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防范管理规定范例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范文1

目前党和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安全问题十分重视,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纳入了社会主义法治轨道,在《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若干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等法规中,明确规定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职责,规定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权利和义务,依法治校,维护高校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大学生安全的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多个校区的管理方式,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对高校安全管理要求更高,管理难度更大。主要表现有:第一,高校扩招造成安全管理工作难度大。随着高校的扩招,人数的增多,学生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等安全隐患也相应增多,加大了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第二,校园环境的复杂化。一是校园周边环境的商业化。高校周边商业的繁荣,便利了师生的生活,但也带来了不少的负面影响:各种噪音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生活;网吧游戏,诱引学生;不法之徒穿越校园,寻衅闹事。二是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高校后勤服务体制改革无疑是一件积极的举措,但也导致了社会闲杂人员涌入校区,从而造成了校园安全管理的难度。

总之,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促进了高校的大跨度发展,同时给大学生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这样才能适应高校改革的需要,保证高校教育科研的顺利发展。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国家明天的栋梁,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国家明天才有希望。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化,开放型的校园发展,使得校园与社会的相互渗透,校园安全管理日趋严峻。主要表现有:校园周边治安令人堪忧,校园斗殴时有发生,酗酒现象严重;偷窃现象时有发生;违反校纪校规不断增多。在这些事件中,大多数当事大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心理准备和防范意识。此外,当前大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法律意识薄弱。一些大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懂得保护自己,遇到问题没有寻求学校保卫部门帮助或及时报警。二是安全防范意识薄弱。大部分大学生社会阅历少,思想单纯,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的认识,容易受骗上当。三是生活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比如违反宿舍安全管理规定,违章用电,对贵重物品不妥善保管,出门不锁门关窗,造成各种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使他们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这样才能使他们安全、安心在校学习,健康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教育要与学校的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校规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等紧密结合。当然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有其特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家安全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开放式教育不断扩大,国际科学合作关系日益增多,使高校在国家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自觉抵御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应该加强大学生三个方面的教育: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要结合中国的历史,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抓好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守法意识。在教学和管理上大力开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只有国家安全,才有平稳的建设环境,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早日实现。抓好保密教育,强化大学生的保密意识。保密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问题,高校要加强保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保密意识,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保密制度,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关系到大学生的幸福安康,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交通工具越来越先进,给消费者带来了舒适与方便,但对道路交通安全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不强,交通事故不断出现,加强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交通安全防范是当务之急。

一是加强交通法规的教育,提高交通法制观念。高校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的法律法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交通法规,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高校要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周和交通安全月活动。增强大学生的“五个意识”:红绿灯意识;斑马线意识;停车线意识;靠右行意识;路标意识。形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慎独”思想。三是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大学生交通安全应变能力。通过对大学生观察力、注意力、应变力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使大学生在行车、走路中集中精力,注意观察,增强应变能力,从而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消防安全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消防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当前高校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一是加强消防法规教育,提高依法治火的观念。教育大学生学好消防法规,用好消防法规,严格按照消防法规办事,自觉遵守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严防火灾的发生。二是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增强消防安全的应变能力。高校要有意识地举办消防知识讲座,进行模拟安全训练。要使大学生懂得“三知四会”:知防火知识,知灭火知识,知防火制度;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灭初起火灾、会疏散自救。只有这样,才能杜绝火灾的发生。防盗防偷教育由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化,人员往来比较复杂,大学生宿舍盗窃案件不断发生,造成大学生财物损失,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加强大学生的防盗防偷教育。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治安思想认识。高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的防盗防偷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思想上时刻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线。二是采用典型案例教育,增强大学生治安防范意识。针对高校大学生宿舍偷盗的典型案件,通过看录像、案例分析等形式,积极开展防盗防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堵塞偷盗漏洞。三是建立治安通报制度,时刻警惕偷盗发生。随时向大学生通报宿舍失窃的情况,增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教育大学生自觉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在宿舍不存放大额现金,不留宿外客,对陌生人进入宿舍要提高警惕,随时进行询问,不给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网络安全教育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高校大学生进入网络领域的人越来越多。#p#分页标题#e#

大学生具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网络防范意识不强。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加强网络的安全教育。一是加强网络的法规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意识。二是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高校应该设立网络安全主页,登载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便利大学生自习,使他们在思想上养成抵御外来侵蚀的信息。三是积极开展网络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思想。倡导网络道德,树立良好的网络风气,自觉抵制网络低级趣味信息的侵蚀,提倡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四是积极开展网络健康宣传,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有害信息。教育大学生坚持“三不”:不登陆反动网站,不下载传播反动性信息,不看淫秽及内容低调的网页,不在网上发表煽动性言论,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心理安全教育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由过去大学生就业的统分统包,走向了市场的竞争机制,这样必然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心理压力加大,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因此,高校要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态。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高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环境适应教育、人际关系教育、心理卫生教育、挫折应对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杜绝心理性安全问题的发生。二是设立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要通过设立心理信箱、心理门诊、心理热线等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减轻大学生内在的紧张和压抑,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健康成长和发展。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范文2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建筑工程的发展迅速,建筑行业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各个行业的引领力量。相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项目管理问题就是安全管理。分析了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施工安全进行有效防范和监控,提出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方案,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同时也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防范

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推动,对建筑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可在建筑工程方面,安全事故时常发生,多数建筑工程在施工时为了追求更大的建筑市场以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放松了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防范和管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新时期的建筑工程项目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要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强化安全防范和监控工作,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

1.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较薄弱

施工安全管理是决定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但很多建设工程项目现场施工的专业水平、技术水准不够高,而且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很薄弱等综合因素,导致建筑施工现场易出现安全事故。当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包括施工人员不带安全帽、施工设备随意摆放、非施工人员随意进出施工现场等,导致在施工过程中违规操作的情况频频发生,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的。

1.2施工安全防范和管理不科学

建筑施工很容易受到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现场施工情况也是变化多端,这给施工安全方面增加了一些隐患。而且建筑施工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施工的周期一般比较长,施工过程在露天环境下完成的情况很普遍,来自外界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问题。比方说我们可以把握土方工程以及主体结构等这些来自客观环境的问题,但是自然环境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的事故却是谁也不敢保证杜绝的;再加上很多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安全的管理不到位,如没有按时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指导等,这就导致了施工安全防范和管理的不科学。如果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够重视、施工安排不够科学以及对人员安排不够合理,就可能会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防范对策

2.1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防范意识

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尤其是长期在现场进行施工的施工人员,因此要对他们的安全施工观念进行教育和引导。对一线的施工工作人员强制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培训的内容要全面,要包括建筑工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和安全知识守则、施工设备的安全操作等方面。这样才能让他们意识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才能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责任意识以及自我的安全防范能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要以“安全第一”为前提,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知识普及,并时时进行监督和管理,真正做到“确保安全、关爱生命”。

2.2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防范和管理措施

2.2.1技术方面

(1)制定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方案。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生产组织过程,为了有效确保对施工安全进行全方位监管,在施工前要制定明确的安全技术方案,并严格地执行下去。施工技术也是影响施工安全的一大因素,特别是新时代所兴起的高层建筑和一些设计比较复杂的建设工程,制定专项的施工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在安全技术方案中要明确标注施工技术的重点部位,并对安全隐患方面制定一系列技术预防措施;还要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现场施工情况也安排专职的安全监管人员进行严密巡查,尤其是特殊施工地带,必须要安放特定的特殊指示牌,充分准备好施工作业期间所需要的一些安全防护设备。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也必须要强化,设备功能的检修工作提前就做好,一些特殊岗位上的的施工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持证上岗,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不必要的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排除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施工现场的安排要合理科学,现场的布置设定也要严格遵照安全管理规定条例来布置,保证严谨的工作态度。

