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教学状况及认知诗学理论的进展

英美文学教学状况及认知诗学理论的进展

 

1、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根据我国《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其中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的是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课程。根据新大纲,高校英语专业基本上都开设有英美文学课程。然而,我国的英美文学教学无论是教的层面还是学的层面,都存在诸多不完善。首先,教学目的有待商榷。根据新大纲对文学课程的描述,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然而,我国目前绝大多数院校都是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一年的文学课下来,学生阅读的文本寥寥无几,根本谈不上对文本的分析与欣赏。其次,学时严重不足。目前,受功利主义的影响,英美文学在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中逐渐被挤到了边缘。以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为例,英国文学开设在三年级下学期,美国文学在四年级上学期,每周2课时,每学期17周,共计68课时。仅仅凭借短短的68课时,任课教师很难在兼顾文学史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原著,分析和欣赏文学文本。而有些应用方面的专业,文学课只是作为任选课开设,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单一的教学方法催生了学生学习的惰性。多数的英美文学课变成教师的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只是听众和看客,学习的两大要素—积极参与与主动思考被捆绑了起来,美妙心灵之旅的英美文学课演变成了死板的知识的传输与接收,而文学阅读所带来的快乐与思考根本无从谈起。久而久之,文学课便成了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完全忘记。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改革英美文学教学,首先要认清楚英美文学教学的目的以及英美文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认知诗学关于文学的本质和功用的某些观点,将文学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人们重新思考文学是什么,学习文学的目的又是什么。同样,作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文学的学习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本文将从认知诗学的功用观入手,探讨英美文学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理清思路。   2、认知诗学理论的发展   认知诗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并与上世纪末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新兴的文学理论,将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很好地运用到文学作品的分析中,为文学批评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以色列的ReuvenTsur被认为是研究认知诗学的第一人。在其研究的初期阶段,Tsur将认知科学与形式主义结合起来,对希伯来和英美诗歌进行研究,探讨诗人如何在诗歌中表现宗教与神秘经验,以及读者对于该类诗歌的感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Tsur逐渐将这一方法理论化,并于1992年出版了《走向认知诗学理论》一书,该书于2008年再版。Tsur在强调个人的认知过程的同时,又强调这些认知过程的普遍性,并努力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到认知科学与文学这一跨学科的研究中,PeterStockwell就是其中之一。Stockwell于2002年出版了《认知诗学导论》一书。在书中,Stockwell对认知诗学进行了界定,他认为认知诗学“从根本上讲是对文学的一种思考方法,而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框架”,(2002:6)它探讨的是“文学阅读中的问题”,(2002:165)着眼于文学阅读与普遍认知之间的关系。如果说Tsur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诗歌,那么Stockwell则将研究拓展到包括小说,散文等多种语篇。在该书的12个章节中,Stockwell介绍了图形认知理论、图示理论、心智空间、概念隐喻理论等。在研究人类认知的同时,更加关注这些认知的社会维度,重视从认知诗学的视角研究各种语境,包括社会语境、文化语境等。苏晓军教授在其论文中总结道,“早期的认知诗学把研究重点放在文学作品的意义研究上,并提出了一些理解读者如何从文学语篇中获得解释的模型,成功地描述了读者从文学阅读中构建命题内容的方式。但认知诗学近来也开始关注对文学阅读中涉及到的审美和情感的严格分析,该领域的最新发展承诺具有探索文学阅读中的情感效果(emotionaleffects)的能力,因为大多数读者进行文学阅读的主要动力是文学语篇的情感吸引力。”(2009:9)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认知诗学的研究涵盖了文学与认知科学的很多领域,但总的来说,认知诗学还是关于文学文本的理解与阅读,是一种以文本为导向的阅读模式。认知诗学关于文学的功能,文学阅读的情感体验,文学与人类心灵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对于英美文学教学提供了参考,给出了新的启示。   3、认知诗学的文学功用观与英美文学教学的地位   KeithOtlay在《读写:认知诗学的未来》一文中谈到文学的功用时,将其概括为三点,首先是娱乐;其次是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读者和作者;最后是提升自我。(171-172)关于文学的娱乐功能,人们的认知由来已久。文学能够通过其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情感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阅读的“快感”,贺拉斯也在《诗艺》中提出要“寓教于乐”,在注重文学的教育作用的同时,注重文学的娱乐作用,并认为“一首诗歌的创作与产生原是要使人心旷神怡”。(亚里士多德、贺拉斯,1962:157)Otlay则进一步阐释了文学的娱乐作用。在Otlay看来,文学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寻求阅读的快感,很多时候文学是一种心理治疗。现实的生活中不乏单调、乏味、平庸,甚至沮丧,正是文学作品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逃避的乐土,在这片乐土上,读者可以变得与众不同,卓越超群,可以体验各种情感而无需承担其带来的后果。这或许是绝大多数人阅读文学作品的目的。而且这也与我国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到的利用文学课程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文原著的目的相一致。然而,目前我国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主要是文学史加选读的上课模式,绝大多数院校都是以文学史为主,例如,学完爱伦坡,绝大多数学生记住了坡是个酒鬼,娶了一个比他小很多的妻子,一生穷困潦倒。