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建筑企业运用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建筑企业运用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行业内部的竞争愈加激烈,建筑企业的盈利空间也被逐步压缩,潜在的风险因素也呈上升趋势,因而研究建筑企业风险防控工作十分必要。内部审计是企业较为常用的内部监督手段,同时也是企业实现风险防控的重要途径。为有效化解建筑企业在运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提升内部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本文以必要性为出发点,探讨了建筑企业建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具体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企业实际总结其在应用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可采用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用建筑企业、难点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内涵、审计对象以及审计目标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内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主要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将风险评估管控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起点,并将风险意识融于审计的全过程,结合风险评估情况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日常运营以及风险防控等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优化方案。按照内部审计、风险防控的相关理论,可以把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以及公司治理三个方面纳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审计对象,这三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其中风险管理是核心,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流程和途径。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的审计目标不在局限于财务活动的真实性以及各种业务流程的合规性等内容,而是拓展到要以风险的全面有效监督为主要途径和手段,为企业总体价值的增加提供保障。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适用的基础理论

研究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适用以下三方面的理论基础:一是受托责任理论。受托责任理论的形成是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前提的,即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相互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之一,受托责任理论正是基于此而产生,而确保受托责任有效履行的核心则是内部监督,内部审计成为了内部监督的首选途径。二是风险管理理论。按照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素具有相对客观性,所以对具有客观性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是十分必要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以风险防控为核心的思路与风险管理理论的相关理念是紧密相关的。三是战略管理理论。企业在围绕战略目标对运营管理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也是在逐步增加的,因而更具有强化风险管理的需求,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与战略管理的这些需求是相互契合的。

三、建筑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收紧以及新常态发展趋势的长期存在,建筑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建筑企业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以及对大规模的资金需求更增加了其潜在的风险因素,因此在其内部建立并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十分必要。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够帮助建筑企业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管理体制。二是可以全面提升建筑企业的审计效率,进而提升其综合的资源配置能力,规避资源浪费行为。三是能够有效改善建筑企业的治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内部审计在企业总体运营管理中的地位。四是在建筑企业内部实现内部审计模式的迭代更替,有效控制内部审计风险。五是能够为建筑企业带来显著的增值效益,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可以从整体的视角来对企业的作业流程、风险因素等进行内部监督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从而推动企业价值的增值。

四、建筑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用的具体思路

(一)计划环节

在审计计划阶段,建筑企业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实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审计计划制定。1.利用SWOT分析法全面充分识别建筑企业在运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结合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本企业在资源品牌、经验、人才、技术以及产业链方面的潜在优势;从生产周期、资源增长的充足度、企业发展的动力、管理机制等方面分析劣势因素;从国家重大战略的积极影响、并购重组等方面分析潜在机会;从宏观政策的不利变动、日益激烈的竞争、技术上的调整、原材料的价格波动等方面分析威胁因素。通过对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全面识别建筑企业的风险因素并形成风险清单。2.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有效评估,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审计重点。结合上一步骤所识别的所有风险因素,利用相关人员的专业经验以及一些技术方法对其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进行评估,将重大风险、中等风险因素纳入审计重点。3.结合所确定的审计重点以及建筑企业自身的资源情况着手编制具体的审计计划。对于审计重点内容应当优先安排审计计划,并将最好、最多的资源分配给这些审计区域,达到最佳的审计结果。

(二)实施环节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实施阶段核心在于设计清晰的实施流程,其总体思路是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内部控制测试程序,并据此来对建筑企业所实施的风险应对措施效果进行判定,然后识别出剩余风险,进而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该流程可对建筑企业来说,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剩余风险主要集中在日益激烈的竞争风险要素中,因而可从如下两个维度提出具体的风险应对策略:一是要从提高市场和政策研究能力、注重把工程建设成果转化为市场经营成果等途径改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集中度,以此来化解尚未纳入管控的剩余风险。二是要积极探索拓展市场空间的新方式,改善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增强化解风险能力。

(三)报告环节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模式的审计报告阶段流程与其差异总体不大,二者差异的关键点主要集中在报告内容的侧重点方面。传统内部审计的报告主要集中在财务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以及执行是否适当等方面,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报告不仅要涵盖上述内容,它还需要将审计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整合分析,并结合建筑企业的行业特点、资金状况等提出切实可行、具有较强体系性的应对策略机制,充分发挥出新内部审计模式在风险导向和价值增值方面的主要作用。需要关注的是,在内部审计报告编制过程中需要充分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并将其纳入最终审计报告范围形成审计档案。

