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能力论文:职校旅游类学员职能探析

职业能力论文:职校旅游类学员职能探析

本文作者:夏兰 刘依灵 张丽妍 王娟 王静 贾瑛 王仪 单位: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获取的职业能力分为通用职业能力和专业职业能力两个方面。通用职业能力指的是一个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素质,主要指人际沟通、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组织协调、团队协作、灵活应变、学习能力、工作责任感、生活适应能力、语言及文字运用能力、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这些能力在职业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体现出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基础能力水平。专业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旅游类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旅行社、酒店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公司或者管理机构。因此,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应包括业务基础知识、营销组织能力、导游能力、酒店各岗位服务与管理能力、旅游线路开发与策划能力、创意思维能力、相关信息获取能力等。

通过对旅游企业和高职旅游类学生的调查,课题组发现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状况存在矛盾,主要情况有:专业技能不高,缺乏实践经验,与企业需要严重脱节;学生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不足,与企业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学生缺乏诚信和敬业精神,频繁跳槽,与企业用人计划产生较大分歧。[3]许多学校对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具有片面性,学生职业能力不应该是单一方面的能力。同时,新时期社会发展状况和旅游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旅游行业不仅需要劳动者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更要具备与之相应的能力结构,如创新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其他能力。因此学生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和通用职业能力,不是片面的某方面能力。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目标,而部分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片面追求就业率,忽视学生的培养应与市场接轨,应针对岗位和市场需要培育人才。比如在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在人才培养方面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实践环节方面走过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纸上谈兵较多,具体做法较少,更缺乏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大多教师来自高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学生的培养也脱离实际工作的需要。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专业认知不够,缺乏职业规划。根据调查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存在混文凭现象,而绝大多数高职旅游类学生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认知度不够、对行业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素质不了解或者不关心,更不用说对自己进行“生涯规划”。还有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心浮气躁,盲目追求眼前利益,缺乏责任心、敬业精神,不能主动积极投入工作、积累经验。

制定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在“1+2N”教学改革思路的指引下,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深入市场调研,提炼出旅游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素质,并经过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反复研讨确立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确立教学计划的主体框架,包括综合素质能力、职业技能能力、基本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四大部分。围绕四大能力模块及旅游市场发展变化对员工的要求,开设各种专业课程,确立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重视课程整合;强化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教育。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开展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旅游专业建立教学一体化专业实训室包括旅行社实训室、导游实训室、总台(客房)实训室、餐厅实训室、形体实训室、酒吧调酒技能实训室等。实训室配有电脑、幻灯机、投影机等硬件设备以及应用软件、丰富的案例库等现代化教学资料。建立校内实训教学环节的监控制度,将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满足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所需的实训环节。在实际使用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实训计划完成实训内容,如导游接待、导游讲解、前台预订、餐饮摆台等各项服务技能,并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等职业素养,熟练开展酒店基本服务的能力。此外,在制定实训室设备管理和维护的规章制度中,可以加入旅游行业日常的管理元素。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为实现学校“1+2N”的改革思路,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保障,需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采取的是“送出去,请进来”政策,将学校的骨干教师送到旅游企业进行调研或兼职,并鼓励教师定期培训、进修。同时也聘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指导、培训;定期与优秀的同行进行经验交流,从而建立起既懂理论又懂实际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生层面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确立的“1+2N”人才培养模式在全院学生中反响强烈,尤其在旅游系学生中好评如潮。“1+2N”人才培养模式在旅游系的推广力度很大。比如,导游资格证是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之一,是学生从事导游工作的必备证书。以前,学校不要求,学生不重视,再加上全省导游资格证过关率较低,学生缺乏信心,致使导游资格证的获取率很低。而“1+2N”人才培养模式确定以后,我们专门开设了导游资格认证课程,专门针对通过率极低的导游资格证考试,加大了课程中实践课程的比例,将练习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改革后,学生导游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得到了明显提高,甚至一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此外,我们还将旅行社计调师、酒店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列为“职业技能板块”,并且引入培训,让学生获得专业的考前培养,为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打下坚实的基础。[4]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建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旅游系确立了“做为了他人的人”这一系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发扬旅游行业的服务精神,摈除自私自利之心,成为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有用人才。

