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安全问题探索

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安全问题探索

摘要:为了提高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的安全管理能力、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介绍了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动物伤人事故、动物逃笼事故、动物互伤事故、人伤动物事故、动物意外伤亡事故;分析了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违规操作或参观、设施设备缺陷、安全意识欠缺、安全防控能力不足、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提出了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安全防范的措施:完善安全教育体系、提高安全意识,建立隐患排查机制、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动物安全管理规范、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动物安全防控能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圈养野生动物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词: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事故类型;事故原因;安全管理措施

动物园以野生动物保护和展示教育为主业,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特殊作用[1],但在野生动物饲养管理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近几年来,动物园发生了老虎伤人、金钱豹逃笼等多起动物安全事故,圈养动物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动物园发生安全事故的类型有动物伤人、动物互伤、动物逃笼等,事故原因有违规操作、设施隐患、安全意识欠缺等。如何防范动物安全事故发生是动物园野生动物饲养管理的重要课题。

1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

1.1动物伤人事故

这类事故是指动物园圈养的野生动物致饲养员、游客或其他人受伤甚至死亡的事故,如国内发生的老虎咬死饲养员的事故、老虎咬死违规下车游客的事故、大象踩死饲养员的事故等。

1.2动物逃笼事故

这类事故是指动物园圈养的野生动物逃出圈养区甚至逃到野外的事故,如杭州发生的金钱豹逃笼事故,还有一些媒体报道的黑猩猩逃笼、一些鸟类动物飞离动物园等事件。

1.3动物互伤事故

这类事故是指动物园圈养的同一种或不同种野生动物之间发生打斗致死或致伤的事故。据媒体报道,2001年,某公园白虎撕破隔离网咬死东北虎;2003年,某动物园非洲狮撕破隔离网咬死金钱豹;2006年,某动物园鳄鱼咬伤爬进来的蟒蛇。

1.4人伤动物事故

这类事故是指动物园游客或动物训练师等伤害动物园圈养的野生动物事故,这类事故发生的较少,媒体曾报道过游客用硫酸泼伤黑熊事件,一些动物训练师虐待动物事件。1.5动物意外伤亡事故这类事故是指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导致动物园圈养的野生动物伤亡事故,如自然灾害造成树木断倒压死动物,一些动物因自然灾害应激而亡,一些动物被洪水淹死等;在正常饲养展出过程中,野生毒蛇咬死动物,动物受异常惊吓应激撞死(如斑马),感染疫病而死亡等。

2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2.1违规操作或参观

大多数事故往往是由于动物园相关人员“违章、违规、麻痹、随意”等行为引发[2],违规操作或违规参观是发生动物安全生产事故最为主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动物园饲养员不按照规程操作或游客违规参观,2001年、2007年发生的老虎咬死饲养员事故就是饲养员没有按规定隔笼操作引起,前几年发生的游客擅自下车参观导致被老虎咬死,还有媒体报道的游客爬越动物园围墙进入猛兽笼被老虎咬死等,都是因违规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2.2设施设备缺陷

动物园设施设备的缺陷也是造成动物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笼舍设施设计建设不合规范、间隔笼网不够牢固、隔离电网停电或故障等。据扬州晚报网报道,2007年5月,荷兰某动物园一头大猩猩爬上石头墙逃出笼,导致多人受伤;据新华网报道,2003年,国内某公园非洲狮咬烂隔离铁网咬死金钱豹。这些事故都是因设施或设备存在缺陷而造成的。

2.3安全意识欠缺

安全意识欠缺主要表现在动物园一些饲养员思想麻痹,在安全检查、操作落实中不够认真细致,一些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安全意识不强等。国内多次发生老虎咬死饲养员的事故就是由于饲养员安全意识欠缺、操作时没有锁好门或没看清笼舍内的猛兽造成;2001年,国内某公园一饲养员距离隔离网太近被黑熊伸出爪子撕裂左臂;金羊网报道,2007月11月,一游客近距离给黑熊喂食被黑熊咬伤等。这些事故都是由于安全意识欠缺而造成的。

2.4安全防控能力不足

动物园安全防控能力不足造成安全事故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动物日常习性、繁殖行为等专业知识掌握不够,导致很多动物园在动物合笼配种或动物混养工作中发生动物打斗伤亡的安全事故;二是动物捕捉、动物迁移等实操能力不足,导致动物或工作人员受伤的安全事故。

2.5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

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的原因主要指地震、台风、汛情等自然灾害造成动物园圈养的野生动物伤亡的事故,或指圈养的野生动物被侵入笼舍的野外毒蛇咬伤毒死的事故,或疫病感染死亡等事故。