笔者并不是认为对于作者背景和身世的了解不重要,而是认为相比较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对作者作品的认识,至于身世背景则是起辅助作用,教师在教学时不应本末倒置,学习爱伦坡就是要帮助学生体验到《厄舍古屋的倒塌》中诡异恐怖的气氛,《黑猫》中人性的扭曲,《安娜贝尔•李》中爱情的凄美。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没有完整文学作品的阅读则是完全不可能的。除此之外,目前的英美文学课上,教师都不可避免的给学生讲授这样那样的主义,从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教师在课堂上不厌其烦的讲解着什么叫浪漫主义,特点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代表作品又有哪些,学生听的昏昏沉沉,考试的时候背的苦不堪言,最终的结果是,英美文学课把所有的主义都讲了一遍,而对代表作品却是浅尝辄止,即便是讲也是人云亦云。这些林林总总的主义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认为文学课上起来无聊,考起来难过,更不用提体验阅读的快感了,至于Otlay提到的心理治疗作用了,那就更是不可能的了。久而久之,文学课便成了一门无用的课。#p#分页标题#e#   所以,笔者认为英美文学之所以被边缘化,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理清文学有什么用,文学教学的目的又是什么。认知诗学关于文学的娱乐和心理治疗的观点,启发我们再次思考这一问题。英美文学教学必须回归最根本的文学文本的阅读,引导学生从快乐出发,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而不是在文学史的泥潭中挣扎,这样的文学课即可以受到学生的欢迎,同时又切合了培养学生欣赏英语原著能力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认知诗学还认为文学阅读使人们“成为更好的作者和读者”。(Otlay,2003:171)认知诗学将阅读和写作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阅读可以促进读者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写作有可以加深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读与写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经常听学生抱怨写作课无聊,写作很难,不懂怎么写,然而笔者与很多学生交流后发现,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困难不是不懂得怎么写,而是不知道要写什么。基本上所有的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一门以上的写作课,就笔者所任教的学校而言,开设有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学术论文写作等。每一门写作课都在讲述着写作技巧,从正确的使用标点,恰当的选词到有效的组织篇章结构,课程结束后,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技巧,结果却是学生仍然觉得写作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在不断的减少。在实用主义盛行的今天,学生们忙于学习外贸英语、旅游英语、文秘英语等等看似很实用的专门英语,渐渐忽视了文学作品的阅读。而文学阅读减少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缺少了与优秀的英语语言的接触,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事物的全面认识,长此以往,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没有自己的观点,就是有了观点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解决这一困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文学阅读。文学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各个地方,各个时代的窗户,王守仁在谈到英美文学课时认为“文学作品可以为写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许多名家均为语言大师。学生通过阅读,受其熏陶,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大提高”。(王守仁,10-11)认知诗学也认为,文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并以人类普遍的认知经验为基础,“文学的特殊地位基于人类认知与经验的最基本、最普遍的结构与过程中,它使我们能够首先以艺术的方式相互影响。”(Gavins&Steen,2003:2)作为人类的一份子,要想得到文学这种艺术形式的影响,唯一的途径就是文学文本的阅读。Stockwell就提出,“文学可以改变我们的视觉、知识和思维方式”(2002:127)所以说,文学文本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写作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文学教学不是没有实际用处,而是有大用处。   最后,认知诗学认为文学是人类自我提升的很好的途径。文学使人们思考自我,认识自我,文学阅读有助于人们心智的成熟和身份的建构。文学通过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图画及作家渗透于其中的感受、理解和评价对读者的政治思想、道德情操、精神性格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文学能够净化灵魂,激励情感,更能够讽喻颂彰,在潜移默化中以情动人。不仅如此,MarkTurner还在《文学心智》(TheLiteraryMind)中把文学至于人类认知之上,他提出,所有的认知都依赖于叙述过程,我们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制造故事的民族,所以,故事、寓言、投射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更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文学心智是最基本的心智”(1996:V)同时,Turner还认为,语言是文学心智的产物,将文学扩展到了人类的所有思维中,虽然何辉斌认为,“真正的文学思维还是和一般的文学思维不同,文学作品就是文学作品”(,2009:55-64)然而,这样的认识无疑为人们思考文学的功用打开了新的思路,将文学的地位提到了新的高度,这在文学日益被边缘化的今天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正如略萨所认为的那样,“文学是一个人、一个公民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一个现代、民主、公正、自由的社会,文学是完全必要的。”   4、结语   文学给人以愉悦,给人以启发,文学传递着人类对世界、对自身的感知,没有什么能像文学那样让人们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语言,同时帮助人们熟知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可能性,帮助人们学会如何以各种细微的方式和差别去表达思想。正如认知诗学所认为的那样,文学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作者与读者,帮助我们建构自我身份,在文学阅读中不断提升自我。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想体会到英语的精髓,提升英语运用能力,培养英语思维,没有任何理由不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借用钱钟书先生的话作结,“专学外国语言而不研究外国文学,好比向千金小姐求婚的人,结果只跟丫头勾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