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理论论文范例

博弈理论论文

博弈理论论文范文1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产生分析

据了解,在20世纪80年代前,新的制造技术与新的战略生产的产生,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大的降低,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优势大幅度的提升。随着新的制造技术与战略生产的发展,它们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利润源泉。为此,企业将很大一部分的资源投入到了实施这些战略当中。同时,企业管理人员也认识到了,企业要想快速的发展,赢的更多的利润,就要不断的改变生产方式,不断寻找新的利润源。到了90年代,传统利润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企业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客户满意,满足他们的需求,企业开始将管理的生产过程逐渐的转向企业产品的而供应环节以及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由此,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产生。

(二)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在进入到21世纪的时候,伴随社会产品类型的丰富,使得企业市场的类型发生了转变。事实上,买方市场在供应链成长过程中最为理想的环境,它有利于推动企业与各大供应商之间实施长期的战略合作,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类型不断的转变以及企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之不断的发展,并被广泛的应用,不仅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管理模式,还保证了企业能够在快速的发展中拥有战略管理的保障。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是在企业的中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之下发展起来的,伴随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不仅可以消除原来组织结构的重叠以及臃肿,还可以明确企业管理与发展的核心,从而快速发展。

二、在传统市场环境中各大企业之间的非合作博弈行为分析

企业中的博弈行为早在传统的市场之下就已经存在,但是,在传统市场中,企业间非合作的博弈行为对企业的发展推动力很小。通常,传统市场环境中企业间的非合作博弈行为是在博弈企业发展之间,缺乏统一的具有约束力的相关协议。一般而言,博弈的结果都是会使得企业的一方收益增加,而另一方的收益相应的减少,这个过程需要企业之间不断的有经济上的往来才能够真正的体会的到其中的重要性。从当前的企业发展模式上看,传统的发展环境以及发展模式对企业的经济增长有着很小的推动作用,企业之间在传统的市场环境下的非合作的博弈行为更是使企业的经济只能获得极小的利润,这样一来,企业在极小的经济利润之下,发展速度缓慢,如果不及时的改变发展的状态与模式,那么必将会被当今社会的企业发展市场所淘汰。另外,各大企业间非合作的博弈行为缺少对企业发展的约束力,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与各大企业的联系与来往也比较少,单凭博弈行为去发展自己的企业,会将企业的发展陷入到一种利益收益较小的尴尬境地。为此,传统市场环境下的企业间非合作的博弈行为,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势必会被淘汰。

三、现阶段在供应链环境之下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条件分析

从各大企业不断发展与实践中可以看出,在战略管理视角下的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是企业发展的最为理想的状态。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市场环境之下的企业间非合作的博弈行为,会使企业逐渐的陷入到一种低收益的尴尬境地。为此,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之下,供应链管理环境中,要求各大企业都要自我反省,自我改善,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审视企业自身的发展。在这一大的背景之下,企业供应链所参与的企业发展,都要以企业合作的博弈行为为主,摒弃企业非合作的博弈行为。与此同时,供应链环境之下,企业要想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必须要重充分的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即:

(一)具备一定约束力的供应链契约是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

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就是要求企业之间的合作一定要拥有一个具备一定约束力的供应链契约,在现代的博弈理论之中,认为当事人的理性决定了是当事人的行为。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企业之间以共同利益为主,从而企业之间结成战略联盟的关系,同时,这也决定了现代的企业间的合作博弈行为必将与传统市场环境之下的企业间非合作的博弈行为不同,在供应链联盟当中,每个合作的企业又是一个各自经营上独立的主体,各自在自己的经营管理中和合作关系中,向着同一个经济目标努力,在合作之间,增加各自的收益,完成企业的发展目标。正是由于各大企业在供应链联盟中各自都是独立经营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在企业经济发展中,它们各自都具有理性经济人的一个特性,换言之,在供应链联盟中的企业中,它们都将追都以及实现自身的最大经济收益为企业决策的导向,并能够对自身所做的决策和供应链中的一些其他的成员所做的决策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为此,当各大企业符合上述条件而组成的供应链联盟的时候,成员之间的非合作博弈也就逐渐的转化为一种具有自动协调性质的合作博弈,那么也就是说,在供应链联盟当中,通过企业成员的协商与决策,最后制定出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契约来保证在供应链联盟当中的每位成员的利益追求,并在合作中实现该利益。在供应链契约形成之后以及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供应链中的非合作博弈已经不再符合供应链联盟契约,并开始向着企业合作博弈行为方向转变。为此,要实现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就是具备一定约束力的供应链契约。

(二)大量重复性的博弈行为的存在是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

在供应链的环境当中,企业之间的合作博弈是在拥有大量重复性的博弈基础之上所实现的。伴随企业供应链不断的运行与发展的过程中,供应链企业黄子健的博弈行为拥有一个较为重要的特征,即无限重复的特征。在供应链企业间的博弈行为当中,如果贴现系数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此时的博弈双方就会处于对未来收益的关注,而放弃在传统市场环境之下的纳什均衡,重新的选择出对企业经济发展有利的合作策略。我们假设两个企业中,在第一个博弈阶段的时候,它们所采用的定价策略为低于市场价格,那么如果在后续阶段依旧采用这个策略,就要求对该策略做出一定的调整,否则必然不符合两个合作企业之间的有效收益。如果博弈合作双发,在不断的合作博弈当中都去选择这个低价策略去维持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那必将会用低价定价的策略来推动两个企业之间的合作。一旦合作双方之间出现乙方采用了高架的定价策略来发展企业的经济,那么合作的另一方必将也会将价格太高,进行高价定价策略作为一种报复,维护自己企业中的利益。为此,企业之间的大量重复性的博弈行为的存在是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

(三)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是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

当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有效的信息沟通对于供应链环境企业间的合作博弈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信息沟通不仅可以为博弈双方的协商提供了又一种沟通渠道,同时也为具有约束力的供应链契约的形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沟通环境,为博弈双方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发展经济的沟通机会。伴随现代的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有效发展,为供应链企业弈双方的沟通提供好了更加大的平台,供应链环境之下的企业间合作的博弈的实现,对所得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以及有效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随着信息行业的技术革命的开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更新与推广,这就决定了供应链环境之下的企业之间可以用最低廉的成本进行信息沟通以及通信,为企业合作博弈之间的沟通提供了一个具有坚实基础的信息平台,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之间的供应链下的生产效率,还能够降低供应链之间的运作成本,缩短订货以及供应货物的周期,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

