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背景下的动造型

公共艺术背景下的动造型

 

公共艺术(PublicArt)这一名称,从1960年起在美国开始使用。近年来,作为现代艺术的一大风格、流派固定下来。在公共开放空间中进行的艺术创作,不仅考虑作品的设置场所,而且在创作中还考虑适应周边的环境,由此,除了把PubliCArt解释为公共艺术外,还可称为不朽的环境造型。   在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而且新颖奇妙的现代艺术的动态,被批评为“为艺术而艺术”的同时,公共艺术被定义为“社会化的艺术”,成为公共空间的形态或是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发挥了现代艺术的新的作用。   社会的进步,都市空间的扩大,人类社会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生活的空间,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提高,某些方面得到了方便和人为的快乐,然而,很多场合却变成了非人性的、反自然的生活环境。虽然近几年,一些大中型城市在绿化面积上有所增加,但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很多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在考虑我们的将来,特别是展望城市环境的未来的时候,公共艺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向建筑师、空间设计师和艺术家们提出了一个严峻而不可回避的问题,把艺术作品引人公共空间,即生活环境当中,创造丰富多彩的空间,提高整体环境的质量,并且使艺术作品更靠近生活,使人类享受快乐、享受美。   到18、19世纪为止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其表现形式都是静止的。20世纪初,不少艺术家开始探索将“动”这一非物质要素应用于造型领域。这类造型以其独特的时空特征和表现魅力,展现出传统造型所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   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许多具有奇妙魅力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形成新的造型领域的同时,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不断地采用科学技术的领域.这对知识的发想,创作的实现,有着强大的作用。   现代的动造型,是靠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而形成的,可以说不愧是具有新的生命的形式。动的造型,首先需要对材料,以及动的系统即机械装置的认识,需要动力适合构造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环境造型起作用的场合,在考虑到动的同时,不仅是表现造型力学的工学概念,还必须考虑作品的强度及安全性,这是作品成功的绝对条件,也是区别其它造型艺术特征的分野。   近几年来,一般动的造型被称为运动的艺术(KinetiCArt),这一概念是根据1920年俄罗斯雕塑家诺曼•嘎博(NaumGabo)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而成立的新的艺术分野。诺曼•嘎博在发表宣言的同时,发表了《直立之波》这一动的作品,那是一根由马达转动而引起颤动的金属棒,是有马达驱动的简单的动的作品,并亲自给它命名叫“KinetiCArt”(运动的艺术)。   同年,法国艺术家马赛尔•杜桑(MarcdDuchamp)制作了由马达带动的活动造型《回转的饰板》,对机器的运动及其光效应的幻觉进行了简单的试验。嘎博和杜桑将机械动力应用于造型艺术的探索,无疑是动造型的开端。   从方法理论上系统地研究光和动的造型的先驱是德国包豪斯造型学院教授莫哈里一那基(L.Moholy一Nagy),他在1923年起就提出了有关光、空间、运动的造型思想,并创作了一件装有马达的作品《光与空间的调节器》。该作品由打洞的金属板、金属管、塑料板做成,当它由马达驱动转动起来以后,不透明的物体便显得透明起来,这时再投入强光,作品占有的物理空间便会出现万花筒般的画面或流体互相渗透般的视觉效果。   1926年美国艺术家亚力山大,考尔德(Calde:Alerander)开始用铁丝和木头等材料制作一些很有特色的活动装置,他的作品没有机器驱动,而是通过外力(风、气流等)或人的参与使之作不规则的运动,其运动力是随意性的。考尔德的活动装置多是挂在细铁杆、细铁丝上的涂了色的金属叶片,装置的形态总是暂时性的,在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动态的平衡,因为只要有轻微的空气流动就能推动叶片的运动。