(2)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预防和过程监控。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安全事故的前期预防和过程监控。在进行此方面的工作时,要严格的执行国家政策对施工安全的各种规定和要求,要加强和各级部分的沟通和交流,强化施工安全知识,提升每个工作人员的安全施工意识。同时,要设立监理部门,指定监理人按期到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指导,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2.2组织方面

(1)落实管理人员的安全检查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检查通常包括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大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四大类,其中不定期检查更能够发现安全事故存在的隐患问题,解决此类施工安全的措施也才会更加有效。身为项目负责人,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只有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解决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这就要求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科学合理地安排建筑施工人员现场安全操作,强化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监督,以身作则,为我国建筑行业的施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明确施工安全激励体系。

要对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知识进行定期考核,保证施工安全管理知识的有效落实。同时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以此来鼓励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施工安全学习和管理兴趣的提高。并且为施工人员创造许多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措施。根据以往的经验还要制定相应的事故安全应急预案,有效地防范突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束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最核心的工作内容是施工安全管理,这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核心工作。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得出建筑工程要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全隐患问题,务必要对施工安全进行有效防范和监控,包括要充分意识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制定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方案、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期预防和过程监控、落实管理人员的安全检查工作、明确施工安全激励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同时也保障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作者:陈超 单位:漳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厦门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姚善亚.探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4).

[2]钟亿铭.着重探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

[3]叶桃.关于建筑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问题的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1.(6).

[4]施则林.建筑工程模板分部工程施工浅析[J].价值工程,2011(06)

[5]叶刚.浅谈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06)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范文3

关键词:人事考试;信息系统;网络;安全

在国家大力提倡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信息系统已被广泛使用到各个领域,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如何防止非授权用户使用信息和资源,如何保障网络中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确保网络上信息系统的安全,是每个领域都需要认真考虑和对待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事考试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人事考试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不法分子利用安全漏洞,非法获得人事考试信息资源。如何更好地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合理地构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对于确保人事考试的公平、公正、公开,保证考试安全、科学、规范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事考试信息系统

1.1定义

狭义的人事考试信息系统,是指人事考试中心依托网络平台构建的对考试报名数据、考试相关信息、考试政策法规等内容整合的平台,以网站的形式提供考生访问,方便考生网上报名,管理考试相关信息数据的信息系统。如中国人事考试网、包头市人事考试信息网等。广义的人事考试信息系统,是指与人事考试工作相关的各种信息系统的总和。如通用人事考试管理信息系统GPTMIS、人事考试管理信息系统PTMIS、网上报名系统、门户网站管理系统等。

1.2重要性

人事考试信息系统是支撑人事考务工作的重要平台,对于管理考试信息,处理考试相关数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方便考生及时掌握考试报名信息。②考生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地进行网上报名和缴费。③管理考生报名信息,掌握考试报名动态。④节省人力物力,无纸化,方便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1.3风险性

人事考试信息系统管理和使用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人事考试部门需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管理风险主要是指考生信息丢失、出错、泄露等风险。网上报名过程中,非法人员通过攻击获取考生信息,从事非法活动等。使用风险主要是指考试管理机构内部人员在考试信息操作过程中,因自我主观意识放松、业务技术能力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外部管理制约机制等原因,造成的考生信息泄露、丢失等。

2人事考试信息系统网络安全

2.1威胁因素

(1)非授权访问。非法用户在没有经过授权或同意的情况下,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如查看考生网上报名信息,获取考生信息牟利。(2)信息泄漏或丢失。考试敏感数据在使用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被泄露或被遗失。(3)破坏数据完整性。不法分子非法窃得对网站数据库的操作使用权,对考试相关数据进行操作,甚至恶意添加、修改、删除数据,以干扰考生正常使用。取得网站的权限,篡改或重发考试重要信息,对考试造成恶劣影响。(4)植入病毒、木马。通过植入病毒的方式,恶意破坏人事考试信息系统,导致系统瘫痪无法使用,或通过植入木马盗取或篡改相关考试信息。

2.2防范措施

(1)技术手段。利用各种网络安全技术手段,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入侵攻击等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如杀毒软件、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认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监测日志管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2)管理制度。制定各项网络安全制度和使用守则,从制度上保障人事考试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3)安全意识。加强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和网络系统安全培训,警钟长鸣,减少“内患”事件发生。如系统设置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专机专人使用,并杜绝外部载体如U盘的使用。

3自治区各人事考试中心人事考试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概述

3.1基本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人事考试中心以及12个盟市的考试中心,在自治区人事考试中心的统一领导下,使用外包托管方式进行人事考试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采用全区集中的模式,整个信息系统部署在阿里云平台上,并由阿里云提供网络安全保障,各盟市人事考试中心通过授权方式,直接访问阿里云服务进行相关操作。在系统使用和维护中,外包公司负责技术支持、网络服务器运维及系统升级维护等相关服务。各中心工作人员负责考试设置、内容更新和信息等工作。各盟市人事考试中心信息网在各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上都有链接入口,方便考生及时了解人事考试相关信息和进行相关考试报名。考生也可通过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的友情链接对全区各盟市的考试信息网进行访问。

3.2存在问题和建议

(1)黑盒式的管理运行方式,存在潜在风险。考试中心使用相同的管理平台和托管方式,在现有的人力、技术和资源的情况下是合理选择,但对于网络平台的构建、阿里云托管方式和相关技术知识的不确定性,会给各中心带来潜在风险。系统出现故障,考试中心工作人员往往束手无措,只能等待托管公司进行处理。所以必须严格落实合同,细化责权,确保服务到位,各考试中心需指定专人进行联系和监督,确保系统安全稳定。(2)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风险防控培训交流机制薄弱。随着人事考试信息系统的广泛深入使用,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和技术漏洞窃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给人事考试中心的信息技术工作带来挑战。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风险防控培训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确保平台正常运行,考试工作顺利进行。自治区应定期开展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培训,及时更新系统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提高管理人员安全操作和安全防范意识。(3)网络安全防范制度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完善。虽然各盟市考试中心信息系统管理和安全管理都有自己的制度和规定,但是制度的制订、执行和落实情况参差不齐,不利于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所以制定统一的安全防范规定和安全操作手册可以更好地统一安全防范意识,更加规范地进行系统操作和安全管理,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

4包头市人事考务中心人事考试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建设

4.1现状

包头市人事考务中心使用自治区考试信息系统服务统一平台。使用过程中,平台运行顺畅,考试报名工作顺利。在网络安全方面,平台基本保障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包头市人事考务中心对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安全十分重视,及时完成各信息系统的部署、升级和更新,并积极配合做好调试测试工作,为系统的正常运行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考试报名和平时的信息系统使用中,中心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网络信息系统专人负责,考试系统严格杜绝互联网连接,数据交换使用VPN,在与自治区数据信息传递时,使用专用管理平台。中心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尽量保证考试信息系统的安全使用。