(四)各大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条件之一。

要实现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又一个条件就是企业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传统的市场环境之下的博弈不同,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被认为是企业合作博弈的前奏。原因是当两个供应链进行竞争的时候,如果一条供应链无法在与另一条供应链竞争当中获胜,那么就会被认为是一个缺乏生产效率的企业供应链,这时就会导致该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参与者之间的博弈趋向于负数,所有企业主体在这条供应链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收益,也会使得每个成员自身的盈利能力被削弱,最终会出现这条供链逐渐的走向崩溃的现象。而竞争获胜的一方则会为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参的企业带来最大的经济收益,不仅推动了改供应链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各大企业个体之间的经济快速发展。就目前基于战略视角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的合作博弈行为来看,供应链环境之下的企业间的合作博弈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在竞争激烈的企业市场环境当中,如果各大企业都忙于自身的经济发展,忽视供应链对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的推动作用,那么企业的经济发展必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不相符合,同时,如果继续沿用企业间非合作的博弈行为,使得各大企业在发展中得到很小的利益,使企业的经济发展陷入到一种收益较低的尴尬境地。另外,企业合作间的博弈行为的实现,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的存在,决定了供应链环境之下的企业合作的各个参与主体,在拥有共同的约束条件下,逐渐发展其自身企业的经济,各大企业在合作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而努力,以各自的信任为基础,将企业内部的协调机制作为保障,而约束机制作为管理企业之间合作博弈行为的重要手段,在供应链环境下,推动各企业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

四、当前供应链环境之下企业合作博弈行为可持续发展分析

当前,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以及企业之间战略联盟关系的发展的背景之下,使得企业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博弈行为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为企业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间合作博弈行为留下了一定的隐患,需要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解决,确保其可持续性。

(一)各企业之间要建立信任机制

如今,企业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那么彼此之间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在供应链环境之下的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要可持续的发展下去,企业与企业之间就要建立一个彼此信任的关系。换言之,在供应链环境当中,企业之间建立信任机制是企业合作的基础。通常将供应链企业间的信任机制分为三种类型吗,一种是过程型、一种是规范型、另一种则是特征型,这三信任机制的种类型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企业间合作博弈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保证供应链中企业间合作博弈行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建立信任机制,并将信任机制作为基础,推动其可持续性发展。

(二)完善协调机制

在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间合作博弈行为对各大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个企业间在合作的过程中没有利益冲突。实践表明,各企业之间虽然是一种合作的关系,但是它们各自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利益冲突是必不可免的,它们在供应链中经常会遇到利益协调问题,这个问题给企业间的合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为此,协调机制的建立对于供应链中的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是非常重要的,协调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对企业的设计能力、流程构造能力等进行一定的管理协调,还可以通过对企业的协调节约一定的成本,控制产品的价格,确保企业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交货行为与销售。供应链环境中的博弈行为之所以可以可持续性的发展,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中的各种能力的发展。为此,要保证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博弈行为可持续性发展,就要在企业中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以推动可持续性发展。能够保证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间合作的博弈行为能够可持续性发展,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就是在企业间建立一个约束机制,任何的合作都离不开约束机制,各企业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合作关系,但是也会由于彼此间的利益冲突而发生一些矛盾,避免不了会给合作双方带来经济损失。为此,约束机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

五、结语

博弈理论论文范文2

(一)效益管理系统

效益管理系统的功能包括一系列为全面满足船舶企业知识生产效益管理需要的子系统,包括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效益指标制定模块、工程施工安全指标管理模块、品质指标管理模块、保障机制管理模块、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生产效益考核模块等七大模块。效益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介绍如下:

1.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

根据设计部门发送的订单信息,进行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的维护,包括订单类型、工艺维护及作业流程的制定。

2.效益指标制定模块

针对订单进行效益指标的制定,包括船舶产品类别、施工内容、出勤人数、施工区域有效面积、设备、物量、实动工时、预计完成时间、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总支出、预期经济效益等项目,提供指标考核系数,为订单生产完工后的效益考核打好基础。

3.工程施工安全指标管理模块

针对船舶订单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施工安全指标进行设置,包括安全指标、检查指标、工伤指标等。

4.品质指标管理模块

对订单生产中的品质指标进行管理,包括报检指标、探伤指标、品级指标等。

5.保障机制管理模块

按订单进行齐套管理。可以确认订单的物料是否齐备,设备负荷是否合理,模具状况是否良好,技能人员是否到位,工序汇报是否齐全,以此为依据计算人工的计件工资。

6.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

设置项目部、作业区、工段、班组、工人等各级生产组织,按生产性质形成的分配权重比例,设置各级之间的换算关系。

7.生产效益考核模块

根据以上模块所设置的各项效益考核指标,结合生产作业看板系统产生的实际数据,进行订单生产效益考核,具体包括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目标总支出、实际产值、实际物量、实际材料、实际总支出、结算信息、配备人员的实际工时、人员效率、人均产值、人均支出、质量信息、安全管理等。对订单生产效益进行分析比对,为使用者提供决策和改进的重要信息以及订单改进备案储存,为之后同类订单提供比对和参考。

(二)生产看板管理系统

生产看板管理系统的内容涵盖了船舶企业生产管理的主要业务内容,如项目管理、作业管理、生产进度跟踪、生产统计等环节,其产生的数据是本次生产效益管理考核数据的重点来源。

1.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包含组织机构设置、业务类型维护、船号字典、项目号字典、工种字典、级别字典、物量单位字典、物料清单、人员字典、班组字典、设备字典管理等。

2.生产计划模块

包含主生产计划的编制、班组计划确认、外协计划确认等。计划包含的信息包括作业区、月份、施工区域、船号/项目号、工段长、班长、外协单位、产品类别及船号、计划节点、施工内容、施工班组、施工责任人、在籍人数、班组分配比例、有效面积、图纸编号/段号、材料规格、材料型号、数量、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单位价格、总物量、总产值、辅助人员、设备工具、上月已结比例、上月已结产值等重要指标。