考尔德把传统雕塑概念从静力论带到动力论之中,把四维空间—时间带进了雕塑艺术,从此有了活动雕塑与固定雕塑的概念。这两个术语的诞生与考尔德有特别的关系。   光效应艺术家J•R.索托(JesusRefaelSot。)1955年开始从事活动造型的研究。其作品主要是一些移动的构成。他把画有图形的有机玻璃叠起来,但不紧贴,而是面与面之间有一定的空间,于是图形就在有机玻璃之间的新空间中混合在一起,由此而产生视觉动势。   犹太人耶维科•阿嘎姆(Yaacov•Agam),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犹太教信念,作品反映了犹太人对形体和时间的态度,意在创造一种超越可视性的艺术作品,创造运动印象的传递,创造运动的变化,是需要观众参与的动的造型。   阿嘎姆在研究色彩连续对比后的合成关系和转化关系,其作品主题整体上极其完整,特别是追寻节奏的起伏,形的分解和重新组合。观众在作品前移动脚步,观看画面所产生的全部效果,是一种有秩序的混合。   创作金属抽象几何构成的尼古拉•修佛(Nicolasscnoffer),从1959年开始,修佛以控制论为基础,进行光和运动造型的创作,力图将艺术与科学和工程相结合。修佛的作品典型之作,是在比利时列日市包法利公园所设计建造的《光和声之塔》,作品高达52米,装有马达40多个,塔身金属骨架上装有33根旋转轴和64块反射板,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并反射光线。光塔附近设有电脑控制室,塔中装有对光线敏感的光电管、麦克风、温度计、湿度计以及风速计等测定环境的仪器。仪器所测到的各项资料送到电控室的电脑时,电脑把它们整合以后主动指挥光塔各部分的运动和音响,电脑还会根据麦克风所感受到的周遭音响,将预置的前卫音乐资料自动组合播放出来,曲子永不重复。光塔一到夜间,便在各种灯光及运动的作用下瞬息万变。修佛的作品反映了新的工具、材料以及科技制作程序的积极参与,加上灯光、镭射、信息传输系统的导人,使雕塑出现了新的境界。 #p#分页标题#e#   法国著名机动艺术雕塑家让•丁格列(JeanTingueley)醉心于机械本身,但他一面赞美又一面讽刺,他的机械装置显得破烂而又滑稽。他最出名的作品也许是1960年为纽约现代艺术博览馆而作的“自毁机器”《纽约的赞礼》。这台自动毁灭的机器是在纽约消防队的协助下最后完成的,它在启动表演时即自行崩溃,而后作者于作品废片上签名。乔治•里基(GeorgeRickey)是二战以来出现的活动雕塑家中最有吸引力的人物之一,他认为,动力艺术品的运动与留声机或飞行中飞机的运动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运动,物体将面目全非。里基的作品构造非常坚实,其活动性很大。其作品《5根向上的线条》。他把不锈钢做成一头逐渐变细的卡条,组成一种非常敏感的平衡。当轻风吹动或者用手指触摸,都会使它缓慢而平稳地运动或颤动。1971年他创作的《翻腾的八角形空间》,其造型如同盛开的八角形花朵,每个八角形象征花瓣的圆圈,随微风而敏感地转动,不停地形成不同的状态,在阳光下感觉轻盈璀璨。   塔克斯(TakisVassilakis)是有鲜明特点的活动艺术家。他的特点是不以机械装置来表现作品,而是从另一途径研究艺术。他最有趣的作品都应用了电磁学原理,通过磁力使装置产生运动的方法,为他提供了全新的空间语言,其典型作品有((磁场》。电磁提供了一个磁极,这个磁极有节奏的启闭,当磁铁通电时,吸引了它周围的异性磁铁,排斥同性磁体。电磁铁断电时,同性磁体和异性磁体之间相互吸引,只要这个装置在开动,作品的所有物体都会久舞不息,并会发出磁铁相互碰撞的声音。   美籍华人蔡文颖(Well一YingTsai)极其有价值的研究是将颤动的原理、频闪光照明及精密的回馈控制系统综合运用,并巧妙地结合人的视觉特征,创造有超现实视觉效果的动感造型。蔡氏的作品是一组每秒20次至30次频率的颤动的钢杆,利用可以控制频率的快速频闪灯照明,而我们却看到钢杆是在不规则地摆动,当频闪光与钢杆颤动频率相同时,钢杆看起来是一条条静止的弧形曲线,当闪光灯频率比钢杆振动稍快或稍慢时,钢杆看起来会缓慢地上下波动,两者速度差距越大,钢杆看起来就颤动得更快,频闪光在此起了极重要的作用。   日本著名动构成艺术家伊藤隆道(Kakamichilt。)的创作风格具有简洁的形状和形式,他使用现代的技术与材料创作作品,以追求作品的艺术表达为根本动机和目的,并恰如其分地采用足以达到此目的的所需的技术手段。在1969年日本箱根第一届现代国际雕刻展上,他展出作品《16根回转的棒子》获奖。(图1)①这是由16根相同的处理成折线形的不锈钢棒整齐树立排立而成的方形陈列,在底座内精确机械的带动下,所有棒子整齐划一同步转动,使作品的气势不断改变,整齐同一,而又富于变化的线群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交错、重合、移位等变化而产生美妙的光效应视觉效果。作品的优美动态使环境显得活跃而又有序。   日本著名风动艺术家新宫晋利用风力的转动制作雕塑作品。他是利用风力做雕塑的先驱,风车原理导人他的作品,大胆的造型和精致的构造,红和白等单纯明快的色彩,慢慢转动时优雅的动态,是新宫晋作品的特点(图2)。今天,与其它许多艺术作品不同的是,动的艺术作品,不是限于单一的平面、立体的作品,而已扩大到室内,以及都市空间、野外空间等领域。