(四)跟踪审计环节

跟踪审计环节作为建筑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最后阶段,也是该模式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它关系着审计报告中所提出的风险应对策略机制是否被有效执行以及取得了何种成效。在此阶段,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应当结合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结果回应的积极程度以及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来确定后续跟踪审计的重点,然后查找原因,针对被审计对象的整改情况进行重新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和报告,通过该途径最终将所有的风险要素全部纳入管控范围,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五、建筑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难点及解决途径

(一)建筑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主要难点

1.在新内部审计模式下机构和人员无法保障实质独立性是一个较为关键的难点问题。独立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内部审计的灵魂,虽然从实践来看当前多数建筑企业已经建立了形式上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但是从实质来分析,这些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实质独立性并未得到有效保证。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经费、薪酬来源与企业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因而机构和人员在开展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工作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可能受到不利影响。2.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不足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短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特性以及风险识别环节的存在,决定了其对内部审计人员识别和评估风险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建筑企业要想用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强化审计监督作用,内部审计人员的识别和评估风险能力是核心。而审计人员在此方面能力的不足会成为新内部审计模式应用的难点问题之一。3.风险评价体系标准和风险信息数据库方面较为薄弱。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下,内部审计的中心发生了转移和变化,其关注点主要转变为经营管理相关内容和战略风险相关内容。要实现上述转变,在实务中应当充分了解企业的外部环境和行业状况,并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估。要获取这些信息并完成整合分析,不仅仅内部审计人员要具备高度的信息敏感度,及时获取与风险评估相关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要依赖一些信息化手段来构建健全的信息资料库,并具备较强的数据信息分析能力,建立风险评价的标准体系才能实现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目前建筑企业在此方面较为欠缺,因而其成为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难点。4.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序被形式化。风险的抽象性使得在实务中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具备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判断和评估的理论知识,但是在实践中应用较少,这也是审计风险评估缺乏模型支撑、审计程序中目标与认定的对应关系表没有建立、审计抽样的样本选样方法和样本量有效性没有纳入考量范畴的主要原因。这些程序的形式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在建筑企业中应用的难度。

(二)建筑企业化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难点的主要途径

1.从多角度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实质独立性提供保障。结合建筑企业运营管理特点及模式,建议其从以下角度改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一是健全和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实质独立性提供保障,即建筑企业可利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体系,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及其人员在组织架构中的地位,为其创造一个较为独立的组织环境。二是创新应用联合审计模式,外部审计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天然独立优势,因而将内部审计与其相结合建立联合审计模式可以为新内部审计模式的应用提供一个独立性较强的审计环境。2.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配备复合型人力资源库。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要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复合型的人力资源是较为关键的,在此建议其从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在引进内部审计人才时要打破侧重财务专业的格局,适时引入复合型人才,从根本上改善内部审计人员总体的业务知识结构。二是要重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非财务专业知识的培训,特别是行业、经营风险方面的分析能力培训。三是要形成学习型的内部审计组织,从多角度增强内部审计人员对于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拓展其内部审计工作思路。3.依托大数据和信息共享技术建立完备的风险评估体系和数据库系统。大数据和信息共享技术为建筑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实务中建议建筑企业依托大数据和信息共享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集成化的信息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收集、整合和分析能力来全面搜集企业面临的风险因素,并利用信息共享技术共享至集成化信息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平台与企业审计工作相对接的数据传递渠道,在为新型内部审计模式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库信息的同时,为其开展动态化、全过程内部审计监督创造条件。4.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提升建筑企业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能力。风险预警体系建立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可根据具体会计事项以及审计目标设定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科学、准确地确定风险点和控制的薄弱环节,从而更有利于推动审计目标的实现。本文以风险管控为主要理论背景,以建筑企业的相关内部审计业务为参考,分别从计划、实施、报告以及跟踪审计四个环节分析了建筑企业应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具体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过程中的难点问题以及可以采用的化解对策,希望能够对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水平的改善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王爽.HL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8(05)

[2]李龄杰.JX建筑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问题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2020(06)

[3]瞿庆冬.建筑施工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分析[J].财经界,2022(03)

[4]盛燕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优化措施[J].财会学习,2022(15)

作者:李媛媛 单位:中国核工业第二二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