3.生产调度模块

包含派工单、项目调度、生产进度跟踪等,对生产计划编制后形成的任务自动形成派工通知单下发,调度可以根据派工管理查询已经下达的任务和调配的任务清单;对因特殊原因在班组间进行调配的任务,确认完工比例之后形成生产调拨单。通过生产作业管理形成的实际进度单,形成生产进度信息,便于生产管理部门人员对生产进度进行跟踪。

4.作业管理模块

包含进度反馈、完工处理、结算管理等;质量安全监督模块包含质检管理、安全管理、工伤管理等。

5.生产区域订单看板管理

按照生产组织的不同层级反馈该层级目前所有订单执行情况,包括订单状态、结算情况、所在作业区、月份、施工区域、船号/项目号、工段长、班长、外协单位、产品类别及船号、计划节点、施工内容、施工班组、施工责任人、在籍人数、班组分配比例、有效面积、图纸编号/段号、材料规格、材料型号、数量、开工时间、完工时间、单位价格、总物量、总产值、辅助人员、设备工具、上月已结比例、上月已结产值等信息的实时反馈。

二、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先进性

首先,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使用原理打破了现有的项目组管理模式,从以船为单位进行线型管理,转向以中间产品为单位的区域管理,实现管理机构扁平化。船舶制造订单是系统运行的源头,通过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管理模块的功能,将设计部门发送的订单信息转变成订单工艺及作业流程,将中间产品的订单类型、工艺及作业流程形成规范进行下达。当订单转入效益指标制定模块,由生产管理部门针对订单制定出勤人数、施工区域有效面积、设备、物量、实动工时、预计完成时间、目标产值、目标物量、目标材料、目标总支出、预期经济效益等项目指标并录入系统,一方面针对每个项目提供指标考核系数,另一方面为订单生产完工后的效益考核做好基础准备工作。订单流转到安全管理部门后,安全管理部门对订单的工程施工安全指标进行设置,包括安全指标、检查指标、工伤指标。质量部门对订单的品质指标进行录入,包括报检指标、探伤指标、品级指标。以上指标的确定,诠释了对订单投入生产的各项指标与要求,对中间产品订单化的管理,使得船舶制造打破原有的项目组管理模式成为了可能,通过对诠释完毕的订单进行分解,形成工作包/派工单,才能在后续工作中完成对中间产品的订单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数据分析。其次,改进了生产组织方式,从原有的基础生产模式变更为知识生产模式,从设计源头以订单为载体,到利用工作包/派工单的形式编制生产计划。在基础数据管理模块进行组织机构设置、业务类型维护、船号字典、项目号字典、工种字典、级别字典、物量单位字典、物料清单、人员字典、班组字典、设备字典管理,目的是完成效益管理系统和生产看板管理系统数据基础的统一,从效益管理系统中形成的订单可以无缝转到生产看板管理系统。效益管理系统诠释完毕的生产订单通过平台自动加工在生产看板系统的生产计划模块自动形成生产计划,由于订单包含产品物量和产品完成需要的计划工时,施工部门可根据工作包/派工单在生产调度模块进行派工,按计划工时分配人力,通过作业管理模块进行进度管理、完工处理、结算等,确保生产进度可控,在生产效益管理上通过工时/物量的统计、分析,充分实现对产品进度、作业效率、人力用场地资源的全面控制,使生产效益管理从生产计划和现场管理两个方面实现精细化。再次,通过保障机制管理模块、工资分配指标管理模块和生产效益考核模块对包括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工程施工安全、保障机制、生产计划、设备维护、消耗指标管理、品质管理、绩效管理、结算管理、工资分配制度在内的影响生产效益的因素进行全方位管理。做到生产有计划、设备有维护、消耗有指标、品质有保证、绩效有考核、责任有落实、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工资分配制度,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部激活。最后,通过生产效益考核模块建立知识生产绩效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综合考虑知识生产的绩效,针对订单权衡其成本及收益,不断提升船舶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各种新挑战。

三、船舶行业知识生产订单效益管理平台的社会效益

博弈理论论文范文3

1.平底烧瓶:平底烧瓶主要用来盛装液体物质,可以轻度受热,可用作试剂量较大又有液体参加的反应的反应容器,还经常被用作各种气体的发生装置.

2.锥形瓶:锥形瓶可以用作气体反应的反应装置,在蒸馏实验中,锥形瓶是作为液体接收器的.

3.量筒:主要用于量取液体的体积;在一些用到排水集气法的实验中可以通过量取液体的体积测量固体或气体的体积.

4.集气瓶:与毛玻璃片配合,可用于收集、存放气体;也可以作气体与物质反应的容器.

5.滴瓶:滴瓶是用于存放少量液体的,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能够控制液体的使用量及液体流入的速度.

6.玻璃棒:玻璃棒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测pH的实验中,玻璃棒用于蘸取溶液,引燃红磷,在蒸发操作中用于搅拌,蒸发完毕后用于转移固体,在配制溶液时用于搅拌,在过滤操作中用于引流.

7.广口瓶: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还可以用于气体发生器.

8.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在盛放碱性溶液时用橡胶塞,盛放强氧化性的溶液要用玻璃塞.

9.导管:长导管有冷凝回流的作用,这可以达到分离产品的目的.

10.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径容器内注入液体.

二、玻璃仪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在室温下进行,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应与液体面底部相切,仰视与俯视都会造成数值偏差.量筒不能加热,也不能用于热溶液的盛装,操作时要沿壁加入或倒出溶液.使用烧瓶加热时,要将烧瓶放置于石棉网上,让其受热均匀,平底烧瓶不能长时间加热,当烧瓶用于溶解物质时,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试管可以直接用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加热前外壁应无水滴,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止试管破裂.集气瓶不能用于加热,在瓶内进行燃烧实验时,需要在瓶底放少量水或细沙.滴瓶在盛放碱性溶液时要用软木塞或橡胶塞,滴瓶不能倒放,否则会引起胶头滴管的腐蚀,胶头滴管加溶液时,不能伸入容器的,更不能接触容器壁,不能平放于桌上,用完之后就立即用水冲洗.广口瓶不能用于加热,当放入具有酸性、氧化性的试剂、有机溶剂时,要用玻璃塞,放入碱性试剂时要用橡胶塞,用棕色瓶装见光易变质的物质.

