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

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改善民众精神生活环境,增强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重要手段,其在新时代的发展,自然在更多人注重精神生活环境优化建设情境下,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双重关注。尤其是在生态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为确保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长远发展,加快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人们理应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着重突出生态理念,并以此为思想指引,全力优化环境艺术最终设计效果。植物造景是促使环境艺术设计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有效强化作品整体效果的不可或缺元素,其实践应用具有无法忽视的积极影响与现实意义。高颖编著的《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综合环境艺术设计这一学科实际教学特点,对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的发展进行了深切探索,并从中发现、阐述了植物造景应用于环境艺术的具体作用和功能。因此,本文将在深层次阅读与学习本书前提下,探索植物造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可行性,深究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合性应用路径。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的《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认为环境艺术设计综合性强、实践应用范围广泛,其实际发展需要一套较为完整且专业的结构体系作为支撑,并对具体运行提出更高要求与标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体系中的一个基础分支,其详细发展效率与水平自然与环境艺术设计整体效果好坏,有无法分割的联系。基于此认知,本书对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探索与解析,力求为人们深析如何推动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由整体理论框架结构出发,可明显看出本书先是根据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这一专业课程教学要求与特征,以自身多年来所累积教学经验为论述方向,全面阐述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相关模型的设计要点和制作要求,让读者对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有基本性认知;之后再从技能训练层面切入,详述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发展的独特性与合理性,以增加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教学吸引力,让人们对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教学充满高涨兴趣;最后则通过设置专门章节,介绍与说明对应模型的实践运用和国内外构建状况,以此深化人们对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认识,从而为其后续研究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积累充足理论知识。植物具有其他环境艺术设计要素所没有的造景和生态功能,要想设计、创作出最佳植物景观,必须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即人们实行植物造景设计工作时,既要强调植物与环境的生态统一适应性原则,也应借助艺术构图的发展原理,将多元植物的个体与群体形式之美、意境之美展现于世人眼前。由此可见,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基础地位,下文将清楚阐述植物造景与环境艺术基本理念,并深析两者实际融合发展形势。

一、植物造景基本含义

植物造景主要指人们通过各种乔木、灌木、草本及藤本植物等,来构建符合现代社会生态环境发展形势的景观的园林设计方式,该方式既能将多元植物自身形体、色彩及线条之美充分展现出来,也可通过合理配置这些植物创造一幅幅美好、生动的美景画面,为人们带来更加赏心悦目的景观,进而使人们在欣赏美景时得到精神层面的满足。由主要实践特征出发,植物造景最大的应用需求就是着重强调植物景观设计整体视觉效果。植物造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必需基础环节,具体实践运行时,既要十分关注各植物间的科学、合理配置,也要全面了解、掌握多元植物与其他园林设计元素间的关系,以全方位凸显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性和自然美观性为最终目的,构建良好生态环境。园林景观中,植物实践应用主要功能是构建室外空间,用以遮挡住不利于景观建设的物体和地理形势等元素,继而促使园林内各植物与建筑物间的结构更加和谐、统一,充满艺术之美。就实用层面分析,可知植物造景设计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应用,不但能大力改善园林自然生态环境,为人们营造生态化的休闲、娱乐场所,还可有效增强园林景观艺术水平与游览价值,大幅提升园林景观整体设计、运行效果。除此之外,植物在实际园林设计过程中,还具有净化空气、维持水土平衡、滋养水源及改善环境质量等功能,是有效解决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行路径。

二、环境艺术设计基本内涵

环境艺术是一种针对空间改造的艺术,最终目标是促进相应空间科学性与美感的相互统一发展,始终将和谐设计理念贯彻落实于具体设计环节中,具有巨大的长远发展潜力。基于学科专业发展视角,可知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人们通过科学择取适当生活环境作为设计客体,全面掌握生态环境实际发展规律与特征前提下,深度结合园林生态环境中的建筑、植物、水流等要素,对园林景观整体布局进行最佳设计的形式,生态与艺术设计要求相对较高。根据现实情境来看,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内容范围极其广泛,不仅包含园林景观设计,还涵盖了城市建筑与环境的规划设计等。由此可见,环境艺术设计在社会学、建筑学、美学及文学等学科建设过程中,均得到相应有机运用。与其他类别艺术设计相比较,环境艺术设计最大运用优势莫过于其所具备功能性特征,该特征不仅能充分满足大众全体感官需求,最重要的是还具备极高科学应用价值,这使环境艺术设计在当今时代得到持续、稳定发展。深究众多典型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可得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实践要求人们严格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多样性与整体性相互统一,审美性与实用性兼具等设计原则,以便保证环境艺术设计最终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

