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路

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路

内容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文言文的学习体会古代汉语的优美、积累文言文基础常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获得审美体验。汉字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文化是汉字发展的基石。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探究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汉字文化教育;现代教育;

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学习好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其中文言文作为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一种载体,也肩负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任务。但现状是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薄弱,亟待我们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教育既可以培养高中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又可以使他们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增强文学美感,这对于汉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汉字与汉字文化教育

(一)汉字的含义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符号,是我们伟大祖先创造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汉字是表意文字,是一个一个独立的方块形体———我们管它叫“符号”,每一个方块字,既是一个声音的单位———“语音”,一个字读一个音;又是一个意义的单位———“语义”,一个汉字一般都表示一个或几个“语义”。汉字具有集声音、形象和词义于一体的特性。

(二)汉字文化教育内容

目前中小学教育阶段,汉字文化教育主要分为识字和写字两种形式。汉字与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有着很多密切相关的联系。汉字文化教育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未得到其应有的重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汉字文化教育。

1.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了解汉字结构对于语文学习具有很大帮助。汉字结构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字义,如“日”字似高悬于空;“山”字似群峰连绵。最后,汉字结构也具有很强的美学内涵,汉字的构字方式和构字思维告诉我们,汉字的意与形是密不可分的。

2.指导学生开展练字活动。在开展汉字文化教育的同时,教师也应注重学生书法练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学好书法,练习书法是开展汉字文化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书法文化与汉字文化等各类文化息息相通。用练字的方式去复习和巩固学过汉字,练习正确笔顺,一边思考如何组词造句。使得学生的汉字文化素养得以提升。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育的现状

在语文教学中绝不能忽视汉字文化教育。一方面,从工具性角度来说,我们要更好的完成交流及传达思想感情,更要传承并发扬汉字文化。另一方面,从人文性角度来说,教师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汉字中蕴含包罗万象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汉字、学习语文的热情。让学生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然而,当下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问题,汉字文化教育主要是教授汉字本身,对汉字本身的内涵少有涉及。例如:学生由于缺乏对汉字所蕴含文化的认识,使学生在语文阅读和文言文等方面的理解能力较弱。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着重“言”还是重“文”的教学冲突,而近年来,往往忽视“言”而重视“文”,这会导致彻底失去文言文的魅力。文是言的基础,言也同样承载着文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一)文言文自身的特殊性

文言文是古代的语言,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其所处时代社会环境和写作背景,与今天社会背景差距较大。而且文章中的语音、语法、句式结构等,经过时代的演变,也与今天现代汉语有所差别,学生容易望文生义。还有一个原因是,文言文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所写文章时的心情,需要在一定历史知识和文化常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理解。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逍遥游》一度被学生评为最难背诵和理解的篇目,学生的知识储备中没有当时社会背景的基础,可能无法理解庄子的“逍遥”人格理想。

(二)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功利性较强

教师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语文分数,不自觉的把文言文中字、词、义背诵当作学习文言文的终极目标,却完全忽视汉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样可能会导致高中文言文教学沦为升学考试的附庸,应试考试内容成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指挥棒。在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下,教师和学生都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心理,淡化汉字文化教育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内涵。

四.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育渗透的策略

(一)挖掘汉字内涵,促进汉字文化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词多义或通假字等知识,拓展延伸,例如《孔雀东南飞》:“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翻译为我对她已经断绝了情谊,对你的要求决不会依从允许。表示态度坚决。“会”也读做kuài,在现代汉语中,常组词会计,为担任财务管理和监督的工作人员。教师在讲解“会”字的含义的时候,可以进行扩展延伸,联系学生过去学过的文言文中出现的“会”字的含义来进行对比教学。譬如《口技》“会宾客大宴”中的“会”怎么不译为“聚会”而是“适逢、恰巧遇到”呢?“会”读音huì,作动词,在《说文解字》“会,合也”,本义“会合”之意,还有一层含义为“晤见”之义。当“会”作名词时,指“器物的盖子”,同时也有“时机”之义。当“会”作副词时,有“必然、一定”之义。这时,学生可以较全面的理解“会”字。

(二)抓准教学契机,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精准把握课程,抓住适当的教学时机,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譬如《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很多人将这句诗歌理解为“憨厚的农家小伙子,抱着布匹来换真丝。其实并不是真换丝,是想找个机会谈婚事。”但其中“布”不单单指布匹,还有“布币”的意思,那就是说农家小伙子怀里揣着钱,借着买丝的名义,实际是来求婚。由此可知,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更要准确把握文言字词的意义。高中语文教师应抓准教学契机,激发学生兴趣。

(三)选取合适内容,科学讲解文言

中国汉字数量浩如烟海,想要全部理解认识,有些难度。虽然经过时代变化,汉字的结构组成发生了些许变化,但是深究汉字根源,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要选取合适内容,科学讲解文言。如与动物有关的汉字,“羊”甲骨文像是一个写意的羊头的形状,羊性情温顺,味道鲜美,很容易被人们猎捕,所以羊成为古代重要的食物来源,也经常用作祭祀物品,所以带“羊”偏旁的字,又很多美好的含义,如“祥、”“善”、“美”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科学地讲解汉字以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培养学生更加适合汉字文化