三、玻璃仪器的清洗

仪器的洗涤方法一般有冲洗法、刷洗法、药物洗涤法.玻璃仪器的清洗很重要,如果清洗不当或延后清洗,都可能会造成仪器的洗涤变得困难甚至损坏.洗涤一般可依照以下步骤:倒去废物—冷却—用水冲洗—刷洗—用水冲洗.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仪器都是用水冲洗的,一些用于特殊反应的仪器,也要用特殊的洗涤液清洗,在洗涤剂的选择上也要注意,常用的洗涤剂有肥皂液、去污粉、洗液、有机溶剂等等.用毛刷刷洗仪器时不能太用力,以防将仪器捣破,用洗液洗涤仪器时,玻璃仪器中的水要尽量倒干净,洗完之后将洗液倒回原瓶,并将瓶盖盖好,如果洗液流出瓶外,不能用手去擦,只能用水冲洗或抹布擦.化学实验中清洗后的仪器应达到内外壁应都能被水均匀地湿润,且不挂水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晾干后不留水痕的效果.

四、结语

博弈理论论文范文4

一、在诗韵中品味韵律之美

中国古代诗歌声律自有特点,与音乐密切相关,有节拍,讲押韵,注意平仄对仗。诗歌的节奏韵律促进情感抒发和意境创造。诗歌鉴赏应利用古代诗歌声律特点,重视诵读教学。诵读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诵读形式的多样性上,还应重视学生参与体验诗情,进而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理解情感。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停顿、轻重、缓急来演绎诗情,用心而不是用技巧诵读,因声求气,因声知意,因声入境。让学生通过诵读进入诗镜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是诵读教学的要点,“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当全班学生一袭白衣在舞台上铿锵有力连续3遍,一遍比一遍气势高昂地读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时,不只观众感受到了震撼,蜀道的高峻险要和诗人的惊叹感慨也自然涌现在吟诵者和观众的脑海中。吟诵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易使学生体会诗词的韵律美、音乐美。

二、在诗辞中品味诗语之精

古代诗歌用极凝练的语言表情达意,诗歌语言含蓄蕴藉又具跳跃性,学生极容易将古诗词翻译,却不知如何联想感悟诗境。应将引导培养学生审美想象力作为理解诗意环节的重中之重。古代诗歌知识匮乏,鉴赏能力低下的学生,应首先扫除语言理解的障碍、疏通诗意,进一步以生活化的体验想象诗歌画面,用代入人物情感联想法将文字转化成画面呈现在大脑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种画面和感受讲出来,使学生增强识记,从而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意境美。古代诗歌知识积累较多,鉴赏能力较强的学生,可用联类映衬、互相生发的方法把类似题材的诗歌放在一起比较,深层理解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可引导学生联想送别之“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甚至近现代诗歌中亦有“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晚风拂柳笛声残”。“柳”既是送别的实景,又是借“柳”“留”谐音委婉表达依依惜别、挽留之意。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一是受东方美学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美的影响,二是汉语词汇多义所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贯彻落实“鉴赏分析诗歌必须分析语言”的道理。除了表达诗情的关键词,还应从古典诗歌善用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特点出发,由景语找情语:如“寒、凉、凄、冷、残、断”等既可形容景象又能描摹情感的词。还要抓住一些能流露情感的副词,如“空、自、徒、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上下功夫,读出未言尽的诗情,提高学生赏析鉴赏诗情的能力。

三、在结构中品味词境之美

古代诗歌在结构上具有跳跃性的特征,“它遵循想象、情感逻辑,常由这一端跃到另一端,或是跨越时空藩篱,多由动词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统一情感线索联系。”简言之,古代诗歌有很多跳白——时空跳跃、关联式动作跳跃、对比式跳跃等。这是古诗词鉴赏的难点,应引导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发挥审美想象力,补充跳跃中的空白,进而感受诗歌的意境画面和情感意志。如白居易的《夜雪》,全诗不见正面描写一个雪字,又处处写雪:衾枕冷是雪带来的寒凉之气,夜间窗户的明亮是雪反射月光在窗户上的效应,夜已深深,为什么作者在室内不出门就知道屋外雪层厚重,经过想象就知道是因为时不时听到竹枝被雪压断的折断声而做出的合理推测。通过想象补全了空间跳跃造成的障碍,同时也品味了诗歌的旨趣。

四、在诗情中品味意境之美

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技巧发展极为成熟,同时中国传统艺术中诗画一体,许多艺术技巧相通相连,如情景交融、烘托、留白、渲染、虚实相生等绘画手法同样可用于诗歌。古代诗论和现代文学理论都强调诗歌的三重文学意境:物境、情境和意境。学会借助鉴赏文学技巧来体会景物营造的物境、诗人情境和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以及其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对于诗歌艺术技巧的分析理解,还可在教学中利用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诗歌中同一艺术技巧的使用和表达效果。如“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虚写友人别后在遥远的潇湘孤寂惆怅地仰望明月,耳听清猿哀啼的场景。这里虚实相生手法,很容易引导学生联想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同样都是通过想象虚写别后景象。虚写就是联想、想象或回忆之景,实写是眼前确实存在之景。但学生进一步理解虚实相生的作用、表达效果就比较困难,教师此时可借《深山藏古寺》为题的三幅绘画作品对比来深入体会虚实相生。第一幅深山密林之上有一座古寺,完全实写,凸显不出“藏”字;第二幅山岚雾气萦绕之中,隐约露出古刹楼台的一角,有“藏”意,但依旧是实写;第三幅云海蒙蒙,层峦耸翠不见古寺,但见山路蜿蜒至山下溪流,一个僧人在溪边汲水。画中全无古寺,然而僧人勾起了观者的联想,既有僧人汲水,必从深山古寺而来。古寺“藏”的意味借“实”的僧人虚写出了。这样,学生借助绘画的艺术技巧理解诗歌艺术手法,要比就诗论诗理解更加容易,更加深入。

五、在诗风中品味流派之格

博弈理论论文范文5

关键词: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TOPSIS法

随着我国步入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传播途径趋于多样化。因此,衡量一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不单单只看传统引文这一单一指标,应将新媒体这一项指标纳入到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内。那么,在当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体系构建时主要包括哪些新媒体的指标?权重多大?这是本文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TOPSIS理论,来对湖南省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从而确保这一模型方法使期刊评价工作既能便捷有序地进行,又能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并在实践中具有指导价值。