4.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信息系统工作存在潜在安全风险。上网和外部设备的使用,可能造成计算机感染病毒或被植入木马。为尽可能减少安全风险,建议操作网上报名系统的计算机专机专用,并将机器的mac地址和登录IP绑定服务器,避免外部非授权机器的操作和使用。(2)信息系统登录安全性策略需进一步提高。系统管理员虽使用复杂登录名和密码,并定期更换,但网络安全风险始终存在,有被撞库盗用用户名密码的风险。建议加强登录安全策略,增加手机或Ukey动态验证码策略。(3)考试数据备份策略和灾难防控机制需更加健全。虽然阿里云服务提供了相应的备份策略,但考试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中心应建立健全数据备份机制,备份和加密相关数据,做好数据灾难防控。

4.3信息系统网络安全建设

(1)确保上下统一系统兼容,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市级人事考试中心信息系统建设要与国家、自治区步调一致,及时完成系统建设配置更新,并向上汇总使用中的问题和建议,完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2)加强安全制度建设,提高安全意识,避免内部风险。结合国家和自治区制度管理规范,根据本中心实际,制定更加细致的安全管理规定。用制度约束,强化痕迹管理,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做到权限明确,责任到人,监管到位。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防堵漏洞,确保安全。(3)强化沟通机制,将外包公司和当地网监纳入安全防范体系。与外包公司建立有效沟通机制,确保7*24小时服务,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建立与公安网监部门的长效合作机制,考试报名期间,对网站、服务器等进行监管,最大程度保障考试信息系统安全。(4)建立健全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教育培训机制。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安全,定期学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深化网络安全意识,才能更好地保证考试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考试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的通知[Z].2016-11-01.

[2]何志成.加强信息网络技术的管理是当前保密工作的新课题[J].国家安全通讯,2001(07).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范文4

(一)学生信息安全意识缺乏

高校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和通讯手段较为频繁的一个群体,但对信息安全的界定和措施认识模糊。多数学生认为信息安全就是网络病毒,忽略了对个人网络信息资料的保护。大学生忽略信息安全习惯的养成,在各类密码设置时用个人电话或生日设置,在网上过度公开个人基本信息,给黑客提供了破解的机会。

(二)信息安全管理不够完善

一方面,从管理制度上缺乏重视,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安全防护机制,即使有制度但执行不严,造成旧的管理体制和方法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从技术上缺乏支撑,一些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技术,不能安全地配制和管理网络,不重视经费投入,造成设备陈旧引发安全隐患。

(三)信息安全教育缺乏创新

许多高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只停留在口头宣传或讲座,学生听过之后只能引起暂时的重视,并不能引导形成长期的意识和习惯。一些高校尝试将信息安全教育纳入教学,但课程开设、教材充实和教学效果缺乏研讨与完善,造成教学流于理论灌输,达不到启发实践的目的。

(四)犯罪分子手法不断翻新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被骗金额巨大。此类犯罪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作案者冒充电信局、公安局等单位工作人员,使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等技术,对受害人进行恫吓威胁,或以网购、亲属遭绑架等理由骗取受害人钱财。

二、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内容

(一)信息安全法律教育

加强大学生对信息安全法律和学校相关管理规定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清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相关犯罪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从而自觉规范思想和行为,以免违犯或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二)信息安全意识教育

通过开设课程和案例教育,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和黑客可能对其进行的攻击与破坏,提高防范意识,培养良好的日常操作习惯,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加以识别和解决,避免因认知匮乏或行为失范造成的损失和伤害。

(三)信息安全技能教育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教育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防范技能,如安全工具和软件的使用等,以及一旦遭受侵害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提高学生自身的应对能力,抵御和防范信息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加大对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和投入,选拔和聘用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网络信息安全专职人员,落实信息安全责任,明确信息资源安全等级,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硬件建设及日常维护升级。在学生中发展和建立一支专门的信息安全员队伍加以监控,完善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预案,从各方面完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为教育教学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二)加强信息安全的宣传与培训

通过安全知识讲座、研讨会、安全周活动等形式,会同公安部门向大学生广泛普及信息安全知识,以案例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大学生自觉抵制信息诈骗与犯罪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校园微博、微信的新媒体作用,加强日常安全提示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在新生开学、毕业生就业等重要节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信息安全的良好氛围。

(三)将信息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

开设信息安全教育课程,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的实际特点,融入不同侧重和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如单设课程或将其纳入形势政策课等。加强信息安全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既掌握相关科学知识又了解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课堂授课水平和效果。

(四)加强大学生信息安全防范实践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范文5

摘要:

在如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进行网络的管理中,一定的程度上,相关的技术点以及出发站存在着诸多争议。网络信息管理中,基于网络安全的管理,一定程度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管理中,技术选择以及社会选择也成为相对的一种动态秩序。就互联网的技术以及社会现状来讲,也要进行相应程度的国际合作。

关键词:

现代 网络 安全信息 管理

在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网络信息管理已成为一个凸显问题。在发展中,信息技术设计到多个行业。使得网络信息管理变得越来越不容易进行处理。从网络信息以及个人隐私保护的环节上,更需要对其加大力度。信息安全的处理还要与国际接轨,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的安全以及隐私做到相应程度的保护。

1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及突破小议

网络的管理中,信息安全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家庭以及金融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进一步信息安全还涉及到国家的隐私以及国家的利益等各个方面。在技术方面进行分析,信息技术涉及到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和密码技术等多个技术。在信息管理工作中,需要结合多元化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网络信息不仅是单纯的自我循环与合作,再加上具有很强的社会作用。在信息制作中以及传输的过程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社会的管理以及运行。从而对信息安全进行更加严密的处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信息的安全管理中,涉及到方方面面。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使得信息中的计算机数据得到保护。从而保护信息安全隐私不被泄露以及篡改。信息技术不被恶意篡改以及使用,就要加大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保护措施以及力度。在传输过程中要对传输文件进行保护以及加强。从而使得计算机硬件具有可靠的性能以及安全正常的运行。技术上要对计算机网络运行软件以及硬件和运行等三个方面进行处理。在相应的问题上,也要对计算机的密码技术以及信息控制等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使得信息安全管理技术得到全面的管理。在计算机的目标要求上讲,计算机的首要目标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在信息的生成以及信息的传输使用中要不被恶意篡改。即使被恶意进行篡改后,也能根据相关的数据和软件进行恢复。信息的准确性关键是信息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解以及确保信息表达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概念。信息安全管理中实现的目标是使得信息不易被泄露,保护信息的隐私和安全性能。在信息管理中,保证用户的重要数据不会丢失,在信息丢失后能够通过安全可靠的软件进行恢复,在信息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信息有效的进行输送,保证信息在安全的系统下进行,人为破坏时,能够进行及时的拦截以及技术处理。

