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生态环境持续性发展

低碳经济生态环境持续性发展

本文作者:吕实 曹海英 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管理系

1低碳经济的兴起

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未遭污染的土地———我们都承认这些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但是,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又该为之付出什么呢?1992年一篇《增长的极限》文章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如果目前世界人口增长、工业化、污染、食品问题以及资源枯竭等趋势继续保持不变,那么这个星球将在下个百年面临增长的极限。国际社会开始并逐步认识并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首当其冲。而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则要求人类必须转换依赖碳能源而发展起来的经济体系,需要找到新的替代能源,需要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此现实背景下,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的出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一条新路。

2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其内涵是:第一,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包括碳能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第二,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矿物燃料逐渐被替代能源如太阳能和核能所取代,并通过植树造林创造新的能源方式,最大程度减少二氧化碳的累积和排放,实现经济的低碳和无碳发展;第三,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量排放而言的,节能减排的意识、观念的改进,政策的宣传等方式减少碳量排放,释放环境压力,实现低碳生存,减少气候灾难,实现人类在地球上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综上所述,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3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机遇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目前,中国已经确立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同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构想,不断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在客观上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我国先后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以及《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等文件。这些文件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不仅从理论的阐述、观念的创新、政策的导向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而且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推进技术创新,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又提出并不断改进新的模式和建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又提出了基本要求———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十二个五年规划又一次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到了一个战略高度。《建议》同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也就意味着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经济的清洁发展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4生态视角下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低碳经济是一个技术经济问题,但由于世界各国发展不均衡,目前已演变为政治问题。发展低碳经济要求全民努力,从身边做起,例如节约用电,合理用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4.1遵循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发展低碳经济,应遵循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从人的根本利益出发,把自然当作索取的对象,一切以人类为中心,为人的利益服务,认为在自然界中只有人才具有内在价值,而自然和其它存在物不具有内在价值只具有工具价值。我们应该从传统的价值论出发,肯定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承担起人类对维护和促进具有内在价值的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的义务,这是人类所负有的客观的义务。正如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举行的会议所强调的目标一样,世界都在为保护环境而竭尽全力。

4.2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目前我国只有排污费,但由于排污费征收标准过低,还不到治污投入的20%,导致环境资源的廉价使用,环境持续恶化,开征环境税无疑能极大地缓解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压力。环境税除了能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外,完善环境税对中国的税制建设还是非常有好处的。开征环境税也能改善财政状况,增加财政收入,为节能减排、环境的治理创造更有力的条件。完善资源税、消费税、车船税等其他与环境相关的税种。尽快开征独立环境税,把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和废水排放都纳入环境税税目。例如二氧化碳来源于含碳原料的燃烧,可以对含碳原料征收“碳税”。含碳多的原料(如煤)要比含碳少的原料(如天然气)负担更重的税。经济学家计算出有效率碳税的取值范围是每吨5至10美元,然后逐步增加。即便在较高水平上征税,也只能使电力收费提高2%,这种水平的碳税仍会导致相当的气候变化。应主张征收更高的碳税(每吨100美元)从而对人们的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以防止未来气候的严重变化。继续扩大环境税征收范围。结合税制改革情况,进行整体优化,构建起成熟和完善的环境税制。

4.3积极鼓励技术创新,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与应用。未来低碳技术将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谁掌握了先进的低碳技术,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低碳技术”,因此,发展低碳技术成为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很多无碳、低碳能源技术都很有前景,都有各自的应用范围和优势,但将来哪一种能够成为主流技术,关键看谁能够率先突破。因此,国家应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战略意义,确定重点研究技术领域。从当前中国国内外低碳技术现状来看,短期内,中国应该大力发展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从中长期看,中国的主要技术研究领域应当包括:主要行业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根据《哥本哈根一致》所提出的削减目标造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不仅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p#分页标题#e#

4.4政府管制和市场方法相结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在2009年末哥本哈根会议前夕,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土地、水、大气是我们重要的自然资源,这个三重组合又生产出了许多有用的商品和服务。和环境一样,是另一种形式的生产要素。但当这些资源是不可分拨时,具有外部性时,市场就不能提供正确的信号。对于碳量排放以及污染和影响人类健康及安全的外部效应,政府应通过直接管制加以控制。一方面,征收风险防范费。高碳量的排放及不清洁能源的利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不确定,但又对未来影响更远。我们必须加强风险意识,尽可能的列举可能发生的事件,估算这些事件的后果,判断每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测定不同行为后果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选择使预期收益或产出效用最大化的方案。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不确定性是单方面的,发生重大危害的可能性也很小,征收风险防范费对减缓气候变化是非常明智的。另一方面,要求新的厂家必须减少90%的硫化物的排放量;给出所要求的控污技术和施工场地的详细规定;禁止企业向空气或水中排放污染物并且监控公司的操作过程,在企业违规时处以罚金,罚款所得用于修复污染造成的损坏等等。

除了政府直接控制,还可以通过经济创新——发放污染排放许可证,能够鼓励发展控制污染的技术,减少环境污染。企业得到污染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以较低成本降低硫化物、碳化物等排放的厂商会卖出他们的许可证;另外一些需要为新工厂争取更多额度许可证的,或没有减少排放余地的厂商会发现,比起安装昂贵的控污设备或是倒闭来说,购买许可证或许更经济一些。许可证的价格由许可证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数额上等同于排放费。假设成本已知,交易许可证的方法将产生于排放费一样的结果。政府管制和市场方法有效结合,一方面能使企业有一定的依据和标准约束自己,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的效率分析,企业实现市场利益最大化。通过这种方法,企业能从许可证上获得收益,而政府能在排放费上获得收益,双方共同努力,势必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更大的贡献。