基本素质合格证书的取得也是“1+2N”人才培养模式所倡导的一个重要方面。旅游系的学生在基本素质的培养方面收获很多,同学们通过考取计算机等级证、普通话等级证、英语等级证和驾照等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证书,使自己离职业人的距离更进了一步。以毕业证为学历证明的同时,有了职业资格证和基本素质证书的帮助,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渠道得到了极大的拓宽,旅游系学生纷纷进入四川康辉旅行社、洲际饭店、总府皇冠酒店、岷山饭店、绿洲大酒店等大型企业实习、就业。在实习和工作中,学生们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较好的综合素质受到企业的重视和信任。部分同学因表现优秀,不到3个月就被分配到总经办、销售部等核心部门和岗位,具有了较强的社会竞争力。社会层面学生、学校、企业三方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形成的要素,必须重视各自在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中的角色地位,进而形成教育的合力,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因此,与企业合作开发学生职业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必要手段。工学交替、校外实训、短期顶岗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则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工学交替工学交替是职业院校各种办学模式中的成功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强,实践技能熟练,综合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旅游系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特别重视工学交替的学习方式,结合旅游企业实际需求,利用学生业余时间,让学生进入旅行社、酒店参与实际经营活动,在真实的行业环境中将理论知识实践化,操作过程系统化并熟悉行业的工作流程,真正将课堂与实际联系起来,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如《旅游职业能力综合训练》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核心课程,结合学校自有的四川教育旅行社,旅游系组织学生进行了洛带—金龙长城、成都三圣乡风景区线路设计实训,由学生对线路自行踩点,再结合所学知识,设计出可行的旅游线路在校园内推广,并提供相关服务。此外,组织学生参与旅游企业的业务工作,如景区(点)门票代售,导游讲解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理论知识的升华。#p#分页标题#e#

校外实训加强对学生校外实训活动的管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2010年12月,旅游系与四川绿洲大酒店合作开发了《餐饮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将课堂搬到了企业,受到企业和学生的欢迎。许多课程的实训环节也在校外完成。如《旅游礼仪与形体训练》课程的实训环节,学生担任四川省体育局承办的亚洲羽毛球锦标赛颁奖礼仪、担任四川省体育局庆祝建党90周年暨表彰大会礼仪。《导游资格认证课程》《旅行社经营管理》等课程也不例外,学生担任武侯祠兼职导游,参加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承办的辉瑞会议、宝健会议服务工作;与四川教育旅行社合作开发了《旅行社经营管理》这门课程,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根据学生的学习环节再适当安排学生参与四川教育旅行社的带团、接机与送机业务,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极大提高。同时,旅游系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先后与家园国际酒店、总府皇冠假日集团、洲际大酒店、绿洲大酒店、四川宾馆、银河王朝大酒店、成都廊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武侯祠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杜甫草堂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且与家园国际酒店、绿洲大酒店就《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训部分进行深度合作。此外,还将与成都廊桥文化发展公司共建实训室,与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短期顶岗实习针对旅游行业季节性的特点,适时调整教学计划,适应企业需求,让学生进行短期顶岗实习,在与行业的紧密结合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成都春季糖酒会、医博会、西博会期间,学校都会结合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将学生输送到各大酒店及会展场所,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知识和智慧。毕业顶岗实习旅游系的学生顶岗实习和普通的顶岗实习有一些差别,对于校企合作单位,在输送顶岗实习的实习生时,学校会签订实习协议,要求对旅游系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可能轮岗,而不是单一岗位的实习。这样,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就能接触到行业和工作流程,为今后在行业内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今后的择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机会。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重[5-6]《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因此,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实行职业能力培养,获取就业必需的职业资格证书。

对于旅游专业来讲,导游这一岗位国家早已明确规定,必须通过旅游局统一组织的导游员资格考试,获得导游员资格证书才能从事导游员工作;旅游景区如武侯祠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四川华通博物馆等旅游企业的讲解员这一岗位也要求必须通过相关考核,持专门的讲解员证才能从事讲解服务;旅行社工作人员和酒店工作人员虽然目前国家没有出明文规定必需持证上岗,但是各行业相关主管部门已经在陆续出台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由国家有关部门针对不同行业中不同岗位资格的不同要求,通过对有关能力标准进行组合而开发出相应的专业课程,对学习合格者可授予相应的执业资格认证的一种市场准入制度。因此,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把教育、培养、就业和企业制度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同时也是把个人和社会、个人和企业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传统的高职教育主要以获取学历证书为目的,职业资格技能只属于学习的一部分或者一个环节。而根据市场需求以及高职教育发展趋势,就业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价值取向,也就是说高职教育尽管仍属学历教育,但就业率也成为了检验高职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参照数据。所以,学校要立足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看重用人单位重视的学生核心竞争力,即职业技能掌握水平。

如果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不突出,在就业中就会受到“排挤”。因此,高职学生只有突出核心职业能力的学习,掌握熟练专业技术,获取行业准入资格证书,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是对学生掌握行业核心职业能力的检测,学历证书的获取是对学生高职教育学习的成果检验,二者缺一不可,所以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必须解决的问题。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旅游系通过对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的创新,教学管理的革新等方面的改革,突出了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职业能力的形成,从而适应社会需求并和企业零“对接”,已经形成了强有力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