2技术管理与社会管理存在的技术分歧

信息网络安全中,并非拥有技术控制以及在技术控制前提上的综合性技术装置就能解决其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要进行进一步的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系统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有着相对重要的意义。网络信息过程就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综合一体实现的功能。在技术方面,同科学技术相仿,是综合性的社会功能实现以及运用的过程。在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提供中,都需要一个与其相对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来进行实现以及保障。在技术的实现以及技术综合来讲,信息技术具有相对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以及传输和使用的海量性,在网络的开放性能以及互动性能中,对社会的管理以及稳定性的维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信息技术进行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信息安全管理中,很可能会出现与社会管理相冲突以及一致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求同存异的关系,也在相应的程度上产生冲突和相互的不一致。原因是由于两者的不同环境以及不同的形式所造成。技术管理与社会管理中,社会管理的要求目标更为明确。在相应程度上,社会管理相对于技术管理显得更加有力度。使得技术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附于社会管理的相关要求。网络信息管理技术与社会管理在基本能源上都是相同的。在信息网络管理与社会管理中,其归根结底都是为人服务的。对管理的充分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对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认识。有助于人们能有效的避免网络技术给人带来的科技异化问题。即人制造的科学在使用中会对人进行控制。在控制中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产生了影响。在信息管理以及社会管理中,要有一个相对清晰的区分,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存在的内在纠纷。使得其能够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网络信息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还具有相应的动态性以及互动性,在使用中容易受到现实社会的阻力。究其根本来讲,网络信息的动态性以及互动性有助于更好的实现社会管理。在网络技术管理与社会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在相互互动的过程中,使得网络信息技术在程度上对社会管理要处于弱势。在一方面使得网络信息管理在管理的权限中会相对增大,网络信息管理在相应程度上使得社会管理的服务所引导以及限制的可能。从而会使得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着弱化以及影响。

3网络信息管理的国际合作探讨

国际网络服务为用户服务已持续将近20年。在20年里,在用户数量以及信息的容量上都存在着飞速的跨越发展。在相应的程度上使得网络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的信息和安全管理变得尤为重要。现阶段,网络的安全管理以及发展仍旧是一个新的事物。网络信息安全是国际性的问题,因此加强信息管理十分重要。

4结语

网络信息管理是当今的重要问题。在进行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的管理过程中,要致力于消除网络管理主体之间的相对分歧。增加其相互的信任,主动承担应有的责任。网络安全管理要与社会管理相适应。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其能发挥良好的效益。进行网络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的研究其数据以及安全信息保护功能,从而促进信息管理的加速发展。

作者:王广磊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信息安全系

参考文献

[1]何悦,郑文娟.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1(1):747.

[2]王华楠.浅谈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1(12):132.

[3]孙波.基于现代网络信息安全的信息管理分析[J].信息通信,2013(2):134-135.

第二篇: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管理研究

【摘要】

论文针对IP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信息安全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模式,提出了制定运行维护管理规定以明确管理关系、键全管理职能、加强相互协同;完善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求,创新技术,运用科学的手段对系统进行高效的管理等建议,为信息安全系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

网络防病毒系统(VDS)人才培养 攻防演练平台 主动防御

1引言

随着业务应用的不断变化,各单位间设备互联增多,IP网络成为越来越复杂的不确定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确保了数据安全、高效传输,作为基础性的支撑平台直接影响数据的可靠传输。必须深入细致地研究网络管理模式、强化管理手段,保障系统的安全。随着信息安全风险的产生,网络信息技术的自主可控问题日益凸显。在网络的管理过程中应职责明确,建立正常的业务处理机制及快速响应机制,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同时岗位需要精通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以避免造成信息技术应用滞后或影响信息安全产品效能的发挥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运用信息化训练手段,加强人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大家能解决一些网络安全中的实际问题,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2IP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管理现状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信息安全系统在保障数据安全、高效传输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海量安全事件需要花费维护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历史数据不进行存储和备份,当出现安全事件时,后期的取证和分析变得困难等。因此系统急需具备主动智能性,对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行重点监控、科学分析,从而快速有效定位非法事件,使工作人员从繁杂的评估工作中解放出来。从日常保障情况来看,网络管理模式在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上还存在需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2.1各单位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明确

信息安全系统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网络配置管理、安全风险评估、事件追踪和策略管理等事务管理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一级管理中心、二级管理中心及三级延伸节点的上下级管理职能不明确,缺少交流沟通;信息安全事件处置联动机制欠缺;缺少必要的网络运行评估与对策管理以及绩效评价与奖惩管理;在网络故障应急和信息安全事件处置时缺少高效的组织指挥平台。急需IP网络信息安全系统运行维护管理规定,构建层次清晰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模式。

2.2海量的异构数据,分析工具较少,系统判断能力有限

目前系统中各单位的IP网络,大多数安装部署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信息安全设备,且配备有独立的管理操作中心。虽然这些传统的安全产品构成了基本的防护、分析和取证体系,但由于这些产品由不同的厂商提供,每家厂商的安全模型都不是完全一致,甚至有些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产品提供给用户的也是不同类型的安全信息、不同格式的事件和日志。这些异构的安全日志形成了海量的数据。现有的分析技术无力应对这些大规模增长的数据,通常产生很多误报,或者无法处理而丢弃,引起漏报。

2.3信息安全岗位人才缺乏

目前专门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较少,信息安全人员基本上是其他岗位人员兼任,都是在进入岗位后根据职能要求逐步熟悉、掌握信息安全技术知识,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能力,但普遍存在安全知识零散、缺乏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等不足,造成缺乏懂技术、会管理和熟悉业务的信息安全人才。岗位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岗位人员快速响应及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提升,复合型人才和专业化人才相对缺乏,这必将严重影响信息安全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2.4部分信息安全产品未能充分发挥效能

当前,信息安全已经从传统的网络层上升到应用层,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技术已经和应用相结合。防火墙的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的预警判断、网闸的数据传输控制以及安全审计信息的合规性判断均来自业务应用需要和明确的策略要求。但是有些系统在软件开发时缺乏明确的安全需求,应用安全需求说不清楚,造成了信息安全产品安全策略权限开放过大或无安全控制,安全告警无法有效判断。所以,信息安全产品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5新技术运用、设备软硬件升级频繁,熟练掌握装备的难度增大

由于业务的应用有时几乎苛刻,应用场景越来越复杂,对设备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导致设备软硬性升级频繁,在升级的同时又出现新问题,存在有些设备未能尽其用、岗位人员不会用的现象。

3信息安全系统全过程高效管理模式研究

IP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管理应立足于现有实际,从健全管理职能、规范事务管理、创新技术科学控制、激励人才培养出发,构建并完善涵盖四大管理模块的网络管理模式,实现系统全过程高效管理。

3.1制定管理规定,明确管理关系,健全管理职能

为规范信息安全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提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应制定信息安全系统维护管理规定,使全体人员树立全网整体安全观念并密切协作。信息安全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由通信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其它业务部门参加,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建立有效的业务响应机制,保证信息安全系统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保证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各项质量指标符合标准。迅速、准确地排除故障,减少损失,提升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预防重大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3.2健全信息安全系统的管理模式,规范各项事务管理

