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大学生诚信信息应当及时公开,特别是要面向就业部门公开,并将考试作弊、学术不端、拖欠贷款等诚信缺失行为直接与就业联系起来,对有失信行为的学生暂缓或不予推荐就业,增加失信的一次性博弈成本,让失信之人无处遁形。3.3加大对诚信缺失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对失信行为处罚的可信性。在多元价值取向下,诚信如果被仅仅当成一种道德规范,很难要求所有人都遵守。在诚信的动态博弈中,若诚信收益与处罚机制不对称时,双方在博弈时基于个人利益必定会选择失信。在经济社会发达的当下,一个可信的处罚威胁是减少诚信缺失最有力的武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诚信缺失的行为,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高校对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还不够,因此,高校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应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比如针对考试作弊,给予取消考试成绩、记过、甚至取消学位等处分,让大学生意识到失信行为所付出的的巨大代价,并且这种代价要大于通过不诚信行为所获得的一次性博弈的收益。当成本大于收益时,博弈双方基于理性的角度,必定会选择诚信。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