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比对研究

运动损伤的比对研究

作者:鲁家琪 廖春海 单位:广东医学院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备战2011年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的21所大专院校的部分校队学生,年龄最大26岁,最小17岁,其中男生562人,女生347人。涉及田径、游泳、篮球、排球、乒乓球、定项越野、健美操、足球、羽毛球、毽球、武术共11个运动项目。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解剖学、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及与运动损伤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了解运动损伤相关知识。

1.2.2问卷调查法发放运动损伤问卷调查表1000份,回收931份,回收率为93.1%,剔除前后矛盾和漏填问卷25份,有效问卷909份,有效回收率90.9%。

1.2.3访谈法对部分受伤运动员及教练员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运动损伤发生的机制以及治疗、康复情况。

1.2.4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为理论分析提供依据。

2研究结果

2.1各专项运动损伤发病率被调查的909名备战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中,有179人患有不同程度运动损伤264例,发病率为19.7%,受伤者人均受伤1.47次/人。本次被调查的男运动员562名,发病率为20.5%,女运动员347名,发病率为18.4%,男运动员略高于女运动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表2显示被调查的909名备战广东省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中,运动损伤发病率较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武术,发病率分别为35.7%、33.3%和31.4%;发病率居中的运动项目分别是排球、毽球、田径、羽毛球,发病率分别为24.1%、21.4%、20.1%和17.8%;发病率相对较低的运动项目是定项越野、乒乓球、健美操和游泳,发病率分别为12.3%、10.1%、9.5%和9.2%。表3所示,高校运动队在训练过程中最易出现的急性损伤是肌肉拉伤,共计75例,占受伤总数的28.4%,其中拉伤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和田径,总数分别为19例和17例,占肌肉拉伤总数的48%;损伤发生率第二高的是扭伤或挫伤,共计72例,占受伤总数的27.3%,其中引起扭伤或挫伤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共计31例,占扭伤、挫伤总数的43.1%;损伤发生率排在第三位的是肌腱韧带损伤,共计50例,占受伤总数的18.9%,其中最易引起肌腱韧带损伤的运动项目是篮球,共计16例,占肌腱韧带损伤总数的32%。高校运动队发生较严重的损伤是骨折或骨裂伤,占受伤总数的4.5%,易引起骨折或骨裂伤的运动项目依次是足球、篮球和田径项目。

2.2各专项运动损伤解剖学分布高校运动员各专项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和大腿部位,受伤比率分别为18.2%、16.3%和17.0%,然后依次是腕指关节、腰背部位、肩肘关节、和小腿部位,受伤比率分别为11.7%、9.8%、9.1%和6.8%,受伤比率相对较少的部位是头颈部和足指关节,受伤比率分别为2.3%和1.5%。从运动损伤部位和各专项特点来看,受伤比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受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和腕指关节部位的,三个受伤部位总和占篮球项目总损伤人次的69.0%;受伤比率排在第二位的运动项目是足球,主要受伤部位是踝关节、大腿部和膝关节,受伤部位总和占足球项目总损伤人次的56%;受伤比率排在第三位的运动项目是武术,主要受伤部位是大腿,占受伤总数的22.2%,其它运动项目的受伤部位大多发生在腰背部、腕指关节、膝关节、小腿和踝关节,分别占受伤总数的11.1%。

2.3损伤的性质高校运动队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本次调查的急性损伤230例,占运动损伤总数的87%,慢性损伤34例,占受伤总数的12.9%,急性转慢性损伤23例,占受伤总数的8.7%。其中开放性运动创伤占急性运动损伤的6.1%,闭合性损伤占急性损伤总数的93.9%。急性损伤以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较多,占损伤总数55.7%;慢性损伤以滑囊炎、腱鞘炎和骨膜炎劳损较多,占损伤总数的12.9%。

2.4运动损伤程度根据运动医学对运动创伤程度分类,受伤后一周以上完全不能训练,需休息治疗视为重度伤;受伤后一周内可训练,但需要停止或减少患部活动为中度伤;受伤后可按计划正常训练,并且不至于使伤病加重的视为轻度创伤。高校运动队运动员受伤后能够正常训练和比赛的占36%,受伤后可继续训练但需停止或减少患部活动的占57.6%,受伤后完全停训调养的占6.4%。说明高校运动队运动员在训练中所受运动创伤以轻伤和中度创伤为主。