安全事件处置管理。主要负责建立安全事件处理申告制度。日常业务处理工作,由各级安防中心按职责分工组织各级节点站实施,对系统进行经常性的网络运行状态管理、信息安全状态管理,增强网络的可靠性。当需要查证网络安全事件涉及的IP地址、单位、网络连接情况时,因开展风险评估、安全审计、灾难恢复等工作需要开放网络端口、协议服务时,对已确定网络安全事件的IP地址、网络设备等需进行处理时,安防中心可向网管中心申请发出协查通告。态势监控管理。态势监控主要由各级安防中心实施,针对安全事件、网络入侵、病毒侵害、网络异常、非法接入和外联等安全事件管理。监控平台应全时开通运行,准确判断网络入侵、病毒侵害、非法接入和外联等安全事件的发生时间、IP地址、性质、影响范围及危害程度等。病毒防范管理。病毒防范工作应遵循“统一组织、预防为主”的指导原则,采取“先隔离后清除,最小代价隔离”的处理办法。各级安防中心应及时收集网络病毒信息,跟踪病毒发展趋势,不断更新病毒特征库,建立有效的病毒防护系统、病毒特征库分发和升级技术体系。应急响应管理。应急响应是对影响网络安全的突发性事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各级单位必须按职责分工制定相关应急响应预案。网络应急响应工作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由各级网络信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各级业务管理机构、各级节点站和用户共同实施。网络安全防护和绩效考核管理。考核工作应在通信业务主管部门的组织领导下,由一级或二级中心通过网络安全管理平台具体实施。主要考核内容为网络访问控制能力、网络攻击检测能力、网络病毒防范能力、主机安全管控能力。绩效考核系统采用统一的标准,做出客观预测、评估管理员的工作表现,对于管理员的工作和全网安全情况进行量化的分析,帮助管理层或相关人员对管理员的工作做出系统的评价,以便决策者做出判定,同时以最佳的方案,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网络参数配置管理。通过一级防火墙管理中心、IDS管理中心、私有云管理平台、主机管理系统及信息安全管理平台、防保密机配管中心和密钥分发中心的管理平台实现对全网的网络参数、信息安全策略、保密策略等配置信息的分析、规划与管理。

3.3创新技术,实现科学高效的运行维护管理

通过应用系统的技术手段,对信息安全系统的状态管理、系统评估、安全事件处置实现真正智能化。

3.3.1构建网络信息安全主动防御体系,增强网络信息安全管控能力

网络主动防御技术主要包括主动认证技术、沙箱技术、蜜罐技术、虚拟机技术、主动诱骗技术、移动目标防御技术、可信计算技术和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等。主动防御网络应包括三个主要环节,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通过主动防御产品与技术实现更加主动、及时地攻击检测;通过安全检测系统实现对攻击的准确定位与分析;通过与被动防御技术与产品的联动实现及时地遏制攻击,为实现“主动检测、主动响应、主动恢复”为基础的主动防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3.3.2构建网络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平台,为运行维护提供丰富数据

风险评估是开发适当的安全规范的基础,可以帮助实现更为精确的安全方案。在安全方案花费和安全提升带来的资产获益之间取得平衡。安全水平的提升和相应的开销不是线性的关系。一般来说风险评估主要包括:(1)IP网络资产评估,IP网络中设备、业务、操作系统、数据等均可列为资产;(2)IP网络脆弱性识别,网络脆弱性识别和获取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工具扫描、策略文档分析、安全审计、应用软件分析等;(3)IP网络威胁评估,威胁评估是对信息资产有可能受到的危害进行分析,一般从威胁来源、威胁途径、威胁意图、损失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在对系统的风险评估过程中,评估资产、威胁和脆弱性后。

3.3.3构建大数据安全分析中心,为维护人员做出决策提供支撑

分析中心是对目标网络实现网络安全态势监测预警的系统,由网络病毒系统(VDS)检测探头设备、关联分析挖掘系统、追影高级威胁鉴定器、可视化态势展示系统等组成。其部署方案如图3所示。系统可以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恶意威胁监测与捕获,对数据以及恶意文件等样本进行威胁鉴定与深度分析,对网络威胁事件进行关联统计分析与高危敏感事件挖掘。分析中心数据来源于各单位的采集与分析平台。大数据安全分析系统依托分布式计算集群(云平台)部署各类分析引擎、数据库服务器、数据接收服务器和分析管理服务器,通过用户端实现大数据安全分析功能,包括全文索引、大数据实时分析、大数据快速统计报表分析、网络流量元数据存储与行为分析、全包存储与原始流量还原与分析、历史数据的关联分析和溯源、攻击路径分析、威胁情报管理与共享和海量数据可视化展示等。

3.4科学规划,形成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制定训练大纲的基础上,各单位依据确定关键训练内容和控制点,要坚持体能、智能、技能和潜能“四能合一”。

3.4.1创新训练内容,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求

搭建信息安全实训平台,通过理论的学习掌握信息安全专业的相关基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训课程得到实际锻炼。提高维护人员基本动手能力的训练,帮助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未来的信息化战场将始终围绕“通”和“扰”展开对抗,为此我们不但要训练基础技能,同时还要追踪前沿的新技术,不断探索训练的新特点和新内容。例如搭建攻防演练平台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建立平台,进行人员能力培训、开展集安全技术研究、攻防对抗、漏洞验证为一体的攻防对抗实验和演练、进行网络安全工具、设备的评测。传统的信息安全仿真训练中,长期存在着诸如实验环境设置过于简单、安全对抗知识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参训人员掌握的仅仅是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安全对抗知识缺乏连续性,无法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成为一套真正能够在实际业务中使用的攻防方法。而维护人员对于安全工作中到底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技能也不够了解,因此,需从岗位需求、技能需求等不同视角选择学习内容。岗位、技能、课件之间均为多对多的关系,

例如,管理员为学员分配一个综合渗透测试任务,学员下载工具执行任务,整个过程中管理员可以观看演示和进度,最后结束练习,学员和管理员都可以查看得分情况。

3.4.2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形成“激励式”人才培养机制

按照“全员普及、重点突出、多措并举”的思路,抓好人才培养。建立竞争机制,通过引入定性与定量的人才测评手段,把优秀的人才推到合适的岗位上,让人才尽快在重要岗位上历练成长。一是扩大依托培养的广度。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抓好人才的培养,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参观见学、骨干帮带等活动,适时邀请专家、学者定期举办知识讲座,以开阔人才视野。二是进行资质认证培训。对于在网络安全方面有着执著的爱好和追求,技术过硬的维护人员,单位应提供资质培训,帮助他们顺利提高业务水平,使其成为全面了解、掌握网络主要安全防护技术的技术人员,或者成为专项安全技术专家,使其具备丰富网络知识的技术负责人,全面了解掌握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有能力制定实施安全方案并监控调整安全防范体系的运行。或者将人员培养成网络安全技术专家,使他们能够成为严守相关法规,并依据信息安全规范协助组建安全团队、制定整体安全策略。总之,人才培养训练考核机制的完善改进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用不断创新发展的方式,促进其又快又好地发展。

4结束语

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了IP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管理现状。从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规范事务管理、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入手,研究了信息安全系统层次清晰的全过程动态管理模式,为后续的管理提供了借鉴。信息安全系统的管理是一个持续的错综复杂的过程,后续仍需我们共同努力。

作者:张小军 董希泉 林利 马媛媛 单位: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1]魏为民,袁仲雄.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信息网络安全,2012年12月.

[2]张二超.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3.

[3]周国强.信息安全评估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年11月.

[4]张弛.网络安全态势量化评估算法研究[J].河南科学,2013,31(7):985~987.

[5]魏为民,袁仲雄.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信息网络安全,2012,(12):53~56.

[6]路苑.基于蜜网技术的网络安全防御系统研究与设计[D].青岛:石油大学,2011.