学习的阅读习惯《论语》中有“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说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意识到了“博学”这一学习方法的重要,“博学”指的就是博览群书。他要求读书一定要做到广泛的涉猎。“博学”作为“为学之序”中的第序,备受世人关注。加上各朝各代多以儒家思想作为最基本的统治思想,这一学习方法被后世很好的继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所以历史上的文学大家,无一不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下笔如神”,才能给我们留下这么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一要求就是在告诉我们教师一定要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地位,在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养成查阅古汉语字典的习惯。除了这些以外,有关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个性化的阅读,实际上就是希望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与主人公的灵魂产生碰撞与交集,从而得出专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读书体验。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哈姆雷特,也都知道不同的人读就会产生不同的哈姆雷特,这个说法实际上就是在说每个人读作品时对于这部作品的体验与产生的思想感情都是不同的。新课程标准在这一部分对于教学要求做出了相应的指示,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精读”、“略读”、“浏览”这些基本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学会“朗读”与“默读”,并且要求学生一定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读出来,学会阅读并且要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具体方法。当然我们还可以运用互联网,在网上搜集有关于文言文的视频或电影,或者像英语听力一样,每天选取一小段时间进行听力上的加深,也未尝不是一种好方法。

(五)拓展文言文学习空间,谨遵四大原则

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而言,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全面提升,主要是因为进行文言文学习时,学生会经历人文精神熏陶以及养成的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中,语文教材是主要的依据,学生需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学习,并在原有的知识上进行不断拓展及衍生,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中,走出课本,深刻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高尚的情操。高中语文教师实际教学环节,需要重点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提升,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汉字之王》、《国学知多少》等讲座,先让学生对文言文具有感性认识,使学生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与继承的意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接受程度。如在《汉字之王》讲座环节,教师可向学生传输这样的思想:汉字属于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文字,至今还在不断展示着勃勃生机,可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以此,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知识。此外,高中语文教师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还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第一,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对文言文重点句式、虚词以及实词的掌握上;第二,需要重视学生对文言文中人文精神的学习;第三,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特点;第四,了解并掌握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达方式。通过这样方式,明确教学目的。教师实际教导环节,需要让学生深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价值,不仅会在考试中获得满意的分数,也会提升自身审美感知,对语文学习意义重大。

(六)创设教学环境,提升整体认知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环节,通过良好学习氛围及环境的创设,会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形成学生探究知识的良好动力,并且,也会对学生创造性进行培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与学生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其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与情绪学习文言文。文言文中的文字较为生涩难懂,为更好的使学生理解文言文知识,教师可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环境进行丰富,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并且,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以及文化修养,通过有趣的教学语言开展实际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例如,教学带领学生学习《鸿门宴》这一课内容时,可先向学生介绍项羽与刘邦的故事,进行情境创设,使学生简单了解一下人物的性格,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进行文言文知识讲解时,不应只进行基本语言知识点的讲解,还需要分析文言文中的任务,逐渐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内涵与精髓,感受到文章美感。教师进行不同类型文言文讲解时,需要找准教学的侧重点。如,进行山水游记教学时,应将教学重点放在以景寄情上,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背景。记述文教学时,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历史知识以及社会背景上,使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发展情况。

(七)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促进学习理解记忆

通常情况下,学生从初中开始就会接触到文言文,到高中后,学生会拥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也会对一些相关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实际讲解中,对于学生了解的内容简单讲解即可,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对于学生初次学习的知识,教师需要重点进行讲解,并且,还应做好后期的考查,进一步加深学生记忆。除此之外,教师需要与考试的一般特点相结合,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诗词散文上,以戏曲小说为辅,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详略得当地进行课堂教学。并且,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做到点面结合,不同于现代文,文言文与现代生活距离较远,文中会有较多的特殊句式、通假字以及古今异义字,还会存在一些现代不再使用的字词,均为实际学习带来了较大难度,是学习的重点亦是拿点,所以,教师需要将这些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由点到面,不断提升学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八)积累整合,强化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

第一,培养学生三大习惯,一是良好的预习习惯;二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三是课后进行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意义梳理的习惯。第二,需要对每课训练重点中所列的字词句进行明确。对于训练重点中的字词句而言,均是通过大量的分析总结出来的,对这些内容进行积累并掌握,会对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进行培养。课堂教学环节,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这些内容作为主线,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与相应的语境进行结合,做好板书与小结。所有文言文课,均应根据训练重点进行实际训练。第三,高中文言文中存在的实词与虚词,往往会存在一词多用以及一词多义的情况,实际教学中,如果遇到曾经出现过的句式或者词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进行回忆,并进行联系与比较。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利于学生词语积累。除此之外,如果一个词频繁出现,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其用法以及意义加以总结、归纳,并找出其中存在的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先做出示范,同时,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随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则给予指导,检查。不断训练积累下,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四,强调训练。完成文言文学习后,需要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通过阅读实践,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学生练习不仅可以进行课堂练习,也可以进行课外练习。而且,高中语文教师应精讲精练,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也要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由于文言文自身的特殊性以及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功利性较强,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育较为缺乏。为将汉字文化教育渗透入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挖掘汉字内涵,促进汉字文化教育;抓准教学契机,激发学生兴趣;选取合适内容,科学讲解文言;培养学生更加适合汉字文化学习的阅读习惯。如此才能使学生自觉继承和发扬汉字文化传统。

作者:王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