一、基于TOPSIS的学术期刊影响力理论框架

(一)学术期刊影响力概念。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重要体现,学术期刊是推动学术发展与创新的不竭动力。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体现的是在一定期间内在某一期刊上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当前相关研究与应用的发展所提供的贡献力。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本质来源于所承载文献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但其影响力也受到其他相关因素的限制,如该期刊自身传播途径与方式、社会对于该期刊的认知程度以及该期刊的内容是否具有多元化特征。通过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方式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学术期刊的水平,保障期刊的稳定发展。

(二)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现状。1.定性评价。就当前定性评价方法而言,期刊影响力最基础的评价方法是同行评议。同行评议一般是通过业界内的权威专家对期刊根据不同等级进行分级排序,从而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有一个直观的评价。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易操作,但缺点也十分突出,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成本,更关键的一点在于,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定性评价容易受到学术偏见、人情分、个人理解与见解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往往会产生不同专家的评审结果差异十分大的情况出现。2.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期刊文献的计量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作为期刊影响力评价的重要指标。其中单指标评价与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当前学术期刊影响力定量评价的两种方法。一是单指标评价。指的是通过单一的指标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国外的研究表明对于期刊的影响力较大的因素主要有年下载率、文献转载率、H指数、SJR指数等。随着信息技术对科研环境的影响,由此诞生出例如Altmetric等的补充计量指标。为了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一些优秀的学者也在不断挖掘新的文献计量指标。有的学者是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进行完善,如熊晓英(2005)提出将影响因子同相同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作对比,证明了影响因子适用于不同学科期刊的比较研究①,但该指标依然受期刊不正当自引、批判性引用等因素的影响。邵作运(2015)提出了一种新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f(x)指数,综合考虑了期刊的载文量、被引量、篇均被引等因素,以及低被引和高被引论文的差异性,但f(x)指数默认所有引文具有同样的权重,没有排除自引现象对评价结果的干扰②。二是多指标综合评价。该评价方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构建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得分计算。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德菲尔法等。如王建军③选取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被引半衰期、他引率、H指数、Web即年下载量和基金论文比8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管理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马虎兆④选取期刊载文量、影响因子、他引总引比、被引半衰期、H指数、即年指标和Web即年下载率7项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通过乘法模型计算各指标的综合得分,等等。

(三)基于TOPSIS的学术期刊影响力内涵。TOPSIS法是一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所统计的数据信息进行利用,其最终计算出的结果便能够充分反映出对学术期刊的不同评价方案之间的差异性⑤。其原理是以原始数据矩阵为基础,通过余弦法找到评价方案中的最优项与最劣项,最后根据所评价的对象来决定最优项是否合适,通过该种方法来评价学术期刊的影响力。TOPSIS主要是根据数据的样本分布来分析,对它的次数没有严格的限制,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容易计算。

(四)基于TOPSIS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学术期刊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TOPSIS评价方法构建出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文献引用分析、新媒体环境、期刊自身发展、基础指标作为一级指标,通过TOPSIS数学模型来对湖南省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因素及湖南省学术期刊的能力水平进行分析,找到影响期刊能力的关键因素,为今后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参考性建议。同时通过对各类学术期刊进行综合评价,为学术期刊找寻准确定位。

二、指标的选取与计算步骤

(一)指标选取。指标选取,要兼顾两方面:一方面,看指标体系能否体现出期刊质量评价发展状态及可持续性特点;另一方面,要看指标是否具备明确的概念,较强的可操作性,若为定量指标,则看是否可度量,若为定性指标,则评价模糊度量能否实现。本文对国内外和期刊质量评价有关的研究进行了搜集整理,最终确定湖南经济管理类期刊质量测评体系,包括一级指标有3个,二级指标有14个,从表1可以看到指标明细。1.基于引文分析的指标:传统引文分析指标在学术期刊评价工作的发展中已日趋成熟,目前国内外几大权威评价机构所使用的评价指标均为引文分析指标。基于引文分析的指标归纳为6项。2.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指标: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使用网络平台进行学术交流的用户越来越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术传播也远比纸质媒介传播快得多。本文选择百度指数、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万维期刊网以及期刊官网几大平台构建网络指标加入期刊评价的研究,扩展目前基于传统引文分析的指标体系。3.基于期刊自身发展的指标:基于期刊自身发展的指标由于难以取舍和衡量,且数据值不易量化,较少被人使用。本文基于期刊在创刊办刊、选文编辑、出版发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选取创办时间、获奖次数、被重要检索收录、网站建设度为评价指标。具体指标体系构建如表1所示。

(二)TOPSIS法评价模型构建的步骤。1.首先建立评价矩阵。有n个需要进行评价的对象,p个评价指标,使他们构成一个n×p的矩阵,如果评价指标中有逆指标,我们需要将其进行正向化处理,最终得到的矩阵如下:4.由各项指标最优值和最劣值分别构成最优值向量Z+和最劣值向量Z-。6.计算各评价单元与最优值的相对接近度。通过正理想解来表示最优解,负理想解表示最劣解,其中正理想解对应于各指标的最大值集合,负理想解对应于各指标的最小值集合。正理想解计算公式为X+j=maxiCij,负理想解计算公式为X-j=miniCij,其中j=1,2,…,m。⑥假定各参评对象与正理想解之间的距离为D+i,与负理想解之间的距离为D-i。对方案和理想解距离(贴近度)进行计算,即较大的贴近度意味着此参评对象和理想解拥有极高的贴近度,即非常贴近理想解。就此而言,贴近度高低能够对不同参评对象进行优劣排序。7.依据接近度数值的大小进行排序,Ci越大,表明第i个评价单元越接近最优水平。根据Ci大小降序排列,获得湖南省5种经济管理期刊影响力排名。⑦8.分别对数据进行权重赋值。一般情况下考虑到这些指标的本身需要和算法的特性,所以赋值的权重相同。