第三篇: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管理措施探讨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金融、教育、医疗、贸易、军事等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互联性、开放性、无主管性和不设防性等特征,这就使得网络信息系统很容易出现系统非法入侵、网页篡改、数据泄密、计算机病毒等各种信息安全隐患,因此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和保密迫不容缓。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管理措施。

关键词:

网络 信息安全 防范

0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全球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网络信息是整个社会的“无形财富”,它为社会提供了各种重要的资源,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但是,网络也带来了各种不安全因素,如漏洞非法利用、计算机病毒、网页篡改、数据泄密等信息安全事故[1]。网络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社会的稳定发展、企业和个人的资金安全。因此网络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究其原因,出现网络安全事件主要是因为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和安全防范意识薄弱[2]。因此,这就需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管理措施,及时有效的应用各种信息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进行防范,从而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威胁

1.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具有繁殖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点,它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编制出的一段可执行的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能够以某种形式潜伏在计算机的存储介质或程序当中,通常情况下都不容易发现它的存在,一旦病毒在某种条件下被激活,复制速度和传播速度是远远大于一般事件的发生,计算机中毒后,不仅可能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而且可能还会造成计算机内文件的删除或损坏。

1.2黑客攻击

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黑客攻击,对于黑客来说,他们要攻击一般人的电脑实在是太容易了。黑客的攻击手段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非破坏性攻击,这种攻击通常是对系统的运行造成一定的扰乱,而不会破坏系统数据。二是破坏性攻击,它主要是侵入他人电脑系统、盗取重要数据、涂改信息、非法访问等,这种攻击是非常恶劣的,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1.3网络软件漏洞

每个系统都存在一些漏洞,攻击者就可以从系统安全中发现一些能够利用的特征和配置缺陷。已知的漏洞相比于未知的漏洞更容易被发现,因此绝大多数的攻击者都会利用计算机网络软件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达到系统入侵、非法访问、获取权限等目的[3]。这些漏洞的存在会给网络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管理

2.1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防火墙技术,主要是对Internet网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保护。也就是说,防火墙就是内部网络中的一道屏障,主要功能就是阻挡来自外部的不安全因素,这样就可以避免来自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防火墙的建立需要软硬件的结合,在各个网络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这样网络通信的流入流出都需要经过防火墙,它能够有效的对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活动进行监控、避免非法入侵、控制对系统的访问、记录和统计网络利用数据,从而确保内部网络的安全。防火墙具有很强的保护功能,攻击者要想接触到计算机,必须要先通过防火墙的安全防线。

2.2防病毒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病毒所具有的破坏性、潜伏性、隐蔽性、可触发性等特点,将会给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因此加强计算机病毒防范管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首先,选用一套安全可靠的杀毒软件是防止病毒入侵的重要手段,通过利用杀毒软件对病毒进行预防并及时快速的清除病毒,同时这种软件还能够对用户的各种操作进行实时监控,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其次,对系统进行权限设置,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给予相应的权限,这样可以避免一些用户进入网络系统中对信息进行修改。另外,大多数的计算机病毒通常都是从局域网入口进入到系统中的,还就需要加强局域网入口的监控力度。

2.3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

入侵检测系统能够检测出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它是对防火墙的补充,能够识别和应对网络攻击。入侵检测技术从网络、系统、数据中收集相关信息并对其做出分析,从中检测出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4]。这种技术可以在入侵攻击对网络安全产生威胁之前,通过系统自身所具有的防范功能和报警功能对入侵行为进行驱逐。当攻击者入侵网络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网络攻击造成的损失,同时系统会对这些攻击者信息进行自动收集,这样可将其作为新的防范内容,从而防止网络再次遭到同类型的攻击。入侵检测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又一道安全阀门,加强了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2.4信息加密技术

计算机系统本质上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如果仅仅只是通过物理措施和操作方法上的入口控制来对网络进行安全防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这就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密,即使入侵者窃取了相关信息也很难对其进行识别,就算被识别了也很难对其进行篡改,通过对信息加密,在更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对信息进行加密的方法就是加密算法,这些加密算法一般都是完全公开的,它通过利用密钥的数值操作可以对用户需要保护的重要信息进行编码,最终生成密文。要对这些密文进行解密就需要密钥,而这种密钥是非公开的。因此,加密技术为网络信息提供了安全的保密通信,也加强了网络安全。

3总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网络信息的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加强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这样才能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稳定发展,从而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者:刘翌杰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参考文献:

[1]田文英.关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防范的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30(7):172.

[2]袁丽华.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保险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范文6

【关键词】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防护;信息安全;网络安全

1集团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国家为全面提升各类企业管理水平,特制订“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宏观战略来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基建类企业为例,在高度市场竞争的状态下,大多数基建类集团企业的业务板块都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一般都涉及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产业链节点。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这些新兴IT技术的发展与落地,为基建类企业带来了更多技术手段与企业管理、项目管理深度融合,而与此同时,也带来更多的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传统信息安全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新的攻击形态层出不穷,在复杂多变的信息安全形势下,无论是外部黑客入侵,还是内部用户无意造成的漏洞,无形中让传统的安全管理存在越来越大的压力。基建类企业由于管理部门分布较为分散,信息化基础环境大多采用集团企业与子公司非集中式办公,并且由于项目地址比较分散,集团信息化管控也普遍趋向弱管控模式,通常会存在以下问题:(1)数据中心比较分散。需要分层级建设数据中心,通过专网互联互通;接入客户端用户自身安全意识不强,终端的远程访问准入机制较为简单,行为没有专业的行为监控和日志审计,可能会造成数据操作失误和病毒带入,无法保障接入访问安全性。(2)IDC机房管理不标准。区域划分不清晰,应用层没有隔离措施,一旦威胁扩散,办公区域也会受到影响,边界防护不明显。(3)缺少专业的硬件防护设备。缺少上网行为审计和安全防护,不能有效应对勒索病毒、僵尸木马等威胁;防火墙策略比较简单,管控范围有限,不能在嗅探、突破、渗透、横移、会话维持、捕获占领的整个攻击链条中发现异常攻击行为,同时对夹杂在VPN隧道、NTP、DNS等正常网络协议中的通信无法及时辨识。(4)专业人员的缺乏。由于这类企业主要承接城市投资、建设、设计、运营等方面的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偏重于建筑类、设计类、土木类人才培养,计算机、信息方面的人才紧缺,而精通信息安全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资源,对自有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很难满足国家网络安全的预期要求。面对以上问题,我们根据等级保护2.0的规范要求对企业整体信息安全做以下设计与规划。

2改进措施

2.1信息安全体系设计原则

根据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要求,集团企业的信息安全体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规划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合规性原则。在用系统和在建系统(平台)的安全防护都应符合国家安全等级保护2.0的标准。(2)整体性原则。网络安全涉及计算机、网络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系统、网络设计者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根据可行的安全策略制定出合理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3)易操作原则。安全防护,即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对攻击、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安全状态。如果防护措施过于复杂,导致执行人员在信息化运维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整改,其本身也就降低了安全性。(4)层级化原则。全方位、整体的网络安全防范体系必须分层级实施,不同层反映的是不同的安全问题,根据不同的安全问题建立层级安全防护制度、管理办法,安全事件发生时可以逐层排查隐患。(5)多重保护原则。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有相对安全。因此任何安全防护也只是相对而言,都有可能在恶意攻击或者是有意图的窃取中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多重保护系统,各层安全防护必须作为相互补充,当其中某一项防护被攻破时,其他防护措施仍然有效。

2.2主要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2.0标准将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等列入标准范围,构成了“安全通用要求+新型应用安全扩展要求”的内容结构。集团企业的网络安全体系架构设计根据业态分布特点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满足等级保护2.0标准要求的防护体系,涉及组织架构、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物理环境、区域边界、通信网络、计算环境、运维管理等多个方面。