2.5损伤发生的时间在被调查的264名发生运动损伤的运动员中,有41.3%的运动员认为运动损伤发生在比赛(包括教学比赛和教学测验)当中;36.2%的运动损伤是在平时的专项素质训练过程中造成的;20.6%的运动损伤是发生在一般身体训练过程中,其中近70%运动损伤是在进行力量练习时造成的;还有近2%的运动损伤是发生在准备活动中、放松整理及业余活动时受伤。

3分析与讨论

3.1运动损伤的项群特征高校运动队不同专项运动损伤的患病率有明显的项群差异,各项群损伤的特点又各不相同:(1)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包括田径运动中的跳跃、投掷、举重等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爆发力的项目,运动损伤主要部位是大腿和膝、踝关节,其次是肩、肘、腰部、小腿等;(2)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目包括一切短距离的竞速运动项目,速度性项群损伤的主要部位是大腿、膝踝关节和小腿,其次是腰部等;(3)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是个大家族,包括中长距离及超长距离的走、跑、骑、游、滑、划所有的项目,本次高校运动队运动损伤的研究中,以大腿肌肉拉伤和腰部的劳损伤为主;(4)武术、健美操等难美性项群项目的损伤主要部位是大腿,其次是膝踝关节、腰部、小腿和肩肘关节等;(5)隔网对抗性项群如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毽球项目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膝踝关节,其次是肩肘关节和腕指关节等;(6)同场对抗性项群:如篮球、足球,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踝关节、小腿和皮肤,其次是膝关节、腰部、腕指关节和肩肘关节等。

3.2运动损伤的共性分析

3.2.1损伤部位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是踝、膝关节和大腿,占受伤总数的51.5%,其次是腰背部位、肩肘关节、腕指关节和小腿部位。踝关节损伤之所以最多,主要是因为运动中几乎所有动作都有踝关节的参与,由于现代竞技体育的高、快、难的发展趋势,对踝关节的柔韧性、灵活性、力量要求很高。如果踝关节的这些素质较差就易受伤。特别是长期的磨损使得三角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及第三腓骨肌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几乎从来不能得到休息,因此损伤常伴有炎症,这是踝关节损伤较多的原因。膝关节损伤是由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以膝关节负重为主,而且多数使膝关节处于屈膝状态负荷,而这一姿势恰好是膝关节的解破弱点,所以常导致受伤。股后肌群损伤主要是在完成动作中的爆发式发力,使得肌肉承受了过多的牵扯、挤压导致负担过重,如果肌力较弱就会受伤,同时过多追求动作的完美和有效性也加大了此处的拉伤的机率,长此以往还可产生大腿肌肉劳损伤。#p#分页标题#e#

3.2.2损伤类型高校运动队在训练过程中,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挫伤及肌腱韧带损伤的发生率最高,共发生197人/次,占损伤总数的74.6%,说明运动过程中以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最为多见,且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挫伤、肌腱韧带损伤多与跳跃、快速力量、急起急停、对抗性强等运动项目有关。

3.2.3损伤原因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病因中,多数为单一因素,但亦有双因素或多因素致伤者。不同专项运动损伤的原因有一定的共性特征。(1)运动安全预防意识较差。教练和运动员对预防创伤的重要性、可能性等方面认识不足,所以常做出一些错误的、多余的和危险的动作,容易出现伤害事故。也有部分运动员因缺乏训练所必备的保护知识和经验,争强好胜,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而冒失地参与运动,给伤害可乘之机。(2)准备活动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准备活动,特别是专项准备活动不充分,目的性不强,内容单一,在运动器官的兴奋性及机能活动未达到最佳状态的情况下,即投入紧张的训练或比赛,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3)运动负荷不合理。训练的量和强度极大地超过了运动员的机体承受能力,局部负荷过大,调整不及时,而使运动员产生过度疲劳或损伤。(4)动作粗野犯规。主要发生在篮球和足球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动作粗野、犯规动作等极易造成自己或对手受伤。(5)带伤训练或比赛。损伤后治疗或调整训练不及时,恢复训练过早,易伤部位组织肌力较差等。(6)技术缺点或错误。调查发现,运动员未能正确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而导致的损伤是较突出的原因。从生理学角度讲,无论哪一种内容训练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专项技术训练不够,动作要领掌握不好,条件反射还未完全形成,就容易发生运动损伤。(7)身心状态不佳。思想麻痹,注意力不集中或由于运动员的睡眠和休息不好,使得机体代谢功能不协调而受伤。(8)其它因素。肌肉力量差,韧带柔韧性不好,肌肉协调用力不平衡;训练的气温过低或过高导致肌肉拉伤;光线不佳使得运动员的视觉和位觉产生错乱等。