(三)湖南5种经济管理期刊质量评价实证研究。本文以湖南省5种经济管理期刊作为研究对象(见表2)。从经济管理期刊办刊现实情况出发,由12名编辑学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确定表1评价指标的数值,[0,1]为数值确定依据,取小数点后三位。在算术平均法的支撑下,对5种经济管理期刊的不同指标初始值进行整理核算,由式(1)可将表2绘制出来。以式(2)和式(3)统一处理原始数据,借助于式(4)对不同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具体见表1。利用标准化矩阵R和表1得到的评价指标权重得出加权值C见表3。根据公式计算正、负理想解,并计算5个被评价对象距离正、负理想解的差异。详情可参看表4。计算5种经济管理期刊质量与理想解的贴近度:C1=0.1891,C2=0.2098,C3=0.2037,C4=0.2206,C5=0.2093排序为C4>C5>C2>C3>C1Dasgupta和Stiglitz的研究证明:专利竞赛近似管理者获得所有博弈的胜利,成为第一是重中之重⑦。最后,博弈论推动技术扩散理论取得突破。在博弈论的基础上,证明了兼容性与外部性决策对路径扩散的作用,进一步研究了扩散的路径选择问题,为管理者预测扩散路径提供了优质的解决方案。(三)博弈论对人力资源战略的影响博弈论对人力资源的影响也较为深刻。首先,对博弈论的研究为组织的人力资源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产生了相应的政策。其次,博弈论能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的阐释,能够帮助管理者更有效地应用管理人力资源。人才是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博弈论对人力资源的影响,不仅仅在于帮助组织管理人才,使得组织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还有助于推动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改善传统的激励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组织文化的包容性,从而不断增强组织的竞争能力,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

三、应用的局限性

就目前而言,虽然博弈论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取得了各方面的突破,但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博弈模型的建立时,未能将经济变量与其紧密结合,涉及的经济变量较少,并且没有考虑到宏观环境,忽略了其他的外在变量。因而无法充分表现博弈论在战略管理中的实用性,导致博弈模型的应用缺少可解释的论述。其次,组织在战略管理的流程中,缺乏建立博弈模型时所需要的理性及信息结构,因而使得博弈的结果不具有严密的准确性,第三,有些博弈论的研究者将研究重心放在理论上,以构建和均衡分析博弈论模型为重点,关注与博弈模型与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对组织的实际发展不够重视,忽视了组织的核心作用与目标⑥。

四、结束语

博弈理论论文范文6

新疆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三农问题的解决,对于新疆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资金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小额信贷发展。通过博弈论分析,得出农业保险能够提高信贷机构开展小额信贷的积极性,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这对于促进新疆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市场

一、新疆近年来小额农贷的发放情况

新疆农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是资金问题,小额信贷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新疆三农问题的解决。就全国而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农村支行经营成本过高等原因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农村信用社成为县域地区小额信贷投放主体,2005年以来新疆农村基本形成了以农信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1]。新疆小额信贷始于2001年,农村信用社是发放小额信贷的主要机构。2007年的一项新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中国银监会的调研数据表明,新疆农村信用社有1085家机构网点开办小额信贷业务,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年均累放额已由1999年的27亿元增至14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6%[2];2012年全区农村信用社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382.24亿元,同比增加196.5亿元;小额信用贷款102.32亿元,较年初增加31.55亿元,增长44.58%;农户联保贷款190.79亿元,较年初增加32.69亿元,增长20.68%[3]。截至2013年11月末,新疆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440.58亿元,较年初增加265.75亿元,增幅22.62%;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025.5亿元,较年初增加219.55亿元,增幅27.24%,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1.21%,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4]。虽然新疆农信社的小额信贷规模越来越大,但是根据一项面向新疆农户金融需求调查显示,新疆有79.4%的农户有借贷需求。因此,就新疆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而言,农信社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

二、小额信贷引入农业保险对于缓解农户“贷款难”的博弈分析

(一)农村小额信贷中的信用博弈分析

农村小额信贷信用博弈的参与人为信贷机构与借款人(即农户),二者均满足理性人假设。因为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缺少资金,所以只要贷款利率合适,农户一定会选择借款。因此双方博弈中,假设信贷机构有贷款与不贷款两种策略选择(贷款,不贷款),农户有还款与不还款两种策略选择(还款,不还款),农户借款金额为M,借款利息为r,信贷机构的收益为X,设农户贷款后用于生产的收益为N,其中X=M(1+r),则小额信贷中的信用博弈模型。当信贷机构选择贷款策略时,若农户选择还款策略,则信贷机构收益为X=M(1+r),农户的收益为N;当信贷机构选择贷款策略,而农户选择不还款策略时,农户的收益为N,信贷机构由于不能收回贷款,则损失所贷金额M;当信贷机构选择不贷款策略时,农户选择还款策略,则信贷机构会损失本来可以贷款给农户的利息收入,农户也因得不到贷款,损失了本来可以用贷款资金从事生产所得的收入N;若信贷机构选择不贷款策略,农户选择不还款策略,则双方的收益均为0。因此,从上述博弈来看,只有当信贷机构选择贷款策略,而农户选择还款策略时,才能达到双方效益最大化。但农户如果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会选择不还款策略,那么信贷机构之后必然选择不贷款,结果双方终止合作,结果造成信贷机构的“惜贷”现象。

(二)农业保险参与后缓解农户“贷款难”的理论分析

假设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如果信贷机构通过代办农业保险收取的中间费用为z;农户贷款从事农业生产,发生风险事故后保险公司给信贷机构的赔偿额为b;农户贷款经营后,有能力还款的概率为q,若此时信贷机构的贷款利率不变任然为r。则此时信贷机构的期望收益为T2,T2=M(1+r)q+(1-q)(b-M)+z。同时可知农户没有购买农业保险时信贷机构的期望收益T1,T1=M(1+r)q-(1-q)M,现对T1与T2进行比较,T2-T1=(1-q)b+z。由于q在区间[0,1]之间,发生风险事故后保险公司给信贷机构的赔偿额b>0,信贷机构收取的中间费用z>0。因此,T2-T1=(1-q)b+z≥0。说明农户购买小额保险后,信贷机构的期望收益提高了,因而提高了信贷机构贷款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的“贷款难”问题。