2.2.1开展信息安全基础保障性工作

根据等级保护制度2.0要求,对现有系统(平台)开展信息资产梳理工作,根据信息资产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定级,划分关键业务系统与非关键业务系统;其中涉及到民生,系统崩溃会造成严重损失的基建项目风险控制系统、城市运营养护系统定级为3级系统;其他皆属于2级系统。建立常态化的安全管理机构。集团信息中心和各子公司共同成立网络信息安全工作小组,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确保集团制定的各项信息安全制度能在子公司落实到位,子公司遇到信息安全问题通过工作小组协同、协助得以快速解决。修订及完善各种安全机制和安全制度。完成环境安全管理规定、介质安全管理规定、邮件安全管理规定、机房安全管理规定、信息资产管理办法、信息备份策略管理办法、信息系统账号、密码管理规定等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全员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渗透检测、攻防演习、应急事件演练、信息安全专题培训等手段加强全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建立网络安全运维管理体系。建立以信息中心为核心的运维中心,通过专业设备及软件对各个系统进行集中监控与管理,统筹安排专职运维人员负责机房、系统的维护,以及对备份设备、线路等开展定期检查;并遵循相关标准对硬件设施的工作、信息系统的运行、运维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估与考核,整体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2.2.2优化现有基础安全环境

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是信息安全的基础,缺乏物理安全的信息系统就好比是空中楼阁,其他信息安全措施做的再严密也毫无意义。把信息系统的物理环境可能遭受的威胁分为两类,即自然灾害与人为操作。针对自然灾害,在机房增加楼板隔层棉用于预防并减轻机房空调设备渗水等突发性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害;设置温度、湿度监控并配备灭火设备;各类机柜、设施和设备等都通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针对人为操作,则在数据中心安排专人值守,并配备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出人员;服务器集群区域通过屏蔽、滤波和接地做到防电磁干扰,保障数据中心基础环境安全。

2.2.3界定安全区域边界范围

网络区域根据安全等级划分为三层:服务器与数据库所在的核心层;股份公司内网及集团与子公司间的专网线路所在的中间层;外部互联网所在的外部层。这三个层次对应的网络安全级别逐级降低,且每两层网络间均构成网络边界。边界安全防护的目的之一是即使外层网络受到攻击或污染时,仍尽可能保护内层网络的安全,使得服务器组不会受到通过办公局域网内遭受病毒感染的计算机的跳板攻击,同时也可以防止广域网上恶意的攻击。在服务器受到攻击时,根据服务器监控日志和硬件WAF日志中发现入侵的记录并跟踪攻击源;在硬件防护设备中增加访问控制策略,对无效的访问控制进行及时删除,优化整体访问控制列表。在现有安全设备基础上,经过风险评估与安全设备扩展升级,划分安全边界(划分核心区、生产区、DMZ区),增加对服务器集群进行防护的二级防火墙,增加防篡改等功能的专业防护设备。基于终端检查响应(EDR),加强安全基线检查和恶意代码防护,增加防暴力破解等能力。

2.2.4建立可信验证的安全通信网络

在边界防护的基础上,结合“零信任”的概念,构筑更为安全的通信网络。近年来,私人电子设备的增多以及移动办公需求的增长,已经令网络边界难以被清晰的确立,单纯依靠边界防护已难以可靠地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与数据安全。在这种环境下,摒弃传统的仅凭内外网区分可信度的观念,网络分层仅涉及重要程度,与信任程度无关,任何用户、设备、网络都被认为“不可信”,从而加以验证。对于用户而言,当他访问时需要验证用户名与密码,密码有强度要求且须定期修改,同时针对不同用户层级,赋予其不同的可信度;对于设备而言,只有通过认证获取可信度,此设备才能正常进行访问,认证包括是否登记,是否安装杀毒软件与最新的系统补丁,是否为陌生设备等;对于网络而言,设备接入的网络层级无法赋予其可信度,可信度的获取仅依靠用户认证与设备认证;除此之外,每个用户在进行访问时,被授予的权限均被限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最小值。

2.2.5建立安全防御闭环管理体系

选择具有云端技术支持的安全防护产品,实时同步防火墙、EDR等安全设备的威胁情报;对内部网络、关键业务资产实现威胁检测及风险实现可视化检查。引入日志审计设备,对全网安全事件与攻击情况实时呈现,从发现威胁到分级处置形成安全防御闭环管理。通过对各个系统的各类日志进行记录、监控,确保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前能尽快探知、检测各类信息安全风险并进行预警,实现信息安全监测工作化被动为主动的转变;在信息安全事件发生后能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定位,方便进行处理,缩短运维人员的服务响应时间,提高运维效率。

2.2.6基于应用角色进行访问控制

对服务器集群进行业务安全域的逻辑分域隔离,对所有应用角色访问服务时设定访问控制群组,建立对物理机、虚拟机的访问控制策略,减少服务器集群内部的攻击威胁。对登录到服务器集群的用户身份进行唯一性标识,并配置不同权限,所有默认账户、停用账户都做删除处理,对于身份特殊的访问者要求其提高密码复杂度并定期更换;登录失败时启用会话做系统提示,对非法登录做限定,以确保黑客尝试性破解的时候立即关闭高危端口或者默认共享端口。

2.2.7提升应用层安全防护能力

对于目前在用的基于ASP、PHP、JSP等语言开发的B/S业务系统,不可避免的存在软件开发本身的漏洞以及SQL注入的安全隐患,对这些可能致使业务系统网页或者数据库被篡改或窃取等安全事件发生的问题进行加固。通过Web服务器核心交换前双向内容的检测,对HTTP协议开展深入解析,识别协议中cookie、Get参数、Post表单等要素,精准检测其是否包含威胁内容,采用双向内容检测技术过滤response报文,对风险信息进行实时清洗和过滤,有效防止常见的web风险(如SQL注入、XSS跨站脚本、CSRF跨站请求伪造)。

3取得的效果

通过整体网络安全规划将系统等级保护工作常态化,全面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对网络安全方面的认知,提升了条线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储备,在以后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管理人员将从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更加全面地统筹、兼顾业务条线信息化建设工作。根据重新规划和改进的安全管理架构体系,每天从日志分析平台取得大量的安全性预警信息。从图3统计分析可以看到,近七天服务器集群成功阻截广域网上近17万次攻击尝试事件与异常违规事件,同时通过日志查看到攻击源及攻击目标、攻击端口及通过何种应用潜伏等。从图2可看到,31990条告警事件中可以查看到9423条有效告警,根据告警详情分析是属于内部主机与恶意域名通信还是外部主机入侵行为,这些数据对管理人员来说,在系统问题事件处理上、系统稳定性保障上都有大幅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4结语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范文7

关键词:电子信息;数据;安全

1前言

深度合成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语音、图像、音频、视频、人脸等内容的合成与自动生成。如人脸合成技术,就是创造出一张并不存在的人脸;人脸再现技术可以操作目标人员的脸部表情,并可以让其说出他们从未说过的话。现阶段中深度合成技术主要集中在电影后期制作、合成人脸和合成虚拟形象用于在线营销、社交产品中的人脸融合、AI虚拟主播、电商平台上的“数字试穿”、合成声音用于失声患者发声,以及数字虚拟人等。深度合成技术特点是:(1)在高端的高质量高仿真阶段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工具参与;(2)高度仿真能力的深度合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影视、娱乐、教育、医疗、社交、电商、内容营销、艺术创作、科研等诸多领域中;(3)随着深度合成技术工具的不断发展,深度合成内容的应用规模和使用范围也变得更大,内容的说服力也更强。深度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信息主要传播渠道包括微博/微信/QQ/抖音/小红书/新闻网站/论坛/社交网站/社交APP/网络游戏等。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开始慢慢改变着这个世界,并融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深度合成技术中的AI技术,成功将老电影《上甘岭》重新披上色彩,并达到了2K的清晰度。随着深度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前景还会更加广泛,通过相关技术的配合研究开发,让AR/VR虚拟场景更加具有真实感。