3.2.4运动创伤对训练的影响本次高校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证明,对训练并未造成明显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运动损伤多数为急性的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部分运动员关节或软组织出现损伤,症状多较轻微,适当休息、减轻或调整训练计划后大多会快速痊愈。另外,由于高校运动员都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由于受到训练时间的限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也不是很大,因此,急性转慢性伤和慢性劳损伤并不多见,因此高校运动员运动创伤对训练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3.2.5运动创伤的治疗本调查共收集到16种用于治疗高校大学生运动创伤的方法,治疗一般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方法同时治疗,少数患者使用单一治疗方法。其中使用率最高的是用于治疗扭伤、挫伤和软组织损伤的物理治疗法,如温热疗法、超声波、局部冷却法、红外线、手法按摩;其次是用于治疗皮肤擦伤和肌肉拉伤的外伤消炎、止血、止痛、消肿药物;再次是手术治疗、缝合或是局部封闭治疗。本次调查的运动创伤264例次,其中治愈236例,治愈率为89.4%;正在接受治疗或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有28例,占受伤总数10.6%。大学生运动创伤一般是在整个训练和比赛中意外造成的急性损伤,这些急性损伤应加以综合治疗,否则容易转化成慢性损伤。综合治疗手段主要包括:(1)系统的医疗;(2)必要的休息;(3)适当减少运动量和患肢的活动量;(4)提高防伤意识,可以有效减少创伤的发生;(5)改善提高运动技术,减少由技术因素造成的创伤;(6)坚持正确的肌力练习,肌力的增加可以有效地预防损伤的发生。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病率为19.7%,受伤者人均受伤1.47次/人。男、女运动员的发病率分别为20.5%和18.4%,男运动员略高于女运动员。

4.1.2高校运动员最易出现的运动损伤是肌肉拉伤,其次是扭伤或挫伤,再次是肌腱韧带损伤。高校运动队发生较严重的运动创伤是骨折或骨裂伤。

4.1.3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膝关节和大腿部位,然后依次是腕指关节、腰背部位、肩肘关节、和小腿部位,受伤比率相对较少的部位是头颈部和足指关节。

4.1.4高校运动员受伤比率最高的运动项目是篮球、足球和武术。

4.1.5高校运动员运动损伤以急性损伤为主,且在训练中所受运动创伤以轻伤和中度创伤为主,受伤后运动员适当休息或调整训练计划后大多会快速痊愈。

4.2建议

4.2.1加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防伤意识,建议在训练中采用相应的练习方法,结合专项技术特点培训学生预防损伤自我保护的技能,以达到减少和预防损伤发生目的。

4.2.2提高训练的科学化程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提高准备活动内容的针对性,加强易损伤部位的专项训练,如加强踝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练习,增加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和韧带柔韧性等练习,使骨骼、肌肉、韧带等的机能逐渐适应运动强度的需要。

4.2.3提高教练员的康复训练知识,对每种创伤在康复期有的放矢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克服目前受伤运动员跟队训练或完全停训的被动局面。

4.2.4加强医务监督。对受伤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处理和治疗,特别是康复治疗,对未治愈而参加运动的学生进行监督和教育。同时,建立学生运动损伤档案,记录运动损伤情况并追踪愈后状况。重视运动损伤后的心理防治,在训练和比赛中应尽量不给运动员过分的压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