三、基于农村保险引入模式,完善新疆小额农贷的措施

小额信贷与农业保险是现代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小额信贷引入农业保险机制,符合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新疆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新疆农村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各民族团结。小额信贷与农业保险结合,对于完善新疆农村金融市场,促进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疆农村小额信贷引入农业保险这一模式经历了数年的发展,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第一,政府作为农户、保险公司、信贷机构三方的协调者,需要强化政策上的支持,给予开办农业信贷与保险的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更大的税收优惠。第二,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完善巨灾保险保障机制以及再保险制度。巨灾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是毁灭性的,一般商业保险公司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赔偿责任,因此要以政府为主导,建立完善巨灾保险保障机制,同时需要建立再保险制度,减轻和分散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的风险,提高农业保险的供给率。第三,需建立信贷机构与保险公司风险共担制度,促使信贷机构风险与收益趋于平衡,促进农村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第四,完善监管制度,增强新疆农业信贷与农业保险协同发展稳定性。第五,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政府应大力弘扬社会诚信意识,规范社会信用行为,信贷机构与保险公司通过信用评价体系共享等方式,强化农户信用在农村信贷和保险中的基础性作用。

作者:谢泽林 永春芳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琪疆.新疆农户小额贷款发展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新疆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康馨方.新疆农户小额信贷需求研究———以玛纳斯县为例[D].呼和浩特:新疆农业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博弈理论论文范文7

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进行研究2007年,宁连举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博弈分析》中依托博弈论重点剖析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政府机构内部(IntraG-G)、有上下级关系的政府机构之间(ExtraG-G)、平级政府机构之间(ExtraG-G)的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探讨在“无形手”的控制下IntraG-G、ExtraG-G(有上下级关系或平级)之间信息资源的流动的有效性,以及影响信息资源共享的关键环节,最后根据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IntraG-G、ExtraG-G(平级或有上下级关系)之间信息资源共享问题的“一个基础、两大保障、三项举措”3个层次系统性改进方案[3]。2007年,罗卫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分析与设计》中结合我国目前有关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初期实践,按平台项目建设的战略架构、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流程构建共享平台的体系结构[4]。2010年,陈昊炜在其论文《省级电子政务专网建设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中构建省级电子政务专网网络结构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模型,重点研究省级政务专网两大平台建设和安全技术[5]。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方面研究主题分析

从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保障、解决方案角度来分析2005年,钟瑛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运行瓶颈及其化解》中认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包含了信息、信息流动、相关的权力和利益等3个要素。分析三要素之间的价值平衡关系,对共享机制运行瓶颈进行深层的解读[6]。2006年,周伟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保障研究》中通过协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业、公众之间的分布分析,提出使信息资源布局应更加合理,才能提高用户信息满足度,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发挥效用最大[7]。2010年,赵凯微《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分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过程表现出的“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提出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统一的共享标准,建立绩效评估机制的观点[8]。

从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和机制的角度进行研究2008年,董海欣在其论文《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中深入分析研究了政府信息资源生态环境、共享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区级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和解决方案[9]。2008年,赵劲松在其论文《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中从经济学和机制研究的角度来探讨信息资源共享的规律,分析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的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于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给出多项建议[10]。2009年,张珊在其论文《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研究》中对武汉城市圈电子政务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其政务模式、业务模式,对网站功能设计进行研究,提出移动电子政务的建设为补充的观点[11]。

从信息资源共享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2008年,熊先兰在其论文《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市场机制运用与优化》中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市场机制运用与优化进行探讨,分析其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所具有的主要特性,以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率[12]。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高级顾问周宏仁博士每年都会在《网络与信息》杂志上发表《电子政务全球透视与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报告。分析电子政务的形成与发展,从空间的广度和时间的跨度这两个视角来进行研究。用普遍联系和全面性方法论,将电子政务发展与整个社会系统相关联,预测电子政务演化规律及未来发展趋势。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理论研究的区域性发展趋势

电子政务发展是世界性潮流,是现代信息化技术运用到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政府推行电子政务来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技能及工作效率,畅通和拓宽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渠道,极大程度地提高政府做出科学性远瞻性的决策,提升政府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能力。电脑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目前政府门户网站(以gov.cn命名)已超过10000个,93%以上的部委拥有部门网站,73%以上的地方政府(省、地、县)拥有门户网站[13]。网络技术把整个电脑、通信、软件、信息等资源融为一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我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中国光缆线铺设总长度达458万公里,“八纵八横”格局覆盖全国31个省市、659个城市、2070个县(区)、6115万个行政村,还开通了国际多条陆地及海底光缆[14]。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我国正在形成如“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群”这些经济圈。区域性经济是生产资源在一定空间、区域内的优化配置及组合,可以实现区域内资源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如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中心汇集其他8个城市的丰富资源,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具有极强的资源及成本优势。武汉城市圈是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经过努力可以发展成为继沿海地区之后第四大经济增长极,但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这一强有力的后盾。从武汉城市圈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分析,如果想实现城市圈的各城市齐头并进、共同发展,首先必须要打破行政区划之间的屏蔽,探索并建立城市圈内政务协作机制,使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畅通,拓宽各城市间的政务信息沟通渠道,高效实施城市圈内的政务管理。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武汉城市圈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城市圈的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城市圈的政府政务服务。

区域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的意义

博弈理论论文范文8

目前,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学习、经济、社会交往三个方面。在学习方面,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不尊重科学事实、臆造科学数据等方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成为当下大学校园发生频率较高的现象。在经济方面,拖欠助学贷款、恶意透支信用卡、拖欠学费、弄虚作假获取贫困生资格骗取国家助学金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经济诚信意识。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着提供虚假信息获取求职岗位、求职签约后又随意毁约、网络交友及网络求职提供虚假信息等现象。这些诚信教育的缺失行为不仅冲击了当代大学素质教育的失效,也损害了大学生在社会价值体系中被赋予的较高的知识文化和道德标准的形象。如果在这一阶段诚信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和深化,那么在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以后,这不仅会加剧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退化,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社会诚信的建设。