三、植物造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实效性

起初,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践运用,主要是为满足人们针对植物形式美所提出欣赏要求,但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持续加快,大众生活质量和审美水平得以快速提升,且生态发展理念的发展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人注意到植物造景所能产生实践功效与作用,这将为人们探究植物造景和环境艺术设计间的联系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从大局观入手,能明显看出植物对优化大众生活环境建设、创建生态化和谐家园,建造适宜度极高的生活、居住环境等,有高水平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新时代下,工业规模的持续加大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仅促使城市人口骤然增加,大量工业加工企业对自然资源的毫无节制性开发与利用,更是催生了多种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为更好地改善社会自然环境,顺应大众观念转变时势,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开始意识到植物景观设计规划实践应用重要性,并以此为思想指导,并积极促进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合运用,力求通过植物造景技术优化环境艺术设计最终视觉效果。具体来讲,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具有这些实效性:首先,有助于人们陶冶自身情操。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植物造景的有机应用,可在极大程度上增强相应景观环境的美感,使人们能随时观赏美景,并利用该美景最大限度满足现代民众对美的追求,让其能通过恬静的环境氛围使躁动内心平静下来,进而陶冶自身情操,以丰富、舒缓其精神世界与心灵。其次,益于推动生态环境的改善。植物造景设计形式的科学、合理应用,既可强化环境的艺术形式之美,使相关环境更具美感,为人们创建能获得充足自然美体验感的环境,以便使其身心得到有效治愈;也可利用植物吸收、净化环境中的有害气体,预防水土流失现象产生,降低自然灾害发生概率,以达到改善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最后,利于完善实际环境的不足。人们针对某个空间或地域实行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时,对于相关环境中所存在难以改动的不足之处,应积极思考全面的完善、解决对策。植物的线条之美能够有效遮挡人工建筑所遗留缺陷,并以此促使植物与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们产生更加强烈的空间视觉感。所以,植物造景的应用可利于完善实际环境的不足。

四、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深度创新运用

综合前述内容可知,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有机、创新应用,对于提高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与质量,强化最终设计成品视觉效果与空间美感,有关键性辅助作用,所以,为创建出视觉、触觉及空间效果平衡发展的美好环境,人们必须重视植物造景的实践应用价值,以下述内容为理论参考,大力促进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深度创新运用:第一,强调植物搭配科学、合理性,确保环境整体色彩的协调发展。利用植物造景技术优化环境艺术设计效果环节中,植物的科学、合理搭配,植物色彩的协调配置,是人们所需首要关注焦点。即若要充分发挥植物造景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与作用,人们既要提前了解并掌握各植物的季节生长特征、形态与色彩变化规律等信息,以便为创建植物结构科学、合理,色彩协调的环境奠定理论基础;也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构建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景观,以保证整体环境运行的可持续性。第二,预先明确环境艺术设计主题,清楚植物造景详细的主次关系。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必须是基于明确知晓环境艺术设计主题的条件下,根据植物搭配结构的主次关系,对景观环境中所应用植物的整体布局,进行疏密有序的布局。详细来说,人们应按照相应构图方案充分展现出植物搭配结构的主、次关系,之后再通过多元自然手段与方法,来调节植物配置结构的疏密程度,并尽可能地减少人工改造的痕迹,从而确保环境景观的自然性与生态性。第三,以环境艺术设计空间结构为基准,选择最佳的围合空间方案。从具体发展视角入手,可知植物造景所营造的围合空间类型多种多样,人们应以相关环境景观的实际设计需求与情况为理论方向,以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空间机构特征为准则,选用功能性十足的围合空间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决定相对应的植物种类,进而营造出符合大众要求的环境氛围与活动空间,以此将环境艺术空间功能和作用发挥至极致。总的来说,植物造景是环境艺术设计环节中的必要基础元素,且作者参与2016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EIA160454)时,也明确提出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具备极高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人们应积极促进植物造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新运用,以利用植物造景技术加强环境艺术设计整体成效与水平。

作者:高百宁 单位:晋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