2电子信息数据风险分析

2.1深度合成技术信息数据安全性分析

深度合成技术所产生的电子信息数据也会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比如眼见不一定为实。现在的电子通信技术越来越便利,移动支付、视频通讯以及人脸识别已经全面融进人们的生活中,而深度合成技术的出现,上述电子通信技术产生的信息数据就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和对其安全性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通过利用机器学习算法与面部映射软件相结合,就可以伪造出一个人的声音、面孔以及身体等身份信息,就可以通过这些身份电子信息数据进行盗取他人的资料或财物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普通大众都可以通过这些深度合成技术软件进行一键制造出自己想要的人脸或者视频。伪造人脸和视频的泛滥,还会带来一个更加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对信息的真实性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在摄影技术、视频技术以及射线扫描技术出现以后,视觉文本的客观性就在法律、新闻以及其他社会领域中慢慢建立起来,成为真相的存在,或者是构建真相的最有力的证据存在。在这个意义上,视觉客观性产自一种特定的专业权威体制。然而,深度造假的技术优势和游猎特征,使得这一专业权威体制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借助这一体制生产的视觉文本,深度造假者替换了不同乃至相反的文本内容和意涵,造成了文本的自我颠覆,也就从根本上颠覆了这一客观性或者真相的生产体制。

2.2深度合成技术信息数据鉴别技术分析

现阶段对深度合成内容鉴别工作难度加大。由于对鉴别深度合成技术的属于刚刚起步阶段,针对特定的深度合成技术的方式方法还没有通用的鉴别方案或方法。因深度合成技术不断升级更新,所以在AI鉴定方式中,其监测工具也需要随时进行更新迭代,才能满足要求。

2.3深度合成技术对信息数据安全的真实性危害

由于深度合成技术大量滥用,并在社交媒体、新闻等平台造成传播虚假信息的现象。当然现阶段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社交媒体平台上涉及政治和政治人物的深度合成视频都是很少见的,所以暂时利用深度合成技术造成的虚假信息也很少。不过鉴于此前在国内外出现的关于的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等政治人物的深度合成视频,就说明深度合成技术已经需要相关部门严厉监管的地步了。本文通过对拥有深度合成技术,并将其运用在手机APP软件或互联网上37家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只有5家企业具有备案信息。其调研部分情况如表1所示。表1所呈现的数据表明,国内在对深度合成技术信息数据上的安全监控力度还是欠缺,导致其民众在对这些深度合成技术的使用方面是可以随意合成,并上传或者传播,造成视频信息真实性的挑战。

3电子信息数据安全防范措施

3.1利用技术的安全防范措施

互联网行业内的主流网络平台已经着手采取自律措施应对深度合成技术的潜在滥用。在国外谷歌、Facebook等主流科技公司已经采取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积极开发甄别AI合成内容、对抗深度合成技术滥用的方法和工具,如谷歌开发的“RealityDefender”工具,可扫描用户浏览的图像、视频或其他数字媒介,标记并报告可疑的伪造内容,检测经窜改的人工合成内容;在此基础上降低合成内容的权重,让算法不再为用户推荐被认定为深度合成并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内容。利用平台优势,这些科技公司已经在积极构建深度合成数据集,并开放给研究人员免费使用,以此来促进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同时,各平台之间还携手开展深度合成检测挑战赛,为检测技术的开发提供资金和深度合成数据集,以促进更多检测识别技术的开发。在技术赛道之外,平台也在培训专门的合成内容审查人员,主要目的是增加审核的准确性,特别是在深度合成与戏仿讽刺的界限还难以把握的情况下,需要人工审核的参与,确保内容符合平台的政策要求。在国内,腾讯信息安全团队自主研发的GFN网络算法鉴别AI换脸,及腾讯优图实验室研发的人脸合成检测技术,对相关深度合成内容的检测都达到了很高的准确率。腾讯优图实验室也在构建人脸合成检测平台——“FaceIn人脸防伪”,并在腾讯云上“换脸甄别ATDF”产品,支持对多种换脸方法进行检测,达到了很高的准确率。不断对深度合成技术的鉴别技术的提升。随着深度合成技术的进化,相应的鉴别技术也要同步发展,并能够迅速鉴别并进行可靠标记AI合成内容,从而在传播媒介上阻断负面的虚假内容的扩散和蔓延。溯源技术,深度合成技术的监测与反监测逐渐演变成一场猫捉老鼠的技术竞赛,深度合成技术正在快速更新以逃避监测工具的识别。因此,还需要从内容源头上区分真实内容与合成内容,确认内容的来源,包括制作者、制作地点、制作设备,传播途径等。当然,可以利用最新的区块链不可篡改性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培训专门的内容审查人员。加强对视屏、图像、音频内容的真实性审核。建立审查队伍,对合成内容的审核。

3.2利用法律法规对信息数据进行监管

针对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的犯罪事件频频发生,我国利用立法手段进行对其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在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对非真实的音视频信息进行标识,表明需要结合技术进行一定的治理,充分发挥掌握技术的平台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在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中,就明确规定了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回应了技术发展背景下应对肖像权进行更为严密保护的需求。通过法律的手段促使深度合成技术所产生的电子信息数据朝着安全、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真正做到服务于人民,推动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4结束语

安全防范管理规定范文8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八条明确指出:“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对公共区域内的共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管理,提供消防安全防范服务”。由此可见,社区物业管理单位不是无法可依,国家已经从法律层面上赋予了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在社区管理服务中应当承担的消防安全职能和责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管理规定》也明确规定:居民住宅区的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在管理范围内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1)制定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2)开展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3)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4)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器材以及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有效。其他物业管理单位应对受委托管理范围内的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负责。

这说明政府为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实施社会消防监督,最大限度的避免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已经将城市社区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了每一个物业管理单位,物业管理单位也要将消防安全工作层层分解,明确好各级人员的职责。

2健全机制,规范服务。

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企业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并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物业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3加大基础投入,提高防控能力。

今后,城市规划开发、旧城改造和社区建设要与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新建投入使用的社区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要求验收达标。对短期内不能开发和改建的老城区、城乡结合部的平房区、棚户区等要加大消防投入,要广泛开展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龙头,物业管理单位和社区业主委员会为核心,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的群防群治消防安全管理模式,真正形成“社区是我家,消防靠大家”的管理氛围。必要时在一些没有物业管理的社区,可以利用社区警务室设置社区消防服务网点,推选一名思想觉悟高,热爱公益事业,责任心较强的业主确定为专(兼)职消防安全员,配备最基本的灭火器等工具,随时接受群众的求助。

4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安全氛围。

物业管理单位要加强对社区内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定科学规范的宣传教育计划,设置动态消防宣传栏、消防漫画,利用社区文化站、社区楼宇电视和广播等手段,建立社区消防文化阵地来宣传防火、灭火及火灾逃生、安全疏散等消防基本知识,让居民意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人人重视消防、家家关注消防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