2博弈论视角的大学生诚信缺失行为分析

2.1诚信与失信的简单博弈分析

博弈论主要是用来解决主体之间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之间的均衡问题。为研究方便,本文选取了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与银行放款这二者之间在诚信与失信方面的博弈分析,并在分析中做出了以下的假定:①本文只研究两个行为主体之间的诚信与失信的博弈,假定一方为大学生,另一方为银行,假定大学生和银行这两者都是“经济人”,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且不能控制对方的决策;②博弈的双方均为“理性人”,具有机会主义的倾向,即在双方博弈过程中,一方发现欺骗可以获利时,就会采取或选择欺骗策略;③博弈双方可以选择的策略为诚信或失信;④博弈双方的获益。采取诚信,大学生和银行双方都可以获益5;如果银行放款,大学生失信不还款,则大学生获益10;如果大学生诚信贷款,而银行失信不放款,则银行获益10;如果大学生选择不贷款,银行选择不放款,即双方均选择失信策略,这样助学贷款制度就失去意义,则双方的获益均为0。在上面的博弈矩阵表可以看出,表中策略组D为纳什均衡解,即大学生、银行双方都以自身利益为选择目标,其最终的选择结果有很大可能是“失信”,因为“失信”是能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策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局,是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双方博弈的结果,如果大学生选择贷款但是不还款,那么学生得到的效用最大,即得到了免费完成学习的机会成本,而银行损失最大,失去了放贷本金和利益以及可以投资在其他领域的沉没成本;而银行如果存在比给学生放款更有收益的项目,那么银行会选择不放款而转向其他,这样银行可以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学生损失最大,不能贷款助学,失去了完成学业的机会。但以上两种策略的选择都不是博弈的均衡点,必然无法达到稳定。实际上只有在学生不贷款,银行不放款的时候,即达到失信的纳什均衡,这样一来大学生助学贷款制度将毫无意义可言,如果这项制度取消了,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大学生。然而,经济博弈理论告诉我们,在非价格因素和博弈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个体理性行为选择的结果,往往是非理性的。上述例子说明,由于双方的理性行为,导致了诚信的缺失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2.2诚信与失信的重复博弈分析

重复博弈是一种特殊的博弈,在博弈中,相同结构的博弈可以重复多次,甚至无限次。当博弈只进行一次时,每个参与人都只关心一次性的获益;如果博弈是重复多次的,参与人可能会为了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从而选择不同的均衡策略。因此,重复博弈的次数会影响博弈均衡的结果。在上述的分析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失信的“囚徒困境”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双方所进行的是一次性的简单博弈,即大家所说的“一锤子买卖”。学生和银行双方都无法根据这一次的博弈结果再组织一次博弈、再做一次选择,基于此,博弈双方都只关心一次性的效益。但从动态博弈的过程来看,如果这种博弈是重复的、持续进行的,那么博弈的结果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诚信策略的纳什均衡就会成为双方博弈的必然结果。因为在动态博弈中,参与博弈的主体过去的行为都是可以看到或者查询到的,因此博弈中的一方可以通过这阶段博弈的选择,来回应博弈中另一方在上一阶段博弈中的失信行为。在诚信的动态博弈中,如果银行在上一次助学贷款的博弈选择中因采取放款的诚信策略,而大学生选择拖欠还款甚至不还款使银行利益收到损失,那么在本次的博弈过程中,银行必然会选择失信的策略来“报复”失信的大学生,比如将他(她)列为银行系统征信的黑名单,那么他(她)将面临银行以后所有的“报复”。在这里,银行所采取的策略被称为“以牙还牙”策略。基于此,为了更加长期、稳定获取各自的效用,博弈双方都会理性选择自己的行为,双方都会选择诚信,于是必然会出现诚信纳什均衡的博弈结果,由此可见,要想使诚信成为博弈双方的主动选择,其关键是要把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从而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3以重复博弈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探索

3.1增加博弈双方信息的对称性,将一次性的简单博弈有效转化为重复博弈。

现实生活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理性人的机会主义、利己主义等行为,因此博弈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出现失信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在一次性的简单博弈中,由于博弈双方都无法根据这一次的博弈结果再进行一次博弈或再做一次选择,因此,博弈双方都只关心一次性的效用,那么选择失信策略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要想克服这种困境,必须将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而将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的主要思路是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认知,深刻认识重复博弈与诚信之间的关系。诚信是大学生应有的基本道德素养,但现实是接受过多年素质教育的大学生对诚信内涵的认知还是很模糊,很多人认为诚信已过时,加之受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冲击,直接导致其诚信缺失行为的出现。其实主体间诚信关系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一个长期的选择、磨合、认同的过程,诚信是双方博弈的试金石,诚信关系的确立是双边的、动态的,任何一方的失信都可能导致诚信关系的中断。所以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中,必定要将一次性的简单博弈转化为重复博弈,不能只顾眼前失信利益而忽视长期诚信利益。

3.2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畅通大学生诚信信息获取的渠道。

大学生诚信档案是一种写实的记录,主要用于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情况进行真实描述,同时这种诚信的描述会起到一种客观评定的作用;同时大学生诚信档案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这种教育会及时发现问题,正视问题,纠正问题,对失信行为有一定的鞭策作用。学校应该将大学生的诚信档案纳入常态化管理,及时公布诚信档案,特别是面向社会公开,畅通社会获取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档案信息,如果诚信档案不公开,大学生诚信档案信息不能及时获知,这对于失信之人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诚信之人不能起到标杆作用,“囚徒困境”的一次性简单博弈失信策略必然再抬头,那么制定大学生诚信档案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大学生诚信信息应当及时公开,特别是要面向就业部门公开,并将考试作弊、学术不端、拖欠贷款等诚信缺失行为直接与就业联系起来,对有失信行为的学生暂缓或不予推荐就业,增加失信的一次性博弈成本,让失信之人无处遁形。3.3加大对诚信缺失行为的处罚力度,增加对失信行为处罚的可信性。在多元价值取向下,诚信如果被仅仅当成一种道德规范,很难要求所有人都遵守。在诚信的动态博弈中,若诚信收益与处罚机制不对称时,双方在博弈时基于个人利益必定会选择失信。在经济社会发达的当下,一个可信的处罚威胁是减少诚信缺失最有力的武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诚信缺失的行为,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高校对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还不够,因此,高校在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应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比如针对考试作弊,给予取消考试成绩、记过、甚至取消学位等处分,让大学生意识到失信行为所付出的的巨大代价,并且这种代价要大于通过不诚信行为所获得的一次性博弈的收益。当成本大于收益时,博弈双方基于理性的角度,必定会选择诚信。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