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冲击

生态环境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冲击

作者:李溪 陶希晋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越来越受到本国及全球的生态环境状况,产品与服务的环境标准,以及与环境有关的国际协议的限制。以调节国家之间经济关系为己任的国际经济组织,开始频繁地将环境问题排进了议事日程。在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动态时,不能忽视生态环境问题对国际经济关系带来的冲击。

一、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困境

第一,责任问题。现在发达国家保护自身环境的手段之一就是以低价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材料,并且不破坏自身的自然资源。联合国开发署指出,富裕国家的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25%,但是消耗的能源却占了70-75%,消耗的粮食占60%,消耗的木材占85%。在温室气体的排放方面,多数专家认为,发达国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在碳排放方面,过去20年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是中国的9倍。

第二,环境融资和环保技术转让问题。既然发达国家被证明应对当今世界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它们在受益的同时理应为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承担更多的义务。而且,发达国家有比发展中国家强得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应该能够承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环境融资和环保技术转让的义务。但事与愿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拒绝承担这一义务。发达国家提供的环境基金杯水车薪,且通常不兑现承诺,还往往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理由拒绝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保技术。

第三,绿色贸易壁垒问题。随着乌拉圭回合的结束,用关税和传统的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的余地已经变小,国际贸易壁垒逐渐转向苛刻的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准,形成新的主要的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它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借口,实则是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产品设置障碍,限制其进口,以防止和抑制他国产品对本国的冲击,从而实现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和技术实力低下,其产品往往达不到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受害者。

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状况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粗放型发展方式占主导,传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尖锐,目前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中国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导致酸雨问题严重。酸雨的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30%。城市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处于严重污染状况。中国水环境面临的三个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洪涝灾害。中国城市垃圾围城现象严重,白色污染问题突出。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大量产生。中国多数城市声环境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其中社会生活噪声、交通噪声和施工噪声最严重。1/5的耕地受到污染,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严重退化。林业用地面积为2•6亿公顷,其中森林面积1•3亿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公顷,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居世界第119位;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8•6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2%,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森林蓄积量最低的国家之一。近来国际上要求我国加强环境保护的呼声很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断用环境问题责难中国,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制造阻碍。我国环境资源问题所面临的国际压力逐步增加。

三、基于国际环境经济关系的中国绿色经济发展途径

鉴于以上分析,中国要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处理好国际环境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环保产业,树立国际绿色形象

1.产业倾斜政策

环保产业是一个政策引导型的产业,对国家政策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中国环保产业还是一个新兴产业,急需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目前,为了加强国家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国家除了要严格执法,对排污不治污的责任单位进行严厉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制裁以外,还应在国家税收、信贷、建立融资渠道等方面,对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一切活动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优惠。为了扶持环保产品的生产,保护和促进环保产品的出口,国家可以对环保产业提供专项补贴、低息贷款。1994年,美国政府把环保产业列为重点产业,决定让环保产品享受出口免税。其后,欧盟实行“绿色进口政策”,在税收、贷款、出口等方面对环保产业实行政策性倾斜。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补贴与反补贴协议》规定,环保产品的这类补贴属于不可申诉的补贴范围。因此,政府可以有重点地对环保产品实施扶持政策,有效地对环保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实施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2.完善环保市场体系

一个完整的环保产业市场应该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传统的环保产品生产市场,主要是从事环保技术的开发和环境保护产品的生产和营销,这是环保产业的初级市场;二是环保技术服务市场,主要是从事环保咨询、环保设施运营、提供环境污染治理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等活动,这个市场是环保产业的中级市场;三是环保资本和投资市场,这个市场主要是以资本为资源,进行环境保护各种活动的企业性投资,这是环保产业的高级市场。只有当以生产、服务和资本为基本形态的初、中、高三个级别的市场领域形成,环保产业市场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市场,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合于环境保护产业化发展的市场。

3.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绿色形象

在国际环境贸易中,发达国家已通过一系列法规、环境标志、绿色标准等,为其产品树立了良好形象。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中环保问题较突出,一些出口产品已受到绿色壁垒阻挡。比如,中国的陶瓷制品曾经誉满全球,但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仅是日本同类产品的1/10。中国瓷制品的靓丽外观远远超过日本,据说因为含铅量超过一定标准,就使销售大打折扣。很显然,美国消费者对日本瓷器的偏爱,主要来自他们对日本人重视环保的形象的信任。产品的环境标志,是各国有关部门根据自愿申请者的要求按一定标准颁发的,标志的名称不尽相同,如:美国的“EPA”、欧盟的EV制度”、日本的“生态标准制度”等等,这些标志都是形象标准。2001年,中国环境标志与ISO14024对接,成为国际认证,但认证过程和环保标志管理还需加强。

4.在外经贸中建立‘绿色通道”

在外经贸中为环保产品进出口和技术贸易提供专项服务。例如,对出口的环保产品和设备实行免税、提供出口信贷,对进出口的环保产品给予优先安排,等等。通过这项独特的外经贸服务来增强环保形象,以此推进环境贸易。由绿色通道出口的商品,在收购时就应考虑它在生产、采伐、捕捞、加工、制造等过程中,有没有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等问题,以确保产品和通道的绿色形象。进口业务除杜绝洋垃圾和危害环境的物品进口之外,还要利用绿色通道,优先安排环保技术装备和绿色消费品进口。在招商引资中坚持环境审批制度和程序,对于经权威机关严格鉴定符合有关技术水平和环境标准的项目,要给予政策上的优惠。#p#分页标题#e#

(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展环境外交

1.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争取国际资金投入已是中国参与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的重要内容。国际资金投入的方式,可以是援助型,如外国政府赠款;可以是合作型,如世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软贷款项目、GEF的生物多样性项目等;也可以是投资型,如商业银行的融资。中国利用的外国政府贷款中,日本政府贷款是最大来源,约占外国政府贷款总额的2/3,环保项目是资金使用的重点领域之一。在合作型贷款中,《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清洁发展机制”是合作型贷款的重要来源。中国可以帮助发达国家完成减排温室气体的份额从而获得资金。在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方面,今后几年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贷款中,环境相关领域将占到2/3。中国目前是亚洲开发银行最大的借贷国。至于其他形式的国际融资,比较新颖的有BOT和风险投资等。BOT即“build-operate-transfei”,指政府把由政府支配、拥有或控制的基础设施或公益项目,以招标形式选择国际资本为发展商,政府与之签订协议,授权其为此项目筹资、设计、建设,并授予发展商在项目建成后的一定期限内通过经营收回投资、运营、维修费和一些合理的服务费、租金等其他费用,以及取得利润等投资回报的特许权。在授权期结束后,发展商将项目无偿无条件转让给政府。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是另一种新型的直接融资方式,一般指专业投资机构募集资金,投资在处于创业阶段或发展阶段的企业、技术、产品或市场,以期望在未来实现高额回报。把风险资本引向中国,促进环境技术的产业化,其意义是重大的。

2.开展环境外交

由于发达国家在经济与科技水平上占有明显优势,它们几乎垄断了环境标准的制定,并在各大国际组织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为了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要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与合作,共同探讨国际环境问题的解决途径,形成发展中国家相对一致的声音。只有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才可能在国际环境事务的处理及国际环境协调机制的构建中发挥有效的作用。环境问题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日益凸现,一方面是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争夺经济利益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表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现实更科学的思索,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因此,在国际环境经济关系中,斗争虽不可避免,但出于对生存环境的共同关注,合作是可以通过谈判实现的,这正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人类的未来。只有切实发展绿色经济,走低碳之路,才是未来的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