3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安全防范的措施

3.1完善安全教育体系,提高安全意识

1)定期召开动物园安全工作专门会议,饲养班组每周至少1次,结合动物饲养管理中可能发生的设施、动物、个人思想情绪等问题,认真分析讨论,时刻绷紧动物安全这根弦,警钟长鸣。2)动物园班组、部门、单位责任人逐级签订动物安全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强化责任担当,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3)营造安全生产舆论阵地,在公园、动物园显著位置,利用标语、显示屏、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知识,营造安全生产舆论氛围,提高安全生产意识。4)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可邀请专业机构到动物园进行专题动物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对防汛、消防、用电等方面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3.2建立隐患排查机制,消除安全隐患

1)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班组日检,部门周检,单位月检,认真检查笼舍、电网、防暑降温设施等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自检与交叉检查相结合,形成安全检查常态机制。2)邀请安检部门、第三方安全评估公司等专业机构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弥补自检工作中的缺陷,使隐患排查工作更全面、更深入。3)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并严格闭环有效处理,做到安全隐患发现一例、立案一例、整治一例,及时消除安全隐患。4)对隐患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研判,每年更新安全隐患台账,针对上年度安全隐患频繁出现的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和治理。

3.3完善动物安全管理规范,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1)建立饲养岗位日常操作规程,规定各岗位操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要求等,包括岗前检查、清扫卫生、清点动物、检查笼舍设施、工具使用后摆放等内容,凶猛动物区域增加安全操作记录台账,并把操作规程张贴在各岗位显著位置,严格贯彻落实,确保操作安全,避免违规操作安全事故的发生。2)制订并严格执行值班巡查制度,规定值班人员巡查的内容、工作要求等,要求值班人员密切留意动物情况、周围环境情况、游客参观情况等,及时处理动物打斗、动物逃笼等异常情况,及时劝阻游客不按规定投喂动物、跨越围栏等不文明参观的行为。3)制订消毒防疫制度,规定笼舍消毒的频率、消毒药物的种类、操作的方法等内容,每天清扫消毒笼舍,周边环境每周清洗消毒1次,每月对笼舍进行1次全面大消毒,在兽医指导下科学使用消毒药,不同类型的消毒药交替使用,认真做好动物消毒防疫工作,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遏制动物传染病安全事故的发生。4)制订动物安全应急预案,成立安全应急处理小组,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和人员应急事件的处理程序、处置措施及善后工作等,避免和减少动物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将人员财产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降到最小。5)制定饲养岗位安全责任清单,明确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及责任追究等,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各个岗位人员。

3.4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动物安全防控能力

1)发动饲养人员自觉学习动物专业知识,认真学习书本理论知识,多向老前辈请教,掌握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动物合笼配种技术以及其他专业知识,减少饲养管理意外事故的发生。2)经常组织动物专业岗位操作培训,包括动物捕捉技术、各种应急工具的使用、动物运输迁移技术等,不断提高饲养员的实操能力,减少动物捕捉、动物迁移等工作中意外事故的发生。3)加强动物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的学习和培训,针对一些重点区域、一些危险动物进行动物逃笼安全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置流程,熟练掌握应急处理的方法,不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4)加强行业内专业技术交流,掌握动物安全管理的新动态、新技术,不断提高动物安全防控能力。

3.5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圈养野生动物安全保驾护航

1)使用视频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控。邀请专业机构科学布控视频监控系统,设立监控室,24h全天候监控,目前视频监控技术已非常成熟,监控手段非常有效,能全面、及时掌握公园动物动态和游客动态,能帮助公园及时处理动物逃笼、游客违规参观等异常情况,减少安全事故发生。2)使用智能化门禁系统。在一些凶猛动物笼舍使用智能化门禁系统,可以弥补传统操作存在的安全缺陷,提高凶猛动物区域入笼操作的安全性,减少操作安全事故的发生,目前智能化门禁系统技术日趋成熟。3)使用报警系统。在一些重点危险区域使用红外报警系统、应急一键通等应急报警系统,当动物逃笼或游客违规参观进入红外报警系统设定的区域时,会自动启动红外报警系统,能帮助公园工作人员迅速处理应急事件,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应急一键通能迅速通知动物园应急处理小组,迅速赶赴现场救援处置。4)完善和创新生产工具。完善和创新动物自动诱捕笼、应急隔离网、捕捉网等生产工具,注意围网、棍叉、盾牌、动物转运箱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提高对圈养野生动物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为动物园圈养野生动物的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吴其锐.动物园动物的安全防范与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谢高基 蒋丽霞 黄润基 单位:广州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