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在造型方面不断出现了各种新的表达形式,象这样超越某种形式的限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这一点,是其它造型所没有的。   动造型作为装点性的公共艺术是配合既成的环境而进行的艺术创作,作品自身的价值虽为主要因素,但却脱离不了环境对它的制约和要求。能经常变化形态表情的动造型,能反映或强化环境的特征,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区域,而不是纯粹的装饰和几个孤零零的艺术品的存在,可以从周边的形式中取材,或是以都市形成对比的元素导入,甚至纯粹的构成造型,都可点缀都市的景观,冲淡都市人紧绷的情绪,从而陶冶人的心灵。   东京全日空HOTEL前,设置着伊藤隆道的作品《腾飞》(图3)。两根交叉的曲线呈360度旋转,在阳光的照耀下,不锈钢管上闪动的光点,在缓缓地转动中不停地上升、上升,很好的表现了腾飞的主题,和全日空这个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   伊藤隆道的作品总是以美妙的动感吸引人的目光。《回转的螺旋1月》(图4)设置在北海道道立近代美术馆。作品是一根简洁的螺旋形线,旋转时会产生空间无限交融与互动的效果,犹如宇宙星系的运动,人们的注意力被漩涡的中心所吸引。作品轻松,充满活力,而又独有一种悠然自得之美。   日本新宿地铁车站前,展示了新宫晋的风动作品。他有效地利用不锈钢镜面构成的不同形状的块面,巧妙地反射自然的景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又能折射许多耀眼的光点,微风吹过,不同位置的块面自由摆动,加上周围喷泉喷出的曲线,使作品更趋完美(图5)。   设置在北海道道立近代美术馆中的新宫晋的作品,利用直线的交叉,构成风转形的创作,结构明确,形态优美,趣味无穷(图6)。   东京都新宿区,东京都厅左侧“GEORGERIcKY’’的作品《水平旋转的三块长方形》(图7)与东京都厅现代建筑非常吻合。三块不锈钢长方形在转动中出现的各种形态的变化,呈现出一种严谨的、平衡的、有节奏的美。同时,作品占有的尺度空间和形态,完全符合东京都厅这个现代化的环境。   东京都厅右侧“GEORGERICKY”的作品《偏心回转的四个正方形》(图8),由于在不锈钢的磨光方面下了功夫,表面又处理成凹凸不平的面,伴随动的变化,凹凸的面时刻反射出各种各样自然光的色彩。   东京惠比寿方一尹夕是个繁华的商业区,在宽敞高大的天棚顶上,高高的悬挂着一个象小草那样的动造型。在主轴缓慢的转动中,各个支点都能自由地转动,使其形态悠然自得,变化万千,而又非常优美(图9)。   日本东京都神谷盯一家电器大楼内,设置着这样一组动造型(图10),在大约一百平米的水池中,漂浮和转动着两个白色的切面球体,大的切面球体在自身转动的同时,自由地在水面上游动,小的切面球体在自身转动的同时,按照一定的规律围绕大的切面球体转动,这种有规律的、慢悠悠地公转和自转,加上白色球体在清澈的水面上的倒影,给电器大楼的室内空间增添了一种具有现代感的、有序的气氛,顾客在购物的同时还可以坐在水池边休息,看着水中悠闲浮动的动造型,解除购物的疲劳。这种情趣上的调节,创造了一个惬意、舒适、优美的购物环境。#p#分页标题#e#   日本东京都厅议会议事堂内设置着多田美波的作品《伶》(图11),这个作品由四块不同大小的曲面玻璃组成,天花板上的灯光反射在玻璃上,经过曲面的折射,形成了美丽的光的形态,站在作品的不同角度,光的形态都各不相同,观赏者在作品前移动脚步,光的形态就会随之变化,由于视觉的移动,产生了动的错视效果。这种由观赏者参与而形成的动的感觉,使作品主动和观者交流,更使公共艺术面向公众,表现了强烈的公共审美趋向。   日本箱根雕刻的森美术馆内,设置了一个大型的室内软雕塑(图12),色彩绚丽,五彩缤纷,可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儿童,从不同高度的洞口进入攀爬玩耍,四个垂吊的球状形态,可供孩子坐在上面荡秋千,该作品又具有很好的使用功能。   由此可见,在这些环境里所设置的动造型已经不单单是装饰的、美的东西,适当的造型作为环境的附属物,它的鉴赏性,所具有的功能性、便利性,能够润化环境、润化人的心灵,这正是动造型的魅力所在。因此,把动造型所具有的力量与人积极地交流,使人的心灵更加丰富,更加美好,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正是在公共空间中设立公共艺术的目的。动造型作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是都市精神生活的焦点,是市民性格的视觉显现,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时代精神的活化石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表征。因此,将动的艺术引人公共空间,更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